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者所发生的肺部结节,大部分是实性肺结节; 不吸烟者所发生的肺部结节,大部分是磨玻璃肺结节。 这两种肺部结节性质完全不同。 实性肺部结节,如符合手术指正,需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而且越早越好,因为像“老烟鬼”所患的这种实性肺部结节,它增长速度非常快,可能在一年内就迅速变为中晚期肺癌。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不吸烟者所得肺癌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越高。而那些吸烟者所得肺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极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耐药情况,治疗效果远不如那些不吸烟者所得肺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戒烟 戒烟 戒烟 磨玻璃结节无须着急手术 肺癌已经分列男性和女性十大高发癌症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人们对肺癌堵截的“篱笆”也是越扎越紧。许多单位都将低剂量螺旋CT作为体检项目的标配。但是每当拿到体检报告,各种肺部结节、磨玻璃结节的字样让人看了灰常害怕。 坊间流传着一个观点 磨玻璃肺结节亟需手术 这种结节最容易会癌变! 今天,小编全面盘点体检报告中的常见肺结节 肺部结节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阴影,虽然肺部结节不是一定就转变为肺癌,一般来说是有可能往肺癌的方向转变,所以肺部结节可以说是肺癌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和因素。 肺内直径≤3厘米的病灶称为 结节 肺内直径<10毫米的结节称为 小结节 肺内直径<4毫米的结节称为 微小结 常规判断方法 越小的肺部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肺结节恶性肿瘤概率为20%-40% 恶性概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30岁以下肺结节人群恶性率为<5% 超过70岁肺结节人群恶性率达80%以上 12 良性结节 结节长相:形态比较圆,边缘干净、光滑,仿佛十五的月亮。有的可能像一块钙化的结节,整个画面呈现高亮的样子。 产生原因:一般是指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肺炎,包括肺部感染和炎性假瘤、结核、真菌感染、霉菌感染等诸多情况都有可能留下肺部结节,但大部分都是透明的,通常这类结节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经过一段时间消炎治疗后会逐步消退。 12 磨玻璃结节 结节长相:肺内密度轻微增加,增加程度小于实性改变,呈模糊的云雾状,并可见其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 产生原因:根据肺部磨玻璃影内部成分均一程度的不同,磨玻璃结节又可分为单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型磨玻璃结节。造成磨玻璃结节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多方面。 12 实性结节 结节长相: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 产生原因:一般实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很高,多是由肿瘤导致。但是否是恶性,还需要结合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 Q: 体检发现“磨玻璃结节”如何处理? 一旦体检报告出现“磨玻璃结节”,请不要着急“一刀切”。70%磨玻璃结节发展很慢,无须急忙手术“一刀切”,更不是切的越多越好,随访是“上上策”。 我们研究发现,磨玻璃结节型的肺腺癌预后很好,5年总体生存率达98.99%,明显高于整个肺腺癌人群的总体生存率。 这个结果给了我们思考,虽然有些磨玻璃结节患者已经是浸润性腺癌(即已进展到浸润后状态),但这部分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同样能够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 所以我们认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是一种“懒癌”,长期随访跟踪,适当时间手术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Q: 磨玻璃肺结节正确随访方式是? 结节<4 mm时,可不必常规随访。 结节在5~8 mm之间时,建议每6~12个月定期随访,病情稳定后延长至每18~24个月随访一次。 结节>8 mm时,每3个月随访一次。 而对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肺癌高危患者: 结节<4mm时,不需要定期随访。 结节>5 mm时,常规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 Q:哪些肺部结节亟需马上穿刺定性或马上手术? 第1种情况:肺部结节变大,实性的部分增多,对于高危的“磨玻璃结节”患者,一旦结节快速长大,形态高度怀疑癌变,若大于1厘米且为实性结节者,可以考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快速增大直径大于1厘米但是为磨玻璃样结节,宜行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人可推荐全面微创切除,以绝后患。 第2种情况:肺部结节两次检查结果完全一致,虽然两次的结果可能都一样,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光从片子上是没有办法看出良性与恶性的,建议做穿刺明确良恶性。 3 权威击破坊间流传两大肺癌致病谣言 坊间流传的两大“谣言” 谣言一:做菜油烟过大导致女性肺癌发病增高 辟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厨房条件不佳,油烟非常大,但那时肺癌发生率并不高。目前,每家每户有非常好的的油烟机和排风方式,厨房环境大大改善,油烟量也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坊间所谓做菜油烟过大导致不吸烟女性肺癌增高的说法,并不科学。 谣言二:空气污染导致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高 辟谣:其实这个也非常好理解。抽烟者和不吸烟肺癌女性其实是同样处在这样一个空气环境下,在吸烟和空气污染的双重影响下,吸烟者应该发病率更高才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所以空气污染其实也不是一个导致女性肺癌发病增高主要原因。 目前,对于不吸烟女性肺癌的致病原因还处于摸索阶段,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但现在仍没有确切的致癌因素。