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爱的妈妈,把Kiki就医、住院过程,病房的氛围,出院后的心情等都绘成漫画,还用动画的形式鼓励别的小朋友消除恐惧心理。《Kiki住院日记》By:Jellyfish原创#绘画#绘本引用请标明出处,谢谢!
八十多岁的老人家出院前紧紧握着我的手,开心地说:“我还是那么靓仔!” 看到患者顺利康复,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成就和快乐!感谢广大病患的信任,我们将一如既往,以专业、专注态度,和病患携手对抗病魔!
“洪医生,我宝宝鼻子又出鼻血了,这鼻出血怎么老是止不住啊?!”近期,随着天气变炎热、空调的大量使用,好多小朋友家长经常在专家门诊这样问我。那这鼻出血怎么才能止得住呢,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鼻出血这一小儿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的相关知识。儿童鼻出血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通常是由于天气干燥和不良的挖鼻习惯等造成的,大部分小朋友鼻出血量不大,经过简单的处理多数可以自行停止;但也有一些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时候甚至出血量比较多且病情反反复复,家长朋友们难免为此担忧。 那小朋友经常流鼻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般来讲2岁以前小朋友鼻腔的血管发育还不健全,接触外界的刺激比较少,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比较少出现鼻出血。2岁以后,小朋友鼻出血的现象逐渐多起来,主要有以下的几种病因: 一、局部因素 小朋友鼻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鼻黏膜糜烂或破溃导致局部黏膜下毛细血管的损伤。并且小朋友鼻出血的部位多位于双侧鼻中隔前部的毛细血管网区,也叫黎氏区。这个位置的毛细血管网血供丰富,接受来自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来源的血供;且其黏膜下组织少,与鼻中隔软骨紧密贴合,位置表浅。当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如:鼻炎、鼻窦炎、鼻外伤、鼻腔异物、鼻中隔偏曲、鼻部特殊感染等)时很容易出现鼻出血。当然,挖鼻孔等不良习惯或不小心的撞击也会造成局部的鼻出血。 二、全身因素 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有很多小朋友偏食,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蔬菜;这样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维生素等营养摄入不足,这会增加局部血管的脆性,增加鼻出血的几率。一些辛辣油炸的食物的过量摄入,也会导致鼻腔黏膜的刺激,增加鼻腔出血的几率。其他全身性因素虽不常见,但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常见的全身性因素包括:发热;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因素导致的鼻出血常伴有全身症状,要及时予以重视。 三、外界因素外界的气候条件差,如:空气干燥、炎热,气压低、空气干冷等都可以引起鼻出血。最近天气炎热,大量的使用空调会造成鼻腔黏膜干燥,容易发生黏膜糜烂。冷热温差的变化会导致鼻腔黏膜屏障的破坏,容易引发鼻腔炎症,鼻腔炎症进一步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加重鼻腔炎症症状,特别是部分过敏性鼻炎的小朋友,他们会经常使劲地搓揉鼻子,这也是儿童鼻出血的重要原因。 那小朋友鼻出血能怎么自我处理吗? 首先,小朋友鼻出血多数是鼻前庭黏膜糜烂导致的黎氏区出血,所以家长朋友不要太紧张,要做好安抚工作。保持冷静可以减少血管扩张,防止血流加速;而如果小朋友过分的紧张、哭闹,会导致血压升高,血流加速,鼻出血增加,不利于鼻腔止血。 接着,让孩子保持站着或坐着向前弯腰的体位,让血能通过前鼻孔流处理;别躺下或头后仰,这样会导致鼻出血流到口腔,增加小朋友的紧张情绪。捏住鼻子是个很好的办法,用手按压住鼻翼(鼻子前面最膨隆的两翼),一般一次按压10分钟,时间到了再放手,并观察鼻出血是否停止。如果出血不能止住,可以再尝试一次。总共尝试20分钟。期间可以用冰袋冷敷前额和后颈部,使局部血管收缩减缓出血。儿童鼻出血超过80%可以用以上的方法达到止血目的。如果鼻出血还在持续,应该及时去医院急诊室就诊。那儿童鼻出血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儿童鼻出血时,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及时就医: 1.按照上述自我处理20分钟鼻出血不能自止; 2.鼻出血形成的血块堵塞鼻孔,导致呼吸不畅; 3.小朋友出现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感到疲乏等情况; 4.面部外伤导致的鼻出血; 5.局部手术后出现鼻出血,如:腺样体手术、鼻内镜手术等; 6.某些特殊患者,如:血液病患儿、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等。 那怎么预防儿童鼻出血呢? 首先对于患有鼻腔炎症的小朋友,特别是过敏性鼻炎的小朋友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控制鼻腔的炎症。改掉小朋友偏食的习惯,多吃水果蔬菜,及时补充维生素等各种营养。在天气比较炎热的时候,要注意多饮水,减少太阳暴晒下室外活动;室内空气干燥时可使用加湿器,不要让室内外温度差别太大。尽快改掉小朋友抠鼻子的坏习惯,避免鼻腔的碰撞。对于经常鼻出血的患儿可医生指导下,局部涂抹鱼肝油等制剂,保持鼻黏膜湿润;部分孩子也可短期涂抹薄层的金霉素软膏等药物,这样可以治疗鼻黏膜的糜烂,有效地减少鼻出血。本文系洪海裕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洪医生,我宝宝的怎么老改不了挤眉弄眼的坏习惯啊?!”