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疝即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可分为: 斜疝 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直疝 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股疝 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复合疝 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股血管周围疝 可位于股血管前方或外侧的疝。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情况进行分类: 易复性疝 在站立或活动时出现肿块,用手推送后可返回。 难复性疝 疝不能完全回纳,但未发生嵌顿。 嵌顿性疝 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嵌顿,但无缺血、坏死。 绞窄性疝 可视为嵌顿疝并发症,疝内容物出现缺血、坏死,引起肠穿孔、肠坏死等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病因 产生腹股沟疝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与病人性别、年龄、家族史有关。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解剖异常 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婴儿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等造成腹壁强度降低。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腹横筋膜、腹横肌及腹内斜肌的薄弱或缺损,如局部的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肥胖所致的肌萎缩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年龄 老年人的腹壁较为变薄,容易因压力在腹股沟处形成缺损,进而引发腹股沟疝。 流行病学 根据北美和欧洲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统计,腹股沟疝的发病率约为1‰~5‰,目前国内尚无全面、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人群 婴儿、青少年及年老体弱者,以男性多发。 长期慢性便秘、慢性咳嗽、腹水等基础疾病者。 肥胖或超重、长期吸烟者。 女性妊娠期、重体力劳动,如举重等特殊人群。 诱发因素 长期的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造成腹内压力增高,常诱发腹股沟疝的形成。 症状 可复性肿块 站立时肿块明显,平卧时消失或回复正常,可反复出现,用手按住肿块并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 嵌顿、绞窄性疝 通常发生在斜疝,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是其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肿块还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其他症状 如嵌顿内容物为肠袢,不但疼痛明显,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并发症 疝一旦嵌顿,自行还纳机会较少,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绞窄性疝症状较重,常伴有肠袢坏死、穿孔,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时缓解。绞窄时间较长者,易引发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就诊科室 腹股沟疝患者在自觉腹股沟处不适时,可到外科就诊,如已经确诊,可到疝专科就诊手术(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吴淼、罗坤、袁远洪医师)。 若如发剧烈腹痛,需尽快到急诊科就诊。 目前成人腹股沟疝只有通过外科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非手术方法无法治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吴淼、罗坤、袁远洪医师)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疝与腹壁专业组)罗坤撰稿 手术是治疗成人疝唯一有效的方法。我科是爱惜康疝外科学院培训基地,引入当前一流麻醉方法、手术方式、修补材料、管理流程,开展了各种入路的疝修补术。特别是在疝的日间手术(48小时入出院)、局部麻醉下超微创第三代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2018年在我省率先展开、目前保持开展手术例数最多)、腹腔镜各种腹壁造口回纳术(2013年在我省率先展开、目前保持手术例数最多)、腹腔镜下各种疝(腹股沟疝、切口疝、腹壁疝、食道裂口疝、脐疝、造瘘口旁疝等)修补术、各种复发疝、巨大疝、滑疝、老年人疝手术方面有鲜明特色。创伤小、无痛、恢复快,术后患者局部异物感小、不影响生育功能和性功能、不用换药和拆线、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切实实现疝患者疝始“善”终。该专业获得2013中华医学会全国疝外科手术大赛冠军。 联系方式: 1.门诊(推荐):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周一到周五均常规设有门诊),疝与腹壁外科医师门诊:每周三、四上午,吴淼主任医师及罗坤主治医师门诊(推荐网上预约挂号)。
