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为什么要进行散瞳验光?儿童的睫状肌很有力,睫状肌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容易因调节掩盖真正的屈光度,使验光的近视度数偏高或远视度数偏低。散瞳能够使眼内睫状肌充分麻痹,准确反映近视、远视和散光的真实度数,所以儿童应进行散瞳验光。 如何使用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将下眼睑轻轻向下拉,将凝胶滴入眼睑中,轻轻闭上眼睛2分钟,稍微转动眼球几次,使眼药布满眼睛。 滴眼后用手按压泪囊部5到8分钟(两侧内眼角部位),以免药液流入鼻腔吸收,产生副作用。 需要滴几次,一次滴多少,什么时候到医院检查?一次一只眼滴1滴即可,不需要滴很多药液。 ①一般的屈光不正儿童(近视,近视散光),1天2次,早晚各1次,连滴3天。 ②远视和斜视儿童,1天3次连滴3天,或1天2次连滴7天。 ③滴够要求的次数后,第二天立即带儿童到医院验光。 滴药后的注意事项(家长务必了解)阿托品散瞳后停药后一般需要2周左右瞳孔才能恢复到正常大小,在此期间可能出现视近模糊,影响写作业和上课等,故家长需要根据儿童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①阿托品可使瞳孔散大,用药期间可出现畏光(在户外阳光下喜眯眼),视近模糊(如看书、写作业困难),属于正常现象。在户外阳光下可戴深色太阳镜或戴有宽大帽沿的帽子遮挡部分阳光。 ②用药后视近模糊,应避免使用机器或进行其它任何有危险的活动,对儿童要注意看护以免被尖锐物体等碰伤。 ③如出现轻微的脸红,口渴,发热属正常现象,儿童用药期间请适量多喝水。极少数儿童散瞳后出现明显的脸红,口渴,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幻视,痉挛,兴奋,眼睑水肿等多重症状,考虑为阿托品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至医院检查。一般滴药后按好内眼角5到8分钟基本上不出现此种不良反应。 ④儿童脑外伤者禁止使用。 滴药后注意核对药物,以防滴错药物滴药时距离眼睛一点距离,悬空将药液滴了眼部,眼药瓶口不能碰到眼睛,以防不慎戳伤眼睛。
每个人的上下眼睑都有数十根睑板腺,其分泌的脂质是泪膜的重要成分,正常的睑板腺分泌物是清亮的油脂,当睑板腺出现炎症和堵塞时,分泌物会由清亮变混浊,严重者分泌物像牙膏一样粘稠,混浊的油脂对眼表组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主要原因,该类型干眼泪液蒸发过快,泪液的分泌和补充跟不上蒸发的速度,泪液水样层不断减少,泪液渗透压增高,从而导致眼干、疲劳等一系列不适。MGD早期阶段,睑板腺脂质分泌异常,形成泡沫影响泪膜稳定性,表皮葡萄球菌分解睑板腺脂质形成的代谢产物对眼睑睑缘产生刺激,加重眼部异物感、刺痛、摩擦感等不适症状。MGD多见于老年,但目前因熬夜、工作和生活环境烟雾多、不注重眼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中青年患者也不少见。睑缘常增厚,可出现红斑,过度角化,睑缘后层出现自后向前的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有白色角质蛋白堵塞突起钝圆充血,挤压睑板腺后可以出现泡沫样、颗粒样或者牙膏样,慢性炎症持续多年后,睑板腺广泛萎缩。治疗:1、眼睑物理清洁。注意眼睑卫生。2、局部滴眼液及眼膏应用。包括激素类眼膏,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等。激素类眼膏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涂在上下睑缘,临睡前1次,有助于控制睑缘充血等炎症。人工泪液有助于补充缺失的泪液,润滑眼表,改善干眼。因激素类药物眼部长期应用可能继发药物性眼压升高,故应用后每1到2周需要复查监测眼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防止长期使用诱发药物性青光眼。3、热敷和按摩。热敷5到10分钟有助于软化睑板分泌物,然后自鼻侧向外水平按摩上下眼睑,有助于排出分泌物。热敷可以应用湿毛巾,也可以应用蒸汽眼罩等,使用时测试好温度,避免烫伤眼睑。上述视频引用自曾庆延教授,需要在眼科门诊进行结膜囊麻醉后方可进行4、Lipiflow治疗。使用特殊的设备在眼睑内保持42.5℃的恒温,融化睑脂,通过多种模式的眼睑外挤压,促进分泌物排出。有数据显示,一次Lipiflow治疗可以保持至少6个月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价格昂贵,尚未普及。
眼前黑点、闪光等预示着什么门诊时长会碰到患者说眼前突然出现黑点漂动,甚至有闪光感。对于新近发生的眼前黑点、闪光、视物遮挡等主诉,可能出现了视网膜裂孔,需要扩瞳详细检查眼底,寻找可能存在的视网膜裂孔并进行治疗。视网膜裂孔通常是视网膜局部变性和玻璃体变性牵拉共同作用的结果。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近视合并眼底周边格子样变性的患者。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如同破旧的衣服总有局部的变薄一样,当玻璃体变性、牵拉视网膜时,容易产生视网膜裂孔。这又像年久失修的房间,墙纸已经菲薄脆弱,在外力牵拉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破损孔洞。视网膜裂孔形态不一,有呈新月形、舌形、马蹄孔等,以马蹄孔多见,视网膜裂孔发生后,玻璃体腔内的液体容易进入裂开的视网膜下,随后裂孔将进一步扩大、裂孔下液体持续增多,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两者叠加反复,脱离范围迅速扩大,眼前黑影很快变大,累及黄斑时将严重影响视力。