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睑,俗称"双眼皮",是相对于单睑(单眼皮)而言的,是指上睑皮肤在睑缘上方有一浅沟,当睁眼时此沟以下的皮肤上移,而此沟上方皮肤则松弛,在重睑沟处悬垂向下折。单睑(单眼皮)重睑(双眼皮)重睑成形术也称双眼皮成形术,是通过人为行为使眼睑皮肤与提上睑肌腱膜建立起联系,在睁眼时上睑皮肤能凹陷形成重睑皱襞,是整形美容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经典的重睑手术方法包括埋线法重睑术(皮下埋藏缝线法重睑术)和切开法重睑术。切开法重睑术切开法重睑术相比埋线法重睑术,手术操作较复杂,手术时间长。其操作是将上睑皮肤切开,切除松弛的上睑皮肤与部分眼轮匝肌及过多的脂肪,将皮肤切口缝合到睑板上缘的上睑提肌腱膜上,从而达到形成重睑的目的。术中能同时处理多余的皮肤、膨隆的眶脂肪。该方法适用于适用各种类型的单睑。缺点是术后肿胀明显,恢复期长。理论上讲,术后重睑效果可靠、不易复发。但术后可产生线性瘢痕,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皮肤开始松弛,双眼皮的形态会产生变化。埋线法重睑术间断埋线法连续埋线法相比于切开法重睑术,埋线法重睑术手术操作简便,皮肤不切开,通过缝线在上睑睑板浅层上睑提肌腱膜与皮肤组织之间造成人工的粘连,当眼睑开启时形成重睑。术后不需拆线。对重睑形态不满意者在术后几天内尚可剪开结扎线还其原来单睑面貌。适用于年轻眼睑皮肤不是特别松弛、上睑皮下组织较薄、脂肪不过多的单睑求术者。其缺点是,缝线易脱落,皮下可出现缝线小结或小囊肿,重睑易消失,但可以再次行埋线重睑术,或者做切开重睑术。(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整形美容是以医学与美学相结合,并与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交叉的一门特殊的临床医学学科。无论是医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受医学技术和人体美学、社会美学的限制;同时美是一个很抽象的认知,与个人心理息息相关。在目前整形美容行业井喷式发展、各种形式的广告充斥视听的情况下,为减少各种术后可能出现的由于认知上的差异而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或不满意,笔者建议求美者就诊前必须做好大量的相关功课。一、我为什么要做美容手术1)觉得自己不够美,想通过手术变美一些;2)或者周围的人都在做医美,所以我也来跟风赶时髦;3)别人说我哪里哪里丑,所以想通过美容手术变美;4)求职受挫、感情不顺等,想通过美容手术改变运气。……或者是其他目的。二、认识审美观的不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受教育水平,造成人们不同审美价值观。如果求美者与术者的审美观相差较大,则术后效果往往达不到双方均满意。三、接受医学技术的局限性医学技术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更多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总结,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次的失败、过失等等令人不满的经历。而实施手术技术的人,受精力、体力、脑力、经验等的限制,因此不会、更不可能每次的手术效果都非常完美。四、客观看待人体的修复和自然老化过程无论是有创的手术治疗,还是无创的美容技术,对人体组织都会有一定的创伤,而创伤的正常愈合均需既定的生理、病理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修复的。而手术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目前的科技水平,人体还无法抗拒衰老。随着人体的自然老化,手术后效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是最好效果时候的模样。
