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罗湖心脏频道”色泽诱人的红烧肉,香甜的奶油蛋糕……高脂食物总是让人爱恨交加,无法抗拒。殊不知,尽情享受美味的代价十分巨大。 大脑变慢。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中游离的饱和脂肪酸会导致血脑屏障中的蛋白转运体数量下降,使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缺乏葡萄糖,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问题。 干扰代谢。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发现,高脂肪饮食会影响控制身体内部“时钟”的分子机制,诱发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 导致肝病。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高脂肪食物中的脂质会激活免疫细胞,并迁移至肝脏,与肝组织中的细胞作用,引发一系列肝病,比如脂肪性肝病就是由于摄取过多的脂肪、糖,加上缺乏运动导致的。 引发炎症。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组发现,高脂肪食物是诱发炎症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通常伴随一系列炎症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伤心血管。血液是生命的源泉,但很多疾病也与血液密切相关。长期吃高脂肪食物,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脂高,诱发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血栓,致使管腔变窄、变细,血流滞缓,机体器官缺氧缺血等。如果每日每人膳食中脂肪供给的能量超过一日总能量的30%,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会明显增高。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诱发癌症。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也让乳腺癌、肠癌、胃癌、食管癌等有了可乘之机。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乳腺癌和环境研究计划项目的研究人员发现:青春期女孩食用高脂肪饮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并加速发病进程。另外有研究发现,高脂肪饮食会扰乱肠道内的菌群,进而引发肠癌。 那么,对无处不在的高脂食物,我们该如何与其“过招”呢? 首先,吃肉时,首选鱼,禽肉次之,畜肉再次之;每天保证2~3两肉类食物总摄入,要少吃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 其次,明察秋毫揪出隐形脂肪。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是动物内脏,如肝、肚、肠等。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脂肪,一定要控制好动物内脏的进食量。美味的海鲜中,鱿鱼、鳗鱼胆固醇含量较高,虾、蟹、沙丁鱼和蛤类的胆固醇集中在头部和卵黄中,食用时应去除这两部分。 再次,烹调方法很重要。少吃铁板烤鱿鱼等食物,日常烹调以清蒸、水煮等少油、少盐的方式为主。减少在外就餐,调查显示,餐馆的某些素菜含油量都非常惊人,一盘油麦菜(生重500克)平均能放50克油,而每人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应不超过30克。若在外就餐,一定要叮嘱“少放油”。 最后,控制日常饮食。少吃甜食,过多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变为甘油三酯,使脂肪堆积;限制饮酒,酒精在肝脏中代谢时会消耗辅酶,使脂肪酸氧化不足,促使甘油三酯合成,过量摄入还会升高血脂。来源:生命时报(生命时报特约专家中国老年预防保健学会心脑血管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李学奇●曹晓培)
