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律失常的众多类型中,室上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就像是心脏跳动的节奏中突然插入的一段急促旋律,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室上速是指起源于心房或房室交界区的心动过速,大多数是由于折返激动所致。折返,就如同电流在电路中出现了异常的循环路径,导致心跳频率异常加快。室上速的症状表现通常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心跳急剧加速,每分钟可达150-250次。这种心跳的骤变往往伴随着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头晕甚至昏厥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动过速发作的持续时间和心率的快慢。引发室上速的原因多种多样。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如存在多余的传导通路,是导致室上速的常见原因之一。此外,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或者是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大量饮酒、吸烟等情况下,也可能诱发室上速。诊断室上速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的检查手段。心电图是最为常用且重要的检查方法,它能够直观地显示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室上速以及其类型。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监测心脏的电活动,捕捉到可能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遗漏的发作情况。此外,心脏电生理检查则是诊断室上速的“金标准”,它能够精确地确定异常的传导通路位置和电生理特性。对于室上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刺激迷走神经、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术等。刺激迷走神经,如通过做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紧闭声门,用力作呼气动作)、按摩颈动脉窦等,有时可以终止室上速的发作。药物治疗则通常用于急性发作时控制心率,常用的药物有腺苷、维拉帕米等。然而,对于频繁发作、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消融异常的传导通路,从而消除室上速的发生基础。预防室上速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睡眠,都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或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定期进行心脏检查,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也是预防室上速发作的重要措施。总之,室上速虽然可能突然发作,给患者带来不适,但通过及时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的生活。同时,提高对室上速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能够更好地守护我们心脏的健康节律。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能让您对室上速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关注心脏健康,让生活充满有力而平稳的心跳旋律。
导管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成功率因心律失常的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常见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的成功率通常较高,可达95%以上。心房扑动的导管消融成功率一般也能达到90%左右。对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成功率约为70%-80%;而对于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其成功率相对较低,约为60%-70%。室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成功率大约在80%-90%之间,具体取决于早搏的起源部位和数量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导管消融的成功率还会受到患者个体情况、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夏季预防房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补充水分夏季气温高,人体出汗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要适时适量补充水分,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但需注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2. 控制室内温度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建议在26℃左右,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血管收缩或舒张过度,影响心脏功能。3. 饮食均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减少高油、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控制体重,因为肥胖是房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4. 适度运动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时间段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清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剧烈运动。运动强度要适中,以不引起不适或疲劳为宜。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预防房颤。5.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心脏得到充分的休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心律。6. 管理情绪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使人烦躁、焦虑。要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这些不良情绪可能会诱发房颤。7. 监测血压、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房颤的常见诱因。定期测量血压和血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8.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房颤的潜在风险。9.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心脏造成损害,增加房颤的发生几率,应尽量避免。总之,预防夏季房颤需要综合考虑生活的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心脏健康。如果出现心慌、心悸、胸闷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