好多小朋友家长经常在专家门诊这样问我。那怎么才能改掉这个挤眉弄眼的坏习惯呢,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过敏性鼻炎这一小儿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的相关知识。儿童过敏性鼻炎是指具有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暴露于敏感的过敏原后,发生的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性。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引起长期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和鼻塞四大症状的一类疾病。我们课题组之前做了中国南方几个大城市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国南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的西方化,正在逐渐的升高,目前的发病率约为11%。这一趋势与国内外的报道是相符合的,其较高的发病率已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的负担,影响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那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是什么呢?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涉及到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首先是内因,也就是说具有变应性体质的儿童才会发病,所以这个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相关。一般来说,父母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小孩的患病率增加约50%;而如果父母双方均患有过敏性疾病,小孩的患病率增加约75%。其次是外因,其又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特异性外因一般指能直接刺激小孩引起过敏的过敏原,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吸入性过敏原,如: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二)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牛奶、花生、大豆等;(三)接触物过敏原,如:化妆品、油漆、酒精等。而非特异性外因也包括很多种类别,如:温度变化等物理因素;汽车尾气等化学因素;病毒感染等生物因素。最新的研究发现雷暴天气、沙尘暴等极端天气也是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外因。那如何判断孩子患有儿童过敏性鼻炎呢?一般情况下,过敏性鼻炎的患儿会有“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和鼻塞”四大主症,有些孩子还可伴发头晕、头痛、打鼾、咳嗽、眼睛发痒、鼻出血等症状。如果小朋友出现以上症状超过一周,家长朋友就要警惕其是否患了过敏性鼻炎。我们医生会结合发病的情况、症状以及检查的情况,特别是过敏原的检测结果来确诊。有些小朋友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体征,如:“过敏性黑眼圈”、“过敏性鼻皱褶”等。“过敏性黑眼圈”是指:指经常鼻子过敏导致的下眼睑肿胀、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的下睑暗影。“过敏性鼻皱褶”是指小朋友经常向上揉搓鼻尖而在外鼻皮肤表面出现的横行皱纹。这也是经常挤眉弄眼会导致的“颜值下降”的原因。那儿童过敏性鼻炎有什么危害呢?首先,儿童的鼻黏膜和鼻窦黏膜是连在一起的,炎症容易迁延到鼻窦;而且儿童的鼻腔黏膜比较容易水肿,鼻窦口的黏膜水肿就容易导致鼻窦引流不畅,引起过敏性鼻窦炎。这时有些小朋友就会诉说头晕、头痛,甚至出现失眠、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鼻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鼻子的过敏性炎症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而过敏性炎症导致的鼻痒,会使小朋友经常捏揉鼻子,使得鼻黏膜容易破损,导致损伤出血。分泌性中耳炎和过敏性气道高反应也和儿童过敏性鼻炎密切相关。鼻腔过敏性炎症容易导致咽鼓管(耳朵和鼻子的通气管)黏膜水肿,而大量清水导致小朋友经常擤鼻涕,这样就容易造成中耳负压,导致分泌性中耳炎。鼻腔过敏性炎症经常发作会导致整个气道高反应,小朋友容易出现咽喉发痒、咳嗽,甚至轻度声嘶等症状。而支气管哮喘,是儿童过敏性鼻炎引起气道高反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按照过敏性疾病进程,如果过敏性鼻炎控制不好,会成为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两者常常互为影响。我们课题组前期联合广东省几家三甲医院在中国南方过敏性鼻炎患者中进行调查,发现有约10%的患者会逐步发展为哮喘;而在哮喘患者中,85%的哮喘患者患有过敏性鼻炎。故常提出“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概念,要及时控制鼻腔的过敏性炎症才能阻止过敏性疾病发展的进程。过敏性鼻炎控制不好还容易伴发过敏性结膜炎、嗅觉障碍、鼻息肉、腺样体肥大、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那儿童过敏性鼻炎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按照儿童过敏性鼻炎国际诊疗指南的推荐,其治疗原则包括:环境控制、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概括地形容为「防治结合,四位一体」的治疗方案。