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八岁小女孩因颈部肿块到盐城市儿童医院门诊就诊,查颈部B超提示甲状舌管囊肿,因囊肿明显需手术治疗。经术前准备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为降低复发概率,同时切除部分舌骨及连接到舌根部的瘘管。患儿术后恢复可,六天出院。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地点:盐城市儿童医院门诊二楼
小儿腹股沟疝是常见的一种先天发育不良,腹膜鞘状突未闭锁。腹腔内压力高时(小儿哭闹、咳嗽时)腹股沟区突出包块。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哭闹,咳嗽时出现。平卧休息后包块消失,一旦出现包块不能还纳,可能是疝嵌顿,可能造成肠管坏死。治疗方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地点盐城市儿童医院门诊二楼
历时20天,经多学科共同诊治,我科一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合并十二指肠闭锁患儿出院! 患儿早产,33周+5,出生后即呕吐胆汁样液、不解大便,拍腹部立位片,“双泡征”提示十二指肠梗阻, 进一步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考虑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 出生后36小时急诊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与术前一致, 行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Ladd,s术。术后新生儿科监护, 经过儿外科、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现患儿食奶好,无呕吐,大小便正常,今日上午顺利出院。 该患儿能够顺利恢复,与我院多学科间紧密合作是分不开的,从围产期产前筛查早期诊断疾病并给予家长正确的指导(其实大多数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生后是可以治愈的,不必引产),生后儿外科团队及时手术干预,术后新生儿科团队生命体征的监护,确保患儿安全恢复,多学科紧密合作已然成为我院一项特色和优势,为盐城地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近日急诊做一急性肠梗阻手术,患儿13月,因呕吐3次来我院就诊,检查腹部立位片,提示肠梗阻。(下图) 儿科以肠梗阻收住院,行禁食抗感染治疗8小时,患儿呕吐未见好转,复查腹部立位片,(如下图) 提示肠梗阻加重,完全性,急诊转入我科,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见小肠梗阻,内见一异物,(如图) 切开肠管后取出(下图) 根据经验,考虑水养球(又称海绵宝宝),与家长沟通,家长回忆,说家长的确购买了此玩具,(如图) 诊断明确了,该患儿因为误食海绵宝宝引起急性肠梗阻! 海绵宝宝,色彩鲜艳,许多家长喜欢买给小朋友玩,素不知此玩具非常危险,小孩极易误食,海绵宝宝进入肠腔,遇到消化液急剧膨胀,堵塞肠管,非常危险!重者可危及生命! 警示:海绵宝宝是一种非常危险玩具,家长切勿购买!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连同其肠系膜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小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少数则继发于梅克尔憩室、过敏性紫癜、淋巴瘤等。 小儿肠套叠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春秋天、胖孩子、男孩子。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的病史。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回盲型(即回盲部作为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约占总数的50%—60%;回结型占第二位(即回肠从距回盲瓣数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继续前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束紧不能自动退出,由于鞘层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曲张,粘膜回流障碍加重,使动脉受累,供血不足,导致肠壁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中毒性休克。 郑大三附院小儿普外科主任陈琦告诉大家: 一、肠套叠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阵发性哭闹:为早期出现的症状,其特点是平素健康的婴儿,无任何诱因而突发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哭闹(腹痛)。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每次发作持续约10~20分钟,然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间隔数十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其症状如前。如此反复多次,患儿精神渐差、疲乏不堪、面色苍白。这种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较强的肠蠕动波把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牵拉肠系膜,同时套叠鞘部发生强烈收缩所引起。