肉毒素又称肉毒杆菌内毒素,英文名字为BOTOX,它是由致命的肉毒杆菌分泌而出的细菌内毒素。有剧毒,是—种强力、不可逆的、可致死的神经毒素。它同时又是一种较强的肌肉松弛剂。注入肉毒素于神经肌肉结合处,能抑制突触释放乙酰胆碱而使肌肉麻痹。肉毒素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驰以达到除皱美容的目的,而且毒性越大,除皱美容效果越好,但微量注入皮肤却可抗皱。皱纹之所以产生,在于肌肉的反复收缩,形成皮肤的纹理。而A型肉毒素是肉毒杆菌在繁殖中分泌的一种A型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也是一种有毒性的蛋白质。可以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脸部打针后,可使局部肌肉瘫痪,阻断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肌肤因此舒展,皱纹便随之消失。A型肉毒素作为一种剧毒药,一次注射过量可致人死亡,但美容除皱注射的仅为致死量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因此一般认为是安全的。它有损伤小、无创伤、不影响工作、见效快的优点,只需在皱纹处注射一针肉毒素,3-14天后皱纹就会逐渐展平。但是,肉毒杆菌毒素毕竟是一种毒素,是由于麻痹了肌肉使肌肉没有收缩能力而消除皱纹的,所以偶尔会产生头痛、过敏、复视、表情不自然的不良反应。而且肉毒毒素A是一种剧毒药,若注射过量可致人死地。美容除皱注射的肉毒毒素A只用25-50单位,是人致死量的3%,属于微小剂量。“肉毒素”除皱适用于:1.注射治疗额头纹 2.注射治疗眉间纹 3.注射治疗鱼尾纹 4.注射治疗颈阔肌纹
眼袋是指下睑部组织臃肿膨隆,呈袋状垂挂。临床表现为下睑皮肤松弛、堆积脂肪脱出垂挂呈袋状,外眦位置下移,下睑缘与眼球贴合不紧密,下睑缘弧度增大,下泪点外移溢泪。皮肤松弛严重者,由于重力可导致睑球脱离,下睑外翻;也可因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不能对抗睑板前眼轮匝肌收缩而使睑缘内卷、倒睫。眼袋的形成有诸多因素,遗传是重要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明显。原发性眼袋往往有家族史遗传,多见于年轻人,眶内脂肪过多为其主要原因;继发性眼袋多见于中老年:在正常情况下,眶内脂肪容量与下睑皮肤、眼轮匝肌、眶隔和眦韧带等支持结构维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由于眶内脂肪堆积过多或下睑支持结构变薄弱而发生改变时,眶内脂肪突破下睑的限制突出与眶外,即形成下眼袋状畸形。此外,由于眼睑皮肤很薄,皮下组织薄而松弛,如患有肾病、妊娠期间、睡眠不足或熬夜疲劳等都会造成眼睑部体液堆积,形成眼袋。眼袋的手术治疗:对部分年轻患者,可采取经眼结膜切开,将堆积的脂肪取出的结膜内路法手术。此法优点是在表皮不留任何切口痕迹。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应用最多的手术方法是睑缘切开法。这种手术可以适当处理眼轮匝肌及切除多余的皮肤,尤其是对于眼轮匝肌的处理可使手术效果更持久。目前,国内许多美容院都应用吸脂法除眼袋,但吸脂除眼袋在国外临床及教科书上从未见过。在盲视下用针头抽吸脂肪,伤及血管的可能性较大,存在着影响眼球和视力以至造成失明的可能。另外,下眼睑的眼窝脂肪一般有三处,去除多少为好不仅是审美观问题,而且是医学常识问题。因为眼窝脂肪界于骨性眼眶和韧性眼球之间,起着缓冲压力、保护眼球、便于眼球活动的重要作用。因此,眼窝脂肪只能适当去除,决不能全除去。吸脂去眼袋提法上不科学,做法上更不可取。“立竿见影”的手术决不是彻底持久的手术,多年逐渐形成的眼袋,不可能“十分钟见效”。因为人体组织的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否则,只能是短期效应。眼袋的预防:保证充足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临睡前应少喝水,并可适当将枕头垫高,让容易堆积在眼睑的水分通过血液循环而疏散;经常按摩眼睑,通过肌肉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食物,使体内的营养平衡;在化妆时,宜用暖色粉底调整脸部肤色,眼袋部位的用色要与脸面肤色协调,切忌在眼袋处涂亮色。所谓黑眼圈就是眼眶部位的眼皮颜色较暗所呈现的外观。黑眼圈与眼皮本身的色素多寡、眼皮内的血管血流颜色、以及光线投射方向等因素有关。形成黑眼圈的原因:1.遗传体质:患者的眼轮匝肌先天性较肥厚或是眼皮的色素先天体质就比邻近部位的皮肤色素深暗而量也多,所以显现出暗灰色眼。2.化妆品色素渗透:长期使用化妆品,可能会导致深色素微粒渗透至眼皮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黑眼圈。