环境控制主要是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有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家庭要定期全面彻底的清洁房间、加强室内通风、经常擦拭家具、电器表面灰尘,尤其是家中各种床垫、沙发垫、窗帘、枕头、被褥等等螨虫容易繁殖的区域,一定要重点清理,定期消毒。如果是对宠物毛发或者花粉过敏的患者更需要注意隔离过敏原,不养宠物,不种花,或者在花粉较多的季节减少出门。鼓励小朋友坚持锻炼,通过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健康教育对于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而言,适当的科普宣教能提高小朋友(家长朋友)的相关知识水平,能帮助其正确理解该病的发作因素和临床特点,有助于减少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频率和并发症,减少对小朋友学习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增强治疗依从性。如果上述防治方法和健康教育仍不能有效的控制症状,那就需要到医院就诊,寻求专科医师的帮助。在药物治疗方面,鼻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抗白三烯类药物等是目前儿童过敏性鼻炎的一线用药。如果能发现明确的过敏原,可选择行脱敏治疗,这是目前唯一一种能针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病因治疗的方法。我们过敏室已成功完成儿童过敏性鼻炎脱敏治疗200多例,有效率达到85%以上。总体上而言,脱敏治疗越早干预,疗效越明显。
“洪医生,为什么我的宝宝打呼噜打不停呢?!”好多小朋友家长经常在专家门诊这样问我。有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孩子打呼噜是睡得踏实。其实不然,每天晚上打不停的呼噜声要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上常表现为鼻堵、打呼噜、张口呼吸、睡觉不安稳等。好多小朋友打呼噜是因为腺样体肥大引起的,那腺样体肥大要怎么治疗呢,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腺样体肥大这一小儿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相关知识。那什么是腺样体肥大呢?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是位于鼻咽(鼻腔后面)和口咽的交界处的淋巴组织。出生后腺样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3~6岁时增殖得最旺盛,而到了10岁左右其会逐渐萎缩。感冒病毒、细菌感染、过敏等各种刺激容易引起局部炎症,使腺样体增生过度,甚至影响其萎缩的进程。而腺样体位置特殊,如果它变得肥大了,向两侧经过咽鼓管可引起中耳炎,向前可引起鼻炎、鼻窦炎,向下引起鼻后滴流、扁桃体炎、咽喉炎、气管炎。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并且常常合并扁桃体肥大,使临床症状加重。那什么症状提示小朋友可能患有腺样体肥大呢?首先就是孩子出现打鼾、张口呼吸、睡觉不安分;有些孩子还出现睡觉时烦躁、出汗、尿床、夜惊、磨牙,甚至憋醒等情况。有些孩子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包括:反复鼻塞、流鼻涕、反复咳嗽等症状。家长朋友容易以为孩子是感冒而就忽视它们,但是感冒一般只持续一周左右;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家长朋友就要引起重视了,要及时到耳鼻咽喉科做相关的检查。而当有些孩子出现耳痛、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声音大、看电视音量开得大等症状时,就要警惕是否合并了分泌性中耳炎,要及时予以干预;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致聋的重要病因,会造成患儿长期的听力下降。那腺样体肥大会造成什么危害呢?首先,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后鼻孔,影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进一步引起鼻-鼻窦炎、中耳炎、咽炎等局部的炎症。长期的打鼾,使患儿夜间慢性缺氧,睡眠质量低下。而儿童的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对缺氧非常敏感,长期大脑缺氧会导致孩子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脾气暴躁,甚至影响智力发育。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的状态下分泌,孩子在睡眠中缺氧会使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孩子的身高。据我的观察,多数腺样体切除后的患儿在一年内身高会得到一个明显的增长,达到同龄人的水平。上面提到的分泌性中耳炎也是腺样体肥大必须重视的并发症,它会造成患儿听力下降!早期,它只是机械性阻塞造成的负压,通过保守治疗听力是可以得到恢复的。慢慢的,中耳的负压会造成中耳积液,这时可以尝试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进行手术干预,听力也是可以恢复的。如果再不及时治疗,它会慢慢变成粘连性中耳炎,影响听小骨的活动,长期影响患儿的听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长期的张口呼吸会造成“腺样体面容”,明显影响孩子的容貌。长期的张口呼吸会是患儿面部的发育异常,出现硬腭高拱、前突,上颌骨变长,上唇上翘,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眼距增宽,面部表情比较呆滞等“腺样体面容”表现。