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今年56岁,平时喜欢跟一伙大妈们一起逛逛街,跳跳广场舞,退休后的日子别提多滋润着呢。这几天,突然肩膀疼痛难忍,很是郁闷,她来疼痛门诊找到我,说:“孙大夫,我右边肩膀痛,抬都抬不起来了,您给看看会不会残废?”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好家伙,“您这是肩周炎!废不了!”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其主要在五十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多发,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僵硬和粘连,因此也被人们称为“五十肩”。因其常伴有关节内外粘连,患者肩关节就像被冻住了一样,故称其为“冻结肩”。肩周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予特殊干预,随着病程的正常演变,也会自愈,只不过愈合过程中会很痛苦,有文献表明自愈时间最长可达6年,平均21个月。一般来说,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单侧多见。由于肩关节的功能严重受限,患者的胳膊抬不起来,夜间肩膀疼痛尤其明显,睡觉不能翻身,更无法完成日常的家务劳动,身体轻微的活动就可能刺激患者粘连的肩关节而引起剧烈的疼痛,感觉“整个人都废了”。1.肩部疼痛起初肩部表现为阵发性疼痛,大部分是慢性发作,之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钝痛及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疼痛可向脖子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白天较轻夜里加重为肩周炎一大特点,若因受寒而导致疼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肩膀怕冷患者肩部怕冷,不少患者长年使用棉垫子包肩膀,不敢让肩部吹冷风。4.肩部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的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5.肌肉痉挛与萎缩肩部周围的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肩部原因1、本病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软组织退行性变,对各种外力的承受能力减弱是基本因素;2、长期过度活动,姿势不良等所产生的慢性致伤力是主要的激发因素;3、上肢外伤后肩部固定过久,肩周组织继发萎缩、粘连;4、肩部急性挫伤、牵拉伤后因治疗不当等。肩外因素1、颈椎病,心、肺、胆道疾病发生的肩部牵涉痛,因原发病长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续性痉挛、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转变为真正的肩周炎。2、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患者由于关节周围受凉、血流凝滞,代谢产物的堆积不能及时排出,易引发关节周围粘连,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恢复功能,避免肌肉萎缩。 1.早期症状不重时,可给予患者物理治疗、针灸、适度的推拿按摩,热敷,可改善疼痛症状。 2.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肩周炎,可以加快改善患者的症状。 3.疼痛持续、夜间难以入睡时,可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口服糖皮质激素;外用镇痛膏药。 4.超声可视化肩周注射+三氧治疗,针对粘连,可局部注射局麻药和营养神经药物(必要时可加少量激素)。关节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注射,可加速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的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 5.肩外因素所致肩周炎除局部治疗外,还需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6.对症状持续且重者,患者无法耐受,以上治疗无效时,可在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术:采用超声引导臂丛阻滞下闭合手法松解。在无疼痛无肌肉抵抗的情况下,轻柔地被动活动肩关节包括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后伸、内旋、外旋,活动至正常活动范围。 注意:手法松解粘连后,即使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变大,疼痛消失,仍要坚持每天做肩部物理锻炼。1.弯腰晃肩法: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2.爬墙运动: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3.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1.头痛: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外伤后头痛和腰穿后头痛等。2.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损伤后疼痛、中枢性疼痛、患肢痛、残端痛、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糖尿病性神经痛、交感神经相关性疼痛、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等。3.骨关节痛:腰腿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肘关节痛、髋关节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足跟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退行性骨关节炎等。4.软组织疼痛:急慢性腰扭伤、腰肌劳损、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足底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网球肘、软组织损伤、术后疤痕疼痛等。5.癌性疼痛:晚期癌症疼痛、骨转移性疼痛等。6.痛经、会阴痛、慢性盆腔痛。7.非疼痛性疾病:失眠症、睡眠障碍、顽固性呃逆(打嗝)、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突发性耳聋、耳鸣、空鼻症、过敏性鼻炎、腱鞘囊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8.亚健康状态。
颈源性头痛的微创治疗
全网发布:2013-05-03 14:12 发表者:郭向飞 疼痛治疗除了使用非类固醇性消炎药、类鸦片药、及镇痛辅助药外,神经阻滞技术可说是疼痛科医师最常应用的法宝。对许多肩颈部、腰部、或四肢部位的腱鞘、滑液囊、肌腱炎、骶髂关节炎、梨状肌症候群、网球肘、腕管综合症等有不错的效果。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幻肢痛、烧灼样痛等难治性神经元性疼痛,应用特异性神经阻滞技术及神经变频(热)电调制刺激等方法,通过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有些疾病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而又不适合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以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则可以获得药物治疗无法获得的效果,对患者来说比手术治疗损伤小、见效快、可耐受。也就是说,神经阻滞疗法是介于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措施。 有人把神经阻滞技术称为封闭疗法,这是错误的,“封闭”一词产生于对疼痛认识较浅,治疗手段较少的五十年代,在当时由于和国外的学术信息交流很困难,难以了解国外的正确术语,在翻译俄语时被人翻译错了,是可以理解的。谁知久错成为习惯了,现在很多医生还认为疼痛科医生做的治疗是封闭疗法。“封闭”一词在国内流传甚广,它与神经阻滞一样吗?那一个是正确的医学术语呢?神经阻滞的英文是Nerve block ”,这一术语已被全世界应用了近百年,目前仍在应用。神经阻滞系指用药物等手段阻止了神经冲动传导的治疗方法,不应译为“注射封闭”或“封闭疗法”。 