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节气,也是九月的第一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到了白露,我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节气,应当如何养生防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饮食养生:滋阴养肺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秋风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值此时节,这时我们应该及时注意调整饮食,防秋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位最高,不耐寒热”,且肺“喜润而恶燥”,最易受燥邪伤害。虽然肺在秋天最易伤,但反过来看,此时也是养肺的最佳时机。根据中医五行理论,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分别与五脏中的肝、心、脾、肺、肾和五色中的青、赤、黄、白、黑相对应。也就是说,肺脏与白色都属金,肺与白色相对应,故吃白色食物可收到养肺效果。所以在日常烹饪中,您可以选择百合、杏仁、燕麦、川贝、山药、银耳、甘蔗、马蹄、白萝卜、雪梨等食用,另外也可以选择芝麻、蜂蜜、西红柿、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以益胃、养肺、生津。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运动养生:动静结合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但要注意“秋老虎”的威胁,虽然秋天比较适合户外运动,但白露季节选择运动项目应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结合。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健身运动——“笑”,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还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白露时节还需注意情志调摄,这一时节很容易引发消沉的心绪,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大家应保持心境平和,收敛神气,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养生结合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白露时节是夏秋过渡之时,天气变化较大,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调摄情志,必可安度金秋。
我的医路生涯发布日期 2018-04-18阅读 10175说起我的从医之路,看上去还是有很多的偶然性。我们家庭里没有人学医,只有一个远房的亲戚是一个中医生,他留给我一些书籍和一些经验方,这算是不多的中医情缘了。在我高考的那个年代,学医是很热门的,我们班级里就四分之一人成为了医生,家人总觉得家里有个医生对家人的健康有个保障。但学医或者中学习还是中医,是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我天生是慢性子,为人处事不急不慢(后来有些病友称为“慢半拍”),高中同学就称呼我“贯老”,家人也觉得我这个性子比较适合中医,于是我们就决定了选择中医这条路。今天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并不慎重选择。因为选择的候,并没有考虑中医的前途和钱途等等问题。但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上天注定的选择这就是我和中医的缘。 和大多数许初学中医的人一样。我大学时期也基本上是在混混沌沌中度过,所收获的基本上就是一些中、西医的知识和外语。这是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的,但是对于中医的认识,或者说对中医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对于很多的中医内容也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甚至似信非信。现在想想,我们这种教育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名师和实践!读研期间时间相对空域,对中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先后跟随何裕民和严世芸两位教授临床之后,看到一些确实是西医无效但是经过中医救治有效病例,对中医的兴趣越来越浓!之后,随着自己对中医临床的深入,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刻。后来的工作中,我也在进行一些临床、科研和行政工作,科研方面在毕业伊始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行政方面也很早就做了医院的院长助理,“繁华事散逐香尘”,最终发现这些并不是自己应该走的路,也不是自己追求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临床这条路。 我对中医的认识转变是从脉诊开始的。前十年的认识和大多科班院校医生一样,临床上大多数医生受到时间和认识的限制,其实是不会去做很仔细的脉诊,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参考。在我亲眼见证了一个同学精准脉诊的厉害之处后,打破了我对传统中医的认识和对临床的看法,对中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之后我就按图索骥,跟着这个民间的脉诊老师学习,才打开了我更广阔的中医学习之路。之前的中学习,绝大多数集中的学术课程、学术讲座。听了很多名家大腕的讲课,但是因为时间关系,总觉得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入理解。后来再学习的很多知识,确确实实都是很具体、很深入、很实用的。这些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在医院和学校里,没有接触到或者学习到,而对自己临床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也许三、五天的密集学习之后,我就会对这种方法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你拓展知识面和对你今后的学习方向,也有很大的帮助。我后来很多学习的方内容,其实是在听到别的同学的介绍之后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常常是同学已经长期的反复实践验证过的。和一些医院医生学习不同,这些同学基本是自费来学,我亲眼看见一位农村的同学,每次吃饭真的只买二两米饭不买菜的,我想,如果他不是认为这种学习有很大意义,他是不会来花钱学习的。经过这样几年的反复的学习,觉得自己的临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识面也有很大的提高。后来,又再医院里听专家教授的讲课,觉得特别的珍惜,也发现以前不重视的内容,对自己确实也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现在有一种观点说高手在民间,认为民间的医生都是很厉害的,其实确实是有一些高手,也有很多招摇撞骗的,我认为不应该是高手在民间,应该是民间有高手,医院里也有很多的老师有很高的水平。,所以很,没有必要把两个对立起来,就像中医西医对立一样,没有必要把民间中医和院校中医对立起来。不管是哪种方法,对治疗疾病有帮助,可以提高技术水平,我觉得都应该去学习,而不用把它划分民间或者院校。 我自己的成长就是学习——临床——提高——再学习过程。我想这可能就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几个来回,在不断提高。正是有了自己的辛苦付出,才对一些疑难疾病,甚至西医治疗没有效果的一些疾病,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每每在病患痊愈之后,就常常会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会感到很欣慰的。渐渐地,我才认识我,这就是我一生的医缘和医患之缘!
