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发布:2016-07-28 11:07 发表者:施长春 35841人已访问 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经常会听到家长问一 个问题:“医生,我的孩子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是怎么一回事啊?老人们都说是蛔虫引起的,要不要打虫啊?”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施长春其实,这种脸上皮肤一块一块发白的现象称为“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民间俗称“桃花癣”。其发生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该病的皮损为一片或数片白色或淡红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多可自愈。白色糠疹的发生,中医认为与孩子的脾胃不和有关。多表明幼儿营养不全或吸收不良,如挑食、饮食不规律等。之所以以往人们都认为与蛔虫等寄生虫有关,是因为以前卫生条件差,小孩多数体内有寄生虫。由于营养被寄生虫侵夺,造成营养不全自然就易长白色糠疹了。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化肥代替了农肥,现在小孩已很少感染寄生虫的。但是其他影响饮食和营养吸收的因素,还是会让白色糠疹发生。在治疗上,对白色糠疹一方面可能通过调理脾胃(婴幼儿可用婴儿健脾散,大一点的儿童可用健脾丸或鸡内金等)来改善消化和营养吸收,并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锌铁铜等。平时要让孩子多吃坚果类食物、豆制品、黑芝麻等食物。对于局部皮肤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如果病情较长较重者可以试用抗真菌药外涂;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等。也可用硫磺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涂。但是不要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肤软松等。本文系施长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家长们,注意啦!您是否注意到孩子睡觉时小嘴巴微张,呼噜声此起彼伏?别小看这些“小细节”它们可能是孩子腺样体肥大的“信号灯”今天来给各位家长讲讲这个常被忽视的儿童健康问题:腺样体肥大。一、什么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听起来复杂,其实它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孩子鼻腔后面的腺样体因为反复受到炎症刺激,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这种情况在2-12岁的孩子中尤为多见,尤其是6岁左右达到高峰,大多数孩子在10岁以后,腺样体会逐渐自然萎缩。儿童和青少年中腺样体肥大的患病率约为46.42%[1],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二、腺样体肥大的常见症状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孩子睡觉时发出的鼾声,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压迫呼吸道的表现。长期张口呼吸,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悄悄改变孩子的面容哦!鼻塞&呼吸问题:鼻塞不通气,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睡眠时憋气、呼吸暂停,导致孩子长期缺氧,精神不佳,学习也受影响、生长发育缓慢。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下颌骨会变长,腭骨高拱,上颌骨变得狭窄,上切牙突出、开唇露齿、缺乏表情等面容。对周围器官影响:反复发作鼻窦炎,治疗效果不好,痊愈后稍微感冒就会再次出现可阻塞咽鼓管咽口,出现耳痛、耳闷及听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鼻腔分泌物倒流引起刺激性咳嗽、清嗓、咽部不适、反复咳嗽等各种耳鼻咽喉或下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不仅如此,腺样体肥大还可能引起厌食、呕吐和消化不良,继而营养不良,可伴有认知功能障碍、遗尿、磨牙、夜惊等。三、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就医如果您的孩子一周内有超过3晚出现打呼噜或张口呼吸的情况,即使没有打鼾,仅出现张口,也建议尽快带孩子去耳鼻喉科检查,排除是否有腺样体肥大,或出现上述不适症状时,也建议就诊耳鼻喉科。检查与治疗检查:电子鼻咽(喉)镜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的“金标准”。治疗: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保守治疗或建议手术切除腺样体。
