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郑大一附院耳鼻咽喉科朱洪海大夫,门诊时会有许多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就诊,其家长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问询,而关于腺样体肥大治疗方面的疑问最多。 1、小儿腺样体肥大 都需要做手术吗? 答:不是,小儿腺样体肥大要不要做手术,主要看有没有引起临床症状表现,如果有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有明显的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甚者有缺氧的体征表现;腺样体面容,牙列不整齐;长时间患鼻炎鼻窦炎不愈;反复有分必性中耳炎等。 2、腺样体肥大 几岁做手术合适? 答:手术年龄没有明确限制,主要看临床症状表现。如有时候两岁左右的小孩睡觉时表现明显打鼾、呼吸暂停、憋气症状,检查发现腺样体明显肥大,又能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憋气缺氧,就要予以腺样体手术治疗。 3、小儿腺样体手术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吗? 答:一般不会,腺样体本身免疫功能作用很弱,年龄越小时可能腺样体免疫功能作用会大些。随着年龄长大,腺样体肥大又成为病灶时,其腺样体免疫功能作用也就几呼没有了。 4、腺样体手术创伤大吗? 答:目前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常用手术方式,是在全麻下鼻内镜直视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由于是在直视下手术,术中可以保护周边组织器官不受损伤,手术中几乎不出血(无血视野下手术),手术摘除干净,不易复发,手术后反应轻恢复快。 5、小儿腺样体肥大保守治疗行吗? 答:所谓保守治疗,只能是解除可能引起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导致腺样体肥大可以由于腺样体自身原因(生理性或炎症性);或周围组织器官原因(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或全身疾病原因(免疫力低下,过敏体质,贫血,营养不良等)。所以,预防治疗上呼吸道炎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控制过敏反应,才有可能逐渐减轻改善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症状。但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很难同时消除。 6、小儿腺样体什么时候可以萎缩变小? 答:腺样体肥大多发生在学龄以前小儿,3-4岁时多为显著。一般在10岁以后会慢慢的逐渐的萎缩变小。但如果有长时间存在炎症刺激(如鼻窦炎,上呼吸道炎症)或全身机体因素(如身体抗病能力差,过敏体质,易感冒)的时候,肥大的腺样体就不会如期萎缩变小,甚者可引发病症,仍就需要手术治疗。 (欢迎在线咨询或来门诊就医) 本文系朱洪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定义:凡是病变影响耳蜗、听神经及中枢者均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按病变部位又称,为耳蜗性聋、神经性聋、中枢性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能不能治疗是耳聋患者与聋儿家长经常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种耳聋的治疗也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对绝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是不能通过药物治疗治愈,对聋幼儿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发现、早期配戴助听器十分重要。治疗现状: 一、药物治疗:因为感音神经性聋的致病原因较多,机制与病理改变不尽相同,故讫今尚无一个简单有效、适用于任何情况的药物与治疗方法。目前多在排除或治疗病因性疾病的同时,宜早选用血管扩张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维生素B族、能量制剂,以及必要时在一定期间内应用类固醇激素等进行治疗。如罂粟碱、肝素、654-2、氢麦角碱、地巴唑、川芎嗪、葛根黄酮等血管扩张剂口服或注射。维生素B1、B6、B12,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低分子右旋糖酐,碳酸氢钠,高压氧等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可配助听器。 二、助听器:对待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聋人、聋幼儿佩带助听器是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解决与人交往的障碍,恢复了自信,使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对于聋幼儿就更为重要,带上助听器听力言语得到了开发和利用 ,使他们聋而不哑,走出无声世界。它的主要由微型传音器、放大器和耳机、耳模、电源等组成。助听器种类很多,单供个体用者就有气导和骨导、盒式和耳级式(包括眼镜式、耳背式、耳内式),单耳与双耳等助听器,需经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详细检查后才能正确选用。