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计划:建议每日三餐,或者少量多餐,避免过度饱腹。主食少吃: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特别是白面制品。甜食不吃:特别是精制糖。蔬菜多吃: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保证蛋白质:如瘦肉、鱼、豆类等。运动计划: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骑自行车或游泳等。运动应该逐渐增加,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训练。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对肝脏造成直接损害。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对于高血脂患者,可能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服用药物治疗,如降酶药、降脂药、中药。常用的减肥中草药有荷叶、泽泻、绞股蓝、丹参、葛根、山楂等等,需要根据表现来辨证用药。定期检查: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血脂、血糖、B超等检查,目前还有肝脏脂肪定量MRI,能更精确评估脂肪肝程度。减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同时,减重应该以健康为前提,不要过度减重或者减重速度过快。如果遇到任何问题或不适,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曙光医院肝病二科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均为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现招募乙肝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者,欢迎符合条件的患者报名参加!
为了明确自己肝纤维化或者脂肪肝的程度,医生往往建议做一个肝脏弹性超声。它的原理是像做B超一样,用超声探头放置在肝脏位置,通过超声波返回的速率转变为数值。通常至少做10次,取中位数,根据该数值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脂肪肝程度。1.肝硬度值(LSM)体现肝纤维化程度,单位为千帕(kPa),数值测量范围是2.4~75.4kPa。肝纤维化程度按弹性数值分为F0、F1、F2、F3和F4,共5个等级,分别为:LSM<7.3:F0—无肝纤维化,F1—轻度肝纤维化;LSM7.3~9.7:F2—中度肝纤维化;LSM9.7~12.4:F2-F3—中度肝纤维化;LSM12.4~17.5:F3~F4—重度肝纤维化;LSM>17.5:>F4—肝硬化2.CAP值(控制衰减指数)体现脂肪肝程度,单位为“分贝/米(dB/m)”。可分为4个范围,分别为:<244:脂肪变<11%,可以认为没有脂肪肝244-269:脂肪变≥11%,轻度脂肪肝269-296:脂肪变≥34%,中度脂肪肝>296:脂肪变≥67%,重度脂肪肝如该图所示,肝脏硬度值为8.3kPa,脂肪衰减为293db/m。说明达到了轻度纤维化,中度脂肪肝。该检查的优点是无创、简便、快速、安全,可以较好的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脂肪变的程度,供医生及病人参考,肝病患者可每半年至1年复查。值得注意的是,腹水、肋间隙较小、肝脏炎症、胆汁淤积、肝脏淤血、饮酒等因素可能会影响肝脏硬度值。
黑便是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出血的最常见的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通过肠道,经肠道细菌作用,血红蛋白中的铁转化为硫化铁,肠粘膜分泌粘液在大便表面,就会形成黑黑亮亮的大便,称为柏油样大便。血液如果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则大便呈血便。(1)消化性溃疡 (2)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3)胃癌(4)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大肠癌(6)大肠息肉以上占到出血病因的80%。其他病因还有血液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如果慢性肝病患者,出现大量呕血、柏油样大便或红色大便,以及头晕、心慌、出冷汗,甚至晕厥,需警惕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立即至医院急诊处理。如果持续、反复出血黑便,多提示胃肠出血。伴有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腹痛,与进食有关,多提示消化道溃疡。如长期上腹不适、厌食、消瘦、贫血,需警惕消化道肿瘤的可能。
一、肝性脑病的症状 肝性脑病是指肝脏功能失代偿,导致肝脏的解毒功能受限,从而使机体内大量代谢产物和毒素不能通过肝肠循环代谢,而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脑部,并作用于脑神经细胞而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脑病,表现为反应迟钝、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嗜睡和昏迷等。 二、肝性脑病的治疗 对于肝性脑病的治疗,首先要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如果病人因为便秘、腹泻或者高蛋白饮食引起肝性脑病的话,首先要及时的调整相关的肠道功能,及时的调整生活饮食结构,同时针对于体内代谢紊乱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使用一些抗肝性脑病的药物,如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利福昔明等。 三、肝性脑病如何护理 1.要注意安全,如发现反应迟钝、嗜睡等,必须有家人陪护,以免发生摔倒等意外发生。 2.饮食上的护理,肝性脑病的患者首先不能摄入过多蛋白质,比如鱼、肉、蛋、奶都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建议在40g以下。 3.要保持大便通畅,可以口服乳果糖促进体内氨的排泄。