在视网膜裂孔早期,及时利用激光光凝裂孔周围视网膜,封闭裂孔,同时进行对侧眼检查,对对侧眼可能存在的视网膜变性区周围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可以减少对侧眼视网膜裂孔的发生。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是通过激光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之间产生黏附作用,从而将裂孔固定在一定范围内,阻止裂孔进一步扩大,预防视网膜脱离。激光后24小时视网膜开始出现黏附作用,3到5天后黏附作用进一步增强,牢固的黏附作用一般需要2周,所以在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封闭裂孔后2周内,尤其是第1周内,需要较严格的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多玻璃体腔液体持续冲击视网膜裂孔致使视网膜发生脱离,这就如同利用水泥砌墙时的黏附作用发生需要一定的过程一样,在砌墙后要预防墙体晃动及雨水冲刷,否则墙体持续的晃动和雨水冲刷,水泥势必无法形成有效的粘结,最终墙壁不可避免坍塌。严格的制动、卧床休息,对于上方的视网膜裂孔来说更加重要,因为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而下流阻力更小、流速更快,一旦流水突破未完全黏附紧密的激光斑,视网膜必然脱离,从而不得不通过切开眼球壁的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封闭裂孔。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出现视网膜裂孔的过程中,通常伴随玻璃体后脱离,也就是玻璃体后界面与视网膜之间出现分开,有时在裂孔形成的过程中出现视网膜血管破裂,血液从视网膜流入玻璃体腔,就如同墙壁的红色颜料进入房间一样,激光仅能封闭裂孔,玻璃体出血混浊需要通过药物促进其缓慢代谢、吸收。但不可否认的是,一旦出现玻璃体混浊或积血,即使再好的药物也无法使玻璃体回到初始状态,就如同透明胶水里滴入了红色墨水一样,即使通过经年累月的缓慢分解、逐渐吸收,但始终无法回到最清澈的状态。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按阻塞部位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表现为阻塞静脉迂曲扩张,相应供血区域火焰状出血,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尤为明显,多形成黄斑囊样水肿(CME)。OCT可以观察并定量测量黄斑水肿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分为非缺血型和缺血型。对于眼科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需要查找潜在的全身病因,如血脂、血糖、血压等,同时行颈部彩超等检查,了解有无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如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相关基础疾病,需要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进行相应基础疾病的治疗,否则粥样斑块脱落如堵塞心脏血管会引起心肌梗死,脱落斑块如堵塞颅内血管会引起脑梗塞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目前,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对于促进黄斑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注射抗VEGF药物后黄斑水肿通常有较明显的消退,维持时间一般可达1个月,随后因眼内药物浓度降低、黄斑水肿可能再次出现,因此一般起始治疗需要每月1次、连续3次抗VEGF眼内注射治疗降低眼内VEGF浓度,控制黄斑水肿。对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有明显的无灌注区的视网膜静脉阻塞,需要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如为分支静脉阻塞、根据阻塞范围需要1到2次激光治疗,如有中央静脉阻塞,一般需要3到4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通过抗VEGF治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预防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同时视力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通常难以恢复至发病前。缺血型CRVO和BRVO多伴有CME,如不及时进行抗VEGF治疗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发病3到4个月内容易发生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此时不仅视力预后极差,而且会出现严重的眼痛眼胀眼红、且药物无法控制,该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预后不良,甚至因长期眼痛连带头痛最终不能承受,继而患者需要面临摘除眼球才能终止疼痛的痛苦选择。
