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疾病:皮肤过敏病情描述:晚上睡觉起来就成这样了,我跟孩子睡在一张床上也有同样的疙瘩希望提供的帮助:皮肤过敏患者提问:谢谢李医生,已经按照您开的处方给孩子服药了,但是服药前孩子有低烧的症状,头晕难受,要不要吃退烧药啊
手足口病本症是发生在手掌、足跖及口腔内以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是由肠道柯萨奇病毒(大多为A16型)所引起。[诊断]1、主要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多见。2、多在夏秋季流行。3、潜伏期4一7天。4、损害主要发生于口腔、手、足三个部位,但也可单发于一处。(1)疼痛性口腔炎,在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疱疹,很快破溃形成溃疡,四周绕以红晕。(2)手、足可发生米粒至豌豆大小半球形或椭圆形水疱。散在分布,主要发生于指(趾)的背面或侧缘,以及指(趾)甲周围、掌跖及足跟等处。5、全身症状轻微,发疹前可有低热、头痛、食欲不振等。6、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7、血液淋巴细胞计数可增高。[处理]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应传报。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6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慢性荨麻疹是指每天或几乎每天出现一过性(不超过24 h)的风团,病程持续6周以上。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指排除了药物、食物、吸人物、感染、物理作用等明确因素,排除了荨麻疹性血管炎等疾病后不能明确发病原因的一种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特殊类型。1 发病机制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关系的发现是从自身抗体的发现开始的。1986年,Grattan等发现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7例真皮下注射自身血清后可迅速出现风团和红晕。其后的研究也证实部分CIU患者的血清中.存在特殊的因子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同时发现这种特殊的因子是IgG型免疫球蛋白。主要是针对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膜表面高亲和力IgE受体仅链(FceRIct)的自身抗体。已有学者通过转染人FceRIct链的大鼠嗜碱粒细胞释放B一氨基己糖苷酯酶实验、免疫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2]证实这种抗体存在。另外小部分IgG型抗体针对的是IgE本身。多项研究发现,抗FceRIot自身抗体在CIU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5% ~70%,抗IgE抗体的发生率在5%左右 。抗FceRIct抗体主要是IgG型抗体,但是IgG不同亚型之间具有不同的活性,IgG2型抗体没有释放组胺活性,IgG3、IgG1型多见.偶尔可见具有活性的IgG4型抗体。IgG1、IgG3型抗体发挥活性需要补体C5a片段的作用.而IgG4型不需要补体的参与。除自身抗体.免疫细胞及其分泌或表达的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中亦发挥重要的作用。1.1 免疫细胞:Grattan等[ ]于1990年首次报告了对自身血清所致风团的活检研究,早期(30 min以内)主要是肥大细胞脱颗粒,30 min~2 h T淋巴细胞、血管周围的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有增加的趋势.24 h CD4+的T淋巴细胞比CD8 的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48 h中性粒细胞逐渐消失,但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持续存在。Caproni等, 对自发风团及自身血清所致的风团研究发现,CD3 、CD4 、CD8+T淋巴细胞在不同的时间(10 min、30 min、60 min、24 h、48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健康对照者高,且非受累部位T细胞数量较高。说明存在涉及整个皮肤黏膜系统潜在的免疫反应.使皮肤对外界的刺激阈值下降,风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任何时间。1.2 免疫分子:多项研究发现,CIU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一4、IL一5、slL一2R、IL一10、白三烯一C4、D4、E4、TNF—o水平或相应的mRNA 细胞数量升高。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趋化因子受体IL一8、CXCR3、CXCR56, 冰平都较健康对照者升高。对炎症细胞具有移动和聚集作用的黏附分子如CD44、CD1let、CD62L[1ll、CD40L[12]、细胞间黏附分子、内皮白细胞黏附因子、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在免疫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增加。