3.过度疲劳:过度疲劳且休息不足时,由于自主神经失调,血管血流循环不畅而引起眼轮匝肌及眼睑皮肤的静脉血流淤塞。由于静脉血的颜色较暗,所以呈现在眼皮的就是暗灰色的眼圈。4.静脉曲张:眼窝或眼睑的静脉瘤或静脉曲张以及眼睑长期水肿,也会引起静脉血淤塞。 5.外伤:眼窝或眼睑的挫伤,会引起皮下出血,而形成黑眼圈的外观。 消除或减少黑眼圈程度的方法:1.由于眼窝或眼睑的静脉瘤或静脉曲张所引起的黑眼圈,可考虑手术矫治。 2.由于化妆品微粒渗透所引起者,则停用化妆品,或考虑改用其它品质较佳之化妆品。 3.充分的睡眠及休息,可改善由于过度疲劳所引起的黑眼圈热敷、按摩,可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减少静脉淤血。演戏或拍照时,可调整头部姿势,或借助灯光投射角度来遮盖。 4.由于遗传体质所引起者,则淡然处置;或考虑以化妆品来补救 。
体象障碍属于神经内科和精神科诊疗范畴的疾病,但在美容整形科也可常见到具有体象障碍表现的患者或就美者,这个群体手术后容易出现对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临床中,部分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忽略,导致术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影响术后评价,因此值得大家关注! 所谓体象是个体对自身生理性躯体自我认知的结果。从美学的客观性角度而论,人们认识体象不仅有生理学,解剖学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也会有美学判断上的价值差异,容貌和形体客观上的缺陷或主观体象上的缺陷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易形成所谓的消极体象,影响人的心理状态,出现自卑、自我封闭、悲观绝望等负性心理,严重者可导致与容貌有关的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甚至精神病。 从医学专科角度讲,体象障碍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 器质性体象障碍多见于非优势半球顶叶的病变,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炎等都有可能引起。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但是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存在、空间分布和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出现认知障碍,表现有自体部位失认、偏侧肢体忽视、幻肢症、痛觉缺失等。 功能性体象障碍在教科书中被命名为躯体变形障碍,也有称为体象畸形症,在国外有人称其为丑形幻想症、畸形恐惧症、美丽强迫症等。从疾病特征来看,应该属于疑病症的范畴,患者在客观上躯体外表并不存在缺陷,或者有极其轻微的缺陷,但其主观想象自己的外貌有缺陷,对轻微的躯体疾病过度担心,这种痛苦或有害的先占观念引起个人明显痛苦或影响个人的社会职业生活,而且不能用另一种精神障碍所解释,是一种明显的心理疾病。 在美容整形科常见的体象障碍即为功能性的体象障碍患者。这类患者会非常关注自己脸、鼻子、眼睛、皮肤、大腿等部位,放大自己身上不完美的部分,他们关注的行为包括伪装缺陷、与他人作比较、反复照镜子、反复征求别人对自己身上一些缺陷的看法,即使劲别人说没有,但自己总觉得身上某些部位有缺陷等,并因为这些“小缺陷”而感到痛苦自卑。为了改变自己的体象,他们会做一些不必要的“治疗”,比如不停整容。在体象障碍发展过程中,患者对自己体象认知越来越扭曲,会导致躲避社会、工作能力下降、性关系变化,甚至引起自残、自杀行为。 体象障碍可以是器质性病变也可以是心理性疾病,因此在整容前,一定要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有一个客观认知。如果确实存在体象障碍,则须到神经内科和精神科就诊和治疗,等恢复正常后再行美容整形方面的手术,这样才会有较好的手术效果。
