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检查及化验:确定类风湿 治疗情况:药浴一疗程,用相应的治疗类风湿的藏药病史:发病至今半年为何出院十天了,疼痛没有缓解,是不是药浴因体质不同,对一些人没有作用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一般药浴出院后15-20天会疼痛,甚至有加重现象,如果没有突然停止服用止疼药的话,疼痛是正常现象,但不能再出汗,太阳好了可以到外面转转,千万不能老呆在屋里,应尽量早日恢复体质。疼痛加重跟体质也有关系,因时间关系,打电话给我0971-8200977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1996年发病,现在全身关节疼痛,曾在藏医院就诊两次 吃药会有效,停药就反弹 能否给治疗建议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您好!我是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的医生。药浴一个疗程10天左右(住院到出院),药浴7天,费用大概在4500元左右(以前的普通病房没有了,只有50元一晚的病房),因时间原因给我打电话0971-8200982。也可预约床位。
[摘 要]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临床实践和通过近几年对药浴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和单纯的药浴疗法(非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并对比,总结出了一种更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体现了藏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和价值,先总结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目的:探讨和总结一种更有有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方法。方法:药浴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2例与单纯的药浴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2例病人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药浴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率达93%,而单纯的药浴治疗有效率仅达66%。结论:药浴结合放血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药浴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关键词] 药浴 放血 痛风性关节炎1.简述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痛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而耽误治疗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发展成为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食用高热量、高脂肪及辛辣食物、长期酗酒、剧烈活动、过度劳累等饮食起居不当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足拇趾或肘、膝、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有的仅为双膝双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但具有痛风病史,UA阳性),肘关节、足背等部位红肿热痛,足趾、掌指关节、耳朵等处形成痛风石,UA一般阳性,X线或CR片示关节附近骨质出现穿凿样破坏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和边缘性骨质增生。尿酸盐沉积,骨皮质膨胀,局部软组织隆起。最后累及全身关节及肾脏等。2.临床资料2.1 病例选择 此次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006年2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药浴科住院病人中选取,共24例,年龄32~48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1例。病程2-20多年不等。 24例病人均有痛风病史,嗜酒,长期食高热量、高脂肪及辛辣食物。