个别较小的病儿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随后进入休克状态,需特别警惕。 呕吐:发病不久即出现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即有胆汁甚至粪便样呕吐物,是肠梗阻严重的表现。 血便:多于病后8~12小时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腹部肿块:肿块多位于右上腹部,上腹部或左侧腹部,呈腊肠样,光滑而不太硬,略带弹性,可稍活动,有压痛。 全身情况:发病早期病儿全身情况尚好,体温正常,仅有面色苍白,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情况逐渐严重,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腹胀,甚至中毒性休克或腹膜炎征象。 如何诊断肠套叠? 首先要根据以上的表现(即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肿块四者存在)和病史。其次,超声检查显示肠套叠的同心圆样的特征性包块。第三,进行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结肠注气或钡剂X线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而可靠的诊断方法,看到“杯口”状影像为其特点就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也是较好的治疗措施。 二、小儿肠套叠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呢? 1、细菌性痢疾:亦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可能与肠套叠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粘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发热,腹痛不如肠套叠剧烈而有规律,腹部也触不到肿块。粪常规可见大量脓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鉴别常无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细菌性痢疾的基础上,因肠蠕动紊乱,也可并发肠套叠。 2、急性坏死性肠炎:可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血便,但该病多有腹泻史,早期即可表现为腹胀、高热和频吐,大便频繁,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况恶化快,常表现严重脱水、皮肤花纹等休克症状。 3、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较大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 4、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年长儿,多数有新鲜的出血性皮疹,伴有关节痛,有时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红色,腹部触不到肿块,这些症状有助于与肠套叠鉴别,有时本病可并发肠套叠,应引起注意,必要时应作X线检查。 三、如何治疗肠套叠呢? 非手术疗法:首选空气或钡剂灌肠。适应症为病程在48小时内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明显腹胀、腹部软者。复位的指征空气灌肠时看到空气突然进入回肠末端,拔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安静、不再哭闹;口服0.5~1.0g碳末,6~8小时后可由粪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复位完全成功。 手术疗法:晚期病情比较严重,不适合作灌肠复位的病例,或已经灌肠未能复位的病例,疑有小肠套叠者;以及复位达3次以上者均须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好准备包括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抗生素、退热及输血等。手术时根据患儿当时情况及病理变化行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肠造瘘等。(小儿普外科)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连同其肠系膜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小儿肠套叠多为原发性。少数则继发于梅克尔憩室、过敏性紫癜、淋巴瘤等。 小儿肠套叠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春秋天、胖孩子、男孩子。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的病史。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回盲型(即回盲部作为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约占总数的50%—60%;回结型占第二位(即回肠从距回盲瓣数厘米处起,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瓣进入结肠),约占30%;套入部随着肠蠕动不断继续前进,该段肠管及其肠系膜也一并套入鞘内,颈部束紧不能自动退出,由于鞘层肠管持续痉挛,致使套入部肠管发生循环障碍,初期静脉回流受阻,组织充血水肿,静脉曲张,粘膜回流障碍加重,使动脉受累,供血不足,导致肠壁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和腹膜炎、中毒性休克。 