先心病如何发现 先天性心脏病一般不属于遗传疾病,但有些家庭多人患有先心病,或在有血缘关系的人员中(如叔、伯、姑、姨、舅,堂兄弟姐妹)患病。多数情况下,先心病患儿并没有症状,其问题是在常规心脏检查时被发现的。患有先心病的孩子往往有心脏杂音,所以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婴儿,经过产科医生的初步筛查,多数就可以发现。 一部分先心病患儿吃奶后气喘吁吁,哭声不响亮,哭声短促,胸廓起伏大;活动后心慌气急;易患肺炎,经常发烧需输液或住院。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这些情况,要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心脏专科就诊,以便及早确诊。 怀疑孩子患有先心病,首先要到正规医院心胸外科就诊,一般仅需简单的物理检查,就可诊断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如配合必要的仪器设备检查,则会详细诊断出患者的病情。 大多数先心病患者因为心脏在结构上长得和一般人不一样,所以需要用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矫治,以期达到和正常人一样的结构;或者因为畸形特别严重,不能修复得和正常人的心脏一样,但也要进行修补,使其在功能上和正常人的心脏一样完成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任务。 年龄越小手术风险越大 先心病的发病率很高,但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因此并非所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有些先心病对血液循环影响小,或是仅仅有无害性杂音,所以不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如何掌握? 关于最佳手术时机,一定要结合具体疾病、病人具体情况、医院设备、技术力量进行综合考虑后决定。 一般来讲,先心病患儿在0.5~1岁,甚至刚出生就可以手术。但由于先心病手术并发症较多,甚至会危及生命,而且年龄越小,危险性就越大,一般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择期手术。但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必须早期手术,否则就会失掉良好的手术机会。如大动脉转位、主肺动脉窗、严重肺动脉瓣狭窄等,由于血液循环难以维持或大量分流,婴儿期反复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不易控制,易发生阻力型肺动脉高压,因此应及早完成手术,或先行姑息性手术,一段时间后再做根治性手术。 一些对身体生长发育及心脏影响较小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小的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由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常规是在生后1个月-3个月自行闭合,小的缺损在1岁以内也有自愈的可能,所以这类简单先心病儿童通常于1岁以后复查未自愈后,再寻求手术或介入治疗,此时患儿各个系统发育相对成熟,手术风险减小。1岁内的先心病儿童注意随诊即可。 待手术的患儿要定期随访 对于已经确诊患有先心病、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等待手术期间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尽量让孩子保持安静,活动量不能太大,以减轻心脏负担。 2. 合理安排膳食,患儿宜少食多餐,食品要多样化,易于消化,需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3.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冒或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4. 有感染或做小手术(如拔牙)等,都要使用抗生素。在任何情况下,如有发热数日不退,要及早就医,防止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5. 定期去医院心脏专科门诊随访,如发现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及时手术治疗。
术后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出院1个月内有可能出现2个并发症,1个月以后出现的几率低:1.心包积液:无任何原因频繁的恶心、呕吐,要尽快做心脏超声检查,若有中到大量积水,当天要用最快的速度引流出去,不能拖延,因为会影响到孩子的血压和心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恶心、呕吐也可能因为急性肠胃炎(连拉带吐)、病毒性感染(感冒发烧恶心呕吐)或者是电解质紊乱(缺钾、缺盐)。如果不是心包积液,可以到当地医院抽血急查个电解质,检查该项跟吃饭没关系。如果孩子缺钾了,可以多喝点枸橼酸钾;缺盐时吃的适当咸一点。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外科王栋2.胸腔积液: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脸肿、呼吸快、嘴唇紫、哭闹烦躁。应立即到当地医院拍个胸片,检查当天若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要用最快的速度引流出去,因为会影响孩子的呼吸功能。 少量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若放不出去,就保守治疗:1.