眼袋是指因眶脂向前影出而形成的袋状眼睑畸形,上下眼睑均可发生,但以下睑最为常见,通常所说的眼袋一般指下眼袋。眼袋的形成有很多的原因,包括眶隔脂肪疝出和眼睑的支持组织松弛。眼袋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常伴有下睑皮肤松驰;部分年轻人也可发生,多与家族遗传有关,一般下睑皮肤松弛不明显。目前,眼袋整复术已成为国内外最常开展的美容手术之一,传统经典眼袋的手术治疗,从手术途径来说,主要有经皮入路(经皮肤入路皮瓣法,经皮肤入路肌皮瓣法和经皮肤入路眶脂肪保留、眶隔重置法)与经结膜入路(含经结膜入路眶脂肪切除法和经结膜入路眶脂肪保留、眶隔重置法)两种。经皮入路眼袋整复术经皮肤入路在下眼睑睑缘两毫米地方做切口,切口可从内眦一直延伸到外眦的位置。经皮入路手术主要针对皮肤比较松弛,眶隔脱垂比较严重,年龄较大的患者。1.经皮肤入路皮瓣法:适用于下睑有眶脂肪膨出体征,同时皮肤皱纹较多,但无明显眼轮匝肌松弛和泪槽畸形的患者。2.经皮肤入路肌皮瓣法:适合下睑有眶脂肪膨出体征,伴有明显的皮肤肌肉松弛表现,但无泪槽畸形存在的患者。3.经皮肤入路眶脂肪保留、眶隔重置法:适用于下睑眶脂肪膨出、皮肤肌肉松弛和泪槽与睑颊沟畸形同时存在的患者。经结膜入路眼袋整形术从结膜做切口,皮肤无瘢痕。经结膜入路手术主要针对年纪较轻患者,皮肤紧致度较高,眶隔脂肪脱垂程度并不明显的患者。1.经结膜入路眶脂肪切除法:仅适应下睑眶脂肪脱垂而皮肤松弛不显著者。2.经结膜入路眶脂肪保留、眶隔重置法:本法仅适应下睑眶脂肪膨出、泪槽与睑颊沟畸形同时存在而皮肤松弛不显著者。由于眼袋的临床表现呈多种形式,不同的具体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但手术的目的都是使松弛的各层组织得以修复和加强。随着对眼袋成因认识的不断深入,新的眼袋整复术式亦在不断出现,在此暂不赘述。(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临床中常常会碰到很多患者询问“我的这种痣是好还是不好?要不要切掉或激光烧掉?”究竟色素痣有无好坏之分,我们了解了它的成因、类型以及它的病变特点后,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看待色素痣了。色素痣的发病率色素痣很常见,几乎每人都有,只是数目大小、形状不同。约1%~2%的人患有先天性色素痣(出生即已存在或1岁内变得明显);大多数色素痣是后天性的,后天性的痣一般在六个月大以后,一直到老年期都有可能会新长出来。色素痣的形成原因色素痣为含有痣细胞的一种肿瘤。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向表皮移行,由于偶然性异常造成黑素细胞在表皮内的局部集中形成色素痣,随着年龄增长,表皮内的痣细胞逐渐向真皮内移入,大多数细胞在真皮和表皮交界的基底层出现。先天性痣是在出生时就已经出现的黑色素痣,常被认为是一种畸形或错构。紫外线是后天性黑色素形成的一大主因,新老角质交替过慢也是黑色素形成的原因之一。色素痣的好发部位色素痣好发于身体的暴露部位,以头颈部为多见。分类及临床表现1)根据色素细胞沉着的程度:痣可呈黄色、棕色、蓝色或黑色、红色。2)根据病变特征:表面平滑者称为斑痣;似雀斑者称为雀斑样;有毛者称为毛痣;呈疣状者为疣状色素痣;较大并增厚色黑成片者称为巨痣。3)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痣可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痣三种。皮内痣的痣细胞位于真皮内,成人最常见,呈半球形隆起,逐渐增大,其直径达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有蒂或乳头瘤状。颜色呈褐色或黑色,也有无色素者呈正常肤色,也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肉痣”。表面可有毛发通过。多分布于头、颈部,掌、外生殖器部位无发生。老年患者皮内痣可逐渐变平甚至消退;交界痣的细胞位于表皮下部与真皮交界处,呈现浅褐色到暗褐色至黑色扁平斑或略高于皮面,直径为0.1~1cm不等,光滑无毛发。发生于掌或阴囊者多为交界痣。多见于儿童,在成人期有些交界可变为混合痣或皮内痣;混合痣为皮内痣及交界痣的混合型,痣细胞不仅分布在表皮层,有向下进入真皮层,外观似交界痣,皮损大多略高于皮面,有些呈乳头瘤状,表面可有或无毛发,通常呈现褐色突起的丘疹或结节,多见于少年或成人。4)根据发病时间和临床表现:黑色素痣可分为先天性痣和获得性痣。先天性痣是在出生时就已经出现的黑色素痣,常被认为是一种畸形或错构先天性痣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稍隆起于皮面,表面光滑边缘清晰,部分可见毛发生长,颜色为棕色或黑咖啡色,先天性痣病灶可以累及躯干、四肢和面部,常见的有片状黑痣、疣状黑痣和巨大的毛痣,部分有一定的恶化倾向。