目前有些非疼痛治疗专业医生,甚至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热心于在疼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封闭疗法”。有的在注射液中加入少量局麻药物,有的则不加入。有的用于局部注射的药物种类繁多,在注射液内加入抗生素、动物血液制品、动物脏器制品、中药制剂、抗免疫制剂、抗肿瘤药物等。这类治疗虽然有时能缓解部分患者的疼痛,但也发生了许多并发症及医疗纠纷的事例。也有一些社会的闲散人员,以赚钱为目的,“一针走天下”,到处“封闭,使“封闭”一词增添了不良色彩。这种“封闭疗法”的称呼流传甚广,使某些医务人员和一些患者对正规的“神经阻滞”也产生误解,甚至存有惧怕心理。正规的医生不宜使用“封闭”这一不正规的词汇。况且,在英文、俄文和日文的疼痛文献中也找不到“封闭”一词的来源,在疼痛治疗中,还是称为神经阻滞疗法为好,这个术语是全世界通用的,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神经阻滞治疗所达到的效果在医学上的依据至少有以下三方面:一是阻止交感神经,使血管扩张、水肿减轻、缓解疼痛和缓解由于病症所合并的交感神经紧张状态;二是阻滞感觉神经,阻断疼痛的传导和抑制感觉神经刺激诱发的症状;三是阻滞运动神经,使肌肉松弛或暂时制动,使疼痛部位得到“休息”。 神经阻滞疗法是利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物,配合类固醇、维生素注射到神经疼痛的部位来消除炎症、解除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对于神经阻滞疗法了解不多,往往不易接受,认为注射的药物中含有激素,对人体不利,会引起骨质疏松等,甚至有的骨科医师也会反对。其实,对于神经阻滞疗法,远不必如此紧张。如果我们了解了它的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后,就会明白和接受了。对于神经阻滞疗法要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必须通过三个重要环节,即正确的诊断、有效的药物组成、精湛的注射技巧。 神经阻滞疗法中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等局麻药物是对神经系统有亲和性的麻醉药,它可以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使神经系统得到休息和调整,能保护神经系统。它又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可以阻断局部病变发出的疼痛信号。大多数软组织疼痛多由于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及软组织充血水肿刺激神经系统所致。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合并类固醇药物(激素)可以改变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局部代谢产物的排出,从而消除局部炎性水肿,促进炎症吸收,并缓解肌肉痉挛。对有粘连的慢性病灶加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药,以消除粘连,软坚散结,去瘀生新,改善组织代谢和缓解疼痛多种作用。癌症患者,多需要加用激素治疗,尤其是癌细胞迅速扩散、转移至脊椎骨造成的下肢疼痛,麻木等。有人担心所用激素药物会对人体造成副作用,其实由于神经阻滞治疗用药量较小、用在局部、又不是长期使用,不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影响。因此神经阻滞疗法有给药直接,疗效迅速的优点。有些疾病经治疗后可以获痊愈。治疗时应做到明确诊断,无菌操作,部位准确,用药恰当等。一旦选用神经阻滞疗法还应坚持治疗,完成治疗疗程,以免中途停止,达不到应有的疗效。 神经阻滞疗法如果操作得当,基本没有什么危险性,患者无特殊的不适感,局部应用的类固醇药物量少,吸收缓慢,维持时间较长,对机体无明显副作用。但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神经阻滞疗法也可能产生一定的危险性,如局部的急性过敏反应、无菌操作不当引起的局部感染等,由于应用激素降低了局部的免疫能力,如果发生感染控制不利,可能产生局部组织的坏死、脓肿和窦道形成等。在神经阻滞中使用激素,以增强治疗效果已有近60年历史,当然在应用激素时应遵循:慎重负责、合理应用、按需用药、短期适量、防止滥用的原则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多发病,要确诊自己是否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好的方法是去医院拍一张腰部CT片或者MRI(磁共振片)。不过一般医生都没有充裕的时间把片子报告详细解释给你听,患者常常只能拿着“语言简练”的CT或者磁共振报告单对自己的病情似懂非懂。怎样自己看懂MRI磁共振片,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既不需要以前有医学知识背景,也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需要的是您的耐心。预备知识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它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横断、冠状、矢状切面等)和多参数成像;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无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矢状面 (sagittal plane) :解剖学为了更好的研究人体,虚构出来的三个面其中的一个。是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面,不管是不是对等的,只要是左右两部分就是矢状面冠状面 (coronal plane):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横断面(transverse profile):垂直于线路轴线的断面。 三种断面图例 腰椎间盘由三部分组成:MRI片中与腰椎间盘疾病有关的几个关键解剖由,中间的髓核,髓核外边包围着纤维环,上下是软骨板。看看腰椎间盘片子的轴面视图示意图,这几个关键结构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腱鞘囊、又称硬膜囊(Thecal Sac) ·出口神经根(Exiting Spinal Nerve Roots )(L5) ·行走神经根(Traversing Spinal Nerve Roots)(S1)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关键的“罪魁祸首”要看: ·髓核 ·后纵韧带 ·后纤维环 ·小关节 这几个结构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都可以导致腰痛以及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 要看清到底哪里受压,被什么压迫着,正确的方法是看其MRI的轴状面图(从上往下看)。而从矢状面图(从侧面看)上只能大概地看出是否存在压迫、膨出或突出。随着对下面内容的学习,你可能感到MRI图像并不象这个示意图中所画的那样清晰分辨出各个部分,看真实的MRI片子,有时不得不发挥点“想象空间”找到我们要看的那一个椎间盘如果没有腰椎的定位图,对“外行人”来说几乎无法分清腰部的5个椎间盘的不同。定位图就象路线图一样告诉我们腰椎每个扫描层的具体扫描部位,所以即使对于很有经验的医师定位图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张定位图从矢状面观标出了腰部脊柱的20个MRI切片层。每个数字代表一个通过该平面所拍的MRI图像。这张片子中的图像层只涵盖了L3, L4, 及L5三个节段。 例如,层11 (标为红色的第10层上的一层)正好穿过L4椎间盘。如果你L4椎间盘有问题,就看此层图像。 图层18信息也非常有用,它对应着L3椎间盘。对于椎间盘很薄的病人,层的厚度应最好更薄一点(6mm),以便保证其正好穿过变薄的椎间盘。所以,如果你现在再去看自己的磁共振或者腰椎CT片子,就已经学会了怎样通过“定位图”找到它。在许多MRI片上,每个大的图像都附上一个小的定位图,这就使我们很容易知道正在看的哪个椎间盘。看腰椎MRI片子轴状面观 图(1)及图(2)是L5椎间盘的轴状面观。 此病人虽有中等程度的腰椎间盘退变(在片子上看到黑色的椎间盘)和小的非压迫性4mm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但他却有一个很大的“中央管”,可以很好地表现轴向核磁共振解剖。椎间盘的髓核在这两个图像中看不到,一是因为椎间盘脱水太严重,不能将纤维环及髓核区分开,另外这些图像为T1加权象(更高分辨率),所以不能将含水多的髓核与较干燥的纤维环区分开。但在一个正常的,非退化性椎间盘T2加权像上,很容易看清髓核区及纤椎环区T2加权图像(图3)。“后部神经结构”包括行走神经根(Traversing Nerve Roots)、硬膜囊(Thecal Sac)及出口神经根(Exiting Nerve Roots)。发出神经根位于椎间孔(看图中IVF粉红色区)内,在此图像中看不到。如果你发挥点想象力,你可以在图中找到一个象“米老鼠”样的图像,硬膜囊是米老鼠的头,两个过往神经根是米老鼠的耳朵。