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019第六届上海交大甲状腺论坛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会议厅举行,在全国各地甲状腺专家学者的瞩目下,由上海交大甲状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樊友本教授牵头,上海医疗集团协办的甲状腺腔镜手术培训中心联盟(甲如)正式成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江苏地区首家入盟单位,甲乳外科主任王建华接收授牌。本次“甲如”联盟的成立,对全国甲状腺治疗领域都有非凡的意义,借此平台将会组织多位甲状腺领域的大咖专家,采用线上视频+线下会议的模式,围绕甲状腺治疗的临床症状、前沿技术等方向作专题授课,提高基层医院中青年医生的操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造福广大患者。王建华主任带领的甲乳外科团队,近年来奋力挑战疑难复杂甲状腺癌手术,并在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方面取得好成绩,在省内较早开展经乳晕腔甲手术、2017年率先开展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手术,2018年开展全腔镜下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经乳晕及经口腔甲手术视频先后在全省腹腔镜视频比赛中获得甲状腺专业组第一名,现已规模开展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王建华主任还远赴德国学习甲状腺肿瘤最新治疗进展,并一直“自练内功”,提升自己对疑难复杂甲状腺手术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水平。常有患者经推荐慕名找王主任手术,并吸引一些兄弟医院外科同行来观摩手术或进修学习。成为培训中心联盟单位之后,将通过平台展示成功手术,推广经验,扩大影响力。同时与同行学习交流,让更多年轻医生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为广大患者做好医疗保障,为人民健康服务。
评语:目前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主要由超声科医生、内分泌科医生、介入科医生及部分外科医生完成,由于规范及相关规定不严谨等多种原因,现出现甲状腺结节滥消融的迹象,更有部分医生直接用于恶性结节的消融治疗,该文将目前甲状腺恶性结节消融治疗作了回顾性总结,明确消融技术不能将其作为初治可手术甲状腺癌的治疗。 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术如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经皮微波消融术(microwave ablation, MWA)及经皮激光消融术(laser ablation, LA)等逐渐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治疗。目前,RFA在良性甲状腺结节非手术治疗中的地位已经有一定循证医学证据,韩国及意大利均对甲状腺结节RFA治疗发表了共识,但两篇共识中同时均提及反对该手段用于初治可手术的原发性甲状腺癌。然而,近年来国内部分临床医生在没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证实其有效性安全性的情况下,盲目开展了针对可手术的原发甲状腺癌及转移灶的治疗,同时滥用范围除涉及分化型甲状腺癌还包括了髓样癌、低分化癌甚至淋巴瘤、CASTLE。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发现越来越多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消融治疗后部分病人会出现颈部的复发及转移,越来越多的医生提出对其消融的反对意见。 从现有的报道看,报道消融技术应用于初治可手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各作者均未设置对照组,样本量较小,多数病人未达到根治要求(完全消退),且术后评价困难,无长期随访数据证实预后;其中惟一较大样本的研究显示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较高(4.3%)。同时,由于RFA失败,越来越多的甲状腺外科医生接触到RFA后残留的甲状腺癌病人,须进行再次手术。目前各中心收治的消融后再次手术病人术后结果,原发灶残留率为52.6%~100.0%,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36.8%~69.2%。 目前公认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消融指征主要用于经规范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不适合再手术的复发转移病灶,是手术治疗的一个补充,其消除病灶、降低甲状腺球蛋白、消融治疗后转移及复发率与手术相似。而对于消融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的反对原因基于以下几点:(1)消融治疗最早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用于不能手术或复发恶性肿瘤的局部治疗,近期才用于严格控制指征下部分原发性肝癌及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肾癌。且治疗中能量范围须覆盖整个肿瘤边缘、建立5~10 mm安全边缘,对于周围器官、大血管关系密切的病灶也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或采用特殊隔离措施。