现在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越来越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生理与发育因素正常生理增殖:腺样体在儿童时期比较发达,特别是在2至6岁期间,腺样体增长最为明显。这是儿童正常的生理性增殖阶段,但在此过程中,腺样体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异常增大。逐渐萎缩过程:虽然腺样体在10岁以后通常会逐渐萎缩,但如果在此期间受到炎症等刺激,可能导致其病理性肥大。二、炎症与感染因素炎症刺激: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炎症会刺激腺样体增生,导致体积增大。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如感冒,也会使腺样体过度活跃,进一步刺激其增生。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因子持续刺激腺样体会导致其出现病理性变化,从而诱发腺样体肥大。此外,慢性炎症还可能影响扁桃体,进而加剧腺样体肥大的情况。三、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尘螨等过敏原以及烟雾、化学物质等刺激物都可能诱发腺样体的炎症反应,导致其肿大。气候变化:在寒冷、潮湿和气候多变的地区,儿童更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从而增加腺样体肥大的风险。四、遗传因素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家族遗传因素而更易发生腺样体肥大。这表明腺样体肥大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有关。五、过敏性疾病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上升,过敏性鼻炎等疾病也会增加腺样体肥大的风险。过敏性疾病的增多可能与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有关。六、其他因素营养与体质:儿童营养不平衡、缺乏维生素以及体质较弱都可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进而诱发腺样体肥大。生活习惯:平时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少,抵抗力低,也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和腺样体肥大。七、社会与心理因素家长关注度提高: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健康的关注度普遍提高,对腺样体肥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相应增加。这可能导致更多的腺样体肥大患儿被发现和诊断。“容貌焦虑”的影响:网上关于腺样体面容的信息增多,以及明星、网红等公众人物带孩子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情况,也可能带动一些家长对孩子此方面的关注。
胃镜报告上的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和胆汁反流性胃炎都是一样的。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我们消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胆汁,若反流至胃或食管,同样会变成致病因子,胆汁反流与食管、胃的许多疾病密切相关,与胃酸、幽门螺杆菌一样,是另一个重要的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因子。 胆汁反流性胃炎亦称碱性反流性胃炎,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原因是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反流进入胃内。胆汁反流到距幽门口(幽门口是胃与十二指肠相连接食物通过的地方)最近的胃窦部,使该处黏膜受损。主要是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行降低幽门功能的手术等原因造成含有胆汁、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H+弥散增加,而导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患者最多见。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症状和慢性胃炎症状类似。所以很多患者都是以慢性胃炎来就诊,胃镜检查后发现为胆汁反流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感或不适,有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腹胀、嗳气(打饱嗝)、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少数还可有胃出血(胆汁腐浊粘膜血管所致),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柏油样便)以及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等。 治疗 胆汁反流性胃炎目前无法完全根治,药物能起到缓解的作用。药物停用后有一部分患者会复发。目前的治疗药物包括络合胆酸、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 正因为无法根治,所以,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日常生活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饮食调养 1、三餐宜定时、定量,避免睡前进食; 食物宜清淡,切忌暴饮暴食,避免进食吃煎炸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品会使胆汁分泌增多,加重反流及病情;避免睡前进食,吃完就睡很容易引发反流的症状,可加重返流。 