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长激素是不是激素?跟一般的激素有什么区别?很多家长会谈“激素”色变,一提到激素就想到身体发胖、骨质疏松、肝肾毒性等副作用,立即表示拒绝治疗、放弃治疗,因为他们觉得“生长激素是激素,小孩子不能用”。事实上,人体内激素有很多种类,人们通常所说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类固醇激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它对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多种器官的功能均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激素之一。这类药物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过敏及免疫抑制作用。但有些疾病必须用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时,会减慢生长,长期使用会有向心性肥胖的副作用。性激素是由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几种类固醇激素,睾丸主要分泌睾酮,卵巢主要分泌雌二醇及黄体酮,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脱氢异雄酮。如果剂量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地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就可能引起生殖器官和性征的提早发育。生长激素虽然也叫“激素”,但无论从来源、化学结构,还是从生理、药理作用上来说,都与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完全不同,也不会产生糖皮质激素或性激素样的副作用。那么生长激素到底是什么?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生长激素通过刺激肝脏等组织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发挥其生理功能,促进骨骼生长,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葡萄糖利用使血糖升高。青春发育期时,生长激素在性激素的协同作用下,更进一步引起身高快速增长。2.生长激素药品的适应症有哪些?生长激素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治疗矮小儿童的唯一有效的药品。1985年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问世发展至今,人工合成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与人脑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的化学结构完全一样,生理、药理作用也保持一致,可明显促进矮小孩子的身高增长,并改善其全身各器官组织的生长发育。足球巨星梅西幼年时因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矮小,10岁时身高只有1.25米,正是后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长高到1.70米,才成就了如今的一代球王。目前美国FDA批准的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适应症(批准时间)有: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 ,1985)、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移植前(1993)、HIV感染相关性衰竭综合征(1996)、Turner综合征身材矮小(1996)、成人GHD替代治疗(1997)、Prader-Willi综合征(2000)、小于胎龄儿(SGA,2001)、特发性矮身材(ISS,2003)、短肠综合征(2003)、SHOX基因缺少但不伴GHD患儿(2006)。3.孩子个子矮,但不缺生长激素,可以用生长激素长高吗?当然,并非只有生长激素缺乏才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比如医学上的特发性矮小( ISS),它是指目前尚无法明确病因的匀称性身材矮小。美国FDA先后批准了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 PWS)、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小于胎龄儿( SGA)、ISS、SHOX基因缺乏、Noonan综合征等7种非生长激素缺乏的矮小相关适应症。有的孩子会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来看孩子是否缺乏生长激素,但激发试验只能反应生长激素分泌峰值(即分泌的最高值)是否正常,并不能反应生长激素的分泌总量和生长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更不代表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GH-IGF)都正常。特发性矮小病人中,可能有部分患者属于生长激素分泌紊乱或敏感性不足,或是生长激素转化为IGF存在某种缺陷,或是受体敏感性不足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运转或释放IGF存在某种缺陷等。对于这些原因,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其中的缺陷,从而起到有效提高终身高作用。总之,经过正规检查,确定生长激素不缺乏,但孩子如果身材矮小,经医院检查明确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特纳综合征、性早熟等。根据《中华儿科杂志》矮身材诊治指南,也是可在有适应症的条件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使其身高达到正常的。4.性早熟为什么要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系统常见的发育异常,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性疾病。性早熟的孩子临床表现是性征发育提前,由于提前进入青春期和身高突增阶段,一段时间内身高可能会明显高于同龄人。但是由于青春期会促进性激素大量分泌,导致骨龄快速成熟而丧失生长空间,性早熟的孩子一般会因为青春期启动太早而失去2年左右的长高时间,终身高一般会比正常儿童偏矮10厘米左右,出现小时候“鹤立鸡群”、长大了“鸡立鹤群”的现象。性早熟的治疗目的是以改善患儿的成年身高为核心的。国外有文献报道,性早熟患儿治疗年龄越大,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终身高获益越少,对这些患者终身高没有起到任何帮助。所以要配合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以达到理想终身高,生长激素治疗可在不影响骨龄的情况下促进生长发育,进而改善终身高,当然还应注意防止早熟和早初潮带来的心理问题。