临床表现为足拇趾或肘关节、足背双膝关节等部位红肿热痛(有的仅为双膝双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但具有痛风病史,UA阳性)足趾、掌指关节、耳朵等处形成痛风石,UA一般为阳性,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X线或CR片示关节附近骨质出现穿凿样破坏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或模糊,边缘性骨质增生。尿酸盐沉积,骨皮质膨胀,局部软组织隆起。2.2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药浴治疗前三天服用藏药三果汤散,每日三次,每次2g水煎口服。第四日进行放血治疗,选用足拇趾第二关节上静脉即“痛风脉” (或视病情选用其他静脉)上放血,用已用高压消毒过的藏医放血刀适度切开“痛风脉”,按病人体质最多放100ML病血,藏医放血原则上所放出来的血是暗红色转为鲜红色时停止放血,用消毒好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即可。放血伤口愈合后进行药浴治疗7天,视病情药浴间或药浴后再行放血治疗1-3次不等。对照组不服用藏药三果汤散,不进行放血治疗,直接行药浴治疗7天。2.3 疗效标准: (1)显效:红、肿、热及疼痛消失,尿酸降至正常,两年内不复发。 (2)有效:红、肿、热、痛减轻,尿酸下降,不再发展。 (3)无效:疼痛未见减轻,红、肿、热存在,尿酸不下降。两年内复发或病情加重。2.4结论 治疗组显效4例占34%,有效7例占59%,无效1例占7%。对照组显效2例占16%,有效6例占50%,无效4例占34%。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痛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而耽误治疗最佳时机,久而久之发展成为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食用高热量、高脂肪及辛辣食物、长期酗酒、剧烈活动、过度劳累等饮食起居不当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足拇趾或肘、膝、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足背等部位红肿热痛,足趾、掌指关节、耳朵等处形成痛风石,UA一般为阳性,X线或CR片示关节附近骨质出现穿凿样破坏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和边缘性骨质增生。尿酸盐沉积,骨皮质膨胀,局部软组织隆起,最后累及全身关节及肾脏等。藏医放血前服用“三果汤散”,通过药物作用将带病的血聚集至“痛风脉”等放血部位,通过放血将血液里的尿酸盐及沉积在关节囊、滑膜肌腱、肾脏里的尿酸盐排出体外而达到治疗目的。 而药浴疗法是治疗各种关节炎、皮肤病、结缔组织疾病等有非常神奇的疗效而名扬四海,它有促血液循环、促体液调节、敛黄水、通过毛囊开放将体内病变滞留物质排除体外等功效,所以此疗法治疗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我认为,靠单纯的药浴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落后于药浴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应药浴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文献]1.玉妥 云丹贡布著《四部医典》[M]藏文版,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 2.措如才郎著《四部医典大详解》[M]藏文版,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于1998年发现我背后受凉、吹风就有麻辣感,严重时脊椎骨里胀,冬天四肢冰凉,气血不旺,比别人怕冷。我在湘雅医院看过,专家说我这不是风湿病。请问大夫我这是不是产后风湿,有这种病吗?如何能治愈呢? 有症状时我就帖风湿膏 如何治疗产后风湿?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根据您的情况,我认为你是产后风,藏医药浴对治疗该病有很好的疗效,当然治疗不是百分百,但大多数都是好转的,建议了解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一月前右腿下楼梯时 2个星期后左腿也一样,下蹲时疼,起立时疼,无肿涨变形等,其余关节正常,在海南洲医院化验风湿三项偏高。平地走路不疼,平常也不疼。住院治疗2个星期后(用的药是青霉素钠和鹿瓜多肽),经化验C—反应蛋白(CRP) 32 抗“0” (ASO) 109类风湿因子(RF) 10 但是疼痛没有减轻能确诊是 是类风湿 关节炎吗 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您好!