一般讲,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85dB者可使用,若两耳损失程度大体相同者可用双耳助听器或将单耳助听器轮换戴在双耳。若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差别较大,但都不超过50dB者,宜给听力较差耳配用;若一耳听力损失超过50dB,则应给听力较好耳配戴助听器。此外,还应考虑听力损害的特点,例如助听器应该用于语言识别率较高,听力曲线平坦,骨气导间隙较大或动态听力范围较宽的耳。传音性聋应用气、骨导助听器均可,外耳道狭窄或有炎症等患者只能用骨导型助听器。感音神经性聋者多用气导型。有重振者需配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或自动重振控制装置的助听器。 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有两个概念,一是做手术安置人工电子耳蜗植入:适用于中青年双侧极度耳聋,使用高功率助听器无效,耳内无活动性病变。X线断层拍片或CT检查证明内耳结构正常,耳蜗电图无反应,鼓岬或圆窗电刺激可诱出脑干反应者。让其听声学语,一是造成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手术治疗,例如听神经瘤、小脑桥脑角肿瘤等,通过手术将肿瘤摘除,使听力恢复,另外,颅脑外伤出现的血肿、颞骨骨折压迫听神经,所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也需通过手术,彻底清除病灶,使听神经不被压迫,听神经断裂可做听神经吻合术从而恢复听力。 四、听觉语言训练:仍是最大限度利用残余听力和其他感觉器官来训练发声或讲话能力的措施。两者互相补充,不能偏废。训练应从学龄前开始。宜早应用各种方法(有声玩具、乐器)唤醒幼儿的听觉。发展粗略的辨声能力。用吹风车、吹乐器等方法增加肺活量,延长呼吸,使舌运动灵活,然后用高大清晰的声音,面对聋儿长期耐心地在耳旁逐字逐声的教其发音讲话,借助镜子矫正口形,触摸家长或老师的面颊、喉部腹部等体会发声强弱,高低的关系。
作为一个大夫,在门诊经常碰到耳鸣的病人。发病时间或者三五个小时,或者三五十年,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首次发病,或多次就诊。可见耳鸣是一个困扰很多人的健康问题。耳鸣,我个人也经常有,上班劳累或者没有休息好的时候,经常耳朵会突然出现高调的尖叫声,几秒钟以后又消失了。其实,与其说耳鸣是健康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感知”的问题。排除了梅尼埃病、眩晕、颅脑肿瘤、头颅外伤等并发的耳鸣之外,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耳鸣并不能找到明确的原因。而耳鸣的声音,本身是不存在的。回答一些问题,就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耳鸣:一、你在看到这行文字之前,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耳鸣?在看到这个问题之后,耳鸣是不是出现了?二、你在工作或者和朋友说话聊天的时候,有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耳鸣?三、夜深人静时,当听到耳鸣声的时候,是不是尤其的明显?四、耳鸣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情绪?睡眠?甚至记忆力?你的回到可能是,在看到上述文字之前,你的注意力都在阅读上面,或者在工作中、生活中,当你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耳鸣上的时候,它仿佛不是那么明显,甚至根本被你忘记了。当安静的时候,听到了耳鸣,你可能会格外注意它,之后,它会越来越明显,以至于影响了你的睡眠。如果过于关注,一段时间之后,耳鸣可能会加重了,更加明显了。确实,有部分焦虑的患者,耳鸣甚至会影响到睡眠、情绪、甚至性格。好,首先,耳鸣的声音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由于某些原因,我们的大脑感知声音的皮层,产生了一些自发的错觉,而这种不存在的声音,其实不是外界的声音,而是大脑自己产生的,当然,被我们感受到之后,自然就是“耳鸣”。神经和精神之间的微妙联系,让大脑关注耳鸣时会尤其的明显,经过长期的复制和暗示,这种联系可能更加紧密,更加深入了,以至于影响到大脑更深层,让我们主管记忆、情绪、性格的不同区域受到影响,产生一系列苦恼和不适。所以,当我么明白这个道理,在排除了器质性的疾病(比如梅尼埃病、药物中毒、颅脑肿瘤和外伤、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等)。如果有轻度的耳鸣,首先要做到的是“心理治疗”。不要理会轻微的耳鸣,照常作息、工作和学习,注意休息即可。就像如果你很害怕狗,路上碰到一条本身不会咬人的狗狗,它是不会咬你的,如果你选择了忽视,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相遇,如果你选择了恐惧,你会害怕很久,会尖叫、奔跑甚至摔倒,而本身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临床上碰到耳鸣的患者,多半是忧郁的、多虑的、细腻敏感的中老年女性,或者女性化特征比较明显的青年男性。如果细腻敏感忧郁焦虑的你知道耳鸣就是那不会咬人的狗狗,选择忽视它,继续自己的生活,耳鸣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好转。夜里,当耳鸣响起时,想点开心的事,或者选择睡前的运动帮助快速进入睡眠。白天,如果你很悠闲,耳鸣老是出来骚扰,那我建议你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培养一个爱好,哪怕打麻将也可以,分散注意力。(我有一个患者就是麻将迷,最终选择了打麻将治好了自己多年的耳鸣。当然,我们要拒绝赌博,健康娱乐。这里说的只是特例。