患者病灶与非受累部位或者自身抗体阳性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之间比较,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及受体、TNF— 在病灶部位或者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的表达并未增对IL一2、IFN在CIU中的分泌情况有争议。 Donnell等对CIU患者HIJA分型研究显示,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患者HTJA—DRB1"04 (DR4) 及其相关等位基因HIJADQB1"0302(DQ8)的发生率显著增多,且在自身抗体阳性者中相关性更强。Confino—Cohen等学者首先发现淋巴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p21ras通路存在异常的调节,从而使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功能产生异常,出现自:身免疫现象。为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研究提示,T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是分泌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肥大细胞的组胺等物质释放在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同时亦可以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Th细胞在迟发相的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既往对Thl、Th2之间的平衡倾向具有争议。目前认为,在CIU中Th0型细胞或者Thl/Th2型细胞的混合起主要作用[ 。Caproni等认为早期主要是Th2分泌为主,晚期主要是Th1分泌为主。2 临床特点2.1 家族史:Asemr对1 308例CIU患者的家族史进行研究发现其一级亲属CIU的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女生发病率高。同时发现患者中具有家族史者较无家族史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高。2.2 临床症状: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较一般CIU患者严重。其发作时皮损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一周内的发作次数更多,瘙痒更剧烈Toubi等对139例CIU患者的前瞻性研究发现。CIU的病程大多在1—5年之间,症状愈重(即Breneman评分愈高)或同时伴有血管性水肿或自身抗体阳性者(包括抗FceRIet自身抗体、抗IgE抗体、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病程长,但血管性水肿及抗甲状腺抗体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相关。3 检测方法目前,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临床诊断主要靠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在病情活动时,静脉采血分离得到患者血清,取50微毫升在其自身前臂伸侧作皮内注射,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Sabroe 认为,将30 min后注射处出现风团一红斑反应且风团直径比阴性对照大1.5 cm定为阳性标准,可获得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可以通过体外自身血清致嗜碱粒细胞朋巴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转染人FceRIet链的大鼠嗜碱粒细胞释放B一氨基己糖苷酯酶实验证实具有功能的自身抗体存在。嗜碱粒细胞的组胺释放试验与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具有差异,说明可能存在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特异因子。4 治疗自身免疫性和非自身免疫性的慢性荨麻疹常规治疗相同,无镇静作用的H1受体拮抗剂始终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第一线药物。然而如前所述,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大多症状较重,一般认为抗组胺药物治疗收效甚微。不良反应限制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近几年很多学者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4.1 血浆置换:Grattan等对8例ASST阳性的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认为血浆置换对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有效,但单用血浆置换不能防止自身抗体的再次产生。随着对这项治疗措施的进一步研究,Grattan等认为,在循证医学上其具有II—ii级证据(从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者病例对照研究中获取的证据)。4.2 环孢素(CsA):环孢素可以①下调Th1细胞的活性及T细胞依赖的抗体生成;②抑制抗IgE抗体致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组胺释放。