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切除术虽然不是大手术,但是也有风险,有时可以出现并发症。所以扁桃体切除术后应注意:1、手术后出血:手术后不要将唾液咽下,随时吐出。或吐在手纸里,以便观察出血情况。如果吐出物有少量血丝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吐血量多或整口吐血应立即请大夫检查或止血。手术后5小时内最容易发生出血现象,此段时间内应严密观察,特别是小儿患者有频繁的吞咽动作,应怀疑有出血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手术后禁食2-4小时(全麻术后禁食6小时),2-4小时后如果无出血就可以吃一些冷流质食物,如雪糕、冰激凌、牛奶等,忌热饮。3、手术后2天内进流质食物,7天内吃半流质食物,以温热为宜,不要过早吃硬食物,以免擦伤创面引起出血。术后不要怕痛而拒绝进食,应鼓励进食,这样有利于加快创面愈合。4、术后不要用力咳痰或剧烈咳嗽、打喷嚏等,有喷嚏先兆时可张口深呼吸或舌尖部抵住上腭,以防出血。手术后当天尽量少说话,以后可尽量说话,以减少扁桃体窝瘢痕粘连。5、手术后1-2天扁桃体窝手术创面会长出一层白膜,是正常现象,这时应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或淡盐水漱口,保护白膜健康生长,有利于创面早日愈合。6、扁桃体不是发音器官,切除扁桃体不会影响发音。但是,由于切除了扁桃体或局部疤痕收缩,或改变了共鸣腔,或多或少对嗓音有些影响,对普通人无大碍,但是对演员嗓音工作者应慎重。
耳鼻喉科医师在检查患者的口咽部有无异物,在耳鼻喉科处理口咽部的鱼刺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但如果自行吞咽饭团,将鱼刺咽至更深的位置,则取异物的难度将极大的增加,痛苦也会增加。急诊值班时最常遇见的情况就是各种咽部异物了,往往鱼刺最多见。询问病史时,患者常常会告诉我:“医生,我今天吃鱼的时候不小心吞下了一根鱼刺,家人让我吞馒头,咽饭团,也喝了很多醋。可是半天过去了感觉越咽越深,还是觉得里面有东西。”听到这样的主诉,心里就在想,有些基本的医学常识还是很有必要去普及的。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有的人还有夜宵的习惯。生活水平的提高让人们的餐桌越来越丰富,每天都能吃鱼也不再稀奇。然而,鱼类食物比例的提高也让鱼刺卡喉的机会比以往高很多。这本无可厚非,但人们对误咽鱼刺的处理方式却让每个耳鼻喉科医生印象深刻。也让每个耳鼻喉科急诊医生恨不得能够告诉每个人该怎么处理鱼刺卡喉的情况。图1 口咽、喉咽、食管及临近重要结构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管在行进至胃的过程中会在很长一段与气管及主动脉伴行,并于心脏临近。图中绿色字体标注的部位的异物可以在耳鼻喉科以较小的代价予以取出,而在这之下的部位则取出较为困难,代价也将极大的增加。图2两种较小的鱼刺图3一种较大并有锐利尖端的鱼刺不慎卡鱼刺后,期望通过吞咽来咽下异物的方式显然不妥。即使吞下去了,吞咽过程中鱼刺也有可能会损伤咽部及喉部组织和食管粘膜。食管在通向胃的行程中会经过主动脉和气管,并在很长的距离内与之伴行,并与心脏临近[1](如图1)。所以较大的鱼骨、尖锐的鱼刺在吞咽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划穿食管壁,进而损伤沿途的气管和大血管甚至刺穿心包,导致气管食管瘘、致命性大出血、纵隔感染等令人遗憾的并发症[2]。图2中的两种鱼刺较小,但取出的鱼刺中依然占有很大比例,说明这样的鱼刺也是难以下咽的。而图3中的鱼刺则绝少能被自行咽下,因为这样的鱼刺多深扎在肉中。因此,很多时候鱼刺并没有被吞下去,造成过多的痛苦不说,鱼刺往往也被吞咽至更深的部位。来到医院后的处理难度和代价都将增加很多。所以,对待鱼刺卡喉的情况应及时去就近的医院处理。此时,鱼刺卡在口咽部、扁桃体和喉咽部的机会会多很多,处理也相对容易,因而风险和代价也更小。以上总结的是针对鱼刺卡喉的情况,而其实也适用于误咽骨头、假牙等各种类型的异物。对待各种异物的处理原则基本一致。最后建议大家,吞咽时一旦感觉食团中有异物,不应存在侥幸心理而试图将其咽下,应及时吐出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对于老人和幼儿应避免喂食诸如鱼肉之类含有坚硬骨头的食物,可用鱼泥代替,并避免吃东西过快和吃饭时说笑打闹。参考文献:[1]F. H. Netter,ATLAS OF HUMAN ANATOMY, 5th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2010.[2]黄选兆,汪吉宝, 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本文系周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几年,因为“打呼噜”到耳鼻喉科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在治疗前,医生会开出一些检查单,某些患者对此表示不理解。医生耐心解释后,有的患者仍然满脸质疑,表示:“我去XXX医院都没有开这些检查,为什么你要让我查什么多?”难道这些检查真是“多余的”?患者初诊时到底需要做哪些检查?这些检查都是干什么用的?今天我来向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门诊检查项目。第一、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鼻腔,口腔,舌根的视诊和触诊,此外我还会询问身高、体重,有时还要测量颈围和腰围,个别的患者还要检查一下皮肤和全身的情况。别小看医生的一个小小的检查和问诊,里面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某位患者的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超过30kg/m2同时又伴有打鼾的症状,在不做多导睡眠监测的情况下,我可以非常有把握诊断是睡眠呼吸暂停,准确率超过95%;比如发现患者腿部有胫前水肿,我会特别叮嘱让他先去抽血化验。如果您遇到一位检查特别仔细的医生,一定不要嫌烦呀!第二、多导睡眠监测(英文简称PSG)这个检查是需要门诊预约一个晚上的时间,患者在睡眠监测室,身上佩戴仪器进行检查。它主要评估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如果有,是哪一种类型的;严重程度如何;等等。近些年因为健康宣教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知道看打呼噜必须要做多导睡眠监测,因此大多数人对其的接受程度较高。但是有的患者并不是以打呼噜为主诉来看病的,我却仍然会要求他做PSG。曾经遇到过一个晨起头痛的患者,神经科已经除外了颅内导致头痛的可能性,我建议他做检查,结果显示是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治疗以后头痛很快缓解。