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8 日,北京时间 16:00,现年66岁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官邸召开记者会,宣布自己辞去首相一职,而继任首相的选举预计于9月举行,继任者将接替安倍的任期直至明年9月。 在面对全球疫情挑战之际,在国内宪法修正案计划推进的关键时刻,安倍为何匆匆卸任?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病——溃疡性结肠炎。 安倍晋三在发布会上说:自己8月份已经确诊溃疡性大肠炎复发,为避免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治疗影响决策判断,故辞职。 实际上,安倍这不是第一次因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发而辞职,早在执掌第一任内阁的2007年,是年53岁安倍就因为溃疡结肠炎症状加重辞去了刚任职1年的首相职务。 而时间再往前追溯,安倍晋三在17岁就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 17岁-66岁,我们可以看出,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特点之一——病程迁延不愈。即便是日本首相这般的人物,也难以在病魔的攻击下全身而退。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即便溃疡性结肠炎难以治愈,但只要控制得当,也可以像常人一般生活,甚至从政成为一国首脑。 今天,我们就来唠嗑唠嗑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 炎症性肠病分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肠道的炎症累及直肠以及结肠,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其病因依然不明白,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相互影响被认为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主要原因。炎症性肠病因为病程迁延不愈。而在日本,许多的人因为安倍晋三而认识了溃疡性结肠炎这个病,故干脆称其为“安倍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常发生于青壮年期,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等消化道症状,病程多在 4~6 周以上。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口腔反复溃疡、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以及衰弱、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其中,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最常见的症状。症状轻的患者每日可排便 2-4 次,重者可以达每日 10 次以上。 溃疡性结肠炎可根据累及部位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如何治疗?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70%左右患者的症状都是轻度的,许多患者,包括中度患者,都可以在门诊接受药物治疗,根据病变范围和病情活动程度选择药物类型和剂型,但需要坚持用药。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 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轻度 UC 的主要药物,包括传统的柳氮磺吡啶和其他各种不同类型的 5-氨基水杨酸制剂。市面上最常用的氨基水杨酸制剂为美沙拉嗪,包括栓剂、灌肠剂、缓释片和缓释颗粒剂。 安倍晋三于2009年开始服用美沙拉嗪,症状控制后成功赢得2012的大选,他2013年的演讲中说:“如果美沙拉嗪更晚在日本市场上上市,那么我将很可能不会成为今天的样子。” 激素类:对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无效者,特别是病变较广泛者,可改用口服全身作用激素。尽管中度至重度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这不是长期治疗,因为副作用可能包括满月脸、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痤疮和体重增加等。 2015年10月,据《日刊现代》报道,安倍因为美沙拉嗪失效而使用激素治疗,故那段时间安培出现浮肿和抑郁表现。 硫嘌呤类药物:主要包括硫唑嘌呤和 6-巯基嘌呤,适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者。 沙利度胺:适用于难治性 UC 的治疗,但由于国内外均为小样本临床研究,故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 英夫利西单抗:当激素和上述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或不能耐受上述药物治疗时,可考虑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新的研究显示中重度活动的UC也可以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 2、其他疗法 选择性白细胞吸附疗法:也称选择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吸附疗法(Selective Granulocyte and Monocyte Apheresis,GMA),通过类似于人工透析的方法,首先将血液从人体中抽出,然后通过该设备将某些血液成分(活化或升高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以及炎症成分)清除掉,然后返回人体。 