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9)
全部
(33)
视频
(0)
病例
(0)
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活动
(13)
医学科普
(12)
省名中医林丽珠工作室
(2)
诊前须知
(1)
诊后必读
(1)
学术前沿
(1)
媒体报道
(1)
就诊指南
(1)
图文文章
(1)
分类
精选精选
【公告】全国首门《中医肿瘤学》首期慕课认证证书申请开放,9月1日截止!
同学们,目前全国首门《中医肿瘤学》慕课首期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及考核均已完成,恭喜大家顺利完成本课程的学习。现在正在进行的内容是“认证证书的申请”。中国大学MOOC平台仅提供认证证书,请同学们在申请开放时间:申请开放时间:2021年08月26日至2021年09月01日期间进行申请,如未在认证证书申请开放时间内申请,视为放弃认证证书。认证证书上含有二维码和证书编号,可以在线验证真伪。认证证书需要在线申请,成绩达到课程考核分数合格标准的学生,都具备申请资格。一、注意事项1.检查个人设置中的“真实姓名”一栏是否准确。系统会自动提取“真实姓名”项作为认证证书上的姓名,如果“真实姓名”为空,系统会提取昵称作为真实姓名。认证证书发送后,证书上的姓名不能修改。2.申请认证证书时,需注意:(1)认证证书入口:电脑网页登陆个人账号后,“我的课程”,点击本课程图片下方的“申请证书”,或者进入本课程首页,点击页面上方“申请证书”。(2)上传证件照片时,请务必手持身份证出镜,并保证身份证所有信息和自己的头像清晰可辨认。如果手持身份证信息与手填信息有任何不一致,或图像中任何信息不能清晰辨认会均被视为无效申请。(3)上传展示照片时,保证头像清晰可辨认,建议标准同证件照。认证证书可通过证书编号或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验证查询,查询页面会显示展示照片。(4)请务必正确填写收件人、邮寄地址和电话,避免由于信息填写错误出现邮寄失败的情况(由于学生填写信息错误出现的邮寄失败,重新邮寄的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3.认证证书截止申请后,课程团队发送认证证书电子版,同学们电脑网页登陆个人账号后,“我的课程——证书”页面,点击“查看证书”,可下载认证证书电子版。已验证个人邮箱的同学,也可以在邮箱中收到认证证书电子版。二、认证证书邮寄及查询:因认证证书纸质版需要逐一进行制作,并通过EMS进行邮寄周期较长。所以,同学们将在认证证书电子版发送后一个月左右收到纸质版证书,请耐心等待。请关注微信公众账号“EMS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点击“快递服务——我要查询——手机号查询”,输入手机号即可查询物流信息,手机号须与认证证书收件人手机一致。如果查询结果为“暂无快递信息”,代表认证证书尚未寄出,请耐心等待。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以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肿瘤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蓝本,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肿瘤基础知识介绍:从中医肿瘤学渊源到学科发展各个阶段(特别增设了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以及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思想的章节内容),从病因病机与发病学、肿瘤的四诊、康复治疗、中医肿瘤食疗学等展开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介绍。第二部分为肿瘤临床治疗学:系统介绍头颈五官、胸部纵隔、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妇科肿瘤等常见的十一个癌种的中医辨证论治与临床进展,并根据肿瘤学科治疗的前沿进展增设了中医药防治西医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章节内容。参与《中医肿瘤学》慕课学习方式:①登录《中医肿瘤学》慕课选课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GZZYY-1463129161?from=searchPage②扫描下方二维码《中医肿瘤学》课程团队&爱课程网2021-8-26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1596人已读
评论
赞
精选精选
【新书快递】林丽珠教授团队最新力作《话肿瘤——专家教你如何防治癌症》正式出版了