随着目前中国房颤导管消融数量的激增,复发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大多数患者在复发后往往手足无措,病急乱投医。其实房颤复发后并不可怕,也需要遵循科学规范的治疗方式,千万不可乱治弃治!首先,需要了解房颤复发的时间节点。在消融术后,患者会经历一个称为消融术后空白期的阶段,这段时间内的复发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房颤复发。特别是在术后的前三个月内,患者可能会出现炎症水肿反应,导致心脏电生理性质的暂时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心律失常的发生使得心跳不规则,但并不代表房颤的复发。这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者电复律等方法成功转为正常的窦性心律。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如此顺利。一些研究表明,空白期内的心律失常可能预示着远期复发的风险增加。因此,对于在空白期内出现心律失常复发的患者,建议尽可能长期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来维持窦性心律。对于担心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药物维持,以平衡治疗效果和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其次,需要明确房颤消融手术后复发的心律失常类型。如果是房速或者房扑,这种情况比较幸运,80-90%可以通过二次手术完全治愈。因为术后房速/房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消融损伤导致的,其发生机制比较明确,消融位点(病灶位点)也比较少。二次手术通过线性消融或者酒精消融,远期治疗效果比复发房颤要高很多。如果复发的还是房颤,这种情况还需要按第一次的手术方式再细分:1.冷冻消融手术后,因为冷冻消融只隔离肺静脉,不能消融所有的房颤病灶,并且有一定比例的病灶恢复概率,所以第二次消融选择热消融往往可以解决消融不彻底的问题。2.第一次消融手术只做了肺静脉隔离。这种情况其实和冷冻消融的治疗效果差不多,也有很多肺静脉外病灶无法消除,造成房颤复发。这类复发患者二次消融时,需要对肺静脉外房颤病灶进行干预。3.第一次既做了肺静脉隔离也做多线性消融或者酒精酒精消融。这种消融术式也有相当一部分病灶传导恢复的概率,但根据我的经验,绝大多数还是肺静脉外病灶消融不彻底,尤其是持续性房颤,病灶往往很多,简单的线性消融方式往往解决不了问题。更为复杂彻底的驱动灶消融手术目前在国内开展的医院相对少,我们医院目前已经做了1000多例,对于持续性房颤治愈率可以提高30%左右。对于这类复发的房颤患者,二次手术选择驱动灶消融可以大大提高房颤治愈率。因此,在面对房颤消融手术后的复发心律失常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第一次手术方式进行细致的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预防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三,还有更为复杂的情况:对于合并有风心病、瓣膜病、心衰等复发房颤的患者,房颤复发的原因往往与合并症密不可分。在这种情况下,治疗不仅需要针对房颤本身,还需要处理原发病,例如药物改善心衰症状,积极处理心脏瓣膜狭窄或反流等问题。对于这类复杂情况的患者,二次手术需要采用联合手术治疗策略:1)内外科联合手术:在消融手术的同时处理瓣膜反流或狭窄问题,通过内外科的联合努力,全面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预防房颤的复发。2)左心耳封堵+二次消融一站式手术:适用于存在卒中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心衰、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等。通过左心耳封堵和二次消融手术的结合,一站式解决房颤的复发问题,并减少卒中的风险。3)房室结消融+起搏器植入:适用于心房纤维化较严重,使得二次消融难以恢复窦性心律,并且心室率偏快(静息心率>80,活动心率>110),存在导致心功能不全风险的患者。通过房室结消融和起搏器植入,调控心律,提高心功能,预防房颤的复发。此外,一些房颤复发的常见诱因,如肥胖、吸烟、饮酒、坏情绪等,如果不改善生活方式,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将持续存在,即使进行了消融手术,也存在很高的复发风险。因此,患者在术后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诱发因素,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以降低房颤复发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总之,房颤消融后复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合理选择治疗策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针对不同类型的房颤复发,我们已经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可以更接近房颤治愈的目标。在面对房颤复发时,患者不应感到绝望或恐慌,而是应该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治疗计划。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参与治疗过程,遵循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风险。房颤的治愈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选择合适的治疗路径,就能够更进一步地实现房颤的治愈目标。
