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宝宝作为一个新生命来到我们身边时,除了快乐和欣喜,这位新成员也会让各位新晋宝妈宝爸感到了一丝慌乱与手足无措,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宝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新生儿的一些特殊生理现象,这些现象虽看似异常,但却为正常生理现象,需各位家长有所了解,避免盲目处理。 1.马牙:不少新生儿生后在上颚、牙龈上可见一颗或数颗粟粒大小的黄白色颗粒,隐约在口腔黏膜下面,此俗称马牙。其实为上皮细胞堆积、角化而成,并非病态,不会影响宝宝吃奶或出牙,一般经2-3周或数月自行消退、脱落。以前农村里的人认为马牙会让宝宝嘴巴痛哭闹,常用针给挑了,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新生儿口腔黏膜娇嫩,损伤后引起出血或细菌感染,严重时可能引起败血症。故再次强调,马牙不会对宝宝造成任何不适,可以自行消失,禁止挑破。 2.乳房肿大、分泌乳汁: 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能出现乳房肿胀,甚至有少量黄色乳液分泌。此为生前受母亲激素(生乳素)影响所致,属正常生理现象,一般2-3周后逐渐消退,不需处理,严禁按摩或挤压乳房而引起皮肤感染。 3.视网膜出血: 正常头先露顺产的娃娃生后常有结膜、视网膜出血点。为经过产道压力增大导致的出血,可自行消失,不影响眼睛功能,一般认为是正常现象。 4.生理性体重减轻:新生儿生后第1周内由于生后排尿、排胎便等多方面因素,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正常情况下不超过10%。生后7-10天左右,宝宝吃奶开始增加,胎粪排完,大小便规律,体重可恢复致出生体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以上或恢复较慢,需考虑非生理性,应寻找原因。5.溢奶:新生儿生后哺乳后一会儿常会有奶从嘴角溢出的现象,有的甚至出现大口呕吐出来。这是因为新生儿的胃容量小,是水平位的,而且胃的上口贲门括约肌还没有力气防止奶倒出来。正确半坐位哺乳,哺乳后拍背5-10分钟,平躺时在肩部垫一枕头或侧卧位睡姿有助于减轻。 6.叫嗝儿: 新生儿容易出现叫嗝儿,有的几声就停了,有的长达数分钟,是 正常现象,这是因为新生儿膈神经功能未发育完善,可以自行停止。若叫的时间长影响吃奶或睡眠的,可以喂点温开水拍拍背,严禁用“惊吓”的办法止嗝。 7.尿红: 有的新生儿生后2-5天时排尿会发现尿液为红色,这是因为尿少,尿酸盐潴留在肾内形成尿酸梗塞引起,随着吮乳量及吮水量的增加,尿量增多,尿酸盐溶解,则该现象消失。 8.假月经: 女宝宝在生后1周末出现阴道流出带血的粘液,其为母体激素(雌激素)传授引起,不必处理,于3-4天内消失。 以上为常见易误解的生理现象,盲目处理可能会造成真正的病态,各位宝妈宝爸要引起重视哟!
这是最近家长常问的问题,我孩子2周前得了手足口病,已经好了,不会再得一次吧?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能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不止一种,包块肠道病毒71,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虽然都可以表现出手足口,但实际是不同病毒感染。其次,即使是同一种病毒,也会因为是不同的血清型而再次感染。所以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孩子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反复患病。最终是否反复患病取决于2个因素,第一是当地流行的病毒有几种或几种不同的血清型。第二,是否有意识做好防护,例如日常注意手卫生、是否与还在传染期内的孩子有接触、流行季节期间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做好清洁与消毒工作。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半夜醒来,听到孩子咯滋咯滋的磨牙声,一方面自己听起来难受,另一方面,也会担心孩子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这样磨牙会不会磨坏牙齿。还有些人说磨牙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或者是因为缺钙,是这样的吗?磨牙到底是怎么回事? 磨牙症是咀嚼肌收缩导致的一种无意识,非自主性的节律活动,导致上下牙紧咬或相互研磨,大人和小孩都可能发生,既可以发生于睡眠时,也可以发生于清醒时,晚上睡觉时的磨牙就称为“夜磨牙”。其中,父母亲们最有切身体会的恐怕就是孩子的夜磨牙了。 我们为什么会磨牙? 很遗憾,目前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磨牙是由多因素共同导致的,对大人来说,酗酒、大声打鼾、咖啡因摄入、抽烟、焦虑、高压力的生活及工作状态等,出现夜磨牙的风险会增大。 对儿童来说,在出牙期,包括乳牙和恒牙萌出的时期,是孩子出现夜磨牙的两个高峰时期,所以孩子夜磨牙可能只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生理现象。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性别(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夜磨牙)、某些特定基因、白天运动量太大、焦虑、紧张、二手烟、睡眠不安及打鼾、房间噪音、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头痛、喜爱咬东西、某些行为问题、心理问题会增加儿童夜磨牙的风险。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有睡眠呼吸阻碍的孩子,夜磨牙的风险会增大。对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导致的睡眠呼吸障碍的孩子,手术后夜磨牙也会减轻。 磨牙和寄生虫、缺钙有关吗? 确实有人认为寄生虫的活动及其分泌的代谢产物进入人体内,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会引起夜磨牙,但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这一点。有些人觉得缺钙会引起咀嚼肌肉痉挛导致磨牙,但同样是没有证据证实两者的关联。 据统计约30%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磨牙,这其中就包括那些完全健康的孩子,所以我们不能单纯根据磨牙就判断孩子肚子里有寄生虫或者缺钙,所以不需要因为孩子有磨牙就去“打虫”或额外补钙。 