1.生长激素有哪些剂型?各自特点?目前生长激素有短效和长效两种,短效分为粉针剂、水针剂。生长激素原态为液态结构,短效粉剂通过冷冻干燥技术,改变其生长激素原有的空间结构,增加了聚合体,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体,而且多次的抽取会产生如玻璃碎屑等,给人体带来不必要的污染。粉剂价格便宜,注射要求高。短效水剂保留了生长激素的天然结构,空间结构一致,临床应用更安全。生物制品都是大分子,它跟实验室研究不一样,大分子药品最后用在患者身上,要充分考虑保存问题。为了确保产品品质,大分子药品都要被冷冻干燥,就是把这个产品冻起来。简单说就是买的鲜鱼,可以冻起来回头再吃。但鲜鱼和一个冻了的鱼品质、口感肯定是不一样的;大分子经过冷冻干燥是增加了有效期,但是它的品质同样就要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水剂更好的保持了生长激素的原态,更符合人体内天然生长激素空间结构。水剂价格适中,使用相对方便,普遍受到患儿和家长的欢迎。全球第一支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于2014年在中国上市。与短效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注射的便利,一周只需注射一次,患者从每年需要365次注射减少到只有52次,结束了全球60年来需要每天注射一次生长激素的治疗历史,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同时注射次数的减少也提高了用药安全性、便利性,大大提升了用药患者的生活品质。但长效生长激素价格昂贵,一般是水剂的3倍左右。2.生长激素有副作用吗?生长激素临床应用至今已有30余年,现有数据表明生长激素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低。如果严格按照说明和适应症来用药,生长激素是一个非常安全的药物。目前发生的生长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短期一过性的,主要有:①可引起一过性高血糖现象,通常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或停药后恢复正常。②临床实验中有1%的身材矮小儿童有副作用,常见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罕见影响日常活动。具体请咨询医生建议复查。有些孩子注射激素后,会出现局部疼痛,主要和心理因素有关,是可耐受的。③如果剧烈运动或运动量突然加大后出现关节疼痛或肌痛,应减少运动量,适量运动即可。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具体请咨询医生建议复查。④可能出现晨起眼睑等部位肿胀,是体液潴留的症状,水钠潴留是使用生长激素后的常见不良反应,出现水肿的部位一般是眼睑、面部、手背、脚背、下肢的水肿等。能耐受的继续使用,一般3-7天症状消失。⑥颅压升高。患儿注射后颅压升高,出现头痛症状。大多数情况下,颅压会随用药时间延长而相应降低,症状会完全消失。3.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影响孩子自身的智力和性发育?会不会增加肿瘤发生率?不会影响自身身体发育、智力和性发育:生长激素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非异性蛋白,且临床使用的剂量为最小有效量,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对孩子自身生长发育有负面影响。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生长、调节骨代谢、调节物质代谢、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心肌蛋白合成等作用。如果生长激素治疗前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影响智力的因素,生长激素治疗不影响智力发育。生长激素也不参与性发育的调节,性发育由性激素参与调节。不会增加肿瘤发生率:国外做过大量的医学研究,医学文献资料提示生长激素治疗后肿瘤发生率十万分之二到三,和正常人群的发病率基本相当,无明显差异,说明生长激素治疗不会导致肿瘤。国内外大量权威临床资料报道,尚无证据证明生长激素会引起白血病、肿瘤等发生,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生长激素具有良好安全性,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治疗儿童矮小的唯一有效药品。如果孩子自身没有肿瘤,生长激素不会诱发肿瘤。4.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影响孩子自身分泌生长激素,产生药物依赖?不会影响自身分泌,因为患者正是因为本身不能分泌生长激素或分泌不足,或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才要外源性给予,而且都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的较小的有效剂量,极个别会稍有抑制的,不过停止治疗后数月可恢复至治疗前分泌水平。矮小的孩子是因为生长激素分泌障碍(包括生长激素分泌数量和活性等因素)、生长激素不敏感等原因,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目的是外源性补充生长激素,治疗只会促进孩子身高的增长,如果停药,孩子将按照原来的生长速度生长,对自身的分泌没有任何影响。5.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加快骨龄和骨骺闭合?不会。因为生长激素是体内促进骨骼线性生长的激素,没有促进骨骺成熟的作用,如果出现使用生长激素后促进骨骺成熟现象,实际上患儿的生长速率已为用药前的数倍,已经实现有效追赶身高。6.孩子几岁开始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效果最好?身材矮小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另一方面,矮小儿童的治疗费用跟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3-12岁是治疗窗口期。一个体重15公斤的矮小儿童治疗一年花费2万元左右,一个40公斤的孩子一年则要花费约6万元,而且效果不如前者好。国内矮小儿童接受治疗一般比较晚,既往多数的年龄段在10-13岁,而国外矮小患儿的治疗一般在4-6岁开始。目前随着家长对孩子身高的重视及相关认识水平的提高,在上海,临床上矮小儿童开始治疗的年龄也提前到了学龄前(4-6岁)。
