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是否有这样得家人或朋友,经常浑身不舒服,今天头疼,肚子不舒服,再过几天肩膀疼、腿疼,自己非常痛苦,但是当到医院进行无数次的检查后,医生都说没有特别的问题,家人觉得他们是在装病,求关注,有的时候去医院多的时候,医生就可能会推荐她/他到精神科就诊……,家人及病人也会感觉到莫名其妙或者不理解,觉得医生在敷衍自己。 那么这种病人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等到了精神科进行咨询后很快就会得到一个疾病的名称:躯体形式障碍。 所谓的躯体形式障碍是指一种持久地担心或者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先占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这因为躯体的不适症状反复的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检查,均不能打消患者的疑虑,即便患者本身确实存某种躯体障碍,但多不能怼患者症状进行行解释。患者所感觉的躯体症状倍认为是心理冲突及个性倾向所致,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坚持自己的躯体症状。 临床上遇到的这种患者往往具有多年的求医经历,拥有大量的临床检查资料,同时已经采用过多种的药物治疗,有部分存在某种躯体症状的患者甚至采用过外科手段解决躯体症状但效果仍是不佳,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来到精神科就诊,在精神科得到最终的确诊,经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
作为一线的临床工作者每天接触很多的病人,可能由于紧张或者焦虑导致交待病史时毫无头绪,经常的东说一句,西扯一句,没有办法条理清晰的将病情说完整,特别是在网上咨询过程中,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咨询者没有办法将核心的问题反映给医生,导致反复重复的东西不停的出现,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要了解医生想要从你这里得到哪些病人的信息,针对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特别是首次发病的病人,我们想要知道的是: 第一,病人发病前的社会心理因素,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什么不良的生活事件影响;第二发病时的表现是什么,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什么,最核心最突出的表现是什么,睡眠、饮食有没有改变;第三,发病持续的时间,是持续发作,还是间歇发作,严重程度;第四,有没有到哪个地方去治疗,服用过什么药物,治疗的效果怎么样;第五,既往有什么躯体疾病,个人生长发育有什么问题;第六,家族既往有无精神病史。 以上六点就是医生想要知道的病情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的咨询。
李某,男,76岁,部队退休干部。家庭关系和睦,平素性格温和,开朗。主诉“胡思乱想,夜眠差2月”。病情经过:2月前,一老友病故,后在院中散步时遇到其老伴张某,一番寒暄之后张某热心告诉李某,老伴去世后家中剩余其常用进口降压药数盒,包装未拆封,价值几千元,扔了可惜,记得李某也在用该药治疗高血压,不妨把这几盒药拿走吧。李某当时心想“确实如此,扔了怪可惜,自己刚好也在使用,还节省一笔钱”。于是就将几盒药物带回家中。回家后,李某看着药物,心里突然涌起一阵不祥之感“人家死了,死人的东西你急着要,你不怕腌臜?你是买不起药?你咋真爱沾光,这光也能沾?”从此,脑海中便时常浮现此类想法,以致无法自控,并逐渐影响睡眠,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遂就诊。 该例患者即典型的心理因素诱发神经症样症状,以强迫性思维(明知没必要,却无法控制)及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有明显痛苦感及求治愿望,愿意接受药物治疗。 分析如下: 1. 心理疏导对于强迫症状效果欠佳,患者道理都懂,自己亦知想法不正确,不必要,但难以自控。 2. 老年人神经功能下降,神经递质之间平衡常处于临界,故遇应激事件时原有平衡极易被打破,外在表现自我调节能力差,症状持续时间越长,神经功能损坏越重。 3. 故此类患者以后遇应激事件后症状易反复。 4. 当前药物治疗:帕罗西汀20mg/日 丁螺环酮5mg/次,3次/日。 劳拉西泮1mg/晚 服用当晚患者睡眠即改善,两天后症状减轻,5天后症状缓解。后巩固治疗1月后渐停药。
