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疾病:脚后跟底痛、痛了2年了病情描述:早上下床的时候脚底最痛、要踩一会地才比较不会痛到走不了、平时坐着起来的时候也是很痛、坐路久了脚底就想被捆紧了一样酸痛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回复:考虑跟下脂肪垫炎(年轻人)或者跟骨骨刺(老年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回复:建议: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小针刀治疗跟痛症》建议: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脚底疼··》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回复:祝早日康复
患者提问:疾病:腰椎盘突出压到神经病情描述:腰椎盘突出压到神经,痛的不能走路,现在在住院,比较严重希望提供的帮助:这种情况有什么治疗方法,打针吃药能好吗用药情况:药物名称:现在在医院住院服用说明:吃药打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回复:建议:点击此处参考我的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疗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回复:出现手术指征的建议考虑手术治疗。患者提问:手术治疗大概多久康复,费用大概多少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回复:这个得看具体情况,详情可咨询主刀医生,祝早日康复!
俯卧,双臂伸展放在身体两侧,头转向一侧。每天2~3组,每组10分钟。双肘置于肩膀下方,使上半身支撑在前臂之上。保持这一姿势8~10分钟。a、保持俯卧的姿势;b、双手放在肩膀之下,摆出准备做俯卧撑的姿势;c、伸直手臂,在疼痛可以忍受的前提下尽量撑起上半身;d、练习的最后,您的背部要伸展到最大的程度,手臂也要尽量伸直。
我今年20岁,女,是一名大二的在校生。很多人似乎都很难相信怎么小小年纪就颈椎病又腰椎间盘突出啊?但我只能很确切地说是的,我就是这么小小就得病了。好无奈啊。总结所有原因就是由于我长期拉小提琴造成了一些错误动作,并夹杂了一系列平常生活中不注意的不良姿势,最后造就了这烦人的病。这些病其实不是一下子或者突然间能得的,都是经过日积月累才能爆发。我就是11年9月期间,在学校那没人性的所谓的“指挥”开的冷死人的空调下,长时间狂吹而突然不适头晕而患上的颈椎病。当时以为自己怎么了,验血心电图脑电图......什么都检查不出问题。头晕心慌甚至走路都坐不稳。最后还是自己到处翻看资料才觉得是被颈椎病所致。现在有病最怕查不出,查得出又不知道找谁治。听说针灸可以缓解头晕,我就每星期去针灸。可到头来却发现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一停止治疗就难受得半死不活。我妈妈也因为我这个病都操心得不得了。每天上网到处搜集好方法好医师。2月份时候也到省中医喝了好几个星期的中药。喝了要不就整个人轻飘飘的,要不就浑身发热。不好受堪比头晕。最后在好大夫网上看到了 邬敬平 主任很多人都夸奖好,才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和妈妈在2012年4月12日来到了南医三院。为啥半信半疑,应该很多患者都会有这种感受吧。因为求医难啊!!好医术的医生更是如同人间稀品啊!!!每次都满怀希望去看病,却每次都被伤透了心。哎。。。很庆幸的是, 邬敬平 主任 就是那少之又少的好医师。第一眼看到他就觉得年龄上有好感啊,不像之前的都是些小姑娘小伙子,我都不敢相信他们的话是不是真的。相反, 邬敬平 主任却给人很和蔼的感觉。简单地问过情况后,邬主任便看了我之前拍的颈椎片,也没怎么多跟我说情况就很胸有成竹地说可以治好。这我可就不信了,因为之前的医生说颈椎曲度变直一辈子就变不回来的。我当时也没说什么,想着就试一试吧。反正也试过那么多方法了。其次因为整天觉得腰腿很酸,我就担心风湿。后来邬主任让我拍腰椎片后告诉我是腰椎间盘突出。我当时更蒙了。一直都是老一辈人口中的话题现在论落到我身上,怎么这么难以置信!但看过自己的腰椎片后发现真的有轻微的歪了。邬主任告诉我之所以腿酸就是压迫了神经,而导致这个情况就是坐姿不好。我想了想,平常真的很不好好坐着看书,要不盘腿,要不就坐在床上看。接着邬主任就给我开了五次的治疗,有中频治疗和传统推拿。