很多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后期最好只能靠牙齿矫正才能恢复部分颜值;而且有些已经进行牙齿矫正的患儿,如果矫正效果不理想,也要过来耳鼻喉科排除一下是否合并腺样体肥大。 那腺样体肥大要不要手术呢?这也是很多小朋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需要手术治疗的。我们在2014-2015年做了一项研究,纳入了92例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发现使用规范鼻内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可使治疗敏感组患儿的手术率降低到30.8%。该项结果发表在知名期刊Therapeutics and Clinical Risk Management上。所以,我们建议对于早期发现的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可使用药物治疗1-3个月,如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腺样体显著缩小,可予以保守治疗。而如果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无效,或者不愿意或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也可早期选择手术治疗。一般手术干预的情况,我会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来决定。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早期采取手术干预: 1)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甚至出现憋醒; 2)睡眠监测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3)腺样体堵塞后鼻孔超过2/3(药物治疗后); 4)腺样体肥大引起长期鼻-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面容等; 5)伴发扁桃体肥大影响发音、吞咽、牙齿矫正等。那几岁做腺样体切除术比较好?一般情况下,腺样体切除多建议三岁以上进行手术治疗。但如果患儿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听力和生长发育等情况,医生会在权衡利弊后进行选择,一定是利大于弊才给小朋友进行手术干预。目前该手术多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该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没有显著的手术后遗症。那腺样体切除术会不会影响小朋友的抵抗力?民间关于切除腺样体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提法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腺样体虽说是属于咽部内淋巴环,是呼吸道的一道屏障,但它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它只是咽部内淋巴环中很小的一部分,一般随着肝脾等系统逐渐成熟,它的所谓免疫功能也慢慢退化。切除腺样体后,咽部内淋巴环和外淋巴环的其他免疫器官会代替其功能,因此即使出现“抵抗力下降”的情况也是短期的。那小朋友接受全麻手术会不会“变傻”啊?首先明确的告诉家长朋友,全麻手术如果会影响我们“祖国花朵”的智力,早就被禁止了,所以这个提法明显是不科学的。我们为什么需要做腺样体切除,就是想解除其阻塞引起的睡眠缺氧等情况,长期大脑缺氧,才会影响智力!一场小孩的全麻手术,全程会有麻醉医生监测,他们不仅要提供麻醉,还肩负着为手术保驾护航的职责。他们全面调控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保证整个围手术期小朋友的氧气供应及各项指标的正常。他们熟悉各种麻醉用药,当小朋友清醒过来的时候,绝大多数的麻药已经在他们的调控下排出体外。而由于小朋友代谢率低、排泄功能弱于成人,还有少部分麻药残留在血液中,会让小朋友短期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变傻”症状。这是麻药的正常代谢过程,并不会影响小朋友的智力,家长朋友无需多虑。那腺样体切除术后需要注意什么?现在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后,一般术中止血彻底,很少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腺样体切除术后,特别是合并扁桃体切除术后,需要术后住院观察几天。并且手术只是解除了腺样体引起的阻塞,并没有同时解决局部炎症及肿胀的问题,所以术后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段时间的药物进行消炎、消肿。术后的饮食术后选择清淡、少刺激和少渣的食物,以免局部伤口因刺激和磨擦,引起白膜脱落而出现迟发性出血,尤其是那些扁桃体一起切除的小朋友。一般术后6小时后即可开始进食,现在我们按照术后快速康复进行管理,小朋友术后可以早期进食,有利于术后康复。如小朋友术后出现伤口疼痛,可进食一些冷流质,如冰牛奶、冰矿泉水、不含杂质的纯雪糕等,含服口中后再慢慢咽下,有助于止痛止血。不建议吃水果及果汁,因含果酸,刺激伤口可能引起疼痛和影响伤口的愈合。这里需要反复强调的是:术后5-7天是继发性出血的高峰期,此时进食不当容易造成大出血,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应继续半流质饮食到白膜完全脱落,方可正常进食。在伤口恢复之前(特别是扁桃体切除后的伤口),每次进食后都要漱口,保证伤口干净,有利于愈合。恢复期的小朋友建议在家休息1-2周,幼儿园饮食上的护理也不到位,并且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不宜大声喊叫、剧烈咳嗽、过度劳累。小朋友要定期返院复诊,这样有利于医生检查切口恢复情况和评估手术疗效,调整治疗和随诊方案。