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脂肪垫劳损脂肪垫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间隙,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脂肪垫劳损的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外伤或者是长期摩擦引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发生炎症,与髌韧带发生粘连,从而使膝关节活动受限。这种损伤多发生于经常步行、登山或者蹲起运动较频繁的30岁以上人群。患者会觉得膝关节疼痛,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但关节活动并不受到限制。劳累后症状明显。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配合理疗及口服药物。2.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损伤是运动员的一种常见损伤,在下肢负重,足部固定,膝关节微屈时,如果突然过度内旋伸膝或外旋伸膝(例如排球运动中,队员在防守时突然转身鱼跃救球的动作),就有可能引起半月板撕裂。半月板损伤会有明显的膝部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关节表现出肿胀和滑落感,并且在关节活动时有弹响。治疗需根据损伤程度决定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3.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滑膜是组成膝关节的主要结构之一。滑膜细胞分泌滑液,可以保持关节软骨面的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由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等因素损伤滑膜,会产生大量积液,使关节内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消除,则很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患者会感觉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疼痛最明显的特点是当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是有一定阻力地做伸膝运动时,髌骨下部疼痛会加剧,被动极度屈曲时疼痛也明显加重。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这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居多。超重负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膝关节会肿胀而疼痛,有时活动关节会有摩擦音。膝部可能出现内翻畸形并伴有内侧疼痛。治疗根据关节蜕变情况选择是否行关节置换的治疗,目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置换治疗是国际上较成熟的治疗方式。5.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如果此时突然受到外力导致外翻或内翻,则有可能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内侧副韧带损伤占绝大多数。以这种损伤为例,患者会有明确的外伤史,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膝内侧有肿胀,几天后会出现瘀斑。膝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6.寒冷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关节疼痛并不是由外伤引起的,寒冷(特别是持续受凉和巨大的温度反差)才是造成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形态美。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也不再身着厚厚的棉服,而是尽可能地减轻身上的负担,以适应现代审美观念及快速的生活节奏。但是在体验美感的同时,人们不得不付出关节损害的代价,因为寒冷可导致肌肉和血管收缩,引起关节疼痛。7.运动不当有些老年人喜欢登山,但如果没做好准备活动或运动量太大,也可造成关节疼痛。特别是身患关节滑膜炎或骨性关节炎的人,更容易引起关节疾病发作或加重。在登山运动中,下山时,全身的重量完全加在一侧膝关节上,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正常站立时的数倍。人们上下楼梯时,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8.不良走路习惯例如经常穿着不合脚的鞋或穿着拖鞋、高跟鞋长距离行走,会使膝关节长时间处于非正常的受力状态,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引起疼痛。9.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病变。10.代谢性疾病如“痛风”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以上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损伤单靠日常保健是无法自愈的。需要提醒大家:如果有以上疼痛特点,还是要尽快请医生明确诊断,以免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踝部扭伤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那么踝部扭伤后该怎么办呢? 