文/陈壮忠、余玲医学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林丽珠教授近年来恶性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时刻紧扣“肿瘤防治”这个时代命题,身体力行推动了科普工作,在报纸及杂志上发表防治肿瘤的文章,开办科普知识讲座,宣传普及肿瘤防治科普知识,让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观点深入人心,惠普大众。林丽珠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所有成员在林丽珠教授的带领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了不少科普防治宣传工作,择其优秀者结集成《话肿瘤——专家教你如何防治癌症》一书,于2020年9月经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林丽珠教授主编新书《话肿瘤》于2020年9月在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下,全球癌症负担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加重。据WHO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逾1400万人罹患恶性肿瘤。预测:癌症将由2012年的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到2035年,将可能达到2400万人,即20年时间将增加近五成,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我国,2015年肿瘤新发患者429.2万人,死亡人数已达281.4万人,肿瘤防治刻不容缓。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医疗发展的不平衡,民众对肿瘤防治知识认识的不充分,远远达不到卫生部“对肿瘤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知晓率达到50%”的要求,常常导致肿瘤患者未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肿瘤虽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治的。随着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手段的增多,医药科技的进步,肿瘤的临床治愈率在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资料显示,肿瘤患者经治疗达到治愈的人数比例,在20世纪30年代大约为1/5,40年代约为1/4,60年代约为1/3,近年来已有大约40%的肿瘤患者可以得到临床治愈。WHO 2006年正式提出,肿瘤是一类可防可治的慢性病。一组对上海肿瘤患者的随访数据显示:乳腺癌的5年治愈率达62.5%,甲状腺癌的5年治愈率达93%,鼻咽癌的5年治愈率达31.2%,食管癌的5年治愈率达30.5%,直肠癌的5年治愈率达52.2%,结肠癌的5年治愈率达54.5%,宫颈癌的5年治愈率达56%,喉癌的5年治愈率达35.3%,这些数据表明,肿瘤并不是不可治的。2019-12-21,林丽珠教授在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开讲《三师而行,远离肿瘤君——做自己的健康管理者》讲座要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研究表明在致癌因素中,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癌症只占2%,而饮食因素占35%,烟草占30%,与职业和环境有关的癌症约占10%。因此,生活方式的选择、饮食习惯的改变,避免接触职业致癌物,加强环境保护,对于肿瘤的预防尤其重要。普及防癌知识,提倡饮食平衡,适当运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的风险。林丽珠教授指导弟子修改书稿《话肿瘤——专家教你如何防治癌症》是林丽珠教授团队关于肿瘤防治的综合性读物,内容包括肿瘤的群防、肿瘤的蛛丝马迹、肿瘤的科普知识、肿瘤的治疗、肿瘤的食疗、肿瘤的保健及护理、肿瘤的心理疏导等方面。本书以“科普”为基础,以“实用”为目的。书中内容雅俗共赏,可供普通群众、医学生以及医务人员等参考。肿瘤学知识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方法、治疗手段不断涌现,临床疗效也日益彰显,而中医药作为人类医学重要的宝库,亦为人类攻克肿瘤做出应有的贡献。林丽珠教授劳模创新工作室、省名中医工作室团队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1388人已读
评论
赞
精选精选
【火热报名】叙事与音乐,遇见更好的自己——肿瘤康复俱乐部三周年新年音乐会
亲们: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执笔初始,首先带去对您的牵挂和祝福!您是否一切安好?过去的每一天,如何让癌症患者活得更有质量和尊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天,在院领导、全体医护、患者及家属的多方努力下,我们将迎来“叙事与音乐,遇见更好的自己——肿瘤康复俱乐部三周年新年音乐会!在这里,您会见到曾经让您热泪盈眶的白衣天使,您会听到杨晓霖教授的叙事专题讲座。在这里,我们医护人员带着尊重和好奇,静静聆听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给予您力所能及的支持。当您面对困难超出我们能力所及,我们至少可以陪着您,一起面对。