脐疝是指腹腔内容物由脐部薄弱区突出的腹外疝。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疝囊通过脐环突出的疝叫做脐疝。婴儿脐疝可采取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成人脐疝几乎均需手术治疗。脐疝经过规范的物理或者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复发者极少,预后较好。 疾病分类 新生儿脐疝 也称先天性脐疝,是由于胚胎早期脱出的肠曲未能完全回复到腹腔内造成。 婴儿脐疝 婴儿刚出生时脐环较大且纤维组织柔弱,当腹腔内压力增大时,腹腔内脏器合并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引起脐疝。 成人脐疝 由于腹腔压力过大导致,常见的如腹水、腹部手术、长期腹膜透析、怀孕等。 主要病因 婴儿脐疝 脐是宫内联系母婴脐带的交通口,具有先天解剖薄弱的特点。如果胎儿末期两侧腹直肌及前后鞘在中央位置的纤维愈合较差,则会致使生后腹压增高时腹内脏器疝出。 成人脐疝 由于疾病等原因需要腹部手术或腹膜透析治疗、腹水、多胎妊娠等,导致腹压过大,腹内脏器疝出,也可能是由于婴儿时期的脐疝继续或再次复发所致。 好发人群 新生儿到1岁以内婴幼儿。 腹压增高、腹水的患儿。 胆道系统异常的患者。 中老年女性。 肥胖者。 经产妇。 诱发因素 早产 早产儿脐部肌肉发育不完善,可导致脐疝的发生。 疾病 剧烈咳嗽、腹水等引起腹内压增高,导致腹内脏器疝出。 典型症状 婴儿脐疝 多属易复性疝,较常见,嵌顿少见。当啼哭、站立和用劲时,脐部膨胀出包块,直径1~2厘米,无其他症状,常在洗澡、换衣时无意中发现,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回纳人腹腔,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褶,以上为典型脐疝。 成人脐疝 多见于中年肥胖经产妇女,男性患者也不罕见,主要症状是脐部有半球形疝块,可回纳,伴有消化不良、腹部不适和隐痛。疝环通常较小,周围瘢痕组织较坚韧,较易发生嵌顿和绞窄,巨大的脐疝呈垂悬状。 并发症 脐炎 脐疝部位长期摩擦导致破溃,细菌侵入后可能引起感染,导致脐炎。 肠穿孔、坏死 极少数脐炎患者腹腔脏器向外突出后不能还纳,导致出现嵌顿,如果嵌顿时间比较长,脐环较紧,压迫肠管可以导致肠管缺血坏死,出现穿孔。 难复性疝 脐疝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发展成难复性疝,导致脐部的包块不能还纳。 治疗 对于婴儿脐疝,年龄小于2岁或肿块较小,可首先采取物理治疗的方法,若年龄超过2岁,疝环仍较大者需手术治疗,而成人脐疝几乎均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新生儿脐疝 新生儿确诊脐疝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手术是唯一避免新生儿死亡的方法。 婴儿脐疝 大多数脐疝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1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观察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儿童脐疝手术或者梅氏手术法。 成人脐疝 确诊后,如无禁忌证均宜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单纯缝合修补、开放补片修补和腹腔镜手术等,其中补片修补为复发率最低的治疗方式,发生嵌顿时应紧急手术。 预后 对于小儿脐疝,物理治疗有效者,脐环随生长发育自然关闭,大多不会复发,但若腹压突然增高,仍有复发的可能;手术治愈后复发者极少,疗效满意。 能否治愈 脐疝经过规范的物理或者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脐疝规范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物理治疗每3个月复查一次彩超,手术治疗后每个月复诊1次,半年后无异常则无需复诊。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疝外科(疝与腹壁专业组)罗坤撰稿 手术是治疗成人疝唯一有效的方法。我科是爱惜康疝外科学院培训基地,引入当前一流麻醉方法、手术方式、修补材料、管理流程,开展了各种入路的疝修补术。特别是在疝的日间手术(48小时入出院)、局部麻醉下超微创第三代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2018年在我省率先展开、目前保持开展手术例数最多)、腹腔镜各种腹壁造口回纳术(2013年在我省率先展开、目前保持手术例数最多)、腹腔镜下各种疝(腹股沟疝、切口疝、腹壁疝、食道裂口疝、脐疝、造瘘口旁疝等)修补术、各种复发疝、巨大疝、滑疝、老年人疝手术方面有鲜明特色。创伤小、无痛、恢复快,术后患者局部异物感小、不影响生育功能和性功能、不用换药和拆线、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和复发率低;切实实现疝患者疝始“善”终。该专业获得2013中华医学会全国疝外科手术大赛冠军。 联系方式: 1.门诊(推荐):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周一到周五均常规设有门诊),疝与腹壁外科医师门诊:每周三、四上午,吴淼主任医师及罗坤主治医师门诊(推荐网上预约挂号)。