踝韧带是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当韧带受到过度牵拉或部分断裂,称为踝韧带扭伤。 表现:有明确扭伤史,疼痛,常不能负重走行走。患侧踝关节肿胀,局部压痛明显,可有瘀斑,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 处理:当您遇到踝关节扭伤后,需要去医院行X线片检查,主要作用是排出骨折可能。 治疗:肿胀明显者,在受伤24小时内冰敷,注意不要冻伤皮肤。损伤轻者,可用弹性绷带或宽胶布包扎固定,在医院可以行石膏固定,一般固定2至3周即可拆除,然后进行踝关节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对于损伤很重,韧带断裂广泛,踝关节出现不稳定者则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石膏固定4至6周。
Bunions (Hallux Abducto Valgus)踇外翻是非常常见的足部畸形,在老百姓心中有很多错误的观念,认为是先天,与生俱来的,没办法治疗。很多患者来就诊以前,都忍受了很长时间的痛苦。下面我就一些常见的问题逐一讲解:1. 什么是拇外翻?也称拇囊炎,英文名Hallux valgus 或 Hallux abducto valgus,老百姓讲就是在大脚趾的内侧长了个包。其实产生这个包的原因非常复杂,它反映了前足部分骨性结构改变,大脚趾向二脚趾倾斜、并挤靠它,而不是像正常人一样指向正前方。学术点讲就是说发生了足力线的改变。拇囊炎产生的畸形会逐渐加重,最开始只是大脚趾向外侧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了这个包、突出越发明显,但是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症状通常在晚期才出现,大多数患者并没有疼痛和不适。2. 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呢?这主要是足的骨性结构发育异常引起,引起足的力学结构改变,而不是拇囊炎本身先天遗传的,但是确实某些类型的足容易发展成拇囊炎。高跟鞋会挤压拇指,但是它并不是真正引起拇囊炎的原因,但它会诱发拇囊炎患者产生疼痛。3. 如何诊断拇外翻?症状:疼痛;炎症和局部红肿;局部烧灼感;麻木症状产生多数患者是因为穿鞋造成,主要大脚趾受到挤压,比如说穿高跟鞋或者前足过紧的鞋子,避免芭蕾舞样动作。拇囊炎的局部突起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是在大脚趾的内侧。为了充分评估脚趾的畸形,医生需要行X线检查,确定畸形的角度。由于畸形会逐渐加重,不会自然消失,所以随着时间通常会逐渐加重。但是每个病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发展的非常迅速,有些人则没有症状,因此对这个疾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个性化的方案治疗。4. 能不能不手术治疗?当然可以,通常就是观察,不采取特殊的治疗措施。最佳的好处是不采取手术、不干扰关节的结构,但是需要定期X线检查和医生的评估。可以配合使用一些辅助器具,减少疼痛,但又不加重踇外翻本身的畸形。合适的鞋:非常重要,选择前足宽松的鞋,避免穿高跟鞋。衬垫:放在拇囊炎突起处,可以缓解疼痛运动方式调增:避免过久站立药物: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冰敷:减少炎症和疼痛封闭:尽量不适用。矫形支具:5. 什么时候手术呢?简单点说就是保守治疗失败,疼痛不能缓解,干扰了您的正常生活手术方式很多,包括解决骨性畸形、矫正力线、软组织平衡。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疼痛。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畸形的程度、年龄活动水平、内科疾病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康复时间的长度取决于您的手术方式:如果截骨矫正力线,就需要前足避免负重8-13周,等待骨性愈合后就可以正常踩地负重。推荐的方式是先负重10公斤1个月;复查X线或自觉无症状,负重重量增加到30公斤,再走一个月;复查X线或自觉无症状,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如果没有截骨手术,仅作的软组织平衡手术,一般需要6周即可开始负重行走。完全康复到正常大概12周,锻炼和负重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前足减压鞋 ,穿戴方法见视频https://www.tudou.com/programs/view/aaSiQcDNhsk/
最近门诊很多患者扭伤踝关节,我建议石膏固定,患者都睁大眼睛看着我:拍片没有骨折,打石膏干啥,随后我不得不一一解释。因为踝关节除了骨骼,还有韧带,韧带损伤了,需要石膏固定关节来利于韧带的愈合……踝关节是常见的受伤部位,约四分之一的运动损伤发生于踝关节。踝关节周围韧带根据其解剖位置可以分成3组:外侧韧带(跟腓、距腓前、距腓后,其中距腓前又分上支和下支),内侧三角韧带,胫腓联合韧带。其解剖是非常复杂的,专业搞足踝的外科医生也不敢说他把每个韧带都搞清楚了。按照最常用的西点踝关节扭伤分级系统(West Point Sprain Grading System),踝关节的扭伤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I 级是指距腓前韧带牵拉而功能损失很小,踝关节活动不受限,没有机械不稳定的证据。II 级是指距腓前韧带部分撕裂伴中度的肿胀压痛,有轻至中度的不稳定和功能丢失,踝关节活动受限。III 级是指ATFL±CFL的完全撕裂,伴有严重踝关节肿胀,淤血和功能丧失,踝关节不稳定严重,通常不能负重。注:.前距腓韧带(Auterjor Tolofitular Ligament ATFL)跟腓韧带(Culeaneofibular Ligament CFL)是否打石膏,取决于扭伤是哪个级别。