诚邀各位俱乐部成员相聚,分享您对生命的感悟,与家人、医生、护士的故事,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在美妙的古典音乐中,和专家、友人们迎接新年的到来!2020年1月8日,我们在广州,热切期盼您的到来!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2020年1月1日议 程15:00-15:05 主持人介绍领导、嘉宾15:05-15:20 郭文海副书记、林丽珠副院长、曹洋主任致辞15:20-15:30 新年音乐会欢乐颂15:30-16:30 杨晓霖教授:叙事分享与生命健康16:30-16:50 谢淑君、林杰燕:用心呵护,驱赶癌痛鲁号楼26楼电梯大厅【报名方式】2020年1月6日 (周一)晚 21:00前,填写“俱乐部活动报名:姓名+人数+手机号码”至杨医生,手机15014165541(收到短信回复即报名成功)。特邀嘉宾:杨晓霖南方医科大学通识教育部教授,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附属顺德医院叙事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叙事理论和叙事医学研究。剑桥大学与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医学院、东安格利亚社会医学研究中心、瑞士Karger医学出版社、梅奥诊所等开展医学人文研究合作。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项目10余项,主编学术辑刊7部,独立主编由人卫社出版国内第一本叙事医学教材《叙事医学人文读本》。2016年被全国社科规划办评为认真负责鉴定专家。主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委、肿瘤中心青年文明号协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肿瘤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101人已读
评论
赞
精选精选
给生命以时光——林丽珠教授:“平衡之道一肺癌的中西结合治疗”
为让科学防癌抗癌知识走入寻常百姓家,2019年7月14日上午8时,“一期一会说肺癌”公益讲座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现场一座难求,场面十分火爆。此次讲座由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携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工作室联合主办,由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知名癌症科普作家“菠萝”李治中博士分别从“肺癌预防筛查”和“中西医结合全程管理”两方面为观众答疑解惑。图1林丽珠教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剖析《平衡之道——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全程管理》。首先,林教授从《黄帝内经》出发,解读何谓阴阳平衡,强调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同时,林教授认为人体存在着抑癌基因和致癌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两种基因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达到机体免疫平衡。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平衡被打破。免疫功能下降,无法识别病变的基因、细胞,便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肺癌从本质上就是多种因素导致体细胞基因病变,这实际上也是人体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免疫治疗即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这就达到了中医所讲的阴阳平衡状态。随后,林教授分别以土壤、除草剂、植物为喻,生动阐释了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的概念,并从机制、疗效、不良反应等角度,解读了近年来新兴的免疫治疗,鼓励患者监测并报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最后,林教授总结道中医药需贯穿肺癌的治疗全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主导、协同、核心三大作用,并表明肺癌治疗应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最后使机体回归阴阳平衡,并鼓励大家不应该把癌症看作是医生束手无策的终末期疾病,而应看作是一个病理过程,癌症治疗理念已从“寻找而消灭之”转到“瞄准而控制之”。她呼吁大家把癌症看为慢性病,医患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攻克肿瘤!图2现场问答环节Q1:肺癌晚期肝转移应如何治疗?