粪菌移植疗法:将健康人有用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肠腔内,可以帮助他们重建肠道菌。给药方式包括鼻空肠营养管、胶囊、保留灌肠、下消化道内镜等。 日本Juntendo(顺天堂)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美国医学杂志《炎症性肠病》上发表了用粪便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报告,其知情人士透露安倍首相在2018年间曾接受“粪便移植疗法”,供者为其夫人和家族中的一些男性。 3、外科手术疗法 药物治疗控制不佳以及一些合并狭窄、癌变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最终无法避免外科手术。 小结 10年以上久治不愈溃疡性结肠炎,被视为结肠癌的重要癌前病变,所以也有媒体猜测安倍晋三是因为出现癌变而辞职治疗。而总的来说,安倍晋三的疾病经历也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一个缩影。但是也不得不提出,对于从17岁就患病的安倍首相,治疗初期并没有许多有效的药物被及时开发,但即使这样,他依然能够在得病稍微得到控制后继续担任日本首相,提示此病并不可怕,也并不十分影响工作和正常生活。遗憾的是,早年药物的缺乏,造成安倍肠炎不断恶化和加速,即使到了各种新型药物倍出的今天,恐怕时机已晚。对患者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早发现、早治疗、规律随访。
目的: 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全身化疗与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温热化疗(HIPEC)治疗孤立可切除腹膜癌(PC)患者的远期生存对比分析。 方法: 对1998年到2003年间,所有接受细胞减除手术加HIPEC治疗的结直肠癌PC患者进行评估。选择同期接受姑息性化疗,但因中心当时无法使用HIPEC技术的结直肠PC患者为对照组。 结果: 对照组回顾性纳入48例患者,将其与前瞻性接受HIPEC治疗的48例患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除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外,所有特征均具有可比性。全身化疗无差异,平均每位患者接受2.3线治疗。对照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5.7个月,而HIPEC 组为63个月。HIPEC组两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1%,对照组分别为65%、13%。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3.9个月,而HIPEC组的中位生存期为62.7个月(p
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 RP)是指因盆腔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直肠癌、膀胱癌等接受放疗后引起的直肠放射性损伤。 放疗是治疗盆腔恶性肿瘤的最常用手段之一,约35%-61%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过盆腔放疗。尽管放疗能有效杀灭肿瘤,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对正常组织也有物理性损伤作用,会导致盆腹腔脏器的损伤,其中以直肠损伤最为常见。 怎样饮食是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和家属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放射性直肠炎,饮食的管理是否必要? 恶性肿瘤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如果在接受放疗前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则放疗后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显著提高。盆腔放疗引起的便血、便急、便频、腹泻、黏液粪便、里急后重和肛门疼痛等消化道症状,一方面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一方面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势必造成饮食减少和摄入营养不足,继而引起体重减低、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不利于后续的治疗跟进。有研究报道,盆腔放疗后体重减低的发生率甚至高达83%。 放疗后究竟要怎么吃才合理? 原则: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少渣、低纤维饮食;忌易产气的食物,辛辣以及刺激性食物;建议少食多餐。 高蛋白食物:优先推荐动物蛋白。牲畜的奶制品,例如最常见的牛奶,对于乳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能导致腹泻加重,可购买不含乳糖的奶类。推荐瘦肉,不推荐进食肥肉等油腻食品。不推荐进食含有高植物蛋白的豆类食品,因为豆类进食后易产气体,另外较多豆类都富含纤维素。 高热量食物:包括米饭、粉面以及面包等淀粉类食物,还有肉类、奶类以及海鲜类等。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可以改善营养不良,为机体提供必要的能量。 但是,高热量饮食可诱发高血脂、高血糖,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需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饮食。 少渣、低纤维食物:低纤维素饮食可以改善放疗引起的腹泻症状,也可避免坚硬粪便反复摩擦受损直肠黏膜,造成疼痛和出血。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包括麦麸、玉米、糙米、大豆、燕麦、荞麦、茭白、芹菜、苦瓜、水果等。 对于富含纤维素的水果,可榨汁后饮用,补充维生素。 