严格控制入水量,以渴不死孩子为界限;2.加强利尿,利尿剂的剂量要增加;3.买消炎痛(药名:吲哚美辛)等消炎药。 遇到上述情况,当务之急就是引流。若有事下午可给医院打,大夫会及时解答咨询。为了减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的发生,要注意饮水饮食,不要吃的过饱、吃撑。关于手术切口:出院后伤口不能洗澡,第2天撕掉纱布,带伤口干燥后3到4天可洗伤口。 鸡胸防治仪:伤口是正中切口的,孩子大于6个月,建议用鸡胸防治仪。因为正中切口是胸骨正中劈开的,手术后胸骨用钢丝或胸骨线直接缝合的,胸腔会有压力,孩子有痰咳嗽都会使胸骨突出。侧切口不需要鸡胸防治仪。 6个月以下的孩子买不买,家长自己看情况,因为很多孩子6个月以下没有及时的补充鱼肝油和钙,孩子胸骨很薄,有一部分孩子骨头是凹陷的。所以如果要买的话要先看一下,骨头确实是鼓的,没有凹陷再买。如果伤口处皮肤看着平整、摸着也平的话就不必买了。出院后第2天把胶布、纱布撕掉,保持伤口干燥,即可佩戴鸡胸治疗仪,需3-6个月。佩戴时稍紧一点,但也别把孩子的皮肤勒红了,别为了用这个感染了伤口。佩戴时别让宝宝趴着睡,仰着睡、侧着睡都可以。如果天气炎热,每天都要打开看一下,可以间断的佩戴,但不如持续佩戴效果好。 瘢痕膜:手术后2个星期左右,结痂一掉就可以用了。可先买1帖用1个月,贴完1个月观察一下,若伤口不宽,也未高出皮肤(不是瘢痕体质)就可以停用了。1贴管1个月,如果贴完以后伤口依然是宽的、红的,说明是瘢痕体质,还得继续贴,贴到伤口平整、不高出皮肤、颜色变白为止。 如何喂养:术后的孩子如何算出入量: 体重10公斤以内的孩子:饮水量:80毫升/日/公斤;若孩子饿,小小孩儿营养不良的,心肺功能尚可,肝脏不大、不肿,可增加到100-120毫升/日/公斤。 体重10-20公斤以内的孩子: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吃米饭、饼干、馒头等。香蕉、苹果不计入水量,但米饭、梨要计水量。 手术1个月后,若肝脏大、水肿、心肺功能差,依然要限制入量。若吃了瑞安吉拉肚子厉害、腹泻的,要增加饮水量。腹泻多的,喝的饮水量要大于腹泻量,要防止孩子脱水。 建议4个月以下的孩子吃母乳,因为母乳里含有各种免疫成分。6个月以上的母乳里成分会越来越差,4个月以上的孩子就应该添加辅食,不能光喝奶,喝多少奶也不饱,可以增加蒸鸡蛋羹、大米粥等。9个月的孩子可以吃稀粥、面条,加点盐吃。1岁以下的孩子以汤面条、肉末粥为主。2岁以上的孩子鸡鸭鱼肉虾都能吃了。应多摄入高蛋白食品,目的是促进伤口愈合。 如何复查:出院1个月或5周进行4项检查:第一个,让当地的儿科医生听听孩子的肺里还有没有痰。出院1个月之内心肺功能在调整,许多孩子出院的时候体温可能在37度上下波动,血象可能1万2、3,有些孩子听着有痰,有些孩子肝脏稍大,我们也会让孩子出院。出院1个月以后BID医嘱的利尿剂能不能减量,开搏通(血管扩张剂)能不能停,由当地医生根据孩子的心肺功能来决定第二个,听听孩子的心率快不快,心律齐不齐。第三个,让医生摸一下孩子的肝脏大不大。第四个,看看孩子的脸、腿、脚肿不肿。1(3)个月以后外科门诊复查【相关药物调整参见前面的药物说明】 术后3到6个月需检查一次心脏彩超、胸片及心电图。北京周边地区的宝宝可以直接来阜外医院复查,外地较远的可以找当地医生(心外科或儿科医生)。患心内膜垫缺损、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重度肺动脉高压等的孩子,希望术后3、6个月时能到阜外医院复查。6个月后病情比较重的不可能恢复正常,还需每隔2年查1次。打预防针:手术后3个月可打预防针,以前缺的可一项一项慢慢补。任何预防针都是疫苗,都是有副作用的。若孩子不舒服,比如说感冒、咳嗽、发烧、流鼻涕、拉肚子,都是不能打预防针的,一定得往后推迟,等孩子没事儿了再去打。北京前后已经有2个先心病的孩子打完预防针致死的。 为什么定在3个月以后打预防针?因为大部分孩子伤口已经长好了,强心利尿也都停了,宝宝已经从手术的打击中恢复过来了,所以预防注射是比较稳妥的,但是要选择孩子病情稳定的时候注射。 关于术后运动:半年之内避免剧烈运动,不赞成剧烈的跑动。有些孩子病情比较轻,比如小房缺、小室缺,可能手术后1个多月伤口长好了,病情又很轻,孩子又管不住自己(爱玩儿爱跑),实在要跑也得3个月以后复查完了正常才行。为了减少感冒发烧,孩子回到家里探望的人越少越好,要经常开窗通风。3个月后孩子要是恢复了可以多见人。半年内要避免剧烈运动。应该好好晒晒太阳,多走一走。 万一感冒了就要及时治疗,应限制孩子运动(尤其是竞技性体育活动),多休息,适当的多喝水。感冒药和其他治疗心脏的药物可以同时吃。若感冒是病毒性感染,那就吃利巴韦林,而且要加服1个星期的维生素C(可能有胃肠刺激),剂量要大,3岁以上10片/天。 法洛四联症的患儿因为右室肥厚、心脏扩大,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跑动,半年之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大多数法四的孩子术后还会有心脏杂音,但没有什么太大问题。
直播时间:2024年06月08日15:57主讲人:李滨主任医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脏外科问题及答案:问题:老母亲80岁,今早五点偶发房颤,下午就缓解了,这种情况需要射频消融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