再重复以下,虽然此椎间盘有4mm的突出,但此病人的过往神经根S1和突出物之间没有接触。大部分情况下,椎间盘突出物或疤痕组织将遮挡住其中的一个过往神经根(米老鼠耳朵),这通常是神经根受压的象征。 图(3)是一个健康的45岁男性的L4椎间盘的轴状面观。 现在我们可以区分开髓核区及周围的纤椎环区。注意,在此平面将看不到“米老鼠”。另外请注意靠近L5神经根的椎间盘后缘的凹度,这是正常健康椎间盘的象征。L4发出神经根更靠侧方一点。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果有大的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发出神经根L4及过往神经根L5将同时受压。 在此图中,可清楚地看到悬挂在硬膜囊内的细小的神经根(L5神经根及S1神经根),它们以不完全有绪地状态排列着。注意,神经孔是很开阔的(浅黄色区),表明没有因邻近椎间关节问题形成在的椎管狭窄。T2加权象对于察看退化性椎间盘病是最好的,因为T2像将富含水份的结构表现为亮白色,含水少的区域表现为黑色。腰椎CT/MRI矢状面图 图(4)是脊柱腰区的侧视图,或称矢状面图像。 请注意此影像是介于T2和T1之间,被称作质子密度像,对于判断椎间盘突出是否穿破后纵韧带(PLL)是最好的图像。象T1像一样,它用的是高磁性,所以细微部分表现得出奇地好。先看其基本结构:位于椎体之间的椎间盘应是白色的(含水多)。注意黑颜色(脱水的)的L5椎间盘(L5与骶骨之间的椎间盘),这代表了中度到重度的退化性椎间盘病。后纵韧带(PLL小蓝箭头)在图像中表现为沿着每个椎体及椎间盘后缘垂直向下的黑线。有意思的是,尽管此病人有一个9mm的椎间盘突出(HNP),骨质有一定的翘起,在椎间盘平面以上可见髓核物,但后纵韧带仍然包容着突出的髓核物而没有游离出。这种情况在学术上被称作一个大的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硬膜囊(红星)表现为“超白色”结构,填充在椎体后方的中央椎管内。此囊袋内有可自由浮动的由运动神经纤椎及感觉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的脊神经根(马尾)。黄韧带(绿星)位于每个椎骨之间,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此结构可变大或增厚,助长年长者易患的中央型椎管狭窄的形成。找到腰椎间盘的突出区:硬膜外腔前区现在让我们用一些CT轴状面图来学习前硬膜外腔的不同区域,腰椎间盘突出就发生在此部位。蓝色区域:这里是“中央区”,紧靠椎间盘后方并环抱硬膜囊前方。因为后纵韧带在此区最厚,椎间盘突出在此区通常不是轻微偏左就是偏右。粉色区域:这里是“旁中央区”或称侧隐窝,位于中央区紧外侧。因为此区的后纵韧带不象中央区那样厚,故常在此区出现椎间盘突出。事实上,这是椎间盘突出发生的头号位置。常常看到过往神经根在此区被突出的椎间盘接触到、被移位和被压迫。(请记住,发生在侧隐窝的L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过往神经根S1,而不是位于椎间孔的发出神经根L5)绿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内区”,也叫作“关节下区”,位于椎间孔内。椎间盘突出到此区或更外方是很少见的。事实上只有5% 到10%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此区或更外侧。当椎间盘突出确实发生在此区时,对病人来说通常是必较麻烦的。这是因为具有超精细神经结构的“背根节”(DRG) 位于此区。对于背根节的任何压迫将导致严重的坐骨神经痛及神经元损伤。黄色区域:这里是“椎间孔外区”,位于椎间孔紧外侧。同样是椎间盘突出罕见的发生区,但如果发生,则对于病人及医生都感棘手。此区的椎间盘突出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下肢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RSD)样症状。实例分析 图(9)展示的是一个大的9mm的突出(红星)的T1轴状面及矢状面图。 突出物已经完全将右侧过往神经根S1(图像左侧)遮盖掉(看不到),并将其挤压到椎板(小绿箭头)。在轴状面及矢状面图(蓝箭头与红五星之间)可观察到硬膜囊有来自这个大的突出的中重度压迫。
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很常见么?腰椎间盘突出,就算没得过,也总会听说过。实际上这是非常常见的疾病,甚至是大部分人都可能碰到的一个情况。为什么这么说?统计研究表明,高达80%的人一生中曾患过下腰痛,发病率仅次于感冒,排名第二。而腰椎间盘突出,是引发腰腿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并不少见。有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在大街上找100个没有腰腿痛的正常人做腰椎核磁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腰椎间盘膨出概率高达50%,突出的概率达到30%【1】。因此,这可能是很多人都需要关注到的一个问题!!当您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您的身体中已经存在了这样的问题。问题:腰椎间盘突出,每个人都会有症状么?也许您会心存疑问:“这么多人有腰椎间盘突出,为什么没这么多人有腰腿痛的症状呢?”。腰椎间盘突出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引发症状,只有当突出间盘压迫到脊神经时,才会引发腰部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图1)。此时才可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只是拍核磁发现间盘突出,而没有腰腿痛的症状的话,不能诊断为“症”。图1. 腰椎间盘突出 压迫神经这实际上是与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是有关系的!根据突出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图2)。实际上大多数没有症状的都是轻微的膨出和突出,由于腰椎椎管内的空间比较宽裕,腰椎间盘轻度的膨出和突出不一定会压迫到神经,或者仅是轻微的压迫。这样的突出,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引发严重的症状。图2 腰椎间盘突出分型问题: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保守治疗么?首先,是可以保守治疗!教科书上原文如下:腰椎间盘突出症,80-90%的病人可以非手术治疗而愈【2】。保守治疗的方法包括:短期的卧床休息,药物(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牵引,理疗,针灸,纠正生活方式,康复锻炼等等。保守治疗可以减轻突出间盘对神经根造成的刺激,减轻神经根的水肿和炎症,从而缓解腰腿痛的症状。问题:保守治疗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教科书上并没有明确提到的!保守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缓解痛苦,帮助大家重返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然而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保守治疗并不一定能恢复到完全没有症状的状态!只能减轻症状,减轻到可以忍受,可以接受,甚至是可以忽略的程度。对于大多数轻度的膨出和突出,由于神经受压程度轻,神经根炎症和受损程度不严重,保守治疗往往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然而对于中重度的突出,由于存在持续性的神经压迫,保守治疗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感冒不一样,感冒一旦好了就能完全恢复正常。然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即使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了,但间盘突出仍然是存在的。因此保守治疗好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自此以后仍然要注意保护腰部,否则一旦不注意,腰腿痛的症状会反复出现。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令人困扰的疾病!有些患者甚至称之为“不死的癌症”!对于没有手术指征的患者,门诊的大夫经常简单地说一句:“回去保守治疗吧!”。但是实际上患者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虽然腰突不要命,但是坐着也疼,走路也疼,是极其痛苦的,对人的精神打击极大!很多患者因此不能上学、不能上班,不能重返正常的社会生活。