林丽珠教授:首先需要明确该患者的病理类型,如病理类型为小细胞肺癌可采用化疗+中药的模式,非小细胞肺癌需确定是鳞癌还是腺癌,随后还要看基因突变,综合明确诊断,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Q2:免疫治疗与中医药联合使用是否有禁忌?林丽珠教授:中药分为上中下品,如上品中药可辅助正气,是可以与免疫药物起协同作用的,且上品中药副作用小,需结合具体情况辨证分析。Q3:中医药介入肺癌治疗时机?林丽珠教授:找中药治疗准切入点最重要,我们团队研究表明中医药在中晚期肺癌维持治疗方面有优势,可与单药维持化疗相媲美。应用靶向药物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亦可使用中药减轻副反应,这仍需结合病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案就是最好的方案。Q4:应用靶向药物与中药、免疫治疗的关系问题?林丽珠教授:我们研究表明中药抵抗靶向药物耐药及改善不良反应有强大优势,可延长病人使用靶向药物的时间;若应用靶向药后出现耐药,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MET等表达阳性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疗效果较差,可尽早介入中医药治疗,全程管理。此次讲座,林丽珠教授与李治中博士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肺癌的基本知识和防治要点传授给了广大听众,现场观众座无虚席,大家纷纷认真记录知识要点,收获颇丰。讲座过后两位专家的问答环节,也将肺癌患者和家属心中的疑云打消,最后鼓励大家共同为将癌症变成慢性病而努力,可谓正能量满满!通讯员:张弛摄像:安博审稿:林丽珠 余玲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2008人已读
1
1
精选精选
【羊城晚报】肿瘤病人该忌口吗? 如何进补?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余玲 陈壮忠医学指导/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癌症姑息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林丽珠教授在肿瘤门诊,医生最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有什么需要忌口的?”“我该怎么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林丽珠教授说,饮食也需要辨证,不同的辨证类型,饮食适宜和忌口的范围也有所不同。气滞这是肺癌中常见的辨证类型,主要是胸肋部胀满不适,或是胸闷,有时是蹿来蹿去的“蹿痛”。气滞的忌口范围,包括各种不容易消化的食物、能诱发气胀的食品、油腻或者油炸的食品等。病人应该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饮食习惯也可以调整为少吃多餐。血瘀此类型表现也有胸痛,但和上面的气滞不一样,不是走蹿痛,而是固定在某一部位或某一区域的痛。痛的程度也不一样。血淤的痛常较剧烈,有明显压痛,常拒绝别人触摸,而气滞痛常为隐痛。同时,常可见舌质黯,舌上有淤斑。此类病人忌口包括各类油腻、油炸食品等,大致和气滞相同。而应吃些有活血作用的食品,如螃蟹、木耳、西红柿及山楂之类。湿滞表现为胃口不好,消化差,有时上腹饱胀,或胸闷。主要表现在舌苔上,舌苔白腻,舌质不红。这时的忌口范围,是过甜和油腻的食品,否则湿滞会更厉害,中医称之为“助湿”。此外,酒、茶也助湿,不宜多饮。凉性食品,像西瓜、绿豆,也不宜食用。湿热特点是既有湿滞的特点,还有“热”的征象。舌苔表现为黄而腻,舌质较红。脉象滑而快,叫“滑数”。症状可有多方面。在肺部,会有咳嗽、痰黄而稠。或有黄疸,或小便短而黄赤,或大便腥秽,或带脓血。女性可有带下,多色黄而腥,或阴道流血等。这时忌口的范围,除了上面湿滞中提到的外,还应忌热性和香燥的食品。例如鸡、羊肉、狗肉、胡椒、辣椒之类。热盛主要的症状是以发热为主。包括通常讲的癌性发热在内。病人怕热、多汗,有时也可以有些怕风、怕冷的情况,脉数而有力。这时,热性的食品都不相宜,而应食用偏凉性的食品为好。特别提醒:这些都是常见的实证。肿瘤病人都想进补,但是对于实证体质的人要忌补,以上各个辨证类型,不大适应进补品。气虚常表现为乏力、没精神,大便溏薄,舌质较正常人为淡,脉软。应以补气的食品为主,而忌吃凉性的食品。血虚面色较苍白,中医有时称之为晄白。翻看眼皮,也较通常为淡。可以有贫血。舌质也较淡。也应以补气补血的食品为主。忌吃凉性的食品。 阴虚常表现为舌质红或者舌面光红无苔。也常自感内热、口干、手足心热等。忌口的食品,包括热性、香燥的食品。应以滋阴的食品为主。阳虚在癌肿病人中,这类虚证较为少见。如确系阳虚,忌食凉性的、滋阴的食品,而应以温阳的食品为主。特别提醒:食品毕竟是食品,而不是药品。少量吃一些忌口范围内的食品,一般也不会有大的变化。不用过于紧张。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1015人已读
评论
赞
精选精选