研究证明,小剂量环孢素对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有效且比较安全[201。Grattan等根据循证医学将其作为具有I,A类证据推荐(从至少一项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取的证据)。4.3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①阻断网状内皮细胞的IgG受体的Fc段,减少抗FceRIet自身抗体所致的组胺释放;②调节抗独特型网络系统或者直接抑制T/B细胞的功能 。 Donnel等对10例身免疫性荨麻疹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每天0.4g/kg治疗5 d及随访3年,大部分患者症状减轻,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ASST反应亦减轻。4.4 其他治疗措施:4.4.1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关系最密切的是桥本甲状腺炎。有学者用甲状腺素或者手术等治疗甲状腺疾病后.荨麻疹的症状亦随之消失。但Grattan等认为其在循证医学上仅具有Ⅲ,C级证据(专家的个人意见、个例报道,应用于临床缺乏足够的依据)。4.4.2 针对抗FceRIet自身抗体的选择性免疫治疗:FceRIet亚单位细胞外部分或含自身抗原表位的短肽可用来与循环中的抗FceRIoL自身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附着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系统使用FceRIet链人类IgG嵌合体可抑制实验动物中IgE介导的过敏,证实了这种疗法的可行性 。4.4-3 其他:有学者对ASST阳性的CIU患者予羟氯喹 或白三烯受体阻断剂 作为抗组胺药的辅助治疗,发现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综上所述,约1/3的CIU患者具有自身免疫背景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参与了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环节。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严重。ASST试验可用于筛选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对于这些抗组胺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或者其他的辅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随着新药不断面世、用药人群不断增多及滥用药物愈演愈烈,药疹发生率不断增高。引起药疹的药物种类繁多,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尚可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有多大:据报道我国每年20万例死于药物不良反应,250万例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3万例儿童因使用耳毒性药物而致耳聋。二、什么是药疹:药疹(drug 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栓剂、外用药吸收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三、哪些药物会引起药疹:几乎所有的药均可引起药疹,是否发生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相关,但不同种类药物致病的危险性不同,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比头孢菌素更易引起药疹。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①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为“感冒药”的常用成分之一)等;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④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病疫苗、蛇毒免疫血清等;⑤各种生物制剂。其他如抗痛风药物、抗甲状腺功能药物和吩噻嗪类药物引起药疹也不少见,近年来各种中成药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四、过敏引起的药疹具有哪些特点::①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约需4~20天才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再次用药,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病;②只发生于少数过敏体质者服药者;③皮损及病情轻重与药物剂量无关,高敏状态下即使极小剂量药物也可致严重的药疹;⑤在高敏状态下可发生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前者指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若再用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也可以发生过敏反应(如青霉素过敏患者中有10~20%对头孢类抗生素也发生反应);后者指个体处于高敏状态时,同时对多种化学结构物无相似之处的药物发生过敏;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抗过敏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五、药疹的类型有哪些:药疹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同药物可引起同种类型药疹,而同一种药物对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也可以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药疹。