翼状胬肉俗称“鱼肉”,中医称其为“胬肉攀睛”,是球结膜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一种慢性眼病。角膜(黑眼球)旁边的球结膜(覆盖在白眼球表面的一层膜)通常是透明的,表面有少量血管。当长期紫外线、风沙、灰尘、烟雾等慢性刺激引起眼表慢性炎症,球结膜出现异常纤维血管增生,逐渐角膜延伸生长出白色(纤维丰富的膜)或者粉红色膜(表面血管丰富),形状像昆虫的翅膀,如翼状,故而得名翼状胬肉。胬肉可以单眼发生,也可以双眼发生,少数情况下在一眼的鼻侧和颞侧可同时出现,胬肉逐渐长入角膜后,出现眼红、异物感等不适,影响外观,甚至逐渐牵拉角膜出现不规则散光,严重者甚至长入角膜中央遮盖瞳孔,严重影响外观及视力。研究显示,胬肉长入角膜3mm后容易出现不规则散光,在去除胬肉后部分散光仍不能完全回退;另外,胬肉即使通过手术切除后,仍有可能在角膜术区遗留一定深度的瘢痕,较浅者如云翳、肉眼不易观察到,较深者称为斑翳、术区角膜呈现毛玻璃样半透明改变,累及全层角膜的称为白斑,这就好比长期在墙角放柴禾或者煤灰一样,即使移除了煤灰和柴禾,墙壁也无法回到最先的光亮干净的状态。为预防胬肉导致不规则散光引起的视力下降,以及尽可能减少术后角膜局部斑翳或白斑的发生,对于长入角膜3mm以上的翼状胬肉,需要考虑及时手术治疗。翼状胬肉切除后,巩膜(白眼球,球结膜下的白色组织)会出现一定范围的暴露,根据情况可考虑将球结膜向角膜缘拉紧缝合,该方法可能存在局部张力较大、对合不平整等情况出现,术后球结膜局部可能形态欠平整。因此在胬肉切除术后,对于暴露较大的巩膜面通常需要联合其它方法修补覆盖,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进行羊膜移植覆盖创面,一般1个月后创面愈合,羊膜自行脱落,但需要额外增加生物羊膜耗材;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自体结膜瓣进行移植修补巩膜创面,通过10-0或8-0线缝合固定自体结膜瓣,因为移植的是自体结膜瓣,结膜瓣容易存活,不存在排斥情况,一般在术后2周时考虑拆线。大家经常会问“胬肉手术疼不疼?”“胬肉切除后会不会再长?”“如果胬肉复发的话怎么办?”等问题。胬肉手术术前会在结膜囊滴表面麻醉药,术中在球结膜下注射局部麻醉药,通常情况下术中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但术后当麻药逐渐消退后因局部有缝线,虽然10-0线比头发丝还要细和柔软,但眨眼时还是会感觉有异物摩擦,这种情况在手术当晚较为明显,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第二天异物感后逐渐减轻,一般可逐步适应。胬肉手术后确实有一定的复发率,通常单纯切除后直接对位缝合复发率相对较高,羊膜移植和自体结膜瓣移植复发率相对较低,按照标准手术流程操作、术后遵医嘱眼部应用滴眼液抗炎对症、按时复查,目前研究显示其术后总体复发率在2%到5%左右。如果术后早期出现眼部持续红肿,有胬肉再次生长的迹象,局部及时应用激素类滴眼液等,减轻眼部充血刺激症状,可以减少复发及延缓生长速度,远期如胬肉再次生长至角膜内3mm或更多,考虑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术中可联合抗代谢药物抑制瘢痕增生,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治疗,均是治疗复发性胬肉的有效方法。故而因担心胬肉术后复发而一直畏惧甚至拒绝手术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当胬肉长入角膜越大,术后角膜遗留瘢痕的范围可能性更大,如果胬肉长入角膜中央遮盖瞳孔而造成的视力损害必然更大,到了这种程度即使再想手术,术后视力也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此巨大的胬肉,遮盖角膜3/4,术后角膜必然遗留大片白斑,严重影响视力Tips:术后注意事项:1、注意眼部卫生,遵医嘱应用滴眼液抗炎对症、预防感染、促进角膜上皮尽快修复。2、术后2到3个月内加强个人防护,尽量不在灰尘、烟雾多的地方久居,外出时如紫外线强烈,可适度戴墨镜防紫外线。3、正确用眼,减少熬夜,避免用眼疲劳,注意休息及睡眠充足。
EKC(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是一种强传染性的接触性传染病,由腺病毒8、19、29、37型腺病毒(人腺病毒D亚组)引起,潜伏期5到7天。多见于20~40岁成年人,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污染。 临床表现1、起病急,症状重,双眼发病。 2、主要症状有眼红、疼痛、畏光、伴有水样分泌物。 3、疾病早期常一眼先发病,数天后对侧眼也受累。急性期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48小时内出现滤泡和结膜下出血。 4、假膜(有时真膜)形成后能导致扁平瘢痕、睑球粘连。发病数天后,角膜可出现弥散的斑点状上皮损害,并在发病7~10天后融合成较大的、粗糙的上皮浸润。2周后发展为局部的上皮下浸润,并主要散布于中央角膜,角膜敏感性正常。 5、发病3到4周后,上皮下浸润加剧,形态大小基本一致,数个至数十个不等。上皮下浸润由迟发性过敏反应引起,主要是淋巴细胞在前弹力层和前基质层的浸润,是机体对病毒抗原的免疫反应。这种上皮下浸润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之久,逐渐吸收。结膜炎最长持续3到4周。原发症状消退后,角膜混浊数月后可以消失。 6、患者常出现耳前淋巴结肿大和压痛,且在眼部开始受累侧较为明显,疾病早期或症状轻者无此表现。 7、儿童可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咽痛、中耳炎、腹泻等等。 治疗和预防1、出现感染时尽可能避免人群之间的接触。局部冷敷和使用血管收缩剂可以减轻症状。 2、急性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如干扰素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1小时1次。