导语:整天神疲乏力不用补药也能治好!生活中各类人群都会常常出现神疲乏力的情况西医经过一阵检查未见异常后常常诊为著名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被疲劳困扰的“假病人”认为自己虚无奈自我治疗或者求助中医中医爱好者或者初学者往往有个通病就是喜欢自己给自己治病觉得自己嗜睡乏力首选大法补气健脾可能黄芪啊党参啊人参随手就来但是这样补气,并不一定对症时效时不效让我们跟着贯医生揭开背后的密码老年人、久病体弱之人的疲劳常常属于气虚我们采取“徐徐以图”的办法进补年轻人特别是比较健壮、经常锻炼之人一定要慎重他们吃补药常常无效其实他们神疲乏力不是气虚造成的更不是老百姓说的“虚不受补”常常会是痰湿、气滞、血瘀让我们用贯医生近期的一个案例来说明今年7月8日诊室来了一名身高175,体重85kg的壮小伙他经常打球,体型结实,肤色黝黑打球的时候生龙活虎,一点不知疲倦来求诊的主要问题却是平时总是觉得很累乏力、困倦、嗜睡、水肿一没事干就瞌睡和球场上截然相反一个运动爱好者,打球时很精神基本可以排除气虚的可能通过观察舌脉,舌红苔腻脉滑略紧结合中医四诊辨证认为他更贴近肝郁痰阻的情况于是我采用了大柴胡汤加减方剂组成:柴胡12,制半夏12,黄芩15,大枣12,白芍12,枳实12,大黄4,竹茹9,菖蒲9,瓜蒌皮15,栀子6,豆豉9。全方以大柴胡汤疏肝理气通里去实结合竹茹,菖蒲,瓜蒌皮化痰祛湿药方中栀子加豆豉也是《伤寒论》名方栀子豉汤,清除烦热的功效去除痰湿郁久所生之热通过这样的治疗的方法2周后的一天他来复诊了症状已经明显改善,于是在前方基础上加减方剂组成:柴胡15,制半夏12,黄芩18,大枣12,白芍15,枳实15,大黄6,栀子6,葛根30,麻黄9,桂枝9,黄连3。因其颈椎病明显,皮肤粗糙原方大柴胡汤基础上辅以葛根汤痰热仍重,再辅以黄连泻火三诊诸症减轻,精神大好热像缓解,仍用前方减清热之品方剂组成:柴胡12,制半夏12,黄芩15,大枣12,白芍15,枳实15,大黄6,厚朴12,茯苓15,苏梗12,炙麻黄9,葛根18。前后总共经过2个月的治疗小伙子基本痊愈,精神焕发贯医生总结我们千万不能以为人没力气就是气虚给他吃党参、西洋参这种情况在老百姓和初学者中最常见如果像案例中的小伙子是肝郁痰阻体质吃这些补品不但无益甚至会越吃越困倦,越乏力所以我们中医辨证一定要根据舌、脉四诊合参进行一个综合的判断,不能想当然不恰当的治疗不仅延误病情还会火上交油,病情越治越严重可见舌脉这些中医基本功和辨证在我们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贯剑大夫和缓醇正,传统中医追随者上海中医中医药大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海派中医丁氏内科严苍山基地传人,擅长咳喘、过敏、心脑疾病、失眠、肿瘤等内科疾患,不孕、月经不调等妇科病及小儿咳嗽、消化不良等儿科病。从事中医20余年,师从于多位全国名中医、上海市名中医。工作之余游历民间和海内外,拜访名师学艺,先后学习了精准脉诊、黄煌经方、董氏奇穴、飞龙脉法等临床技艺。曾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课题等各级别科研课题项目研究,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编写多部中医书籍,申请专利一项。作为传统中医追随者,在从师孟河医派之后,深受其学术思想影响,临床主要遵从孟河“和缓醇正”之治疗思路,强调四诊合参,尤重以脉测证,选方用药亦宗孟河丁氏轻灵之旨,治疗时既强调纠正体质,又注重整体治疗,标本兼顾,病体结合。临床上经方时方结合,中药针刺并用,每每会仅采用传统中医方法,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导语:高血压标准调整严格,看中医贯博士怎么破!高血压标准调整严格,看中医贯博士怎么破!贯剑 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美国当地时间11月13日下午2点,北京时间11月14日早6点,备受关注的2017AHA/ACC高血压指南在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正式发布。距离上一次颁布指南已过去了14年,新版指南变化可以说是非常大。其中最重磅的消息即新版指南重新定义了高血压及其分类——新版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130/80 mmHg,取代了之前140/90mmHg的高血压标准。除此以外,还取消了高血压前期的类别,之前的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mmHg)这一定义被删除了。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Elevated bloodpressure)。