磨牙会有什么危害? 在大多数情况下,磨牙症不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但严重的磨牙症却可能导致下面这些问题:牙釉质过度磨耗,导致牙尖低平,临床牙冠变短,既影响了牙齿的美观,又使牙本质暴露,进而使牙齿对食物及温度刺激敏感性增加。对于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咬合力量有限,所以短暂而间断的磨牙通常不至于影响牙齿的整体结构,只有在磨牙症状十分严重的时候,才可能出现牙齿磨耗严重等问题。长期磨牙可能会造成咀嚼肌的疲劳,颞下颌关节受累,甚至下颌骨的变形,继而影响咀嚼系统的功能。夜磨牙产生各种牙齿碰撞的声音会影响自己以及亲人的睡眠质量,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精神紧张、疲劳、记忆力减退、学习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磨牙怎么办? 事实上,儿童磨牙很常见,夜磨牙通常并不会引起什么影响,而且具有一定的“自愈性”,可以视作健康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部分,家长无法彻底预防或者制止,只要孩子没有其它健康问题,就不必因为偶尔短暂的磨牙而担心,也不需要特别的干预性治疗,只需定期复诊观察它的进展。 同时,我们也可以对上述磨牙症的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排除,比如看看孩子是否同时合并打鼾,如果有的话就需要找耳鼻喉科医生检查,也了解有什么事情使孩子产生了焦虑和紧张,避免二手烟、咖啡因、保持卧室安静、适当减少过大的运动量以及增加孩子睡眠时间等。 如果夜磨牙持续到了青少年期及成年早期,则可能对咀嚼系统产生创伤,应该及时去看医生查找原因,必要时做一些干预治疗,或需要佩戴一些口腔装置如咬合板等保护牙齿,调合咀嚼肌松弛治疗甚至心理方面的治疗等。
“容貌焦虑”已经内卷到婴儿脑袋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家长为让孩子拥有“标准圆头”,在孩子刚四五个月大时,就量头定制“矫正头盔”,以约束头骨生长。结合“红星新闻”“江苏城市新闻”等调查,一副矫正头盔约重200克,费用在三四千元到2.8万元不等。至少要戴3个月,每天使用20-23小时,洗头洗澡时可以摘下。已经有不少父母带娃尝试,反馈不一。有父母称孩子的头型明显圆了、好看了。也有的说,矫正头盔就是“智商税”,孩子戴出一脑门湿疹。在江西南昌,一对4月大的双胞胎男婴戴头盔3个月后,头顶都出现不同程度凸起,其母称“就像奥特曼的头镖”。“临床上,骨科、脑外科等会针对一些病理情况,给婴儿使用头盔等矫形器。期间,孩子要定期接受医学观察、科学评估,及时调整头盔尺寸和施力点。非专业人士错误使用头盔,结果可能是限制骨骼发育、影响婴儿脑发育。多数“扁头”是睡出来的 宝宝“脑袋不圆”,在各国都是常态。 美国儿科学会(AAP)数据显示,至少1/4的美国婴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体位性斜头畸形”。在中国,约45%的2月龄婴儿会有这一表现。体位性斜头畸形是一个医学术语,也称作“体位性颅骨畸形”“扁头综合征”,包括中国父母常说的“偏头”“扁头”“短头”等,这和宫内、宫外受压都有关系。人类胎儿的头骨在出生前后并未完全定型。头骨柔软、富有弹性,各个骨片相互游离。这样的脑袋有个好处,即胎儿头部受到挤压会适当变形,能降低自然分娩的难度。但坏处是,如果受到外力,它可能长歪。1994年,AAP发起“新生儿仰卧睡眠运动”。至今,美国新生儿猝死率大幅降低,但扁头娃数量增加5倍。主要原因是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长时间仰躺或侧卧睡,受力侧的脑壳就会越压越扁。 所以,大多数的“扁头”“偏头”纯是睡出来。 也有一些病理性问题可能引起婴儿头颅畸形。比如颅缝早闭,即颅骨过早闭合。它会限制脑组织的发育空间。轻者头颅畸形,重者面部眼眶畸形,出现脑发育不良、影响智力,还可能伴有颅内高压、脑积水等。这种“偏头”歪得格外厉害,婴儿两只耳朵的位置一前一后、眼睛一大一小。这类孩子需要手术干预,最佳手术时机是4-10月龄。 此外,成骨不全症、婴儿脑积水和先天性颈椎畸形等,也可能导致头型异常。所以,遇到一个头型不佳的宝宝,首先要送去医院、进行医学评估。 头型能自己圆回去? “排除先天遗传疾病、代谢性疾病后,多数婴儿的头型是能自然矫正的。这也是正常、健康的矫正方式。”徐灵敏强调,没有外力作用,颅骨就是圆的。如果曾因受力而变形,那改变受力点,头型会慢慢长回来。2017年,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发表《睡姿矫正法治疗婴儿姿势性斜头疗效观察》。该文以73例体位性斜头患儿为研究对象,平均月龄不足8个月。研究发现,采用睡姿矫正2个月,孩子头型肉眼可见的好看了。其睡姿矫正的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话:哪里不好看,就少用这侧脑袋睡。如果婴儿喜欢抱睡,要保持其头颅突出部位靠在成人手臂上。针对父母们担心的“万一睡不圆呢”“扁久了影响脑容量、导致脑损伤”,2019年,AAP官网发文指出:“我们经常被问到这两个问题。”AAP自问自答:“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多数体位性斜头畸形是轻度的,注意观察和调整体态,肯定能慢慢圆回来。”随着婴儿会坐会爬,颅骨畸形的情况一般不会再加重。头骨发育是一个缓慢持续的过程,到青春期才会定型。即使成年后仍有些偏头、扁头,多数能靠头发盖住。对于父母关注的第二点,AAP援引研究称,在中重度的体位性斜头畸形中,观察到儿童期认知和学业方面得分可能较低。“这或说明头颅畸形和认知问题存在相关性,但不能说两者是因果关系。这提示要加强对中重度体位性斜头畸形婴儿的随访,及时干预。 ”谁、何时该用矫正头盔? 2016年,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ANS)发布指南,对矫正头盔的适用人群做出建议。指南称,体位性斜头畸形没有标准治疗方法,可以根据年龄和畸形严重程度等,选择观察、主动复位治疗、物理治疗,以及佩戴颅骨成型矫正头盔等。有大量非随机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疗法,中重度体位性斜头畸形婴儿使用头盔矫正,颅骨形状改善更快、更显著。同年,AAP发布说明,称完全同意这一描述。AAP细化建议并指出,整体证据显示,保守疗法(复位和物理疗法)强调更换体位、改变头颅受力点,认可度高,适用于轻/中度畸形的小月龄儿。戴头盔适合中度至重度斜头畸形,且保守治疗未见明显改善的大月龄儿。这一建议的推荐强度为II级,即证据低级别、弱推荐。具体到“头盔何时戴效果最佳”,AANS和AAP未给出明确的时间窗。“必须记住,小婴儿的颅骨畸形首先要做的是简单观察或保守治疗。”AANS强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在《31例婴儿体位性颅形异常的处理》指出,4-12月龄或为头盔矫正的最佳时间。