如果你喜欢运动,去运动。如果你喜欢旅游,去旅游。如果你喜欢音乐,去听音乐会,去学钢琴......生活不只有耳鸣,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比较顽固的耳鸣患者,可以选择声音治疗。它的原理是通过针对性的声音刺激,让大脑“脱敏”,忽视原来耳鸣的声音。目前已经有这样的软件,可以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耳机每天听特制的音乐治疗。有很多耳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治疗后,耳鸣明显好转。对于梅尼埃病等等疾病并发的耳鸣,也有一定的效果。(可搜索“耳鸣RS”进行下载,网站不给放二维码,各位只有自己寻找了)心理治疗+声音治疗,治疗普通耳鸣的两件法宝。本文系吴长松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绝大部分是由于术中喉返神经受损所致,也可以是少见的原因:全麻气管插管引起声带炎性肿胀、声带擦伤、杓状软骨脱位等引起术后声带运动障碍而出现声嘶症状。喉返神经损伤后患者通常会后遗声带麻痹,将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为炎性肿胀、声带擦伤,可给与抗炎治疗和雾化吸入,一般一周后声音嘶哑即可恢复。为杓状软骨脱位者,可在表面麻醉或全麻下,用合适的喉钳在支撑喉镜下行杓状软骨复位术,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要杓状软骨复位准确,声带运动将很快恢复正常。若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是由于喉返神经损伤引起的,临床上应区分是永久性和暂时性。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常常是由于术中喉返神经受到钳夹、过分牵拉、喉返神经解剖过度致神经缺血水肿等原因所致。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1、B12等对症治疗,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声音嘶哑即可恢复。甲状腺手术引起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术中不慎切断喉返神经或为术中止血盲目将喉返神经结扎或缝扎。
“男性,33岁,朋友发现自己半年来鼻音有点重就诊”,详细询问病情,仅偶尔晨起有粘鼻涕,偶尔头痛。其他没有任何症状。考虑不能除外副鼻窦炎,建议患者做个副鼻窦CT,感谢患者信任,遵从医嘱,果然发现全组副鼻窦炎,医患皆欢喜。(试想:如果患者不信任医生,不做检查,可能会耽误自己病情;如果患者不信任医生,万一检查没问题,医生就会被指责过度医疗,甚至会被怀疑检查费里是否有提成,现在做医生真的好难,我通常都万分感激患者对我的信任!!)
很多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都纠结在“我到底需不需要手术”这个问题上。其实约有90%的人,鼻中隔都有不同程度的偏曲,有的可能是天生的,也有的是因为外伤。鼻中隔偏曲是骨和软骨形态结构的异常,所以用药物是没有治疗效果的,只能通过手术矫正。但不是说只要发现鼻中隔偏曲就要做手术,而是要明确患者的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到底是不是鼻中隔偏曲造成的。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鼻塞鼻中隔偏曲后,凸出的一侧鼻腔通道会狭窄,另一边通道则过于宽大(图1)。由此会造成鼻腔两边气流不对称,宽大的一侧鼻腔鼻甲黏膜加倍工作,长此以往会形成慢性鼻炎。鼻中隔结构的改变,还可能影响鼻窦的引流(鼻窦的黏膜上有很多毛发状的纤毛,这些纤毛能有效率的将鼻窦黏膜的分泌物,经由鼻窦开口流到鼻腔内),从而引发鼻窦炎。鼻黏膜持续处于充血状态还会出现下鼻甲肥大。鼻塞往往先是狭窄侧明显,后来因为继发慢性鼻炎、鼻窦炎、鼻甲肥大而导致比较宽大的一侧也出现鼻塞。长期鼻塞还可能引发打呼噜、睡眠困难、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这些症状都属于我们常说的慢性缺氧状态。(图1)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头痛也许您会说,只要出现鼻塞长期缺氧,不就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吗?这我都知道。但鼻中隔偏曲引起的头痛没有这么简单。鼻中隔偏曲后可能会压迫、刺激鼻腔侧壁的鼻甲(图2),引起鼻甲充血、水肿、炎症等反应,刺激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头痛。特别是鼻中隔偏曲位置比较高时,可能压迫中鼻甲,阻塞鼻窦开口,那么头痛症状就与鼻窦炎一样,常为一侧较重,有时还伴有嗅觉减退。(图2.鼻中隔、鼻甲)与鼻中隔偏曲有关的鼻出血由于鼻中隔前端血管分布非常丰富,变形弯曲后经常会出现血管畸形,黏膜表面张力变大,在气候干燥或者挖鼻后容易破裂出血,凸的一侧比凹的一侧更容易出血。一般C形偏曲的鼻中隔形状比较均匀,症状尚不算严重。若鼻中隔出现嵴突或棘突,形成了锐利的畸形,就容易反复出血了(图3)。(图3.鼻中隔偏曲的类型)CT检查可明确鼻中隔偏曲与鼻部症状之间的关系也许您又会问了,那怎么能确定我的鼻部症状和鼻中隔偏曲有关呢?一般医生会建议患者做一个CT鼻窦扫描。CT可以看出鼻中隔与周围结构的位置关系,帮助医生分析出:①鼻部症状是否与这种位置变化有关;②患者的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关系;③需要手术矫正的部位和范围;④可能影响鼻内镜下手术操作的因素;⑤手术影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及导致术后鼻腔粘连的可能性。