根据2013年发表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中的一项中国疾病负担的研究数据显示【3】,下腰痛、颈肩痛及骨关节炎已成为中国人群十大致残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其中下腰痛更是名列中国致残性疾病榜首!(图3)图3.下腰痛位列中国十大致残性疾病之首问题:保守治疗能让突出的间盘自然吸收么?这是很多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大家的心愿!国际权威组织——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指南》曾提到:目前并没有专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自然病程的相关研究,但专家组一致认为,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治疗与否,均能得到改善。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随着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萎缩/退变。大多数研究(但并非所有)显示随着突出椎间盘的减小,临床症状逐渐恢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也刊登过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后自然吸收的案例【4】。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碰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个月前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剧烈而决定手术,入院后复查核磁一看,突出间盘没了,不用手术了,立即出院!患者开心到自己鼓起掌来!这是十分幸运的!但是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间盘会自己吸收!!医院里有很多腰突患者,每年遇到能自己吸收的也就2-3例。根据临床经验,突出间盘完全自然吸收的比例大约在1%的水平,甚至更低。能自己吸收的,基本上都是腰椎间盘中的髓核完全脱出。自然吸收的过程也很快,大概在一个月内就能完成。因此,以下这些情况,基本上可以判断自然吸收的可能性很小了:1.包容性的腰椎间盘突出(外层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以及腰椎间盘膨出。2.时间超过三个月的脱出。3.脱出物不是软的髓核,而是纤维环、终板软骨等硬性组织(核磁上的信号较低)。4.突出间盘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发生了钙化反应,摇身一变成为了硬骨头。问题:保守治疗后间盘还是突出怎么办?实际上这是更为常见的情况,也可能是伴随大多数人一生的情况。1.对于较轻微的腰椎间盘膨出和突出,保守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只要能纠正既往不良的生活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疾病的发展将可到控制。2.对于中等程度的突出,可以根据保守治疗的效果判断。如果症状轻,保守治疗有效,可以继续进行保守。如果症状较重,持续影响生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3.对于突出严重的,建议直接考虑手术治疗。当然有部分患者即使突出很严重,也由于各种原因(如症状可以忍受,惧怕手术等),仍然坚持保守治疗。建议这部分患者把握好手术指征,以免耽误了病情。问题:腰椎间盘突出症,什么时候考虑不能再保守治疗了?教科书上的手术适应症如下:1.得病半年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2.保守治疗有效,但症状反复发作且疼痛较重者。3.出现了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甚至是足下垂、大小便不能控制的情况。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病因是腰椎间盘退变和突出,但其受害者主要是受压迫的腰椎神经根!能不能保守治疗,需不需要手术,得问问受害者的感受!神经根受到压迫了,会感到疼痛,会发炎,会水肿,甚至会丧失功能!如果出现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说明神经已经在开始慢慢变坏了。这时再保守治疗,是否能让神经损害停止?是否能恢复神经的功能?很难!!此时就是在和神经损伤争分夺秒地赛跑!如果尽早手术解除神经根的压迫,还有恢复的可能性。如果压得久了,神经就会产生不可逆损伤,到时候做完手术,下肢的力量也恢复不了了。对于足下垂和大小便异常的情况,临床上称为“马尾综合征”,如果不尽快手术,很可能导致留严重的、不可恢复的神经损伤!大小便都不行了,这可比走不了路后果更为严重!古时候,没有手术可供选择,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就造成终身残疾了。可幸的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目前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微创治疗方案。在这里阐述一个个人观点:教科书上的手术适应症制定的时候,腰椎微创手术不是很成熟。当时的腰椎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因此选择手术治疗需要慎重选择。目前以椎间孔镜为代表的脊柱微创手术已十分成熟,该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局麻下即可完成,因此手术适应症可以谨慎扩宽。与其等待间盘几乎不可能的自然吸收,不如通过十分微创的手段将其去除。这样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腰部的康复锻炼(重度的突出,由于疼痛剧烈是无法进行腰背部肌肉锻炼的,而长期的卧床保守治疗将使得腰背部肌肉进一步废用性萎缩)。问题:手术后,还需要保守治疗吗?这是每一个术后患者都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患者术后往往都只关心:“手术后腰椎间盘突出会不会复发?”,却忽略了术后继续保守治疗的重要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尤其是微创手术,只是将压迫神经的那部分突出间盘取出,并不能将腰椎间盘变回完全正常的模样。即使手术减压充分了,但是间盘已经是不正常的间盘了。您可以这样想想,每一个间盘突出之前,都曾经是正常的。正常的腰椎间盘都会突出,更何况一个不正常的间盘呢?这样的情况,间盘不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全球大数据研究证明微创复发概率约为3.6%),间盘退变加速、间盘塌陷、骨赘增生、椎管狭窄等情况也更容易发生。因此,手术只是治疗的一个环节,甚至可以说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也是需要长期的保守治疗的!这里再次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慢性病,不是一天两天内获得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内就能好的!是否能够恢复,全看体内正气和邪气的对抗!所谓正气,就是指对腰部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康复锻炼,包括合理用腰,腰背部肌肉锻炼(小燕飞,游泳),减重(减轻身体对间盘的压力)等等。所谓邪气:就是指对腰椎有害的错误生活方式,包括久坐,弯腰。别看就这两点,实际上影响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时开个车、看个电视剧、玩玩游戏、和老朋友打个麻将,一不留神就坐了好几个小时!平时端盆水,洗个碗,拖个地,一不小心就得弯腰好一会。当正气大于邪气的时候,疾病在不断恢复,若能坚持,今后可能再也不会出问题。当邪气大于正气的时候,不仅不能恢复,疾病的进展也在不断加速!总结:腰椎间盘突出,是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疾病!或好,或坏,结局如何,不仅在于治疗的手段,更多的在于患者个人的认知和保持。在这里,我想引用韦峰主任在《我的疾病观》中的几段话【6】:“这些年在和患者特别是年轻患者朋友们的交道中,我发现,疾病本身的痛苦仅仅是一部分,更多的问题是疾病给他们内心带来的恐惧,或者对未来生活的忧虑。”“疾病就像是自己身上的伤疤,性格中的弱点一样,无论我是爱它还是恨它,它就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真的用不着害怕疾病,它来了,就接受它,适应它,然后再一点点的改变自己,改变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是健康、快乐的生活。什么是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既来之,则安之。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坚持修身养性,我们仍能健康快乐的生活!