我们团队也正在努力研究中,希望找到致病原因,更好地做好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交流,都是靠我们的声带振动产生,一旦说话的音质、音调发生改变就会造成声音嘶哑。声音嘶哑简称声嘶,指发声时失去了圆润而清亮的音质,音调低粗、发音沙哑甚至失声。可有声带本身的疾病或支配声带运动的喉肌瘫痪影响声带的振动,均可导致声嘶。引起声嘶的疾病有许多,常见的可分成以下几大类:1)、喉部的急性炎症,如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累及声带,造成声带急性水肿所致。2)、喉部的慢性炎症或用嗓过度(如老师、歌唱家等)造成声带肥厚、声带小结甚至声带息肉。对于急、慢性喉炎引起的声嘶,可考虑积极抗炎的同时联合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多饮水、少说话,合理用嗓,对于久治不愈较大的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必要时可采取喉显微镜手术切除病变。常见除喉癌外,还有咽癌累及喉部声带,造成声嘶。早期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吞咽哽塞感。当肿瘤逐渐增大可引起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病变累及喉腔会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对于已经确诊的喉、咽部恶性肿瘤通常根据病灶侵犯范围、临床分期及患者对喉、咽功能保留的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放化疗以及手术与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甲状腺癌、食道癌、肺癌及纵隔恶性肿瘤等。我们知道支配声带运动的主要神经为喉返神经。如甲状腺癌侵犯压迫喉返神经;食道癌、肺癌及纵隔恶性肿瘤本身侵犯压迫或转移淋巴结侵犯压迫喉返神经均可导致声嘶发生。所以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声嘶应警惕肿瘤进展复发或转移。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引起的声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及转移灶,经积极抗肿瘤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或消失,对喉返神经的压迫或侵犯好转,声嘶自然会逐渐好转。还有一些如候外伤、喉囊肿、喉纤维瘤、喉角化症、喉淀粉样变病变、喉结核、喉梅毒及药物过敏性、生理心理性等等。声音嘶哑在生活中常见,大家不要过于担心,但是也不要掉以轻心,要结合自身情况,自己要学会初步判断,通过休息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通常两周左右没有治愈,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很多癌症早期症状比较隐匿,需要及早发现才能及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恶性肿瘤一直以来让人闻之色变,而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一,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就占了21个。也就是说,我国每天有超过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得癌症。当发现家人或朋友患上恶性肿瘤之后,有些人会担心恶性肿瘤会不会传染,往往心情比较焦虑和担心,那么恶性肿瘤到底会不会传染呢?应该怎么注意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恶性肿瘤是机体受到多种因素(化学、物理、病毒、遗传等)的共同作用,发生基因异常改变,包括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多种基因异常的累积等,最终形成癌症。其发生主要可以分为致癌,促癌和演进这三个步骤。恶性肿瘤病因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主要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一些对身体的刺激和创伤等等。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免疫的缺陷,体内激素水平的异常即内分泌因素等。恶性肿瘤是患者自身细胞由于内因和外因作用下恶变产生疾病,因此不具有传染性,即使与患者一起生活、共同饮食也不会导致患癌,平时生活中无需将恶性肿瘤患者刻意隔离,须更加关爱。它的发生是多因子、多步骤的复杂过程,与吸烟、感染、职业暴露、环境污染、不合理膳食、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其次,我们知道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从恶性肿瘤患者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在人类与恶性肿瘤的斗争漫长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恶性肿瘤传染的例子。常见的有在家调养的有恶性肿瘤患者没有出现过传染给其家人的情况,在肿瘤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恶性肿瘤患者也从来没有被传染的报道,他们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并不比健康人有增高。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把恶性肿瘤列为传染病,也没有一家医院对恶性肿瘤病人实行隔离治疗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恶性肿瘤并不像细菌和病毒一样,会由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所以说恶性肿瘤是不传染的,因此癌症患者及家属不必担心和紧张。患者家属完全可以放心地陪伴鼓励癌症患者的治疗,细心护理照顾,尽最大的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些道听途说的关于恶性肿瘤会传染的消息都是谣言,是不可信的,不要因为假的信息而让自己焦虑。那么不禁有人问为什么有些家庭或家族中常有患同种恶性肿瘤的现象,其实很容易解这些原因。我们知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大很多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微生物感染和所处环境污染有关,如夫妻双方或家庭经常吃腌制的食物以及油炸、辛辣的、高脂肪类食物容易共患消化道恶性肿瘤。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好发因素,如果家庭中有感染者,共同进餐,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与家庭高发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再者,家庭中有经常在室内吸烟的,家庭成员均长期会受到二手烟的侵害,也容易患上同一种肺癌。