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严重者联合口服或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 3、出现严重的膜或假膜、上皮或上皮下浸润引起视力下降时可以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病情控制后应减少糖皮质激素滴眼剂的滴眼次数至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应用中要注意逐渐减药,以免复发。要注意激素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等副作用,监测眼压。伪膜严重者需要定期表面麻醉下去除,去除坏死伪膜后更有利于滴眼液和眼膏的分布和吸收。 4、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感染传播。所有接触感染者的器械必须仔细清洗消毒,告知患者避免接触眼睑和泪液,经常洗手。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导致视力严重损害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三大严重并发症之一(①糖尿病肾脏疾病,晚期结局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终身血液透析治疗。②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严重者出现下肢尤其是足部末梢血供不足,导致足趾坏死,不及时处理将不可避免的需要截除坏死足趾。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病程延长,视力损害及失明发生率逐渐增加)。 DR发生发展的原因高血糖造成眼底微小血管损伤,视网膜毛细血管受损后出现渗漏现象,造成周围组织水肿、出血,以及毛细血管闭塞,引起视网膜缺血、缺氧,并产生新生血管,从而导致视网膜大量出血与玻璃体内大量积血,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程越长,糖网病发病率越高。因此,越是年轻的糖尿病人,越要重视预防糖网病。 DR的发生率美国糖尿病患者的统计,病程大于15年的患者中,97%的Ⅰ型糖尿病患者、80%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5%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视网膜病变。其中30%Ⅰ型糖尿病患者、10%~15%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和5%未使用胰岛素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已伴增殖期视网膜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加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国内报道,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39%;病程5~10年者发病率为50%~56.7%;10年以上者发病率增至69%~90%。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包括抽血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腹部B超等检查)在国内人群中并没有普遍开展,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是出现明显的糖尿病多饮多食等症状后到医院检查才发现血糖升高,检查后才诊断出糖尿病,这意味着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已经有更长时间的血糖升高病史存在了,而在这些时间里眼部已经慢慢向发生DR的方向变化。 DR的临床表现早期无自觉症状,当病变发展累及黄斑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视力下降程度可以表现为轻度视力下降,也可以严重到分不清眼前手指甚至丧失光感。 DR分期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 )。 糖尿病眼底出血、黄斑水肿 糖尿病眼底新生血管 NPDR: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包括I、II、III期) PDR: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包括IV、V、VI期) 单纯性 I级:有微小动脉瘤,小出血点。 Ⅱ级:硬性渗出,出血斑 Ⅲ级:软性渗出,出血斑 增殖性 Ⅳ级: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 Ⅴ级:新生血管,纤维增生 Ⅵ级:新生血管,纤维增生,视网膜脱离。 眼科检查1.视力检查。眼压检查。 2.裂隙灯检查:检查虹膜有无新生血管,尤其是眼压升高者如怀疑而未见虹膜新生血管,考虑行前房角镜检查房角有无新生血管。 3.彩色眼底照相:比眼底镜检查敏感,更关键的是可以进行图像存储,随时调阅,有利于复诊时和之前的情况进行客观比对。 4.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没有药物过敏者,有条件应定期检查FFA,了解和评价DR程度,指导治疗。FFA中,微血管瘤表现为高荧点,出血则为低荧光。棉絮斑则呈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由扩张毛细血管包围伴荧光素渗漏。