近年来结直肠癌患者数量在不断攀升,不仅是发病率在升高,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年轻化的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确实让人担心。虽然65-74岁是最高发年龄,但美国研究者发现,结直肠癌的平均患者年龄正在持续降低。越来越多年轻人患上了这种所谓的“老年病”。 漫威电影《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罹患结肠癌过世,年仅 43 岁。漫威众「英雄」纷纷发文悼念博斯曼。 电影《黑豹》获得 7 项奥斯卡提名,被认为是黑人电影的里程碑之一。博斯曼这位来自美国纽约的黑人小伙,一度被称为「最具有偶像气质的黑人演员」,深得广大影迷喜爱。 人前事业风光,人后却癌症缠身。 终年 43 岁的博斯曼,其实早在 2016 年就已被确诊患结肠癌 3 期。 在与癌症抗争的 4 年里,他还坚持拍摄了《黑豹》、《马歇尔》、《21 座桥》、《复仇者联盟 3、4》等多部电影。在人们眼中,博斯曼体格强健,同时可享受到顶级的医疗资源,为什么依旧无法阻止病情恶化? 癌症「年轻化」,离你并不远 李咏,喉癌,49 岁; 博斯曼,结肠癌,43 岁; 梅艳芳,宫颈癌,40 岁; 姚贝娜,乳腺癌,33 岁…… 以前大家都觉得癌症整体是老年病,但统计数据却告诉我们,癌症逐渐「年轻化」。 以博斯曼所患的结肠癌为例: 结直肠癌位列全球第三大癌症,好发于 45 岁以上人群。一般来说,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这样一种「老年病」,却夺走了越来越多年轻患者的生命。 据统计,过去 30 年间,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却增加了近 50%。 2019 年,美国癌症协会杂志《癌症》上的一篇研究表明:从 2004 年到 2015 年,50 岁以下结直肠癌确诊率从 10% 上升到了 12%。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约 51% 是在晚期(III 期或 IV 期)确诊,比 50 岁以上组高出了 10% 还多。 而在 65 岁以上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实际上一直在下降,这可能得益于老年人更重视筛查。 溃疡性结肠炎让安倍晋三辞职,结肠癌带走了我们的「瓦坎达国王」,这些沉重的消息接连传来,警示我们要注重肠道健康。 从90年代开始,美国55岁以下的肠癌患者以每年2%的速度增加。从1994年到2018年,不到50岁的结直肠癌患者增加了50%以上,因此去世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正因为如此,美国癌症协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对于筛查结直肠癌的指南推荐年龄,已经从50岁提早到了45岁。 为什么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原因并不完全清楚。从积极的一面,可能和更多年轻人注意体检,做了筛查有关,从不好的一面,可能是现代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在性别相关性方面,尽管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更长,男性(4.4%)和女性(4.1%)的终生 CRC 风险相似,但男性的发病率却高出 31%。这种差异在直肠肿瘤中最大(男女发病率比 [IRR] 为 1.62;95%CI 为 1.60-1.63),在近端结肠肿瘤中最小(IRR 为 1.07;95%CI 为 1.07-1.08)),这部分反映了女性比男性的近端肿瘤比例更高(分别为 45% 和 36%)。性别差异也随年龄而变化。例如,在 45 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病率是可比的,但男性的发病率比 55 岁至 74 岁的女性高 40% 至 50%。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部分反映了风险因素(可能是性激素)的累积暴露差异以及这些影响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肠癌也是中国最高发的癌症类型之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我们最应该做什么呢?一是预防,降低风险,二是筛查,早期发现。 (二)结直肠癌风险因素和预防 对于癌症预防,我们的整体建议是戒烟,控酒,减肥,健康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境。 对于结直肠癌来讲, 健康饮食尤为重要。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饮食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红肉和加工肉。