而甲状腺的体积与肝、肾相差巨大,周边气管、喉返神经、颈总动脉、甲状旁腺等重要组织器官严重制约了该安全边缘的建立,如操作者参照肝、肾肿瘤消融安全边缘操作必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的良性结节与复发甲状腺癌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即有此因素。这些并发症包括了①消融时热量传递造成喉返神经热损伤,发生率为1.02%~2.40%,特别当结节位于背侧时②腺体或毗邻血管损伤造成术中出血,发生率为2.15%。③气管及食管损伤④消融后结节破裂及再生⑤皮下种植。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PTC)具有多灶性特点,其多灶性增加了残留可能。为控制消融并发症,操作者会较为理智地降低单次功率和缩小安全边际,对于良性结节治疗目的是缩小结节,但对于甲状腺癌则增加了残留风险。(2)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治疗中强调对于颈部转移淋巴结进行规范的区域性淋巴结清扫以确保手术的彻底性,而消融仅能做到选择性地消融部分转移灶。同时,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灶与周围重要器官组织(如迷走神经、交感神经、颈内静脉、颈总动脉等)关系密切,无法通过调整能量及工作时间保障足够安全边际,这一情况在Ⅵ、Ⅱ~Ⅳ区均更为显著;超声和颈部CT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识别的敏感度有局限性,B超引导下的消融术容易遗留阳性淋巴结。(3)有部分文献对于乳头状癌热消融安全性进行了报道,但文献所列随访病例随访时间过短,对于甲状腺癌判断复发转移远远不够。最近,多家甲状腺治疗中心报道了一批RFA后残留再次手术的病人,随着时间的延长,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例会因消融后残留或复发而需要手术。并且RFA术后造成的组织水肿及粘连,为再次手术增加了难度。基于热消融技术的工作原理,消融后将导致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并随时间推延而表现为水肿、黏连、纤维化,可涉及邻近组织器官包括: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气管、食管、动静脉等。这些热消融后改变与肿瘤浸润的表现极其相似,术中较难区分,将严重影响手术安全性及彻底性,是甲状腺外科医生所需要面对的新挑战。对于此类消融后需要手术的病人建议参考局部晚期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同时需要更有经验的甲状腺外科医生在仔细评估及计划下实施手术,以保障手术的安全性及彻底性,并尽可能保留功能,减少并发症。不规范的消融治疗不但增加了医疗隐患和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而且也损害病人利益。因此,严格规范把握RFA的适应证是十分重要的。消融治疗甲状腺癌目前可能仅适用于如下情况:①有绝对手术禁忌证。②规范手术治疗后出现的、不适合再手术的复发转移病灶。③局部晚期甲状腺癌,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如无禁忌,可试行残余癌灶的消融治疗。对于部分低危的PTMC,已有作者提出消融治疗可能的应用价值,但在目前关于消融与手术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对比尚无循证医学证据,无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尤其是选择指征、消融后原发灶评估、cN0的PTMC依然存在较高几率VI区转移病灶处理等等方面存在巨大争议,对其潜在应用价值研究也需要更多的符合伦理的临床、基础实验研究支持。 综上所述,消融技术不能将其作为初治可手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临床中应充分掌握肿瘤学知识、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疗规范,理解病理诊断在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严格按循证医学证据把握消融的应用指征,使甲状腺疾病诊疗更加规范化。
中国江苏网讯(罗鑫) 近年来,甲状腺肿瘤高发,尤其好发于青年女性,最新数据提示甲状腺癌已跃升于女性肿瘤第5位。虽然甲状腺肿瘤相比于其他肿瘤恶性程度比较低,但也有一些疑难、局部晚期患者,他们的手术难度则要大得多。还有一些年轻患者,并不想因为手术在脖子上留下“自杀性疤痕”。基于此,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王建华主任医师不但通过腔镜技术让甲状腺手术患者不留疤,而且术前、术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减少甲状腺肿瘤患者的复发。女大学生腔镜下切除甲状腺肿瘤未留疤 20岁的小雨(化名)是南京某高校的学生,在一次体检中,医生发现她甲状腺有结节,建议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家在南京的她,不敢怠慢,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令她和家人都大吃一惊,小雨竟然患上了甲状腺肿瘤。虽然,进一步了解后得知,甲状腺肿瘤相对而言恶性程度比较低,但手术会在脖子上留下明显的疤痕。“孩子还小,后面要面临找工作、找对象等一系列人生大事,脖子上留下疤痕,肯定会受影响,有没有什么手术可以避免这样的疤痕?”小雨的妈妈为此四处打听,最终,她了解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王建华主任医师可以通过腔镜手术满足她的要求。王建华接诊小雨后,对她的病情进行进一步评估,确定她符合全腔镜手术的指征。