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门诊碰到纠结分娩方式的宝妈们,担心自己顺不出来、担心后面顺转剖、也担心打不了无痛分娩、更担心手术后的疼痛。其实,咱们更多的担心来自于对待产和分娩的知识盲区,不知道自己会碰到什么情况。 这块的科普确实非常少,这块内容主要是针对专业医护人员的教学,大家看了听了估计也是一头雾水,反而更加担心。那露露医生这次给大家科普下咱们临床常用的10大催引产方法。一来给大家扫除知识盲区,二来会让大家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会减少一些担心。 一、催产素 催产素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催引产药物。原因有很多:1.药物来源安全,价格低廉,任何可以接生的医疗机构都常备;2.临床使用的催产素和人体内分泌的催产素几乎一样,非常安全,而且使用过程中情况是可控的,就是医生手上玩得最拿手的工具;3.所有孕妇对催产素都是有反应有效果的,只是敏感程度不同,有的人很敏感,而有的人需要使用双倍剂量才开始有点点反应,但是一般都是从小剂量慢速度开始使用,调出有效的宫缩强度;4.适用范围比较广,主要用于有宫缩但强度不够、或者宫颈完全成熟的经产妇、或者需要考验下胎儿宫内缺氧需要做预实验时。 催产素在催产时机上,最长的一般不超过3天,产后所有妈妈们都需要使用催产素帮助子宫收缩,让子宫收缩得更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二、人工破膜 人工破膜是指医生或者助产士经阴道用专用的工具打开羊膜囊,让羊水流出的手术操作。这个操作只会在已经住院临床,宫口最少开大2厘米以上待产孕妇中使用,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因为胎膜早破入院的、待产临产后胎膜自行破裂的、产程进展顺利且胎儿情况好的时候,是不需要人工破膜的。反之,如果产程进展慢、胎心有些异常、超声提示羊水偏少、催催产素不敏感效果差等等,我们会考虑人工破膜。 三、阴道上药 阴道上药是指医护人员把一种专门帮助宫颈成熟启动宫缩的药物,经阴道放置在阴道最深处宫颈的下方,逐渐软化宫颈并帮助宫颈成熟,后面慢慢启动宫缩。这个药外观就像一根粗面条,头部是宽扁形的药物,最宽处也才1厘米左右,比北方裤带面要纤细很多,上药以后孕妈们是没有不适感的。上药以后会让孕妈们卧床观察2小时,然后就可以自由活动了。无论是否有胎膜早破,如果医生评估孕妈的宫颈条件不成熟且没有自发的宫缩,胎儿情况还不错的时候,会考虑用这种催引产方法。针对这一类孕妈,使用这个方法,会增加催引产成功率。极少数孕妈对这个药物过度敏感或者无感。 四、宫颈水囊 宫颈水囊也是经过阴道安置一根类似尿管的装置在宫颈口里面,然后往里面注水,在宫颈的内侧面和外面各打起一个水囊,一般两个水囊注水都是50-80毫升左右,两个水囊内外夹击宫颈,经过一个晚上漫长的压迫,最终让宫颈成熟变薄,开大1-3厘米不等。孕妈们通常没有痛感,有点胀胀的感觉。有些孕妈在安置水囊以后,除了会宫颈成熟,还会启动宫缩至临产,宫口开大4-5厘米时水囊自行滑出。第二天不少孕妈已经临产或者分娩了。当然,还有一些没有临产,但是宫颈成熟度明显提高,安置水囊后的12小时左右医护会取出水囊。取水囊不需要阴道操作,在引流管末端用空针抽出水囊中的液体,轻轻一拉,水囊自行滑出,一点都不痛哈!这个主要适用于有一些并发症的孕妈们,比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疤痕子宫、羊水偏少等等。 五、人工剥膜 人工剥膜类似于宫颈检查,就是医生去摸孕妈们的宫颈,了解宫颈成熟情况及内骨盆情况,然后单指伸入宫颈口,在胎膜和宫颈内口之间进行画圈分离的动作,一般最少画三圈左右。人工剥膜相当于人工方式“见红”,剥膜后会有少许出血,会让体内释放催产素帮助催产,露露医生就操作过很多例剥膜后临产分娩的案例。一般在门诊进行,剥膜后不需要立即住院,但出现规律宫缩或者破水后住院。人工剥膜也是需要指针的,胎儿偏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等情况,我们希望孕妈尽早分娩时,会考虑在门诊这样干预。 六、产钳助产 产钳是一对不锈钢金属的器械,没有尖锐的棱角,非常光滑,按产道和胎儿头部曲线设计,非常人性化。是在宫口已经开全,胎儿头部比较低,但是短时间还不能分娩时使用,主要在胎儿情况紧急或者妈妈情况不好,需要尽快分娩时使用。产钳的使用历史接近一百年了,技术非常成熟,但是重庆可以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屈指可数,技术难度及含金量很高。 我们重医附一院包括金山医院产科都是这项技术的引领者,也为全市乃至全国助产人员进行这块技术的培训。产钳助产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临床非常值得开展,有利于帮助孕妈和胎儿尽快摆脱危险产程,尽早终止妊娠。被产钳夹住头顶部的宝宝,在出生后有些轻微的压痕,一般几天内就会消失,妈妈们大部分会做会阴侧切帮助更好的助产,减少严重撕伤的发生。 七、胎吸助产 胎吸的形态经过年代的变化,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和胎儿头部接触的部分基本还是一样,吸盘放在胎儿头部正中避开大骨缝的囟门区,然后造成持续的负压,配合孕妈的宫缩把宝宝慢慢拉出来。跟产钳比,相对温和,但力量也差一些,有一定滑脱和失败的风险。大部分胎儿出生后出现头皮水肿,有些可能会出现头皮血肿或者颅内出血。