其实阴滋病就是恐艾症,由于发生过高危的行为,害怕感染艾滋病,所以出现了恐惧的心理,常出现类似艾滋病的症状,在高危后3个月去医院做个艾滋病抗体检测,如果是艾滋病检测为阴性,就可以完全排除艾滋病了。 但大部分人都出现各类症状: 1、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肿大; 2、脑后部头发边缘痒、胀; 3、胸闷、咳嗽,干咳居多,半透明痰液; 4、肠鸣,24小时存在,对凉性药品食品极敏感,易腹泻; 5、腰酸、背痛 所以,亲爱的朋友,不要混淆
阴性艾滋病”是指自称染上未知病毒,但身体持续出现与艾滋病感染极为类似的症状,虽经过多次HIV检查却仍显示阴性。医院查不出病因,患者于是就被专家诊断为恐艾症的群体。这种病的症状很多,无特异性,少则十几种,多则几十种。 主要表现为: 感冒发烧、皮疹、血点、肠鸣、舌头白、淋巴肿大、乏力、盗汗、口腔溃疡、肌肉酸痛、咽炎、眼睛红、肌肉跳、关节响、腋下疼痛、皮肤压痕等症状,而后逐渐出现消瘦、内脏疼痛、关节及骨头变形、皮下结节、皮肤变薄、皮肤枯萎溃烂、手关节和脚后跟溃烂、器官衰竭等症状。
对于皮肤的黄褐斑,主要本着预防与治疗结合的方法。调理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妇科疾病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黄褐斑,分为食调、药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在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精神愉快、多运动、积极治疗慢性肝肾疾病、纠正月经不调、调节内分泌功能障碍。 祛斑要多吃含维C的果蔬,定期到美容 院做祛斑护理,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皮肤干性的选用乳剂或杏仁 密等化妆品滋润皮肤。另外夏季避光日晒,适当使用防晒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质量。 所以心情好,防光避晒是最重要滴
湿疹!一个忽近忽远的问题,近由于它无时无刻不被人提起,不止医生,大部分患者都会在看病时说我得了湿疹,远指的是,真正的湿疹是什么?确实有人了解吗? 湿疹的原因?为何容易复发? 答: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非常复杂,由各种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湿疹的因素很多,且因果关系较复杂,常导致湿疹易反复发作和趋向慢性化。 湿疹可以彻底治愈吗? 答:尽量找到诱发原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另外,过敏性素质并非一成不变,可随年龄、外环境而变化。有的患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可不再发生湿疹。 得了湿疹如何查找病因? 答:湿疹病因复杂,部分可通过询问病史,如职业、生活习惯、用药史、既往所患疾病等找到,必要时做过敏原检查,有一定帮助。但仍有部分患者找不到病因,只能对症治疗,控制和缓解。 湿疹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湿疹常表现为多形性皮疹,有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鳞屑及苔藓样变等。按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如果被确诊为湿疹该如何治疗? 答:(1)一般治疗除去可能的致病因素;应避免各种外界刺激;避免易致敏的辛、辣、腥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要解除思想顾虑,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内用疗法可选用抗组胺类药物;严重的可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和雷公藤多甙;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严重泛发湿疹或某些顽固的湿疹可以短期内使用,但最好不要长期使用。 (3)外用疗法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皮损性质正确地使用外用药。
带状疱疹本身就易遗留后遗神经痛,治疗不及时或不重视,可想而知,那么带状疱疹容易造成哪些并发症呢? 1.并发细菌感染 若带状疱疹病损发生于特殊部位,例如眼部,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倘若继发细菌性感染后,可引起全眼球炎,甚至脑膜炎,病后出现视力下降、失明、面瘫等后遗症。 2.疱疹后后遗神经痛 头部带状疱疹多在头前部即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区,可造成脱发及永久性瘢痕。带状疱疹皮肤损害愈合后,疼痛仍可持续一段时间。部分老年患者神经痛可持续数月或年余,可严重影响睡眠和情绪,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可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等表现。如肋间神经所遗留的后遗神经痛,可致后期局部神经敏感度增高,如,天气变化时,会有局部疼痛,麻木,针刺及蚁行感,所以,要重视没错吧! 3.可能诱发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节段,三叉神经中有一条神经纤维,即眼神经纤维,部分神经纤维分布在人体眼球的角膜、结膜以至于整个眼球,该部位的神经纤维如果受到疱疹病毒感染,可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患者可发生怕光、流泪、眼睛疼痛,以致视力减退,重者发生全眼球炎而导致失明。疱疹病毒感染到面神经中的运动神经纤维时,就会产生面瘫,出现患侧眼睛不能闭合,患侧面部表情呆板,口角向健侧歪斜,不能做吹气动作等。 4.引发内耳功能障碍 发生在耳郭、耳道的带状疱疹,会出现内耳功能障碍症状。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 5.引发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上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即人体的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就会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喷射样呕吐、惊厥、四肢抽搐,以及意识模糊、昏迷而有生命危险。当疱疹病毒由脊髓处的神经根向体内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可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有时由于患者过度劳累,缺乏睡眠,或由于抚育小儿等所致的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患者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或有些患者由于敏感度较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疼痛,瘙痒,局部麻木感等,但这并不等于没有遗留后遗神经痛的可能性,所以,要小心
一般确诊艾滋病后就应该马上进行抗病毒治疗,但有哪些情况是不能立刻进行治疗的 第一:有严重的慢性病,如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或并发严重的机会性感染等,首先就要处理并发症的疾病。 第二:有严重的神经及精神障碍,同时缺少良好的生活护理,无法保证HIV感染者治疗的依从性和辨别药物不良反应能力时,也可考虑暂时推迟抗病毒治疗。
确诊为艾滋病患者,并开始使用抗病毒药物后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乏力,全身不适,肌肉酸痛,腹部痉挛疼痛,低热等等,但大多数患者一般这些症状都会在2_6周后自动消失,如果有症状不消失或继续加重的情况就一定要咨询医生!
