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和手术、放疗一起并称癌症的三大治疗手段。手术和放疗属于局部治疗,只对治疗部位的肿瘤有效,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癌细胞实际已经发生转移,但因为目前技术手段的限制在临床上还不能发现和检测到)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了。而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手段,无论采用什么途径给药(口服、静脉和体腔给药等),化疗药物都会随着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的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因此,对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化疗都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化疗治疗肿瘤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将正常细胞和免疫细胞一同杀灭,引起患者各种不适,即化疗副作用。常见化疗副作用包括骨髓功能抑制、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现提供一些小窍门来缓解或解决一些常见的化疗副反应。1.食补+中药升白:中药:党参20g黄芪30g甘草13g北沙参12g(每日一次,分两次服用)食补:鲜姜5g蘑菇/草菇250g猪脊骨500g(新鲜带骨髓)大枣20枚(鲜姜、蘑菇和猪脊骨炖汤,大枣单独蒸熟后根汤一起吃)具体做法:凉水放入猪脊骨,开锅5分钟后捞出,换开水继续煮熟,把漂浮的油撇掉,适量加盐,加入鲜姜、蘑菇(开水焯过)再煮半小时,最后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胡椒面和香菜。以上为每天的量,先喝中药,后喝汤;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中药,再过半小时喝脊骨汤,连汤带肉一起吃。绿豆汤:每100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粗纤维4.2克,钙49毫克,磷268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1.8毫克。维生素B10.52毫克,维生素B20.12毫克,烟酸1.8毫克。具有清热、解毒、促代谢的作用。化疗期间大量服用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五红汤:红小豆30g红衣花生30g红枣30g枸杞30g红糖适量方法:加水500-800ml浸泡红小豆和花生一夜,泡食材的水一起煮10分钟后加入其他食材煮15分钟。滤水,化疗期间代茶喝;里面的花生可同时吃。姜枣茶:化疗后呕吐可服用材料:大枣10-20枚,鲜姜5片,红糖少许,红茶少许做法:大枣先在锅里干炒一下,用手撕成碎片,加入其余材料后用热水沏服,代茶饮。化疗期间腹胀:饭前服用乳酶生,饭后服用健胃消食片浑身痛:芬必得便秘:疏肝理气丸口腔溃疡:康复新液化疗期间每日服用善存和维生素C泡腾片,如有失眠,可服用褪黑素喉咙肿痛:嚼石斛鲜条(切小段,直接嚼碎后吞下粘液,吐掉渣),每日6-7根
左旋甲状腺素(优甲乐)用于治疗甲减,虽然它已被身体广泛接受,但仍有产生副作用的风险。 优甲乐是一种合成的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品,可以补充或取代身体的天然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因手术、放疗、其他药物或炎症使甲状腺功能而受损时,就需要补充该药物。 这种药物不能用于治疗肥胖或不孕,除非这些问题是由甲状腺功能不良直接造成的。在减肥药的同时服用优甲乐可能会导致危险和潜在的致命副作用。 首先来看看长期服用优甲乐会出现哪些副作用。 ★☆★一般来说,患者对优甲乐耐受性良好。大多数副作用都是由于剂量过度或使用不当造成的。使用优甲乐时,请遵照医生的指示,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请询问专业医生。★☆★ 常见的优甲乐副作用包括特别怕热、焦虑、食欲增加、体重减轻、失眠、腹泻、心悸、心动过速、高血压、心绞痛、排便频率增加和月经异常。这些副作用通常在开始用药几周后出现。 分几类详细解释下优甲乐的副作用。 1. 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对优甲乐的一种或多种成分过敏,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这种反应的症状包括潮热或出汗、月经周期变化、食欲或体重变化、睡眠问题、头痛、心跳加速、胸部颤动、紧张或烦躁感以及轻度脱发。如果服药后出现此类症状,请立即与医生联系。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你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嘴唇、喉咙、舌头或面部肿胀和荨麻疹等症状。当出现任何这些副作用时,及时就医。 2. 心血管的影响。 心血管症状包括心绞痛,心动过速,心悸和高血压,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报告。已经患有潜在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或心血管功能下降)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这类副作用,也就是说会加重原有心血管疾病。那些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的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也有发生心血管副作用的高风险。 3.内分泌的问题。 使用优甲乐的患者报告了内分泌功能的变化。