也是非常考验技术的助产方法,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操作,相对产钳来说,技术难度低一些,使用这个技术的接生机构更多。 八、会阴侧切 会阴侧切就是在分娩过程中,宝宝头娩出现之前,助产士会在阴道出口的地方切开,有侧切也有正中切,目的是减少严重撕裂伤的可能,分娩更快更顺利。侧切或者正中切可能会损伤到一小部分肌肉,但是切口非常整齐,所以可以非常完整的缝合好,恢复一般也非常不错,但是伤口的疼痛感会持续一段时间。目前助产技术以及理念的进步,在接生时已经不会常规侧切了,大部分会有一点点小裂伤,愈合很快,疼痛感明显减轻。有些宝宝比较小、会阴弹性非常好的宝妈都可能没有伤口。所以,不要担心侧切,我们早就不会常规侧切了哦! 九、臀位外倒转 臀位外倒转术是指在足月以后胎儿还是坐在子宫里面,离宫口最近的是胎儿臀部时考虑的一种助产技术。是需要孕妈住院以后,在超声仪器的指引下,常规做腹部消毒铺巾,医生在孕妈肚子上帮助胎儿大幅度转动,成功后需要密切观察尽量固定胎位。是有一定指针,同时有风险的手术。需要孕妈腹部包括子宫相对比较松弛,羊水比较多,这样转胎位成功率相对高一些;但是胎儿有脐带绕颈、羊水偏少、腹部紧或者子宫张力大的情况,失败率较高。有发生胎盘早剥或者突然破水的可能,必须密切监测。 我们推荐在28-34周之间如果发现为臀位,且排除了脐带绕颈等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膝胸卧位转胎位更安全,在家就可以进行,1-2周随访了解是否成功,密切关注胎动。 十、压宫底助产 压宫底是指在分娩时孕妈产力较差,分娩时间较长,助产人员配合宫缩按压孕妈子宫底部帮助分娩的一种方法。在以前特别是旧社会是很常用的助产方法,但是暴力按压,特别是疤痕子宫等异常情况的孕妈,可能出现肝脾损伤,甚至子宫破裂的可能。目前已经被弃用。 今天说的有点多,希望对大家有用。如果大家还是不清楚催产方式或者对分娩方式有疑惑或者纠结的,欢迎大家来金山医院产科找我线下评估。露露医生门诊时间是每周四全天。欢迎大家留言咨询。谢谢!
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包括咱们医护人员的认识里,都认为孕产妇尽量不要打疫苗,可能会因为打疫苗发生感染,甚至威胁到胎儿和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露露医生搜集了国内外大量科学信息后发现,在孕产妇特殊时期有些疫苗是非常推荐注射的,不仅帮助孕产妇抵抗疾病,还可以帮助胎儿和哺乳期的婴儿增加特殊的抵抗力,利远远大于弊,让我们来了解下疫苗相关知识吧! 一、疫苗有哪几种类型? 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灭活疫苗,一种是减毒活疫苗。最安全、副反应最低的当然是灭活疫苗,效果一样杠杠的,非常适合孕产妇使用。像最常见的新冠疫苗、HPV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破伤风疫苗、狂犬疫苗等等都是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因为有病毒活性成分,孕产妇禁用,比如麻疹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水痘疫苗、结核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等。 二、孕产期热门疫苗讲解 1、新冠疫苗 新冠疫苗是灭活疫苗,适用于三岁以上全体人员,包括备孕和哺乳期妇女。因为是新疫苗,没有临床孕产妇的研究数据,暂时无法确定孕妇使用的安全性,所以暂时建议孕期不注射。但是,如果备孕注射疫苗后发现怀孕了,是可以继续妊娠的,新冠疫苗对胎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做好孕期常规检查,在哺乳期再完成后续疫苗注射。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我是说推荐哺乳期注射疫苗,而不是断奶以后,特别是从事高风险行业的人员(医护、警务、教师、服务行业等)。疫苗注射有利于提高抗病毒能力、减轻症状、减少发生重症的概率。 哺乳期注射疫苗的好处多多,提高了产妇抗病毒能力,同时通过母乳喂养也提高了婴儿抗病毒的能力。因为目前最小也要三岁以上才能注射疫苗,那三岁以下孩子怎么办?不可能完全与世隔绝,包括还有很多亲属的接触,所以妈妈通过母乳带给宝宝一定量的疫苗是非常科学和安全的。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流感疫苗和百白破疫苗(后面讲)。 目前新冠疫苗有三种类型(一针,两针和三针的),咱们老百姓打的是2针和3针的这种。1针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紧急情况下使用;2针的3针的是灭活疫苗,每次注射间隔3-8周,非紧急情况下使用。露露医生打得是2针这种。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担心,问病毒都变异了,打这个疫苗还有意义吗?回答是有意义,本次广州和南京的爆发事件提示我们,病毒确实已经变异,但是打了疫苗的患者基本没有得重症,感染后恢复得也更快。疫苗明显降低了重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还有人担心打了疫苗后发生严重反应。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包括全身反应(发热、乏力、头昏、呕吐、腹泻等等)和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一般1-2天自行好转,无需就诊。