艾滋病与结核病是一对“难兄难弟” 如今说到艾滋病,人们一定不陌生,知道结核病的人就更多。为什么说艾滋病和结核病是一对“难兄难弟”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人体比作一个国家,人体的免疫系统则是国家的安全保卫部门,艾滋病病毒(HIV)侵犯人体的目标是免疫系统。当国家的安全保卫部门被敌人破坏,失去了保卫功能,“国”将不国了,人民失去了依靠,变得任人宰割;同样,当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时,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等,就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的各个脏器,造成脏器的损害,引起脏器功能紊乱,人体的各种不适症状或痛苦便出现了。也就是说艾滋病病毒(HIV)这位“难兄”充当“先头部队”,侵入人体,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使机体处于严重的免疫缺陷状态,完全丧失自卫防御能力,为结核病这位“难弟”侵犯人体扫清了道路。结核菌进入人体的肺、脑、肾、肝等生命重要脏器,在其中生长、繁殖,引起肺结核病、结核性脑膜炎、肾结核病、肝结核病等。更形象地说,艾滋病与结核病就相当于当年殖民主义者手中的“鸦片”和“洋枪洋炮”,他们先用鸦片把中国人毒害成“东亚病夫”,再用洋枪洋炮大量杀伤没有反抗能力的我国人民;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大量杀伤淋巴细胞,摧毁人体免疫功能,结核菌便乘机发难,导致严重的感染或使原有结核病进一步扩散,致人于死地。近年来结核病在全球的回升趋势,与艾滋病流行有密切关系,可以说它们是狼狈为奸。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全球艾滋病防治在2007年首次出现了“明显的重要进展”,新增艾滋病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所下降,全球艾滋病死亡人数2007年为200万,比2001年减少20万;全球艾滋病病毒年均新增感染人数为270万,比2001年减少30万。 目前,全球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有:(1)感染者呈低龄化趋势;(2)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仍是艾滋病重灾区;(3)艾滋病防治资金不足。2007年全球艾滋病防治资金有80亿美元的缺口。 截止2007年底,世界共有3320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2/3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其中不到15岁的儿童及15到24岁的青少年分别为250到1000万。艾滋病疫苗研制尚需时日。 艾滋病和结核病是相互促进病变进展、恶化、迅速导致病人死亡的伴发病。当前的艾滋病呈现出更为严峻的情况,即疫情上升速度明显加快,发病人数大量增加,艾滋病流行呈聚集性分布,感染者和病人主要分布在农村,疫情传播的多种危险因素不断增加。而我国的结核病的疫情也相当严重,有5亿以上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支杆菌,有活动性结核病人600万,每年有25万病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和艾滋病并发,死亡率高达80%,这是一串多么耸人听闻的数字啊! 因此,说说艾滋病和结核病,是希望人们洁身自好,不吸毒,避免感染艾滋病。当然,结核病是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未患艾滋病的人,也能被传染而得结核病。关键在于单纯肺结核病只要认真治疗,都能治愈。让我们相互关爱,预防疾病,共享生命的阳光 希望有很少很少的人得结核类疾病,治疗结核类疾病的医生都能医德高尚医术精深。都幸福安康
暴露前预防 HIV阴性而感染率很高的人可以通过每天服用药物来预防感染HIV。如果持续服用,可降低90%感染HIV的风险。目前,被批准用于暴露前预防的药物仅有特鲁瓦达(复合制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虽然暴露前预防可以大大降低HIV的感染率,但是其仍不是100%有效,仍需要考虑合用其他的预防方法,以进一步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暴露后预防 暴露后预防(俗称阻断),指未感染者在发生可能的HIV暴露后,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防止感染HIV。目前我国推荐的方案为:拉米夫定或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利托那韦/洛匹那韦或拉替拉韦。暴露后预防仅用于紧急的情况下,必须在暴露的72小时以内服用,且越早越好,连续服药28天。据美国非职业暴露指南报道,HIV暴露后预防的成功率约为95%以上,但仍不是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