郑大三附院小儿普外科主任陈琦告诉大家: 一、肠套叠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阵发性哭闹:为早期出现的症状,其特点是平素健康的婴儿,无任何诱因而突发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哭闹(腹痛)。患儿表现为阵发性哭闹不安、屈腿、面色苍白。每次发作持续约10~20分钟,然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间隔数十分钟后又突然发作,其症状如前。如此反复多次,患儿精神渐差、疲乏不堪、面色苍白。这种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是由于较强的肠蠕动波把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牵拉肠系膜,同时套叠鞘部发生强烈收缩所引起。个别较小的病儿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随后进入休克状态,需特别警惕。 呕吐:发病不久即出现反射性呕吐,呕吐物为奶块或食物,以后即有胆汁甚至粪便样呕吐物,是肠梗阻严重的表现。 血便:多于病后8~12小时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常为暗红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无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直肠指检,如指检染血则有同样诊断意义。出现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 腹部肿块:肿块多位于右上腹部,上腹部或左侧腹部,呈腊肠样,光滑而不太硬,略带弹性,可稍活动,有压痛。 全身情况:发病早期病儿全身情况尚好,体温正常,仅有面色苍白,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情况逐渐严重,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腹胀,甚至中毒性休克或腹膜炎征象。 如何诊断肠套叠? 首先要根据以上的表现(即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及肿块四者存在)和病史。其次,超声检查显示肠套叠的同心圆样的特征性包块。第三,进行空气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结肠注气或钡剂X线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而可靠的诊断方法,看到“杯口”状影像为其特点就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同时也是较好的治疗措施。 二、小儿肠套叠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呢? 1、细菌性痢疾:亦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有阵发性腹痛、血便等,可能与肠套叠混淆。但痢疾排便次数多,含有大量粘液和脓血便,有里急后重,早期即有发热,腹痛不如肠套叠剧烈而有规律,腹部也触不到肿块。粪常规可见大量脓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鉴别常无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细菌性痢疾的基础上,因肠蠕动紊乱,也可并发肠套叠。 2、急性坏死性肠炎:可表现为腹痛、呕吐和血便,但该病多有腹泻史,早期即可表现为腹胀、高热和频吐,大便频繁,呈洗肉水样,量较多,具有特殊腥臭味,全身情况恶化快,常表现严重脱水、皮肤花纹等休克症状。 3、蛔虫性肠梗阻:多见于较大儿童,可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在腹部可触及蛔虫团,颇似腊肠样肿块,但其表面常呈条索状,一般无血便。发病不如肠套叠急骤,多有排蛔虫或不当驱虫史。 4、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年长儿,多数有新鲜的出血性皮疹,伴有关节痛,有时伴有血尿。血便多呈暗红色,腹部触不到肿块,这些症状有助于与肠套叠鉴别,有时本病可并发肠套叠,应引起注意,必要时应作X线检查。 三、如何治疗肠套叠呢? 非手术疗法:首选空气或钡剂灌肠。适应症为病程在48小时内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明显腹胀、腹部软者。复位的指征空气灌肠时看到空气突然进入回肠末端,拔出肛管即见患儿排出大量臭气;腹部肿块消失;患儿一般情况好转,安静、不再哭闹;口服0.5~1.0g碳末,6~8小时后可由粪便排出碳末,即表示复位完全成功。 手术疗法:晚期病情比较严重,不适合作灌肠复位的病例,或已经灌肠未能复位的病例,疑有小肠套叠者;以及复位达3次以上者均须手术治疗。术前应作好准备包括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抗生素、退热及输血等。手术时根据患儿当时情况及病理变化行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肠造瘘等。