这可能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症状增加。那些已经有患病风险的患者应该在开始常规剂量的优甲乐治疗前向医生咨询任何潜在的风险。 4. 神经系统的影响。 有些人在治疗开始时曾有癫痫发作的经历,但这些症状通常在几个月后消退。这方面的副作用较为罕见。也有报道,优甲乐引起一些患者的肌无力或亢奋。这可能导致偏执或无法解释的易怒。 5. 皮肤问题。 使用优甲乐时,经常有轻度脱发的报道。这种副作用并不危险,通常会在身体适应这些改变的激素水平后停止。 6. 肌肉骨骼的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优甲乐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有患骨质疏松风险的人。使用甲状腺治疗的患者股骨骨折的发生率比不使用的患者要高,尤其是女性。研究报告说,在长期使用优甲乐后,他们的骨头似乎变得更脆或更容易受伤。 长期使用优甲乐的注意事项 除了了解优甲乐的副作用,还需要了解优甲乐的一些注意事项。 1、优甲乐不能用于治疗肥胖,特别是儿童。 2、不能用于治疗不孕不育。这种药物不用于治疗男性或女性的不孕症,并可能导致危险的副作用。如果不孕不育是因为甲减所致,那么,此时的优甲乐是间接用于治疗不孕不育。 3、需要注意此前存在的基础疾病。那些先前存在的一些疾病的治疗药物可能与优甲乐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4、不要随意减量、定期复查。由于优甲乐的治疗剂量窗口窄,剂量微小变化即可有很大的症状反应,因此,不建议患者自行随意更改剂量。而且,要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总之,优甲乐作为治疗甲减的一线药物。在开始使用优甲乐之前,要告知你的医生你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确保你不会有服用过量的风险。这包括你经常服用的任何补充剂,如铁剂、钙片。既往是否有骨质疏松、心脏病、药物过敏史等均需要告知医生。
很多乳腺癌病友准备做放疗的时候常常会问: 什么是放射治疗? 我可以不做放疗吗? 放射线会照哪些地方? 我要做多少次放疗? 为什么放疗要等那么久? 放疗期间还可以继续口服内分泌药物吗? 什么是放疗?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治疗机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 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放射治疗,约有40%的恶性肿瘤可通过放疗得到根治。 放射线就像一把看不见的刀,可以摧毁肿瘤。但治疗的同时会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放射反应与损伤。我们医生会尽量减少射线对正常组织损伤。 哪些患者需要放疗? 1)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 2)乳房改良根治术或乳房重建术后的T3-4或腋窝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仅低危患者可考虑免除放疗); 3)不适宜手术或拒绝手术的各期乳腺癌患者; 4)胸壁局部复发或区域淋巴结复发的乳腺癌患者; 5)晚期乳腺癌患者伴有脑、骨、特殊转移灶等对局部转移病灶进行放疗。 乳腺放疗是怎样进行的? 放疗常见的照射部位有几个: 患侧乳腺或胸壁 患侧区域淋巴结(锁骨上下/内乳淋巴结) 未清扫的腋窝 局部转移病灶 大部分患者对放疗的次数也是满肚子小问号,为什么别人放3周,我一个多月还没放完? 这其实是由每个人不同的放疗方案所决定的,常见的放疗方案有这些: 1)大分割照射 单次照射剂量:2.66Gy,共照射16-20次,每天1次,总治疗时间:4周 2)常规分割照射 单次照射剂量:2Gy,共照射25-30次,每天1次,总治疗时间:5-6周 3)部分乳腺照射,存在以下两种剂量模式: 单次照射剂量:3.4Gy,共照射10次,每天2次(间隔>6小时),总治疗时间:1周 单次照射剂量:6Gy,共照射5次,每天1次,总治疗时间:1周 医生会根据病友的病情确定最适合病友的放疗方案,因此不同病友可能出现不同的总照射次数。 放疗为每周一到五进行,周末暂停,单次放疗时间仅几分钟,放疗过程中没有明显感觉,无需紧张害怕。 放疗为啥等很久? 不少病友都觉得,放疗前等待的时间特别长,担心治疗会不会被耽误。事实上,在放疗开始之前,放疗团队需要准备的东西是很多的。 放疗的流程包括:放疗科门诊医生确定放疗方案、预约定位时间→等待2-4周→正式放疗。 在这看似漫长的等待中,有很多大家看不到的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医生勾画靶区→物理师制定计划→医生评估计划→物理师验证计划及调整计划→治疗师对病友复位和治疗验证→正式放疗 这些工作要求精细,需要由医生、物理师、治疗师团队共同完成。只有做好充足的放疗前的准备工作,才能进行精准放疗,同时减少放疗造成的损伤。 放疗能与其他治疗同时进行么? 合理充分的综合治疗是保障乳腺癌良好疗效的关键,因此在放疗期间可能需同时接受其它治疗。以下治疗可以和放疗同时进行: 1)内分泌治疗:ER/PR(+)患者需要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 2)生物靶向治疗:HER2阳性的术后患者需要接受靶向治疗。 3)双磷酸盐治疗:防治骨转移,处于人工停经或绝经后患者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和/或卵巢抑制治疗,可能需要接受双磷酸盐治疗,骨转移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双磷酸盐治疗。 4)化疗:特殊类型肿瘤,术后残留,复发转移患者可能在放疗同期需要接受化疗。 放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手段和环节之一,只有少数乳腺癌患者可以免除放疗,我们医生会根据病友的具体病情制定最适合病友的放疗方案,所以病友们的放疗总时间及照射范围不尽相同。希望病友们不要畏惧放疗,多给自己一点信心战胜乳腺癌。 (转自杨梦琪医生公众号)