参考文献:1.Jensen M C,Brantzawadzki M N,Obuchowski N,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in People without Back Pain[J].N Engl J Med,1994,331(2):69-73.2.《8年制外科学(第二版)》3.Yang G,Wang Y,Zeng Y,et al.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1990-2010: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3,381(9882):1987-2015.4.Hong J,Ball P A.IMAGES IN CLINICAL MEDICINE.Resolution of Lumbar Disk Herniation without Surgery[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6,374(16):1564.5.Yin S,Du H,Yang W,Duan C,Feng C,Tao H.Prevalence of Recurrent Herniation Follow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A Meta-Analysis.Pain Physician.2018.21(4):337-350.6.韦峰《我的疾病观》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mountweifeng_615134953.htm
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至严重功能受损,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AS有明显家族聚集现象,90%以上的患者携带HLA-B27。它是存在于人白细胞中与遗传直接相关的染色质上的一种抗原,依不同的位点编码。但HLA-B27阳性的人群中仅20%的人患AS。所以 “HLA-B27阳性即会患AS”的观点是不对的。 但如果20~30岁之间年轻男性反复肠道、泌尿道感染且有AS家族史,同时HLA-B27阳性,则应特别警惕。当有腰背部疼痛,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僵硬感而活动后减轻,或腰部活动不灵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求早诊断,早治疗。 AS患者注意事项: 1、坚持关节功能锻炼。 2、逐步增加锻炼强度,以不增加关节疼痛为适度。 3、活动期一定要配合药物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图)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俗称“缠腰龙”。是疱疹病毒侵犯神经,引起该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疱疹为特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多发生在胸部,其次是颌面部,腰腿部也可累及。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困扰中、老年人的顽固性痛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则1~2年,长者甚至超过10年,如无有效的疼痛控制方法,一般病史均长达3~5年。患者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而苦不堪言,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此外,与急性带状疱疹不同的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常合并有心理异常因素。由于长期剧烈的疼痛折磨,患者的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对生活失去信心,多数有自杀倾向。一、发生机制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曾有人对受损皮肤行组织活检发现,在早期可有粗神经纤维变性,后期细的神经纤维也可发生变性,局部神经纤维的总数减少,而且以粗神经纤维的减少最为明显,因而推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可能是由于正常神经冲动传入形式的改变,与粗神经纤维的中枢抑制作用丧失后,二级感觉神经元兴奋增高呈癫痫样放电。此外还可能与治疗不及时、患者的抵抗力或免疫力极度低下、患者的特异体质、神经细胞受损后变性及遭受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二、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1个月后患区仍存在持续或发作性剧烈疼痛;患区范围内可见明显的色素沉着改变。2.患区有明显的感觉和触觉异常,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部分患者以感觉功能减退为特征,触痛明显。3.疼痛的性质以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或持续性烧灼痛为主,大多数患者疼痛程度剧烈难,以忍受。极个别患者缺乏典型的神经痛。4.由于对剧烈疼痛的恐惧,患者的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和有自杀倾向。(二)诊断要点1.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超过1个月或既往有急性带状疱疹病史。2.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感觉、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改变。3.疼痛的性质为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性痛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4.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损伤后遗症状,如痒、紧束感、蚁行感、抽动或其他不适感。5.患者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抑郁,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有自杀倾向。(三)分型 根据患者疼痛的性质和临床表现可进行临床亚型的诊断:1.激惹触痛型临床表现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轻轻触摸即可产生剧烈难以忍受的疼痛。2.痹痛型临床表现以对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伴有触痛。3.中枢整合痛型临床上可兼有以上两型的部分或主要的表现,以中枢继发性敏感化异常改变为主要特征。三、临床治疗 首先应该强调,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及结果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方法能够满意缓解疼痛,只有采用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法,才能在临床上有效缓解患者剧烈的疼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一)药物治疗1.神经妥乐平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较新和疗效较好的药物。为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皮肤组织后的提纯精制液,不仅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细胞功能的修复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具有止痛作用。可口服和静脉应用,静脉点滴:3.75U,2次/d,连用14d;口服8U,2次/d,疼痛消失后停用。2.B族维生素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可以长期应用。3.抗抑郁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多有烦躁、焦虑、抑郁症状,应用抗抑郁药常能减轻疼痛。以三环类抗抑郁药较常用,如阿密替林10~20mg,2~3次/d或每晚50~75mg,1次顿服,最大剂量为150mg/d。效果不佳时可与吩噻嗪类药物或氟奋乃静(1mg,2~3次/d)合用。长期应用应注意此类药物对肝、肾和血液系统的损伤,偶尔可诱发癫痫,需加以注意。4.吩噻嗪类药物具有轻度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其能够降低网状结构上行的激活作用、镇静、抗组胺和降低肌张力等有关。