影响一个人身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父母遗传因素占60%-70%。有学者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了父母身高对于儿子和女儿的影响显著性水平,结论是男女总的身高的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71.7%;男孩身高遗传率为72.9%,女孩的遗传率为62.8%;父母都对孩子的身高有显著影响,女孩身高与母亲有略强的遗传作用,男孩身高与父亲有略强的遗传作用,但远没有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的共同影响强烈。由遗传决定的60%-70%部分不容易改变;然而造物主给了我们30%-40%的空间可以自由发挥,就是通常说的环境因素影响身高,后天的身高是可以干预的。父母身高均不理想但希望孩子能达到理想身高,那么必须注意这30%-40%的非遗传因素。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关键因素,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发育的儿童,通过后天营养指导、睡眠指导、运动指导、心情指导、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身高。如果因内分泌异常等疾病所导致的身高落后,通过日常生活的干预是不太可能帮助身高达到正常值的,但是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是有望达到遗传身高或突破遗传身高。家长对待孩子的身高一般存在的认识误区:调查显示,只有20%的家长经常过问孩子身高并进行检测和记录;75%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目前孩子准确身高;80%以上的家长无法提供孩子一年前的身高;97%的家长不知道孩子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70%的家长知道学校里有学期初体检,但60%的家长不知道结果或没有当回事;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乐观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65%的家长在孩子身高偏矮时,会考虑使用增高保健品等,甚至盲目进补……这些往往导致错过了孩子矮身材的最佳干预期,有的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家长在生活中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建议家长首先养成给孩子定期测量身高的好习惯,至少每3个月给孩子定点、定时量一次身高,了解孩子的生长速率;骨龄决定了孩子的生长空间和潜力,但骨龄和年龄有可能存在严重偏差,这种情况下只按照年龄来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偏离实际的,建议家长每年带孩子测一次骨龄。生活上,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也是影响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建议学龄期的孩子不晚于22:00睡觉并睡足8-9小时以上;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和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少喝碳酸饮料,少吃西式快餐、油炸食品和反季节蔬果等;弹跳类运动能有效帮助孩子长高,可让孩子每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跳绳、篮球、排球、羽毛球、跑步等体育运动;心理上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不要习惯在饭前和睡前批评孩子。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生长异常病急乱投医,或轻信广告,或盲目等待,这可能耽误了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机,给孩子留下一生的遗憾。而应该第一时间带孩子到正规医院专科门诊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关于“晚长”,家长观念要与时俱进老观念认为孩子有早长和晚长之分,所谓“二十三窜一窜”,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所谓的“晚长”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样的孩子青春期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只是到了青春期其他同龄人身高陡增而自己青春期延迟,才会显得身材矮小,一般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如果孩子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而且考虑到现在经济水平与一二十年前的巨大差距,父母的身高不一定代表了准确的遗传水平,如果孩子身高落后较大,是否晚长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切不可只是等待。1.首先要区分一个程度问题。发育确实有早晚之分,如果与相应年龄的平均身高相差2、3厘米,晚长一点有可能追赶得上来;但如果相差5厘米以上甚至10厘米,晚长也不一定实现追赶性生长达到正常身高。2.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孩子由于营养摄入充足等因素普遍发育的比较早,不能用上一、两代人的发育时间来判断现在的孩子。3.判断是否是“晚长”也要有相应依据,不能仅凭自己想像和经验。通过拍摄X光片详细评估骨龄,看看骨龄是落后还是提前,才能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这是孩子是否“晚长”的核心依据。