他让我每天都来一次,我立马问邬主任是不是五次那么快就能治好,主任没说啥就咪咪嘴笑了笑。。中频那个治疗15分钟,好像按摩那样。就是有点点刺刺的。做完后,邬主任就让我在治疗房躺着。因为主任很忙。推拿是他的助手帮忙的。我开始也有点担心。但帮我按了腰和脖子后,我发现整个人突然轻松很多。然后就教了两套操让我回家做。第二天病人比较少,这次是邬主任亲自帮我弄脖子。做之前我还很担心地让他别扭我的脖子,因为之前的每个医生都来来回回扭,我真的很难受。邬主任说不扭,但却一上手就开始扭,但扭得和之前的医生都很不同,觉得不是猛使劲帮我扭。但却能听到脖子在啪啪地响。这几下真不得了,一坐起来就发现我好久没活力的脖子怎么突然间就可以这么顺畅地转啊转。虽然扭完后做的那些操脖子很很累。但是好轻松啊。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窃喜。 可当时我却不敢那么快相信自己的脖子能好起来。因为这也太神奇了。就这一下可能就几分钟,把我半年多来的痛苦都摆脱了。。真的好难相信。看到自己有能好的迹象,我决定好好听从医生的要求做那些操。再一次去给邬主任按摩脖子时候发现自己的脖子咔嚓声少了,也就证实脖子真的在复原了。好开心。但是也不敢太开心。因为怕这一不注意就又会犯病。可不能否认的是,不会头昏昏沉沉了,而且整个人精神多了,睡觉脖子也不疼了。这可是我日盼夜盼的啊!!!我到现在才治疗了四次,短短的才一个星期多一点。但却堪比我之前四个月的治疗啊。。。在这里我真的要好好谢谢 邬敬平 主任,他的手法太好了,不是能用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们现在能有这样好医术的医生实在难得。我也太幸运能碰上 邬敬平 主任。现在也能从之前不能拉琴,一度以为要放弃这个心爱的行业,慢慢地从新拿起琴。我一定要把 邬敬平 主任的好告诉我们老师同学们,让我们这个专业的人不再因为病痛而止步不前。同时 邬敬平 主任也如同他的名字般, 敬业奉献,平易近人。而且还会拉小提琴,还会和我分享好多他那年代拉琴的趣事。真的很和蔼和亲。我相信病人的康复是好医生最好的报答。我一定会好好配合,把病彻底征服!!!liyushan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由于种种原因发生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青壮年的运动损伤、女同志的爱美之心(高跟鞋)、儿童的稚嫩发育、老人的功能退化,种种原因导致,在各色人群当中,这种损伤的发生率都很高,可以说,几乎没有哪个人能够自豪的说:我这一生就没有崴过脚!崴脚,主要是因为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决定的,这个关节并不是很稳定,是在脚面绷直的姿态下尤其容易发生损伤,损伤一般由脚内翻引发,主要容易伤及踝关节外侧的韧带结构。在一次比较严重的扭伤过程中,踝关节外侧韧带往往发生断裂或拉伤,再加上伤后过度的休息、制动,踝关节外侧的软组织不能及时回复其原有强度,这就导致了关节的松弛、不稳定,出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习惯性崴脚”。关节不稳定不仅会造成反复损伤以及不可避免的痛苦、不便,更会由于反复损伤造成关节周围软骨甚至骨的损伤、退变、增生、以及因此带来的其他隐患,为日后的生活埋下了危险的种子,所以要重视这个问题,以积极的手段解决它。那么怎样才能解决呢?我们知道,关节稳定性由韧带和肌肉共同负责,二者功能有机统一才能充分起到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如果其中一方功能缺失,另一方的功能就要尽量增强,去弥补整体功能的缺口,即“代偿”。对于踝关节来说,全面练习其周围前群、后群、外侧肌群,才能有效增强关节稳定性。方法1抗阻勾脚:以皮筋为阻力,远端固定,套在脚上,从伸直位尽量用力勾到屈曲位,稍作停顿,慢慢放开,反复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方法2抗阻绷脚:以皮筋为阻力,近端固定(手握),套在脚上,从屈曲位尽量用力绷到伸直位,稍作停顿,慢慢放开,反复做20次,休息30秒,共做4-6组,每天1-2次。方法3抗阻足外翻:坐在床上,膝关节屈曲,双腿、膝关节、足跟并拢,脚面稍绷直,用皮筋套住两脚,患脚用力外翻,动作标准、数量同上。方法4抗阻足内翻:其他姿势同抗阻足外翻,皮筋在远端固定,用力内翻,数量和要求也没有不同。方法5平衡练习:站在专用平衡板、平衡软踏(网上及体育用品卖场可以买到)或自制简易平衡垫上,腿伸直,挺胸抬头,重心尽量往上提,用一条腿的力量控制身体平衡,3-5分钟每次,休息30秒,共做2-3次每组,1-2组每天。