常见的类型有:固定性药疹、荨麻疹型药疹(发“风疹块”)、 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光敏性药疹等。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懈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称为重型药疹。六、药疹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本病由于表现复杂,因此鉴别诊断也比较复杂。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与麻疹(俗称“出痧子”)或猩红热进行鉴别;大疱型表皮松解型药疹应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鉴别;生殖器部位的固定性药疹出现破溃时,应与生殖器疱疹、硬下疳等进行鉴别。一般来说,药疹皮损的颜色较类似皮肤病更为鲜艳,瘙痒更为明显。七、如何防范药疹的发生:药疹为药源性疾病,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1.医生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查看病人药物过敏记录卡,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药物。2. 应用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做皮试,皮试前应备好急救药物,以应急需,皮试阳性者禁用该药。3. 避免滥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品种。采取安全给药途径(如口服比静脉注射相对安全),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尤应注意复方制剂中含有的已知过敏药物。4. 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用药期间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红斑、发热等表现,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并密切观察,已出现的表现应作妥善处理。5. 将已知致敏药物记入患者病历首页或建立患者药物禁忌卡片,嘱病人牢记,每次看病时主动告知医师。八、药疹如何治疗:药疹的治疗首先是停用致敏药物,包括可疑致敏药物,慎用结构相近似的药物,加速药物的排出,尽快消除药物反应,防止和及时治疗并发症。轻型药疹可给予一般抗过敏药、维生素C等,局部对症处理;重型药疹应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防治继发感染、加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等。本文系朱敏刚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甲真菌病,俗称“灰指甲”,是指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除了社交上的不利影响,手指甲的破坏对一些精细工作带来不便,一般没有其他明显不适,尤其是脚趾,许多人都不会选择去治疗。当然不去治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治疗灰指甲的药物吃了会把肝脏弄坏,所以宁可相信“*甲”的谎言及路边“专治灰指甲”的小店,对于口服抗真菌药坚决说不。这可从何说起呢?抗真菌药物一些老的抗真菌药,副作用比较大,用于浅部真菌的灰黄霉素、酮康唑,还有用于深部真菌的两性霉素B(肾功能损害),讳疾忌医主要受这些药的影响。因为治疗灰指甲疗程比较长,使用了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后肝损的发生率相对比较高,所以不仅是普通老百姓,个别临床医生对这些药物也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认为抗真菌药物很容易引起肝损,不到万不得已不敢轻易去用,用药的时候还要监测肝功能。其实“是药三分毒”,许多深受大家信赖的“消炎药”(抗生素)也会伤肝伤肾,感冒药过量会导致肝衰竭,药物性肝炎中有相当比重还是由首乌等中药所致。对于口服抗真菌药的副作用某种程度上被夸大了。当然,作为药师我想说一句,较长时间使用这一类药物,监测肝功能也是很有必要的。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都要通过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有一大类被叫做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简称“肝微粒体酶”,能促进数百种药物的代谢,又称“肝药酶”,他们好比肝脏的小卫士,对进入到肝脏内的药物进行代谢,你想想如果短时间内进入大量的药物或者长时间连续不断的进入药物,我们的小卫士长时间工作也会累,甚至会生病。