光凭那三项化验结果不能确诊为类风湿,根据您的情况我觉得您是骨性关节炎,当然,这个还要结合症状还得拍片子。我建议您到医院确诊一下,然后到青海省藏医院做药浴治疗,效果好点。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今年25岁,在大2的时候就发现手指关节处疼痛,肿,关节处的纹路红红的,不能弯曲,上下左右捏了会疼,疼痛的关节地方,有点脱皮,干燥,但通常1-2天自然的恢复正常。一直到现在大概持续了5年了,症状偶尔发生,有时候频频发生,但最终都是1-2天自然消失,右手的食指,大拇指,小指,手腕疼痛过,一般食指和手腕疼的几率多些,手腕疼的时候,整只手都不能握拳,不能拿东西,按个电视都疼的,感觉有根神经揪着整个手的组织,症状一样1-2天消失,左手的疼的几率小,但偶尔也会,现在我右手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处骨头感觉有点向外稍凸,应该是变形,担心,害怕。。。我还年轻呢。。。 第一次看医生,在学校的时候没检查,医生说是腱鞘炎,与我的工作有关系(电脑)鼠标手,第二次,检查了,可结果都是好的,医生也没说不上来什么。第三次,检查了,血沉高,还有我就不清楚了,医生说是风湿性关节炎,挂了1周的青霉素,血沉降下来,开的中药也吃了不少,症状偶尔还是会有,这些都是1年前的事情了。。。最近偶尔的疼,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的研究下,到底是什么。。。 2011年7月15日在六院重新检查了,报告单如下:问题1:我现在25岁,还没结婚,还没生孩子,不知道治疗这方面的药物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有没什么副作用,有没什么影响。(因为之前有医生让吃雷公藤,然后一个老医生和妈妈说,像我这样的孩子最好不要吃,毒性大,有副作用,会导致不孕什么的,所以现在对吃药蛮谨慎的);问题2: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是不是含有激素,长期服用有没什么影响;问题3:看我这个结果到底是不是风湿性关节炎啊?如果是,能不能治疗,能不能康复;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您的病情已经了解,建议: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早期RA》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根据您的症状,我建议您查一下AKA和抗-ccp,当有人说你是风湿性关节炎,说明他还没有诊断清楚你到底是属于风湿中的哪种疾病,现在那个医学教材都没有所谓的风湿性关节炎,老百姓说的风湿性关节炎是指风湿热,这种病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是游走性的大关节疼痛,发热为主要症状,服用阿司匹林有效。
藏医巨著《四部医典》所述:人体分为“隆、赤巴、培根”三大元素,是藏医“三因学说”的基础理论。“三因”存在于父精母血之中,胚胎中就有先天存在,与生俱来。“三因”不仅影响着人体的形态,还支配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液七大物质基础以及大便、小便和汗三种排泄物的变化,三者和则健康,偏盛偏衰则发病。而藏医学的治疗手段各具特色,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证实,藏药浴传统疗法。通过辨证施药,对常见病、多发病及凝难杂症有着确切的治疗效果。 藏医药浴疗法是藏医学中特殊的一种特色治疗手段,将全身或部分肢体浸泡于药液中,选择适当温度,洗浴全身或患部的一种治疗方法。药液借助水的特性,将相关的药物溶于水,采用温热法,使药物透过皮肤毛孔、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理效应发挥治疗作用。 藏医药浴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实践经验,很早以前藏族人民就知道用温泉沐浴能治疗很多疾病。青藏高原雪峰耸立,气候独特,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温泉,常用的药用温泉有硫磺温泉、寒水石温泉、矾石温泉、五灵脂温泉、石灰石温泉等,藏医学家应用温泉的原理和方法,将其推广发展为独具特色的藏医药浴法,根据各地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季节药浴。 l藏医药浴的优点 藏医药浴充分利用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地道药材,以“五味甘露散”为基础方,即“圆柏叶、杜鹃叶、水柏枝、麻黄、丛生黄菊”5种药用植物,在夏秋时节叶壮肥厚时采集。临床调配成100余种系列方药进行对症药浴疗法。如:消化不良可加寒水石、干姜、荜茇等;黄水病可加草决明、乳香以及辅助药方“五根散”等。