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综合征(Poland syndrome),跟波兰这个国家关系不大。在1841年,一位名叫Alfred Poland的医生报道了一种综合征,表现为胸大小肌的缺如,肋骨的畸形,有的还合并乳头缺如,以及手指的并指畸形。文献报道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三万分之一。查体的时候可以发现两边胸壁不对称,一侧胸壁的皮下组织没有肌肉。所以Poland综合征从查体基本可以诊断。 Poland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针对出现的临床表现分别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肋骨畸形造成胸壁凹陷,在胸外科可以进行胸廓的微创手术治疗解除压迫以及改善外观。
前面已经提到鸡胸的分型,对于单纯胸骨中下段凸起,不伴有周围其他部位胸壁凹陷的鸡胸孩子,通常放置一个钢板,就可以矫正鸡胸。 对于胸骨凸起,同时还合并胸壁其他位置的凹陷,手术时可能需要放置2个钢板,一个钢板用来下压凸起矫正鸡胸,另一个钢板把胸壁顶起来矫正凹陷。
漏斗胸手术中需要放置几个钢板,主要根据胸壁凹陷的范围。一般情况下,小年龄漏斗胸孩子由于胸壁凹陷的范围不会太大,通常放置一个钢板就够了。对于10岁以上,特别是青春期之后大年龄的孩子,胸壁凹陷的范围通常较大,手术时可能需要放置2个钢板,少数大孩子或者特殊类型的漏斗胸可能需要用到3个钢板。
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根据胸壁外观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对称型,偏心型,和不均衡型(图1-3)。 对称型相对比较常见,从CT影像上可以看到正中胸骨的凹陷,两边的胸壁高度大致对称。术中通常采取水平放置钢板的方式。 偏心型的漏斗胸孩子,多数在外观上表现为大通道型,就是一侧胸壁从上往下比较长的胸壁凹陷,手术中通常需要水平或交叉放置2个钢板。 不均衡型,也就是常说的不对称型。这种类型手术中可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术技术,比如斜行放置或者双板三明治技术等。
鸡胸,就是平常生活中咱们讲的“鸡胸脯”,表现为孩子前胸胸骨部位的向前凸起。常见的鸡胸是胸骨的中下段凸起,也有一部分鸡胸的孩子是胸骨上段凸起。 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胸骨凸起,建议到专业的儿童医院胸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观察、支具或者手术等办法进行治疗。
Nuss手术通常需要在胸腔里放置1-2根钢板,用来支撑起凹陷的胸壁,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钢板需要放置在胸壁与心脏之间。在分离胸骨后与心包前间隙的过程中是有一定风险的,比如心包的损伤,肺的损伤,甚至大血管、心脏的损伤。 为了减小手术对于重要脏器损伤的几率,手术中通常会用胸腔镜对操作过程进行监视,一般来说,对于以前没有做过胸腔内手术,比如先心病手术、肺的手术等,胸腔内粘连相对少,手术风险是可控的。
漏斗胸术后的孩子建议在3个月后再进行体育活动,像跑步、游泳是比较推荐的,因为这些活动对于肺活量有一定帮助。 对于踢球、打球等需要跟别的孩子发生碰撞,或者羽毛球等需要突然发力、转身等动作的运动,还有舞蹈下腰、滚翻等动作,咱们不建议去做。
漏斗胸保守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呼吸功能训练,比如深呼吸、扩胸运动,还有跑步、游泳等体育锻炼的方法,但是效果并不是特别确切。 第二种就是负压吸盘治疗。原理类似拔火罐,利用密闭空间形成负压,把凹陷的前胸壁吸起来。这种方法对于10岁以下的孩子,或者程度较轻的漏斗胸,或者宝爸宝妈对于手术有顾虑,可以考虑采用。
肋外翻很常见,一般表现为前胸胸壁最下缘(肋弓的位置)的往外翻起。一般在小年龄的孩子多见。大部分原因考虑跟孩子生长发育相关,一小部分原因可能是缺钙佝偻病。 对于几个月大小年龄的肋外翻的孩子建议咨询保健专业医生,对营养方面需要进行关注,外科的治疗上可以先观察。 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外翻严重,可以尝试佩戴肋外翻的支具进行辅助矫正。 从生长发育角度,肋外翻本身并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是外观不好看,大部分孩子随着生长发育,腹部肌肉力量逐渐加强,肋外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
门诊常能碰到因为漏斗胸或鸡胸来就诊孩子,查体发现孩子个子比同龄孩子高,有特殊的面容,还有手指细长、关节松弛,再问病史还有高度近视、脊柱侧弯,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得了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是最常见的结缔组织遗传性疾病之一,通常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孩子父母中的一方可能也是这个病。马凡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3000-1/5000,除了遗传,也有少部分是基因突变引起。除了刚才提到的问题,孩子可能还有主动脉或心脏方面的问题,如主动脉瘤、二尖瓣脱垂等。 儿童期马凡综合征孩子的治疗主要针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比如出现了漏斗胸、鸡胸、脊柱侧弯就需要相应的外科治疗。主动脉问题通常在儿童期仅表现为主动脉窦的扩张,暂时不需要手术干预,但建议马凡综合征的孩子每年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关注主动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