那天晚上10点多了,一位亲戚打电话给我,向我咨询一桩"医疗事故"中医生到底该不该承担责任。她第一句话就告诉我,"我知道你是医生,我就想问问你从专业角度讲,医生到底有没有责任?"我听完这句话,心里就不舒服,说实在的,作为医生,我从医将近20年,尤其近几年看到各种各样的医闹,医患纠纷,心里对"找事"的患者极其反感,所以她话音一落,我心里就各种的不耐烦,但是碍于情面,我还是耐着性子说"那你跟我说说到底咋回事?" 她给我讲了大致经过:她的母亲,82岁,患有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既往因心衰也曾多次住院。半月前可能又受凉了,咳嗽比较厉害,起初家人以为吃点药就"压"住了,但是拖了十天不见好,所以一周前又住进某大医院呼吸科,住了三天,症状有改善,但医生称还是需要做个支气管镜检查才能清楚了解肺里情况,家人当时提醒医生说老太太心脏不好,如果能查就查,不能查就不查,害怕她年龄大,身体扛不住。医生听后称会安排一个会诊。后来另外一个科的医生去看了一下,回馈的会诊意见是可以耐受支气管镜。所以会诊后第二天上午即安排了气管镜检查。谁料,检查过程中患者情况突然恶化,这边从气管镜室推出来不到40分钟,老太太就"走"了。 孩子们自然无法接受,感觉是医生没有充分评估检查危险性,也没有告知支气管镜检查的风险性。"我们专门提到老太太心脏不好,会不会受不了,他们说可以,就这就让我们做了这个检查,如果他告诉我们可能会要命,打死我我们也不会做的,因为她情况已经好了一些,"说着她泣不成声,"我妈养活我们六个孩子,就这几年孩子们条件都好了,想让她享点福,谁知就。。。"她反复说都怪自己,如果不同意做,肯定不会这样。 听完大概经过,我向她解释道"阿姨年龄大了,心肺功能本身就不好,有些情况确实难以预料,医学到目前为止还本无法保证某项操作或手术可以绝对安全。就连我们熟知的阑尾炎手术,尽管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谁也不敢保证手术绝对没问题,有些人可能麻醉意外,或者术中心脏呼吸出现问题等等,所以术前都会让你签字,告知你风险存在的可能。像阿姨做的支气管镜这个检查,术前医生也一定会告知你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你应该签过知情同意书他才会做的。" 接着电话那头她的情绪变得有些激动,"他们根本没有告诉我有什么风险,我当时还提醒他说如果不行就不做这个检查吧。医生却说可以做"。我问,"你签字了么?"她说,后来医生让我们签了字,但当时什么也没说,就拿出来说在这签个名。像这种风险这么大,他是不是该特意告知提醒一下。 我明白了,知情同意书是字是签过了,但内容患者家属压根没看,医生也没有认真谈,只是履行一项文书记录。 后来我告诉他,医生工作特别忙,这里面他做的有瑕疵,意外有时也很难预料,所以希望她能理解,包容一下。她说她去医院找过医务科,现在还没有给她回复。"我不是为了让医生赔我多少钱,但是,我觉得他应该意识到他工作很不细致,很粗糙,我需要他道个歉。这样也提醒他以后工作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 听完她的这些话,我对自己的"阴暗"心理感到自责。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对,这个医生确实应该得到点教训,你就到医务科反应吧,等他们处理意见吧。咱们多包容他吧,毕竟,他不是有意的。让他受点教训也是应该的,但打官司,上法庭真没那个必要,最终搞得大家都会身心俱疲。阿姨已经走了,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你一定要注意多休息,回头有事可以再联系。" 电话放下,我的心里又开始泛起波澜,这件事,我们的医生同仁们是不是真的该从中吸取一些教训,知情同意书签订的意义很重要,签订的过程也很重要。对于我来说,现在真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充分告知,花点时间让家属认真阅读后再签字吧。毕竟,不是每个家属都能这么讲理,这么明白的。
