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皮病型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病死率高,治疗挑战大,虽短期辅助外用糖皮质激素是允许的,同时环孢素、甲氨蝶呤、霉酚酸酯和硫唑嘌呤等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以及光疗等也早已应用。但注意,这些疗法安全性和有效性还缺乏强有力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 与之相反,度普利尤单抗因为不是免疫抑制剂而已被多个国际中心的临床试验证实有效且安全。此外,已有研究JAK抑制剂可用于治疗AD。 由于JAK抑制剂有更广的免疫调节性能——针对thymicstromallymphopoietin、IL-4、IL-13、IL-22、IL-31,度普利尤仅限于IL-4和IL-13。不良反应方面,JAK主要是重大心血管事件、血栓栓塞和癌症,度普利尤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结膜炎和鼻咽炎。因此,度普利尤治疗失败或不适合的情况下,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阿布西尼、巴瑞替尼在欧美是被批准用于AD患者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by胡中柱医生 2023.2.3)参考文献EICHENFIELDDZ.TherapeuticReliefforErythrodermicAtopicDermatitis[J].JAMADermatology,2023.doi:10.1001/jamadermatol.2022.6162
第十三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暨全国美容皮肤科学大会于2017年11月2日-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明确提出有些大牌化妆品添加了激素,导致面部激素依赖皮炎人日益增多,更何况美容院的产品,快来看看你平时用的护肤品是否中枪了呢?医用护肤品被各大医院皮肤科教授、医生推崇的原因原来如此……请大家注意了??你选对了合适你皮肤生理特点的医用护肤品吗?
用心去聆听中医,用脑去思考西医,医生自己要脑心舒一直以来,当很多人都在争是中医好还是西医好的时候,包括我的各时期的同学、老师(当然也包括大学同学、大学老师、修学教授、中医西医都囊括其中,也不乏大家和名医),我就一直喜欢保持沉默,对于争辩我大至分析了一下原因,大概不过如下: 1、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铁杆中医)的确是喜爱到沉迷、钻研到极致,以至于难以对传统中医专业外的医学丝毫不入眼。 (这里我说一说我的2006年实习期间的一名老中医老师:武汉中南医院中医科的谭异伦。此人问诊不过三句,脉诊是其主要。坐诊期间病人络绎不绝、起五更排队,更有中央部级干部慕名而来。 这一定是功底和积累); 2、对自己领域之外的知识无知或一知半解,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既然无畏,那又谈何相信?比如有的中医一味排斥抗生素,或有的西医一味追求循证; 3、对医学层面的理解高度存在局限,比如一提到西医就是CT、抽血,一提到中医就是中药。其实不然——目前的西医仍然是一种临床+检验的医学模式,她的魅力在与时俱进,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让西医对于人体和病生理更加微观、更加深入、更加动态。而一提到中医就想到是中草药、中成药、针灸,其实这也很狭隘——中医之精华在于君臣佐使,非常接近治国理政之纲,在于其指导思想的具体落实,而不论于什么形式、何种方法。中医更是一种思想体系,中药、针灸、砭石、气功、导引、推拿……只是其载体,但中医真的需要进步,其实也在进步,只看到今不如古的人,其眼光也是滞后的; 4、中医重在病因的认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外因不外风寒暑湿燥火毒,内因不外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仔细临证揣摩还的确如此。西医重在环节机制的研究,很多病因不明,很多疾病的认识上已经不断精准,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5、中医主要是一种辨证思维,西医主要是一种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下的逻辑思维是大树的生根过程——树长大了根也深了,逻辑论下的辨证论则是发芽过程——根扎下去了枝叶也繁茂了。所以生根发芽到百年树人,不矛盾。争不在中西,而在如何? 6、各界地位和利益之争,这个涉及到科学技术界、金融界、医药界、工业界、教育界、财经界、政界的多种因素,不言自明。国外的中医日渐向好在于医疗的公益性而不用考虑医疗卫生界的生存空间。如果回归到医疗救死扶伤之本质,中西拥抱得将会更加精彩! 7、现代化进程上的各自前行,西医和中医都在现代化的征途中不断前行,西医似乎走的更加快速,中医则相对缓慢得多,也有亮点——比如生物共振不耐受物质检测和治疗技术有中医理论的实际运用,通调全身是其重要的原理,在理论细化量化的路还需要进步,这可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不是没有可能。有人会说那是物理学理论,其实看看中医学和物理学历史先后就不言自明了,只是现代手段在传统中医领域的体现还是少了一点; 8、分科上西医的内外妇儿差别很大,各自领域有各自的指导意见,亚专业则越来越细,深入层次犹如钻井挖掘,新的事物的发现总是不断涌现,善于剖析!中医做不到这一点,中医擅长的是综合,中医分科基于的理论是一样的,在阴阳气血功能的特色和侧重点上有不同;同时体现在方药上君臣佐使的用法用量不同,侧重在卫气营血的层次不同,侧重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程度的不同,与之而来的特色就是个体化程度更高,西医相比而言要粗旷一点。西医里强调的临床路径、变异,以及现代医学也提到的个体化医学,无不体现在中西医两者在思想上的融合。 9、西医侧重物质认识,功能在物质之后,中医产生的背景很久远,那时不具备认识物质的技术,一开始就侧重功能,研究的气与血,有形与无形的更侧重于无形之研究; 10、中医一直强调医道,道法自然,顺势而为,西医更强调攻克和激进,当然这只是一般认识,中医的攻克制化理论早就成型,西医的某种激进行为(比如国内一段时期出现各种积极治疗)被歪曲,现在的西医也重视协调和共处,只是被某种利益的牵扯让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变得有些畸形,但是现在国家的改革似乎更加让西医回归到了以人为本的状态,点赞; 11、就皮肤专业而言,内及脏腑外及皮毛,无所不在其中,皮肤何其大?皮肤何其深?皮肤科堪称某种意义上的全科医学科一点不为过,当今医学还没有哪个国家、还没有哪个学科能让中西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走在最前——但皮肤科堪称首屈一指!医院典范之武汉市第一医院、教授典范之武汉协和医院的冯爱平教授,思想上都是中西医整合医学的代表,当然还有院士级别的樊代明教授。指名道姓,挂一则漏万,中国的杰出远不止于此…… 12、你我只是一个Doctor,一个不断模仿和探索的实践者,永远没有不变的真理,实践才是真正的老师,而且三人行必有我师,中学西、西学中之大家亦不鲜见。 最后,我想说:中西定有别,但中西能合壁,愚见…… 笔者不才,必定有班门弄斧之处,亦有纰漏谬误之嫌,不求对错、只求前行。与吾师、吾友、吾兄长、吾助之人、助吾之贤等共分享。
冻疮是很多人,男女老少都遭受到的,轻则不舒服,重则破溃、流水、感染,动手功能、感知功能减退,可是擦药不管用,来年接着发,其实中医真的很能防治此病。下面直接用一则真实故事会来佐证这一诊疗方法。 病人是黄冈师范学院的美术系学生,每年冻疮动手,颇受其苦,今年尤其厉害,整个手冻得疼痛难以忍受,不能握笔,来看皮肤科,我见状便对她进行中医四诊,告诉她需要吃点中药,擦药可能并无大用。直接上图片说话。时隔一年多了,拿出来与同行和病友分享。以帮助更多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