您可以对照这些标准,大致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手术。对于手术能达到怎样的效果,术后是不是就能和正常人一样,请看下一篇文章。本文系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原创作品,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头晕和眩晕患者中,有一半以上的病因为耳源性,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如下: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多表现为起床、躺下、翻身或者低头、仰头时出现的一过性眩晕,部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前庭性偏头痛,是导致阵发性眩晕的常见因素,在偏头痛发作期有明显的眩晕和不稳的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由数分钟到数天不等,多无听力表现,但是在发作间期无客观的前庭病变证据,其诊断为排它性诊断。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曾称美尼尔病或美尼尔氏综合症,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闷胀感,眩晕持续时间为二十分钟到数小时,多数患者发作时有恶心呕吐症状。前庭神经炎(前庭神经元炎),是因前庭神经元受累所致的一种突发性眩晕疾病,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晕与自发性眼球震颤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重症者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眩晕常在几天内逐渐缓解,一般2周内多可完全恢复;少数病人可短期残留不同程度的头昏、头晕和不稳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通过前庭功能检查结合其他检查可确诊。如患者有头晕眩晕症状,可于安徽省立医院总院耳鼻喉科眩晕专病门诊就诊,本人门诊时间为周一和周三上午(地址:合肥市庐江路17号门诊楼三楼23诊室)。
耳朵有两大功能,但是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人认为耳朵只有一种功能,那就是听声音,而耳朵的解剖实际上由两部分构成即耳蜗和前庭。前庭又包括半规管和耳石器,半规管和耳石器是用来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因此耳朵还有一个被大多数人忽视或不知道的重要功能,那就是保持身体的平衡,当前庭出现发生病变时,就会出现眩晕-即看东西旋转或者物体在运动。所以当出现眩晕时首先要考虑耳朵里的平衡器出了什么问题,应先到耳鼻喉科就诊。“耳石可不是耳屎!”它是内耳里的耳石膜,非常微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耳石是一种灰色的微细碳酸钙结晶,黏附在内耳中的前庭内,主要功能是让人感应直线运动和转弯。比如说,我们坐车上时即使打瞌睡,但仍然能感受到急刹车,就是耳石在传递信息,耳石脱落刺激半规管会引起眩晕。眩晕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耳石症,临床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抬头、低头时引起天旋地转的感觉。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一般不超过1分钟。此病老年人为高发人群,特别是中老年女性,是男性的2倍左右。美国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至少有一半都曾患过耳石症。但是近些年,青年人患病的比率在逐年增加。年轻人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的玩电脑、频繁的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但是患耳石症的导火索。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有过“晕”的感觉,比如起床时、翻身时、仰头时、运动时等等。今天我们主要来谈谈眩晕,眩晕可由很多种疾病引起,但病人出现眩晕后可能因呕吐就诊消化内科、颈椎病就诊骨科、血压高就诊到心血管内科,或就诊神经内科、血液科、康复科等,再由上述科室建议就诊耳鼻咽喉科才得以诊断,因此大部分眩晕的患者选错了就诊科室,故而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花费和对病情的延误。首先我们要了解“晕”的主观体验并不相同,大致可有头昏、头晕和眩晕三种感受,很多人并不了解三者的区别,头昏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醒为主的一种感觉;头晕主要是在行立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感觉;眩晕是一种突发性的自身或外物运动的错觉,常为天旋地转感,但也可按一定方向浮沉、漂移、翻转或摆动,眩晕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定位错误、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中,耳石症是最常见疾病之一,约占17-22%,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耳石症医学专用名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缩写为BPPV。