7月12日,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的消息,在朋友圈传的沸沸扬扬,这是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深深戳痛了教师群体的心,义愤填膺的同时,是更多的感同身受。 大众似乎从来没有去关注过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老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畏严寒风雨,终日坚守讲台,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老师身心健康的假象,殊不知,那些看上去不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 1 女教师自杀: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 2018年7月12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该校女教师张会芳携女自杀身亡!自杀前,它留下了一份沉重的遗书: 走了,我终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 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 我所有财产、物品,一切都归爱人李国民处理。 张会芳绝笔 据张老师家人口诉得知,她刚休完产假后不久,就被要求带高三学生。她的丈夫回忆说:“经常会看到她抱着孩子备课到10点钟”。 一面是工作的重压,一面还要照顾新出生的婴儿,在这双重重压之下她患上了抑郁症,愈发严重。 但性格内向的她能忍则忍,独自承受着病痛折磨,把身体的病痛埋在心底,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工作,最后积劳成疾,于2018年3月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 他本人,爱人李国民、姐姐张芳芳多次找学校请假无果,长期带病工作,最终积劳成疾,于2018年7月带着大女儿一起自杀身亡。 抑郁症,一个陌生又可怕的词语,一个在你我身边却未得到重视的疾病,一个可以让在你身边活泼开朗的人,忽然会以这种方式离开你,很让人心疼。 两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7月陨落,留得逝者家人以泪洗面,肝肠寸断。 2 抑郁症的病毒在向教师群体蔓延 别说是一个普通的柔弱女教师了,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那是江西省的特级教师,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荣获赣州市十佳校长称号,在常人眼里想想那么何等优秀出色? 最终依然难逃抑郁症魔爪,2018年6月5日,跳楼身亡。甚至比他更加优秀的人,在抑郁症面前,也无力坚强。 刘爱平校长说: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身心俱疲。 张会芳老师说: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 工作压力,似乎是引发抑郁的罪魁祸首,杀人于无形。 据一份调查统计,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54.5%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26.2%的老师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只有19.4%的老师每天工作时间少于8小时。 调查问卷列举了 11 类身体疾病。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教师 92.6%患有一种以上身体疾病,47.2%教师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10.9%的教师认为自己有心理障碍。 无独有偶。 三亚市民族中学年仅23岁的女教师黄某芬疑因生活及心理压力大,最终导致在宿舍卫生间内自缢身亡。 广东省五华县华城镇第一小学三年级英语老师钟某珍(女,36岁,华城镇铁炉村人)从该校一教学楼五楼跳下身亡。据知情人透露,又是抑郁症! 阜阳,阜裕大桥河中发现浮尸,经过救援队的打捞确认,死者为阜阳某中学教务主任,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在自杀前留有遗书。 抑郁症的病毒在向教师群体蔓延,让人猝不及防。 3 那些从不生病的老师,其实早已遍体鳞伤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一些人为老师的离去悲痛惋惜时,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我查过抑郁症属于轻度神经疾病,我不信拿出精神疾病证明还请不了假。 