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 饮食宜清淡、食物易消化; 增加水果及新鲜蔬菜摄入量,品种多样,以保证充足的微量营养素,术后早期蔬菜宜选择瓜类、西红柿、绿叶菜等宜消化品种; 蛋白质要保质保量,宜选择蛋、乳、鱼、肉等优质蛋白,蒸煮时间可相对延长以保证食物易消化,同时逐渐增加摄入量以保证每日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避免食用豆芽、芹菜、韭菜、糯米、芋头等不宜消化食物; 避免食用过热或过冷食物; 避免食用粗硬、油炸、油腻食物,例如油腻的汤及高脂食物; 避免辛辣、刺激、烟酒、浓茶、咖啡、腌制品。 02 少食多餐 人体的胃如同一个巨大食物库,当手术切除了大部分或全部胃,每次进食可容纳量会比原来明显减少。因此,应遵循少食多餐,每次半饱。但需每日增加餐数,以弥补食量不足。推荐每天5-6餐,甚至更多。 03 细嚼慢咽 人体的胃具有将食物调和稀释及研磨的作用。手术后胃的功能缺失,因此需依靠充分的咀嚼,将食物尽可能地嚼碎及唾液的调和与消化作用。 04 终身补充 由于手术后胃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日常进食量常常难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所以强烈建议胃癌患者终身口服营养补充,即口服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来补充食物的不足,建议每天补充400kcal以上,餐间服用,终身坚持。 05 保持体重 胃癌手术后,100%患者伴有体重丢失,故每两周定时(早晨起床排便后、空腹、穿单衣)称重并记录,在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等的前提下,体重下降提示营养不足,需要增加饮食,目标体重应不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值。 重视医院门诊营养咨询,至少每3个月一次。
有人说,这辈子都不可能参加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什么玩意儿?不就是当试验品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临床试验是建立在科学的、伦理的基础上面,有严格的审评程序。首先要得到国家药监局的批准,还要得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在科学性上得到很好的保障,有很好的临床前的数据,甚至有些三期的临床,还有临床一期、二期的数据。而且有相当多的数据表明,参加临床试验的病人最后的生存是优于不参加临床试验的病人。恶性肿瘤不是一个容易治疗的病,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手段,而这些手段必须通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证明。只有通过临床试验证明的药物或者治疗手段才是真正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鼓励晚期肿瘤患者能够积极的参加临床试验,这不单是惠及于你,也希望将来惠及整个未来的肿瘤病人。抗击癌症是我们共同的目的,我们绝对不是把患者作为小白鼠对待。我们充分尊重患者的利益,患者的利益永远是我们最高的利益,这也是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当然,参加临床试验也是需要本着完全自主、自愿的原则,没有人会强迫你入临床试验,只是在医生看来,临床试验是不可多得的机会,那么多的药品,免费供你挑选,人生之中这样的机会其实不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医生告诉你,可以考虑一下临床试验。而且,临床试验目前的真实情况是大家都在抢着入组,但是有很多人最终因为筛选不合格而入组失败,真正能够符合条件的寥寥无几,这里边也是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在。所以,想入临床试验的大家一定要趁早,最后附上近期整理的正在招募的一系列临床试验,
此次疫情放开,不太可能速战速决。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1.病情的轻重和病毒载量多少有关系,就是说你吸入的病毒数量。就算感染难以避免,大家也尽量是低载量的感染,症状相对轻,恢复可以快一点。2.同一地域,虽然转阴后短期反复感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体能恢复不佳,多次感染容易症状加重,甚至引发重症。但凡有身体不适,及时卧床休息,三天不缓解,及时就医,不要硬扛。3.不要乱用药,乱用药比不用药更可怕,中成药要辩证,寒热虚实要分清,不能乱用。4.家里有人感染,在室内无论是病人还是未感染者,都要戴好口罩。每天定期消毒空气,碗筷要分开,煮沸20分钟后再清洗晾干。通风换气很重要。5.口罩首选N95,至少要买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口罩没有用,4~6小时换一个,如果说话多,明显潮湿,有异味立即更换,口罩对病毒的拦截主要靠静电吸附,一旦口罩受潮明显就没有用了。6.外出买菜回来的口罩要丢在门外,鞋底要消毒,注意手卫生,杜绝揉眼挖鼻的坏习惯。7.可以选择艾条作为室内空气消毒用,关闭门窗,半小时后通风,期间人不要待在那个房间,一个一个房间轮流来。不要打开所有房门一起熏,搞得家里烟雾缭绕,没地方去,呼吸道也受不了,另外局部关节疼痛艾灸也有效果,一举两得。8.生姜,小黄姜更佳和葱白煮水喝,喝到出汗,对畏寒发热有较好的效果。