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早晨起床坐起时以及晚上睡觉躺时,或者在半夜向一侧翻身的时候,会突然出现剧烈的天旋地转,有的时候甚至只是做抬头、低头的动作也会诱发眩晕。如果出现这样的症状莫乱投医,十有八九是由耳朵的问题所引起。一、耳朵里的“石头”经常有患者在听到耳石症的诊断后,会比较疑惑的问医生:耳朵里也会有石头?其实耳朵里的石头并非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结石。它是一种灰色的微细碳酸性物质,黏附在内耳中的前庭内,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主要功能是让人体感应直线加速度。比如在急刹车时身体依然保持站立,就有耳石的功劳。但是如果耳石因为各种原因(头部外伤、病毒感染和内耳循环障碍等)从正常位置脱落就会引起眩晕。二、耳石脱落为什么会引起眩晕?人体维持平衡功能的系统有三个:视觉系统、本体系统和前庭系统,位于内耳的前庭系统是最为重要的。前庭器官感受患者位置和运动变化,再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当耳石脱落扰乱正常前庭功能时,错误的信息被传入大脑,而此时与视觉及本体觉的正确信息相冲突,大脑不能匹配信息,患者就会感到天旋地转,也就是眩晕。耳石引起的眩晕一般会在患者头部转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发生,持续约几秒至数十秒不等,极少超过一分钟。三、得了耳石症怎么办?在确诊耳石症后不用恐慌,相反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在所有疾病引起的眩晕中,耳石症所引起的眩晕是最容易治疗,且治疗效果最好的。耳石症是一种“定期自愈”病,但其定期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时影响生活治疗及工作能力,因此我们倡导积极治疗。1、前庭抑制药物的治疗该治疗方法虽可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治疗病因,多不采用。2、复位治疗复位治疗是治疗耳石症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法复位和电动复位,九成以上患者可通过复位治疗康复。复位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合理的体位旋转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原来位置。一般患者在经过一次复位后症状会明显缓解,部分患者需要二次复位,极少患者复位效果不理想。3、手术治疗若上述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同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方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壶腹神经切断术和半规管填塞术,主要目的为破坏病变前庭功能,故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手术治疗。随着生活压力增加和人口老龄化,耳石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如果得了眩晕,应及时就诊耳鼻咽喉科,而非神经内科、心内科以及骨科等,以免耽误病情或增加费用。在平时的生活中应忌烟忌酒、清淡饮食、充足休息,以降低罹患耳石症的几率。本文系蒋怀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过敏性鼻炎也叫变应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鼻粘膜发生的非感染性炎症导致的。最典型的症状是:打喷嚏、鼻塞、流清鼻涕、鼻子痒等,有的时候会伴有结膜充血和眼睛痒。 变应性鼻炎分类及变应原怎么样区别自己得了变应性鼻炎还是感冒呢很多患者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症状之后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我得感冒了,然后服用一堆感冒药,然而很大一部分人症状并无明显缓解,因为其实您得的是变应性鼻炎。 如何区别变应性鼻炎和感冒呢?变应性鼻炎需要治疗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就诊率很低,大多数患者只有在出现难以忍受的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时才就诊。有研究显示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率仅为11%,轻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率更是只有8%,而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诊断率高达46%。40%的轻度患者和80%的中/重度睡眠、社交活动等受到影响。 对变应性鼻炎应早诊断、早治疗,以免病情延误影响生活质量。 变应性鼻炎如何治疗第一,避免接触过敏原。首先应就诊医院,检测过敏原,在得知过敏原之后,应尽量避免接触。 第二,药物治疗。推荐鼻内局部应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物,鼻塞严重的时候可以鼻内滴减充血剂。大部分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达到长期缓解。 第三,当药物无法控制和缓解症状时,可以考虑脱敏治疗。脱敏治疗一般疗程两年,需要去正规医院做。有些患者鼻塞症状严重,用药后效果不明显,为了改善通气,可以考虑做下鼻甲射频消融手术。 本文系蒋怀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