尤其是加工过的肉制品(熏肉,火腿,香肠等)会增加结直肠癌的风险,这些烟熏腌制的加工肉类中通常还加有防腐剂。另外,在极高温度下烹制肉类(油炸,烧烤等)产生的化学物质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过量饮酒。酒精与结直肠癌直接相关,因此建议限制酒精摄入量,尤其是女性,每天不超过一杯(360毫升啤酒或者150毫升红酒)。 除此之外,吸烟、肥胖、家族史、肠道慢性炎症等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反过来,富含蔬菜、水果和粗粮的饮食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因为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减少废物和毒素对肠壁细胞的伤害,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素食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非素食者低16%。然而,预防结直肠癌效果最佳的饮食并不是完全素食,而是素食加健康肉类(比如鱼肉等)。近年来颇为流行的地中海饮食,正是接近这类食物搭配的饮食方案。 (三)结直肠癌的早筛 癌症发生有随机性,即使完全健康生活方式,也可能中招,因此,筛查就变得特别重要! 如果说有一种癌症,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纪的人都应该筛查,那就是结直肠癌。美国在过去20多年,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持续下降,就主要得益于从80年代开始的结直肠癌筛查推广。 结直肠癌为什么能被有效筛查呢? 因为它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发病机理和逐步恶化过程。下图就展现了从1期早期到4期晚期的结直肠癌变化过程。 可以看出,肿瘤癌变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扩展地盘,最终转移的过程。 一般而言,1期结直肠癌还呆在原发的地方,只要用手术等局部手段切除,基本就搞定了。而4期结直肠癌已经突破了局部限制,转移到了周围组织,甚至别的器官。这时候,治疗难度就大幅提升,光做手术就不行了,还需要系统性治疗,比如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 幸运的是,结直肠癌的整个癌变过程是比较缓慢的,从一个细胞出现突变开始异常生长,到变成良性的息肉,再到晚期结直肠癌,平均需要20年以上。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整体年龄偏大,多数是65岁以上的老人。 结直肠癌的缓慢生长,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筛查机会! 如果能在细胞开始突变的10年之内,甚至5年之内,找到还没有转移的肿瘤,并且通过手术等手段切除掉,就完全能实现临床治愈。 1期和2期结直肠癌生存率是非常高的。我们要避免的,就是4期的恶性肿瘤。 (四)黄金标准:肠镜 重要的问题来了,结直肠癌的筛查到底怎么做呢?是抽血查肿瘤标志物么? 不是的。 结直肠癌筛查的黄金标准,是肠镜! 肠镜是一条可弯曲的软管, 它的末端装有一个带光源的微型电子摄影机。肠镜通过肛门进入结直肠,由电子摄像探头将肠粘膜的图像传输给计算机,图像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医生使用肠镜可以观察肠道的各种变化,包括癌症,息肉,溃疡,出血,血管曲张和扩张,水肿等等。 如果医生用肠镜发现了息肉或早期肿瘤,就可以做一个内镜下的切除,这是一个简单的手术。大量研究都证明,通过这种方式除掉息肉和早期肿瘤,能有效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大家可以想象,清醒状态下做肠镜的体验肯定非常酸爽,所以我个人强烈推荐做麻醉下的无痛肠镜。 从2000年开始,美国人越来越重视肠镜筛查,目前50-75岁的中老年参与比例已经接近70%!而中国,这个年龄段做肠镜筛查的比例只有10%左右!差距是巨大的! 大家猜一猜,肠镜一般多久需要做一次呢? 半年,1年还是2年? 都不是,如果第一次肠镜没有发现特殊情况,官方推荐是5~10年后再做! 那如果上次肠镜确实发现了息肉并且切除了呢?那就建议1年左右再去复查一次。如果没有问题了,就可以3~5年后再复查。 总之,肠镜虽然很有用,但并不推荐过于频繁地做。一来结直肠癌变没有那么快,没有必要固定每年都筛,二来肠镜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风险,确实有很小概率的麻醉和意外穿孔等事故。 做任何癌症筛查,我们的目标,是把风险收益比最大化。在降低癌症发病率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大家带来的风险。 虽然肠镜是黄金标准,但一来检查需要去专业的医院或诊所,不太方便,二来它也不是完全无创,有些人不太能接受。 咋办呢? 市面上还有一些无创的结直肠癌筛查手段,大家可以考虑。目前用得最多的无创筛查,主要是对粪便的检测,比如: 粪便隐血检查(gFOBT),每年一次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每年一次 粪便DNA检测(MT-sDNA),3年一次 其中,隐血检查和免疫化学检测,是为了分析消化道是否出血,因为消化道出血可能是结直肠息肉或者结直肠癌的征兆。 