如氯丙嗪100~150mg/d(注意:氯丙嗪应用剂量过小时,仅可增加疼痛及产生忧郁症状,中等剂量才具有镇痛作用)。据报道,大剂量短疗程应用氯普噻吨可使疼痛长时间解除,方法为200mg/d,连续应用5d。5.镇痛药常用中枢性镇痛药,如曲马朵或奇曼丁0.05~0.2,1次/12h,最大剂量每日不能超过0.4;非甾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50mg,2次/d;莫比可7.5mg,1次/d;亦可试用多瑞吉。6.糖皮质激素疼痛区域局部应用氢化可的松对部分患者有效。地塞米松硬膜外间隙用药对部分年轻患者有效。7.其他苯妥英钠0.1,3次/d,最大剂量不超过0.6/d;卡马西平0.2g,3次/d;或与抗抑郁药合用。中枢性肌肉松弛药氯苯氨丁酸45~100mg/d;抗精神病药哌咪清1~8mg/d;此外0.1%~0.2%普鲁卡因盐水500ml静脉点滴也有效。(二)神经毁损治疗 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可根据疼痛部位的不同,选择性地毁损疼痛传入神经,以达到长期缓解疼痛的目的。常用的神经毁损药物有:无水乙醇、5%~8%苯酚甘油;治疗方法有:周围神经毁损治疗、交感神经毁损治疗及交感神经毁损治疗。1.周围神经毁损术适用于胸腹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行肋间神经和胸椎旁脊神经根毁损术。周围神经毁损治疗的适应范围广,对体质差和不能耐受脊神经后根毁损治疗的患者亦可适用。但对阻滞点及其附近有感染、局部麻醉药过敏者应禁用。该治疗有引起气胸、局部血肿、全脊髓麻醉、局部麻醉药中毒、血压下降等可能,故应谨慎操作。2.脊神经后根毁损术适用于经普通治疗无效、体质较好、能耐受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带状疱疹并发疼痛的部位确定穿刺间隙。采用无水乙醇阻滞时,患者取健侧卧位;采用苯酚甘油阻滞时,患者取患侧卧位。颈腰部因有颈膨大和腰膨大的存在,治疗时有损伤前根造成一侧上肢或下肢瘫痪的危险,故在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利害,并签手术同意书。同时对下列患者应作为禁忌或应慎用此法:①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蛛网膜下隙阻滞者。②疼痛可以用药物或其他方法缓解者。③疼痛范围特别广泛者。3.半月神经节毁损术适用于颜面部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前入路或侧入路,在X线监视下将穿刺针缓慢刺入卵圆孔,当穿刺针有脑脊液流出,注入造影剂进行三叉神经池显影或拍摄X线片定位,证实穿刺针的针尖确切位于卵圆孔时,即可确认穿刺成功,在回吸无血后首先进行试验性注射,然后注射无水乙醇或5%~8%苯酚甘油。根据毁损神经的不同,使用苯酚甘油的总剂量亦不同,一般根据阻滞效果确定具体剂量。目前三叉神经池苯酚甘油注射最大剂量尚无统一标准,Arias认为毁损三叉神经眼支为0.1ml,同时毁损眼支和上颌支为0.25ml,同时毁损上颌支和下颌支为0.3ml,3支同时毁损阻滞为0.4ml。由于半月神经节毁损治疗有引起阻滞区感觉缺失或异常、眩晕、咀嚼困难、第3、4、6、7脑神经损伤及同侧失明等可能,故在阻滞前、中、后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术中、术后可能发生情况,并签手术同意书。②确定穿刺成功后,穿刺针针头的位置要保持固定,否则可能造成效果不佳或发生严重不良后果。③对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有精神失常或不能合作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④治疗结束后应观察一段时间方可离院,以免以外发生。(四)交感神经毁损术适用于伴有明显交感神经性疼痛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四、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患者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周围人的语言作用,特殊布置和心理医师所实施的专门心理治疗技术等。狭义的心理治疗则是指专科医师对患者所实施的心理治疗技术和措施。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紧张、抑郁、异常人格特性甚至自杀倾向,只有辅以有效的心理治疗才能达到临床目的。常用的心理治疗措施有:(一)暗示疗法包括:支持性暗示疗法和解释性暗示疗法。(二)行为疗法又称为矫正疗法,是临床医师专门设计特殊的治疗程序来消除或纠正患者的异常行为或生理功能。常用有系统脱敏、厌恶疗法、行为塑性法及自我调整法等。(三)生物反馈 借助于仪器使患者能知道自己身体内部正在发生的机能变化并进行调控的方法,以达到改善机体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状态,矫正应激时不适宜反应,而有利于心身健康。五、其他治疗方法(一)物理治疗如激光、超激光疼痛治疗仪等,对疼痛部位及相应病变神经干或神经节进行照射。有时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二)电生理治疗一些常用的电生理方法也已用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如经皮肤电刺激电刺激(TENS)、经脊髓电刺激(DCS)、经下丘脑电刺激(DBS)镇痛等。近些年来我国起步也较快,尤其以“HANS”仪(DD波,刺激强度5~20mA,30min/次,2次/d,10d为1个疗程)为代表的仪器在治疗中开始应用。由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一类特殊性疼痛,在运用电生理治疗过程中如何做到有序和持久,充分发挥机体内部的镇痛调节机制,以达到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三)局部治疗对于局部皮肤激惹症状明显的患者,即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局部使用利多卡因、阿司匹林、辣椒素和NSAIDs类乳剂或膏剂,均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四)综合治疗我国常用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中医中药、针灸、物理治疗等治疗措施,有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五)患区后遗症状的处理患区后遗症状是指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在支配区除了疼痛之外的症状,如感觉异常、蚁行感、痒、紧束感、麻木感或不定时抽动及其他不适的感觉等,部分患者有时主述比疼痛还要难以忍受,临床病程往往与疼痛症状并存,绝大部分患者长于疼痛期,临床上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因为除了外周神经受损伤外,中枢异常整合机制的涉入也是主要因素。交感神经阻滞有时可缓解症状,部分症状可终身存在,仍是值得我们继续探讨的重要和疑难课题。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对人体可能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和不适影响,腰痛可以从腰部开始,向下延伸至臀部、大腿、甚至膝盖,导致不适、僵硬和运动受限。持续的腰痛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包括工作效率、睡眠质量、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也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为了减轻疼痛,腰痛患者可能会采用不正确的姿势,例如驼背、弯腰等。这种不良姿势可能加重腰痛,并可能导致其他身体部位的疼痛或不适。患有腰痛的人,经过适当的处理,百分之八十的人会在二到六周内得到缓解。因此,我们要采取适度的治疗措施,不仅可以缓解疼痛,预防病情并发症,如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等。腰痛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呢?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绝大部分通过非手术治疗就能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动水平1.非外科的治疗1)卧床休养主要目的是减轻腰部的压力、缓解炎症和疼痛,促进腰椎的愈合和康复。短周期的卧床休养2天。平躺能够减轻椎间盘和神经上的压力。一般不需要绝对卧床,可做普通的活动并用疼痛来估计活动过度与否。休息可以减少身体活动,从而减轻腰椎受力和压力。腰椎受到过多的压力可能会导致疼痛加重或症状恶化。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炎症,特别是对于炎症性疼痛,通过减少活动可以降低疼痛和肌肉紧张,有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给予身体适当的休息时间,有助于受损组织愈合和康复。