本文系洪海裕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全球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总的来说,AR 的发生需要具备三个必要因素:(1)特异性体质的患者;(2) 明确的过敏原;(3) 患者的鼻黏膜必须与过敏原多次接触后才会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从而激发出鼻痒、喷嚏、流涕和鼻塞等典型AR 症状3. 目前的治疗手段仍然有限。我们将现有的治疗方法总结成三大类,即“三部曲”,按照治疗的难易程度分成脱离过敏原、脱敏治疗、药物脱离症状,简称“脱离、脱敏、脱症”。4. “弹”好这个“三部曲”,是鼻科医生有效控制AR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第一部曲 ——“脱离”“脱离”,即从源头上,远离过敏的病因(过敏原),使得鼻炎不治而愈。1.1 季节性AR季节性AR主要由季节性的花粉导致,北方地区比较常见,而花粉传播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因此花粉季节如果AR 患者能够暂时脱离这个花粉环境,那么AR会因为切断了过敏原这一要素而不会发生,因此不用治疗症状就消失了,这是所有治疗方式中的最佳疗法。1.2 常年性AR在温暖、潮湿和低海拔的地区又是另一个情况:笔者总结了广州地区AR患者过敏原谱的情况以及10 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AR 患者螨虫阳性率高达89.1%,高居榜首,且10 年波动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地区宠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在10 年间增加了2倍。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生活方式的普及,10 年来大城市宠物饲养量增加了9倍,因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宠物皮毛过敏的患者增加了2倍。那么对于尘螨引起的常年性AR进行“季节性移民”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尘螨主要生活在温暖、潮湿和低海拔地区,随季节会出现繁殖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这类患者一年四季中存在AR发作的高峰季节,因此,在尘螨高峰季节进行适当的“季节性移民”同样可以取得一定疗效。对于尘螨导致的常年性AR患者,我们建议多走出钢筋水泥的大城市,多接触大自然,这也是治疗的一部分,远离过敏原,则脱离过敏。第二部曲 ——“脱敏”2.1 定义“脱敏”,即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应用敏感的过敏原,重塑AR 患者免疫平衡,达到长期缓解的疗法。2.2 为什么需要SIT2006 年《N Eng Med J》发表一篇文章,作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85 名学龄前变应性哮喘儿童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临床观察,试验组(143 例)和对照组(142 例)分别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安慰剂。研究结果发现,在2年治疗期的最后2个月中,治疗组的无症状日比例为96%,安慰剂组是89%。停止治疗后1年观察期的最后2个月中,治疗组的无症状日比例下降至84%,安慰剂组为87%。 这说明了药物对症治疗在停止以后并不能长期改变疾病的进程,疗效无法持续,即不能改变哮喘症状的发展及继续改善肺功能。2.3 SIT既是一种治疗手段,还是一种干预手段首先,SIT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从整体上重塑患者的免疫系统趋于平衡;是唯一可能改变疾病自然病程的治疗措施(对因治疗);能够减少/停用对症用药;能够明显减轻甚至完全缓解症状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SIT 还是一种预防手段:中国儿童过敏进行曲总的来说SIT作为一种预防手段:可以预防疾病复发,且具有长期疗效可以预防疾病加重(如AR 发展成为哮喘);可以预防新的过敏形成;可以总体降低家庭和社会负担。当然不是要求每个患者都必须进行免疫治疗,因为适应证的选择,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各方的考量与平衡也是非常重要的。2.4 中国 SIT 临床应用a)目前,国内只有皮下和舌下免疫治疗两种方法b)虽然SIT 需要患者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有效率也不是100%,但是它代表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c)对于宠物过敏我们非常棘手。首先一旦饲养动物,因为与动物日久生情将难于割舍;其次就是国内尚未有针对宠物皮毛脱敏的制剂因此不能进行免疫治疗;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研制或者引进宠物皮毛脱敏制剂对此类患者进行脱敏治疗,使得可爱的宠物重新回到孩子们的怀抱。第三部曲是“脱症”3.1 定义“脱症”即对症治疗,指从症状上,合理使用对症的药物,达到最大限度缓解鼻炎症状的治疗方式。3.2 AR 药物治疗a) 患者观念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用药的安全性提升到与疗效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平衡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显得非常重要b) 疗效欠佳目前研究发现,即使采用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仍然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可能的问题可能是激素不敏感药物不能全面覆盖主要炎症介质有关解决方法:全面抗炎实为上策炎症因子不容小视迟发相中半胱氨酸白三烯则是主要炎症介质,对鼻塞等症状起到重要作用。