此时头骨的生长速度快,且有更大的延展性。要注意的是,不合理佩戴头盔,可能导致两方面问题。第一,如果限制特定部位生长,那头就会往没受压迫的地方长,影响头型。这就解释了为何南昌双胞胎男婴会出现“奥特曼头镖”。如果尽早解除压迫、取下头盔,头型多是能长回去的,但需要时间。 第二,如果颅骨不长但脑实质长,或局部压迫严重,可能影响脑和神经发育。 《31例婴儿体位性颅形异常的处理》就提出,若以4个月为矫正治疗周期,期间要随访9-10次,对头盔进行渐进性调整,以使颅骨生长更匀称均衡。 “完美头型”怎么养? “头盔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但不会改变头颅形状自然改善的过程。它还可能带来过敏、异味、佩戴不舒服、抱孩子不方便等问题。”《英国医学杂志》早先发文指出,若不喜欢孩子睡成大饼脸、扁脑壳,要点就是“多动动”。 AAP也就此提出“Back to sleep, Tummy to play(仰卧睡,俯卧玩)”原则。包括睡觉时适当改变头部着力的位置,比如一会儿朝左、一会儿向右,避免总是头颅单一部位承压。当婴儿处于清醒状态时,多让他们趴着玩。每次换完尿布,也让孩子趴会儿,并且每天渐进地延长趴的时间。如果孩子老喜欢朝一个方向转头,父母还可以: 玩耍期间,用床铃或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孩子扭头; 抱孩子时,朝着他不太喜欢看的那一侧抱; 若孩子睡婴儿床,每天给他换换朝向,今天头朝东睡,明晚就头朝西放。
湿疹是什么? 湿疹是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期(0-2岁)表现,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瘙痒、干燥,严重者有渗出、皮肤增厚,湿疹归根到底是皮肤炎症。 解释: 1.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分为三期: ●婴儿期(出生至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多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皮疹可干燥或渗出,当宝宝开始爬行时,肢体的伸处也会出现皮疹。 ●儿童期(2 ~ 12岁):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要表现,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 ●青年与成人期(12岁以上):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背,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痒疹样皮疹。 所以通过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湿疹就是特应性皮炎。有些医生把儿童、成人的特应性皮炎也叫做儿童湿疹,成人湿疹,没有错误,但叫做特应性皮炎或者特性应湿疹更好。 特应性是什么意思? 特应性的意思是一种遗传性的变态反应(过敏/超敏反应)。特应性是针对群体性而言的,就是不普通,不一般,最早是1923年由coca和cooke提出来的,因为他们发现这种皮炎和一般皮炎不一样,有家族遗传性,和哮喘、枯草热(就是和花粉接触后,导致的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等相关,所以他们提出了这个命名。现在特应性皮炎、哮喘、枯草热被称为特应性三联征。 个人认为,应该把食物过敏也放到特应性皮炎的序列里面,之前没有加这个,可能是因为之前不把食物过敏当成疾病。 3湿疹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湿疹的原因仍有争论,被大家认可的原因是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导致外界刺激物能进入皮肤内侧,导致炎症反应和皮肤过敏。 1.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 ●皮肤表层的角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三种脂肪成分)组成屏障,不让外界的有害物质进入皮肤内层。其中,角质细胞相当于砖块,细胞外基质相当于水泥,功能铸成一道坚固的墙。 如果家长给宝宝过度清洁皮肤(一天洗好几次澡,每次都用力给宝宝搓泥——把皮肤擦的红红的),过度使用清洁剂甚至是使用消毒剂,孩子自己抓挠皮肤,都会导致表层受损,导致细菌、外界刺激物进入皮肤内,进而产生炎症或过敏。 ●皮肤屏障功能不好可能是遗传因素导致的。例如缺少丝聚蛋白基因,从而导致表皮内的丝聚蛋白少。丝聚蛋白第一可以拉紧角质细胞,使其排列整齐,第二能分解成为保湿因子,保湿因子形成一个防护层,减少皮肤内水分的散失,还能防止外界的刺激物进入皮肤内。因为丝聚蛋白有以上这么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皮肤屏障功能中最重要的部分。 水分丧失过多后,皮肤内细胞干干瘪瘪的,屏障功能肯定不好,并且皮肤干瘪失活后,还会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皮肤炎症,从而导致湿疹。 2.皮肤功能不完善的时候,各种细菌侵入皮肤内部,导致炎症。致病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过敏原、化学接触物等。除此之外,物理环境(比如太干、太热),环境污染等也都可以刺激皮肤导致湿疹。 3.刺激物中的一部分可以导致皮肤处的局部免疫激活,从而导致T淋巴细胞向Th2转化,使得B细胞释放出IgE,IgE与肥大细胞等结合。再次接触该刺激物时,刺激物直接和IgE结合,使得肥大细胞等释放出组胺,导致过敏症状出现:皮肤肿胀、痒。 4湿疹导致食物过敏还是食物过敏导致湿疹? 这个问题目前还是没有定论! 1.皮肤科医生认为皮肤湿疹科导致食物过敏,理论如下图所示:左面是刺激物经皮肤进入后,激活了Th2细胞,导致B细胞释放了抗体,从而对该刺激物已经形成了过敏反应和记忆。之后进入下图右侧环节,等该刺激物经口腔进入肠腔后,因为在前面已经被免疫系统认为是抗原了,所以就无法形成免疫耐受,就导致过敏了。这个理论是“由外到内”理论,即由外面的皮肤过敏到内部过敏。 2.儿科医师多认为食物过敏能导致湿疹,湿疹是食物过敏的一个表现。这就是把上面的理论反过来了,先是过敏原(大分子)经肠道间隙进入血液,导致过敏。之后,该过敏原经过破损皮肤进入真皮,导致皮肤部位的过敏表现。这个理论是“从内到外”理论。 目前这两个理论都有自己的支持依据,第一个理论是主流观念。但是遇到湿疹问题时,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湿疹严重的、长期治疗不好的,一定需要考虑食物过敏的问题。 5湿疹和食物过敏的关系? 