近日一个一岁多小孩因右侧阴囊内无睾丸被家长带来我院就诊,门诊查B超提示睾丸位于腹股沟,因睾丸不在阴囊里,会影响其发育。遂收住入院手术治疗。患儿属于低位隐睾,故仅在阴囊处行一切口将睾丸下降固定到阴囊。隐睾症是指男婴出生后,一侧或者双侧的睾丸未能按照正常的发育过程下降到阴囊内的一种病理状态,又称为睾丸下降不全。6个月后,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如果2岁以上的儿童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内,又没有做及时的治疗处理,那么,日后会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严重者可导致不育。除此之外,不在正常位置的睾丸,易受外伤或发生扭转,造成睾丸损伤,甚至萎缩。小儿隐睾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很大的。手术在6月~1岁时进行最佳。门诊地点:盐城市儿童医院门诊二楼门诊时间:周二周四
近期在小儿外科门诊经常遇到尿频小孩,严重者几分钟一次小便。检查尿常规,泌尿系B超未见明显异常,体格检查未见包皮炎症等异常情况,考虑儿童神经性尿频。神经性尿频,又叫白天尿频综合征,是指非感染性的尿频、尿急,无尿痛等。神经性尿频的病因与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外界精神刺激有关。神经性尿频表现为尿频、尿急、可伴有尿失禁,但尿量少,无尿痛。每天排尿20~30次,每次量很少,睡眠后无尿频。神经性尿频需要与膀胱炎,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等疾病鉴别。神经性尿频的治疗以行为治疗为主。行为治疗多教育鼓励,减少紧张、焦虑情绪。培养良好排尿习惯,适当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药物治疗解痉类药物,适用于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学习者。随年龄的增长和治疗,症状多可消除。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地址:盐城市儿童医院门诊二楼
近期盐城一个初中生晚上写作业的时候,翘着二郎腿突然站起来后,感觉左侧阴囊疼痛剧烈。立即到盐城市儿童医院急诊外科就诊,查B超显示左侧睾丸血供不佳,提示左侧睾丸扭转。睾丸扭转需立即手术恢复睾丸血供,否则几小时后睾丸将坏死。小儿外科医生会诊后立即安排手术。术中见睾丸血管扭转360度,睾丸颜色变紫呈现缺血状态,复位扭转的血管后睾丸颜色恢复正常。术后患儿阴囊疼痛消失,4天后康复出院。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由于精索顺其纵轴旋转,导致睾丸的血液供应突然受阻而造成的,睾丸急性缺血,坏死的病变。睾丸扭转是青少年急性阴囊疼痛的主要原因。临床资料表明,睾丸扭转后4到6小时,手术复位者睾丸挽救率为90%,十小时以内挽救率降至70%,超过十小时则只有20%的睾丸挽救率,超过24小时,睾丸基本上缺血坏死。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地点:盐城市儿童医院门诊二楼
儿童精神性尿频治疗 儿童精神性尿频又称“白天尿频综合征”,属功能性疾病,好发于于2-12岁儿童,尤其以学龄前儿童高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白天排尿次数增加但无尿量增加,入睡后症状完全消失,不伴尿痛、发热、烦渴多饮等,尿常规、尿培养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均正常,无相关解剖或神经病学的病理改变。 本病病程一般为良性经过,多数患儿症状可自发缓解,但有时也会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数年,严重干扰患儿日常生活并影响心理健康,对家长亦造成不少困扰和精神负担。目前为止关于儿童精神性尿频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研究提出社会心理因素和精神压力是儿童特异性日间尿频的主要发病诱因。如:突然惊吓、焦急不安或精神过度紧张、父母的责难等,干扰大脑皮层发动和抑制排尿的协调能力,导致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相对亢进,出现临床症状。另外有研究发现,部分精神性尿频患儿有大量饮用富含草酸的饮料或酸性果汁的习惯(如橙汁、苹果汁、葡萄汁等),还有研究发现特异性日问尿频的患儿在发病前存在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或者曾经去公共游泳池游泳,并且从尿液中检测到支原体、巨细胞病毒或腺病毒等,提示代谢、感染等因素也可能与特异性日间尿频的发病有关, 诊断标准:(1)仅仅白天有尿频症状,排尿频率为数分钟至每小时1次,每次排尿量较少,转移注意力可减轻尿频,睡眠后尿频消失;(2)不伴尿痛、发热、烦渴多饮等症状,查体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和泌尿系统B超检查正常;(3)排除引起尿频的其他疾病(如尿路感染、糖尿病、泌尿系结石、尿崩症等器质性疾病及精神性疾病)。 治 疗 一、非药物治疗: 1、对病史中有一定的社会心理问题和精神压力诱因者,主要辅导家长对患儿采取精神和情感支持,尽可能解除其精神心理压力、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2、对于无明确精神压力诱因者主要进行排尿训练,让患儿在有尿意时学习控制憋尿,尽可能延长储尿时间,使膀胱能正常舒张,从延迟排尿1~2 min开始逐渐能延长至30 min以上。同时鼓励父母对患儿增加关注和陪伴,当患儿发生尿频时应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做小游戏等等,当患儿尿频症状出现改善时适当给予鼓励和奖励等,并每周至少3次记录治疗执行情况和尿频改善情况。 3、鼓励宝宝白天多喝水,增加小便量。二、药物治疗: 1、口服解痉药654-2、维生素B12、中药等。 2、有些患儿合并包茎,注意局部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