其实,这些人还是不了解教师这个群体。 有些单位, 职工生病请假一段时间,不影响单位运转。但教师不一样,一线教师生病请假,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学校教师数量是严格按照学生人数配备的,即我们所说的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甚至“一个萝卜几个坑”,每一位一线老师都承担足够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老师。 有的老师为了请两小时假能询求七八位领导和老师才能把工作妥善安排好。 还有一种假就是超过22个工作日的长病假,一旦超出天数,教龄不算了,绩效也没了,医保,公积金养老都会严重影响一辈子,所以,一般人宁肯带病上班也不想因为20多天一年白干了。 一旦某位老师生病住院,就必须由其他老师代课,因为学生的学习进度一点都不能耽误。代课老师的工作量本已经饱和,又要给生病同事代课,工作量成倍增加,工作负荷加大,代课的老师又很容易累倒病倒。 有不少老师就是在代课过程中前仆后继倒下的。所以,老师真的不敢生病,老师真怕同事生病。 这样你还会觉得老师请假容易了么? 我们终日都能看到老师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用满腔的热血去浇灌祖国的花朵,以为他们就是超人,从来不会生病。殊不知,他们早已遍体鳞伤。请假之于老师,难于上青天! 4 都在要求老师关爱我们的孩子, 谁来关爱我们的老师 这个悲剧给我们每个人一记响亮耳光! 扪心自问,我们心中理想的老师是怎样的? 她注定是坚强的、随叫随到的、她是神圣的、她必须为我们的孩子(她的学生)毫无条件,毫无保留付出,她必须顽强,她必须有耐心,她必须任劳任怨,她必须顽强且充满斗志…… 在她的身上,有再多的优点都不为过,但我们绝不允许她有一个缺点。 在我们过往的经验里,老师,一个高三的老师,怎么可能自杀呢?她必须对自己足够苛刻最够“狠”,才能教育牛逼的学生。 在我们的经验里,老师不可能自杀。 在我们的经验里,老师更不能携孩儿自杀。 所以说,这个悲剧狠狠地扇了我们一个耳光。 这个社会再一次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 我们,每个人,总是满不在乎、粗心大意地活着。 我们总认为,有些行业,有些岗位,有些角色是永远不能“倒”的,是永远不能说“不”的,在我们“巨婴般”的心态里,老师是不能倒的、护士是不能倒的、医生是不能倒的。 说白了,“我们总要求老师必须爱每一个孩子,但又有谁懂得如何去爱老师?” 是时候去关注教师群体的身心健康了,理解老师,体谅老师,老师不是超人,也有扛不住的时候。当她放下“面子”称自己患抑郁症的时候,请您不要忽视她的求救信号,给她一个假期,让她受伤的心灵可以得到医治......
谈起精神障碍,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那种"不认人,蓬头垢面,乱脱衣服,到处乱跑,乱打乱骂"的情形。其实,这只是极少数精神障碍患者的表现。有很多精神障碍患者他们的外表很正常,一般性的接触交谈也和常人一样,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他们有的在家能做饭买菜接送孙子,只是有时候说些奇怪的事情让家人无法理解。下面就通过一例真实的案例让大家对精神障碍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张阿姨,75岁,是位退休的老医生,陪她一起来就诊的,是老人的儿子。 老太太衣着干净利索,一进诊室很有礼貌和我打招呼,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情况,"我就没事,我儿子非让我来这看看"。"我这一段,主要是休息不好,休息不好是有原因的,我住6楼,7楼的邻居这几个月搞装修,你说人家整房子咱也不能干涉,但总得有个时间吧,半夜1-2点,叮叮咚咚乱响,吵得我怎么睡觉啊"。后来老太太称因为他们半夜三更搞装修动静太大,自己就在家里跺跺脚或拍拍手,"刚开始,他们听见我拍手了,就会停一会工,可是后来他们还整,"然后我就去邻居家说事,可是他们躲着不见我"。"我又去小区物业反映,物业的人出面去看了看,后来不了了之,可能他们怕得罪人家,我看这不行,我又拨打110报警,110刚开始说去调查,后来也不管了,我想着他(邻居)可能通过熟人把110给收买了。" 接着,老人的儿子向我讲述了另外一个版本。他介绍,老太太平素身体健康,可以自己上街买菜,洗衣,做饭,料理一般家务等。