如果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肝功能,一旦发现有肝功能异常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并做一些护肝的治疗,一般情况下肝功能都是可以恢复的。当然在多数的情况下,只要我们的肝脏是健康的,我们的肝脏小卫士还是很强壮的,只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用法或者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服用药物,都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在一些疾病状态下,如肝硬化、肝功能受损,由于肝细胞广泛被破坏,肝药酶的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也就是说在肝脏小卫士有损伤的情况下,它无法正常工作,药物在肝脏的清除率下降,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接下来说说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伊曲康唑胶囊,在治疗甲真菌病的时候常会用到它。伊曲康唑胶囊主要在肝脏代谢,有一种叫CYP3A4的肝酶主要参与它的代谢,如果在我们的肝脏有问题的时候再使用这个药物的话,肝损有可能加重,这时为了安全起见,不建议大家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这类药。如果我们的肝脏是健康的,对该药也没有过敏和其他禁忌症,不用过于担心,规范治疗才是重点,如伊曲康唑是脂溶性的,建议中餐和晚餐后即刻服用,既有利于药物吸收,也减少胃肠道反应。治疗指甲需要2-3个疗程,趾甲因为生长速度慢,需要3-4个疗程,每个疗程服药一周停三周,第五周再继续下一个疗程。如果在治疗开始做一次肝功能检测,可以让我们放放心心使用这个药,疗程结束再做一次肝功能检测,肝功能正常,我们还伊曲康唑胶囊一个“清白”。当然还有很多的药物也是通过肝脏来代谢的,包括我们熟悉的一些降血脂药物、解热镇痛药(如感冒药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在用药期间同时监测肝功能也是合理用药的一方面,并不是这些药物肯定有肝毒性。用药期间不要饮酒也是重点,因为酒精对肝脏本身有很大伤害。许多甲真菌病继发于足癣(脚气),如果早点治疗,涂涂药膏就行了,而甲根未受累的少量甲癣,坚持外用阿莫罗芬等甲搽剂也会有较好效果,不用这么纠结口服药的副作用,所以早诊早治是关键,而不是讳疾忌医。最后再强调一下,“能口服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这是全球公认的用药原则,毕竟口服还有我们的解毒卫士——肝脏帮我们把关,而挂盐水是直接进入我们血液,风险会大很多。朱敏刚皮肤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2016年浙江省优秀皮肤科医师。从事皮肤性病专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除熟练掌握皮肤科常见病诊疗外,近年来对过敏性皮肤病和影响美容的面部皮肤病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实践探索。专家门诊时间:嘉善一院周二上午(过敏性皮肤病),周四下午(美容皮肤科)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您。科学护肤、合理用药,让我们一起用耐心、信任来促进健康、呵护美丽!爱好:旅游、随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果酸焕肤,想把痘痘痘印统统消灭,获得清清爽爽的脸庞,未曾想刚做好不久,就迎来了痘痘大军的疯狂反扑。口服的异维A酸,外用的阿达帕林,都是维甲酸类药物,也是治疗痤疮的经典。有时候却也会发生爆痘,尤其是用药初期。所谓爆痘是指短期内痘痘突然增多,或原先炎症不明显的闭口粉刺自我膨胀,变得又红又肿还有脓头,利用您的脸庞狂刷存在感。往往发生于原来有较深较大的闭合性粉刺,或成簇密集的,在皮肤状况不稳定时容易发生。这些酸类促使角质松解脱落,有时掉在毛囊内最后狂欢,而毛囊口却还堵在那里,到一定临界点就撑破了,脂肪酸等离开老巢后刺激周围皮肤,引起强烈炎症反应。所以说爆痘并非凭空发生,许多微粉刺原来就在皮肤内蠢蠢欲动,被药物攻击后提前暴露并变得很暴躁而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发生爆痘也不必过于担心。外用夫西地酸等药膏,口服一些抗炎药物,如多西环素加上美能,结合红光修复,多数会在短时间内消灭,反而比不痛不痒闷骚型的闭口好得快。特别严重的也可以短期口服或肌注激素。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异维A酸依然是治疗重度痤疮的王牌,其抑制皮脂分泌、调节异常角化的作用举世无双,发生爆痘的毕竟是少数。近年来许多专家建议小剂量服用,也就是每日一片即可,可以有效减少包括爆痘、皮肤粘膜干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只要达到有效总剂量,一样可以战痘成功并减少复发。维A酸类药物起效需要较长时间,甘醇酸等果酸也需要一定疗程,只要和战痘英雄沟通清楚,医患双方紧密协作,战痘成功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鸡眼,相信这个病大家都听过。其实我们在皮肤病门诊碰到的患者,都认为长在自己脚底板上一粒粒的都是鸡眼,尤其之前科普过的跖疣等,可见鸡眼在老板姓心目中的普及率有多高,可能因为“鸡眼”这两个字好记吧,哈哈哈。哈哈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到机械性摩擦、压迫导致血液循坏障碍,引起局部皮肤过度角化、皲裂甚至坏死的皮肤病。