对AR 的主要炎症介质进行全面的“拦截”是缓解鼻炎所有症状的关键所在。然而,目前的药物均难于达到这一点,即使是抗炎效果最强的鼻用激素也存在“漏洞”,比如鼻用激素对半胱氨酸白三烯的拮抗效果就存在不足。因此,对于中-重度AR 鼻炎患者往往需要联合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采用鼻用激素对鼻黏膜产生的重要炎症介质进行全面撒网拦截另外联合抗组胺和抗白三烯等药物进行重点炎症介质的“拦截”和弥补“漏洞”这种局部与全身系统的联合用药疗法称为“全面撒网、重点击破、弥补漏洞”,从而达到AR 最佳的治疗效果。c)对于药物治疗,我们必须两个关注问题,第一是“同一气道、同一类疾病”的问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结膜炎和变应性哮喘是同一类疾病,经常会同时存在;因此为了疗效更加显著,往往需要局部用药和全身系统性用药结合才能起得良好的疗效。第二就是“最轻炎症持续状态”的问题。AR“最轻炎症持续状态”是指:当无症状期,AR 患者鼻黏膜的炎症处于阈值之下,虽然没有症状但炎症是持续存在的、不稳定的。因此我们在治疗时必须考虑上述问题,比如用药时间必须足够长,不能因为没有症状而不规范用药或者停药。d)2015中国AR指南一线用药临床如战场,药物如同医生手中的“武器”,我们必须对手中“武器”的性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达到治疗的“快、准、强”,最新指南指出AR 治疗的一线用药主要有如下4 种: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上述药物的性能,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治疗满意度。总结总之,AR 发病率高,根治仍然棘手,每个医生如果都能弹好AR 治疗的“三部曲”——“脱离、脱敏、脱症”。那么对于控制鼻炎,远离哮喘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于2017年被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接收编辑:潘喆敏 审核:迪丽达尔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成员:杨钦泰(组长,中山三院);付清玲(副组长,中山一院);熊浩(副组长,中山二院);彭华(副组长,广州军区总院);刘学奎(中山肿瘤);苗北平(深圳二院);刘涛(珠江医院);洪海裕(中山五院);卢仲明(广东省医);何龙(广州市一);杨贵(深圳ENT);陈俊明(佛山市一);刘文林(清远人民医院);李峰(省医学院附院);刘文龙(广州儿童医院);黄健聪(中山三院);蔡伟伟(番禺中心医院);庄士民(中山六院);吴国谦(东莞人民医院);鲁娟(南方医院);陈俏妍(省中医院);吕颜露(深圳人民医院);艾毛毛(广州ENT);张珊珊(南医三院);宋丽娟(广医一院);刘雪婷(广医二院);孟珣(暨大附一 )参考文献: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过敏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 年,天津) .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51(1):6-18.2. Brozek JL, Bousquet J, Baena-Cagnani CE, Bonini S, Canonica GW, CasaleTB,van Wijk RG, Ohta K, Zuberbier T, Schünemann HJ. Global Allergy and Asthma European Network; Grading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WorkingGroup.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 (ARIA) guidelines: 2010revision. J Allergy ClinImmunol 2010;126(3):466-76.3. Okubo K, Kurono Y, Fujieda S, Ogino S, Uchio E, Odajima H, Takenaka H.Japanese Guideline for Allergic Rhinitis 2014.Allergol Int. 2014;63(3):357-75.4. Wang W, Huang X, Chen Z, Zheng R, Chen Y, Zhang G, Yang Q.Prevalence andtrends of sensitisation to aeroallergens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inGuangzhou,China: a 10-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BMJ Open.2016;17;6(5):e011085.5. Casale TB, Stokes JR. Future forms of immunotherapy.J Allergy ClinImmunol.2011 Jan;127(1):8-15.6. Haahtela T, Holgate S, Pawankar R, Akdis CA, Benjaponpitak S, CaraballoL,Demain J, Portnoy J, von Hertzen L. The biodiversity hypothesis and allergicdisease: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position statement.World Allergy Organ J.2013;6(1):3.7. Guilbert TW, MorganWJ, Zeiger RS. Mauger DT. Boehmer SJ. Szefler SJ.Long-term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preschool children at high risk forasth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354(19), 1985-97.