湿疹和食物过敏肯定有关系,但关系还没理清,目前共识是: 1.严重的湿疹和食物过敏有关系,轻度的湿疹可能无关,所以,不是所有湿疹都是食物过敏导致的; 2.食物过敏是湿疹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而不是导致湿疹的因素(美国皮肤学会)。 3.食物过敏越严重的宝宝,湿疹发生越早、越严重。 4.食物过敏能加重湿疹。 6婴儿期湿疹是什么表现? 1.湿疹多生在在生后40天以后,少数在满月内出现。 2.皮损好发生在头皮、面部、耳廓,表现为皮肤皲裂、增厚、渗液和结痂,尿布区一般不受累(因为这个区域摩擦少,湿度大,皮肤水分散失少,因而皮肤屏障功能好)。随着孩子能爬行,总是摩擦四肢的伸侧,所以在四肢的伸侧出现湿疹。18月龄时,随着孩子能走路了,四肢的关节屈屈的地方弯曲摩擦最多,所以在四肢屈侧出现湿疹。 3.这些皮损处最大的特点就是痒。而痒除了让孩子抓挠之外,还有可能导致睡眠不安,脾气暴躁。 为什么儿童湿疹与成人表现不同? 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就是因为湿疹容易发生在皮肤屏障功能不完整、经常受到刺激的地方。婴儿时主要靠爬行,所以在接触地面的四肢的伸侧经常摩擦,导致皮肤受到磨损,之后出现湿疹。儿童、大人主要靠行走,在四肢的屈侧经常受到弯曲,这个地方磨损最大,所以出现湿疹多。 8头皮湿疹和脂溢性皮炎、乳痂怎么区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婴儿的头皮部的脂溢性皮炎叫做乳痂(奶痂),也叫作摇篮头。那这个问题就好办了。 1.最主要的区别方法:脂溢性皮炎绝大部分不痒或仅仅有轻度的痒,不影响孩子饮食、睡眠,而湿疹会痒,孩子常常抓挠,影响睡眠。 2.通过皮疹的形态区分:脂溢性皮炎主要是油脂渗出来,表现为油腻外观(脂肪推挤起来)、淡黄色鳞屑的红斑或者没有红斑。湿疹表现为皮肤红、皲裂、结痂为表现,渗出型时才有黄色液体或者结成痂。总结一句话就是脂溢性皮炎主要是黄色油脂渗出(油油的)、形成颗粒、片;而湿疹是以皮肤红、干、结痂为主。 3.部位不同,脂溢性皮炎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头皮、外耳、面中部和间擦部位,在尿布区域会发生,而湿疹通常不发生在尿布区域。 4.脂溢性皮炎因为是母体激素影响孩子导致的,所以发生的早,多在生后1周就有,而湿疹相对晚些,生后1月左右出现。 5.有时,脂溢性皮炎和湿疹同时出现, 湿疹的治疗根据严重程度不同也是不同的,轻度的不用使用激素,保湿就能好,所以,咱们还是有必要了解下湿疹的严重程度划分。 SCORAD指数、湿疹面积及严重性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EASI)是评估湿疹严重程度的比较好的量表,但多用于研究,临床应用较少。英国国家卫生与保健研究院提出了一个较为实用的分级方法,我简化了一下: 10湿疹的治疗有哪些? 根据病因,湿疹的治疗包括: 1.所有孩子都要适度洗澡、足量使用保湿剂、必要时湿敷改善皮肤屏障功能; 2.所有孩子都要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衣着,减轻刺激—避免接触过敏原。 3.中度以上的湿疹,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乳膏治疗皮肤炎症,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软膏治疗感染,感染持续不愈,可以使用漂白浴; 4.频繁抓挠的宝宝,使用抗组胺药缓解患儿过敏症状痒。 5.必要时,使用局部用免疫调节药膏调节局部皮肤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 6.严重的湿疹、反复发作的湿疹,选择性的忌口。 下面的条目咱们一条一条的讲解。 11如何给宝宝洗澡?能用沐浴露吗? 从上面咱们可以知道湿疹不是湿导致的,是皮肤失水、干燥后外界刺激物质进入皮肤导致的。洗澡可以冲掉皮肤表面的细菌、病毒、过敏原等刺激物,并且给宝宝的皮肤充水。所以,一定要给宝宝洗澡。 每天洗澡或者隔天洗澡都行,但要注意的是: 1.水温 水温不要超过40摄氏度,因为温度高对皮肤有刺激作用,会导致皮肤干燥,水温推荐在37摄氏度以下,最好在30摄氏度左右(国外指南多推荐27-30摄氏度)。在孩子不着凉的前提下,推荐水温尽量低些,因为水温低时,孩子痒能缓解。 2.时间 洗澡可以提供保湿功能,但也不要太过,就是时间不要太长,5-10分钟就行,不要超过20分钟,推荐使用盆(浸)浴而不是淋浴。如果皮肤炎症特别重的时候,可以在浴盆里泡20分钟。 3.沐浴露 洗澡的时候,不要使用肥皂,肥皂对皮肤油脂和皮肤角质层清理的太厉害,并且多是碱性的,对儿童皮肤的损伤较大并加重湿疹。沐浴露可以使用,但是只能用到没有湿疹的皮肤处,皮肤损伤的地方,不要使用,以防浴液成分通过皮损进入体内,导致过敏、湿疹加重。即使使用沐浴露,也不要每天都用,建议孩子皮肤脏,清水洗不干净的时候再用。选择沐浴露的时候,要使用偏酸性或中性的的,沐浴露中不要含有香精,选择无泪配方(Tear-Free)的,防腐剂尽量少的。 当然,大家在选择沐浴露的时候,不要光按照别人的推荐,要按照孩子自己的皮肤情况来,如果使用后,孩子皮肤没有不适表现的,孩子比较舒服,才是好的。 4.不要用力 洗澡的时候,不要给宝宝擦澡太用力,轻轻冲洗干净就行。 5.洗完澡立即给宝宝蘸干,不要用力擦干,当皮肤表层感觉润润的时就要给宝宝涂上激素软膏和保湿霜。因为这时候皮肤内还蕴含水分,过段时间再涂保湿霜的话,水分可能就散失了,涂上效果也不大了。如果皮肤炎症特别重的时候,泡好澡后,美国儿科学会推荐不用擦,直接抹上激素软膏,这样效果更好。 12怎么使用保湿剂(Moisturizers)? 保湿霜涂到皮肤上后,可以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增加皮肤的屏障功能,防止外界的刺激原进入皮肤内部产生过敏或炎症,其作用在湿疹整体治疗中,重要性占60-70%,大家一定要用好保湿霜。 1.保湿剂的选择:市面上有好多保湿剂,都宣称有保湿功能,可以用于湿疹的儿童,那到底如何选择呢? 下面我们给出选择原则: ●选择软膏(ointment)或者乳膏/霜(cream),不要选择洗剂(lotion); ●不含香精的; ●防腐剂和添加剂少的; ●大品牌的; ●给孩子试用后没问题的。 下面具体如下: ●软膏或者乳膏,这里面含的油多,所以保湿效果好,软膏的含油量更多,效果优于乳膏,不要使用洗剂,因为洗剂是液体的,容易蒸发,在蒸发后可能会感到凉爽,让人舒服,但会导致皮肤更干,所以不要使用。另外,如果家长接受的话,还可以使用纯油性的,比如白凡士林等,保湿效果更好。 ●人工香精是有刺激性的,所以不要使用含香精的保湿霜。有些保湿霜闻起来有香味,但是里面是天然的植物或油的香味,是可以使用的。 ●保湿霜内有防腐剂是可以的,因为疫苗、食物中都含有防腐剂,所以保湿霜里有点是没问题的,当然没有的最好。添加剂也推荐是越少越好,一款保湿霜,除了保湿成分,其他的固化剂、溶剂等成分,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越少越好。