异常反应极少见,表现为过敏皮疹、血管水肿、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截止到目前,新冠疫苗已经在全国大范围接种半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10万剂,发生率非常低,其中82.96%为非常轻的一般性反应。所以,新冠疫苗是非常安全的,放心接种吧! 2、HPV疫苗 HPV病毒是人乳头瘤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头号病毒,HPV疫苗的问世明显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提倡。目前市面上的HPV疫苗有三种(2价/4价/9价),都是灭活疫苗,备孕和哺乳期是可以打的,几价就是代表可以预防几种HPV病毒。HPV病毒不是一种病毒,而是一个大家族,几十种病毒,还分高危型和低危型病毒。2价疫苗预防2种最高危的病毒,4价在2价基础上加了2种低危病毒预防,9价又在4价基础上加上了5种病毒。2价和4价预防HPV感染达到70%,9价达到93%。所以,有条件的可以考虑打9价疫苗。 如果注射疫苗后发现怀孕了,是可以继续妊娠的,疫苗对胎儿没有危害,正常产检就好,分娩后再完成后续疫苗接种。另外,还有朋友咨询打了2价或者4价,还想追加9价疫苗可以吗?回答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完成全部注射后满一年以上才能打9价疫苗。 还有些朋友咨询,自己HPV病毒阳性,打疫苗还有用吗?回答是有用,可以预防除了阳性以外的其他HPV病毒。 再次强调,HPV疫苗也是灭活疫苗,是最安全的疫苗,备孕和哺乳期是可以打的,孕期暂停。千万不要打了疫苗后发现意外怀孕,因为担心对胎儿有影响而选择人流。这是完全没必要的,可以放心继续怀。 3、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也是灭活疫苗,围产期是可以安全注射的,而且推荐孕妇在流感高发季节注射。为什么呢?据统计,全球每年有300万-500万人因患流感而出现重症,其中29-65万发生死亡。流感起病急,传染性强;感染后易出现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重症,老人儿童及孕产妇是易感人群。特别是孕妇感染流感后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等。所以,我国疾控中心在2014年流感高发季节出台的文件中就推荐孕妇为优先接种人群。建议在每年流感高发季节来临之前接种(10月底前)。美国和欧洲国家孕妇接种率较高,美国达到50%,我国接种率非常低,需要咱们大力推广。 4、破伤风疫苗 破伤风疫苗也是灭活疫苗,是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接种的,包括孕期及哺乳期。常规来说,两种以上的疫苗接种时不推荐同时接种,建议间隔14天以上。但是对于破伤风疫苗及狂犬疫苗来说,都是属于紧急情况,不需要间隔,需要接种时立即接种,按疗程接种完善。5、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也是灭活疫苗,任何时候都是可以安全接种的。如果在孕期被猫狗抓伤,除了认真处理伤口,需要立即注射狂犬疫苗,按疗程来注射。如果刚打了其他疫苗,也不用遵从间隔14天的原则,可以立即注射。以露露医生自己亲身经历来举例吧!我在注射第一针新冠疫苗后不到一周就被自家养的狗狗给咬伤了,除了处理伤口,我还连续打了五针狂犬疫苗,五针全部注射完成以后才继续预约我后续的新冠疫苗。 6、风疹疫苗 风疹病毒是常见的致畸的病毒,怀孕16周内感染容易引起流产、死胎、耳聋、白内障、胎儿心脏畸形等。所以,建议备孕时做好孕前检查包括Torch病毒筛查,如果发现没有风疹的I g G抗体阳性 ,代表对风疹病毒没有免疫力,建议孕前三个月以上接种风疹疫苗,有效率达98%。风疹疫苗是减毒活疫苗,孕期是禁止注射的,备孕及产后断乳后可以注射。 7、乙肝/甲肝疫苗 乙肝和甲肝疫苗也是灭活疫苗,在备孕和哺乳期是可以安全注射的。在中国这个乙肝大国,注射乙肝疫苗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预防乙肝感染。据统计,一半的肝癌患者的病因就是乙肝病毒感染,而且大部分是母婴传播(妈妈孕期或哺乳期传给宝宝)。露露医生临床工作中发现,在怀孕三个月建档的孕妇中,不少孕妇没有乙肝抗体,这样在外就餐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建议孕前检查尽早做,发现没有乙肝抗体的尽早接种疫苗。 8、百白破疫苗 百白破疫苗是针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研制的综合疫苗,是灭活疫苗,在任何时期都是可以安全注射的,包括孕期。目前国内基本消除了白喉和破伤风,但是百日咳未根除,它会引起严重的呼吸暂停、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每年新发1600万-2000万百日咳患儿,20万儿童死亡。研究发现,32%感染源来自于患儿母亲,43%来源于其他家属感染。成人一般没有症状,而儿童症状严重。儿童通过打疫苗形成自己的免疫力最少是半岁以上,那么半岁以前怎么办?重症率和死亡率这么高,什么方法来预防呢?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母体疫苗接种,然后通过母乳喂养的方式帮助婴儿建议免疫力。