我还遇到过一个不明原因肺动脉高压心脏功能衰竭的病人,几乎排查了所有的疾病,最后我去会诊,打鼾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她家人和我说,患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指甲盖会变青紫,PSG提示是睡眠呼吸暂停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给予呼吸机治疗后症状改善,现在5年已经过去,患者病情非常稳定,生活可以自理。说这两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看似不相关的症状和检查,在病人或家属看来,这个医生“非常不靠谱”,“一心想开检查赚钱”,“不开检查就不会看病”等等。但是在有经验的医生看来,看似无关的症状背后隐藏着蛛丝马迹,要仔细思考大胆推断。第三、电子鼻咽喉镜这项检查主要的目是评估发生睡眠阻塞的部位。目前学界认为鼻腔、口咽和舌根是三个主要的阻塞平面。该检查一般是清醒状态下完成的,鼻腔和口腔内会喷少量麻药,难受程度比较小。国内外也有研究显示,在患者麻醉入睡以后检查,这种条件更接近睡眠时的状态,评估结果更可信,我是赞同这一观点的。此外,电子鼻咽喉镜需要预约,因为内镜属于潜在有创检查,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必须要抽血化验乙肝,丙肝和艾滋病等指标,这一点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第四、CT或核磁检查这些检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拟行鼻腔鼻窦手术,或者评估咽腔阻塞程度等等。我个人不把CT及核磁作为初诊时一定要做的项目,如果确实需要,一定会告知患者检查的具体目的。第五、抽血化验主要指甲状腺功能检查。经典教科书认为,因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的打鼾或者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不超过3%,因此不建议每一位因为打鼾就诊的患者都要化验甲状腺功能。但是,国外的最新文献显示这种情况发生率远高于3%,可以达到8%-10%。我在门诊遇到甲状腺功能减退引发的打鼾的患者,会推荐其先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服用药物,症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避免受到手术或长期带呼吸机之苦。当然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仍然需要进一步诊治。此外还有一些检查,比如下颌骨X线片、上气道压力测定、鼻阻力检查等,必要的检查为正确诊断疾病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最后套用一句经典电影对白:我负责治病,您负责相信我!本文系曾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已入选2015年好大夫在线年度好文,查看更多好文章→【电脑版戳这里】【 手机版戳这里】
过敏性鼻炎也叫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鼻粘膜发生的非感染性炎症导致的。最典型的症状是:打喷嚏、鼻塞、流清鼻涕、鼻子痒等,有的时候会伴有结膜充血和眼睛痒。 变应性鼻炎分类及变应原怎么样区别自己得了变应性鼻炎还是感冒呢很多患者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症状之后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得感冒了,然后服用一堆感冒药,然而很大一部分人症状并无明显缓解,因为其实您得的是变应性鼻炎。 如何区别变应性鼻炎和感冒呢?变应性鼻炎需要治疗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就诊率很低,大多数患者只有在出现难以忍受的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时才就诊。有研究显示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率仅为11%,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率更是只有8%,而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率高达46%。40%的轻度患者和80%的中/重度睡眠、社交活动等受到影响。 对变应性鼻炎应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病情延误影响生活质量。 变应性鼻炎如何治疗第一,避免接触过敏原。首先应就诊医院,检测过敏原,在得知过敏原之后,应尽量避免接触。 第二,药物治疗。推荐鼻内局部应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鼻塞严重的时候可以鼻内滴减充血剂。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达到长期缓解。 第三,当药物无法控制和缓解症状时,可以考虑脱敏治疗。脱敏治疗一般疗程两年,需要去正规医院做。有些患者鼻塞症状严重,用药后效果不明显,为了改善通气,可以考虑做下鼻甲射频消融手术。 本文系蒋怀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Question 1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答:简单来讲,听力在短时间内(3天以来)明显下降,而又无明确原因(感染、外伤等)。Question 2 得了突发性耳聋该怎么办?答:及早就诊是关键,3-7日内最佳,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佳。Question 3 突发性耳聋该怎么治疗?答:经询问病史和纯音测听检查确诊后,及时给予全身性、系统性的激素治疗(口服或静脉),49-89%患者听力可不同程度恢复。Question 4 如果用药后听力还是没有恢复怎么办?答:11-51%的突聋患者经全身性、系统性治疗后听力并无明显提高(自治疗之日起10日内听力提高小于10dB),此时并不意味着您的听力没有恢复机会了,我们建议您住院行鼓室内激素注射治疗,其中58%的患者听力可得到不同程度提高。鼓室内激素注射治疗在国内已较为广泛应用,一般连续行5-7日,每日一次,疗程结束后复查纯音测听。Question 5 鼓室内激素注射有什么优点?答:1、药物直接作用于圆窗膜及内耳;2、 相比全身性治疗副作用少,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均可耐受;3、 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提高残存听力的重要办法。本文系蒋怀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