【余玲医生话肿瘤】化疗期间,如何远离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化疗中常见的副作用,这两种副作用的频率和严重性,要看您用的是什么药物以及它影响您的程度,但多数的恶心及呕吐是可以加以预防与控制的,医师通常于治疗开始就会先给予药物,以减缓症状的发生。【饮食的选择】(1)少量进餐,但避免一次吃太多食物。(2)喝水选在用餐前或用餐后的1小时,不要在用餐时喝水。(3)进食时要尽量细嚼慢咽,才可以消化得更好。(4)食物的选择尽可能清淡,避免辛辣、油炸、油腻或产气的食物。(5)如果恶心感发作的时间在早上居多,可在起床前吃一些干粮,像麦片、土司或饼干。(6)如果在化疗过程中会感到恶心,那么在接受下次治疗以前的几小时最好保持空腹。(7)注射化疗药时,用听音乐、看书、阅读、睡觉等方法转移注意力。(8)饭后在椅子上坐着休息一会,2小时内尽量不要平躺下来,帮助消化。【环境的准备】(1)避免接触刺激性的味道,像是厨房油烟或香烟味,如果可能的话,请亲友协助食物烹调。(2)穿着较宽松的衣服,感到恶心的时候多做深呼吸,并且放慢呼吸的节奏。(3)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可以和朋友或家人聊聊天、看看电视,或者聆听音乐,以减轻恶心感。化疗为外来毒邪损伤脾胃,致使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胃气上逆则发为恶心呕吐。因此中医治疗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强调“健脾理气,和胃降逆”。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它们对恶心呕吐都会有明显的减轻效果,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汤药。中医饮食调理原则为补中健脾,消食开胃。如可予以牛奶蛋清莲子糊、砂仁淮山炖猪肚、人参柿饼粥、生姜乌龙茶、五指毛桃乌鸡汤等,以之食疗。此外对固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或按压也是治疗恶心呕吐的简便和安全的方法,且见效迅速。穴位按压可以由患者自己进行,如按摩内关穴,方法为伸出手心、握拳,可见前臂有两条明显的肌腱,松拳,用另一手拇指按揉腕横纹后两横指两肌腱中,每次按压1~2分钟,然后两手交换按压另一侧。当患者穴位处有酸胀疼痛感觉时,恶心呕吐的感觉也会随之减轻。其他穴位的还有足三里、合谷等,都可以尝试。作者信息余玲,师从导师林丽珠教授,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治医师,青年文明号副号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肿瘤康复俱乐部秘书。擅长肺癌、肝癌、肠癌等恶性肿瘤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靶向治疗、中医治疗,重视肿瘤患者及家属医学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出诊时间:每周五下午出诊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楼4楼肿瘤门诊5号诊室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1846人已读
评论
赞
精选精选
【肿瘤科普】肿瘤细胞也怕热——你所不知道的肿瘤热疗
在热辣辣的夏日里,我们与烤肉之间可能就只差了一撮孜然粉。活生生的我们怕热貌似理所当然,可是你是否想过蛮横霸道的肿瘤细胞其实也得臣服于高温的“淫威”下?科学发展日新月异,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而“热死”肿瘤细胞已被列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的第六种抗癌策略,其具有无创、无痛、非介入、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等多种优势和特点,故被誉为“绿色疗法”。所谓肿瘤热疗,顾名思义,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肿瘤组织的温度,利用热作用及其激发效应来治疗恶性肿瘤。其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主要在于这两方面——肿瘤组织散热性差和肿瘤细胞耐热性差:①肿瘤血管繁多杂乱且管壁上有很多小孔,导致肿瘤组织内部的血运淤滞不畅,所以肿瘤组织的散热能力较正常组织要差,故热疗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更容易蓄积于肿瘤内部而使得其温度能轻松达到46℃以上,而周围正常组织则只能被加热至41℃左右。②肿瘤细胞本来就比正常细胞更不耐热,前者的致死温度多在42.5~43℃,而后者则能耐受高达47℃的高温。综合这两点可知道,当进行热疗时,只要精确地调控肿瘤组织的局部温度达到46℃,肿瘤细胞便被活活“热死”,而肿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因散热性好也才达41℃左右,更不用说那具有强大体温调节中枢的机体依然维持正常体温。那么,机智的癌症病友们可能会想到,当环境温度>41℃时,是否对自己的病情有益处呢?或比较表浅的肿瘤如乳腺癌、皮肤癌能不能通过局部热敷来得到好转呢?那当然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很危险!肿瘤热疗是对局部进行加热,而非全身加热,因为妄图提高体温来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者,体温中枢的调节能力必定崩溃,从而引发中暑、热惊厥等严重后果。