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上预约:www.zs-hospital.sh.cn,就医入口;或中山医院手机APP、上海助医网。2.特需门诊:周三下午,上午即开始挂号和检查。 挂号地点:小木桥路250号或斜土路1609号 中山医院东院区15号楼特需门诊部。 检查地点:上午在16号楼1楼彩超4诊室;下午在15号楼2楼24诊室。
1.甲状腺是什么? 人类对甲状腺的人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希腊人曾认为它是“气管肿大、突出到颈部”的器官;17世纪时,甲状腺还曾被当作填充喉管前的空间,使颈部不会凹陷下去的天然“饰品”;19世纪,某些人甚至认为甲状腺是一个“血液缓冲器”,能避免激动时大量血液突然由心脏冲到脑部;更无厘头的想法还有“甲状腺是个装虫的袋子,虫或虫卵可由此进入食道,帮助消化”…… 其实,甲状腺是脊椎动物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哺乳动物体内的甲状腺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人类的甲状腺形似蝴蝶,状如盾甲,故而得名。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人体的碘元素生产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增强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发育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健康体检的逐渐普及,一种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一些患者拿着体检报告焦虑万分,其实大可不必。 2. 良性?恶性?超声来辨别!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病,在成人中的发病率超过50%,中年女性是该病的高发群体。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占甲状腺结节中的绝大多数,恶性结节尚不足1%。良性结节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良性结节如无临床症状(如压迫气管引起的胸闷、咳嗽等),则无需治疗,定期体检监测结节进展即可;恶性结节则以甲状腺癌为主,另外还包括甲状腺淋巴瘤、转移瘤等。据专家介绍,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只要条件许可,就应彻底清除原发灶和转移灶,以防转移和复发。虽然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法大相径庭,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均是“可治之症”,是可以达到痊愈的。所以甲状腺结节患者完全不必惊慌,应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首先明确结节的良恶性,为后续治疗做准备。 超声检查以其方便快捷、安全无辐射等独特优势已经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近年来高频超声分辨率的提高,以及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0%左右。超声检查因其高准确率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很多患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也有所了解,但并不系统,相信表1能让您更科学直观地了解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常规灰阶超声典型表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发现患者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澄清。 2.1 钙化不一定是癌 由于结节内微钙化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异性征象,许多患者因为超声报告中描述甲状腺结节内有钙化,便非常紧张,认为得了甲状腺癌。但实际上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均可出现。甲状腺结节的钙化分为粗大钙化和细小钙化。粗大的钙化几乎不会在恶性结节中出现,有粗大钙化反而提示了良性病变。成簇细小的微钙化常常提示恶性结节,患者需谨慎对待,但细小钙化有时也可出现在良性结节中,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因此,如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甲状腺结节内有细小钙化,患者先不必紧张,应当去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或密切随访。2.2勿以“节”小而不为 一些患者认为甲状腺结节较小,且无临床症状,便不予以重视。其实和许多疾病一样,对于甲状腺结节来说,结节大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结节的性质。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癌多在1cm左右,少有临床症状。但一旦明确诊断,切不可任其发展,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转移。相反,如果确诊是良性结节,即使体积较大,若无临床症状,也可不必手术治疗,定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即可。 2.3 勿以“节”多而恐慌 常常见到患者得知自己的甲状腺有很多结节后惊恐万分。其实结节的多少也不是最主要的,更主要的还是结节的性质。