很多人在确定自己的甲状腺结节恶性之后都会选择手术切除,认为手术切除病灶后就可以完全治愈,万事大吉,不需要任何干预和注意了,事实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甲状腺癌术后,仍需要 TSH 抑制治疗,以减少甲状腺癌的复发率。甲状腺癌术后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甲状腺癌的定义和分类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1%,多见于 20~40 岁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又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按患病率排序,依次是乳头状癌(75%)、滤泡状癌(16%)、髓样癌(5%)及未分化癌(3%);恶性程度由高到底则依次是未分化癌、髓样癌、滤泡状癌及乳头状癌。 二、甲状腺癌术后预后如何呢? 经过规范性治疗,绝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良好,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80%~90%。如何降低这部分患者术后复发就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不得不提 TSH 抑制治疗。 三、降低术后复发为啥要抑制 TSH?TSH 抑制疗法是啥? 为啥抑制 TSH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这类癌细胞膜表面有 TSH 受体表达,甲状腺刺激素与其细胞表面的TSH 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甲状腺癌组织复发和增生。所以需要抑制TSH。 怎么抑制 TSH 手术后给患者口服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将 TSH 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从而达到抑制 TSH 效果。 抑制 TSH 目的 1、甲状腺切除后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激素不足,予以替代补充; 2、 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 抑制 TSH 副作用 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治疗的副作用: 1. 将 TSH 抑制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即为人为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状态; 2. 该状态可能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及房颤(尤其在老年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 3. 该状态可能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TSH 抑制治疗的目标 TSH 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高危 DTC 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肿瘤复发的危险性越高,要求对 TSH 抑制水平越低。 2015 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新版分化型甲状腺癌管理指南推荐: 1、复发与进展危险度高的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甲状腺术后常会出现声音嘶哑的问题 在术后一个月之内该如训练呢? 1、首先掌握腹式呼吸 1)放松躺卧 2)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口 3)感受吸气时肚子鼓起,呼气时肚子下瘪 4)熟练掌握后可侧卧训练,然后过度到坐位训练,最后站位腹式呼吸训练。 2、腹式呼吸发声 1)吸气肚子鼓起,然后缓缓地发一个“乌” 2)感受肚子在发音是慢慢瘪下去 3)吸气肚子鼓起,从1数到10 4)吸气肚子鼓起,朗读小短句 5)平时正常交谈时也使用复式呼吸说话 **先从仰卧位开始训练,熟练后坐位训练,最后站位训练。
双手大小不一的水疱,怎么破? 女性患者,双手密集扁平疣,冷冻后出现大小不一水疱,疱壁紧张,不易破。 温馨提醒:冷冻治疗一定要注意接触时间、部位,否则很容易出现这种大水疱,容易并发感染,告知患者出现大水疱要及时门诊刺破水疱,外用药促进修复
患者及家属您好: 明天就要手术了,在此,请您和您的家人不要紧张,我们今天向您介绍有关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希望您顺利、安全的渡过手术期。 术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1.手术前医生、麻醉医生会找您谈话并且签字。 2.护士为病人做准备: (1)术前一天我们会为您备皮,也就是术区皮肤的清洁准备,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2)我们会根据您的手术需要备血、皮试。 (3)术前晚及术晨测量体温血压等。 3.病人的自我准备。 (1)术前1-3天练习手术体位(颈部过伸位),可有效避免术后患者的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训练床上大小便及深呼吸。 (2)术前一般禁食8-12个小时,禁饮4-6小时(一般在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 (3)保持皮肤清洁,术前晚可沐浴,但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4)不饮浓茶、咖啡等,保证良好的睡眠。