另外,我们并不推荐患者自行热敷进行局部热疗,因为热敷的温度难以控制,极易发生皮肤烫伤;其次,通过正常组织细胞进行热传递,最终到达肿瘤病灶的热量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温度,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何才能既安全、又有效地进行肿瘤热疗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引进了先进的HG-2000III体外高频热疗机,其透热深度可达25cm,对于人体体腔内(除头部以外)各种深部肿瘤均能进行治疗,如膀胱癌、前列腺癌、肺癌、肺转移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肝转移癌、骨转移癌、卵巢癌、乳腺癌以及各类肉瘤,甚至还可以减少胸腹腔积液和缓解顽固性癌痛。肿瘤热疗虽然不能取代手术、放疗或化疗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肿瘤治疗方案,但相关研究表明,它对放疗、化疗具有明显的增敏、增效作用,能够实现1+1>2的效应: (1)热疗协同放疗①在细胞周期中,S期(DNA合成期)细胞对射线最为抗拒,M期(有丝分裂期)细胞则对射线最为敏感,而热疗可以促进细胞从S期转换到M期,因此热放疗能成倍地提高射线的杀癌作用;②热疗可以减少放疗后,肿瘤细胞的亚致死损伤修复和潜在致死损伤修复现象(两者均会增加放疗后的肿瘤细胞存活率),研究表明,单纯放疗400cGy后的肿瘤细胞存活率为23.8%,而热放疗则能使肿瘤细胞存活率降低为1.5%;③热疗能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以抵消放疗带来的免疫抑制效应。 (2)热疗协同化疗①热疗能破坏肿瘤细胞的细胞膜稳定性,使其通透性增加,促进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因此可以适当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进而间接地减轻化疗副作用;②热疗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今年5月,来自汕头的肺癌患者陈某因肺癌胸膜转移引起的大量胸水而致喘不得卧,遂至我院肿瘤中心住院治疗。肿瘤科专家团队对其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决定为这名患者施行化疗+中医药+体外高频热疗等一体化综合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胸水显著减少,气喘症状也迅速得到缓解。值得注意的是,进行体外高频热疗法治疗恶性肿瘤也需要规避相应的禁忌症,有以下禁忌症的肿瘤患者并不适合使用体外高频热疗法:1、有原发性或转移性颅内肿瘤,以及由各种原因引起颅内高压的患者;2、有较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率失常、心功能明显下降、高血压未能得到控制,以及戴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3、有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4、有重度贫血、严重骨髓抑制,以及明显出血性或凝血性倾向的患者;5、体温高于38℃,以及KPS评分小于60;6、近期手术创口未完全愈合者;7、体内存在金属异物者。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3607人已读
1
1
精选精选
林丽珠:用心抚平患者的伤痛,用爱驱走疾病的痛苦
为丰富与创新临床医学人文的内涵,2018年4月12日至4月15日,2018年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医学人文骨干研修班”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如期举办。4月13日上午,林丽珠教授从构建背景、人文理念、实施策略、所取得成果及发展愿景等方面,讲述了肿瘤人文病房的构建与实施及叙事医学工作的开展,倡导身心同治,医患同心,携手同行。 人文病房构建医疗背景现今,由于民众的期望与医疗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伤医事件频发,而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需要医者的努力。医者若将心比心,用温暖与关怀融化病人的焦急忧愁,得到病人的理解信任,医患双方的一起努力,便能创造很多生命的奇迹。因此,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生普同一等,离开人文的医疗显得冰冷,在民众对更全面、更人性化医疗服务的追求下,发展人文乃大势所趋。人文病房构建理念每个病人都有自己身心上的创伤,医者医的是病人的身体,但对于病人的内心世界,知之甚少。因此,林丽珠教授指出,医者除了要医术好,还需有恻隐之心,要站在病人角度替病人着想,同时提倡人文关怀,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对医疗费用的无可奈何,对死亡的恐惧焦虑,都令病人无助,病人肩负的重任和面临的困境比起我们普通人要严峻得多,因此希望以微薄之力,构建人文病房。