藏药浴具有廉、简、便、易等特点,适合在医院及家庭中开展应用,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驱风散寒、消肿止痛、调整三因、协调脏腑、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生功效,兼预防保健、疾病康复、护肤美容等多种效用。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咽炎、高血脂、神经衰弱、失眠、胃炎、胆襄炎、坐骨神经痛、偏瘫、产后风、荨麻疹、四肢僵直、弯腰、静脉曲张、黄水病、陈旧性疾病,各种皮肤病等,在轻松的泡澡中就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功效,深受广大患者好评。藏医认为,几乎所有可以内服的药物都可外用,天然草药经煎煮后其中的有效成份以水为载体通过熏蒸、浸润进行全身、或身体局部的浸浴,透过汗毛孔、微细血管直接输送到组织微循环及细胞中,从而更好的发挥天然草药在保健、调理方面的卓越功效。合和药浴具有调整机体自主神经机能,通经活络,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2藏药浴的禁忌对象 孕妇、高血压患者,严重心脏或心功能不全者,有出血倾向的人,高热性疾病,有活动性肺结核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癫痫、浮肿、不能自我约束者等。3药浴液的提取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运用,传统的藏药浴得到了长促的进步与发展。以往用锅烧煮取药液的方法被现代浓缩提取设备所代替,根据操作规程和工艺,将大量的药用植物“五味甘露散”等提取出有效药液保存备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4临床中常用的几种藏药浴法4.1蒸气浴法:将“五味甘露散”提取药液加调配加味药液煮于一大锅,上盖一有许多小孔的木板,上铺毛毡毛毯,令患者卧于其上盖被或坐于有许多小孔的木凳上,蒸气不外泄最佳。或应用现代设备——蒸气反应罐,用蒸气蒸腾熏洗治疗,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壮腰的功效,对瘫疾、强直拘挛等效果佳。4.2药水浴法:将提取药液放入浴池或浴盆,温度控制在38℃-40℃之间,把全身或患处浸于药液中,时间从1次30分钟到60分钟,然后随疗程从60分钟减至30分钟的增减过程。并根据病情辩证补充药量、药味及药液温度,使药液保持恒温和药力,达到治疗效果,药水浴法是藏药浴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4.3敷浴法:将“五味甘露散”与病情需要配制的加味药物,临床上常用单味药或成品复方藏药进行调配。如:消炎止痛时加“五味麝香散”,神经性疾病加“如意珍宝散”,黄水病加“十味乳香散”、“十八味欧曲散”等,把配制药味粉粹后放入小布袋中,包好经烧煮适合温度后,包扎或放置于病患部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此法适用于病患部位局限者。 藏药浴一般以7天为1疗程,每天入浴1—2次,可根据病情,适当增减疗程,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上述药浴法可独立进入疗程治疗或两种浴法经时间搭配后同时应用,如先蒸后浴。5藏药浴的操作 藏药浴的操作在改进的同时也遵循传统步骤,藏药浴讲究因人而异,每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因此浴前须经医生诊脉确定病情后,在“五味甘露散”的基础上辨证配制加味药,以达药物之神奇效果。药浴前用热水沐浴洗身后入蒸气浴室,舒张毛孔,熏洗身体。或入浴池或浴盆,将全身或患部浸于药液中,并轻柔搓洗,按摩穴位,保持药液温度,按照时间浴后上床盖被静卧发汗,注意保暖,同时恢复体力。禁止剧烈活动、劳累等。6药浴的护理 患者在药浴前后需要细心护理,达到最佳治疗目的。浴前要消除患者胆心支持不住等顾虑,鼓励其密切配合,坚持按疗程治疗。并通过医生的体征等检查后方能进行.药浴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根据病人体质调节药液温度及药浴时间。药浴期间由于药液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浴者会大量出汗,容易造成虚脱,应备好饮品,边浴边饮,补充丢失的水分,同时在药浴前lO天左右搞好病人的饮食指导,食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等。浴后盖被发汗1—2小时,注意保暖,以免受凉。 7藏药浴的展望 藏药浴作为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藏医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探索和临床实践,已研制成针对性强。