如果无法安睡,可以在医生的同意下服用地西泮(安定)类药物帮助睡眠。 手术日晨: 1.如您有月经来潮、体温高于37.5度,请告知医生护士,我们会为您择期手术。 2.如有义齿请取出,并将您随身的贵重物品,眼镜、手表、饰品等取出,交与家人保管。 3.检查配给您的腕带,确认腕带上您的个人信息是否准确。 4.要排空大小便进入手术室,贴身穿手术衣,等待手术室的人员接您。 5.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术晨请根据医嘱口服降压、降糖药。 手术台次安排: 1.手术台次是由手术室统一安排。 2.第一台手术07:40左右接送。 3.接台具体时间不定,请耐心等待。 手术进行中: 1.请家属在七楼手术室门外等待区等待。 2.在手术过程中若有需要,医生会在那边找您的家属签字谈话。 3.手术后,有手术室的人员陪同您返回病房。 术后护理 1.护士会在第一时间关注您,并为您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检查病人身上的伤口或者各种管道。 3. 并同手术室护士交班,了解病人的情况。 4.并为你准备吸氧及应用心电监护。 5.按医嘱给病人进行护理和治疗。 6.体位:全麻病人术后未清醒去枕平卧4-6小时即可,清醒后可改 为低半卧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并可减轻伤口出血。 7.伤口疼痛: (1)及时告诉护士自己的疼痛感觉。 (2)术后不必忍痛,以免影响休息及康复。 (3)利用转移方法来减轻疼痛。 (4)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8. 喉咙痛和咳嗽:因麻醉插管对喉咽部轻微损伤所至,术后三至五天内少数病人可能有喉咙痛和咳嗽。一般术后3-5天能自然恢复。 9. 恶心呕吐:因麻醉用药副作用,术后当天和次日少数病人可有恶心和呕吐。 10. 发热:术后第一天和/或第二天,一般会有38.5度以下轻至中度发热,系“吸收热”,属正常反应。 11. 进食进水:手术后6小时可进食温凉半流饮食,术后1-2天逐步过渡到普食。 12. 伤口渗出:术后当天和次日敷料纱布上有红色或淡红色渗出属正常现象,不必惊慌。若量多或感到颈部肿胀甚至呼吸不畅,应即刻通知护士医生。医生会在术后1--3天内给您的伤口更换敷料。如伤口有异常情况我们会及时为您处理。 引流管: 1. 尿管:保持通畅,必要时准确记录尿量,并协助病人清洗会阴部。 2. 引流管:引流管妥善固定,避免扭转牵拉,保持通畅,不要随意倾倒引流,避免逆行感染。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3天拔除。拔除引流管后,应注意局部情况 附:拔除尿管后,患者需多饮水,在4-6小时内能自行解出小便,方可说明膀胱功能恢复。如患者不能自解小便,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早观察处理。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1.有利于肠蠕动的恢复、减少腹胀发生。 2.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早期肛门排气。 3.有利于伤口愈合及身体恢复,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探视与陪伴: 患者术后抵抗力及体力均很差,为避免交叉感染及患者的充分休息,减少人员探视,给患者一个安静的恢复环境。 让我们一起迎接明天的手术! 康复路上我们与您一路同行!
本文介绍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过程及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的历史社会背景、国际背景和学术背景,以及学会成立后对学科的促进工作情况。 一、历史和社会背景 1、历史背景: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柱劳损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我国著名中医骨科专家、全国中医骨伤名师韦以宗教授,在其研究《中国骨科技术史》(1983年出版)基础上,本世纪初,开展对中医整脊技术史研究,整理、发掘、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祖国医学对脊柱伤病的认识及诊疗经验,发掘历代正骨、针灸、推拿、内外用药及练功经验,特别发现自公元七世纪,我国医学对颈椎采取旋转正骨、颈椎布兜牵引、悬吊牵引及各种颈腰正骨手法,理清了历代诊疗脊柱伤病的历史源流。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发扬,且挽回我国脊柱手法的历史地位,产生国际影响,此研究荣获200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 上世纪70年代,空军总院冯天有医师在学习北京老中医罗有名旋转正骨法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推广中医正骨疗法,名“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在国内外影响甚广。 自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Mixter和Barr合写的“累及椎管的椎间盘破裂”一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将19名腰背痛病人归因于髓核疝并经手术证实和命名“椎间盘破裂”以后,被人誉为开创了所谓的“椎间盘时代(dynasty of the disc)”,半个多世纪以来,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成为“金科玉律”般的病因病理学说。随之而起的手术切除疗法风靡全球。在国外已有专家认识到椎间盘手术缺点,据2001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报导,其成功率分别是45%和54%,其中有35%需再次手术。 