住院期间要不要进行专门的营养治疗? 针对放射性直肠炎患者的营养治疗尚缺乏专门的研究。但因盆腔放疗范围涉及直肠和盆腔小肠,原则上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险的住院患者,均可行营养干预治疗。 营养支持在治疗中的作用包括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尤其是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营养治疗应首选肠内途径,对于可经口进食者优先选择口服途径。 口服营养补充(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是以增加口服营养摄入为目的,将能够提供多种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营养液体、半固体或粉剂的制剂加入饮品和食物中经口服用。放射性肠炎患者建议使用低渣配方。ONS对于治疗前的营养改善和治疗后预防贫血都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全程使用。 参考文献:略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的全国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第三位,恶性肿瘤死亡第五位。腹膜是结直肠癌仅次于肝、肺转移的第三常见转移部位,占结直肠癌患者的25%,长期以来被视为预后最差的结直肠癌转移部位。 同时,死于结直肠癌的患者中,腹膜转移发生率高达40%-80%,腹膜转移是仅次于肝转移的第二位结直肠癌死亡原因。 目前研究证实,对合适的患者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能最大程度消灭腹腔内的原发瘤和转移灶,显著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辉教授表示,“CRS联合HIPEC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3年生存率为21%-40%,5年生存率为11%-30%。但我们的目标不止步于此,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手术治疗变不设限 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外科手术的成功往往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王辉教授指出,“CRS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要保证最大程度的肿瘤细胞减灭。”根据多年的外科实践经验,王辉教授提示: 第一: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及饮食管理工作; 第二:术中要仔细探查,对壁层腹膜行区域性采取整片剥脱原则,对脏层腹膜和肠道器官进行病变肠管切除术,并处理易形成肿瘤种植的胆囊窝、脾窝、直肠、子宫陷凹等部位,根据情况切除胆囊、脾脏、直肠及子宫附件等器官; 第三: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营养支持、造口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工作。 肠癌晚期肿瘤减瘤术。可能引起不适。
肠癌腹膜转移治疗棘手且预后差, 这个团队有良策 结直肠癌是当前全世界及我国的第3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肠镜筛查,也是肠癌能够早期发现的原因,只要肿瘤早期发现,没有出现症状时,手术切除甚至可以达到根治效果,预后往往非常良好。早期肠癌(I期)5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中晚期肠癌(II-III期)也有50-70%。若是通过结肠镜筛查出的早期肠癌,这无疑给谈癌色变的病人及家属一剂强心针。 ▲结直肠癌在所有肿瘤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均排名第3位(Siegel,CA Cancer J Clin 2019) 终极杀手:腹膜转移 但是,当肠癌出现这种情况时,预后就明显变差,治疗非常棘手,那就是出现腹膜转移,号称“终极杀手”。我国结直肠肿瘤以中晚期为主,发病率逐年升高,肠癌合并腹膜转移的发生率高达7%。 ▲ 腹膜分为壁层和脏层腹膜两层,前者是指覆盖于内脏表面的一层膜,后者则是腹壁内壁的一层被覆膜。(左图),腹腔内肿瘤细胞沿着腹水循环进行播散(右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恶性肿瘤的腹腔种植,是胃肠道肿瘤的常见死亡原因,每年约有数百万的癌症患者死于腹膜种植,这种腹腔种植比肝脏及肺脏远处转移的预后更差,恶性程度更高,也是决定肠癌患者生存期的“最大敌人”。在国际权威的AJCC肿瘤最新分期中,肠癌的腹膜种植被分为终末期,M1c期。因为腹膜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即使切除原发肿瘤后,5年生存率不到20%,中位生存期不到2年。 ▲腹膜转移比肝脏和肺脏等远处转移的生存期更短、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 (Franko,Lancet Oncology 2016) 克敌法宝:CRS+HIPEC 最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开始关注这个肿瘤的终极杀手,幸运的是,随着肿瘤诊治技术的提高,特别是减瘤手术(CRS)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HIPEC)的开展,能够延长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减瘤术(CRS)+热灌注(HIPEC)相对其他姑息性手术,明显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 减瘤手术就是尽量切除肉眼可见的肿瘤,但这种手术难度很大,往往需要连续手术好多个小时。同时,术后24小时开始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够明显地遏制癌细胞在腹腔的疯狂扩散。 ▲一例腹膜转移卵巢种植患者经减瘤手术完整切下的卵巢(中山六院外五科) 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源于一支专业又训练有素的队伍 中山六院王磊教授带领下的外五科(结直肠外科三区)团队,自2007年至今一直致力于肠癌腹膜转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传统治疗时代,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仅10个月,但外五科团队通过完全减瘤术+腹腔热灌注治疗后的病人,中位生存期高达38个月,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中华实用外科杂志》。同时,王磊教授课题组牵头中华医学会外科青委会的相关兄弟医院,收集了上千例肠癌腹膜转移的患者资料,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这也是全国最大宗的腹膜转移的调查报告,对于了解我国的腹膜转移癌的发病率、治疗现状及预后情况,起到了非常好的奠基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已接受)。 ▲腹膜转移病人经完全性切除肿瘤,生存期从10月延长至38月,大大提高了存活期 为了让更多医生掌握减瘤术(CRS)+腹腔热灌注(HIPEC)这门技术,使得全国的老百姓都能受到实惠,2018年王磊教授团队连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书中团队,开展了肠癌腹腔热灌注的全国性培训班,将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宝贵的治疗经验,传授给前来参加培训和学习的全国同行们,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和广泛好评。 仅以此文致敬王磊教授,感谢他带领团队数十年来在腹膜转移领域做出的贡献!虽然王磊教授已驾鹤仙去,但他所带领的腹膜转移诊治团队已经发展壮大,技术力量雄厚,并继续将腹膜转移这个事业做大做强,为解决腹膜转移的难题勇攀高峰。 腹膜转移团队成员包括:王辉教授,蔡建副主任医师,马腾辉主治医师,王怀明主治医师,黄榕康主治医师,袁紫旭医师,钟清华主治医师等。 ▲结直肠外科三区温馨的医护团队 审稿:蔡建马腾辉 本文指导:王辉教授
最近有些做了回肠造口术的朋友说术后不敢喝水,不敢多吃东西,主要是担心排出的量太多不好护理,还怕发生渗漏。 究竟喝多少水?排多少量才合适? 其实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排出的液体是胆汁性液体,食用固体食物后,排出液开始变稠,每日的排出量逐渐增多,术后10天左右排出量趋于平稳。正常情况下,回肠造口每天的排出量约为800~1200ml。因为粪便的含水量决定了粪便的稠度及体积,食物所含的水分及每天的饮水量与粪便的含水量密切相关,所以饮食、饮水的改变会使每日排出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科学的饮水不一定会造成回肠造口的排出量增加,因为大部分水分会被小肠吸收,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以温开水为宜,最好分次少量,每次50~100ml,白天喝总量的2/3,晚上喝总量的1/3。这种方法喝水,水分容易被小肠吸收,且不影响晚上休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吃固体类的食物:干米饭、面条、燕麦片、燕麦包等,但粗纤维食物需切碎、炖烂。 温馨提示: 出院后仍要记录每日饮水量、进食量及造口排出量。若造口排出量过多,频繁的水样便并伴发腹痛、口渴、头晕、手心出汗等请及时就医。 本文指导专家:中山六院叶新梅。
肛瘘病人的饮食管理对术后促进伤口愈合很有帮助,那么,肛瘘病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什么?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呢?那么我们要从肛瘘手术的术前饮食开始说起。1肛瘘病人术前一天宜进食清淡宜消化食物,宜粥粉面为主,可配合安素等肠内营养粉剂补充营养。2患者术后6小时宜进食少渣柔软宜消化的食物,,以流质为主,建议口服安素等肠内营养粉,3术后第一天可改为半流饮食,如稀饭、面条。4术后2-3天可进普食,少量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多食清淡并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冬瓜、丝瓜、绿豆、萝卜等。每日可饮适量蜂蜜,可多食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如瘦肉汤、排骨汤、黑鱼汤、鸽子汤等,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肛瘘术后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忌食辣椒、酒类、牛肉、竹笋、芋头、海鲜等,勿食牛奶、糖类、南瓜、豆制品等易引起胃胀气的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忌食生冷或不洁食物,防止腹泻。 肛瘘术后病人因担心排便时伤口疼痛,常采用少进食的办法来减少排便,因告知患者术后排便的重要性,督促患者按时排便,防止低血糖、便秘的发生。
这是一位30多岁的小伙子,不幸诊断为低位直肠癌,过来就诊,本来是不能保留肛门的,但小伙还没结婚成家……首先做新辅助放疗和化疗,这次手术为他切除了直肠肿瘤,保住了肛门,半年多的治疗后,小伙也回归到社会,过上普通人的生活了。我们不“放弃”每一个肛门!极致保肛技术。
3D腹腔镜手术更清晰,立体感更好,有利于减少出血,更加精确的手术解剖,放大效果更好,适合更大难度的外科手术~
这是一位江西来的阿姨,刚来时结肠癌肝转移,制定了治疗方案,先做了几次转化化疗,这次来腹腔镜微创手术,联合肝胆外科同时切除了结肠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瘤,病人和家属都很开心!肠癌晚期也不要放弃,现在治疗手段多,有机会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