而DNA检测则是为了看粪便中是否有异常细胞特有的突变DNA片段,如果含量异常,则提示可能有癌症或息肉。 整体而言,目前的无创筛查手段,单独使用的效果都不如肠镜,所以无法取代。但由于它们无创而且操作更简便,大家可以考虑先使用它们初筛。 如果粪便的筛查发现了异常,大家不用太焦虑,因为假阳性概率比较高。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去正规医院或诊所去做个仔细的肠镜检查,进一步确诊或者排除风险。 (五)推荐筛查年龄 那多大岁数的人需要做结直肠癌筛查呢? 对于普通人群,目前指南通常建议从45-50岁开始。但具体从什么年龄开始筛查,并不是绝对的,要看每个人的风险指数。有些高危人群,需要更早一点,从40岁,甚至30岁就开始筛。 比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 并不是家里有癌症患者,就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但如果出现下面两条之一,就要特别注意了: 1至少有一名直系亲属在50岁前诊断出结直肠癌。 2至少有两名直系亲属诊断出结直肠癌。 3除了家族史,还有些疾病和结直肠癌风险有关,相关患者也属于高风险人群,比如下面这些: 4炎症性肠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患者 5相关遗传性综合征患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等。 6既往有腺瘤性息肉或结直肠癌史 除此之外,前面说的不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包括吸烟,喝酒,肥胖,缺乏运动,经常吃红肉和腌制加工肉类等,也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如果自我评估比较危险,也建议早点开始筛。 即使真的是高危人群,大家也不要恐慌,只要及时找到肿瘤处理掉,就没问题。最糟糕的情况是讳疾忌医,逃避现实,等拖到晚期就真的很难了! 大量研究证明,肠镜为主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是最有效的防癌手段之一。如果适龄人群都能做好筛查, 就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中国大众对结直肠癌的筛查手段了解不足,适龄人群做肠镜的比例还很低。希望看了今天的文章后,如果你自己或者家人处在应该筛查的年龄,请尽早安排起来吧! 本文系科普类文章,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或联系本文作者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罗坤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2]《CSCO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2019版》 [3]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16; 315(23):2564-75. [4] Fecal DNA versus fecal occult blood for colorectal-cancer screening in an average-risk popula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351(26):2704-2714. [5]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s used in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Medical Screening 2007; 14(3):132-137.
(1)宽松标准为HbA1c
1.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宜宾医院总院病区门诊就诊(推荐微信、我院易健康APP预约我科罗坤、吴淼、袁远洪医师挂号),明确诊断后开住院手术治疗所需检查项目及入院证(疫情期间卫健委要求需要行新冠肺炎核酸检查才能办理入院)2. 拨打入院证上我科电话0831-8255011预约住院床位3. 完成开具的各项检查(日间手术门诊检查医保同住院检查可按比例报销,但需先自行垫付费用)4. 护士通知入院时间,按时到总院住院部A区六楼胃肠外科疝及腹壁中心住院部(注意小心医院内黄牛)5. 到护士站递交入院证给护士6. 扫描科室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及罗坤医师好大夫二维码,里面有住院及出院后详尽资讯7. 和医疗、护理组成员见面,熟悉病房环境及诊疗流程8. 入院当天制定手术方案,签订手术协议书,完善术前流程9. 第二日安排手术,由专人接入手术室接受手术10. 术后当天下床,第三日早上安排出院* 整个住院时间约48小时罗坤医师二维码扫描后请填写患者本人个人资料(对外保密,仅医师个人可见)