但现实告诉我们的是椎间盘手术后,由于椎间盘摘除或者消融,椎间隙变窄,椎体塌陷;另一方面,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结构力学紊乱,如腰椎侧弯,椎曲变直未能纠正,继发多个椎间盘突出、退变;手术创伤及出血引起的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引起脊柱滑移;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生物力学,从而继发创伤性骨、纤维结构增生;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后,后方软组织突入椎管并与硬膜粘连;脊柱融合术后引起的椎板增厚;手术不慎,椎管内遗留碎骨块。这一系列手术并发症、后遗症已经不断出现在报刊报导及学术期刊的论文中。 毋容置疑,椎间盘学说为很多伤病员解除了痛苦,但其导致诸多并发症、后遗症的最严重缺失,正如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会长Jamcs.H.Beaty指出:“切除椎间盘是为了缓解坐骨神经痛,但却不能恢复腰椎的正常力学问题。”而传统的中医正骨、推拿也可治愈不少颈腰痛,但由于未能恢复正常颈腰曲而复发率高,特别对于椎曲消失侧弯者治疗困难,而致高手术率,晚年椎管狭窄高发病率。这些问题有待研究发展。 2、社会背景: 当前,脊柱劳损病一方面是高发病率,另一方面由于都是局部对症治疗,因此,是高复发率。据资料报导,颈腰痛的人群之罹患率现在已高达30%,在中老年人中罹患率高达70%,就个体来讲我国人群腰背痛在一生流行率是70%,其年发生率是7.4%,近期,《健康报》报导我国目前有5千万颈椎病患者,而且,正波及青少年。据武汉市调查8所小学,9所初中4681名学生,有颈椎问题学生占70.5%,其中有18.8%学生颈椎发生颈曲度异常(《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8月27日6版);而青少年脊柱侧凸症患病率占千分之七。据北京市调查,老年人患颈腰病居老年病第二位占43.02%(《首都医药》2007.5),而且,中老年人颈椎病导致颈椎管狭窄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瘫痪已十分常见。因此,如何提高脊柱劳损病的防治,给伤病员提供专科的诊疗医师,已是社会的迫切需求。 二、国际背景 美国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创立于1895年,发明人D.D.Palmar)是以手法矫正脊椎关节为主的技术,是以脊柱保健、防治脊柱相关疾病为主。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脊骨神经医学基础培训和安全性指南》一书,确定Chiropractic中文翻译为“脊骨神经医学”,在美国脊骨神经矫正师从业人员7万多人(属于专科毕业生(注:DC,doctor of Chiropractic, 脊骨矫正师,属于专科学历,无医生处方权),但其中少部分人员可能具有双学历),美国全国17所脊骨神经医学院校,现在已建立“世界脊骨神经医学会”,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并推广到40多个国家。 但是,在我国未开设整脊学研究之前,由于没有脊柱方面的专科,国际上曾误认为只有美国的Chiropractic,应用手法防治脊柱病。1998年3月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手法治疗脊柱病”的国际大会上,我国香港中医学者上台发言介绍中医的脊柱手法,被美国Chiropractic的主持人赶下讲台,说中国没有脊柱手法。2000年3月德克萨斯州一个英文报纸发表文章,说中国的中医在美国从事脊柱手法治疗是侵犯美国Chiropractic的知识产权,并扬言要上诉法院,后随着《中国中医药报》、《健康报》和美国的华文报《中国医药导报》连续发表“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有关学者将此文翻成英文和我国宋代(公元1150年)的整脊图转达给相关的英文报刊,才逐渐平息一场国际纠纷。挽回我国脊柱矫正手法的历史地位。 三、学术背景 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是本世纪初,韦以宗教授在研究继承中医对脊柱伤病诊疗经验基础上,根据中医的原创思维理论,运用整体思考代替片断思考,用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用动态思考代替静态思考,从研究脊柱功能解剖作切入点,运用现代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脊柱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于2003年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发表“脊柱机能解剖学研究”,首先提出“中医整脊学”的学科名词,并首创“理筋、调曲、练功”三大原则疗法,同时通过一系列科学实验创立了著名的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同时,运用整体方法论整合中医传统的脊柱疗法,如此,作为医学一门专科所具备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技术基本形成。他所研究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分别是。 1、用有机论思维研究脊柱运动力学,提出“脊柱四维弯曲体的圆运动规律”。 中国传统有机论思维的宇宙运动观,基本规律是“圆”的规律。在人体运动中表现为动静、升降,围绕轴心运动的。 用中文“维系”含义的四维(四象)观察脊柱形态结构,从脊柱侧面观:有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是围绕中轴线的四维组合;从冠状面则有颅椎枢纽、颈胸枢纽、胸腰枢纽和腰骶枢纽的四个枢纽关节,围绕轴心线相互调节。在运动力学的动力来看,颈椎前缘左右各一组的前中后斜角肌,后面左右各一组的肩胛提肌和斜方肌组成颈四维动力。