如果力量尚不能保证安全,可以在身旁寻求他人或扶手保护。如果力量很好完成无困难,可以手持重物完成动作或在板\垫上做0-45°半蹲起以增加难度。注:自制平衡垫可以寻找几个类似大小的空矿泉水瓶,旋紧瓶盖,5-6个绑成一排,放在地上即成简易平衡垫。方法6提踵:患侧脚掌踩在台阶上,足跟及足弓在台阶以外,从充分勾脚体位用力提踵直到充分绷脚体位,动作标准、数量同方法1、2,要求尽量在最大行程内完成动作,如果力量有限,可在上肢协助下完成。力量训练要持之以恒,尽管很枯燥,甚至很痛苦,但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应该尽量坚持,练习到走路稳定、轻快,才能停止。当然,一旦不幸发生损伤,急性创伤期还是要遵从急性期的处理原则的,要有适当的保护、制动、冰敷。只有合理、科学的休息与适当的康复训练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治疗损伤,并有效防止损伤的复发。本文转自北医三院吕铮
这里谈的是首次髌骨脱位,而不是复发性或者习惯性髌骨脱位,后两者是需要尽快手术治疗的。首次髌骨脱位因大部分髌骨可自行复位而致漏诊或者得不到患者的重视,以致耽误及时治疗。髌骨脱位绝大部分是向外侧脱位,脱位后,髌股关节内侧的稳定结构,包括髌股关节内侧支持带、股内侧肌、内侧髌股韧带等可被撕裂或者发生撕脱骨折,导致膝关节腔内血肿和创伤性滑膜炎;在自行复位过程中,髌骨内侧面与股骨髁外侧面撞击,会引起髌骨、股骨滑车的软骨损伤或切线骨折。Stanitski和Paletta报告在48例急性髌骨脱位后骨软骨或软骨损伤发生率为71%。这些在关节镜下记录的关节损伤在术前的X线片上仅发现32%。MRI有助于确定骨软骨及软骨损伤和确定骨软骨的处理。Sallay等获得了23例髌骨脱位的术前标准X线和MRI。MRI显示100%渗出,87%髌股内侧韧带的股骨止点撕裂,30%髌骨内侧骨挫伤和78%股内肌和87%股骨外侧髁信号增强。关节镜检查显示23例患者中68%累及髌骨和股骨外侧髁骨软骨损伤。Cash和Hughston在回顾了103例急性脱位的病例后,将其病例分为两组。在笫一组中,健侧膝的髌骨有解剖学不稳定倾向,如髌骨向外侧方活动度过大、远段股内侧肌发育不良、髌骨向上、向外侧移位或有髌骨不稳的病史。在第二组中健侧膝没有解剖学不稳定倾向。在施行非手术治疗的第一组病例中(54个膝关节),预后优或良好的病人占52%(28个膝关节),而在实施手术治疗的病例中(11个膝关节),预后优或良好的病人占91%(10个膝关节)。第二组中,在施行非手术治疗的病例中(20个膝关节),预后优或良好的病例占75%(15个膝关节)。这些结果说明,有先天性脱位倾向的病人,应紧急修复受伤的结构。Stanitski报告30例青年急性髌骨脱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15例有髌股关节过度活动,存在髌骨不稳定的解剖因素。第二组,15例中无关节过度活动或髌骨不稳定因素的表现。无关节过度活动的病人的关节面损伤比有关节过度活动的病人增多2.5倍。清除关节囊内所有移位的骨软骨碎片,撕裂的内侧组织,包括股内侧肌,也应在手术时一同修复。另外也可先行膝关节镜检查关节面有无游离骨折。因此,首次髌骨脱位的特点及治疗策略总结如下:1. 如果导致髌骨脱位的暴力不大,比如说,跑步时扭伤,那么您很有可能合并有膝关节的解剖异常或者关节囊的先天松弛等,需要手术治疗的可能性很大。当然,患者一般都害怕手术,伤后如果膝关节不肿,您也可以选择简单的支具或者石膏固定,固定总的时间是4-6周,4周左右开始屈膝练习,但是需要注意复发性脱位的可能。2. 如果导致髌骨脱位的暴力较大,比如说撞击伤或者挑起落地或者下楼等扭伤,伤后膝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一定要考虑有软骨损伤或者切线骨折的可能,及时拍核磁共振或X片检查,必要时手术。3. 如果拍片或者核磁未发现撕脱骨折或者游离骨/软骨片,而且解剖结构无异常,保守治疗的希望还是较大。门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缩短固定时间至4周。作者对首次髌骨脱位的治疗选择:1. 因髌骨脱位合并软骨损伤或者切线骨折的几率很大,所以只要是急性髌骨脱位,我都建议您做核磁共振和X片检查,以防漏掉上述病变,延误手术修复骨折或者软骨损伤的时机。2. 测量患者的相关解剖学指标,如果有异常,还是应该尽早接受手术治疗,避免再次脱位。除了一些习惯性脱位,每一次复发性脱位对关节软骨来说都是一次损伤。3. 如果关节内有骨或者软骨性游离体(影像学检查发现),建议患者尽早手术治疗。切线骨折最好的修复方法是将骨折片钉回原位。如果切线骨折延误成为陈旧性的,愈合的几率很小,直接修复希望不大。4. 对于解剖指标正常患者,如果是内侧髌股韧带撕脱骨折,建议接受手术缝合,以确保满意的解剖修复。5. 首次脱位,无游离骨/软骨,无撕脱骨折,解剖指标正常患者,可以接受保守治疗。石膏或者支具固定4周,4周左右开始屈膝练习。髌骨脱位的X线表现内侧髌股韧带撕脱骨折(骨折块从髌骨端撕下)髌骨脱位核磁检查可见关节腔内游离骨块,为切线骨折。本文转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马勇