甲状腺恶性结节常常单发,而良性结节却常常多发,如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甲状腺炎等弥漫性病变腺体不均匀,也常常形成许多结节,在这种情况下,弥漫性病变是因,甲状腺结节是果;弥漫性病变是主要矛盾,甲状腺结节是次要矛盾。应首先药物治疗弥漫性病变,密切关注甲状腺功能,不必因为结节的多少而恐慌。 甲状腺结节患者应首选常规超声检查,对于不能准确鉴别良恶性的可疑病灶,可进一步进行超声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甲状腺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很有价值。 3.手术,没那么可怕! 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和有症状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甲状腺结节的治愈率极高,且少有复发及转移。但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是人体重要的激素,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后,需要人工补充甲状腺素,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同时要定期验血检查甲状腺功能,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补充的剂量。这种“手术治疗+人工补充甲状腺素”的治疗方式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患者仍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结婚生子,至今没有不良事件的报道。
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超声成像技术,超声造影被誉为无创性微循环血管造影。它能提供比普通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它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来增强人体的血流信号,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整个检查过程相当的短暂,约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是一项无创、无电离辐射的新型影像学技术。超声造影检查需要使用超声造影剂。超声造影剂是一种可通过肺循环的微气泡混悬液,当人体血液中注入了微气泡后,血流信号得以明显增强,从而显著改善小血管和低流速的显示,为诊断提供丰富的血流信息。使医生能够实时、动态地观察正常脏器和肿块的血流灌注,提高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造影剂经外周静脉注射后,随血液循环到达靶组织,使病灶显影,然后微泡内气体很快经肺呼出。经国内外数十万例病人使用,毒副作用极少,安全可靠,无需过敏试验。目前国内超声造影使用的造影剂是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它是一种非常安全的微泡悬浮液制剂,微气泡的平均直径比红细胞还小,通过呼吸排除体外(15分钟后几乎所有的气体排出)。由于该产品所有成分均是无毒的,所以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无肾毒性和心脏毒性,超声造影检查是一项安全可靠的临床诊断技术。
“多亏了超声造影,让我及时发现很小的肝癌并及早治疗;要不然,这病肯定要被耽误了”,陈女士感慨地说。 陈女士是福建人,今年54岁,患有慢性乙型肝炎20余年。2007年4月份发现肝癌并进行局部酒精注射治疗后,自我感觉一直很好。她按医生的要求定期随访,每隔两三个月做一次彩超检查,抽血化验甲胎蛋白(AFP)。12月份,经朋友介绍她慕名来到中山医院超声科,进行常规彩超检查后不能确定以前治疗的肿瘤是否仍有存活,遂建议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仅仅20分钟后,检查结果就出来了,认为原来肿瘤仍有部分存活。回到当地后,陈女士又拍了增强CT,没有发现肿瘤强化;化验甲胎蛋白结果也在正常范围,均不支持肝癌存活的诊断。由于当时对超声造影不甚了解,她的医生综合各方面情况并慎重考虑后,决定先密切观察而没有立即治疗。两个月后,陈女士的甲胎蛋白缓慢升高了,核磁共振(MRI)检查也提示肝内肿瘤有部分强化,考虑为“肝癌复发”。随后她进行了超声引导下的局部酒精注射治疗,甲胎蛋白很快降至正常水平,肝癌病灶被彻底消灭了。陈女士感觉超声造影检查真是太神奇了,比CT提前2个多月就能发现肿瘤。 继续随访6个月后,陈女士的甲胎蛋白又逐渐升高,最高到248ng/ml,因为陈女士原来的肝癌病史,当地医生考虑可能有肝癌复发,但反复多次的彩超检查和增强CT均没有发现肝内有新的肿瘤。她的医生是当地最有名的,但对这样的情况却束手无策。陈女士虽然自我感觉并无异样,但升高的甲胎蛋白结果使她陷入了焦躁不安的困境,整天茶饭不思,忧心忡忡。 走投无路之时,陈女士再次来到中山医院要求做“超声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显示肝左叶有一个很小的肿瘤病灶(1.1×0.9cm),该病灶在不注射超声造影剂的情况下与周围肝组织没什么区别,根本发现不了。根据超声造影结果,陈女士回当地就进行了局部酒精注射治疗4次,甲胎蛋白就很快又降下来了。目前陈女士仍然定期随访,一般情况很好,还正常上班。她对超声造影在她身上发挥的神奇作用感慨不已,超声造影对她的疾病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超声造影真是太好了,要不然我可能就要白开一刀了”,这是袁先生逢病友必发的感慨。这是怎么回事呢? 34岁的袁先生身体一向健康,不料今年单位体检时彩超检查发现肝内长了一个2cm左右的肿块,建议他到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袁先生及其家人都非常紧张,先后去过几家医院,最后还是不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有的医院说是良性的,有的医院说恶性病变不能排除;有的医生则建议他手术,不管良性还是恶性的,切下来就放心了。