2、忌吃高脂肪食物,忌吃过凉、过烫和坚硬粗糙的食物; 高脂肪饮食可促进小肠粘膜释放胆囊收缩素,易导致胃肠内容物返流;忌吃过凉、过烫和坚硬粗糙的食物因为过烫食物会刺激或烫伤胃粘膜,过冷食物导致胃粘膜血管收缩、缺血,坚硬粗糙食物易使粘膜受磨擦而加重损伤,因此不宜食用。 3、进食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 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越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越多,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 4、戒烟限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降低括约肌压力,使其处于松弛状态,另外吸烟还可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返流,也会加重病情;酒中的乙醇,不仅能刺激胃酸分泌,还能使括约肌松弛,引起返流。 5、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少用或不用能够引起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或药物。 浓茶、咖啡、辛辣、寒凉食物会刺激胆汁分泌,加重返流液对胃粘膜刺激,引起粘膜的炎症反应,所以不要食用;引起括约肌张力降低的食物还有可可、巧克力、鲜柠檬汁、鲜桔汁、番茄汁等酸味饮料及刺激性调料,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等。 二、生活作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三、控制体重、适量运动 注意控制体重,肥胖亦可加重返流的症状。运动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胆汁反流,所以适量运动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很有必要,推荐的运动方式有爬山、慢跑等。 最后,提醒大家,胆汁反流性胃炎虽然无法完全根治,容易复发,但药物能起到缓解的作用。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两者相结合,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达到长期缓解症状,改善反流的目的。
鼻腔出血是三岁以后孩子常见的现象。是与鼻子的生理构造有关系。鼻子有左右两个鼻腔,由鼻中隔分开,鼻腔内有一层黏膜,在鼻中膈前下方有一个医学上称为李氏区的部位,这个部位黏膜很薄,毛细血管丰富。当外界气候环境变化、空气压力改变、孩子玩耍不慎碰伤、因鼻塞而用力挖鼻孔或者孩子鼻子痒而揉鼻子时,就很容易引起鼻出血。鼻腔出血,既有局部的因素也有全身的因素。局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鼻腔炎症、鼻部外伤、鼻中隔偏曲和鼻腔肿瘤;全身因素有:急性发热性传染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病和维生素缺乏引起来的疾病。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孩子鼻出血的主要原因和预防办法。 首 先,孩子最常见的出血原因就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个慢性病,常年的慢性炎症反复刺激,更容易使局部毛细血管增多,粘膜变薄,形成一个容易出血的基础环境。过敏性鼻炎有两大症状,一个是鼻塞,另外一个就是鼻痒。当鼻子堵塞严重,影响孩子通气的时候,很多孩子就选择挖鼻子,试图打开一个缝隙,如果孩子的动作较大,弄伤鼻粘膜的血管,鼻子就会出血,鼻腔出血以后就会减轻毛细血管的肿胀和压力,孩子的鼻子堵塞就会缓解。鼻子痒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鼻子痒的厉害,孩子就会狠劲的揉搓鼻子,动作大的时候,就会弄伤鼻粘膜的血管,鼻子就会出血,出血以后血液会湿润鼻腔的局部,鼻痒也会得到部分缓解。所以这样的孩子会经常出现流鼻血现象,晚上比较多见,一般不严重,出血量很少。但有时孩子的鼻血倒流进入气管,刺激气管咳嗽,将鼻血咳嗽出来,出现痰中带血现象,让很多家长惊慌失措,做了很多冤枉的检查,以除外肺结核和肺肿瘤。 急救措施: 鼻出血的表现多为血从前鼻孔流出,或经后鼻孔流至咽部,出血量大时两种情况可同时发生。有时鼻流血至咽部;可表现为“吐血”。如果出血量不大,就不需要处理,如果出血量比较大,首先要孩子保持安静,避免哭闹。最好让孩子取坐位,头稍向前倾,尽量将血吐出,这样既可以知道出血量的多少。也可以避免将鼻血咽进胃里,刺激胃肠,引起呕吐或者腹疼、腹泻。还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方法1:捏住鼻孔。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额头和鼻梁上; 方法2:将出血的鼻孔塞上经过消毒的棉花球; 方法3: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双侧耳翼; 方法4:可以用食指压迫患侧鼻翼5~10分钟压迫止血; ‘方法5:如果经常李氏部位出血,量比较多,可以带孩子去医院做灼烧。 其次,孩子鼻腔出血的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寒冷或者干燥的季节,这种情况出血量也不大,处理的方法和过敏性鼻炎一样。 