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发展史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诊疗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作为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总医院,接收了大批从朝鲜战场上转下来的口腔颌面部创伤伤员。当时还没有独立的口腔颌面外科建制,只是以曹树民医生为主的一批医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工作,科室共有20余张病床。为了加强医疗队伍力量,陆续从全国抽调了一批口腔颌面外科专家来院指导并参与医疗工作,如宋儒耀教授等,开展了大量的战伤救治工作。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以此为基础的口腔颌面外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50年代已经大量开展了颌面部及全身整形,口腔颌面部肿瘤及先天性唇腭裂的治疗,以及天花后遗症、麻面的整形治疗、上、下颌骨手术切除等。到60年代,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口腔科病房床位从20余张增加至40余张,并且有部分人员如曹树民医生、顾锡荣医生、曹庆清医生等固定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同时陆续从北京医学院分配来姜仲涛医生(1960年),从四川医学院分配来徐勇忠、刘境华医生(1963年)。由于医生队伍的壮大,床位数的增加,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工作也得到了大幅度扩展和加强,逐渐开展了应用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术,广泛开展皮片、皮管成形术如全鼻再造术等。70年代,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光动力疗法),CO2激光手术刀切除上颌骨恶性肿瘤,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的手术治疗,髁突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及下颌支倒L形截骨倒置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等技术已经普遍在临床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对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曹树民医生带领口腔颌面外科利用Le Fort I型截骨术进行手术治疗,是国内首例应用该方法治疗错he畸形的单位。随着医疗队伍的进一步壮大,床位的增加以及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1978年,口腔颌面外科正式成为吉林医科大学(后改为白求恩医科大学)的独立科室,科主任为曹树民教授,主要人员有顾锡荣、曹庆清、赵萍萍、姜仲涛、徐勇忠、张茹慧等,张静芝任口腔颌面外科护士长。1979年,口腔颌面外科被批准为口腔临床医学硕士点,曹树民教授被授予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在同年招收2名硕士研究生。由此,开始了吉林省培养口腔颌面外科硕士研究生的工作。进入80年代,随着陆续有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分配到我科,口腔颌面外科力量有了显著加强。王庆林、董福生、韩成敏、刘长瑞、张伟、王飞、刘学、宫琳等陆续来到口腔颌面外科工作。同时,在姜仲涛副主任、徐勇忠副主任的带领下,科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及诊疗工作。例如在临床上大量开展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后软硬组织缺损即刻修复的,并先后开展了带蒂组织瓣、胸大肌肌皮瓣、胸锁乳突肌皮瓣、额瓣、腭部岛状瓣及颊瓣等组织移植手术,在游离瓣方面开展了前臂游离瓣移植术等。在硬组织缺损修复方面,开展了非血管化肋骨移植、髂骨移植及血管化髂骨移植。在激光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大量开展了激光血卟啉等光动力治疗恶性肿瘤,在国内外赢得较好声誉。因开展激光治疗恶性肿瘤,顾锡荣教授被誉为激光医学专家,先后到亚洲一些国家做学术报告,并在后期受到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接见。在唇腭裂治疗方面,学习国际上较先进的动能性修复技术,大量开展了功能整复术,同时对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进行了功能性修复并开展了序列治疗。在徐勇忠教授的带领下,逐渐开展了牙he面畸形的手术治疗,下颌前突、偏颌畸形的正颌手术治疗,广泛开展了垂直劈开及矢状劈开术治疗下颌畸形,并逐渐开展了双颌外科,为吉林省乃至东三省的广大患者解除了病痛,重新获得了美丽的容颜和生活的自信。同样,在80年代,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生教育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硕士研究生导师有起初的曹树民教授1人扩大到曹树民、姜仲涛、徐勇忠、刘境华等4人,研究生招生也从吉林省扩大到东三省,如目前活跃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张斌教授、宿玉成教授、刘宏教授等都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从我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也逐渐从颌面部软硬组织发育畸形、恶性肿瘤的治疗扩大到各种缺损修复及正颌外科相关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80年代是我科蓬勃发展的年代,在此时期的最大变化是1985年,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医、教、研于一体,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口腔医院之一。此时期的口腔颌面外科拥有51张床位、15名医生,分别是主任:姜仲涛、徐勇忠,成员:曹树民、刘境华、张茹慧、刘春丽、王庆林、韩成敏、刘长瑞、张伟、王飞、胡锦平、刘学、宫琳、周卫东。年出院患者700余人。随着形势的发展,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大,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于1989年成为口腔医学院,独立承担口腔医学五年制的口腔医学教育工作,口腔颌面外科承担理论课授课、课间及生产实习任务。在科研方面,手术治疗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正颌外科手术,以及静脉桥接治疗面神经缺损的应用基础研究分别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刘春丽医生开展了生物力学的相关研究。人员方面陆续有朴正国、韩冰、李晓君、邹永巍、彭铁男、于子莹、胡晓文、徐洋等充实到口腔颌面外科。进入90年代,随着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口腔颌面外科发展进入了平台期。临床工作方面在保持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了全耳一次成形,改进了传统的除皱术,使整形手术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人才培养及研究生教育方面,刘迎春、张伟、胡锦平等先后在90年代初出国学习,其中,张伟医生在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经过4年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于1995年学成回国。刘学、宫琳、韩冰、李晓君、徐洋等也先后在90年代末期出国学习。在研究生教育方面,1994年成立了口腔颌面外科博士点,徐勇忠教授于1998年被授予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有较大变化,刘境华、张茹慧、刘春丽均被授予硕士研究生导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1998年,因人事更替,张伟被任命为口腔颌面外科主任。2002年,口腔颌面外科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亚专科建设分组,分别成立了3个亚专科医疗组,分别为肿瘤组:张茹慧、韩成敏、王飞、韩冰等;先天畸形组:刘春丽、朴正国、邹永巍、彭铁男等;损伤组:张伟、于子莹等。在此架构下,3个医疗组开展工作,同时也进行成本核算,每年出院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医疗收入也有一定提高。同时,人才交流也较频繁,如刘学、宫琳、李晓君、胡晓文等先后调离口腔颌面外科,安继平、吴国民、刘炜炜、刘麒麟等先后充实到口腔颌面外科。到2007年末,出院患者数量已达1600人。2009年,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新的医疗楼正式启用,口腔颌面外科编制床位90张,分为3个疗区,医生人数20人,科主任张伟,副主任韩冰,护士长赵彤霞。新的医疗楼启用后,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国内著名院校进修学习,1名医生出国学习。经过继续教育,先后开展了血管化腓骨骨肌皮瓣、髂前外侧皮瓣等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手术,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的功能外科,双颌外科,唇腭裂的综合序列治疗,语音矫治,牵张成骨,无创拔牙等手术。目前口腔颌面外科年出院患者2200余人,年手术例数1900余例,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9人,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肿瘤、创伤、唇腭裂学组成员各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