在院期间医生常常给病人开具类似这样的“药品”: 这是什么,奶粉?蛋白粉?保健品?一定要喝吗?喝多少? 这是什么? 它们不是奶粉,也不是单纯的蛋白粉,更不是保健品! 这些是肠内营养制剂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两者以下简称肠内营养产品),这些肠内营养产品里都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通过服用这些产品可以满足患者的全部营养需求,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既可以作为三餐以外的营养补充,也可作为人体唯一的营养来源满足机体需要。所以它们是“病人可以吃的饭”,而且这个“饭”是经过充分的证实的,是科学、均衡、安全、有效的。 一定要喝吗? 一定要喝!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贯穿于整个病程,40% ~ 80% 的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因此患者常需要在院期间甚至终身接受营养治疗,改善营养状态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结局,进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因此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是可以发挥核心作用的基础治疗之一。 口服营养补充是指除了正常食物以外,使用肠内营养制剂或特医食品来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是一种简单、方便、易行、经济、有效的营养治疗手段。简单的讲就是病人还能吃一些东西,但是吃的不够,所以医生开具肠内营养产品来补充患者饮食不足的部分。 什么时候开始喝? 重视营养状况,应从术前就开始。试想,手术前,如果身体就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养料供给不足,术后哪还有养料来修复身体?所以要想康复效果好,术前不做到位,术后再怎么补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入院时常存在近期体重下降、术前只能吃半流甚至流质饮食,这种饮食结构远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需求,所以入院后如果医生给患者开具肠内营养产品,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认真服用,为术后的身体恢复奠定基础。 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是从流质饮食开始循序渐进,直到恢复术前的正常饮食结构及食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口服营养补充是作为术后重要且常规的营养治疗手段,对于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终身保持口服营养补充的习惯。 喝多少? 首先需要了解所使用的肠内营养产品的成分及所含热量等相关信息。 以一罐能全素为例:每罐营养粉320g,补充约1500kcal的热量和60g的蛋白质,其他还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基本可满足一个50-60kg成年人对营养的每日需要量。 具体喝多少需根据患者进食的情况,简单的说要看患者能吃到正常饭量的多少?不足的部分,就用肠内营养来补充。 例如,一个60kg成年患者,每天能吃到正常食量的2/3,那每天就需要补充1/3罐能全素,可每次服用5平勺,一天分四次服用,能全素三天喝完一罐。 需强调的是只有当口服营养补充提供的额外热量能够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才能够起到改善营养状况的目的,所以口服营养补充的最低目标量应达到500kcal/d,并且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出其营养治疗的效果,一般推荐不少于1月,不要自行减量或提前停止补充。 肿瘤患者应高度关注自身营养状况,重视医院门诊营养咨询,至少每3个月一次。