推荐晚孕期(27-36周)最迟哺乳期接种百白破疫苗。 三、备孕推荐疫苗 备孕期可以接种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最需要接种的就是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风疹疫苗、新冠疫苗、H PV疫苗。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疫苗。 四、孕前推荐疫苗 孕期可以接种灭活疫苗,最需要接种的是流感疫苗、百白破疫苗,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接种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疫苗。 五、哺乳期推荐疫苗 哺乳期建议灭活疫苗,推荐打的有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新冠疫苗、HPV疫苗,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打破伤风疫苗和狂犬疫苗。 好了,通过露露医生的科普,我相信大家对孕产期疫苗接种有了全新的认识。孕产期疫苗接种非常重要,但是咱们这块的科普工作还非常不够。不要因为接种期间意外怀孕而纠结胎儿是否能要,更不要怀疑孕期能打疫苗的事实。如果你觉得这篇科普有用,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对孕妈来说,孕期大部分时候的体验是美好的,但是有几个检查是孕妈比较忐忑的,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筛查OGTT(俗称糖耐)。 几乎所有的孕妈都会经历一场糖尿病的考验 ,而且这个考验持续整个孕期(不是糖耐过了就一劳永逸的),到产后42天才算基本结束,搞得大家都有点“谈糖色变”!医生在这个问题上也绝对不会和孕妈妥协,一定会让孕妈做糖耐量筛查。 那为什么医生这么重视这个问题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妊娠期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高达18.9%,这里包括了孕期首次出现及发现和既往已经是糖尿病的。这些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宝妈再次妊娠时患糖尿病的机会明显增高,大概2/3的人群会再次中招,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患妊娠糖尿病的几率逐渐攀升。另外,曾经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会有1/3~1/2的人群在20年以后患上II型糖尿病。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确实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今天科普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这个疾病的基本情况,包括孕期管理、产后管理等等,让我们可以安全得和它和平相处。今天咱们主要讲妊娠期首次出现和发现的糖尿病,既往已经是I型和II型糖尿病的宝妈不在今天说明的范围。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顾名思义,妊娠期糖尿病就是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通常会在24-28周之间进行血糖耐量的筛查,如果建档时发现空腹血糖高或者父母有糖尿病的,筛查时间可能提前。糖耐筛查会让宝妈空腹8小时以后到院检查,先抽取空腹血查血糖,再让宝妈喝下用75克标准葡萄糖调制的糖水,然后抽血查喝糖水后1小时及2小时的血糖。三次血糖标准分别为(空腹<5.1,1小时<10.0,2小时<8.5mmol/l),三项中只要其中有一项指标超标,就可以判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考核标准还是比较严格的。 为什么会得妊娠期糖尿病?起因很多,最主要的还是三点。1.与遗传相关:如果宝妈父母患糖尿病,那么宝妈在怀孕期间更容易患糖尿病。有遗传好发性,也和家庭长期生活饮食规律相关;2.受生活方式影响:孕前肥胖、抽烟、不健康饮食、高龄、不良生活习惯等等都是妊娠期糖尿病好发因素;3.妊娠期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分泌了很多胰岛素却不能发挥正常功效,特别是既往胰岛功能受损或者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孕妈。 对母儿的危害有哪些?咱们先来说说对孩子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的宝妈血糖控制不佳容易持续处于高血糖水平,发生巨大儿几率明显增加,增加了早产、难产和剖宫产几率,新生儿发生黄疸和入住ICU风险增加;另外巨大儿分娩后容易出现糖代谢异常,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抵抗力较差,也更易生病。妊娠糖尿病严重的表现还会带来宝妈全身微血管病变,容易出现微血栓,包括胎盘和脐带的问题,继而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甚至死胎,另外在分娩过程中也易出现胎儿高危事件。