腹股沟疝俗称“小肠气”、“疝气”,中医又称为“狐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腹壁下方、大腿根部)的腹外疝,即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如小肠、盲肠、大网膜、甚至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腹股沟管甚至是阴囊/大阴唇。常表现为隆起于皮下的局部包块,易见又可触及。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疝是人类特有的常见和多发疾病,在我们的周围并不少见,英国查尔斯王子,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台湾作家李敖,著名足球运动员卡卡、杰拉德、兰帕德、欧文等,都曾遭遇疝气缠身。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每年所进行的腹股沟疝修补术超过2000万例。而根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新增腹股沟疝病例,总体发病率为0.3%-0.6%,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该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升高,60岁以上者的发病率>1%。发生于男性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小儿的腹股沟疝均为斜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约为2%~4%,多数在2岁以内发病,一般在生后数月出现,1周岁后发病率有所下降,18-45岁较少发病,65岁以后发病又明显增加。腹股沟疝是一个普遍而难缠的疾病,目前,我国疝病的治疗仍有较大的误区。不少人认为疝病不是什么大病,得了疝病不当回事,还有患者得病之后病急乱投医,偏信小广告上的“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不复发”,到一些不规范的医疗场所治疗,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和副作用。为此,本章节内容将为你揭示腹股沟疝的前因后果,并针对大众对本疾病的常见误区进行解读。在此之前,你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出现腹股沟疝?迄今腹股沟疝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一方面是人的解剖和生理因素即先天因素,另一方面是后天诱发因素。1、鞘状突未闭鞘状突未闭是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发生的解剖基础之一。胚胎期在发育过程中睾丸自腹腔内经过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内,随睾丸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状突起,鞘状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鞘膜并闭锁。如鞘突完全或部分未闭,腹腔内容物由此进入腹股沟管和阴囊,形成腹股沟斜疝。女性没有睾丸下降的过程,也就没有鞘突,其腹股沟管内口只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较男性更小,因而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大大降低。2、腹壁薄弱或功能不全腹股沟区是人体唯一没有肌肉组织覆盖的区域,只有一层比较薄的腹横筋膜,人类直立行走后导致腹股沟区承受着腹腔内的压力增加三倍。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腹壁肌肉萎缩,肌腱退变,强度减低,加上肥胖或长期患病卧床等因素,极易导致腹壁肌肉萎缩,腹壁功能不全而患腹股沟疝。3、腹内压力增高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老年人常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肥大、习惯性便秘等疾病,长期的慢性咳嗽、排尿困难、排便费力,致使腹腔内压力增高,排挤、压迫腹内脏器向腹壁薄弱的区域移位。此外,长期重体力活动、妇女妊娠、肝硬化腹水等也会缓慢引起腹压升高,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4、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等可能与腹股沟疝发生有关。如何知道我患了腹股沟疝?如前所述,腹股沟疝是由于腹股沟区域的腹壁上有一个缺损,也就是在腹壁里面有“窟窿”,腹腔内的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的“窟窿”突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柔软的包块,刚起病时包块较小,仅在腹压增高的时候如用力大便、咳嗽、活动、婴儿啼哭的时候出现,轻轻按压可回纳,仰卧时会变小或消失。初期多数的腹股沟疝患者并无特殊不适,或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即可确立诊断。症状不典型时可通过B超或MRI/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随着病程增加,包块可逐渐增大,甚至自腹股沟区逐步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随着疝出的内容物增多,局部胀痛加重,伴下坠感,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平卧后或手托可使包块向腹腔回纳而消失。