春季一到,办公室小王一大早又开始喷嚏不休、鼻涕不止的。大家也早就习以为常了,小王是一个“老过敏性鼻炎”了。过敏性鼻炎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认为过敏性鼻炎是小病,只要挨一挨就好了,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像小王一样,他已经挨了10来年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事实上,这种疾病虽然对于人体的生命安全没有造成直接的威胁,但是任其发展,将逐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造成很多的并发症,其危害也是不小的。其对小朋友的影响尤其明显,可引起小朋友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严重会在晚上睡觉时引起呼吸暂停、发育障碍等等。而且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高,大约影响到全世界10%-25%的人群,部分发达国家的发病率高达15%-40%。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也明显呈上升趋势,近期的数据显示,在成人,患病率达到8%-16%;在儿童,达到10%-15%!!所以有必要向大家科普一下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知识,以免让“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一、什么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我们机体的免疫系统对外界的某些颗粒做出一种过激反应。首先是特异性的个体在环境中接触了一种 “来电”的颗粒,其呼吸道就会对这些颗粒做出激烈的反应。我们的身体通过一系列的反射,想通过鼻子打喷嚏和流鼻涕来清除这些“来电”的颗粒。其实这些颗粒不会深入我们的呼吸道,也不会对身体直接造成伤害,我们的机体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大反应。这种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小题大作的反应,我们称之为过敏,或者将其称为“变态反应”。而这些“来电”的颗粒被称作过敏原。当特异性个体第一次接触到环境中的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将过敏原认作是外来入侵者,然后会制造特殊的抗体来专门对抗这些过敏原。下一次再遇到相同的过敏原时,体内特殊的抗体就会迅速做出反应。这时其身体会释放组织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其他化学物质,导致你出现过敏症状。二、过敏性鼻炎不是小问题!如果放任过敏性鼻炎不管,会明显危害身体健康。时间一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所以过敏性鼻炎绝对不是小问题。 1. 鼻出血:鼻痒是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往往患者在鼻炎发作时会经常揉捏鼻部,而且发炎的鼻粘膜充血,经常的鼻部刺激容易引起鼻出血。 2. 鼻窦炎:鼻腔的黏膜和鼻窦的黏膜连在一起,鼻腔黏膜的炎症经常累及鼻窦的黏膜;并且鼻腔的过敏性炎症令患者鼻窦的窦口出现粘膜水肿,从而导致鼻窦引流不通畅,引发鼻窦炎。 3. 鼻息肉:过敏性炎症长期得不到适当的治疗,鼻腔粘膜反复充血、水肿,这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因素。而鼻息肉进一步引起鼻腔和鼻窦的阻塞,加重了局部的炎症,鼻腔粘膜充血、水肿加重,使鼻息肉越长越大。 4. 中耳炎:五官相通,过敏性鼻炎控制不好,还会影响到耳朵。炎症可进经咽鼓管波及中耳腔,使咽口狭窄、阻塞,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负压而渗液积存,从而引发中耳炎。 5. 睡眠呼吸障碍:长期的过敏性鼻炎导致严重的鼻塞,在睡眠时会加重,从而进一步导致睡眠呼吸障碍。睡眠呼吸障碍导致缺氧,会出现睡眠不好、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心情烦躁、头痛等症状,极大的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儿童期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会加重鼻塞的情况,甚至出现比大人还严重的打鼾。长期的张口呼吸会影响儿童的面容发育,出现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的面容。这个要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 6. 哮喘:哮喘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大量的研究显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正所谓“同一气道同一疾病”。如果过敏性鼻炎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有部分患者会向哮喘的方向发展。我们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前期联合广东省几家三甲医院在中国南方过敏性鼻炎患者中进行调查,发现有约10%的患者会逐步发展为哮喘;而在哮喘患者中,85%的哮喘患者患有过敏性鼻炎。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过敏性鼻炎定为增加哮喘发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7. 其他并发症:过敏性鼻炎还会造成很多并发症,如由于鼻黏膜水肿和阻塞导致的嗅觉障碍;长期鼻涕后漏导致的过敏性咽炎;由于免疫紊乱,由只对一种过敏原过敏,逐步发展等对其他过敏原也过敏等等。 三、为什么我会得过敏性鼻炎 1、遗传和家族史:发生过敏性鼻炎有很多的原因,其中,遗传和家族史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根据统计双亲均患有过敏性疾病时罹患率高达75%,而只有单亲有时罹患率亦可高达50%,因此遗传因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因素。 2过敏原:要在对的地方碰到对的人,才能“来电”,对于同一种过敏原,有些人“来电”,有些人不“来电”。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尘螨、花粉、动物毛、真菌等。