最后,孩子鼻腔出血的原因就是外伤,孩子活泼好动,没有危险意识,很容易造成鼻外伤出血。因为很多时候鼻外伤都是突然之间发生,孩子和家长都会惊慌失措,越紧张出血越多。 预防办法: 方法1: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巧克力、糖等太甜或者太咸的东西,少吃油炸的东西。 方法2: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冬天如果太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在房间多洒一些水。 一方法3:如果鼻子干燥,可以使用湿毛巾在鼻子上捂一会,好让鼻子湿润。 方法4:可以经常使用鼻腔湿润的药物,比如:石蜡油、鱼肝油和清水。 再次,孩子鼻腔出血的原因就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血液病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次就是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这样的出血也很有特点,就是经常出血、连绵不断,量从少到多,最后出血量比较大,不容易止血,甚至出现大出血、休克。 方法5:多锻炼身体,减少病毒感染,特别是EB病毒感染,就是我们常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方法6:减少环境的重金属污染,多食用无公害食品,多吃蔬菜。 方法7:尽量少使用对血液系统有影响的退烧药物,退烧药物的副作用和退烧效果成正比。最大的为消炎痛、依次为安乃近、阿司匹林、布洛芬、扑热息痛。 方法8:尽量少使用对血液系统有影响的消炎药物,比如:氯霉素,现在医院已经很少使用。但现在很多饲料都加有不同程度的氯霉素,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视。 转载自许鹏飞好大夫网站
宝宝指甲异常,家长怎么办很多细心的宝妈会检查宝宝的指甲,一旦宝宝的指甲薄软,长出白斑、横纹、倒刺,或者形状变得奇怪,甚至脱落,就开始担心宝宝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揭开指甲的真相。 宝宝的指甲很软,是缺钙吗? 指甲大部分是由角质层重叠产生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并不是钙质,所以宝宝指甲软并不是缺钙,而是因为宝宝还小,角化的甲板细胞还没有生长到一定的厚度。随着宝宝长大,指甲自然就会越来越饱满,宝爸宝妈们大可放心。 但是,如果宝宝的指甲不仅薄软,还不透明、没有光泽,就像被砂纸磨过一样,那就可能是甲发育不良,宝爸宝妈们就应该多花心思在宝宝的饮食上,让宝宝摄取多种营养物质。多补充鱼虾,核桃,花生等营养物质。 宝宝指甲上有白斑,是蛔虫病吗?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指甲上长白斑是肚子里有虫,甚至还有一些知识陈旧的儿科医生也这样说,一旦宝宝指甲出现白斑就要给宝宝喂驱虫药。其实这种说法根本没有科学依据。 宝宝指甲上有白斑,既不是有蛔虫,也不是缺铁缺锌,医学上把这叫做“点状白甲”,是由甲板受损导致。由于婴幼儿的指甲薄软,容易受损,所以点状白甲多发于婴幼儿。说白了,这些小白斑就是宝宝好动磕碰造成的,乖乖等它自己愈合,或者让它随着指甲生长而移动到指尖,剪掉就行了,根本不用大惊小怪。 宝宝指甲分层了,是营养不良吗? 宝宝的指甲有一道道横纹,医学上称之为“甲沟痕”,又叫“Beau’s 线”,由于炎症、外伤、药物、营养障碍等多种因素导致指甲生长受阻,待因素消失后指甲恢复生长,如此一来指甲就会出现分层。 比如手足口病、急性湿疹、营养不良都有可能导致指甲分层,但只要宝宝病好了,指甲就不会再度长出横纹了。如果宝宝的指甲还是反复出现横纹,就表示指甲生长受到多次阻碍,家长们就要及时找出原因,多给宝宝补充营养。 宝宝指甲边缘长倒刺,是缺维生素吗? 婴幼儿手上长倒刺多是孩子喜欢咬指甲或者摩擦到粗糙物体造成的,另外,过度洗手也会发生倒刺,与维生素并无多大关系。 所以,家长要提醒宝宝不要咬指甲,不要把表面粗糙的物体放在宝宝容易接触的地方,给宝宝洗手后可以给Ta涂抹一点婴儿润肤霜。如果宝宝已经长出倒刺,可以给宝宝洗手后沿着倒刺根部将倒刺整齐地剪掉,再涂上婴儿润肤霜。千万不能撕扯倒刺,以免加大创伤面。如果还是长期无好转可以补充维生素或锌等微量元素。 宝宝指甲凹陷呈反勺状,是缺铁吗? 指甲两侧向上翻,中央相对凹陷,医学上称为“匙状甲”,成人出现匙状甲多是由于缺铁,但婴幼儿出现匙状甲多是正常现象。 也就是说,一部分身体健康的宝宝也会指甲凹陷,不需特殊处理。如果宝爸宝妈们实在不放心,也可以适当地给宝宝补充铁剂。 宝宝的指甲脱落了,是什么重病吗? 宝宝的指甲部分掉了或者整片掉了,常常是感染的一种后遗症,由于指甲周围的部位感染影响了指甲生长所致,比如手足口病后宝宝可能会出现脱甲。本人舅舅家一个小女儿有得过手足口病,后出现指甲脱落。 如果宝宝出现脱甲,宝爸宝妈们不要焦急,注意避免将宝宝的双手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要避免宝宝接触刺激性物质。指甲脱落时宝宝不会感到疼痛,约1~4个月指甲便会恢复正常。