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西医的观点,这个标准一调整,不少百姓一夜之间从正常人变成了高血压患者。一时间有人不知所措,有人焦虑恐慌。大家开始纠结,要去看病吗?我很认真地告诉大家,大可不必恐慌。在中医角度,是不存在今天是正常人,明天就变成了病人这种事情的。中医更偏重功能方面的治疗。有些人,血压并不高,但是中医结合整体辩证,可能会当作高血压进行治疗,因为这种人虽然血压不高,却是可能会中风的人。还有人血压很高,但是只需要吃些中药做一些调整就好,并不需要把血压降下来。如果强制降血压反而可能引发中风。所以是否需要降压,还是应该整体辨证施治。西医眼中的高血压:西医判定高血压的标准是基于大规模人群抽样调查、实验室研究数据等定出的标准,是完全量化和数字化的标准,指标一变,正常人就变成病人了。血压值升高超过了指南所规定的正常值,就得降下去。中医眼中的高血压:中医则强调结合每个人的个体差异,从整体辩证分析,从功能方面评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中医认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血压升高是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事实上,血压升高,并不一定会中风,血压低的人,也有可能中风。有些高血压病人,降压以后反而脑梗了。这说明,不分实际情况盲目这种降压是有问题的。美国标准不一定适合中国新的标准是美国的标准,后续我国乃至亚洲可能也会出台新的标准。我们中国人跟欧美人的人种有很大差异:外形上,欧美人长得人高马大,中国人则偏瘦小;饮食上,欧美人荤食为主,中国人偏素食一些;以及在平时的生活方式上,中国人和欧美人都有不小的差异。那么高血压的标准又怎么能一概而论呢?中医降压两大优势——平稳持久,不易反弹平稳持久跟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临床病例。有个病人是这样的情况,他是脑梗以后,做手术解除了脑梗病灶,但是血压一直降不下去。医院尝试给他服用多种降压药,多种剂量,发现他每次换一个降压药,要么降不下去,要么降得很低;同样一个药物,稍微减点量,血压就上升,稍微加点量,血压就降得太低。这个病人对西药降压药物过于敏感,血压波动难以控制。后来到我这里吃中药,只吃了半个月到1个月,血压就平稳了。当然,吃中药的同时还是吃西药的,但是血压没那么容易波动了。现在西药在一点点减量,以后西药全部撤掉,中药维持也是可以的。不易反弹我这里还有一个病人非常认真,每天量10次血压,全部记在一个本子上。发现如果偶尔漏吃一次或者药物剂量有点变化,血压就反弹很厉害。在我这里吃了一个月中药以后,现在血压就不反弹了,西药可以慢慢减量了。这是因为,中西医降血压的机理不一样。西医降压机理,是通过扩张血管来机械的降压。而中医是调整人的已经不敏感或者失控的自身血压调节系统,让人体自身恢复调控血压的能力,而不是依靠药物控制血压值。西药治疗高血压要终生服药的。中医角度并不是这样,前期采用中药和西药联合治疗高血压,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到一年,血压控制平稳后,西药就可以慢慢减量。而且中药降压平稳持久,停药后血压反弹的概率很低。配合好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调整,高血压不一定非得终生服药。专家简介贯剑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特需门诊专家,上海中医文献馆门诊部专家
人一生病,就找医生吃药、打针,实际身体越吃越弱,下一次用药的剂量可能就要成倍增加,特别是抗生素效果还会递减……其实,人体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自愈力。“自愈力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潜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不会因年龄增大而消失”。60%的疾病都能自愈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60%—70%的疾病都能够自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自愈的原理这是因为,人体内其实蕴含着一个大“药铺”——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激素,这些激素就是“药铺”的药材,将其排列组合,可以配出30多种药方来。 