我们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过敏中心联合广东省几家三甲医院过敏中心进行连续10年的数据统计,发现中国南方过敏性鼻炎患者超过90%不止对一种过敏原过敏,并且有超过93%的患者对螨虫过敏,这也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过敏原。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等,如大气污染、装修材料、农药、烟草、温度变化等。这类因素多数通过影响鼻腔粘膜的屏障功能造成发病。 4. 其他:还有很多原因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如:饮食不合理、疲劳,这些主要是通过影响内环境的功能,引起免疫系统的紊乱,进而加重病情。四、我是过敏性鼻炎,该怎么办? 日常防护中避免与过敏原接触是第一原则。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家庭要定期全面彻底的清洁房间、加强室内通风、经常擦拭家具、电器表面灰尘,尤其是家中各种床垫、沙发垫、窗帘、枕头、被褥等等螨虫容易繁殖的区域,一定要重点清理,定期消毒。 如果是对宠物毛发或者花粉过敏的患者更需要注意隔离过敏原,不养宠物,不种花,或者在花粉较多的季节减少出门,出门时佩戴口罩,都可以有效减少发作几率。 坚持锻炼,通过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过敏原原导致过敏的几率和程度。包括:“充足睡眠,生活规律,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心态”五个方面。 鼻腔的清洗也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一个重要的防治手段。通过鼻腔的清洗能及时清理鼻腔内的病原体和过敏原,减少炎症因子、降低粘膜水肿。 如果上述防治的方法仍不能有效的控制症状,那就需要到医院就诊,需求专科医师的帮助。在药物治疗方面,鼻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抗白三烯类药物、中成鼻炎药等是目前临床的一线用药。如果能发现明确的过敏原,可选择行脱敏治疗,这是目前唯一一种能针对过敏性鼻炎病因治疗的方法。我们中大五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过敏室已成功完成脱敏治疗300多例,有效率达到80%以上。总体上而言,脱敏治疗越早干预,疗效越明显。
儿童鼾症操
小朋友在成长的某个阶段,会出现经常抓住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不管什么先“尝尝”再说,即所谓的“口欲期”。这就导致孩子很容易吞服一些小的物件,造成喉咙、食道、甚至气管被卡住的情况;处理不好的话,孩子会出现吞咽以及呼吸困难,严重的还有可能划伤食道或窒息,甚至死亡等等危险情况发生。如果异物不慎进入气道,病情非常紧急,这时就需要爸爸妈妈及其在场的人,就地予以有效的处理。那么如果小朋友被异物卡住怎么办呢?首先,可以试试催吐法。家长可以用手指按住孩子的舌根(至少按压到舌头后面2/3处),通过催吐,希望能将异物呕吐排出。催吐法没有奏效的话,家长可以试试拍背法。家长可以让孩子趴到自己双腿上,一手臂置于孩子的胸部,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拍击,以促进异物排出。如果两种方法均无效,大一点的小孩可以试试海姆立克急救法。家长站在孩子的身后,从后面抱住孩子的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孩子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如此反复实施,直至异物吐出。小一点的孩子(小于3岁),可以试试倒立拍背法。家长倒提孩子的两腿,使其头向下垂,同时轻轻拍打孩子的背部,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希望能迫使异物向外咳出。如果上述的方法均无法将异物排出,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抱侥幸心理,以免延误病情增加手术难度。而通过上述方法将异物排出的患儿也要就医进行评估,以查看是否有异物造成的损伤。除了学会以上的方法,家长们还应记住以下几点: 1.防止孩子接触小的物品,如:纽扣、电池、小珠子、花生、坚果之类的食物等等。 2.在孩子活动的时候不要吃东西。 3.孩子哭闹的时候,要及时清理嘴里的食物。 4.被异物卡住时避免用手抠孩子的喉咙,这样有可能将异物越陷越深,最后是情况变得恶化。 5.避免让孩子喝水,甚至强行吞服米饭、馒头等食物。这种行为最危险,有时候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会造成孩子气道/食管被完全卡住。
外耳道异物在学龄期前后的小朋友比较常见,一方面是这个阶段的小朋友比较好奇,经常将一些小的物件塞到耳内;另一方面,可能是外伤或昆虫侵入等原因所致。外耳道异物的种类繁多,可分为:非生物性(如:小珠子、石子、小玩具等)、动物性(如:蚊子、蟑螂等)和植物性(如:豆子、小麦等)三类。那小朋友的耳朵进东西了怎么办?由于异物的种类不同、滞留时间不同,其对外耳道的刺激和引起的症状不尽相同,严重者可引起外耳道炎、中耳炎,甚至鼓膜穿孔、影响听力。因此,一旦发现外耳道异物,需及时将异物取出。(1)非生物性异物。如果异物较小,可尝试患耳朝下,剧烈的单脚跳动20次;如仍无法取出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水进入外耳道中,可按上述方法跳动外,还可辅以电吹风轻轻往耳内扫入暖风,将水分吹干。光滑的异物可用异物钩勾出;个体小且无嵌顿的金属异物也可尝试应用电磁铁吸取。(2)动物性异物。无论进入外耳道的动物性异物是否有生命力,均需将其取出。如小虫子是活的,可先用2%丁卡因、75%乙醇、对皮肤无毒性的杀虫剂将其淹毙或麻醉后用镊子钳出;对于部分飞入外耳道的趋光性小飞虫,也可试用暗室中限制性光亮(如:电筒),将其诱出。(3)植物性异物。对于泡胀的植物性异物可先用95%乙醇滴入,先行脱水缩小后取出。易碎异物可分次取出。(4)如外耳道继发感染较重,宜先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取异物;或取出后积极治疗外耳道炎。(5)钳取异物时,患者头部必须绝对固定,以免损伤耳道和鼓膜;对于不合作的幼儿、异物嵌顿在外耳道深部不能取出者,可采用全麻后取出。对于小朋友的外耳道异物,家长朋友一定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往耳内放置小物件;一旦发现外耳道异物要及时就诊,由专科医生将异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