有些孕妈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忽高忽低,严重时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这时妈妈非常危险,胎儿也非常危险,容易出现胎死宫内,另外处于极度酸中毒环境中,即使没死,以后也很可能遗留一些问题(脑神经损伤,脑瘫等等)。另外,这些孕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宝宝出生后,身体素质可能会差一些,成年以后患糖尿病机会明显增加。接着,我们来说说对妈妈的影响。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患妊娠期高血压风险也会明显增加,另外也更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分娩结束以后胰岛功能受到重创,不一定能恢复正常,以后患II型糖尿病机会明显增加,患病时机也会提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孕期怎么管理?看了前面介绍的对母儿的影响,我相信大家都会引起重视了。重视归重视,其实孕期做好了合理的管理,血糖控制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母婴结局也会大大改善。饮食+运动基本可以搞定90%以上的糖妈,需要用胰岛素来控制的属于极少数。另外,需要根据孕期监测血糖、尿酮体情况来动态调整饮食计划。孕期血糖监测标准推荐: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建议把血糖控制在这个标准。另外,孕期也建议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值,它可以反映最近4-6周血糖的总体控制情况,<6%是正常标准。如果血糖控制佳,但是尿酮体持续偏高,说明代谢问题较大,孕妈有发生酮症酸中毒风险,胎儿宫内环境也不好,这时超声检查可能提示胎儿生长受限或者血供循环出现一些问题,建议增加饮食量并用上胰岛素治疗会更好。1.先来说说饮食。饮食有几个原则,三餐总量不变,但是拆开成六餐来吃(三正餐+三加餐),正餐吃掉以前正餐的60-70%,剩下的由加餐补上。这样血糖更加平稳,不易波动太大,妈妈也避免发生低血糖。主食建议多吃低GI食物(如糙米、燕麦、大麦、豆类等),能量释放更慢,更有饱腹感,含有更多的膳食纤维,改善血糖的同时也缓解便秘的发生。一日食谱记住“九个一”原则:1杯奶(250-500ml)、1份粗细搭配的粗粮(250-300g)、1斤蔬菜(其中150g绿叶)、1-2个含糖低的水果(200-250g)、100g豆制品、100g肉类(无腿>两条腿>四条腿)、1个鸡蛋、一定量的调味品(油25g、盐6g、少许糖或者无糖)、一定的水量(1500-2000ml)。如果正在血糖不稳定期和需要调整饮食的孕妈们,记好饮食日记及血糖情况(最好详细记录好6餐饮食内容及3正餐后2小时血糖及早晨空腹血糖),方便医生帮你分析饮食及血糖情况,协助你控糖。2.再来说说运动。运动疗法可以帮助降低胰岛素抵抗,帮助增加基础代谢,是非常有效的控糖方法。建议每餐后半小时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低至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游泳、瑜伽等等全身锻炼。如果空腹超过3小时以上,建议先适当进食再进行运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另外,建议孕妈餐后配合多做上臂锻炼,控糖效果更佳。 胰岛素能用吗?目前临床可以安全用于孕期控制血糖的药物首选注射胰岛素,国外也在使用口服二甲双胍,但是国内一直没有审批,所以目前只推荐胰岛素。我们常用的是“三短一长”方案(3次门冬胰岛素+1次地特胰岛素)。当然,很多孕妈会有顾虑,担心胰岛素影响胎儿发育。其实,国内外研究发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因为使用胰岛素而发生胎儿不良事件的情况;再次,目前国内孕妇使用的胰岛素是经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可放心用于孕妇的。注射胰岛素也有注意事项:注意正确注射,避免药物渗漏发生皮疹及过敏反应;早孕期及产后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需要避免剂量大引起低血糖;在晚孕期根据血糖情况需要逐渐加量,不用怕剂量太大,只有血糖控制好了改变了母儿不良结局才是最重要的。 分娩时注意事项?分娩注意事项包括分娩时机、分娩方式以及血糖监测及胰岛素使用等。分娩时机:①不需要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且没母儿并发症的孕妈,可以等到40周,如果过了40周没有发作,建议入院积极终止妊娠;②不用胰岛素但血糖控制欠佳或者胎儿偏大的孕妈,建议39周积极终止妊娠;③需要使用胰岛素但是血糖控制良好没有母儿并发症的孕妈,可以考虑39周终止妊娠;④需要使用胰岛素且血糖控制不佳或者有母儿并发症的孕妈,根据个体情况决定分娩时机。分娩方式:糖尿病不是剖宫产指针,具体分娩方式还是综合评估再决定。另外,有母儿并发症(比如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高血压等)或者考虑巨大儿、既往死胎死产等不良孕产史的,会适当放宽手术指针。