科学助长,切勿盲目跟风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很多家长都想把握好春天这个孩子长高的黄金季节,把孩子的身高“拉一拉”。作为大吃货国的家长们,总是最关心一个问题——“让我孩子吃点什么好,吃什么能帮助长高?” 许多孩子吃过三七、海参,好像短期内效果很好,但是实际测量骨龄,会发现比实际年龄要大。很多补品会导致骨骼发育更快,这样身高也长得快,家长觉得效果很好,但其实是拔苗助长,骨骺线提前闭合,生长空间透支,反而得不偿失。 孩子长高的3个黄金期分别为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这三大黄金期环环相扣好比多米诺骨牌,一环扣一环,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这一阶段是下一阶段生长的基础。如果膳食不当、营养不良,就会影响身高增长。 一、科学的帮助孩子生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运动:是指合理的运动,像运动员般高强度的运动量,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关节负担,抑制孩子的生长发育。跳 绳对于改善孩子身高效果比较明显,操作又简便,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跳一次,每次十分钟,坚持为之,能够收到良好效果。此外,篮球、羽毛球、游泳等都是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家长最好能够帮助孩子养成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 2、睡眠:最好早睡,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是从晚上10点至半夜2点。家长不要让孩子超过10点睡觉,小学生最好在九点半前上床,每天保证八小时的睡眠时间。 3、营养:必须均衡,孩子如果偏食、挑食,就容易长不高。家长应该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牛奶、肉类等,锌、钙、铁等微量元素也要注意,缺乏同样会引起生长发育迟缓,错过了最佳生长时间,以后就很难追赶。 4、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一个关键因素,家长也要注意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如果孩子长期咳嗽、过敏性鼻炎等慢性病,需要及早治疗 二、有助孩子长高5个饮食关键 关键点1:饮食平衡 人体的生长,完全来自于入口的食物质量,想让宝宝长得高,各种营养素都要均衡。每天保证吃入食品的丰富多样,比一天只吃三五样东西获取的营养要丰富得多。 推荐食品蔬菜水果沙拉:黄瓜、苹果、香蕉、洋葱、生菜、梨、橘子等切成小块放入碗中,倒入沙拉酱可。 杂粮粥:大米、黑米、红豆、枣、葡萄干等洗净后加水,一起煮1个小时即成。 什锦饭:锅中放油,油热后放入鸡蛋、豌豆、甜玉米粒、火腿,熟后放入米饭一起炒,最后放入黄瓜、香葱翻炒几下即成。 关键点2:钙质要足够 钙是骨骼成长的基础。如果膳食中不能经常摄取生理所需钙量,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量不足,就必须向骨骼取钙,而骨骼中缺钙,其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椎骨变形、脊柱变曲。骨骼得不到充足营养,当然无法正常生长,更别提长高个儿了。推荐食品含钙较多的食物有:奶制品、鸡蛋、鱼类、贝类、豆腐及豆类、芝麻酱、南瓜子等(维生素D、维生素C、乳糖等都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 关键点3:蛋白质天天有 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宝宝,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给不足便会影响身高增长。此外,胶原蛋白和粘蛋白也是构成骨骼的有机成分。 推荐食品:鸡肉、牛肉、鱼虾肉、鸡蛋、牛奶、豆腐都富含蛋白质。 关键点4:铁、锌、铜不可少 人体对它们的需求量虽然不大,但却是不能缺的,如果缺了它们,宝宝会出现各种问题。缺锌的宝宝,见什么都没食欲,必然影响生长。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铜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食物中供给铁、铜若是不足,必然使血红蛋白合成受阻,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等均会受到影响,宝宝可能经常生病。推荐食品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和其他内脏、牛肉、羊肉、蛋黄、鱼、红小豆、菠菜。 含锌丰富的食物:牡蛎、动物肝脏。 含铜丰富的食物:猪肝、猪血、虾、蟹、贝类。 关键点5:新鲜蔬果 新鲜的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A、C能使宝宝具有正常的抵抗力。推荐食品 蔬菜类:白菜、胡萝卜、黄瓜、青椒、嫩笋、番茄、葱。 水果类:橘子、香蕉、梨、苹果、葡萄、桃、杏、西瓜 三、长高运动处方 除了注意补充营养、保证睡眠、预防疾病外,适量运动可以帮助孩子长高个。 既往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因此,建议儿童每天户外运动。 什么运动有助于长高呢?首先要根据孩子的性格、体质特点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运动,否则影响孩子的情绪,对长高不利。在孩子喜欢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运动发育水平选择跳跃、摸高、慢跑、跳绳、骑车、踢毽子、篮球、排球、芭蕾、伸展体操游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这些运动能起到牵拉肌肉和韧带、刺激骺软骨增生的作用,对脊、柱和四肢骨骼的增长很有利。但也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因为长期过量超负荷运动会造成软骨损伤、肌肉劳损,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运动时最好保证孩子的心率达到120~140次/分钟,运动到孩子出汗、发热、面色红润为宜。