有些保湿霜会添加一些橄榄、大豆精油、燕麦成分等,这也有可能会增加孩子的皮肤敏感和过敏的风险,所以,如果孩子皮肤比较敏感或者湿疹较重的,不要使用含有这些的保湿霜。 ●大品牌的的保湿霜一般研发能力强,经过市场验证后还能卖的非常好,那就一般没有问题,比如以下品牌,丝塔芙(Cetaphil),妙思乐(Mustela)思拓敏滋润膏,优色林(Eucerin),霏丝佳(Physiogel)低敏保湿乳霜,雅漾(Avene)保湿膏,艾维诺(aveeno)等,都可以使用。 ●以上保湿霜,不管别的宝宝使用的效果有多好,但是对自己的孩子不一定有效,所以,需要先试用,方法是把保湿霜涂在宝宝的手背或者小腿处,看是否有发红,孩子是否有觉得不舒服的表现,如果有的话,需要换一种再用。 2.保湿霜量怎么定?保湿剂推荐大量使用,用量不足的话达不到给皮肤保湿的效果。欧洲2012特异性皮炎指南中,对于儿童湿疹,推荐可以每周使用150-200g保湿霜,大家按照自己宝宝的情况来使用,确保孩子的皮肤一直处于水润的状态。 3.保湿霜每天使用次数呢?建议每天使用次数至少是2次,家长可以用到每日4-5次,发现孩子皮肤一干就涂抹,效果更好。 4.怎么涂抹? 按照美国湿疹协会的推荐,不要用手直接从瓶子里把保湿霜挖出来,这样会污染剩下的保湿霜。把保湿霜弄到手掌里,双手互相搓几下,把保湿霜弄软,之后在皮肤湿疹处,从上到下的涂抹保湿霜,不要上上下下的来回揉,不要画圈揉,怕刺激皮肤。建议把保湿霜涂得厚些,这样更有保湿锁水效果。如果觉得发粘,不要清理,一会就能吸收了。 5.什么时候停? 等湿疹完全好了,最好也不要停保湿霜了,可以每天一次的使用,保证皮肤润润的,如果在南方湿度比较大,不涂抹皮肤也润润的时候,那就不要涂抹了。 13如何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中度以上湿疹的一线用药,涂抹在湿疹处,直接治疗皮肤炎症,对急慢性湿疹都有治疗作用,并且有研究表明,不仅能减少瘙痒,还能降低皮肤金葡菌的定植。激素染膏使用得当,不会导致副作用。经皮肤吸收入体内的激素量非常非常低,家长们不要因为担心而不使用激素软膏,一定要按照疗程、足量使用激素软膏。 轻度的,仅仅是皮肤有些干燥表现的,无需使用激素,仅保湿就行。中重度的,需要使用激素软膏。 1.激素软膏种类的选择:激素软膏依据其搜索血管的效果,由弱到强分为7个等级。对于儿童来说,尽量用低等级的激素软膏,一般从7级开始用,到第4级即可。如果还要使用更高等级的激素软膏,需要儿童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面方框中,加黑加粗字体的是常用的。 2.不同部位激素的选择:对于面部、会阴、皮肤皱褶处,因为吸收率高,建议使用弱效和最弱效的,对于躯干、四肢,可以使用中效、弱-中效的。经过皮肤科医生的评估,这些部位都可以使用中效、强效、超强效的,但要注意使用时长的问题。 3.激素软膏用量:一般建议成人使用指尖单位(fingertip uint,FTU)确定每次使用的激素软膏量,对于儿童来说,也推荐使用。具体为:从标准包装软管 (口径为5mm)挤到食指指尖的外用药的剂量,可以涂抹自己两个手掌范围的皮肤,一个指尖是从食指指尖到第一指节处的长度。 4.激素软膏的总量:建议对于婴儿,每月用量小于15g,对于儿童,每月用量小于30g。如果孩子湿疹严重,用量可以增加,需要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5.激素软膏的使用频次和疗程: ●激素使用频次:根据湿疹的严重程度来,刚开始,湿疹严重时,每日可以使用2次;随诊湿疹好转,可以减为每日1次;等变成轻度湿疹时,可以每周使用2-3次,直到湿疹完全好转后,停用就行了。 ●疗程:建议对面部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超过2周,会阴部连续使用激素软膏最好不要超过1周,躯干四肢一直用到好就行,几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建议使用激素软膏一次性的把湿疹治疗好再停,这样治疗好不容易复发,如果已经超过使用疗程,湿疹还不好怎么办?可以间隔使用,不连续使用就行了,这时要去看下皮肤科医生了。 6.激素软膏副作用:按照医嘱,规范使用激素软膏不会出现副作用,长期使用高强度的激素软膏,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充盈、皮肤萎缩,但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一般不会使用高强度的,所以基本没见过这些副作用。 有些家长说,使用激素后,会留下白斑,是激素的副作用,但99.99%不是激素导致的,是皮肤炎症后色素沉着减少导致的,用不用激素都会这样,并且在皮肤炎后几个月就能逐渐消失,不用担心啦。 14何时使用抗生素软膏? 对于没有皮肤感染的湿疹,使用外用抗生素软膏没有预防作用,所以不要使用。只有有了皮肤感染表现,才推荐使用外用抗生素软膏。皮肤渗液、增厚不是感染的表现,出现化脓、脓包提示感染,如下图。因为皮肤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见,所以,推荐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治疗,每日2-3次,到没有感染表现的时候停用就行啦,可使用1-2周时间。 注释:目前,基于一篇cochrane 2010年的一篇系统综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的湿疹指南都认同,不论是否有伴有局部皮肤感染问题,局部使用抗生素不能缓解湿疹。所以不推荐使用抗生素软膏治疗湿疹,即使是有皮肤感染。但查了下原文,文中有实验证明对于有皮肤感染的湿疹,使用激素+抗生素与单纯使用激素效果没有什么区别;对于有皮肤感染的湿疹的时候,有实验证明使用聚维酮碘对湿疹有显著效果,但是文章认为这个实验没有提供数据,认为这实验不可信。最后,这篇系统综述的结论是,对于没有临床感染的湿疹,没有发现使用抗金葡菌药物对治疗有帮助。所以,目前我们推荐,对于明确感染的湿疹,使用抗生素软膏,至少对治疗感染是有效的。对于没有临床感染症状的,不推荐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 对于反复出现金葡菌感染的,可以给孩子使用漂白粉浴,具体见第十五条。 15漂白粉浴是什么意思? 漂白粉,就是次氯酸钠,在国内,就是84等消毒液。因为其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所以对于复发型感染的湿疹儿童,可以试着使用漂白粉浴,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当然,不是使用纯的84消毒液洗澡,要稀释的。具体做法是: 使用盆浴,把孩子的洗澡水配成0.005%(氯含量为50ppm。注释:1%浓度,相当于氯含量为10000ppm,相当于氯含量为10000mg/L)的84浓度,之后再给孩子浸浴,每次10分钟,洗澡后,用清水冲洗一下,给宝宝蘸干,涂抹上激素软膏或者保湿霜,每周2次即可,等湿疹好转后,就能停了,改用一般治疗湿疹的方法就行了。 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接触到84原液,不要直接使用原液沐浴!