不仅如此,人体内还配备了一位高度负责的贴身“医生”——自愈系统,这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这位“医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异常信号,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并及时调动“药铺”中的各种激素,进行“配药”、“用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体的这种能力遭到彻底破坏,即使华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艾滋病之所以成为“不治之症”,最主要的问题是免疫系统遭到了灭顶之灾。自愈力能从头治到脚只要能和这些激素做好配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就能够捍卫好身体健康的大门。人生病即使不吃药也能好。第一、感冒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的袭击时,自愈系统会迅速地组织免疫细胞来打一场防卫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感冒。大多数感冒都可以不治而愈,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7天。事实上,没有药物能直接治疗感冒这种病,所有抗感冒药不过是缓解由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罢了。感冒后,学会这样做:多休息;大量服用富含维C的水果; 换个大水杯,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 远离肉蛋奶制品,因为这些食物较难消化,感冒时最好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小伤口当身体受到了机械、物理的损伤,它会默默地修复伤口、促进痊愈。比如,不小心蹭坏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儿就会自然止住,这就是体内有天然的止血药——血小板。除了身体表面的伤口,包括胃溃疡、口腔溃疡之类的“伤痕”,甚至骨折、脑部伤害等。当伤害一开始,机体会立刻自然地产生再生作用,分化出新的细胞,使受伤的细胞结痂脱落,转变成新的肉芽组织,完成自疗。第三、轻度“三高”当机体内出现了多余的垃圾废物,它又会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渠道将其清除。比如,肝脏、肾脏都可以为身体排毒。体内积聚了多余的脂肪热量,通过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脂肪肝、痛风等生活方式疾病在初期,不用药也可以控制得很好,只要定期监测就会扫清身体的隐患。第四、失眠很多情况下,一上来就吃安眠药无异于饮鸩止渴,事实上,放松心情、适当锻炼,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肠易激综合症,最根本的诱因就是过度紧张,因此调节好心理才是治疗的根本。 第五、发烧当人受感染时,体温升高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抵御某些病菌的繁殖。因此,一般来说,低于38℃的发烧,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缓解,并不需要吃退烧药。如果身体虚弱,还可以适当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第六、上吐下泻孕妇呕吐,是对胎儿的一种自我保护;很多时候,拉肚子也是一种自我防御。当我们吃了有毒食物后,往往会上吐下泻,这样毒物才能及早地从体内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此时,只要让肠胃充分休息,适时补充水分就可以了。如何激发自愈力?自愈力人人与生俱来,但是,天然的东西最怕不合适的干预。如何正确激发、保护五脏自愈力,看下面为大家总结的吧:激发心脏、血管自愈力所有的血管都是和心脏相连的,心脏自愈力上来了,血管有点毛病,都可以自己恢复。心脏每天运行,“激发”需要每天进行,01.减点盐。为了增强心脏自愈力,不吃盐,可以找些高盐调味料的替代品,柠檬、山楂、番茄等。02.加点钾,助排钠。钠吃多了,会降低心脏自愈能力,造成胸闷、心悸,高钾食物(香蕉、海带、菠菜)有利于排钠,增强自愈能力。03.加点钙,护血管。每天吃黄瓜籽和黑芝麻等高钙高的食物,激发血管自愈力。激发骨骼自愈力发生骨折时,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细胞就会被自动激活,它对骨头修复发挥着关键作用。