白11病因以及发病机制长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较易发生,摩擦和压迫是主要诱因。紧窄的鞋靴或畸形的足骨可使足部遭受摩擦或受压部位的角层增厚,且向内推进,成为顶端向内的圆锥形角质物。2临床表现皮损境界清楚,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局限性角质增生,针头至蚕豆大小,呈淡黄或深黄色,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中心有倒圆锥状角质栓嵌入真皮,其下有一层灰白色的薄膜即鸡眼滑囊。若用刀削去表面的角质物,中央可见一坚硬的角质栓,周围有一透明的淡黄色环,形如鸡眼。因角质栓尖端刺激真皮乳头部的神经末梢,站立或行走时引起疼痛。鸡眼好发于足趾前中部、小趾外侧、趾背及足踝等等突出及易受摩擦部位。有“硬鸡眼”和“软鸡眼”之分。3鉴别诊断本病根据损害特点及好发部位一般诊断不难。应鉴别如下。1.跖疣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足底皮损也可以走路疼痛而和鸡眼混淆。该病不限于足底受压部位,表面粗糙呈乳头状角质增生,皮纹中断常有黑色出血点,部分融合呈镶嵌疣,挤压痛明显。可参见常见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科普(四):跖疣2.胼胝和鸡眼病因相同,也就是说都是摩擦等物理性因素所致,见于掌跖部压迫处,不整形角化斑片或条状,表面光滑,边缘不清,行走或摩擦不引起疼痛。可参见常见物理性皮肤病科普(三):胼胝3.点状掌跖角皮症和遗传有关,皮损分布于掌跖、为高出正常皮面的圆形或椭圆形角质丘疹,色泽暗黄,质地坚硬,除掌跖部位外,尚可累及手足背、肘、膝等其他部位。4治疗预防发生鸡眼,应减少摩擦和挤压。鞋靴宜柔软合脚,鞋内可衬厚软的鞋垫或海绵垫,在相当于鸡眼处剪孔(有孔鞋垫)。足趾畸形者应进行矫治,如有足部外生骨疣应予手术治疗。病因去除后本病可以自愈,罕见持续终身的,但上述原因没有解除的容易复发。不严重的鸡眼可以用热水泡软后削去表面高度增生的角质层,然后涂上红霉素软膏等保护。因为表皮不含血管、神经,所以不会引起疼痛出血,但要做好消毒。每天削去部分循序渐进,相对变薄后不容易压迫下方神经而疼痛缓解,配合减少摩擦的预防措施,多数会逐渐痊愈。其他的常规治疗方法有:1.外用腐蚀剂鸡眼膏(水杨酸火棉胶)外贴或鸡眼软膏外敷,也可用10%水杨酸冰醋酸、30%水杨酸火棉胶、40%尿素软膏、鸦胆子仁捣烂外敷等。2.物理治疗电烙,二氧化碳激光烧灼等。3.手术切除。如果有皮肤健康问题咨询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平台搜索朱敏刚医生(或国内各大医院的相关专科医生),完善信息并留言,了解一些护肤科普和常见的医学护肤品。 借助这些互联网医疗平台将完整的病史资料、检查报告、皮疹照片等上传,也便于以后随访对比,形成自己的电子健康档案,有可能在今后的诊疗中为医生提供有益的信息。互联网医疗虽然便捷,但也有许多技术上的局限,形形色色疾病的正确诊断,离不开详细的病史、细致的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等,所以不能替代面诊。为了健康,请理性对待并正确应用。更多护肤科普,欢迎关注公众号和新浪微博”护肤在西塘“
上次给大家科普了一下冻疮,本周给大家讲述一个最容易跟冻疮弄混淆的皮肤病——寒冷性多形红斑。是不是觉得跟冻疮很像,当然这张图片上的皮损也有冻疮。是不是感觉有点傻傻分不清,请看下面分解。1 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寒冷有关,主要是寒冷引起人体末梢血液循坏障碍,另外,部分患者血中IgG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提示本病与免疫反应有一定的关系。而普通的多形红斑往往和疱疹病毒有关,皮损广泛的要排除药物所致。2 临床表现本病好发于11-35岁患者,男女都可发此病,本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约半数患者可反复发作2年,最长的甚至可达到20年。皮疹多发生在四肢末端、面、耳等暴露部位,也可见于踝、膝关节伸侧,大腿,臀和腰部,发生水肿性丘疹,皮疹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暗红色,有的中央为水疱。皮损中央色泽呈暗红或紫红色,或为虹膜状,部分损害有紫癜,有时水疱破裂后则形成糜烂面。皮疹持续2-3周后可自己消失,但容易反复发作,一般寒冷季节发,春暖后消失。此病可与冻疮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比冻疮短。3鉴别诊断本病最需要与冻疮鉴别诊断,可参考常见物理性皮肤病科普(一):冻疮。4 治疗本病还是以预防为主预防本病的发生应在冬春寒冷季节,特别是寒流到来之前应注意防寒保暖。身体暴露部位及肢体末梢部位应佩戴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不穿过紧鞋袜。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治疗药物治疗全身治疗可服用桂利嗪 、赛庚啶、酮替芬、复方甘草酸酐片等。皮损严重肿胀、出现水疱、糜烂倾向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口服。局部外用可用维生素E乳膏等。物理治疗可使用频谱仪、红外线等局部照射。中药治疗二甘汤外治等。朱敏刚