IRMA(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表现为毛细血管异常扩张,粗细不均、迂曲,可有染色但无荧光素渗漏。新生血管在FFA中,早期即有荧光素渗漏呈高荧光,晚期大量荧光素渗漏。 5.超声波:对于合并白内障,出现玻璃体出血等屈光间质混浊影响眼底观察时, B超可以帮助了解玻璃体、视网膜情况,主要可以判断有无出现视网膜脱离,如有视网膜脱离时需要尽早手术治疗。 6.OCT:精确判断黄斑区有无水肿改变,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 预防控制血糖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前提,应首先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这对于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促进逆转的作用。而长期控制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治疗①药物治疗 一些药物对微血管瘤的消退具有一定功效,适宜于单纯型糖尿病早期使用。中药辨证治疗单纯型糖尿病对控制与缓解病情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②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前需将患者的瞳孔用扩瞳药散大,在瞳孔散大期间,看东西自然会模糊不清。激光治疗有一些副作用,如视野中会出现暗点,患者的夜间视力、颜色视力和周边视力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些副作用与防止视力丧失的作用相比,还是可以接受的。 ③眼内打针 向眼内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促进黄斑水肿和部分新生血管暂时消退,为眼底激光治疗或玻璃体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④手术治疗 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时,比如IV期玻璃体出血不吸收、V期、VI期都必须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这是一类难度很大的手术,手术的效果也和眼底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 温馨提示视网膜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眼胀、眼前黑影、双眼复视,应及时到眼科就诊,尤其是发病超过5年以上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发现眼部并发症并及时治疗。另外,如果有“近期食量、饮水量激增,体重和体力明显下降;糖尿病家族史或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病史一年以上”情况,也请尽早到眼科医院接受检查,以防糖尿病及眼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要在视力没有明显下降的时候就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在此期间,严格控制血糖是重中之重。
老年性白内障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可能和年龄,紫外线接触,遗传,营养状况等有关。很多全身或局部疾病或诱发或加速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比如糖尿病,近视,眼外伤等。 白内障是不是需要等“熟透了”再手术?不需要。当白内障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以考虑手术。当然,考虑到病人日常生活对视力的需求和对手术本身的恐惧,老年性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至0.3或以下建议及时手术治疗。目前白内障没有药物有明确的治疗效果,不建议长期滴眼液滴眼或口服保健药品。过熟期的白内障可能会出现继发性青光眼,从而出现眼痛眼胀,带来新的问题,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父母年龄大了,还有高血压,能不能手术?年龄不是白内障手术的禁忌症。白内障多发生于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进一步增高。血压,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一般都能进行白内障手术。当然,为了手术安全成功,预防并发症,手术前需要进行心电图检查和抽血化验检查肝肾功能和血糖情况。 手术后需要特殊护理吗?大多数不需要特殊护理。手术当天会用纱布盖住手术过的眼睛,第二天早上换药时就可以打开纱布了。 手术后需要挂水吗?一般不需要。术后局部滴眼液滴眼一天4次,1周后复诊调整滴眼液滴眼次数。消炎和预防感染的滴眼液一般需要用2周。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挂水或者吃口服药消炎。 术后多久能恢复日常生活?一般术后第二天视力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可以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在术后的1个月内避免眼部被儿童或异物撞击,避免拎重物,劈柴等危险劳动。 手术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