家庭装修涂料中含苯、甲醛,石材中的放射性物质氡气等致癌物超标,长期共同生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家庭成员中同患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概率也较高。此外,结直肠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家族遗传性结直肠息肉可以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结直肠息肉引起的结直肠癌,下一代可能患有同样的疾病。据研究,5%~10%的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在家族中如果母亲或姐妹患有乳腺癌,女儿和姐妹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正常人高3倍左右。约有20%-25%的上皮性卵巢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恶性肿瘤不会互相传染。虽然恶性肿瘤不会传染,但某些与恶性肿瘤相关的致癌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及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应尽量避免接触,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应尽早切断传播途径、干预治疗或有些可通过接种疫苗减少恶性肿瘤发生
从一百多年前伦琴发现X线起,X线就被用于疾病诊断及治疗。到现在,X线设备发生了巨大变化,辐射剂量也减少了很多。尽管如此,但人们仍然对X线检查谈虎色变。人们对射线辐射害怕。或许是因为二战中原子弹的杀伤力太大,或是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可怕生物的传说太多。总之,人们对所有“有辐射”的东西都产生了心理阴影。担心“辐射”后,自己就可能产生突变,甚至畸形。其实,我们正常生活的环境中就或多或少存在着非常微量的辐射,叫做本底辐射,剂量约为每年2mSv(毫西弗)左右,这个数量级的辐射对我们的健康一般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以一个普通的腹部X线的辐射剂量为例,检查时的辐射剂量一般不会超过1mSv(豪西弗),相当于我们乘坐飞机从广州来回北京一次的高空辐射量,当我们在为X检查辐射困扰时,我们会为一次广州到北京的辐射安全担心吗?医学上常用的检查有X光和CT,也因为有少量“辐射”,而被人们潜意识的排斥,能不做就不做。其实也可以理解,人们本身对X射线就有恐惧,平时自己吃点射线都不愿意,更别说怀孕之后,让肚子里的小胎儿受到X线辐射了。经常听到有女性朋友在接受诊断性放射线检查,比如胸部X光片,口腔X光片,或者腹部X光拍片后,发现怀孕了,或者怀孕期间因为疾病原因不得不接受X线检查,心里非常担心和忧虑。那么,孕期拍了X光片真的会影响胎儿吗?拍了X光片后发现已经怀孕,真的要去做流产吗? 1、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射线的性质和强度及个体特性;如组织敏感性、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其实射线辐射引起的损害与接受射线辐射的总剂量有很大关系,对于这一点,业内已经通过非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了:X射线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和幼崽,甚至胚胎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存在阈值的。换句话说,并不是说一接触辐射就有伤害。无论是对于成人,还是胎儿,接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所以小剂量辐射,不必过于恐慌。 2、X射线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和风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胎龄及辐射剂量。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于2017年发布的相关指南指出,不同胎龄,有不同的射线致畸剂量范围。那么不同胎龄致畸剂量范围是一般多少呢? (1)妊娠0-2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50-100mSV(豪西弗),主要影响是胎儿死亡; (2)妊娠2-8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200mSV(豪西弗),主要影响是先天畸形; (3)妊娠8-15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60-310mSV(豪西弗),主要影响是智力和畸形; (4)妊娠16-25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250-280mSV(豪西弗),主要影响是智力。由上所知,在所有胎龄里,最小的致畸剂量阈值是:50mSV(豪西弗)。 3、医院常用的X光和CT检查,射线剂量一般有多大?与50mSV这个值比相差多少倍?虽然不同情况下,不同医院的X光和CT的辐射量数值会有轻微变化,但这个变化都非常小。一般情况下:一张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0.02mSV(毫西弗);一张腹部X线的辐射剂量:0.7mSV(毫西弗);一张膝关节X线的辐射剂量:0.005mSV(毫西弗);一张普通牙片的辐射剂量:0.01mSV(毫西弗);一个头部CT的辐射剂量:2mSV(毫西弗);一个胸部CT的辐射剂量:7mSV(毫西弗)。一个腹部CT的辐射剂量:8mSV(毫西弗)。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检查的辐射剂量,与前面说的50mSV(毫西弗)相比,低的太多。想要达到50mSV,要连着拍2500次左右胸片,就是辐射最大的腹部CT也得连着做6次左右。所以通常情况下,拍普通X线平片暴露胎儿非常小的照射剂量,而且孕期需要做X线检查时候,孕妇的腹部是会用含有铅的防护衣保护起来的,更进一步降低受照剂量,尽可能的减小射线对人体及胎儿的辐射。美国放射学会也明确的说单次诊断性的X线检查的受照射剂量根本达不到能造成胚胎或者胎儿伤害的剂量。因此单次诊断性的X线照射不能成为堕胎的理由。这里需要指出的是,B超、磁共振这些检查,相对安全的,对胎儿一般没有影响。 4、注意事项(1)如果你怀孕了,或者怀疑怀孕了,做相关检查时一定要告诉你的医生,这不光是X线照射,其他用药的选择,都会很重要。(2)怀孕期接受X线检查,无论是不是在意外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的,都不必过于紧张。更完全没有必要因此立即选择流产,应咨询相关专业医生。(2)有报道,在未接受X线照射中,同样会有4%-6%的新生儿有各种种类的畸形,但绝大多数是轻微的,比如胎痣,多一个手指或脚趾等。孩子有畸形并不一定是诊断性放射线的结果。(3)如果怀孕期间,真的因为外伤或其他疾病需要拍X光片或CT,要权衡利弊,不必过于畏惧。建议多听一听相关专业医生的意见。
2015发表于
2015年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