这一段文字,虽然摘录自张玲的《当代健康报》的文章,但是这几个患者我都认识,所以,对“身材矮小,治与不治差别大”感触颇为深刻。来源:《当代健康报》作者:张玲 李想,26岁,山东枣庄人,被称为“中国最高的矮小人”。他有着帅气的脸蛋,清澈明亮的眼睛,176厘米的个子,可是谁能想到,在13岁开始治疗那年,他才106厘米。 与李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上海的逯家蕊,今年33岁,身高却只有116厘米。 逯家蕊大学本科毕业,英语八级,被称为袖珍才女,是公益网站“生长发育网”的编辑,同时也是全国“矮小人联谊会”的发起者和推动者。在收获事业的同时,她也收获了爱情,2011年,家蕊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那个年代缺乏矮小症的治疗知识,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身高再也不能长了!”家蕊说,2岁时她的身高就与同龄孩子有很大差距,但一直被认为是营养不良,四处求医几年后才被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 “我小时候用过一段时间国外的生长激素,长高了27厘米,但因为家庭经济能力的原因,无法再用药,身高就停在110厘米不长了。后来使用了国产的生长激素,又长高了6厘米,5年前因骨骺线完全闭合,就无法再长高了。”逯家蕊告诉记者。 一见马全福,记者还以为是个小学生,其实他已经从烟台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毕业了。从小学二年级他就比同龄人矮10厘米,父亲带他去县医院看病,医生说可能是晚长。到了四年级,小马105厘米,比同学差了四五十厘米。多年来,他四处求医,也多次上当。最后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矮小的病因 因为出生时难产,他的生长激素和雄性激素分泌缺乏。用生长激素治疗了8个月,马全富从130厘米长到142厘米,但因家境不好,家里仅有的几亩地的收成无法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马全富无奈终止了治疗,身高永远停在了142厘米。 不同疾病开始治疗年龄不同。生长激素缺乏症,诊断后应尽早开始治疗,4~6岁是其他生长激素治疗适应症的合适年龄,例如特发性身材矮小、小于胎龄儿等,从4岁开始治疗较为合适。 国内接受矮小治疗时间比较晚,70%的年龄段在11~16岁。而国外的治疗平均时间为6岁。开始治疗年龄偏大,对成年身高贡献较小,早期治疗可最大限度提高患儿的成年身高。一般来说,女孩子的骨龄如果超过15岁,男孩的骨龄如果超过17岁,这时其骨骺线大多已经闭合,长高的机会就非常小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线闭合情况,越早干预,越能够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干预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孩子一般是可以拥有正常人身高的。 在临床上经常碰到这样的孩子,他们来就诊时已经十六七岁了,骨龄片显示骨骺线已闭合,作为医生,我们就很无奈。像逯家蕊这样,就是非常遗憾地错过了治疗期,导致终身矮小的例子。相比之下,李想就幸运得多了,从2000年开始接受国产生长激素治疗,经过6年的治疗,长了70厘米,完全达到了正常人的身高。生长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矮小症患者最终身高获得改善的最大效果是第一年。治疗一般在骨骺闭合后停止,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用药,切忌自行停药。
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个相对的范围,矮小是相对的。医学上常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判定孩子是否属于矮小。如果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地区、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即可诊断为矮小症。百分位法即相同人种、地区、性别、年龄的人群的平均身高为第50百分位。如儿童的身高处于第3百分位即相同人种、地区、性别、年龄中最矮的3%区间中,那么医学上称之为矮小症。通俗来讲就是把100个人从矮到高来排,最矮的3个人就是达到矮身材范畴的,医学上把它叫低于第3百分位。再说标准差法。正常人有一个平均的身高,例如,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大约是1.7米左右,那么它的离散程度就有一个标准,如果说是低于两个标准差或者两个标准差以上,就离正常值相差太远、达到矮小标准了。如果孩子3岁以前<7cm/年,3岁-青春期<5cm/年,青春期<6cm/年,则应考虑生长速度减慢。检查自己孩子身高是否正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和同龄的孩子比较,如果比同龄的孩子平均矮5公分以上、长期坐在班级前二排等,就应引起重视去正规的医院做相关检查了。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规律的,正常儿童不同时期生长速度不同,一般足月出生时身长50厘米,小于47厘米则提示有宫内生长迟缓;生后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2年增长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开始生长速度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8-12厘米,持续2-3年。一般3岁以前每年生长小于7厘米,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长小于5厘米,青春期每年生长小于6厘米时,就认为生长速度减慢,应及时就诊,及早治疗。