获得性痣是后天出现的黑痣,多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也有恶变可能。获得性痣通常表现为丘疹状、半球状隆起,也可平坦不隆起,颜色多为黑色,也有少数呈肉色或淡红色,常见的有痣细胞痣、Spitz痣和发育不良痣。后天性的痣大小通常为0.1至0.6厘米大。5)根据黑色素痣的大小把它分成三种:小型黑色素痣:大小小于两厘米,偏好分布在下半身、背部上半、肩膀、胸部与近端肢体。中间型黑色素痣:大小介于2~20厘米间。巨大黑色素痣:大小大于20厘米,分布以躯干后半部为主,也有人在头部或四肢其它部位,可能会覆盖身体的大片肌肤。通常是深色的,而且有些许毛发覆盖,在主体外也散布着卫星式的病灶。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先天性巨痣,出生时即存在的任何部位的面积在144cm2以上,或直径超过20cm,或肢体、躯干部痣面积大于900cm2,即可达到巨迷的诊断标准。国内报道先天性巨痣的恶变率统计为1%~20%,国外学者报道为1.2%~42%。它的外观看起来可能是扁平、突起、疣状、颗粒状,或者其它形状,颜色则可能为棕色、黑色或蓝色。大部分的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都是良性的,不过先天性巨大黑色素痣通常比后天性巨大黑色素痣病变要复杂得多。黑色素痣和黑色素瘤的关系黑色素瘤是皮肤癌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约占所有皮肤癌死亡患者的三分之二左右。据西方的统计约20~50%的黑色素瘤和痣有关,先天性黑色素痣有10%发生黑素瘤的可能。治疗1)原则:皮内痣为良性,常终身无变化,可有毛或无毛,一般无须治疗。若有碍美观或处于易受刺激和经常摩擦的部位如颈、手心、足心、上唇等处 则应给予切除。如为交界痣(无毛发,多见于青春期后,可恶变),则应彻底切除干净,再行修复。当不易辨别属何种类型痣时,可做活体组织检查或者按交界痣彻底切除处理。眼脸分裂痣是指痣细胞同时侵及上、下痣的黑痣,其治疗是彻底切除黑痣。雀斑样痣和皮内痣虽可用化学脱皮剂、冷冻、激光治疗,但均应慎用。尤其处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色素痣去除时要慎重,要绝对无菌操作。色素痣出现恶变体征者(体积突然增大、颜色加深变黑、表面糜烂、破溃肿胀有渗出、结痴、出血;自觉疼痛和强痒、周围出现卫星病灶),或发生在掌心、腹股沟、会阴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混合痣,均应及早切除并做病检,可不必先等待做活体组织检查。2)方法:手术切除:手术后,可将切下的组织标本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其性质。手术切除法即可彻底去除皮损,还能避免对色素痣反复刺激诱发其癌变,但手术后将遗留下瘢痕。激光:激光治疗黑色素痣是根据激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理论(即不同波长的激光可选择性作用于不同颜色的皮肤),其瞬间产生的高强度的辐射能量,集中作用于黑色素痣的色素颗粒上,将其直接汽化、击碎,再通过淋巴组织推出体外,达到消除或减淡黑色素痣的效果。激光治疗色素痣的速度较快,治疗后3个月在原处没有新的黑色素痣体长出为治愈,3个月后在原处皮肤有部分黑色素长出为治疗不彻底,在原处重新生长痣体为复发,治疗不彻底和复发的痣至少3个月后再行第二次治疗。冷冻:冷冻法治疗黑色素痣是利用低温技术作用于黑色素痣部位的皮肤,继而组织内外冰晶形成,使细胞脱水、皱缩,皮肤组织发生坏死,经历变白、结痂、脱落和恢复颜色的过程,从而达到治疗黑色素痣的效果。治疗结束后会暂时遗留色素沉着,一般3~6个月可自行消退。少数会出现色脱或瘢痕。预防日常生活中,在进行美白护理的同时进行防晒,能很好地抑制黑色素的形成。通过好的防晒产品来保护肌肤的基底层和真皮层不受紫外线的伤害,不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即能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通过饮食也可以改善肤色。例如足量饮水、饮茶,加强抗氧化食物的摄入,多摄入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酸枣、鲜枣、蕃茄、刺梨、柑桔,新鲜绿叶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