袁先生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因为肝脏手术毕竟是大手术,但是如果是恶性的,不手术又会耽误病情,左右为难。听说中山医院肝脏肿瘤方面比较好,遂来我院就诊,医生建议他做“超声造影”检查。半小时后结果出来了,认为是炎性假瘤,这是一种无明显症状的肝内局限性的炎症后坏死。这种病一般不需要什么特殊处理,随着身体抵抗力的增强,肿块会越来越小直至消失,所以建议袁先生随访就可以了。2个月后,肿块变小,只有1.2cm×1.3cm,再随访3个月后,病灶基本消失了。袁先生终于放心了,超声造影检查使袁先生免除了手术之苦。 大家对“黑白B超”及“彩超”现在都比较熟悉,那么“超声造影”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检查和用途呢?下面就超声造影一些相关问题及其在肝脏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的介绍。 1、为什么要做超声造影检查? 一般情况下,常规B超或彩超检查就能发现肿瘤,然后,根据肿块的“样子”(形态是否规则、边界是否清晰、在超声图像上是亮的还是暗的、内部及周边有无血流等)可以进行一些性质上的判断,即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据常规的B超及彩超有时会漏掉一些肿瘤,有时对于肿块的性质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如有些肿块很会“伪装”,在超声图像上与正常的肝脏一样,不容易被发现。还有一些肿块因为太小或离心脏太近受心脏搏动的干扰,肿块内部及周边部有无彩色血流就显示不清,这样对于肿块性质的判断就比较困难。这时,超声造影检查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2、超声造影安全吗? 超声造影剂的主要成分是微气泡。为使用安全并达到超声增强的目的,研究和制备超声造影剂时对微气泡的要求非常严格。目前在我国获批准用于临床的最安全的造影剂是声诺维(SonoVue),微泡的平均直径仅2.5μm,比红细胞还要小;微泡的成分是六氟化硫(SF6)气体,该气体为惰性气体,在人体内不发生反应。配制好的造影剂为乳白色溶液,通过周围浅静脉注射后,微气泡经肺毛细血管网进入体循环,多次循环后微泡破裂,微量气体经肺呼出体外,非常安全。该超声造影剂没有心肝肾毒性,不含碘,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比CT或MRI造影剂要低得多,据报道仅为0.01%。自从2004年我科室开展超声造影检查以来,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检查者约4000余人,未出现过超声造影剂过敏者。其它副作用主要包括头痛、恶心、注射部位疼痛及感觉异常等,发生率也很低,约1%~5%。这些不良反应均为暂时性的,反应程度轻微,不需要特殊处理,消退后无后遗症。造影检查时,每次使用的剂量很小,无须皮试,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同样适用。当然,尽管超声造影检查没有绝对的禁忌症,但下列情况建议避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对超声造影剂有过过敏者;严重心脏病、重度肺高压患者(肺动脉压>90 mmHg);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3、超声造影、增强CT和MRI哪种检查方法好? 每一种检查项目都有其优点,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不足。增强CT或MRI可以一次性显示肝内所有病灶,并且很少受肠腔气体干扰。但是CT具有放射性,不宜在短时间内重复检查,而且增强CT所用的造影剂一般为碘剂,用量大(一次注射量80ml~100ml),有一定的过敏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MRI虽然没有放射性,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放置金属支架的人越来越多,这部分人就不能进行MRI检查。而超声造影检查可以实时动态扫查(即可不间断地观察到整个造影过程),避免信息遗漏,减少了病灶特别是微小病灶的漏诊和误诊。另外,超声造影剂使用剂量小,无心肝肾毒性,不良反应少,同样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者。因超声造影剂排泄较快,且超声造影检查无放射性,操作简便,对于诊断困难的病灶及多发病灶,短期内可重复多次造影。当然,超声造影毕竟属于超声检查方法,难以突破超声检查所固有的某些局限性。例如当检查部位位置较深或受肠腔气体干扰时,超声造影的灵敏度会显著下降。另外,当肝内局灶性病变较多时,例如肝硬化肝内有多个可疑的硬化结节,超声造影检查一次注射只能观察到一个切面内病灶。并且,对于超声造影表现不典型的病例,就需要检查医生有丰富的经验。总的来说,增强CT及MRI对于多发病灶诊断效果要好些,而对于单发病灶,特别是较小病灶超声造影要好些。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并结合化验指标等综合分析来正确判断。 总之,超声造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超声检查新方法,已显示出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可安全无创地对肝脏内肿块进行良恶性的诊断,尤其在检测微小病灶(1cm以下)方面,超声造影可弥补增强CT或MRI的某些不足。随着超声造影剂及超声造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及观念更新,我们中国的儿童肝移植数量越来越多。肝移植术后需要定期随访,其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是超声检查。笔者作为超声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肝移植小孩及家长打交道。家长出于爱和关心,检查完后,也会问我“这个检查正常吗?”之类的问题。