因为所有的指南里,让大家注意避免接触的物质中,都有漂白剂,所以,除了使用漂白浴外,其他时候不要让湿疹宝宝接触到漂白剂。 关于这个做法,在AAD的2014年的湿疹指南中,推荐等级是Ⅱb,意思是虽然推荐使用,但是这个推荐基于的证据不是很完美。欧洲关于湿疹的指南中,引用了同样的文章,认为效果很好,并认为用盐水洗澡也有效果,但没有推荐使用。 16激素、抗生素、保湿霜如何一起使用? 有些严重湿疹,伴有皮肤感染的时候,需要激素、抗生素、保湿霜一起使用,国内临床上多推荐混在一起使用,但国外指南中,多是有先后顺序的。 目前有关抗生素治疗湿疹的用法越来越少,所以各国指南中有激素和保湿霜的使用方法,没有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了。 美国湿疹学会认为,先涂激素软膏,之后再涂抹保湿霜。因为他们认为激素软膏是药物,要先用药,再用保湿霜。 欧洲对于湿疹的治疗,认为,要先用保湿霜,15分钟后再用激素软膏。因为他们认为只有皮肤水化好的时候,使用激素才有效果。并且有些渗液的严重湿疹,孩子们可能受不了直接使用激素软膏,建议先对皮肤进行湿裹,等渗液没了,再涂抹激素软膏。 基于临床和指南,我们推荐,先使用激素软膏,之后15分钟使用抗生素软膏,之后15分钟再涂上厚厚的一层保湿霜。 17 抗组胺药让宝宝舒服 如果宝宝总是抓挠自己,晚上翻来覆去的睡不安稳,那么提示宝宝很痒,需要给孩子止痒,处理给孩子洗个温水澡(水温尽量凉些)外,还需要给孩子用些抗组胺药物,直接减少组胺导致的痒。 推荐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比如西替利嗪滴剂或者氯雷他定糖浆,根据孩子的年龄使用。如果孩子晚夜间睡眠效果极差,可以试着用扑尔敏,是第一代抗过敏药,有镇静作用,能让孩子睡个好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药可能导致孩子更加兴奋,并且含有扑尔敏的非处方感冒药与2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有关,所以,尽量少用。 西替利嗪滴剂的用法: ●6-12月龄: 2.5mg 每天1次 ; ●12月-2岁: 2.5mg每天1次; 最大量是2.5mg每次,一天2次(间隔12小时)。 ●2-5岁:开始时 2.5 mg 每次,一天一次,可增加到2.5mg每次,一天2次(间隔12小时),或者5mg每次,每天1次。 ●大于等于6岁: 10mg每次,一天1次,或者5mg每次,一天2次(间隔12小时)。 氯雷他定糖浆用法: ●2-5岁:一次5mg,一日1次; ●6岁及6岁以上:一次10mg,一日1次。 扑尔敏的用法: ●2-5岁:一次1mg,每4-6小时一次,最大每天6mg。 ●6-11岁:一次2mg,每4-6小时一次,最大每天12mg。 18避免接触过敏原。 温度:通常在22-26摄氏度之间,具体的温度根据自家情况定,目的是让孩子不出汗。汗液不是水,不仅没有保湿作用,还对湿疹的刺激非常大,导致湿疹加重。所以,家长要保证室内环境清凉,不要让孩子出汗。 湿度:空气太干燥会刺激皮肤,建议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既能让皮肤舒服,也能让呼吸道舒服,还能杀病毒、细菌,不生螨虫,可谓一举多的。 远离过敏物质:如果孩子对某些物品有过敏,那就要避开这些过敏原,不然湿疹是治疗不好的,参见的过敏原有尘螨、动物毛屑、花粉、霉菌等。所以家里面有地毯、挂毯、养小动物、种花种草的,要仔细检查下哦。如果孩子没有过敏问题,无需把这些清理掉。 注释:一些实验证明,即使对尘螨过敏,但是降低了环境中的尘螨,湿疹还是没好转,所以湿疹时,是否避开过敏原还有争议。我们推荐避开过敏原,是因为,过敏导致的问题不仅有湿疹,还有其他问题,即使不能减轻湿疹,还能减少其他相关问题呢。 衣服:建议使用纯棉、宽松、透气、无领宽口、单色、无拉链的衣服,减少孩子衣服对皮肤的刺激,减少出汗。另外,看护者抱孩子时,也要穿无领、纯棉、没有拉锁的衣服,避免刺激孩子皮肤。 干净而不是无菌:室内少用消毒剂(84等)消毒地板,尽量少用免洗手消,尽量少用湿巾,这些会把细菌杀死,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就不向抗菌方向发展,而是向过敏方向发展,导致孩子过敏、湿疹。建议让孩子接触必要的细菌,促进免疫系统向正常方向发展。 无烟环境:抽烟和湿疹呈显著相关性,不仅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抽烟,也不能在家里抽烟,因为沉积在沙发、床、地毯上的烟需要很久才能清除掉,对孩子的危害是持久的。 19 湿裹疗法(wet-wrap therapy) 对于严重湿疹,使用激素软膏、保湿霜后,好的不是很理想的,可以试试湿裹疗法。通过里面湿裹的作用,把激素和保湿霜封包在内,让其效果更好。除了封包效果,湿裹还能减少水流失,阻挡外界刺激源进入皮肤,减少抓挠。 具体做法为:给孩子洗完澡后,涂上激素软膏和保湿霜,之后给孩子穿上湿裹服,之后在外面再套一件干衣服,一次湿裹的时间可以是几小时,也能是整夜都裹着,让孩子睡觉。使用数天,等孩子好转后,就可以停掉了。 关于湿裹服,条件好的,可以购买AD RescueWear这个牌子的,这是美国湿疹学会推荐使用的,专门做湿裹服装的,面料采用一种更加柔软,没有过敏性的纤维制作。如果购买不方便,就用纯棉秋衣即可,弄湿后穿上一件,再穿一件干的即可。
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 ——更好地识别、诊断和治疗 食物过敏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广泛关注。自2010年以来,世界上很多学术团体发布了关于食物过敏,特别是牛奶蛋白过敏(cow's milk proteinallergy,CMPA)的指南、共识或建议。如2010年世界过敏组织(WAO)发布的《牛奶蛋白过敏诊断和理论依据》,2012 年8月欧洲儿科肠胃病学、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HAN)发布的《婴幼儿和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中华医学会2013 年发布的《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和2017年发布的《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17年英国牵头发布的《international MAPMilk Allergy in Primary Care guideline》(以下简称《iMAP指南》)。这些指南、共识或建议为食物过敏,特别是CMPA的诊治提供了证据性指导,而且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临床诊治方案。本文就上述指南性文献,特别是《iMAP指南》进行解读。 一、流行病学 近年来,食物过敏(foodhypersensitivity/allergy,FH/FA)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研究关注热点。