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后由于误诊或未采取适当治疗( 如休息、固定),损伤的内侧副韧带在被拉长的状态下愈合,使膝关节内侧结构发展成陈旧松弛,出现膝关节不稳定,如不手术治疗,将发展成骨性关节炎,导致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及合理治疗MCL 损伤具有重要意义。MCL损伤的发病机制多数是伤者保持足的位置不动,膝关节外侧遭受直接碰撞或自行扭伤致过度外翻,多见于篮球和足球运动中的碰撞、挑起落地等致伤动作。伤后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大部分MCL损伤为其股骨止点或者实质部损伤,通过保守治疗可完全自愈;少数为下止点(胫骨止点)损伤,需要手术治疗。MCL及实质部损伤示意图MCL上止点损伤MCL实质部损伤(可见肿胀)MCL损伤后保守治疗之戴护具MCL下止点损伤(需要手术治疗)此外,内侧副韧带损伤有时会合并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等,均需医生查体作出判断。本文转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 马勇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0-2周)1. 目标:①佩戴支具,保持膝关节伸直,锁定在0°,强调被动伸直。②控制术后疼痛、肿胀。③经过康复锻炼后,主动屈膝R0M达0°-90°④早期渐进性负重。⑤防止股四头肌萎缩。⑥独立完成家庭训练治疗计划。2. 注意事项:①避免在40°-0°之间主动伸膝,可以借助健侧肢体帮助伸膝。②行走时支具应锁定0°③避免热敷,防止关节肿胀,康复治疗后及时进行冷敷。④避免常时间站立、行走,每次不超过30分钟。3. 治疗措施:①在踝关节垫毛巾卷,保持膝关节伸展,促进术后水肿消除。②股四头肌低频电刺激治疗。③直腿抬高练习(SLR)(各方位):患侧下肢之腿抬高约30-40°,进行下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强化练习,促进髌韧带损伤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恢复。同时可以在之腿抬高下做髋关节内收、外展的练习。该动作也可以在悬吊下进行。④髋渐进性抗阻训练:建议采用弹力带进行训练。⑤髌骨松动:保持髌骨活动度。⑥主动屈曲/全过程辅助下主动伸直练习。⑦支具锁定在0°,使用手杖,患肢渐进性部分负重,不要超过体重的1/2。⑧本体感觉训练(双侧负重)。⑨滑墙蹬踏练习,利用健侧脚辅助患肢进行膝关节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在70°-5°,全过程保持脚掌紧贴墙壁。4、治疗后冷疗每次康复训练后及时进行冷疗,每次20-30分钟。
患者: 男性患者,32岁,今年5月份打篮球致右跟腱断裂,手术后3个月因过度负重致跟腱二次断裂。二次手术时两断端缺损5cm(近端距跟骨附着点2cm),行跟腱远端翻转延长吻合+跟骨铆钉内固定术。 2012年8月3日行二次手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2012年8月17日伤口拆线。目前功能位石膏托外固定。 如何开展康复计划?康复中的注意事项?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汤合杰:重点是防止跟腱挛缩,保持踝关节的功能灵活性,其次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同时注意防止再次损伤跟腱。总之,一言难尽,建议咨询当地主治医生或专业康复治疗师。