治疗前患者自诉因双手,双足皮疹,表皮剥脱伴瘙痒为首起症状,来院检查提示食管癌。治疗后治疗后28天患者治疗前经皮肤科会诊考虑,肿瘤相关性表皮剥脱,属于肿瘤副癌综合征的皮肤表现,经过有效抗肿瘤治疗后,四肢末梢皮疹瘙痒明显消退,好转。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肿瘤标志物是指特征性存在于恶性肿瘤细胞,或由恶性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或是人体对肿瘤的刺激反应而产生的物质,可以在血液、体液及组织中检测到,当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反映某些肿瘤的存在。这样说你可能更容易理解:它们就是人体的一些指数,当这些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与肿瘤相关。 为什么要检测肿瘤标志物? 1、 癌症早期发现:对无症状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因素、患有易癌变基础病等)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早期发现肿瘤的有效手段。但大多数肿瘤标志物不适用于普查,所以选择合适的人群,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才能达到普查的目的。 2、 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一般说来,不同的肿瘤标志物有其相对的器官特异性,可以为医生寻找破坏健康的“罪犯”提供线索。例如,针对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针对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对原发灶的定位具有一定价值,但没有绝对的特异性,一种标志物可以在几种肿瘤中出现阳性,一种肿瘤也有可能出现几种标志物阳性。 3、 肿瘤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判断:肿瘤标志物是疗效及预后判断方面非常有用的参考指标,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化疗或放疗后,医生可以通过监测特定肿瘤标志物的出现、含量的变化,对前一阶段的治疗效果进行大致的评估。在病情的好转、恶化及肿瘤有无复发及转移等方面,肿瘤标志物可以早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1、肿瘤标志物升高一定是得了癌症吗?NO! 肿瘤标志物升高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由于每个人存在个体差异,良性疾病、服用某些药物、甚至正常的生理状况也会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其次,因不同医院检测仪器或试剂的不同,也会有假阳性现象出现。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当单项标志物轻度升高时,可以定期复查监测指标的数值变化情况,有条件的尽量复查多项常用标志物,动态观察其变化趋势,如持续升高应警惕并高度重视,及时做进一步检查。 2、癌症患者的肿瘤标志物都很高?NO! 虽然肿瘤标志物升高容易引起人们警惕,使得一些早期的病例得以及时干预,但并不是每位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有些病人的肿瘤标志物在早期时正常,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升高,甚至有些病人的肿瘤标志物从始至终都没有升高。当有其他临床诊疗手段证实可能有恶性肿瘤存在时,不要因为肿瘤标志物正常就心存侥幸,一定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排除。 虽然肿瘤标志物的种类繁多,但单个标志物的敏感性或特异性往往偏低。所以,为了弥补单一肿瘤标志物的不足,我们提倡结合年龄、流行病学条件、职业暴露史等相关信息,一次同时测定多种肿瘤标志物,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使更多人获益。 3、凭肿瘤标志物就能确诊癌症?NO! 恶性肿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后才可初步诊断,而确诊往往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目前,肿瘤标志物在诊断恶性肿瘤时其灵敏性与特异性不够高,故目前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诊断,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升高进行确诊。 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寻找理想中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仍然长路漫漫,只有找到高度灵敏、高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才能协助临床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疗效检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真正做到“滴血查癌”!