生长速度减慢往往是儿童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每一个儿科医生、家长及老师应重视准确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小儿生长不良和成人矮身材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性早熟,还有小于胎龄儿、特发性矮小、全身性疾病、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等均可导致矮小,应找儿科内分泌专业医生诊治,不可盲目治疗。矮小症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增多,而因为对矮小症的疾病认识、医疗可及性、家庭经济原因和留守儿童照护相关的社会因素等各种原因,近年来获得治疗的矮小症患者人数只占25%左右。矮小症越早治疗,效果越好,花钱越少。用药剂量根据患者体重计算,而获益是根据治疗期间身高的增量来评估,一个体重20kg的患儿治疗一年花费2万~4万元,一个60kg的矮小症患者一年则要花费6万~16万元,而且疗效不如前者好。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发生在童话故事里,在现实生活中,身材矮小带来的问题却太多太多。矮小症患者身心发育受到很大影响。与正常儿童相比,虽然他们的智商属于正常范围,但大多有心理内向、情绪不稳的个性特征,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现象。上海市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而不愿上学。此外,身材的缺陷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升学、就业及婚姻。“我们很多人在上小学、中学、大学以及找工作的过程中,几乎一开始都是被拒绝的。”发自内心的倾诉真实反映了矮小症患者群体的烦恼!希望社会多为矮小症患者提供一些机会,让矮小症患者也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社会。
一天内身高的变化是晨起最高、睡前最低,这是因为一天的活动和体重的压迫使椎间盘变薄、足弓变浅、脊柱弯曲度增加的缘故,一般早上要比晚上高1~2厘米。量身高需要注意:同一时间(固定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测量工具、同一人测量,采用精确的测量技术和测量工具可以最大限度的控制误差,比如每月1号的晚上在门厅的墙上用三角尺或书本由孩子母亲测量。三岁以下儿童一般量卧位身长:用标准的量床或携带式量板,婴幼儿脱去鞋、袜、帽和外套,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人用手左右固定婴幼儿头部,使头顶紧密接触头板。另一人站在婴幼儿右侧,左手握住两膝,使两下肢并拢紧贴量床,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双脚足跟,读足板处所示数字。三岁以上儿童可根据以下步骤在家精准测量身高:1.贴身高尺时离地距离参考身高尺说明。2.将在医院等身高管理机构专业测量的数据,标记在身高尺上。3.示意孩子松掉辫子,脱掉鞋子、外套(头发的厚度会影响身高测量准确度,厚重的外套会影响体重的测量准确度)4.让孩子站到身高测量尺前,脚后跟靠尺脚跟并拢,脚尖打开45度。5.家长可以手轻轻碰触下颌上下左右调整头部位置,站在孩子的正前方,调整眼角与耳朵上缘在同一水平线上。6.用书本(或其他工具)的直角,靠墙直角滑下至头顶(横向放置书本是不正确的,容易因书本弯曲造成测量误差)。7.在测量尺上标记数据,确保同一测量尺,同一测量人,标记身高及测量年月日时,下个月再进行对比。很多家长都认为量身高很简单,用尺子量一下就可以了,其实科学身高测量是很重要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是有规律的,家长通过精准测量孩子身高,记录孩子的生长速率,才能随时监测预警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
想知道?来看看我们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程若倩大美女做的可爱的图解! 导致矮身材的因素较多,其中不乏交互作用者,亦有不少疾病导致矮身材的机理尚不清楚。 还不知道自家宝宝是否身材矮小的家长点击超链接查看《身高、体重标准差单位数值表》噢!【寒假查矮小】你家娃是否真的矮? 【寒假查矮小】年增长多少才算正常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万源路399号
寒假准备带孩子检查矮小该做哪些检查为了不耽误小朋友的学习,许多家长安排在放假期间到医院看看小朋友的个子是否达标,但是哪些是必须要做的检查呢,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家长对于身高有哪些疑问呢?上周我们介绍了如何量身高(此处是链接),你家小朋友的身高如何呢?那每年长多高才算是正常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讨论讨论身高这个问题吧!点击查看上期文章→【寒假查矮小】你家娃是否真的矮?1111111111111家长们可以为小朋友准备一本成长日记,或者再固定的一个地方量身高,标记上日期和高度,然后看看每年是否完成了指标哦。这样就可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啦!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为了不耽误小朋友的学习,许多家长安排在放假期间到医院看看小朋友的个子是否达标,但是哪些是必须要做的检查呢,许多家长并不知道,家长对于身高有哪些疑问呢?3岁以下,量身长:使用量床,仰卧位测量,测量时小儿头顶与头板接触,双耳在同一水平,双膝和下肢并拢紧贴底板,测量时测定板紧贴足跟和足底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同年龄的儿童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 可诊断为矮小症说了这么多,快去量一量小朋友的身高吧,然后对着我们的对着表格看看小朋友的身高是否达标哦!! 你了解清楚自家小朋友的情况了吗?如果发现小朋友身高偏矮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哦!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哦!更好的改善成年终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