美国骨科学会(AAOS,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推荐:II 级、III 级损伤须要制动,石膏或者支具都是制动的方式。那么,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扭伤的级别呢? X 线在骨科主要用来看骨性结构,看不到上述几条韧带的;韧带用 MRI 看是目前相对最准确的,但是由于扫描的方向,断面的方向等原因,从核磁明确判断损伤程度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就为什么有专业搞踝关节专业的骨科医生出现了;如果你是医生你也许问:除了机器检查,你就不能用查体方式来诊断吗,可是临床上查体有时真的难于实施。患者正痛着的时候,是不会愿意让医生来回玩他的踝关节的,你说我是给你检查也不行,主要是太痛了,检查结果也不客观真实。所以,国外有些书提出麻醉以后进行踝关节检查。然而国内基本上不会去这样做,而是根据一些经验性的标准,尤其青紫肿胀明显或者内外翻的时候严重疼痛,就认为韧带损伤较重,打一石膏利于韧带在正确的位置愈合。经济条件好点的带个踝关节支具当然更好了。也许有的患者会问:对于严重的韧带断裂,难道不应该做手术缝上?理想是这样的,举个例子:马尾巴尖断裂,好缝吗、不好缝。因为韧带往往并不是一个带状,往往是成片状或扇形,完全断裂的很少见,往往是部分撕裂。如果保守治疗没能恢复踝关节稳定性,那就真得需要做手术修补或重建韧带。说了这么多总有点用吧,还是先把踝关节石膏打上吧!作者:卢微波,副主任医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骨科本文系卢微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跟痛症是常见的骨科疾患,多指足跟下面第慢性疼痛,典型第症状是清晨下地是前几步足跟或足弓部疼痛,也有久坐后起身走路疼痛,而活动一会儿后疼痛会缓解,但一天下来又会疼痛加重。多数症状轻微,偶有不适,可以忍耐,或持续时间短暂,持续数天数周,对生活工作影响不大,甚至未必需要就医;但也有疼痛很重、持续时间数月数年的,以至于卧床、坐轮椅等,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对患者及家属造成很大对身心影响。跟痛症过去认为多数情况是足底筋膜出现了问题,像其他部位如颈肩腰背部慢性疼痛一样,认为筋膜发炎了,局部无菌性炎症产生了疼痛,所以又有“足底筋膜炎”之称,最新对研究发现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对筋膜组织病理切片中并未发现炎症存在,同样在临床工作中,非甾体消炎药物可能无效。足底筋膜是连接脚掌与足跟的一层非常结实的腱膜,是维持足弓的重要结构,足的结构类似三条腿的凳子,脚后跟是一条腿,脚掌内侧是大脚趾一条腿,脚掌外侧小脚趾是一条腿,而足底筋膜就是维系固定稳固这三条腿的重要结构,当这三条腿中任何一条腿倾斜失稳,都会殃及足底筋膜,使足底筋膜在异常的方向上受到异常的牵拉力,长期反复的结果导致足底筋膜在足跟附着处或在筋膜中段出现积累性损伤,甚至产生无菌性炎症、钙化(骨刺),当然也可以仅仅是牵拉受伤而无炎症发生。足跟痛的患者的自我治疗:(1)适当减少运动量,但要维持正常工作生活所需的运动量,过度运动和过度休养都是不利的;(2)穿软硬合适的鞋子,过软过硬的鞋底同样有害;(3)不要一味的烫脚、热水泡脚,在急性炎症期,无异于火上浇油,也许当时可以舒缓一下,过后会更肿更疼;(4)不要听信所谓的偏方,如跺脚、踩石子、醋泡脚等,长出来的骨刺不可能用这些方法去掉,而且骨刺是结果并不是疼痛第原因;(5)非常有效的自我治疗是做腓肠肌牵拉,有多种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双手扶墙前腿弓后退绷,把疼的脚放在后面,持续绷住拉紧后面的小腿肚20-30秒,每10个为一组,每天4-6组。还有站斜板法,对于不能坚持扶墙牵拉对患者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毛巾牵拉法、踩墙脚法等也是可以的,但力度相对小些。(6)足底按摩或滚网球、水瓶法法也可以缓解部分症状。70-80%的足底筋膜炎通过这些自我治疗都会治愈。如果坚持自我治疗4-6周仍不见好转,就要去医院找医生进一步诊治了。足跟痛的系统医疗诊治:(1)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作出初步的诊断,多数不需要拍x光片即可明确诊断,当然有时还需要进行足负重位x光片、B超、MRI、甚至核素扫描、步态分析等特殊检查以及一些必要的血化验,以分析患病原因,得出准确诊断,并鉴别出一些其他问题,足底筋膜炎多数情况是与足的异常受力有关,解决了这个异常的力,疼痛自然就好了,问题可以出在前足,比如拇指外翻、拇指受限(背伸时量减少)、也可能出在中足,如足弓低平或过高,也可能出现在后足,如跟骨内翻或外翻,甚至是踝关节背伸受限,小腿肚肿痛等,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相对来说踝关节背伸受限可能是最多的致病原因,可以单独存在或与其他原因并存;需要鉴别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等系统性疾病、小的骨折或疲劳骨折、肿瘤、神经痛、跟腱止点炎等;(2)足底筋膜炎等治疗,对于发病在三个月内的患者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如芬必得等,但长期慢性患者无效,各种中成药或草药疗效不确切,外用药物可以辅助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小针刀治疗,要慎重,可能不去根易反复,甚至出现足底筋膜断裂等并发症;理疗如超短波或冲击波治疗,仍属于治标缓解症状等治疗,很多病人可能也无效;正确合理的拉筋锻炼、矫正鞋垫等属于从结构上矫正足部异常受力,可以有非常好的疗效,在求医的患者中,80-90%的患者可以通过此法治愈;对于顽固性跟痛,病史超过9个月的,已经不是足底筋膜局部炎症的事了,可能要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存在的解剖上异常来设计手术,比如小腿肚紧是病因的话,只要做个腓肠肌腱膜松解术足跟痛就自然好了,而非简单的把足底筋膜切断松解,那样不仅无效而且还会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文系张文卿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痛风治疗新观点:痛风是一种可以治愈的难治性疾病(2013年欧洲年会共识)。