适度的休息可以让受损的结构有时间自我修复。2)热敷和冷敷应用热水袋或热敷可舒缓紧张的肌肉。冷敷也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避免将冷敷物品直接放在皮肤上,应使用保护措施,以免对皮肤造成低温灼伤。根据个人的感受和疼痛程度,可以选择热敷和冷敷相结合的方法,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或超过建议的时间。如果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建议。3)药物治疗帮助控制疼痛、炎症和肌肉痉挛。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肌肉松弛剂:对于肌肉痉挛引起的腰痛(1)脊柱注射可以用于治疗和诊断的目的。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脊柱注射。这些注射通常是用的麻醉药和皮质激素制剂的混合物。如果局麻药注射能立即解除疼痛,注射的部位就是疼痛产生的部位。激素能够减轻炎症,较长时间的缓解因神经或关节发炎而导致的疼痛。一些注射很难实施,需要用C臂X射机,可以让医生在电视屏幕上持续的看见X线图像。用来指导针头在到达正确的位置后在注射药物。这种治疗可用于多种疾病或症状,例如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坐骨神经痛、脊柱骨质增生、炎症性脊柱关节病等(2)硬膜外甾类注射(ESI):硬膜外注射(EpiduralInjection)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注射治疗方法,用于缓解腰痛或放射性疼痛,通常通过向硬膜外间隙注射药物以减轻疼痛、炎症或神经根的压力。这种治疗可能包括使用局部麻醉剂、类固醇或其他药物。适应症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或炎症症状。在其他非手术性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硬膜外注射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炎症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药物类型和病情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即时缓解,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效果较为持久。(3)选择性神经根注射:将类固醇药物注射到特定的发炎的神经根周围的方法叫做选择性神经根注射。这种方法需要C臂X射机引导针头直接到达疼痛的脊神经,然后注入药物。一些医生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使痛点处获得更多的药物。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性神经根注射还可以帮助疼痛科医生在手术前判断哪个神经根是问题的所在。(4)椎间孔注射(ForaminalInjection):一种脊柱注射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局部麻醉剂直接注射到椎间孔,以减轻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椎间孔是椎体间的小间隙,神经根通过这个间隙从脊柱流出,而神经受压可能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椎间孔注射可以帮助缓解这些症状。(5)PRP(Platelet-RichPlasma,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治疗:是一种生物学疗法,利用患者自身血液中的血小板富含的生长因子来刺激组织修复和再生,用于缓解疼痛和促进损伤部位的愈合。可应用于腰痛治疗。作用机制:PRP富含生长因子,可以刺激细胞增殖、促进愈合和修复,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组织功能。PRP治疗的效果因个体情况、损伤程度和治疗方案而异,有些患者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缓解,而对于另一些患者可能效果较轻微。(6)三氧治疗:是一种缓解疼痛、改善疾病症状的非常规治疗方法。这种疗法使用氧和臭氧气体的混合物,通过将臭氧注入患者体内来产生治疗效果。臭氧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激活机体的自我修复机制、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炎效应来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在腰痛的治疗中,可以减轻炎症,促进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恢复,缓解神经根压迫造成的疼痛,但对于具体的疾病情况、疗效和适应症,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7)关节面注射:当认为问题出在关节面上时,对一个或多个关节面的注射将帮助判定哪一关节引起了该问题,同时也能缓解疼痛。要使用C臂X射机来引导针头直接进入关节面,然后在其中注射混合型药物。如果注射立即缓解了疼痛,那么就明确该关节就是疼痛的源头。(8)射频治疗:是一种常用于缓解慢性腰痛或腰椎退行性疾病疼痛的微创治疗方法。射频治疗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来影响神经组织,从而减轻疼痛。它通过神经导航技术定位到神经根或神经受压区域,然后应用射频能量对这些区域进行热封闭。而减轻或消除疼痛。射频治疗通常是一种局部麻醉的微创手术,患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活动。术后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但通常这种不适会逐渐减轻。避免剧烈活动,注意休息和逐步恢复活动。疗效可以持续数月至数年,具体疗效因个体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而异。(9)扳机点注射:麻醉药与可的松制剂的混合物通常被注射到肌肉,韧带或其他脊柱附近的软组织中。这些注射可以帮助缓解背痛、缓和肌肉痉挛和背部肌肉僵硬。4)理疗和锻炼腰痛病人的物理治疗和康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旨在缓解疼痛、加强腰部肌肉和核心肌群,改善脊柱稳定性,提高活动度和生活质量。腰痛的物理治疗和康复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在治疗期间,应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和不适当的运动,以免加重症状或引起再次受伤。一些人可能受益于佩戴腰带或支具,以提供腰部稳定性和减轻疼痛。在治疗腰痛时,需根据疼痛的具体原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最好在医生或专业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疗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健康风险。5)针灸和按摩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来调整人体的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缓解疼痛和不适。按摩通过手法的推、揉、拿、捏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根据腰痛部位和症状,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按摩。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推拿、穴位按摩、指压等。2.手术仅仅很少地脊柱腰段手术需要立即手术。医生会常尝试至少三个月的非手术性治疗。多数病人的背痛倾向于缓解而不是恶化。即使有脊柱退行性变的人也会逐渐改善。仅仅百分之一到三的有脊柱退行性变的病人需要手术。严重的不缓解的疼痛病人也需要手术。1)微创治疗是一种现代腰痛治疗的先进方法,采用微创手术技术,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这些微创手术通常使用内窥镜或其他小型器械,能够达到与传统开放手术相似的效果。(1)腰椎内窥镜手术:腰椎内窥镜手术(腰椎镜手术)通过在椎间孔(椎间隙)处插入小型镜头和微型手术器械,进行椎间盘切除、椎间孔扩张、植入椎间融合器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可以在保护周围组织的情况下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腰痛。