中国重庆的2项横断面研究,评估1999年至2009年食物过敏的发生率,结果显示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从3.5%增加到7.7%;美国1997—2007年10年间18岁以下人群FH患病率上升了18.0%。婴幼儿食物过敏中,牛奶和鸡蛋过敏最为常见。牛奶蛋白是普通婴幼儿配方最常用的蛋白质来源。CMPA是指机体对牛奶蛋白产生的由免疫机制介导的不良反应,可由IgE介导、非IgE介导或两者混合介导。Venter等报道,全球CMPA发生率为2.5%~3.0%。中国重庆、珠海、杭州3个城市的儿童保健机构的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婴幼儿CMPA患病率约为0.83%~3.50%。二、2017年《iMAP指南》关于CMPA的诊治 1.《iMAP指南》制定的必要性 《iMAP指南》的前身是英国的《MAP指南》,自2013年发布以来,在世界各地被频繁引用和使用,应用《MAP》可以在初级卫生诊疗机构中早期诊断CMPA,而不需要转诊上级诊疗机构。《MAP指南》2013年发布以后,2014年英国过敏及临床免疫学学会(BSACI)发表了CMPA的专业指南,2015年NICE发表了《初级卫生保健机构CMPA儿童诊治》临床概要,2016年发表了食物过敏质量标准,但目前仍无国际性的CMPA指南。针对从诊断到临床管理的全过程,一项英国研究调查了初级保健机构相关的超过400名全科医师和300位CMPA患儿家长,该研究提示,为了让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和管理CMPA,需要建立一个理想的路径,即有针对医师的加强现有指南的教育,根据现有指南开发出一套简便工具(如流程图);同时,又为家长提供一个简便工具,以满足他们记录“可能症状”的需求。因此,在结合《MAP指南》优势的基础上,《iMAP指南》应运而生。《iMAP指南》特别针对世界各地的初级卫生保健人员、首诊医师,以简单的流程图形式阐述诊治过程,概述CMPA的不同表现,重点介绍最常见的轻中度非IgE介导的CMPA的临床管理,适用于英国及世界各地,同时还提供其他供家庭和初级卫生保健人员使用的实用工具。 2.识别CMPA——询问过敏病史仍是诊断CMPA的基石 询问过敏病史仍是诊断CMPA的基础,《iMAP指南》特别强调过敏病史的询问。首先是家族史,即父母或兄弟姐妹是否有特应性疾病史(如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有家族史的婴幼儿更倾向于诊断CMPA。其次是牛奶蛋白来源及摄取的量,如果过敏婴幼儿是纯母乳喂养,则牛奶蛋白主要来自母亲饮食,经母乳影响患儿(临床过敏风险低);如果婴幼儿是配方奶喂养或混合喂养,则牛奶蛋白被直接喂养给患儿,这是最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在没有遵守WHO准则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情况下。第三是过敏症状,包括:①首次发病年龄,不同年龄对食物过敏源的易感性是不同的,比如1岁以内婴儿如果发生食物过敏,则倾向于CMPA的发生率更高;②摄入后出现症状的时间,IgE介导的CMPA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症状,但也可长达2小时,非IgE介导的CMPA通常≥2小时或甚至数天后才出现症状;③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复发频率;④反复暴露的再现性,类似于食物激发试验,如果接触牛奶蛋白后症状出现,回避后症状消失,再次接触症状又出现,则很可能是CMPA。 根据接触后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CMPA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而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度和重度CMPA。IgE介导的轻中度CMPA,大多数在摄入后几分钟内发作,主要见配方喂养或混合喂养时;而非IgE介导的轻中度CMPA,大多数在摄入后2~72小时发作,配方喂养、纯母乳喂养或混合喂养均可见。从症状上来看,非IgE介导的轻中度CMPA更倾向于出现胃肠道症状,最常见的是易激惹,也就是肠痉挛;另外还有呕吐、腹泻等;皮肤症状包括瘙痒、红斑,非特异性皮疹,明显特应性湿疹等。IgE介导的CMPA皮肤症状更为突出,表现为急性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急性弥漫性特应性湿疹;胃肠道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肠痉挛;呼吸道症状为急性鼻炎和/或结膜炎,而非IgE介导的CMPA在1岁以内很少出现呼吸道症状。3.CMPA的诊断和治疗 (1)《iMAP指南》侧重于轻中度非IgE介导CMPA的诊断和治疗,强调以下两点:①对占大多数的疑似轻、中度CMPA婴幼儿,仍继续推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eHF)作为初始治疗的替代配方,但也有国家对所有疑似CMPA婴幼儿选择氨基酸配方(aminoacidformula,AAF)作为初始诊断CMPA的替代配方奶(例如,中国)。但是一经诊断为CMPA,能适应eHF的,最好转为eHF替代。②因考虑母亲饮食导致母乳喂养的婴幼儿产生反应,建议母亲首先回避牛奶。《iMAP指南》首次提到如果母亲需要替代配方时,eHF或AAF均可选择。 (2)实验室检查是IgE介导CMPA的辅助诊断方法,如果临床病史提示为IgE介导的CMPA,则推荐进一步实验室检查,皮肤点刺试验(SPT)或血清特异性IgE抗体(sIgE)测定。需要注意的是,SPT或sIgE阳性只能显示对食物过敏原敏感,有助于确定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原,但不能作为确诊过敏的依据。SPT阴性可基本排除IgE介导的CMPA;阳性则需排除假阳性以及致敏状态。当病史和过敏测试结果不足以支持确诊CMPA时,需进行食物激发试验。食物激发试验必须在具有相关培训和技能的医疗机构中,在严密监测下进行。CMPA的最终诊断依据临床病史和临床医师的判断,SPT和sIgE测定有助于对IgE介导CMPA的诊断,但对非IgE介导的CMPA不具诊断价值。三、推荐eHF可作为轻中度CMPA婴幼儿的首选诊断和治疗配方 WAO、ESPGHAN关于CMPA的其他配方建议:①部分水解配方(PHF)可能仍含有免疫反应性表位,不适合治疗CMPA;②由于>90%的CMPA婴幼儿存在交叉过敏,因此不建议使用羊奶配方;③由于30%~50%的CMPA婴幼儿发生与大豆的交叉过敏,因此不建议使用大豆配方。CMP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之一,不同严重程度CMPA的临床管理方案不同。包括《iMAP指南》在内的多个国际国内临床指南、共识或建议推荐eHF作为轻-中度CMPA的膳食管理方案,重度CMPA及多种食物过敏等情况需要使用AAF。实验室检测主要应用于对IgE介导CMPA的辅助诊断。