谈到骨骼大家就会想到维生素D,其实这种观点比较陈旧,真正锁定骨细胞的,是维他命K。激发方法:每天要吃一次菠菜或西兰花,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激发肝脏自愈力肝脏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坏死组织,也可自我修复的器官。激发方法:平常可以多吃含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用大枣煮水长期喝,以激发肝脏的自愈力。激发肾脏自愈力很多人不知道,人类的肾脏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谈到肾自愈力的问题,“国医大师”、肾病研究专家郑新教授提供了一个方子:激发方法:黄芪熬汤煮饭。黄芪先熬水,然后煮饭,一天的用量在100克内。激发胃肠道自愈力胃肠道细胞是人体更新速度最快的细胞,平均一两天就会更新一次。抓住这个时间:激发方法:早餐吃全谷物食品,就是老玉米和燕麦,全麦面馒头。这样用食,为胃部自愈力的激发提速。激发肺部自愈力烟雾等严重污染会加重肺脏负担,破坏它的自我修复功能。视黄酸有助于肺脏自愈力激发。激发方法:胡萝卜、红薯和芒果等食物要每天吃,量不应低于900毫克。激发大脑自愈力其实,我们的脑子并不是老了才会老化,人的大脑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就停止产生神经元,走下坡路了。但不要绝望。激发神经元生成,充分唤醒沉睡的大脑自愈力:激发方法:快步走。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2—3天。你看那些不幸老年痴呆的朋友都是整年不运动的,这种行为就是给自愈力捣乱。
走路是我们每天都要做也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有规律地健步走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的不同的部位。多项国际研究均明确指出,走路在防病、抗癌、长寿方面功效突出——走路的15个好处1.预防乳腺癌2.降低患肠癌风险3.可防患胰腺癌4.抵抗前列腺癌5.提高免疫力6.预防心脏病7.防治糖尿病8.避免脂肪肝9.预防动脉硬化10.延缓关节、腿力衰老11.缓解骨质疏松12.改善腰、肩、头部疼痛13.远离老年痴呆14.调节睡眠,消除压力15.走路快有益长寿健康走路有诀窍健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一般来说,它有如下几个特点——01、速度:微喘但还能说话在健步走过程中,人体的最佳心率应控制在(180-年龄-10)~(180-年龄)之间。如果不讲究那么精确,达到微微气喘、心跳加快,但还能说话交流的状态就可以了。这时,你的能量消耗已经是闲时自然走路的一倍以上了。02、步数:6000步最佳健步走不仅要控制速度和心率,还要控制距离和步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活动量为每天保证6000步的有效步数。那怎样才算是有效步数?国家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有效步数是指需要至少达到4千米/小时的中速步行速度产生的步数。按照成人的平均步幅来计算,也就是100~120步/分的速度下产生的步数(特殊人群除外)。03、姿势:挺拔一点开始走路之前,我们得先看看姿势对不对:抬头挺胸,肩膀往后舒展。上半身笔直,尽量向上伸展脊柱。臀部发力,带动腿部向前。手臂前后自然摆动,幅度适中。姿势不要太刻意和僵直,放松一点。健步走时还要注意这些:1.尽量避开日间高温、寒冷的时间,出汗多时适当补充水和盐。2.不要在饥饿或饱餐后马上运动。3.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穿合适的衣裤,选择适合于步行的运动鞋。4.运动前先进行热身(比如先慢走几分钟再加快速度),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应逐渐减慢速度。5.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医生评估后才能进行运动。6.健走时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13日19:01主讲人:贯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