血糖的管理:①孕期没有使用胰岛素的孕妈们,在分娩期及产后会动态监测血糖情况,必要时会静脉滴注胰岛素控糖;②孕期使用胰岛素的孕妈,在分娩及产后短时间内会停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改成静脉滴注胰岛素,并动态监测血糖情况决定胰岛素用量,正常进食后可以改用皮下胰岛素。产后胰岛素用量一般会下降1/2左右。 产后怎么管理?前面咱们也说过,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妈们,二胎或者三胎时患糖尿病机会明显增加,另外后期患II型糖尿病机会会明显增加。所以,产后糖妈们一定不能放松对血糖的管理,这关乎咱们后半辈子的生活质量。产后血糖标准放松了不少,供大家参考: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建议的控糖原则还是一样:饮食加运动控制最好,饮食上三正餐三加餐,多一些低GI食物,餐后多运动特别是有意增加上肢运动。产后6-12周建议复查血糖耐量OGTT试验,有条件的建议一起检查血脂及胰岛素水平,检查自己胰岛功能是否恢复正常,对以后健康进行指导。如果血糖恢复正常了,建议每三年随访一次,如果没有恢复正常,建议转诊至内分泌科进行专科治疗。 好了,科普就到这里,希望没有让孕妈们看吐,不明白的欢迎留言咨询。
重点来了,如何在孕期拥有黄金睡眠呢?介绍10个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相当有效。 1.白天尽量不睡觉。白天保持连续清醒至少8小时,攒足睡眠因子,有助于晚上快速高效入眠。如果确实太困,中午可以小憩一下,但建议卧具不要整得太舒服,睡眠时间不要超过一小时。 2.白天适量运动。孕期保持运动好处多多,可以控制体重、增加体力耐心、改善各种孕期不适、释放快乐因子、帮助顺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改善睡眠。建议每天运动不少于1小时,慢慢散步不算数哦! 3.控水、控浓茶和咖啡。建议晚饭后就不要大量喝水了,喝水尽量集中在白天,特别是上午。频繁起夜上厕所肯定影响睡眠。另外,有一定睡眠障碍的孕妈妈们,建议少喝或者不喝浓茶和咖啡,可乐和黑森林甜品类也需慎重选择。 4.打造舒适睡眠区。一定要让自己的卧室有助于睡眠,这样一旦进入卧室,一躺上床,不用其他方法,已经可以让自己有个好感觉。换上遮光强的窗帘,隔音强的窗户,舒适柔软的床垫,甚至可以来点薰衣草香薰。肚子大了还建议准备些孕妇枕放着,耳塞和眼罩也可以常规备齐。 5.床只用来睡觉。上床后就别耍手机看电视了,干其他的事都可以考虑去客厅。这样慢慢习惯了上床只睡觉会形成条件反射,上床就会有困意,更容易入眠。 6.睡前泡脚助好眠。睡前90分钟内沐浴,再好好泡个热水脚,对睡眠帮助很大。沐浴帮助了全身血液循环,泡脚帮助血液更多得进入身体,大脑相对缺血缺氧(类似于午餐后的效果),更容易入眠。 7.睡前避免电子设备。可以的话,睡前至少半小时避免使用电子屏幕类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视、电子书等等。减少了对大脑的刺激确实有助于睡眠。 8.翻一翻看不懂的书或者听一听听不懂的BBC:比如看看政治经济学或者期货证券经济学,听听BBC广播或者道德经。效果不错,可以试试! 9.身体扫描放松法:这是来源于印度古老瑜伽,同时风靡于全球心理学的一种方法。可以网上搜到相关音频体验一下。具体方法简单介绍如下:全身放松得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有意识得心里默念:先从头顶开始放松,然后面部五官,颈部,双肩,依次往下,一直到双脚。感觉自己躺在大草原上,头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感觉自己身体很轻很轻,飘飘的…… 10.不要数羊了。数羊对中国人有用吗?据说对歪果仁有用,因为“羊”的英文发音和“睡觉”的英文发音很相似。Sheep和Sleep确实很像,可以催眠歪果仁。中国人建议换一种来数:比如钟乳石的水滴声。一滴水、两滴水、三滴水……因为“水”的中文发音和“睡”的中文发音很像。可以试试哦! 好了,介绍了这么多方法,希望对您有用。后面我会陆续介绍其他一些助眠的方法。期待吧!
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大概30%—50%的普通人受到不同程度睡眠问题的困扰,将近10%左右的人达到需要临床干预的程度。 睡眠障碍不仅包括失眠,还有睡眠过多、节奏紊乱、相关行为障碍等等。原因也错综复杂,器质性的、精神性的、心源性的等等,即使多次就诊的患者也很难明确病因。 睡眠障碍有很多不良后果,易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困扰,如:情绪紊乱、精神衰弱、严重者出现心理障碍、轻生自杀;可以导致免疫功能失调、诱发或者加重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睡眠问题同时伴有抑郁、焦虑、慢性疼痛和物质依赖等情况也常见。最新研究发现,长期的睡眠障碍还是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前兆。所以,出现睡眠障碍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干预,尽早减轻和改善症状。 作为妇产科专科医生,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孕产妇的睡眠障碍问题。