本文感谢本科室李东中医师的指导和科普。中医是我国瑰宝,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肿瘤治疗方面,中医也发挥着独特是治疗作用,其总的治疗原则是配合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微创治疗等治疗手段的顺利进行。主要立足于:减轻西医治疗产生的急性副反应;消除治疗引起的迟发性副反应,让患者耐受放化疗等治疗;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中医称:上医治未病,在肿瘤中医预防和治疗中,主要开展二、三级预防,兼顾一级预防: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伤寒杂病论》)虽然现在快要入夏,但是一般认为冬季是人的储备阶段,“冬藏”对于人体整年的阴阳调和和养生尤为重要,因此今天以“冬季养生”为话题聊聊肿瘤患者需要注意的事情。在冬季,自然界中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来养精蓄锐。那么冬季养生的原则:敛阳护阴,以固收藏之本。那么冬季养生有哪些重要的实践要点呢?1、冬主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皮肤干燥、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高发。2、其次,冬主寒,以进补;3、起居调摄:冬季阳气肃杀,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气,晚起可固阴精。4、体疗护养:温水刷牙、冷水洗脸、热水泡脚;冬季足部保健:冬季健脚即健身,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袜子勤洗勤换;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增进血液循环。5、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进补最佳开始时间:冬至前后。时间段:立冬后——立春前。易进补温热食物:狗肉、羊肉、红参、黄芪、韭菜、香菜、大豆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炖补:羊肉、狗肉、鹅肉、鸭肉等;当归生姜羊肉汤:张仲景养生食疗名方。可温中补血,驱寒强身;粥补:山药粥、栗子粥;6、忌寒凉生冷:冬季应少吃香蕉、西瓜、雪梨、绿豆等食物;7、水克火,补肾不忘心火,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茶等;8、进补六戒:戒乱进补、补而戒腻、补而戒偏、外感戒补、戒以贵贱论英雄、戒唯补药而补。
人乳头状病毒(HPV)是宫颈癌和其他一些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对人群特别是女性患者人群危害较大,那么关于HPV我们是否需要恐惧,现在各种剂型的HPV疫苗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笔者总结了一些被患者咨询较多的问题,在这里做一个科普。Q:HPV通过什么途径传播?A:HP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主要途径如下:性传播途径;密切接触;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差,造成自身感染或传给患者;母婴传播: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Q:只要感染HPV就会患宫颈癌吗?A:不是的,HP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超过80%的女性在某一阶段均会感染。90%以上的感染在1年之内就会不治而愈。HPV现在已经发现了150多个亚型,并不是所有HPV病毒都与宫颈癌相关。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在高危型中,16和18型引起71%的宫颈癌。31、33、45、52、58型引起17%的宫颈癌Q:现在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有哪几种?A:现在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有三种,分别为二价疫苗、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所谓“价”,通俗的说就是能预防HPV的型别数目。二价疫苗:覆盖16和18型;四价疫苗:覆盖16、18、6、11型;九价疫苗:覆盖16、18、31、33、45、52、58、6和11型。Q:HPV疫苗适宜接种的人群包括谁?A:对于接种的年龄,各个组织的规定均有差异。总的来说,9-45岁的女性均可接种。适宜的人群为9-26岁的女性,最好在有性生活之前接种。对于中国人来讲,在12岁左右可以开始接种HPV疫苗。26岁的女性若已婚,或者有固定性伴侣,接种意义不大;对于男性来说,可以接种四价或九价疫苗预防尖锐湿疣或其它癌种,接种二价疫苗的意义不大。Q:接种HPV疫苗就一定不患宫颈癌吗?A:不能,但是对现在在中国上市的宫颈癌疫苗来说,能预防绝大多数由16/18型HPV感染导致的宫颈癌。占整个宫颈癌发病的70%以上。Q:已经有高危型HPV感染了怎么办?A:对于已感染HPV的女性,可以定期在妇科进行宫颈刮片检查,一旦发现癌前病变早诊早治,对于连续三次体检通过的女性可以逐渐扩大复查时间间隔。Q:各种类型的患者,包括普通人,HPV阳性病人,宫颈癌早期病人等,怎样进行HPV筛查?A:这里引用美国癌症协会(ASCO)的指南,供大家参考: 以上便是一些主要问题和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身体健康!
2020年2月14日,LancetOncol(柳叶刀·肿瘤)在线发布了一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建行团队联合分析的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数据。此项研究是首次对肿瘤患者发生新冠肺炎时的危险程度进行分析评估。癌症患者由于恶性肿瘤本身和化疗、手术等癌症治疗所致的全身免疫抑制状态,感染新冠肺炎以及感染后预后不良的风险会增加。 结合上述研究得出的建议: 1. 在疾病流行地区,癌症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可考虑推迟辅助化疗和择期手术; 2. 应为癌症患者和癌症幸存者提供更强的个人防护; 3. 对于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特别是高龄或具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应给予更严密的观察或治疗。 新冠肺炎下的癌症患者依旧是预防感染为重,适当推迟治疗,加强个人防护。愿每个癌症患者都能平安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