今天在这里就一些常见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超声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超声检查主要是观察肝脏、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情况。察血管的重要指标是血流频谱,需要孩子在安静下检查。因为移植肝胆囊已切除,肝移植超声检查前无需禁食(禁食主要是为了全面评估胆囊情况)。我个人经验是,为了让孩子3岁以内的孩子时保持安静,可以给孩子禁食2—4小时。这样,检查时可以用食物来让孩子保持安静。当然,吃水合氯醛让孩子睡着能更好的完成检查。这里要澄清一个误解,许多家长认为吃了镇静剂就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其实这个理解有误。水合氯醛其实代谢是很快的,副作用很小。超声检查与肝功能相关吗?超声检查不能直接反映肝功能。肝功能还是要靠抽血化验。肝功能主要是反应肝脏在细胞水平的代谢,远远超出了超声的分辨率。当然,当肝功能很差的时候,合成白蛋白不足,导致腹水,也可以被超声观察到。如何看待两次超声检查不一致?这也是最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我个人一直建议,家长不要自己根据两次报告上数值的差异而妄自猜测。这种专业的判断还是交给超声科医生和移植科的专科医生来判断。超声检查其实是非常主观的。所以同样一个脾脏,有些医生认为增大,有些医生认为正常是不足为怪的。至于测量值存在差异,更加常见。就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个肝脏测量两次也会不一样。所以,超声结果的解读还是交给医生。不要自己琢磨,也不要随便百度。超声能发现那些异常?超声检查能发现明显的移植肝/脾肿大,门静脉吻合口的狭窄和血栓,肝动脉血栓,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狭窄和血栓,移植肝胆道扩张,肝周的积液(腹水),等。上述异常有一些如肝动脉血栓很严重,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移植物失活。超声结果有异常怎么办?如果单纯超声结果有异常,而肝功能及孩子的一般情况都很好,能吃,能睡,能啦,那么基本上不需要处理。如果超声有异常,且孩子有黄疸、胃口差、腹胀等相关症状体征,那么应该去看移植科,寻求进一步诊治。多久复查一次超声?这个应该遵照移植科医生的嘱托,定期到医院做超声,不能抱有侥幸心理。因为有很多异常是逐渐发生的,一次检查没问题不代表以后就没问题,比如门静脉吻合口的狭窄。当然,如果孩子出现了肝功能异常的表现(黄疸/胃口差/肚子变大/没精神,等),建议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本文系周路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54岁女性患者,于五年前体检发现肝脏左叶20mm×23mm囊肿,无任何不适,遂未做任何处理。三年后患者自觉腹部饱胀感,复查囊肿大小为65×35mm。一年后患者上腹膨隆,腹部饱胀感更加明显,出现食量减小。再查囊肿已增至100mm×80mm,恰好位于胃的前方。2015年11月24日,患者在彩超引导下做了肝囊肿硬化治疗:局麻下将穿刺针刺入囊肿中心,共抽出268ml清亮囊液至囊肿基本消失,再注入聚桂醇20ml保留。治疗过程仅耗时4分钟。术后患者腹部饱胀感消失,食量恢复正常。三个月后复查彩超,肝左叶术区仅见一4mm×3mm暗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该囊肿吸收良好,肝囊肿硬化治疗效果显著。图1、2015年11月24日治疗时囊肿大小100mm×80mm。图2、2016年02月19日复查囊肿仅剩4mm×3mm大小,箭头所示区域为治疗后囊肿。肝囊肿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呈逐渐增高趋势。多数生长缓慢,且无症状,多在体检时无意发现。较小无症状囊肿无需治疗,可定期复查。较大囊肿(囊肿最大直径大于5cm)可产生压迫症状,可能会引起肝区疼痛不适、饱胀感、甚至对肝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还有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或有破裂引起急腹症的风险。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硬化治疗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成为肝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全程可视、安全精准、价格低廉、并发症轻微、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对肝囊肿的治愈率达90%以上。且对于复发的囊肿仍然可以再次进行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肾囊肿、多囊肝、多囊肾、卵巢囊肿、腘窝囊肿等。温馨提示:1、吸收时间:囊肿硬化治疗后,最初两周囊肿可能重新出现或增大,主要是由于无菌性炎症反应渗出引起。一般3~6个月后,炎性渗出液完全被吸收后才会消失。因此,疗效的评估应在硬化治疗后三个月、六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治疗一年以后囊肿大小无变化或增大才能判断为无效。2、复查时间:第一次复查一般建议在术后三个月时进行。最好联系手术医生进行复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本文系龚念梅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各具特点,我们在选择何种影像学检查时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不同病情和检查目的,而不是一味地迷信某一种检查或根据费用的高低盲目选择。