既然痛风可以治愈,为什么还那么多人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呢?有两方面原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马辉一、部分医师未认识到高尿酸血症的危害,不重视降血尿酸治疗。二、患者缺乏痛风治疗相关知识,治疗不规范。常常表现为:1、不重视早期治疗。2、只在痛风发作期治疗。3、长期滥用止痛药、糖皮质激素。4、过于害怕药物的副作用,不能坚持血尿酸规范化达标治疗。5、过度控制饮食。6、对非药物治疗(饮食、运动、复查)不重视。结果就是痛风反复发作,出现持续性关节炎、肾结石、痛风石,甚至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严重的不可逆的并发症。因此,必须规范化治疗痛风,治愈痛风,避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早期痛风治疗指南只强调急性期的治疗;近期痛风治疗指南不仅强调急性期的治疗,同时开始关注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尤其是分层的降尿酸治疗。痛风治疗最新的最佳方案:药物+非药物综合规范化治疗。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逐渐减少痛风发作,直至不再发作痛风,最终逆转和治愈痛风。痛风综合规范化治疗由六个方面组成: 一、痛风的非药物治疗:管住嘴、迈开腿、控体重、多饮水(一) 管住嘴:体内20%的血尿酸来源于食物,控制饮食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预防痛风急性发作的作用。选用低嘌呤食物,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浓汤、肉汁、海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和豆制品所含的植物蛋白不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尽量少吃)。避免酒精饮料(特别要避免饮用啤酒)。牛奶、鸡蛋、精肉等是优质蛋白,要适量补充。嘌呤易溶于水,肉类可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注意:饮食控制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合理均衡,过度控制饮食有害健康。严格控制饮食只能降低70-90mol/L血尿酸,不能只吃疏菜、水果,否则会因为饥饿、乳酸增加,痛风更容易发作。(二) 迈开腿:坚持适量运动,痛风患者比较适宜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运动量要适中,控制心率为:170-年龄(有氧运动最大适宜心率)。运动要循序渐进,首次运动时间15分钟;保持2周增加到30分钟;再过2周增加到45分钟,可一直保持。因故暂停运动重新开始运动要重新计算运动时间。每周运动5次以上即可。(三) 控体重:控制体重使体重达标可有效预防痛风的发生。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四) 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增加尿酸排泄。以水、碱性矿泉水、果汁等为好,不推荐浓茶、咖啡、碳酸饮料。二、碱化尿液碱化尿液可使尿酸结石溶解。尿液pH < 5.5时,尿酸呈过饱和状态,溶解的尿酸减少;pH >6.5时,大部分尿酸以阴离子尿酸盐的形式存在,尿酸结石最容易溶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将尿pH维持在6.5左右最为适宜。常用的碱化尿液药物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对胃刺激比较大,可间断性服用,不建议长期连续服用。三、积极治疗与血尿酸升高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2006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关于痛风防治建议中强调,积极控制高血脂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戒烟,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四、避免应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有些药物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避免使用。常见会导致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大于2g/d)、利尿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酒精、左旋多巴、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血尿酸症的患者,避免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科素亚(氯沙坦钾片)是目前经过验证的既能降压又能降低血尿酸的降压药,可作为优先考虑的降压药物。五、使用合适的药物把血尿酸控制到目标值(一)用药治疗原则应满足以下其中1个条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超过530mol/L);痛风急性发作1次以上;痛风石形成;慢性持续性痛风关节炎;尿酸性肾石病,肾功能受损;发作时关节液中MSUM微结晶。