在腰椎,前面左右各一的腰大肌,背后是竖脊肌,组成腰椎四维动力,均维系着轴心产生伸缩、前屈、后仰、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八大活动度。 通过X线照片动态观察和动物实验证明脊柱运动是八个活动度,即纵轴伸缩、矢状面的屈伸、冠状面的侧屈、横轴面的旋转。脊柱的运动是围绕轴心的圆平衡,从资质研究解释了关系。 2、用系统思维研究脊柱机能解剖学,创立“椎曲论”。 从达尔文进化论或系统论的同构类比法,人类的脊柱与四足脊椎动物的脊柱有共同之处,也即人类从胚胎到新生儿至坐立行走之前,脊柱的大体形态结构与四足脊椎动物同是颈椎、胸椎和腰椎、骶椎在一个弯曲上。人类在坐立和站立行走后的发育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腰曲和颈曲。通过动物实验和解剖学研究,论证了腰大肌是形成腰曲的主要肌力。 颈腰椎曲的形成是从出生后6—7个月开始坐,到1岁站立行走出现,至25岁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因此,椎曲决定了椎管大小、神经根孔的大小、方位以及颈椎椎动脉的走向。椎曲一旦发生变异,是因椎体及关节突关节产生位移。如此带动椎间盘纤维环的扭曲或撕裂,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椎动脉受损,严重的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观察颈腰椎曲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客观指标。在治疗上,如果能调整椎曲恢复,症状体征随之消失,而且,复发率也低。颈腰椎曲既是生理的表现,也是病理的基础,诊断的依据和治疗目标。惟椎曲论,明确了整脊学的治疗原则是以调曲为主。调曲即使骨关节复位,对位、对线、对轴。椎曲论的发现和应用,使整脊临床产生质的变化,审因论治,整体提高了整脊临床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为非手术疗法提供影像学的诊断和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通过颈腰椎曲改变类型的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有关椎曲测量方法,创立运用几何学弓形面积测量法。将椎曲改变分为五级标准,以指导临床为诊疗提供数据化的影像学的客观指标。 “椎曲论”的发现和创立,颠覆了既往认为人类脊柱四个弯曲体是300万年进化形成的观点,成为中医整脊学创新的核心理论。 3、用整体思维研究,提出“圆筒枢纽学说”和“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为整脊法提供科学依据。 整体观与系统思维都是有机论思维方法,中医传统的整脊技术,利用脊柱整体的“体相”,而不局限于以局部的组织形态解剖为基础。综观传统的整脊手法,除一般推拿按摩之外,其余牵引、旋转、侧扳、悬吊、过伸、屈曲,均是通过观察“体相”,利用头颅、胸廓、骨盆作为力的启动点施法的。人体椭圆形的脊柱,躯体也是椭圆形,用体相概念将头颅、胸廓、骨盆喻为三个“圆筒”,传统整脊法牵、旋、扳均通过此三大圆筒作用于脊柱的小圆筒。在大圆筒带动小圆筒过程中,必有一关节起传导力作用。为此,利用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通过对椎体关节突夹角测量,论证了颅椎枢纽关节、颈胸枢纽关节、胸腰枢纽关节和腰骶枢纽关节对相邻椎体的调控作用。从而运用此圆筒枢纽学说阐明了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为整脊手法的规范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整脊还有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背病治腹的方法。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作用线的方向,按照牛顿第三定律,脊柱的轮廓可按几何图形绘成平行四边形。而附着于脊柱轮廓的肌肉走向以及上小下大的胸廓,组成的四维力学组织,支持此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律。临床上腰曲加大,颈曲也随之加大;腰曲变直,颈曲也反弓;腰骶角紊乱,寰枢关节也错缝;以及腹肌、腹内压对腰椎的稳定性作用等等,脊柱运动力学的客观规律,也是按平行四边形的数学规则调整的。脊柱轮廓四维结构对脊柱的稳定的重要性,也是脊柱伤病的病理依据。临床客观也是如此,脊柱不稳定产生病变,起因多为附着脊柱之肌肉韧带损伤。因此,对整脊提出“理筋”、“练功”为治疗原则方法,作为与调曲原则相辅相成的治疗大法。这一理论为临床诊断和上病下治、腹病治脊、脊痛治腹提供了科学依据。 4、中医整脊学科的形成 韦以宗教授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历时5年,完成了一系列尸体解剖,动物实验、X线动态观察和临床研究,用科学的数据论证了上述四大理论观点。在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8篇,其中有6篇发表在《中国临床解剖杂志》。自2004年,新闻媒体报导中医整脊38篇,其中人民日报3篇,中央电视台4篇,美国加州中国医药导报5篇。编成进修班教材《中国整脊学》,2006年该书正式出版,后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 根据创新的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韦以宗还运用整体方法论整合中医传统疗法,提出“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治疗原则;“正脊调曲、针灸推拿、内外用药、功能锻炼”四大疗法以及“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上病上治、腰病治腹、腹病治脊”八大策略的中医整脊治疗学。