目前全腔镜下切除甲状腺肿瘤可以通过乳晕、腋窝和口腔三个地方打孔,考虑到小雨还没结婚,乳晕、腋窝处留下疤痕对她也不是最佳选择,王建华主任为她选择了经口甲状腺手术,在下唇内侧打3个0.5-1厘米的小洞,腔镜及器械通过这3个小洞直达甲状腺,然后进行手术。手术第一天,小雨需要用吸管吃东西,第二天就可以正常饮食了。“疼痛还没口腔溃疡厉害呢!”一度因患上甲状腺肿瘤心情极差的小雨,做完手术没有留下任何看得见的疤痕,心情明显好转。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宗旨仍然是治病第一 据王建华主任介绍,传统的开放甲状腺手术在颈部前正中衣领处留有一横条所谓的“ 自杀性疤痕” ,且亚洲人群较欧美国家人群更易生长疤痕,由于甲状腺肿瘤术后总体预后较好,因此,切口疤痕会终生伴随着患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患者对甲状腺手术的微创性和美容要求大大增加。近20 年来,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腹部、胸腔等疾病的手术治疗,其微创性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甲状腺微创腔镜手术通过在日常衣物遮蔽部位,如乳晕、腋窝等处做2 - 3 个约0 . 5 - 1 cm 的小切口,借助于腔镜和一些腔镜器械完成甲状腺手术,在取得传统经颈部手术相同治疗效果的同时,将原来颈部长手术切口转移到了身体相对腋窝或胸部等相对隐蔽的部位,从而达到美容目的。但是这种手术方式仍然会在人体皮肤表面留有2 - 3 个小的手术疤痕。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OTES )是近5 年提出的微创外科新理念,其理念为通过身体自然存在的腔道置入操作器械完成手术治疗,从而达到微创和美容的效果。而经口甲状腺手术体现了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的新理念,在充分保证美容效果的同时又顺应人体的自然解剖层次,相比传统的胸前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进一步缩短了入路通道的长度,减小了创伤,美容效果更完美。2010 年,德国外科医生率先开展经口甲状腺手术。临床研究显示,该手术方式具有安全、适应症广、美容效果好等优点。然而并非每位甲状腺肿瘤患者都可选择该类手术,微创技术的宗旨是“ 治病第一,美容第二” ,必须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在保证疾病得到最好治疗的前提下,依据患者意愿,方可选择此手术方式,甲状腺结节较大,恶性病变伴有颈部广泛淋巴结转移者以及张口困难的患者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是不宜施行此种手术的。攻克疑难手术,不给患者留后遗症 如今,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状腺外科每年要做500例左右甲状腺手术,其中就有一部分是疑难病例,48岁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之一。24年前,陈女士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由于时隔太久,她自己都搞不清楚当年做的是什么手术,只知道切除了一部分甲状腺。近两年,陈女士颈部反复出现感染,做了几次引流手术依然不见好转。最终诊断是由于甲状腺肿瘤引起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已有鸡蛋大,侵犯了血管。曾在王建华主任处接受甲状腺手术的邻居得知后,推荐她去找王建华医生。术中,王建华发现,陈女士原本部分切除后残留的甲状腺又长出了癌肿,而且,癌结节包绕着喉返神经,还累及到颈内静脉、迷走神经。王建华为她做了残余甲状腺肿瘤切除,仔细剔除了喉返神经周围的癌组织,成功保留了喉返神经和迷走神经,切除了部分颈内静脉。术后,陈女士并未出现声音嘶哑、肩部活动障碍等此类手术容易出现的后遗症。王建华主任表示,虽然甲状腺肿瘤恶性程度没那么高,但容易遗漏转移淋巴结,所以,无论是术前还是术中,他都会尽最大可能明辨病情。最近,他刚接诊了一位肿瘤仅0.5厘米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看上去是很普通的病情,术前超声及CT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但王建华根据他的临床经验,仔细阅片后怀疑颈部血管后方有淋巴结转移,便再请该院超声科武心萍主任进行诊断,仔细的超声检查验证了王主任的判断。上手术台前,王建华跟家属交代,颈部血管后面有两个7-8毫米的淋巴结,如果术中认为有问题,会一起清扫。术中的快速病例确认为淋巴结转移,证实了王建华的怀疑。“通常这样的患者,颈侧区淋巴结是不作为常规清扫的,这位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短则半年,长则三五年就有可能复发,还可能侵犯到血管。”王建华说,所以,他对常规甲状腺肿瘤手术也会做细做规范。据王建华主任介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状腺诊治水平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并在省内率先成立了甲状腺疾病多学科诊治协作组,通过甲状腺外科、内分泌科、超声影像科、病理科、核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诊治,为患者制定最优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近几年甲状腺外科实施了数千例甲状腺癌手术,并相继开展了胸乳入路、全乳晕入路、经口入路、3 D 腔镜等颈部无瘢痕甲状腺手术等。同时开展疑难甲状腺手术治疗。