很多养生人士都热衷于晨起喝杯水,既能补充睡眠时机体代谢所失去的水分,促进排便、清醒大脑;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梗、血栓等的发病率。可谓好处多多~每天早起一杯水,看看下面这几种错误的喝法你有吗?喝水入误区,养生变伤身1喝太多、喝太猛早上起床后,人易处于缺水状态,有些人还特别容易口渴,就喜欢“咕噜咕噜”一顿猛喝。但这样的喝法,其实并不好。更建议小口少量多次饮用。因为人的肾脏每小时能排水800-1000ml左右,若在短时间内突然大量饮水,易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进而损害心脏和肾脏功能。2水太凉或者太烫有些人早上急着上班、上学,根本顾不上是凉水还是热水,随便喝一口下肚。但是太凉的水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胃黏膜血管急剧收缩,造成肠胃不适,甚至有些人喝完没多久就腹泻。尤其是肠胃本就不好的人,简直是“自己找罪受”;过热的水容易对食管粘膜造成灼伤,形成炎症。长期为之,食管粘膜在不断地损伤-修复过程中,就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诱发食管癌。偏爱蜂蜜水、淡盐水、柠檬水……比起白开水,很多人更喜欢在里面加点料,觉得保健作用更强,像蜂蜜水能通便,柠檬水美白……但其实,“加料水”可能并不适合您蜂蜜中含有果糖,进入人体后需要代谢转化成葡萄糖,再被人体吸收利用,这样一来,对高血糖人群来说并不适合,反而加大血糖波动幅度。早晨是人体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期,淡盐水很多了可能会使血压更高。尤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功异常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大部分人的日常饮食中,盐分已经爆表了,就不要再额外增加了。 维生素C能减少黑色素生成、美白淡斑,但对于胃酸过多的人来说,空腹喝更容易刺激胃,产生反酸、嗳气等症状。早上一杯水,这样喝才正确少量多次慢慢喝,每次喝水不要超过100ml,每小时喝水不要超过1000ml。一般来说,水温以25~37℃左右为宜。温白开作为最没有负担的水,其实是最佳选择。这些关于水的流言,是真是假?1隔夜水,喝不得?网传隔夜水不能喝是因为其中有亚硝酸盐,食用过后会出现食物中毒?但专家表示,一般情况下即便是隔夜水,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是在健康的范围之内的,并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水能不能喝,跟是否隔夜关系不大,主要看水的放置时间和保存环境。水烧开后,盖好盖子或者放入暖水壶中保存,在两天内喝完一般也是安全的。2冷热水兑着喝会不会舒服?这种的做法会不会导致不舒服其实分情况:一种情况是加入的冷水是安全卫生的水资源,像纯净水、矿泉水、凉白开等,并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另一种情况,你加的是自来水、井水等生水,这类水的卫生本来就没有保障,杂质较多,也可能存在有害物质,进而可能会造成身体不适。3矿泉水、纯净水、苏打水究竟哪个好?有人觉得矿泉水好,是因为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如钙、钾、镁、钠等;而觉得纯净水更好的,则是觉得长期饮用矿泉水,所含有的矿物质盐会增加肾脏和膀胱的负担,对身体不好;至于苏打水,因为它是碱性的,有些人觉得常喝能够调节人体酸碱平衡,保持健康……对此专家表示,喝水真的没那么复杂。矿泉水中虽然有矿物质,量却很少,既满足不了日常所需,也并不会对人体器官造成负担;而人体的酸碱度是绝不可能通过食物亦或是喝水改变的,需要依靠完整的体液调节系统。一般只要水质合格都可以放心饮用,不必过分纠结到底是哪种水。补足水量,往往比选择哪种水重要得多。抓住喝水的黄金时间段除了早上起床后,其实一天当中,还有几个时间点也需要补充水分:饭前半小时饭前半小时胃是空的,胃酸浓度较高,又没有“消化任务”,饥饿感比较强,喝一杯水能稀释胃酸,辅助缓解饥饿感,也可以让肠道为食物消化做好准备。有些人担心喝水会稀释胃液,反而导致消化不良。其实不是边吃饭边喝水或是饭前饮用过多,一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午睡后午睡时人体体温升高,导致一部分水分变成汗液蒸发,再加上肠胃消化午餐也消耗了水分,容易感到口渴,此时补充200ml的水刚刚好。下午三四点这个时候已经工作或者学习较久,人体会出现一定的疲惫感,此时喝水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还能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减少赘肉的产生。