先将药材用凉水浸泡30分钟左右,水位超过中药4-5厘米即可。先用大火(武火)烧开后,改用小火(文火)保持一种微沸状态煎煮30-40分钟左右。(注意不要烧干烧焦,焦了就不宜再用)煮好了以后,将药汁倒至碗中,药汁量约200-300毫升。药渣再加凉水,第二次煎煮水位超过中药2-3厘米。煎煮法照前时间稍短,20-30分钟左右。二次煎煮好药汁,合在一起,混匀,再分成二份,早晚各服一份。注意:1.煎药最好选用砂锅或陶瓷锅,忌铁锅铝锅,以免金属物质与药物起化学反应。2.药不宜喝冷的。3.冷藏保存3-5天为宜,否则宜冷冻保存。4.饭后半小时服用中药为宜,经常空腹服药容易导致胃部不适。如当天需要分3-4次服药时,无法做到每次都在饭后,则应尽量避免完全空腹状态下服药。5.中药和西药不要同时吃,间隔半小时左右。未尽之处,可门诊时当面咨询医生。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妇女在计划怀孕之前最好由肝病科医生评估明确是否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明确乙肝病毒活动状态、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需启动抗病毒治疗。如肝功能转氨酶升高,HBVDNA阳性,无肝硬化,建议先抗病毒治疗。如果已经发展到肝硬化,不管肝功能和HBVDNA结果,都要先抗病毒治疗。在孕中,如果HBVDNA>2×10的5次方IU/ml,在妊娠的第24周-28周,开始启动抗病毒治疗,选择替诺福韦。替诺福韦可有效降低母体病毒水平,且不易耐药。1.剖腹产手术并不降低母婴传播率,因此不推荐以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为目的选择剖腹产手术。2.新生儿需要尽早(出生12小时内)完成第1针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同时在婴儿1月龄、6月龄完成第2针、第3针乙肝疫苗接种,最重要的是在完成三针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6个月,也就是在7~12个月里要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了解免疫应答和母婴阻断的效果。3.母亲产后随访:继续服用抗病毒治疗的母亲是每3~6个月检测血常规、肝功能、HBVDNA和乙肝两对半、肝脏硬度值、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等,必要的时候做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产后停药的母亲在产后的4~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HBVDNA,如果生化指标正常,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直到产后6个月。如果停药后肝炎活动,还是要抗病毒治疗。
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V-DNA均为阴性,称为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也叫拿“金牌”。一、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分类核苷酸类似物:作用于病毒,属于直接抗病毒药物,可强效抑制HBV复制。干扰素:主要作用于宿主,激活免疫调节,诱导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干扰病毒感染复制,因此具有发挥免疫调节和抗病毒的双重作用。二、干扰素的优点(1)疗程1年,血清学应答较高且应答更持久。(2)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3)有机会乙肝临床治愈。三、干扰素的缺点(1)仅在部分患者中有效,总体应答率约30%(指治疗48周乙肝表明抗原转阴定义为应答)(2)皮下注射,不如口服药方便。(3)有较多的不良反应。(4)价格稍贵,医保报销约80%。四、干扰素副作用(此处仅列出发生率大于10%的副作用)(1)血常规异常(22%)(2)头晕(24%)、头痛(40%)(3)关节痛(11%)、肌肉痛(32%)(4)脱发(28%)(5)乏力(52%)、发热(76%)、畏寒(12%)(6)牙龈出血(12%)五、禁忌症(1)怀孕、备孕前半年内。(也就意味着女性患者在妊娠期前6个月完成治疗,男性患者停药后6个月方可考虑生育)(2)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疾病、血液性疾病。(3)肝硬化失代偿期。 六、干扰素治疗的优势人群小三阳并且HBsAg定量<1500IU/ml,属于优势人群,使用干扰素的转阴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基线HBsAg水平、12周ALT水平和12周、24周HBsAg水平及下降幅度与临床治愈相关。12周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对疗效有预测价值:·12周HBsAg下降>0.5log10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可达58.8%;·24周HBsAg下降>1log10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可达58.6%。干扰素治疗中ALT水平升高说明机体免疫功能的激活,治疗疗效将会提高:·12周ALT升高>2倍最高值上限的患者HBsAg清除率可超过40%。
超重或者肥胖人群需及时减重。有研究表明,若体重减轻5%以上,58%的脂肪肝患者症状得到减轻;体重减轻10%以上,脂肪肝降低率可达到90%。 但要注意的是,不可急于求成。每周减重不超过0.5到1千克,慢慢把BMI控制在正常范围(18.5-24.9)即可。减的太快对身体不利,而且容易反弹。《美国胃肠病学杂志》一篇研究发现,脂肪肝的减轻程度与运动量密切相关,需要每周≥750个代谢当量(750MET-min/wk)的运动量,即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才能获益。3即每天有氧运动保证在30分钟以上,但不超过1小时;5即每周至少运动5次;7即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钟。 运动种类,可根据自己条件选择,快步走、跑步、游泳、球类、健身操都可以。运动前后注意做好拉伸动作。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不管是入睡困难,还是易醒、醒后不易入睡,或者睡眠浅、易惊醒,都属于“不寐”范畴。严重者彻夜不眠,白天仍旧无法入睡,影响生活和工作。长期依赖安眠药,之后又会因安眠药副作用出现精神恍惚、或者戒断后的心悸、手抖等表现。为什么会失眠呢?《诸病源候论·大病后不得眠候》云:“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即提出了不寐的病因病机与阴阳失调有关。即:阴不能敛阳,阳不能入阴。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意思就是饮食不慎,阻碍脾胃运化,出现胃胀恶心等胃部不适,影响睡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中,有“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论述,比如阴血不足,中气亏虚,心神失养,导致多梦易醒、倦怠乏力。病因病机根据情况来辨证,针对性采用中药治疗。常用药物有酸枣仁、百合、夜交藤,宁心安神,药效温和,适合肝病病人长期服用。远志、茯神,可以疏肝解郁,适合焦虑易怒性格。龙骨、牡蛎、珍珠母、白龙齿,重镇安神,选择一二即可,适合肝病病人短期应用。有一乙肝肝硬化病人,中老年女性,入睡困难,长期失眠,平时依赖思诺思助眠,可睡不超过5小时,平素怕冷,二便正常,胃纳正常,无腹痛腹胀,下肢有时轻度浮肿。舌淡红,边齿痕,苔白微腻,脉沉。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黄芩,桂枝,党参,生龙骨,生牡蛎,茯苓,半夏)。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