如果疝内容物被卡压住不能回纳,则为嵌顿性疝,如果嵌顿的是肠管,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肠梗阻表现。若不及时治疗,多数患者的症状逐步加重,终将发展为绞窄性疝,出现肠坏死、肠穿孔、脓毒败血症、休克,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外,若婴儿无故出现哭闹、拒食等异常表现时,家长应注意检查一下有无疝气发生嵌顿情况。得了腹股沟疝怎么办?很多人都认为不痛不痒的病不需要治疗,腹股沟疝潜在的巨大危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直到包块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才想到要去医院看医生。事实上,腹股沟疝的疝块可随病程持续而逐渐增大,不断加重腹壁的损害增加患者的痛苦,加大治疗的难度,甚至影响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疝块一旦发生不能回纳的情况时,应迅速到医院处理,出现绞窄时可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患了疝病千万不可小视,应及早接受诊治。除少数特殊情况以外,均应接受外科手术治疗。1、 非手术治疗从理论上讲,婴儿的腹股沟疝可因腹肌随躯体发育逐步强壮,有自愈的可能。因此,通常主张六个月以内的婴儿若不出现嵌顿或绞窄可选择保守治疗,主要是避免大哭大闹,便秘,及剧烈咳嗽等腹内压增大的情况,注意观察。必要时可使用小儿疝气带,但如果腹股沟疝很大,或反复突出还纳失败,嵌顿时间过长,应尽快手术治疗。六个月以上的婴儿疝自愈机会明显减少。一岁以上的幼儿自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主张明确诊断后即行手术治疗。一般而言,疝的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发生任何后遗症。男性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腹股沟疝,可以选择密切观察,也可择期手术治疗。年老体弱或其它原因有手术禁忌者,可选择医用疝气带,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但长期使用疝气带可引起腹壁的疝囊颈与疝内容物(肠管)发生粘连,增加以后手术的难度,佩戴不当还可引起肠管嵌顿、坏死,故应慎用。2、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应根据病人的情况以及医疗技术条件的不同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手术前准备包括血液检查、医学评估、胸部X线检查和心电图检查。术前应戒烟,对于有便秘、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腹压增高的情况者,应在术前先行处理。伴有慢性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在手术前对其危险性加以评估,尤其对心、肺疾病患者,需治疗和处理后再进行手术。绝大多数小儿腹股沟疝患者的腹壁薄弱不明显,只需单纯的结扎腹壁上的“窟窿”(即疝囊高位结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目前认为腹腔镜下小儿疝微创手术正逐步替代传统手术而成为主要的术式。腹腔镜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小儿疝气只需要在肚子上开1-2个约5毫米的小孔,术后一天就能下地活动、办理出院。成人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可分为传统手术和现代的无张力修补手术,手术的目的是堵塞腹壁上的“窟窿”和加强薄弱腹壁的强度。传统手术即组织对组织的直接缝合,强调的是“缝”,就像衣服口袋破了,拿粗丝线把窟窿直接缝上,而无张力修补术强调“补”,就是用各种各样的补丁把窟窿补上。传统的修补手术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将组织和组织强行拉起来缝合后的张力过大,术后局部疼痛、复发率高(约10%)等缺点一直难以克服。随着医学的进步,近二十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无张力修补手术已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流术式,该术式利用各种修补材料(人工合成补片)植入腹股沟区缺损部位以修补“漏洞”,植入体内的补片成为一个架构,就像建造房屋需要扎好钢筋一样,随后通过人体自身的组织向内生长,局部组织疤痕形成而达到修补目的,大约3个月补片和人体组织完全融为一体,不必取出,对人体几乎无影响。其特点是无张力,疼痛轻,恢复快,部分患者可在局麻下门诊手术完成,复发率低(约1-3%),但腹壁将留有一约4—5厘米的切口疤痕。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腹腔镜疝修补术就是在腹腔镜下进行的无张力疝修补术,通常在腹壁上打三个5-10毫米的孔,加上补片和其它器械,就可完成整个手术。腹腔镜手术美容效果好,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更低。尤其是对复发性疝、双侧疝疗效更加确切。