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中老年人要格外重视膜性肾病
2012年,我国进行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10.8%的人患有慢性肾脏病,估算我国患有慢性肾病人数在1.2~1.3左右。患者数量十分庞大,且总体认知率、治疗率、达标率都非常低。 慢性肾病的分类慢性肾脏病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当出现肾脏损伤,有蛋白尿、血尿,或者经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有功能或者结构上的变化,时间超过三个月,就要考虑是否存在慢性肾脏损伤。有的患者虽然没有蛋白尿、血尿等情况出现,但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并且持续三个月以上,也可能提示是慢性肾脏病的患者。 慢性肾病的危害肾脏病是一个隐匿的杀手,很多患者在早期并没有特殊的症状,或者症状并不典型,如乏力、血压略高、尿中泡沫增加、下肢浮肿等,此时应尽早检查确认,如果等到症状非常明显了,那么损伤可能也就比较严重,错过了早期干预治疗的机会,从而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产生不良后果。 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肾病早年,我国慢性肾病的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很多继发性的肾脏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比较常见的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硬化以及一些自身免疫性的疾病。此外,原发性肾脏病中膜性肾病也更多地进入了公众视野。 什么是膜性肾病?这是经过肾穿检查后的病理诊断结论,是肾病综合征当中的一种常见类型。膜性肾病跟其它肾病综合症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如小便泡沫增加、走路后脚肿起来了,还有一些病人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出现肾功能减退等。随着等各方面的改变,随着生存年龄的逐渐增长,膜性肾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增高。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临床上可以通过血液检测诊断膜性肾病,不需要进行肾穿刺检查。膜性肾病在老年人的当中的发病率特别高,虽然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老年人是首先需要引起重视的人群。一旦发现肾病综合症,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的治疗约有1/3的患者脱离致病因素会自发好转。约有1/3的患者存在大量蛋白尿或者有肾功能稳定或轻度减退的,针对这样的病人会给予些积极的治疗,预后令人满意,可以达到蛋白尿完全转阴、肾功能改善的结果。还有1/3的患者就比较遗憾了,即便给予了最佳的治疗,也无法逆转其肾功能减退,最终可能发展成为尿毒症。一旦患上膜性肾病,不要气馁,应该积极治疗,树立和肾病共存的生活理念,也有机会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