让孩子多做一些跳跃性运动,促进身高发育的功效远远强于盲目购买增高类保健品。 敬告各位家长:千万不要盲目使用所谓的增高产品。”特别是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特纳综合征和特发性矮小等疾病的患儿,目前在国际上被认可、也是唯一有效的药物只有生长激素,但是用药需在内分泌专科医生指导下,不可过分追求身高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急是其突出特点。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14岁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患病儿童多数是过敏体质。引起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原因有以下几类:1.感染 如小儿感冒、扁桃体炎、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皮肤疮疖等,约半数病儿童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2.食物 如鱼、虾、蛋、奶、酒、饮料、豆制品、韭菜、牛肉干等都能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或者使经治疗好转的复发。3.药物 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生物制剂、各种预防针、血浆制品、血液等。4.毒素 如蜂、蛇、蝎子、蚊虫咬伤等也可能引起发病。5.某些异物 如花粉、柳絮、宠物的皮毛以及油漆、汽油、尘埃、化学物品、农药、化学纤维等等,患儿都可以因为接触这些物质而发病。摘自《如何让孩子少生病》,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1、人工养殖的动物类食品 摄入过量的动物类食品,不仅易造成儿童肥胖,同时也摄入了过多的动物饲料中的添加剂。现在市场上所出售的,绝大部分是用拌有催熟剂的饲料喂养的,包括肉鸡、猪、牛、羊肉以及养殖的鱼虾等。性早熟的孩子可以吃些海鱼海虾及适量的牛肉。2、反季节蔬菜和水果 冬季的草莓、葡萄、西瓜、西红柿等,春末提前上市的梨、苹果、橙和桃等。过于鲜艳的水果,常常是催熟剂诱发而成,也应注意避免。新鲜荔枝等食物,由于自身含有一定的类似人类雌激素物质,过量食用也有可能造成性早熟。3、可入药的大补类食品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中医指出,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 其他如:蚕蛹、鸡胚、胎盘、蜂王浆、牛初乳、豆浆、花粉制剂营养滋补品常常含有较高的性激素,也中诱发性早熟常见原因。4、油炸类食品 炸鸡、炸薯条和炸薯片,其过高的热量以及食用油反复使用而致氧化变性,也是引发“性早熟”的原因之一,所以肯德鸡、麦当劳并不是好去处。调查显示经常食用油炸类膨化食品的儿童,“性早熟”的可能性是普通儿童的2.5倍。 5、某些儿童口服液 市场上很多标榜“长高长壮或增加食欲”的补剂和口服液,相当部分含有性激素成分。还有一些保健品,蛋白粉之类,除非患有一些特殊疾病,否则正常儿童没有必要去用。另外,补充微量元素的药品或保健品也不能排除诱发性早熟的可能。微量元素决不是多多益善!6、其他 除了食物、补品、保健品之外,还有一些可能诱发性早熟的原因,如:光照过度,特别是夜间长时间光照会影响大脑中的内分泌器官松果体的正常工作,可能导致促性腺激素的提前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大量使用化妆品;不良信息的泛滥(包括文字信息、媒体信息、网络信息、手机信息、语言信息等);环境污染;含氯类农药的过量使用等,也是造成性早熟增加的重要原因。另外,就避免让儿童接触到避孕药,这更是性早熟的危险
对于腹泻儿童我们应该要调整好孩子的饮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具体应该怎么做呢?1、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 大部分的植物纤维均有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因此在儿童腹泻时,应避免食用纤维较多的食物,如叶菜类、笋类、瓜类、全谷类等。若为轻微的腹泻,则可选择叶菜较细嫩、纤维较少的食物,而且分量不宜过多。2、供给主食类食物 要给儿童提供热量,宜补充米饭等五谷食物,如婴幼儿营养米粉、粥、白吐司等,但仍须视儿童的年龄及腹泻情况而定。一般而言,婴幼儿营养米粉容易消化。对于已经会咀嚼的儿童,可喂粥及骨头汤,除可补充热量外,亦可提供流失的电解质。较大的儿童则可去皮的白吐司当作点心食用。3、注意蛋白质的摄取 建议选择瘦肉、去皮的鸡肉、鱼类、蛋、豆腐等较不油腻且又含蛋白质的食物。海鲜类的油脂含量虽然很低,但若要食用,须确保新鲜、卫生、以免因储存不当,食用后造成有害菌侵入体内,再度引起腹泻。4、调整婴儿奶粉浓度 轻微的腹泻,可以将牛奶冲淡一些,如果儿童喝配方奶,应让儿童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儿童不适应。如要为儿童选择另一种品牌的奶粉,则要注意换奶粉过程中儿童是否有不适的肠胃反应,若有不适情形,暂时停止换奶粉。5、注意烹调方式 烹调方式应选择清蒸、水煮的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等不易消化的制作。摘自《儿童常见病家庭养护》,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王新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