她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人学,尽管医疗技术飞速发展,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医生看到的不仅仅是病,更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到了晚期的病人,提高生活质量比起活命更重要,在尽一切努力去挽救病人的同时,也要尽量使一个病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林教授强调,医者不仅要有专业精神,也要有专业能力,所以人文病房的构建遵从生命的规律,使每个病人能够在治疗同时,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怀,传播积极的人生态度,医患同心,携手同行,生命之光,不离不弃。人文病房实施策略在医院的支持与政策的保障下,肿瘤中心成立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在医学生志愿者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叙事医事,强化人文医学队伍培养,以建设人文病房。肿瘤患者康复俱乐部初成立便得到了病友们的一呼百应,无论是“从心治癌,树立健康乐观抗癌心态”的座谈会,还是“肿瘤患者居家护理”的健康宣讲,再到患者志愿者组织的“快乐云溪行”郊游等等,至今已举办九期大型活动,是爱心支持着医者与志愿者坚持下来,正面积极地鼓励病人,从医学人文角度弥补医学的局限性,不离不弃,与患者携手同行,丈量生命的长度,挖掘生命的深度,攀登生命的高度,笑对风雨人生路。林教授强调,人生在世,生命的宽度比起生命的长度更重要。“谢谢你们(志愿者)在我生病后出现在我的世界。我生病以后再也没有接触过新的同龄同学、朋友!唯独你们~”一位小病友在朋友圈这样写道。是的,陪伴是最好的“共情”,志愿者的一点点关怀帮助都能使患者孤苦无依的内心获得无限温暖与慰藉。 人文病房创建成效及展望林丽珠教授通过病友的故事举例分享了人文病房实践的典型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在临床中如何践行大医精神,为病人考虑,为病人着想,使患绝症的病人不绝望,医患把盏话康健,共讨生命艳阳天。在医院的支持下与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的努力下,我院肿瘤中心的人文病房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肿瘤中心获评 “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省级“青年文明号”,林丽珠教授当选中共十九大党代表,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 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这是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揭示着医学的真谛——外化于行的术,内化于心的仁,升华于气的魂。开展肿瘤人文医学相关临床研究,探索有利于肿瘤患者身心健康的综合治疗模式。“身心同治”,引导文学、艺术、哲学、社会活动多种元素渗透肿瘤病房,积极开展叙事医学,不断完善肿瘤人文病房建设,树立良好医患关系,为建设和谐的医疗环境添砖加瓦。 医疗器械的冰冷,我们用有温度的关怀来温暖;病痛的折磨,我们用有温度的关怀来驱散;抗争病魔的决心,我们用有温度的关怀来坚定。 通讯员:鲁可、安博,审核:林丽珠、余玲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1504人已读
评论
赞
精选精选
【2021-10-29直播预告】第十九届全国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学术大会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389人已读
评论
赞
图文文章图文文章
【话肿瘤】治疗康复双管齐下 养生食疗更兼特色
医学指导:肿瘤中心 郑心婷副教授、余玲主治医师图文/陈文敏 通讯员/陈壮忠康复医学——现代医学一个比较新的领域,是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以促进残疾人和患者康复,减轻或消除功能障碍的一门学科。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之后,它又被称为“第三医学”。虽然对于现代医学来说,康复医学仍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但在祖国医学中,是早早就提出了“康复”这一理念啦。《尔雅》谓:“康,安也;复,返也。”中医肿瘤康复治疗,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强调整体与辨证相结合,涉及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综合运用中医、西医、心理、营养、身心锻炼、社会支持等措施,目的是帮助病人回归社会,享受生活。在和肿瘤“周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应当做什么?又该注意什么呢?且听余玲老师为我们一一揭秘。