门类齐全的多种药浴配方,通过煎汤、浸泡、熏蒸、敷浴等特殊的疗法,分别针对五脏六腑和关节、皮肤、神经等病症,结合当今纯天然的日光浴、按摩、足疗,护肤等手段,集医疗、预防为一体,达到医治疾患,防病健身,排毒养颜等综合目的,发展潜能无尽。因此藏医药浴疗法走出高原,走向世界的时代已经来临。 藏药浴这一传统治疗手段,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维持时间好,无任何毒副作用等特点,因而受到国内外广大患者的欢迎。经过多年的临床与实践,藏药浴对“隆、赤巴、培根”引起的各种疾病,通过在主药方剂“五味甘露散”的基础上加减药味进行药浴的方法,治疗效果极佳。在藏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浅析藏药浴法的步骤,说明发展现状,展望发展前景。通过不断改进,拓展思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以便更好的为藏医临床服务。
[摘要]藏药浴是在温泉浴疗法实践的基础上,依据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的一种藏医独特的药物外治方法。“五味甘露”是藏药浴的基础配方,其历史几乎和藏药浴一样悠久。《四部医典》后续部“五械浸浴”一章专门详细论述了藏药浴的适应症、方剂、用法和注意事项等,该书首次记载了“五味甘露浴”,但没有列出具体药名和剂量。此后,五味甘露方成为藏药浴基本的经典组方,历代藏医药文献对此方名称和配方等有不同的记载,直到17世纪,五味甘露浴配方才被固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藏药浴是藏医外治疗法之一,由于它治疗适应症广,安全无痛苦,疗效好,深受广大藏族人民欢迎。藏族人民自古以来居住在高原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很早就认识到沐浴有利于健康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广大藏族医生,根据藏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发病规律,创造出了藏药浴疗法,并逐步总结出一套完备、系统的药浴理论和临床技术。现存敦煌藏文文献P.t.127中就记载了沐浴的时间、沐浴的益处。公元8世纪编写的《四部医典》后续部中,有系统论述药浴疗法的专门的章节,秘诀部中许多章节中也有对于药浴具体应用的论述。可见,距今约1300年前藏药浴疗法已经十分成熟。 藏药浴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五味甘露浴”的发明,本文从古藏医文献中探赜索隐,就“五味甘露”的发明和演变的历史做一初步的研究。 一、“五味甘露”释名 1、“甘露”一词的来源 “甘露”一词是藏族先民对特效医疗保健药物的称呼。古代藏族人民认为“甘露”是一种神奇的灵丹妙药,食用它可以使人长生不老,并能预防和治疗各种疑难疾病。 由于古代印度有大量关于甘露的神话传说,而藏传佛教的发源地也是在印度,所以尽管早在佛教创立之前,西藏和古印度的吠陀经典中就有关于“甘露”的记载,在一些西藏的历史书和医书(包括《四部医典》和《藏医史》)中,还是把“甘露”的来源与印度佛教联系起来。 实际上,在西藏古代象雄文明时期就有了关于“甘露”的记载,著名藏族医药学家杜玛格西·丹增彭措在《无垢晶曼》一书中就指出:一词是象雄语,意思是“甘露”。由此可见“甘露”也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概念,不能说是从印度等地区传入的。据藏族学者南喀诺布先生考证,象雄及其苯教文化至少有3800多年的历史,这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历史同样悠久。在古印度、汉族文化中都有关于甘露的传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藏族又不断地吸收借鉴外来的文化,从而使得藏族的“甘露”一词的概念具有了多重含义。 2、“甘露”一词的含义 在藏文中称甘露为(音译为“兑泽”)为魔、病魔,意为药物,合起来意为对治病魔的药。早期藏医学认为,疾病是由魔鬼作祟所造成,要治愈疾病,就要驱除或制服魔鬼,在当时除了用巫术祛魔外,逐渐认识到一些药物具有“祛魔”(消除病因),减轻病痛或治愈疾病的效果,因此将这些药物叫做。西藏古代象雄语称其为dar-ya-kan(音译为“太液甘”)。这种对病因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是非常古老的,与后来传入西藏的十分成熟的印度医学有很大差别,而且甘露在梵文中写作为,是由梵文(不死的,永恒的)演变出的……,传统藏文文献多根据梵文解释为“无病”、“祛病”。这与藏文的含义距离较大,而且,在藏传佛教密宗中对甘露有特定的解释。因此,也证明“甘露”是藏族传统文化中的概念,不是舶来品。 3、“五味甘露”的内涵 “五味甘露又称为“五甘露。