同时,通过总结既往脊柱正骨推拿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经验教训,对历代正脊骨手法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其科学性,筛选出正脊骨十法和六种牵引调曲法,明确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经十年来,调查全国24家医院,应用上述正脊调曲法治疗10万余病例,无一发生意外。由于其安全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大治则、四大疗法、八项措施和十大正脊骨手法、六种牵引调曲法,成为后来的《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主要内容。 运用上述“一圆一说两论”指导,全国15个协作医院自2004年至2006年观察病例6万余例,运用上病下治法取得治疗颈曲变小类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的成功;运用调曲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和椎管狭窄症96%以上的疗效。 中医整脊学作为一门中医学专科已经脱颖而出。 四、学会成立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促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委员会自2003年起,将韦以宗教授研究中医整脊学列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在全国举办“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培训主治中医师(含高年资执业医师)以上职称专业人员。 于2004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首届中国整脊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副局长和外事司长沈志祥以及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香港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作了报导,2005年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第二次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房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与参会专家一起建议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整脊分会。此建议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并报民政部批准。 2006年9月2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大会暨《中国整脊学》首发式”,国务院秘书局、专家局、中国科协领导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大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健康报》和《中国中医药报》对大会作专题报导,大会选举韦以宗任整脊分会主任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之虹、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院长周红海等10名全国知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以各省市共128名专家学者组成第一届委员会。大会同时举办《中国整脊学》首发式,此书由韦以宗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从而奠定了整脊分会的学术基础。 学会成立后,明确了中医整脊科的学科定义为: “中医整脊学,是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的新理论为指导,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四大无痛无创疗法,对脊柱关节和椎间盘伤病并发脊髓、脊神经、椎动脉损伤以及脊源性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因此,与美国脊骨神经医学不同,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和脊柱推拿有别。” (引自《2006—2007中医药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整脊分会成立后,作了以下工作,推动发展中医整脊学 1、行业标准化研究 2007年开始,学会启动中医整脊学科的行业标准化研究工作,在重庆市召开的年会上组职了40名专家审议中医整脊标准化的二大任务:一是正脊骨手法和牵引调曲法的规范标准;二是脊柱疑难病的诊疗标准。2008年5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就标准化的研究分工分别召集骨伤科主任委员、推拿科主任委员和整脊科主任委员作了分工,达成共识。脊柱劳损病和脊柱正骨调曲法由整脊分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于2009年8月正式下达标准化研究项目,并拔出专款。同年9月学会在贵阳市召开了62名专家参加的标准化研究专题会议,会议期间,针对国内中医治疗脊柱劳损病学派众多,一致通过依据《中国整脊学》的理论观点、诊疗技能作为中医整脊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学术基础,审议通过了脊柱25种病,并明确了分工,审议通过整脊手法、牵引法以《中国整脊学》的整脊八法及牵引调曲法为主要方法,排除了一些地方流行的曾发生医疗意外且不科学的正骨牵引法,如:颈椎悬吊晃头法、颈椎兜颌旋转法、颈椎侧扳法,以及麻醉下正骨法和颈椎超过6Kg以上超重牵引法。 