2016-08-01 09:25:00金陵晚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王建华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将甲状腺超声检查作为必备体检项目之一,但体检后烦恼随之而来,许多人发现自己无意间甲状腺长结节了,身边也不时出现已经做甲状腺手术的亲朋好友,因此对自己甲状腺结节非常担心。甲状腺是啥器官,有什么功能?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重20-30克,它位于气管上端两侧,甲状软骨的下方,分为左右两叶,中间由较窄的峡部相连,呈“H”形。甲状腺由许多滤泡组成。甲状腺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人体相应器官而发挥重要生理效应。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为:1、促进新陈代谢,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并增加产热。2、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脑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在婴儿期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他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作用。可以说,甲状腺是人体的发动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减少,都会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疾病。甲状腺为啥易长结节,如何发现结节随之上升,年龄50岁以上人群超过50%患有甲状腺结节,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及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容易引起精神紧张、睡眠不足、不规律及不健康饮食习惯等。这些都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紊乱,当内分泌紊乱因素不可调节时,就容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失常,导致甲状腺结节。另外,接触放射线、遗传等因素也是甲状腺结节形成的重要因素。较大结节可通过触诊即可扪及,小于1cm的结节一般需通过超声检查方可查出。得了甲状腺结节怎么办,要手术吗?如发现甲状腺有结节,需到医院找专业的甲状腺团队,这样的团队包含甲状腺内外科医生、超声科、病理科以及影像科等医生,首先去医院找普外科或内分泌科医生就诊,医生会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再让超声医生对甲状腺结节作全面的超声评判,有经验的B超医生能判断90%以上甲状腺结节是否为良恶性,如果B超提示甲状腺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没有细小钙化,没有纵横比失调,弹性评分低,这样多为良性结节。否则,则有可能为恶性肿瘤,细针穿刺病理学检查及相关基因检测有助于判断甲状腺良恶性。大多数结节为良性,除部分较大压迫气管或长到胸腔里需手术治疗,一般均无需治疗,观察即可。在诊断初期,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结节生长稳定,没有恶性倾向的话,复查间隔可以延长,一年一次或更久。而对于甲状腺癌,则需外科医生进行规范化的手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复杂吗?目前来讲,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癌的首选方式。手术可以完整地切除癌变的结节和转移的淋巴结,效果彻底肯定,而且绝大部分手术是可控的,安全性也很高。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因人而异,切除一侧或两侧甲状腺,并清扫相应区域淋巴结。切除腺叶,完成淋巴结的清扫,手术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也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第一,甲状腺切除造成甲状腺功能低下。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口服甲状腺素片即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甲状腺激素。第二,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可能损伤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以及损伤甲状旁腺,造成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低钙血症。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甲状腺结节手术后,需要其他治疗吗?对于甲状腺结节,如甲状腺全部或部分被切除后,甲状腺功能下降或缺失。这时候就需要从体外补充甲状腺素,帮助人体实现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以后需要内分泌治疗。给予足量或过量的甲状腺素。这可以抑制垂体前叶促甲状腺素的分泌,抑制体内微小癌组织的生长,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并根据病情的分期选择性同位素治疗。罗鑫李花整理