一到冬天,江南就有很多人长冻疮,土生土长的嘉善人都觉得冻疮是冬天的标配,但很多生长在北方的人,在那么冷(干)的环境,冻疮也不见冒,而一到南方就开始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冻疮是一种常见的冷性皮肤病,那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特点、和哪些病容易混淆、该怎么预防和治疗?请听下面分解。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其发病原因是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长期受寒冷作用后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潮湿、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因素均可致使冻疮的发生。临床表现皮损一般持续3周左右而缓解,严重者持续整个冬季。冻疮常见于初冬、早春季节,以儿童、妇女和末梢血液循环不良者多见,这些患者常伴有肢体末端皮肤发凉、肢端发绀、多汗等表现。皮损好发于四肢末端、面部、耳廓等处,常两侧分布。典型损害为局限性淤血性暗紫红色隆起的水肿性红斑,境界不清,边缘呈鲜红色,表面紧张有光泽,质柔软。局部按压可褪色,去压后红色缓慢恢复。如果受冻时间较长,局部组织缺氧及细胞损伤较剧,出现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或溃疡,愈后存留色素沉着或萎缩性瘢痕。痒感明显,遇热后加剧,溃烂后疼痛。其中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冻疮多见于女性的股部(大腿上外侧)。临床上有特征性呈蓝红色浸润性的斑,对称分布在过度肥胖的股外侧面,偶可有继发性溃疡和常合并毛囊性角栓。常见于喜欢穿紧身裤,“要风度不要温度”的青年女性。虽说样子好很重要,但健康还是第一位的,再说腿粗穿紧身单薄的也不好看啊!这些损害完全与冷暴露有关,且在温暖环境中消退。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以及皮损的特点,此病较易诊断。有时需要与多形红斑、寒冷性脂膜炎、冻疮样狼疮、肢端发绀病、结节病相鉴别。最需要鉴别的就是多形红斑。冷也容易诱发多形红斑,又称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一般0℃左右开始长,寒冷性多形红斑的话,很多人10℃就可以诱发。皮损好发于手足,但可以累及手心脚底,和冻疮以手背指背(尤其是关节处)不同。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暗红色,有的中央为水疱。皮损中央色泽呈暗红或紫红色,或为虹膜状,部分损害有紫癜,有时水疱破裂后则形成糜烂面。哪个是真的冻疮?防治一、首先还是预防为主。1.加强锻炼,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2.注意防冻、保暖防止潮湿,不穿过紧鞋袜;3.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4.伴有其他相关性疾病时应积极治疗;5.对反复发作冻疮者,可在入冬前用亚红斑量的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局部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二、治疗1、系统治疗口服烟酰胺、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但硝苯地平作为常用的降压药(心痛定、圣通平)可以有脸红、头痛等副反应,需要注意。维生素E也有点帮助。丹参或脉络宁等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和溶血栓等作用。2、局部治疗未破溃者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E软膏等。或者中药桂附煎药液浸泡患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边浸边用药渣揉搓患处。传统的蜂蜜猪油软膏也有帮助。已破溃者外用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百多邦等。3、物理治疗可用氦-氖激光、微波和红外线照射,或作激光穴位照射(足三里、复溜、血海等)后,对冻疮局部行散焦普遍照射。4、中药中医“寒者热之”,可用温通驱寒、活血化瘀方剂。常含桂枝、当归、丹参、红花、桃仁等中药,附片有一定毒性,要注意用量和方法。冬季虽然有红红的冻疮惹人恼,但也有黄黄的腊梅讨人喜。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体质,别轻易冻手冻脚,面对疾病积极应对才是王道!
上回在《药疹误区五》中谈了重症药疹引起的严重危害,正所谓“毒药猛于虎”,可见避免滥用药物有多重要。是不是西药有很多毒副反应,中药就更安全呢?今天我们再聊聊这方面的常识!误区六:中药起效慢,但是安全,不会引起药疹。正解:不管是中成药还是中草药,都可以引起药疹或其他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就是祖国医学的宝贵经验。前几天遇到一位银屑病患者,说已经连续吃了一年半中药,感觉效果不错。讲的虽然轻松,但听的却是一惊,赶紧建议关注一下中药种类和肝肾功能。尤其许多患者对中药成分根本不了解,只是感觉中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有这样的认识往往容易导致不良后果。上世纪末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马兜铃酸事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1993年,比利时披露了该国一妇女因服含广防已的减肥丸导致肾病的不幸事件,后经政府调查,发现大约10000名服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其中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了尿道癌症。