目前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 一、药物治疗: 1. 窦性心律的转复药物:此类药物的使用主要用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正常窦性心律的转复和维持。常用口服药物主要包括:心律平(普罗帕酮),可达龙(胺碘酮)以及伟特(索他洛尔)。 (1)心律平: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尤其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用法:每次100-150mg(2-3片),每日2-3次。不良反应较少。 (2)可达龙:药效较心律平强,但长期服用副作用较多如:甲亢、肺纤维化、角膜色素沉着等。用法:每次100-300mg(2-3 片),每日2-3次。 (3)伟特:转复作用较可达龙弱,适用于无支气管哮喘或其他支气管疾病的房颤患者。用法:每次80mg,每日1-2次。 2. 心室率控制药物:此类药物主要适用于无法转复窦性心律的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 (1)倍他乐克:包括短效(25mg)和长效(47.5mg)制剂。房颤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或长间歇的患者,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禁止使用。用法:短效制剂每次12.5-25mg (半片-1片),每日2次。长效制剂每次47.5(1片),每日1次。 (2)康忻(比索洛尔):与倍他乐克属同类药物,但副作用少作用较强。用法:每次2.5-5mg(半片-1片),每日1-2次。 (3)地尔硫卓:适用于无心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合并有房室传导阻滞者禁用,有低血压者慎用。用法:每次30mg(1片),每日2-4次。 3.口服抗凝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用于预防房颤引起的脑梗塞(中风),适用于所有房颤患者。 (1)华法林:是一种经典的抗凝药,口服该药需要将凝血指标(INR)控制在2-3之间,以减少出血风险。服用过程中需要每周做一次凝血检测。用法:起始剂量每次2.5mg(1片),每日1次,之后根据凝血指标调整剂量(医生指导下)。 (2)泰毕全(达比加群脂):是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该药抗凝效果与华法林类似,但出血风险较小。合并有心脏瓣膜病或外科换瓣术后的房颤患者禁用,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用法:每次110mg或150mg(1片),每日2次。如发生脑出血或消化道出血需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二、电复律治疗 该治疗方法多用于药物无法成功转复或同时合并有心室率过快导致的心衰的房颤患者。电复律原理为直流电重整心脏节律,需在医院急诊室或病房进行。 三、射频消融术治疗 通过股静脉途径置入导管,在心房内行电生理检查发现病灶并利用射频电能对房颤病灶进行热消融。适用于无心房血栓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 该治疗前需行食道超声检查排除心房血栓,以及心脏彩超检查心房大小和心脏功能。有心房血栓者需经过2-3个月的抗凝治疗后复查有无血栓。心房大于45mm或合并有心脏瓣膜病或心衰的房颤患者手术效果不理想。目前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成功率在80%以上,持续性房颤成功率在50%-60%。 术后需要口服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1-2个月,用于术后急性期血栓预防和巩固手术疗效。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心房快速无规律电活动(300-350次/分)为特征的心律失常疾病。目前我国发病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 房颤分类的定义没有统一,按持续时间可以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通常认为阵发性房颤指能在7天内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者,一般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持续性房颤指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者;永久性房颤指不能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在转复后24小时内复发者。 房颤发作时患者常感觉心慌、胸闷、气短,甚至晕倒。自行搭脉或者心脏听诊可发现脉搏和心跳无规则的跳动。 房颤发作可导致心室率增快引起心衰。可形成心房血栓导致脑梗塞、腹腔脏器血管栓塞等,严重者甚至引起猝死。合并冠心病者可诱发心肌梗死。 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主要与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高血压、风心病、基因改变等因素有关。一旦发作房颤,会随着发病时间延长病变 逐渐进展,即由阵发性房颤过渡到持续性房颤乃至永久性房颤。心房病灶也由局限性扩展为弥漫性病变。所以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通过控制房颤的发作频率和发作时间,延缓房颤病变的进展。一旦进展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的生命危险成倍增加,并且治疗难度及复发率也明显增高。所以尽早对房颤采取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后续将对房颤的具体治疗方法做详细介绍。
心律失常是目前社会的常见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致死率的特点。在老年患者中更为严重,但最近几年,心律失常具有年轻化的趋势,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等。那么,常见心律失常的种类有哪些呢? 按起源部位分类: 1.窦房結起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 2.心房起源: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扑和房颤; 3.房室交接区起源: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到阻滞; 4.心室起源:室性早搏、室速、室扑和室颤。 患者应及时就医确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及早制定治疗方针,以免使病情加重。 现介绍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 1.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患者是窦性心律,但心率>100次/分,心脏长时间搏动过快的症状。常见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烧、甲状腺机能亢进以及心力衰竭等情况。某些药物如阿托品和肾上腺素等也可以引起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是指患者是窦性心律,但心脏搏动过慢,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