王建华王玉国 武心萍超声工作室近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医促会甲状腺疾病分会暨华夏甲状腺疾病高峰论坛上,我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王建华委员在大会作了题为《PTC患者颈部淋巴结FNA-BRAF基因检测对判断转移应用价值探讨》的精彩发言。王建华主任提出运用分子诊断技术提高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的观点,引起了参会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状腺一体化诊治中心对甲状腺疾病尤其甲状腺癌的诊治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近2年来,在省内率先运用分子诊断技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显著提高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甲状腺癌中约90%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较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约30-70%)。淋巴结是否转移决定了甲状腺癌手术方式,所以提高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率很重要。以往对于甲状腺癌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判断通常依靠超声、CT及穿刺病理等检查,但其各有优缺点。我院超声科武心萍主任和普外科王建华主任在回顾性分析了近千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发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具有较高突变率,进而提出了将BRAF基因检测技术应用于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设想。在前期的临床观察中取得满意的结果:运用BRAF基因检测可明显提高淋巴结转移诊断率,BRAF基因检测联合细针穿刺病理判断淋巴结转移诊断敏感性达90.9%,准确率达91.4%,进而对手术医生的术式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本文引自武心萍超声工作室)
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也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癌,其TNM分期对患者危险分层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原发肿瘤(T)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1 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且最大径≤2cm,其中肿瘤最大径≤1cm者为T1a,肿瘤最大径>1cm且≤2cm者为T1b。T2 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且最大径>2cm,但≤4cm。T3 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且最大径>4cm,或伴有甲状腺外微小(显微镜下)突破(肿瘤大小不限)T4a 肿瘤突破甲状腺包膜,肉眼可见肿瘤侵及皮下软组织、喉、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肿瘤大小不限)T4b 肿瘤侵犯椎前筋膜,肉眼可见包绕颈动脉或纵隔血管(2)区域淋巴结(N)N0 无淋巴结转移N1a VI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气管前、气管旁和喉旁/Delphian淋巴结)N1b 转移至单侧、双侧或对侧颈部、咽后或上纵隔淋巴结(3)远处转移(M)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二、分期(1)<45岁 I期 任何T任何N M0II期 任何T任何N M1(2)≥45岁I期 T1N0M0II期 T2N0M0III期 T3N0M0、T1-3N1aM0IV A期 T4aN0-1bM0、T1-3N1bM0IV B期 T4b任何N M0IV C期 任何T任何N M1
甲状腺结节是小事还是要手术?2013年09月02日 10:04来源:现代快报原标题:甲状腺结节是小事还是要手术?眼下正是不少单位一年一度的员工“体检季”,而近些年,每次体检过后甲状腺结节都会成为大家谈论的焦点,因为有太多人在体检中发现自己居然意外中招了,而之前却无任何症状。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城市居民中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每5人中就有近1人有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也从原来的10.2%上升到18.6%。也正因为有太多人中招,所以发现甲状腺结节后,一部分人并没将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但同时,又有一部分人担心这个“定时炸弹”存在癌变的可能而相当焦虑,着急手术。通讯员 罗鑫 现代快报记者 李鑫芳体检机构团检近几年才增查甲状腺B超张女士所在的单位上周在南京瑞慈体检中心开始了今年的员工体检。和去年不一样,今年他们的体检套餐增加了甲状腺B超。而就是这一项检查,在参加体检的32名员工中,包括张女士在内的12人都发现了甲状腺结节。张女士对这种疾病一点也不了解,所以很担心:“这是什么病,怎么这么多人都有?” 南京瑞慈体检中心医疗部客服经理李绯告诉记者,其实甲状腺结节很常见。但过去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概4-5年前甲状腺B超还主要是在个检项目中,是体检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的,团检中做的并不多。