据有关文献记载,在藏文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密宗内供用品,《藏汉大辞典》和《东噶藏学大辞典》等都将和解释为密宗供品。另一种是指藏药浴的经典配方,包括藏麻黄、水柏枝,圆柏、黄花杜鹃和灰蒿等五种药。这种说法见于《四部医典》等藏医著作。本文讨论的五味甘露是指药浴的药方。由此可见,五味甘露中的五是指其组成成分有五种,甘露是指药物。 4、“五味甘露”一名的来源 在现存的《阇罗迦全集》、《妙闻集》(梵文本)和《八支精要集》(藏译本)古印度医学经典中,都没有五味甘露药方的记载。而据传是由汉族地区传入藏区并译为藏文的《月王药诊》中,根本没有提五甘露。就笔者所见,最早记载五味甘露一名的是藏医《四部医典》。因此可以说,“五味甘露”方是藏医的发明创造。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五味甘露”药方的提法,也只见于藏医文献。 “五味甘露”是藏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配方,而且是专指用于药浴的配方。在解释五味甘露之前,有必要先介绍藏药浴的历史。 二、藏药浴的起源 世界各古老民族都有沐浴的习俗,沐浴往往和宗教信仰结合起来,具有神圣性。远古时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们也不例外,很早就有了沐浴的习惯。据文字记载,公元4世纪时,藏族地区已有“每五天沐浴一次”的生活习惯,而且“每月至少也要有三天沐浴净身拜神”,可见,古老的沐浴习俗被苯教文化吸收,成为苯教宗教仪轨的一部分。在全民信仰苯教的藏族地区,沐浴的习俗由苯教所强化,已不仅是个人的习惯,而是成为人人都必须履行的一种宗教义务。藏药浴疗法也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来源于早期苯教医学。据佼沃·伦珠扎西所著《老玉妥传》记载,玉妥·允丹贡布认为,“雍中苯医学派”掌握着“罨、浴和涂药疗法的秘诀”。这充分说明了以雍中苯教医学派为代表的藏医先辈们创造了药浴的医疗技术,而且一直保持其领先地位并发扬光大。由于药浴疗法起源于西藏本土,所以人们通常把药浴称为“藏药浴”,这是十分恰当的。 三、五味甘露的渊源 在介绍了“藏药浴”的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考察五味甘露的渊源。据《四部医典》后续部第23章“五械疗法药浴章”记载,藏医主张使用天然温泉浴疗法来治疗一些疾病,如果没有天然温泉则可用五味甘露等。古代藏医认为天然温泉的疗效最好,据传说老玉妥就曾发现了一处具有医疗功效的天然温泉。但是由于温泉的数量有限,分布不均,又受到季节和气候的限制,大部分病人常常无法找到温泉浴治疗,以至于延误治疗,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藏医就尝试用药物来模仿和代替天然温泉,并且取得成功。这种替代药物中的代表组方就是“五味甘露”。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本人37岁,强直性脊椎炎两年,病情尚属不重,但经磁共振显示也已经造成了损伤,但是身体机能尚属可以,还能进行运动, 经西医治疗,并打针,各类指数恢复正常,但是任然有背痛和晨僵现象出现,打针阶段效果较好,停针后会出现腰酸背痛和晨僵情况,需要持续吃药维持 藏医的药浴对强制性脊椎炎的效果怎么样,想我这样的病情,如果医治想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需要怎么样的治疗,一般需要多长时间的治疗,另外请问藏医除药浴外还有没有对该病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谢谢。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您好!根据您的情况我认为您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藏医药浴治疗该病确实有很好的疗效,尤其是早期强直性脊柱炎。藏医除了药浴治疗外,同时结合敷浴、油脂涂擦、艾灸、口服藏药等综合辩证治疗该病的。患者:你好,我是有一朋友在你们医院进行了药浴治疗痛风取得很好的疗效,然后对藏医进行药浴开始有兴趣的,我想问问如果像我这种情况进行药浴和相关治疗估计要进行多长时间的药浴及口服治疗时间,和费用方面能有个大约的估计吗?我也知道可能根据病情不同和用药不同时间和费用很难预算,我只想问问类似我这种情况或者严重点的患者按照过往的病例能有个类似的预计吗?谢谢了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 根据我的经验,药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可达到消失临床症状的程度,中期是好转,晚期是好转和控制。药浴一般一年治疗两个疗程,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费用大概是一疗程3500-4000元左右。