对确认的正脊骨法和牵引调曲法明确了严格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010年4月在山东即墨市召开第三次标准化研究专家论证会,25个常见病编写专家提供的编写内容进行逐个审议,形成初稿,并发出包括葛宝丰院士在内的15名中医、西医骨科专家、脊柱外科专家和神经外科专家,进行了书面评审,经作者修订后提交全国中医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审议,提出修订意见。于2012年9月经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第二次审议通过,同年10月由学会向全社会发布。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包括了规范的正脊骨十大手法和六种牵引调曲法,该《指南》发布后得到学术界的欢迎,不到二年印刷4次,发行量达2万余册,是中医系列指南发行量之首。 2、人才培训 学科队伍不断扩大。学会成立后加速了人才培训的工作,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举办了二次“中国整脊学师资培训班”(参加者副高以上),培训125名整脊学教师,为各省培训工作提供了师资力量。同时,学会还继续举办“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至今办班62期,各省市自治区办理18起,共培训了5100多名整脊医师,学科队伍不断扩大。 2008年由学会和河南省中医院牵头,联合长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国整脊学》改编《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整脊学系列》共三册,于2009年出版。教材出版后,先后有长春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在针灸、推拿、骨伤专业内开设整脊的高等教育,以培养6届大学生4千余多人,同时,开设了硕士研究生培训,据上述4所大学统计已毕业硕士383人,在读研究生650人,为中医整脊科医师成为后备力量。 3、中医整脊科医师进入中国职业大典,成为中医行业的一个专业。 2011年中国职业大典修订工作启动,学会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申办中医类行业—中医整脊中医师,脊柱保健类行业—脊柱保健师,完成了800人和400人的调查工作,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二次专家论证会,通过上报大典。并经职业大典二次专家论证会已通过,将中医整脊科医师列为与中医内、外、妇、儿、中医骨伤科并列的行业,大典对中医整脊科职业定义是: “以中医药理论和中医脊柱运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理筋、调曲、练功为手段治疗人体脊柱伤病及脊源性疾病的专业人员。” 4、开展学术交流 学会成立后每年均组职一次全国性年会,先后在北京市昌平区、江苏省连云港市、重庆、浙江省温州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潮州市、甘肃省兰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共十次大会,出席代表近2千多人次,交流学术论文380篇,各省市自治区召开整脊学术交流大会4次,出席的学者近千人。 5、促进国际交流 中医整脊学科的创立受到国际的欢迎,2004年就有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脊骨矫正师来华参加学习班,2007年德国埃森大学邀请韦以宗教授去德国美茵兹举行中国整脊培训班,有28名德国医师参加培训。2006年马来西亚针灸骨伤学会邀请韦以宗教授到马来西亚举行学习班,有65名医师参加。2008年韩国脊椎神经推拿学会邀请韦以宗教授到首尔举办中国整脊学培训班,有32名医师参加学习。2013年该学会再一次邀请韦以宗教授为该学会300多名会员讲学。2012年7月,美国芝加哥针灸学会邀请韦以宗教授开办“中国整脊学高级研修班”,102名非华商医师参加学习。2013年12月,美国纽约卫生职业大学邀请韦以宗教授举办“中国整脊培训班”,该学习班的课程以《中国整脊学》的基础理论和正骨手法,以及韦以宗教授创立的“骨空针刺减压技术”经美国针灸东方医学认证中心(MCCMOA)批准列为该校的继续教育项目和研究生课程。2014年4月该校又再次邀请韦教授前往举办了二期学习班。 英文版《中国整脊学》于2010年出版,全球发行,中医整脊走向世界。 6、支援各省中医院建立中医整脊专科 学会成立后,先后派出专家扶持甘肃省中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湖南湘潭中西结合医院、广西民族医院、广西平南骨伤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和谐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省潮州中心医院、福建省龙岩市人民医院、上海市江东医院、山东省即墨市中医院、山东省济南按摩医院、山东省招远市中医院、山东省龙口市中医院等10余个中医院开展整脊专科,全国约有300多家二三甲中医院引进整脊技术开展和整脊临床诊疗。 从各地参加年会的学术论文可了解到,应用中医整脊调曲法、上病下治法,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和青少年脊柱侧弯症,已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导的病例超过2千多病例,治疗效果以恢复椎曲为标准的治愈率在90%以上,大大提高了脊柱病的康复率、降低了复发率、减少手术率、杜绝了致残率。为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为中医药的持续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继承发扬作出了努力。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