由于体内激素的巨大波动、对胎儿的各种担心焦虑,越来越频繁有力的胎动,各种家庭社会因素等等,睡眠障碍在孕妇中的比例会更高。围产期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是失眠。当然,很多孕期睡眠问题是短期的,随着妊娠结束,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但孕期会过得比较艰辛难受,睡不好情绪也容易失控,发发脾气就是家常便饭了啊!另外,有些人因为失眠的深层原因没有解决,在产后反而会加重,出现更严重的问题比如产后抑郁等等。 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很多孕产妇的睡眠问题,都来自于情绪问题,而情绪问题,又往往来自于很深的一些误会,而这个误会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母亲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往上会影响到父母,中间会影响到老公,往下会影响孩子。所以母亲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更要好好地爱她们,尊重她们,帮助她们。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母亲自己也要有成长,要好好得爱自己,认可肯定自己。孕期担心焦虑的问题就想办法去解决,家庭的经济的问题也可以找到解决办法。如果还是无法自己解决,希望爸爸们可以带妈妈们来我们产科睡眠心理门诊咨询下,找到了原因,问题就会有更好地解决办法。另外,妈妈们一定要培养自己强大的充满爱的内心,只有自己好了,周围的一切还是好的。下期给大家写一篇自我肯定的宣言,建议妈妈们每天读上10遍,连续一个月,你会发现更好更值得爱的自己,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那么,哪些情况考虑失眠?入睡难、容易醒、醒得早、醒后不解乏,每周超过三晚出现同类问题等等。如果出现上诉两项以上就要考虑失眠可能了。 重点来了,如何在孕期拥有黄金睡眠呢?介绍10个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相当有效。 下期分享!
当产妇被诊断为产后抑郁时,作为她的亲友,我们能做些什么? (1)初为人母要重视:①不要对诊断结果感到震惊或失望,因为它是可以治疗的。②确保你了解什么是产后抑郁症,反复跟她强调产后抑郁不是她的错,她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抑郁,还有我们的陪伴。③鼓励她谈论她的感受,不带有批判性的去聆听。注意你使用的语言——这是一种疾病,不是某人可以“迅速摆脱”、“继续下去”或通过“积极思考”治愈的。④尽你所能帮助做实际的事情,这包括喂养和更换婴儿,购物,做饭或家务。主动帮她分担一些家务,鼓励她有自己的时间,去玩去休息,去找回她自己。⑤鼓励新手妈妈积极获取帮助和治疗。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不是新手妈妈的错,借助有效的治疗方法,通常会好转。 (2)寻求专业帮助:①如果新手妈妈说不想活下去或伤害自己,务必认真对待,确保她获得帮助。②鼓励新手妈妈寻求专业支持或治疗。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可以询问心理健康咨询师或全科医生。如果对治疗有任何担忧,请与医生讨论。 (3)新手爸爸不轻松①不要因为新手妈妈一天都呆在家里,就期待她能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井井有条,养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手忙脚乱的过程。②新手爸爸也需要调节自己,恰当的社交、运动、兴趣爱好等也很重要。③如果新手妈妈决定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一定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她去做心理咨询时告诉她,家里有你,一切放心。 (4)关于产后抑郁的小建议: 新手妈妈和新手爸爸需要家人的支持。最好的支持,是给予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你认为他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在妈妈想要休息时,接手照顾婴儿是对她的帮助;在她想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把婴儿抱到一边对她则是一种刺激。新手妈妈和孩子是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一个好另一个才会好。新手妈妈处在脆弱和疲惫当中,并不适合见到客人,不熟悉的环境和人会带来很大压力,处理复杂关系会比洗奶瓶换尿布消耗更多精力。当人手不够的时候,试着接受外部帮助,育儿嫂、小时工、外卖,也许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宝妈宝爸们强力的支持和后盾1.我们的孕产妇睡眠心理门诊重医大附一院产科及心理卫生中心共同开设“孕产妇睡眠心理门诊”,该门诊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即产科医生及心理科医生共同坐诊,强强联手,对孕产妇心理及睡眠问题进行最为规范化的处理及疏导,从而避免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备孕、孕期、产后的任何心理问题或怀疑有些情绪问题都包括。 我们的团体辅导班妈妈们会在心理卫生中心医生和产科医生共同带领下,经过团体辅导改善症状,回归正常生活。主要是针对不同情况开展个性化针对性辅导班:认识焦虑抑郁、打开心结、解决问题、改善睡眠、缓和家庭关系、接受自己、迎接更好的未来。