可以直接和我联系咨询0971-3664542或15110999119.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女,62岁。常常口干咽干,血糖不高。严重雷诺氏,遇冷十指发白发紫青海省藏医院药浴科卓玛才旦: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是一种同时或不同时具有红斑狼疮、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混合表现,而不能确定其为哪一种病、血中有高效价的斑点型荧光抗核抗体和抗核糖核蛋白(n-RNP)抗体的结缔组织病,肾脏累及少,对皮质类固醇效果好,预后亦佳。本病以女性多见占80%,发病以30岁左右多见,但儿童和老年都可发病。患者:我的化验结果如下,请您给确诊究竟我得的什么病? 风湿免疫检验单(血常规) 1、标本种类:全血 时间:2010-11-2 检验结果:白细胞计数 4.73 10-9/L (3.69-9.16) 红细胞计数 4.41 10-12/L (3.68-5.13) 血红蛋白 134 g/L (113-151) 红细胞压积 42.1 % (33.5-45.0) 红细胞平均容量 95.5 Fl (82.6-99.1)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30.4 pg (26.9-33.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18 g/L (322-362)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SD 42.9 f1 (37.0-51.0)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 12.7 % (0.0-14.9) 血小板计数 149 10-9/L (101-320) 血小板平均体积 10.1 fL (7.2-13.2) 血小板体分布宽度 11.7 fL (9.0-13.0) 大血小板比率 26.6 % (13.0-43.0) *血小板比积 0.15 L % (0.18-0.22) 中性粒细胞相对值 50.9 % (50.0-70.0) 淋巴细胞相对值 38.1 % (20.0-40.0) 单核细胞相对值 3.0 % (3.0-10.0) *嗜酸细胞相对值 8.0 H % (0.5-5.0) 嗜碱细胞相对值 0.0 % (0.0-1.0) 2、标本种类:全血2 检查结果:* 魏氏血沉第一小时 25 H (0-20) 3、标本种类:全血2 检查结果:总T细胞 74。4 % (58.0-86.0) 辅助性/诱导性T细胞 38.4 % (32.8-52.8) 细胞毒/抑制性T细胞 26.9 % (19.7-38.9) CD4+/CD8+ 1.4 (1.0-2.2) 4、标本种类:血清检查结果:结核菌素诊断试验 阴性 5、标本种类:血清检查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1 IU/L (5-40) 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32 IU/L (8-40) 总蛋白 80.3 g/L (60.0-83.0) 白蛋白 48.1 g/L (34.0-48.0) 球蛋白 32.2 g/L 白蛋白/球蛋白 1.49 (1.00-2.00) 总胆红素 19.5 H umoI/L (5.1-19.0) 直接胆红素 3.5 umoI/L (0.0-7.0) 碱性磷酸酶 61 IU/L (40-150) 谷氨酰转肽酶 40 IU/L (7-50) 总胆汁酸 2.5 umoI/L (0.0-10.0) 胆碱酯酶 11.4 KU/L (4.0-12.6) 乳酸脱氢酶 192 IU/L (109-245) 前白蛋白 290 mg/L (200-400) 血糖 5.5 mmoI/I (3.9-6.1) 尿素 4.7 mmoI/L (2.9-8.2) 肌酐 51 umoI/L (45-84) 尿酸 388 umoI/L (155-428) 二氧化碳结合力 56 voI% (45-65) 钙 2.37 mmoI/L (2.20-2.55) 磷 1.12 mmoI/L (0.81-1.65) 超敏C反应蛋白 2.00 mg/L (0.00-3.00) 6、标本种类:血清1 检查结果:*免疫球蛋白G 16.00 H g/L (7.51-15.6) 免疫球蛋白A 3.71 g/L (0.82-4.53) 免疫球蛋白M 2.84 g/L (0.46-3.04) 补体C3 1.19 g/L (0.79-1.52) 补体C4 0.17 g/L (0.16-0.38) *类风湿因子 22.5 H IU/mI (0.00-20.00 ) 抗链“O” 47.40 IU/mI (0.00-116.00) C-反应蛋白 3.21 mg/L (0.00-8.00) 7、标本种类:血清4 检查结果:抗核抗体 阳性(1:1000),着丝点型 参考值: 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