1999年英国《刺血针》杂志又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衰竭事件,这两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2003年2月,中国新华社以系列报道方式首度向公众披露“龙胆泻肝丸”中使用的“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导致尿毒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已接治相关患者100多名。马兜铃酸肾病患者的准确数据已经难以统计,据报道全国有200多家药厂都曾生产龙胆泻肝丸,致病人数约10万人。在舆论压力下,国家药监局才开始限制、禁止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这迟到的禁令比西方国家晚了4年。直到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才发布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并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列为处方药。木通和关木通的区别不是普通民众可以掌握的,中药的复杂成分、不同组方和加工工艺需要专业人士把关及政府部门的重视,不能一直在毒副作用这一栏中填尚不明确。其实有副作用不是主要问题,因为不管什么药都有不良反应的可能,西药引起的药害事件也常有发生甚至更严重。关键是不能滥用,而且捂着藏着误导大家认为没有副作用而长期大量使用,这才是最恶劣的地方,知道可能的风险和浑然不知完全是两码事。首乌的肝毒性也越来越引起大家重视。何首乌是临床常用的一味中药,许多人对《济公》等影视作品中的千年人形首乌印象深刻,被民间传为具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功效而被广泛应用。甚至不少保健品中也有添加。年轻人用来治疗脱发,白发;中老年人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失眠、便秘,降血脂、治疗脂肪肝等。模具制造包括皮肤科许多治疗各种类型脱发、牛皮癣、痤疮等的中成药中也常含有首乌,如果使用疗程很长或体质特殊,一定要关注其可能的副反应。近年来,常见服用何首乌引起肝损伤的报道。这种由药物引起的急性药物肝损伤,如不及时治疗,有的发展为重症肝炎,甚至危及生命。更需要警惕的是静脉注射类中成药导致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仅鱼腥草注射液就引起许多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直接导致国家药监部门叫停这些中药针剂。要知道口服还可以通过胃肠道的天然屏障及肝脏的代谢解毒,而静脉滴注则将数十种复杂成分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风险可想而知。创新固然是进步的源泉,但需要建立在严谨负责的基础上,尤其涉及健康和生命的时候。以上被广泛报道的信息只是冰山一角。中医中药用好了的确会带来许多帮助,包括许多皮肤病的治疗,本文并非抹黑中医药。只是不能夸大宣传,或让老百姓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而盲目使用,尤其长期应用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否则良药也会变成毒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草药的质量本身,因为环境污染或人心污染,原本强调的“道地药材”变得很不地道,轻则没有疗效,重则变成毒药。需要法律和监管的到位,也需要提高全民的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近几年随着医改的推进公立医院的西药都是零差价,因为政策扶持而草药的利润率较高,虽然确实让各级医疗机构更重视发展中医,但如果不重视质量和正确宣传,虚假繁荣的背后并不利于中医学的健康发展。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诊断是第一位的,如果诊断不明而盲目用药纯属碰运气。中医同样讲究辨证论治,不能轻中医而重中药。如果一位中医挂号数百元而方子只有数十元,另一位挂号十元甚至免费但药方动则数百元,“君臣佐使”一页处方签都写不下,我的建议是选择前者。还有一些让大家误以为是中成药的复方制剂也要引起大家警惕,否则一本糊涂帐最后又可能让中药背黑锅,为了健康,我们下回再聊聊另一碗迷魂汤!朱敏刚:皮肤科主任医师、浙江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2016年浙江省优秀皮肤科医师。从事皮肤性病专业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除熟练掌握皮肤科常见病诊疗外,近年来对过敏性皮肤病和影响美容的面部皮肤病进行了重点关注和实践探索。目前担任的学术职务有:1.浙江省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副会长;2.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分会委员,青委会副主委;3.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委会副主委;4.嘉兴市医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5.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激光美容分会青年委员;6.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皮肤美容整形学组委员。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您。科学护肤、合理用药,让我们一起用耐心、信任来促进健康、呵护美丽!爱好:旅游、随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