药食同源,内外结合汤药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更是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肿瘤的治疗周期很长,如何帮助病人克服服药的困难?如何优化癌症患者的“慢病化”管理?是我们肿瘤康复学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针灸推拿外,中医传统的外治法还包括了熏蒸、膏药贴敷等,他们与止痛药的结合,不但增强了止痛效果、缓解了病人的痛楚,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形神共养,动静结合你知道吗?“太极拳”“八段锦”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哦。我国是首先发明运动疗法的国家之一,“五禽戏”“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运动疗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年。经常练太极拳,可以调节中枢神经功能,改善血液循坏,增强机体免疫力,平和心态,振奋精神等等。对于肿瘤患者而言,既不会负担过重,又能起到调养身心,恢复精力的作用。“心理疗法”“音乐疗法”也并非西方人的专利。我国古代就设有“祝由科”,从患者心理的角度出发治疗疾病,可视为我国心理疗法的开端。而“音乐疗法”更是可追溯至仓颉造字时期,“藥”字就是从“樂”(乐)字发展而来的。康复禁忌,过则不及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凡事过犹则不及。那么在肿瘤康复的过程中,我们又有那些需要关注的呢?余玲老师也给肿瘤患者提出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建议。希望肿瘤患者们都可以做到,在“战略上重视敌人,战术上藐视敌人”,过上轻松、充满乐趣的生活!“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么吃,一直是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尽管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但老百姓对于癌症患者应该怎么吃还是比较陌生的。这一节课,将由郑心婷老师来给大家介绍——带着面纱的《中医肿瘤食疗学》。什么是中医食疗学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将其称为“新兴学科”,并不是说现在才发现中医食疗的作用,而是直到近年来才将“中医食疗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回顾中医学发展的几千年历史,《神农本草经》中就提到了山药、薏苡仁、芡实等食用药物的治病功效,后世的《伤寒杂病论》《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食疗本草》《本草纲目》中,也可见食疗的身影。中医食疗学的理论依据食疗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据的理论有:阴阳学说、脏器互补理论、辩证实施原则、四气五味学说。肿瘤患者饮食的大原则1. 根据病期配膳。2. 根据病证配膳:这里的“病”和“证”,指的是“辨病”与“辩证”。3.“饮食以时”配膳。4. 与治疗手段结合的配膳原则。癌症患者怎么“戒口”癌症病人应该忌吃什么食物,与各种癌瘤的特性、癌瘤所侵犯的脏腑、以及患者的体质反应有关。总的来说癌症患者多有消化吸收的障碍,应忌食肥腻难消化和燥热剌激物,霉变、熏制食物不要吃,盐渍食物应少吃。总之要营养均衡,不可偏食。具体到每位患者身上,则需根据辩证情况,决定“戒口”的食物。如癌症属于热症、火症,忌辛辣芳香、气味浓郁的食品;属于湿性、痰症,则忌甘甜、粘腻的食品;脾虚泄泻者,忌食体质柔滑的食物等。提到“戒口”,就不得不提“发物”这个中医特有的名词。中医主张,肿瘤患者应适当戒吃发物。但发物的范围不应该肆意的扩大,有些人把猪蹄、鱼类、鸡、鹅、鸭皆归属到发物的范畴,其实鱼类中的鲍鱼、水鱼、鱼鳔能养阴补血,是癌症病人常用的滋补佳肴。戒吃鸡、鹅、鸭更不必要。抗癌食物与食疗方在最后一节课,郑心婷老师还分享了许多“干货”。地上的、海里的营养食物,组成了美味佳肴。除此之外,郑心婷老师还为我们带来了几个常见肿瘤食疗方。怎么样,想知道更多抗癌食谱吗?那就请继续关注下周《中医肿瘤学》课程哦!附:《中医肿瘤学》慕课第二期快捷报名通道课程开放时间:2021年09月17日-2021年12月10日1.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加入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中医肿瘤学》慕课2.通过“中国大学MOOC”APP或中国大学MOOC网站https://www.icourse163.org/搜索《中医肿瘤学》3.快速报名通道: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GZZYY-1463129161
余玲主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481人已读
评论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