但其缺点是手术时间和费用方面较开放手术高,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只有少数接受过正规腔镜技能培训的外科医生才能开展。应该强调的是,目前的证据不能说明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哪一种应作为常规手术,应根据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的改进、疝修补材料的进步,腹腔镜疝修补术将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手术后应注意哪些问题?接受局部麻醉手术后的患者无需禁食水,术后即可进食。全麻术后的患者在手术当日麻醉清醒后6小时,若无呕吐或其它不适,即可进食易消化食物, 术后第1日可缓慢下床活动, 术后2-3日出院。无基础内科疾病的年轻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甚至24小时内即可康复出院。术后一般不用抗生素,除非患者属高危感染人群,如高龄、肥胖、糖尿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状况等。伤口保持清洁干燥。保持大、小便通畅,因伤口疼痛影响排便者,可遵医嘱口服止痛药。便秘患者可服用通便药物或使用开塞露治疗。术后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咳嗽,若无法避免时,应用手按住伤口再咳。积极正确治疗前列腺增生。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按医嘱定期返院复诊。若伤口出现红、肿、热、痛或出血,阴囊肿胀等现象,请随时回院处理。通常情况下术后1-2周即可恢复日常工作。手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引起腹压升高的活动,如提重物、跑步、登山、长时间上下楼梯等剧烈运动。由于不少患者对本病缺乏了解,长期以来不能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治。我们把临床所遇的许多患者对于本病存在的最常见的误区加以总结,以帮助患者提高对于本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1、腹股沟有包块就是腹股沟疝吗?腹股沟区包块是外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按发病率高低,大体可分为腹股沟疝、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瘤、腹股沟区软组织结节(如脂肪瘤、纤维瘤等)、睾丸鞘膜积液、隐睾、结核等。这些疾病的主要共同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包块,诊断上有时混淆。一般应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加以判断,必要时要进行相关辅助检查进行鉴别。2、认为不会危及生命,所以可治可不治 我国的腹股沟疝患者发病人群甚为庞大,但目前的实际就诊率仍旧很低,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更低。究其原因除了错误的认为腹股沟疝虽然是个“小病”不会危及生命外;发病的部位位于外生殖器旁,使有些病人羞于去医院就诊;还有些患者对手术存在恐惧,寄希望于通过保守治疗的办法解决。腹股沟疝无法自愈,长期忽视治疗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一旦疝不能回纳形成嵌顿疝,可导致剧烈疼痛,肠梗阻,肠坏死、穿孔,脓毒败血症,甚至死亡。因此,当疝的症状出现时,如腹股沟明显包块或疼痛感,应当尽快去正规医院就诊。因为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的情况下,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更大的手术。因此,越早就医,就越容易治疗,效果越好。3、害怕手术,相信保守治疗的方法对于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手术。许多悲剧的发生都和患者认知程度不够相关。不少患者仍在被社会上流传的虚假广告所误导,一些不法“医生”利用患者的顾虑、惧怕心理,鼓吹“新技术”疗效好,疝气不开刀,来骗取患者钱财。目前非手术的治疗如中医中药、贴肚脐、疝带等方法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医疗市场上仍有某些非手术治疗手段如“疝的局部注射”,既缺乏科学依据,又可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应予摒弃。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无数的医学实践证明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同时,局麻下疝修补手术的开展,使得更多原来因高龄或心肺功能不全而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获得了治疗机会。因此,广大腹股沟疝患者应科学、正确的认识本疾病。消除对本疾病存在的误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接受正规专业的治疗。本文系杨斌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