例如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实时、费用低、可反复进行等优点,常用于一般患者的筛选、术后随访等,以早期发现肝肿瘤,发现有疑问时再选择超声造影或准确CT/MRI检查;超声的另一个用途是在肝肿瘤局部治疗前的定位,它可以引导穿刺过程和进行局部治疗;彩超和超声造影则用于判断肝肿瘤的性质和检测肝肿瘤治疗后有无残留血供。 CT和MRI一般不用于常规的筛选检查。平扫CT检查多用于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判断碘油的沉积情况,多在介入治疗后一个月时进行;增强CT则可以判断肝肿瘤的性质和判断肿瘤治疗后的疗效,但对碘过敏者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选择进行增强CT检查。MRI检查因其序列多,提供的信息更丰富,对发现肝内小病灶非常敏感,鉴别诊断肝肿瘤准确,而且,其对评估各种治疗后的疗效很有帮助,尤其可以判断使用碘化油介入治疗后的病灶情况,因为核磁共振影像不受碘油沉积的影响。唯一不足的是对肝左叶近心脏的病灶判断有一定困难,主要是受心脏搏动及主动脉伪影的影响。
肝脏是人体内最适合进行超声检查的脏器之一,因此,超声是临床上检查肝脏的首选影像检查手段,如对正常人群的体格检查、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定期随访等都是使用B超进行检查筛选的,它可以发现或排除大部分的肝脏占位性病变。除了少数发生于隔顶等部位的病灶超声不易显示外,绝大部分的肝脏占位性病变均能用超声检查出来。常用的黑白B超和彩色超声可以发现和诊断肝脏囊性病灶和实质性病灶,一个有经验的超声医师可以明确诊断肝囊肿和典型的肝血管瘤、肝癌等。因此,超声检查的价值可归纳为:①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目前高档的超声仪能够显示直径1cm的肝癌;②提示占位性病变的性质,鉴别囊性或是实质性占位,对实质性占位可协助判断良恶性;③明确肝癌在肝内的具体位置及其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以利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的进行;④协助了解肝内其它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播散与浸润情况;⑤有助于在超声导引下的穿刺活检或进行局部治疗。 当然,常规超声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超声表现不典型的占位性病灶,往往需要获得其它更进一步的信息,如超声造影、CT、MRI等注射造影剂的检查结果。由此可见,超声检查在肝肿瘤的发现、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1、何为甲状腺微小癌?1998年WHO关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类标准中规定,直径≤1.0 cm的乳头状癌为甲状腺微小癌,取代了原来隐性癌的概念。2、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高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高分辨率彩超的应用,甲状腺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其检出率高达20-76%,大部分结节为良性结节,但有一部分结节被查体医生怀疑为“不好的结节”,具权威数据显示恶性结节占结节数的5-15%。文献报道2013年美国新发甲状腺癌病人高达60220例 ,我国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年新发甲状腺癌近90 000例,其中新增甲状腺癌患者超过1/2为微小乳头状癌。3、甲状腺微小癌怎么诊断?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首选方法,有经验的超声医生可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做出初步判断,对于可疑甲状腺恶性结节者可以通过超声引导监测下穿刺活检,取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而明确诊断。4、甲状腺微小癌怎样治疗?由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较好,生长缓慢,部分患者终生携带病灶并无疾病进展。因此有日本学者提出部分微小癌无需任何治疗、观察即可的观点 。Ito等报道34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观察结果,其平均随访时间为74个月,与接受手术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淋巴结转移、预后等各项指标中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但还是有一部分病人在随访观察的过程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而进行甲状腺全切及颈部淋巴结清扫。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到甲状腺微小癌早发现早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微小癌消融治疗既可以防止在随访观察中淋巴结发生转移,又可以免除甲状腺手术切除的创伤,达到符合现代医疗理念的精准化、微创化及个体化的恰当治疗。本文系王淑荣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很多时候我们做肝胆B超的时候医生都会要求大家空腹准备。 那什么样的准备才叫做空腹呢?空腹是指不要吃早餐,不要喝牛奶等可以导致胆囊收缩的饮品,但是喝水是完全不影响的。 为什么要做如此准备呢?因为胆囊在充盈的状态下才可以显示清晰,而且尤其是临床上怀疑慢性胆囊炎的患者,餐后胆囊与胆囊炎的超声表现很相似,很容易导致误诊漏诊。 有的女性患者检查腹部同时又检查子宫附件,这个时候不要吃早餐,但是喝水就可以兼顾到两者的要求,不用担心喝水会影响胆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