第1关键人物——丈夫:耐心、体贴,头等重要 很多新手妈妈拼命催奶、熬夜喂奶,非常辛苦,难免会发个脾气、吐槽或抱怨。当爸爸的需要耐下心来,倾听抱怨、安慰、赞美、帮妻子做背部按摩等,这时候千万不要摆事实、讲道理。对于神经紧绷、一直处于战斗状态的新手妈妈来说,很容易把讲道理视为批评、指责,继而压抑自己,或者感到委屈但忍气吞声,也可能爆发家庭战争。这更关系到未来几十年家庭能否和谐,别人不理解还能忍,可如果丈夫不支持、不体贴,那新手妈妈可能会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于孩子的出生,很多爸爸除了贡献精子,在孕育的过程中,只是看着妈妈的肚子慢慢长大。孩子出生后,就需要爸爸为这个家庭多做一些事情啦!多抱抱孩子、多和孩子沟通、观察孩子睡觉时候的动静、换尿布、冲奶粉、洗奶瓶、晚上在妈妈哺乳后给孩子拍背。这些所谓的小事,都可以让妈妈有信心和你一起把孩子抚养长大。 第2关键人物——婆婆、妈妈 关于婆婆和妈妈,有研究显示,在亚洲文化中,新手妈妈如果和婆婆处于同一屋檐下,罹患抑郁症的比例会上升。试想,坐月子期间,如果三个女人(产妇、妈妈、婆婆)都在家,一点小事引发意见不一的时候,画面是不是很奇妙?所以,建议由产妇的妈妈来照顾自己的女儿,毕竟婆婆不能像生你养你二十多年的妈妈那样照顾你、迁就你。而且,对于育儿的不同观点、意见分歧,对自己的妈妈发个小脾气也心无挂碍,哄哄就过去了,对婆婆可能就心存芥蒂,压抑自己了。当然如果婆媳关系情同母女,则另当别论。 如何判断是否患有产后抑郁症? 产后第一周的情绪低落,且不会在家人的陪伴、照顾和帮助下消失,如果这种感觉持续下去或变得更糟,可能患有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 (1)哭泣、情绪低落和沮丧; (2)自责、内疚; (3)不寻常的易怒; (4)不愿甚至回避与家人或专业人士接触; (5)食欲变化; (6)睡眠问题; (7)焦虑、恐慌和/或依附行为; (8)过度担忧婴儿的健康; (9)情绪消极,对孩子漠不关心; (10)无法享受任何东西,包括性; (11)有时会有伤害自己的想法,或担心会伤害孩子。
人生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 状况一个接着一个。 妈妈们在孕产期这个特殊时期面临的问题更多,包括孕期焦虑、产后抑郁, 伴随整个围产期的睡眠问题等…… 先来说说焦虑 妈妈们的焦虑状态是从何时开始的呢?爸爸和妈妈们自己会第一时间感受到或发现到吗?发现到以后又是怎样处理的呢?孕期焦虑不干预的话,对妈妈们和宝宝们的身心健康有影响吗? 其实,妈妈们的焦虑状态从知道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这种焦虑会伴随着孕周持续存在,焦虑的程度也会随着产检结果和其他因素而有不小的波动。有些妈妈会在产检前几天开始心慌、脾气暴躁、睡眠欠佳、和家人吵架等等;有些因为不良孕产史的影响留下了不小的心理创伤和阴影,这次妊娠就更加焦虑,坐立不安;还有些妈妈在产检中得知自己或者宝宝的状况不太理想,甚至有些需要接受孕期手术或不得不放弃胎儿而万分焦虑甚至奔溃。如果爸爸们发现妈妈们的性情和怀孕前有了明显变化,就要高度重视了。 妈妈和爸爸们对孕期焦虑的感知度是有的,只是感知度比较低且较迟,而且重视度也不够。很多爸爸们会认为妈妈们矫情,不大理会,更别说积极帮助和干预了。但妈妈们孕期出现中度及以上的焦虑状况是非常不利的,会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流产和早产的增加、严重的睡眠问题和紧张的家庭关系等。还有研究发现,妈妈们孕期焦虑会传给宝宝,孩子成长中更容易出现焦虑、脾气暴躁的情况。 再来说说抑郁 产后的妈妈们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和抑郁症。当妈妈们发生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表情淡漠、对宝宝似乎不关心、甚至为不能好好喂奶或者蚊子腿一样的小事而潸然泪下时,请不要嫌弃她“矫情”或者“作”,她可能真的病了。 抑郁情绪不是病,它是抑郁症的一种前期表现。当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效识别及干预时,它很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抑郁症。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脑部会发生器质性变化,需要综合的积极治疗。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需要尽早临床确诊的。当你发现自己或身边人正在受到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困扰,请尽早建议她寻求专业评估和辅导。我相信,这就是我们对身边人、对爱的人的最大关爱。请记住,理解、支持、鼓励、陪伴左右、不抛弃、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