新生儿期是儿童阶段最特殊的一段时期,是指从出生后到满28天这一阶段,是宝贝来到世界的第一个月,由于刚刚脱离母体,身体正常生理功能会有较大的变化。新生宝宝娇嫩脆弱、不会表达需求,饿了哭?尿了哭?或者不舒服也哭……每当遇到这样的时候,家长的心也跟着烦躁起来,有的甚至相互埋怨。 作为新手儿爸妈,需要有准备地学习一些护理新生宝宝的常识性知识,更要了解新生宝宝健康出现异常情况的信号! 在我从事新生儿专业的二十多年里,经历过很多次由于父母未能及时识别新生宝宝病情,造成送医不及时,延误了抢救的最佳时间,最后导致悲剧的发生。比如孩子哭了,是不是就一定是不舒服?而孩子一直睡觉,是不是就代表很乖巧?今天就总结自己平时的一些心得,几种新生宝宝常见的危重症表现,希望能对各位新手爸妈、准爸妈们有所帮助。 一要学会:看面色 正常新生宝宝:面色红润,伴有生理性黄疸的时期则是红中伴微黄。 大多数新生宝宝患危重症,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面色苍白甚至发灰,皮肤发花和口周发绀(俗称“发紫”)。 这种情况多提示宝贝病情已经十分严重,需要立即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大多数是因为肺部疾病或者心脏疾病导致的循环功能不好所致。尤其在宝贝刚刚出生后的24小时以内,一定要仔细观察宝贝的面色是否红润。 二要学会:点呼吸 正常新生宝宝: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次数不能大于60次。 如果发现宝贝呼吸增快,首先要看看宝贝是否发烧,如果不发烧的情况下呼吸增快就要考虑可能是新生儿肺炎。因为大多数新生儿肺炎不一定咳嗽,而是气急、吐沫。另外,还可以看看宝贝的呼吸状态,如果每次呼吸时胸部也同时起伏,表明也是有呼吸困难,因为正常新生儿的呼吸是腹式呼吸。这种情况,也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要学会:摸肚子 正常新生宝宝:按之腹软。 很多有消化道问题的宝贝,第一表现就是腹胀,尤其是有消化道畸形,例如先天性巨结肠等。冬天天气冷的时候,很多父母不敢给宝贝洗澡,也很难观察到宝贝的肚子是否隆起,等到宝贝呕吐严重,甚至营养不良的时候才来就诊,给后面的治疗带来困难。 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更换尿布的时候也可以观察一下宝宝的腹部,如果觉得宝宝腹部隆起明显,甚至看起来亮光光的,可以用手摸一下,正常的新生宝宝腹部按起来是柔软的。有些宝宝腹部看起来隆起,但是按起来很柔软,一般也是正常的。当然,不要喝奶后立即按肚子,会引起宝贝呕吐。 四要学会:听哭声 正常新生宝宝:哭声响亮,而且一般每隔2~3 小时,当他饿了的时候,也会用洪亮的哭声来表达需求。 如果一个宝贝一直睡觉,不哭不闹,这并不是乖巧的表现,可能是宝贝已经生病了!在临床上,我们也经常提醒年轻医生,重点去观察那些不哭的患儿。 另外,还要注意什么是“呻吟声”?我经常会遇到一些病情很重的新生宝宝发出“呻吟声”,却被很多父母认为是孩子在哭泣,并不十分在意,因而没有及时送医。在这里要提醒各位家长,呻吟一定是不停止的,而哭泣时间是比较短的,而且呻吟声一般比较微弱。 五要观察:吃奶情况 正常新生宝宝:吸吮有力。 如果一个新生宝宝能非常有力的进行吸吮,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宝贝是个非常健康的新生儿!那么,每天要喝多少奶才算是正常呢?一般来说,每公斤体重要达到120-150毫升/天。通常我们提倡按需喂养,正常的孩子饿了自然会想吃,而不是家长按照时间表来喂。 家长要观察吃奶量的多少,还要观察吃奶是否有力?吃奶后有没有呕吐?如果呕吐,那么呕吐出来的内容物里面有没有黄色的胆汁?如果呕吐出来的只是少许的奶汁,可以加强奶后拍背,继续观察,如果孩子体重增长正常一般问题不大。但是,一旦宝贝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或者大口的喷射样呕吐,就要及时就诊了。 以上罗列的都是一些比较重症的新生宝宝表现,平时家长还要注意留心孩子的体温、大小便情况等等。 新生儿不会表达需求,而且病情变化快,一旦发现以上几个方面有异常,请及时就医。送医的同时不要包裹得太紧,保持呼吸道通畅,路上注意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情况。
很多事情会导致孩子咳嗽,以下是教您如何预防和治疗。 帮助孩子咳嗽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清楚咳嗽的原因。有时咳嗽可能表明反流、哮喘或季节性过敏的鼻后滴液,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目前看到的咳嗽最有可能的原因与病毒有关(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你经常听到的,但是有许多病毒可以引起咳嗽)。抗生素不能治疗病毒——如果时间允许,你孩子的身体会战胜疾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能做些什么来支持它们呢? 美国儿科学会不推荐4岁以下儿童使用非处方感冒或咳嗽产品。这是因为研究没有显示出对他们有明显的好处,而且因为许多药物含有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因此当它们与其他药物如泰诺联合使用时,存在意外过量的风险。 那么,如果你不能使用非处方药,什么是对孩子安全的咳嗽药?咳嗽时,你可以给孩子几样东西:咳嗽通常伴有发烧,服用退烧药如泰诺或布洛芬肯定能帮助您的孩子感觉更好。 请记住,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研究表明蜂蜜有助于缓解咳嗽。你可以特别在睡觉前服用-1茶匙的剂量来帮助你的孩子入睡。 记住,蜂蜜只能安全地喂给1岁以上的孩子。对于小孩子来说,简单的东西,比如鼻腔盐水(你可以在家里用对于小孩子来说,简单的东西,比如鼻腔盐水(你可以在家里用每1杯温暖的自来水混合一茶匙食盐制成),然后吸球,可以帮助缓解充血和咳嗽。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用盐水漱口可能有助于缓解咳嗽引起的喉咙疼痛。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局部蒸汽按摩(用樟脑、薄荷醇、桉叶油制成的按摩)也能帮助缓解咳嗽和感冒症状。应避免在脸上摩擦,并涂抹在胸部。你也可以试着在你孩子的房间里放一台加湿器,或者把你的孩子放在温暖的浴缸里,在温暖的雾气中呼吸;这通常也有助于减轻咳嗽。 记住,和任何疾病一样,休息和大量的液体可以创造奇迹。没有什么可以取代你温柔的爱和关心,所以也要多加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