晚上睡前1小时睡觉时人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和汗液蒸发而不断流失,血液粘稠度也会进入高峰,因而有必要在睡前1小时的时候补充200ml左右的温水。这个量不用担心晚上要起夜上厕所,也不用担心第二天会水肿,同时有助于稀释血液,对身体好。起夜时不少人有起夜的习惯,特别是中老年人,有时会有夜尿频繁的症状。起夜之后记得补充一杯100ml毫升的水,能降低高血压、夜间糖尿病发作的风险。特殊时期①感冒发烧时,喝水能冲走呼吸道上的黏液,利于疾病康复。②呕吐腹泻时,能够避免脱水。③便秘时,多喝水能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④运动期间,出汗多,需要及时补水保持体液平衡。【运动前、中、后的补水原则】运动前半小时,先喝300-500毫升水;运动中最好每隔15分钟就补充200毫升水;运动后应该持续每15分钟喝水100-200毫升,一直到尿液不再是特别黄为止。⑤洗澡前后。洗澡前先喝水,可防止因洗浴时出汗较多、
立冬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我国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中医学认为,立冬节气,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那么,立冬时节养生需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呢?立冬之后天气转凉,起居应顺应自然变化,冬日昼短夜长,宜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复精力,养阴培元,有利于阳气的收藏和阴精积蓄。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保健当顺应自然界闭藏之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冬季进补适宜有度俗话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很多人认为冬天是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对此中医提醒,进补不能盲目,更应把握好度。食补在冬季养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能盲目地进补,我们知道羊肉是性温的,冬天食用可以补虚抗寒,但是有身体内热的人还有脾胃虚弱的人是不宜过食的,那么从地域上来讲我们北方气候寒冷可以多吃一些牛、羊肉,南方气候相对的温和,可以吃鸡鸭鱼类,它们属于甘温之品。中医讲冬季养生要注意肾脏养护,所以在饮食上可以吃一些黑色的食物,比如说黑豆、黑芝麻、木耳、桑葚等黑色之品入肾经,可以增强肾气。那么对于亚健康的患者,还有慢性病的患者,食补之外可以选择药补,找专业医师辨明体质后在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补方式开具膏方调和阴阳气血,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运动宜轻缓忌剧烈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季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冬季运动也要有原则,就是别剧烈运动,避免出汗太多,引起感冒。中医认为,人体应与自然界相应才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冬季运动尽量在阳光出来之后进行,运动以轻缓的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为宜,避免剧烈运动,以微微汗出为度,运动之后要及时地穿上衣服避免着凉感冒,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人群,运动应该选择日光充足的白天,避免早晚、避免寒冷刺激而诱发疾病发作。冬天万物凋零,有人会变得郁郁寡欢,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而到了春天,这些症状又会消失,这就是冬季抑郁。防治冬季抑郁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增加日照,多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散步。赶快调整一下你的心情,迎接冬天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