(2)椎间盘镜手术(椎间盘内镜手术):该手术通过椎间孔插入镜头和微型手术器械,直接处理椎间盘问题,如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切除等。能精准地处理椎间盘问题,有效缓解神经压迫和腰痛。(3)经皮椎间孔内镜手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该手术通过小切口插入椎间孔,应用内窥镜和微型器械处理椎间盘问题,如突出椎间盘的切除。3)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2)开放手术1)椎板切除术主要目的是通过切除椎板(脊椎后部的骨片)来减轻脊柱压力、缓解神经根受压及脊髓压迫,从而治疗与脊柱相关的疾病或症状。椎板覆盖脊椎管。是脊柱背面屋顶样结构。当神经在脊椎管受到疝出的椎间盘或者推入椎管内的骨刺的挤压,椎板切除术移去部分或者整个椎板以减少神经压迫。当椎间盘已经破裂,破裂部分进入椎管会压迫神经根。这可能引起放射到单或双腿的疼痛、无力感和麻木感。椎板切除术过程中,外科医生会通过切开椎弓间的软组织,然后将一部分或整个椎板切除,从而增加脊柱管的空间,减轻对神经组织的压力。手术可能会结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或其他治疗方法,具体情况会根据病情而定。患者和医生充分讨论手术的风险、效果和术后康复计划,确保做出明智的治疗决定。2)腰椎融合术通过创造椎体之间的骨性连接,促使两个或多个腰椎融合成为一个整体,以稳定脊柱、减轻疼痛、解决腰椎运动不稳定或脊柱神经受压等问题。手术风险包括术后感染、出血、融合失败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决策。腰椎融合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由专业的神经外科医生或脊柱外科医生进行。欢迎扫一扫下面微信号加入脊椎保养与除痛本文系王祥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肩周炎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等。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妇女,多见于右肩,特征为暂时性肩部疼痛伴肩关节活动障碍,及时治疗和功能锻炼可很快痊愈。但由于治疗不当或不注意功能锻炼,可能会迁延不愈。肩周炎的病因肩周炎多为单侧发病,左侧较右侧多见,少数病人可双侧同时发病。肩周炎好发年龄与肩关节产生严重退变的年龄一致,可有肩部损伤史、局部外固定史、受寒史及偏瘫史,也可无任何诱因而发病者。肩周炎常起因于创伤、腱鞘炎或滑囊炎,也可由中风引起。糖尿病也可引起肩周炎,其机制尚不清楚,多倾向于胶原蛋白理论,胶原蛋白是组成韧带和腱鞘的主要成分,而韧带则在关节腔内把不同的骨骼相连接,当胶原蛋白出现问题时则会影响关节功能,葡萄糖分子与胶原蛋白结合可使胶原蛋白功能变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可导致葡萄糖与胶原蛋白的结合物在肩部软骨和腱鞘不正常沉积,引起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肩周炎的症状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肌肉无力和活动障碍。疼痛为最明显的症状,其程度及性质有较大的差异,可表现为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呈持续性,夜间加重,甚至痛醒,影响睡眠。这种疼痛可引起持续性肌肉痉挛。疼痛与肌肉痉挛可局限在肩关节,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后头部,或向下可达腕部及手指,也可向后放射到肩胛骨,或向前至胸部;还可能放射到三头肌或三角肌、二头肌直达前臂的桡侧。肩周炎压痛点范围广泛,因病期不同压痛点部位和压痛程度也各异。此外,根据肌肉痉挛引起的肌肉疼痛与压痛部位不同,可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左侧胸部肌肉的疼痛与压痛,可能提示颈椎疾患。不同病程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程度也不一致,可由轻微的功能障碍到关节活动完全消失。肩周炎常在无意之中发病,有的病人分会因肩部不适而减少活动,并期望肩部得以休息,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但如果肩部受伤或出现慢性疼痛时仍然限制活动,肩关节就会变僵硬,活动会变得更困难,疼痛和活动受限会互为因果,并产生恶性循环,最终关节变得彻底僵硬。肩周炎的分期据肩周炎发生与发展,可将本病分为三期: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复期。各期之间无明显界限,各期病程长短不一,因人而异,差别很大。①急性期:为肩周炎早期。肩部自发性疼痛,常为持续性。可急性发作,但多数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觉肩部不舒适及束缚感。疼痛多局限于肩关节前外侧,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点,常涉及肩肉胛区、上臂或前臂。活动时,如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疼痛加重,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摸背。以后肩疼迅速加重,夜间显著,不能患侧卧位。由于肌肉痉挛和疼痛,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特别是外展和外旋受限最为显著。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和肩胛内上角等处。②慢性期: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挛缩僵硬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肩关节的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者减少 50% -20%严重时肩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梳头、穿衣、举臂、向后结带均感困难。病程长者可出现轻度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此时持续时间较久,通常为2-3个月。③恢复期:肩痛基本消失,个别病人可有轻微的疼痛。肩关节慢慢地松弛,关节的活动也逐渐增加,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和内旋活动。恢复期的长短与急性期、慢性期的时间有关。冻结期越长,恢复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复也快。整个病程短者 l~ 2个月,可又发病可达数年。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囊粘连性炎症,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若保持原来姿势,不会有剧烈的疼痛。肩周炎的治疗对该病的治疗目的主要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和恢复功能,力争做到标本兼治。1.一般治疗:早期可采用全身、局部休息,保温。2.按摩治疗:早期应用有一定效果,简便易行。3.物理治疗:主要是应用低频微波、局部TENS、热敷或者药敷治疗。4.药物治疗:可服用止痛药物如芬必得、曲马多、可赛风等。5.中医疗法:针灸和小针刀等。慎用小针刀疗法,因为可能产生严重并发症。6.枝川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方法,于肩膀周围的疼痛部位注射枝川液。7.神经阻滞疗法:是对该病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肩关节周围痛点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疼痛科安建雄主任逾千例的临床实践表明,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本病立竿见影,多数经一两次治疗后痊愈,很少超过4次治疗。8.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个别肩周炎患者经久不愈,此时可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手法松解术。图为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航空总医院)疼痛科著名疼痛学家严相默教授对顽固性肩周炎采用“臂丛麻醉下手法松解术”(图片请浏览:http://www.chinapain.org/ShowNew.aspx?minid=350)。中国疼痛会诊中心www.chinapain.org电话010-59520391,59520444电子邮件 anjianxio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