但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单位会为员工选择这项检查。另外,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检查越来越精准,就算是0.2-0.3公分的结节都能被捕捉到。所以综合这些因素,让人们感觉甲状腺结节比以前多了很多。体检者甲状腺结节恶变几率有多大?查出甲状腺结节,人们最担心的是会不会癌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建华表示,甲状腺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约有5%-15%的患者可能为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出现与压力、环境、饮食、遗传等有关系。其中,女性相对比男性更容易中招,这可能与她们的生理特点有一定关系。目前超声检查被认为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手段,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和大小的估计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王建华说,除了较大结节能从体表看出,一般甲状腺结节需专业医生检查才能发现,但如果甲状腺结节小于1cm,即使专业医生有时也难检查出,要进行超声等检查。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专家科武心萍通过“甲状腺超声评分法” 将超声评分与弹性B超结合起来,对甲状腺结节运用十余项指标进行评判,能有效甄别恶性肿瘤,所以慕名去求诊的病人很多。体检中发现有甲状腺结节,建议找对甲状腺超声有一定造诣的医生再做一次检查,必要时还应辅助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检查。怀疑有癌的,建议手术治疗。如果确定为良性结节,一般不需要药物处理,半年到一年做一次甲状腺B超复查即可。如果肿块增大,特别是有压迫到气管等症状,要随时就医。医院甲状腺癌的手术病人逐年大幅增加虽然甲状腺结节很常见,多数为良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忽视它。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主任李明宏分析近年来该院普外科甲状腺手术资料,发现甲状腺癌的手术病人逐年大幅增加,且恶性肿瘤占甲状腺手术病人70%以上。近期,该院普外科又连续收治了多名甲状腺微小癌(肿瘤小于1cm)患者。张伟(化名)就是其中之一,2年前他在体检中意外发现甲状腺结节,也曾在多家医院就诊。但因结节较小,医生都建议定期观察。最近,他又慕名找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专家武心萍,通过颈部弹性B超检查,发现可能是甲状腺癌。之后张伟又接受了手术,手术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虽然肿瘤直径仅有5mm, 但已突破包膜,并紧靠喉返神经,术后病理还发现颈部淋巴结伴有转移,需要同位素治疗。医生告诉张伟,如果再推迟手术,肿瘤将侵犯喉返神经,进而会出现声音嘶哑,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患者复发率增高和生存率降低的危险因素。20%-90%的甲状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于颈部中央区(VI区),此区淋巴结为淋巴结转移第一站,28%-33%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术前B超、CT及术中检查时未被发现,而是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后得到诊断,并因此改变了甲状腺癌的分期和术后处理方案,因此,甲状腺癌手术至少行病灶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许多人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绝大多数无需手术治疗,只有出现下述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 :1、出现与结节明显相关的局部压迫症状,如气管堵压感,甚至呼吸困难者;2、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经内科治疗无效者;3、肿物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4、结节进行性生长,经检查考虑有恶变倾向或合并甲状腺癌高危因素(如家族史、颈部放射史);5、因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而强烈要求手术者,也可作为手术的相对适应证。
甲状腺良性结节接受甲状腺全切术者,术后即应开始替代治疗,口服优甲乐,此后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保持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在正常范围;对保留部分甲状腺者,术后也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如监测中发现甲减表现,要及时给予优甲乐替代治疗。对良性甲状腺结节术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最新指南不建议采用TSH抑制治疗来预防结节再发,即无需服用优甲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