(二)用药注意事项用药应当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停药,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痛风发作期不能开始降尿酸治疗,应先给予消炎镇痛治疗直到缓解1-2周后再进行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初期,可能因为血尿酸浓度迅速下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此时无需停药,可加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一旦接受降尿酸治疗,建议不要停止。大部分患者达标治疗就可获益,难治性痛风患者在能耐受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血尿酸。(三)血尿酸控制目标血尿酸控制在血清饱和浓度之下,而不是达到正常值即可,血尿酸 >400mol/L仅仅减慢了进展而不能逆转病情。国外的资料,有效的降尿酸治疗可以缩小痛风石。痛风石下降速率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血尿酸越低,痛风石缩小速度越快。尿酸理想目标值1:血尿酸痛风的发生及复发;尿酸理想目标值2:血尿酸痛风石,可预防关节破坏及肾损害。(四)降低血尿酸的常用药物:1、抑制尿酸生成药(推荐别嘌醇或非布索坦单药治疗):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阻止次黄嘌呤和黄嘌呤代谢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生成。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尿尿酸1000mg/24h),肾功能受损、泌尿系结石史、排尿酸药无效患者。用法用量:别嘌醇:口服,成人用量:初始剂量一次50mg,一日1~2次,每周可递增50~100mg,至一日200~300mg,分2~3次服,每2周检测血和尿尿酸水平,如已达控制目标,则不再增量,如仍高可再递增。但一日最大量不得大于600mg。非布索坦:口服,起始剂量为40 mg,每日一次。如果2周后,血尿酸水平仍不低于360mol/L,建议剂量增至80mg,每日一次。2、促尿酸排泄药(推荐苯溴马隆):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时无效,尿尿酸大于600mmol/d时不宜使用。用药期间多饮水,尿量保持2000ml/d,并服用碳酸氢钠3~6g/d。用法用量: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50mg,每日一次,早餐后服用。1-3周后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为每天50-100mg。肾功能不全时(Ccr痛风症状(体征)消失后,应继续坚持所有的治疗手段,以保证血尿酸长期维持在目标值范围。在血尿酸达标后,可尝试减少药量,如血尿酸还在目标值范围内,可再次尝试减少药量,直到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小维持剂量。六、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自我管理和定期复查是痛风规范治疗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一)自我管理了解痛风的发病机理、过程和治疗方面的知识。了解自己的综合治疗方案、措施、目标和预后。预防、监测可能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放松心情,将心理调节纳入日常生活。很多人得了痛风,就怨天尤人,消极悲观,认为一旦患病,就会终身痛苦。其实不然,早了解规范化治疗方案,坚持规范化治疗,就能避免高血尿酸带来的危害和并发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吃什么?吃多少?是病友们都面临的一个大难题。食物的品质、产地、成熟程度、水分含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食物的嘌呤含量,有些食物还没有嘌呤含量测定的数据。病友的年龄、工作强度、身高、体重等各种不同因素决定了病友们的饮食结构不可能千篇一律。低嘌呤饮食控制必须兼顾到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的合理均衡。怎么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既能满足到身体的营养需要,又能控制血尿酸达标,还能尽量减少维持药量呢?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跟大家分享:①优先选择低嘌呤含量的食物。②不吃动物内脏、啤酒、肉汁、浓汤等高嘌呤含量的食物。③尽量少吃或不吃菌类、豆类、豆制品。④嘌呤易溶于水,肉类先煮一下再食用。⑤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食物数量,保证充足的营养。⑥使用最小剂量药物控制使血尿酸达标。⑦勤查血尿酸,通过检查结果反推饮食结构和用药是否合理,控制稳定后就有了适合自己的食谱。(二)定期复查在调整降尿酸药物过程中,每2-5周测定一次尿酸,尿酸测定是调整药物剂量的依据,也有利于判断患者对治疗药物的依从性。定期复查规定项目,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可以减少药物使用,减小药物副作用的伤害,提高治疗效果。3- 6月复查一次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6-12月复查一次的项目:肝功能、血糖、血压、消化系统B超、泌尿系统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