去年老伴病故,孩子们三番五次劝其搬到孩子们那里一起居住,但老太太坚持自己住在老房子里,称自己习惯了,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吃不到一块,干啥也不方便,自己会感到受约束,所以拒绝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并拒绝了为其请保姆的建议,称自己生活完全可以自己自理。无奈之下,孩子们只好轮流着隔天到她那里看看。 但是3个月前老太太开始说楼上邻居装修房子总吵得自己睡不好觉,刚开始孩子们也没太在意。后来每次去她那,她都说。最近,老太太称自己去物业反映,拨打110可能激怒邻居了,他们现在开始给自己投毒了,所以自己回家看到老太太常常用毛巾捂着鼻子在家,因为老太太称屋里有苹果味,香蕉味,还有油漆味。"这么热的天(7月),她不让开窗户,说话也不让大声说,称邻居要是知道家里有人就开始投毒了。"老太太的儿子说。 前几天为了弄清具体情况,他专门去了邻居家。但是一进门就发现邻居家根本没装修房子,邻居家里的装修都是十几年前的样子。但是无论自己怎么解释,老太太都坚持称邻居是故意把装修的东西藏起来了,儿子被骗了。他这才感到母亲可能出问题了。"昨天晚上给她打电话打不通,我赶紧跑去看看,原来她在家把屋里电闸也给关了,所以座机不通。那屋里黑咕隆咚的,她说不能打开灯,别让人家(邻居)发现家里有人"。 我告诉老人的孩子,老太太目前精神方面出了问题,她的症状主要有1.幻听(凭空能够听见声音,比如晚上总听到邻居装修房子的声音,还有人家讲话的声音)2.幻嗅(凭空闻到异味,苹果味,香蕉味及油漆味等)3.继发的被害妄想(感到邻居给自己投毒)4.行为异常(半夜跺脚拍手,在家用毛巾捂住鼻子,不敢说话,不敢开窗户,关闭电源等)。这些情况都是病态的,不正常的,而且是无法通过解释或心理疏导纠正的,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改善。 老人的儿子对此表示理解,老太太却不以为然,最后和家属协商后,我们以"体检、排毒"的名义,安排老人住进病房(精神障碍者,几乎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精神状态有问题,他们很少能主动就诊或配合住院,所以我们只能采用这种连哄带骗的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起病年龄,病史特点,查体及头颅CT等检查,诊断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经20多天的治疗,老人精神症状缓解出院。 通过这样一个案例的分享,希望您能对精神障碍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切记精神障碍并不是通过外表识别的,他的"一些想法"好像有问题。如果您身边的老人说话有些反常,或是脾气变得有些古怪,与以前不大一样,这时您就要警惕老人是不是出现了精神障碍,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就可以改善老人甚至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借着“世界帕金森日”做一个小科普宣传。帕金森病,误诊率确实很高!最近两年我看过5例都是被误诊为单纯的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的患者,有些还被家人描述为“无病呻吟,太懒,装的”[微笑]。典型的帕金森病患者会表现出肢体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面部表情呆板(俗称面具脸),少言寡语等症状,临床上并不难辨认。关键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表现不典型,她们常常缺乏肢体颤抖的症状,早期表现情绪低落,便秘,睡眠障碍及运动迟缓,有些出现明显翻身困难等,这部分病人如果不通过仔细查体,极易被误诊。
抑郁症不可怕,怕的是你不认识它!瞧,入院前后的变化你看出来了么? 抑郁症轻者表现情绪低,高兴不起来,凡事提不起兴趣,重者消极悲观出现自杀行为!不是医生要劝你住院,不是想挣你的钱,只是担心院外家属不能有效保护,导致意外事件发生时你们后悔不堪,而我也会觉得良心不安。所以我们苦口婆心,尽力解释,一切只为你平平安安,早日康复,生活美满! 抑郁发作时,常人包括家属多半是无法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的,就像张国荣,乔任梁,普通人常无法理解他们为何会自杀,因为在普通人眼里他们的生活是那么光鲜靓丽,阳光灿烂!只有医生,只有邂逅过抑郁的人才知道他们的世界已经一片黑暗……而此时心理治疗不能说无效,但如果只想求助于心理治疗而拒绝药物,有可能延误时机,导致病人自伤自杀等意外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