骨囊肿为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病因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也有认为本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也有认为可能系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骨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血肿骨化而消失。病理概述 骨囊肿为骨的瘤样病变,又名孤立性骨囊肿、单纯性骨囊肿(simplebonecyst)。囊壁为一层纤维包膜,囊内为黄色或褐色液体。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骨囊肿的确切病因不明,骨囊肿学说很多,Mirra推测可能是在胚胎时期少许具有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陷入骨内,结果引起滑液聚集而形成骨囊肿。 骨囊肿在其发展过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大部分病人是由于外伤造成病理性骨折后产生局部肿痛、肿胀、压痛、不能活动等骨折表现而发现。少数病例表现为局部包块或骨增粗,关节活动多正常,肌肉可轻度萎缩。发生在下肢的患者,偶有跛行。一般来讲,骨囊肿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骨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骨囊肿极少发生于颈椎。本病多发于长管骨骨端,好发于20岁的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病因 骨囊肿(UBC),又叫单纯骨囊肿,其病变腔内充填为液体,四壁为薄的壳膜。单纯性骨囊肿骨囊肿常发生于5到15岁的儿童,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比率约为2:1。病变部位多在长骨的干骺端。最常见部位为肱骨近端,其次为股骨近端。活动性(active相对具有侵袭性的)骨囊肿靠近骨骺区,随着儿童年龄增大,病灶会逐渐远离骨骺,成为非活动性(inactive)。在年龄超过17岁的患者,病变会在非长管骨发生,如跟骨、骨盆等。 单纯性骨囊肿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但多认为与创伤后的反应有关。最流行的发生学理论便认为局部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压力升高,造成局部反应性的骨吸收。试验数据证明,单纯骨囊肿囊液所富含的前列腺素和白介素IB均可独立地造成骨吸收。多数骨囊肿并无临床症状,往往在发生病理骨折时才被发现。 有经验的骨肿瘤医生仅凭X线平片就可以作出骨囊肿的临床诊断。病变灶为边界清晰的液性低密度灶,四壁为薄层的硬化灶壳。病变灶略向近骨骺的干骺部位扩大。病灶非偏心性,也不破坏骨外壳,更不会突破骨质形成骨膜外反应骨,除非是在病理骨折后的愈合期。有时脱落的骨皮质成份落入囊腔中,X片显示被称为“落叶征”(FallenleaforFallenfragment)。当病灶发生在骨盆,CT扫描对病灶部位及囊肿形态的判断有价值。MRI可以明确囊内富含的液性成分。骨ECT扫描表现为外周薄的浓集而中央病灶冷区。 组织学检查会发现腔壁的内膜为一层扁平,立方的生发细胞,形同内皮样细胞。囊液成份近似滑膜液。骨折发生时,常伴血肿,肉芽增生,钙化成分,并可见巨细胞,易造成误诊。骨囊肿 治疗医生必须完全肯定自己的诊断,并应对选择的治疗方法充满信心,必须与骨肿瘤专家进行术前的咨询、讨论,因为治疗方法有多种。当伴有病理性骨折时,保守治疗,使骨折闭合性愈合是首选。有时病理骨折的的自然愈合也能解决骨囊肿自身病灶。经皮醋酸去甲基氢化可的松囊腔内注射1次/2月,1-3次治疗后可获得满意效果。以2-5ml的MPA通过双腔管注入骨囊肿腔内,消除静脉内血肿、阻塞,并保持药效长期作用,消除病因,为目前提倡的方法。 临床医师应避免盲目决定手术治疗,遇到复发的或部位复杂的骨囊肿,最好转院至骨科肿瘤中心。由于完全切除病灶,骨连续性损失太大,单纯刮除手术应用较普遍,但复发率竟高达40%-45%。另外手术治疗时,谨防损伤病灶附近的生长板,以免影响骨生长。 单纯骨囊肿与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UBCABC轻微痛、除非伴有骨折剧痛、即使无骨折无创伤史可有局部撞击史液性腔内填充血性腔内填充轻度扩张明显扩张性X-Ray极少分腔多有分腔MRI显示有液平面无液平囊内壁清晰囊内壁模糊临床表现骨囊肿 1.好发于4-20岁,多见于5-15岁儿童,少见于成人。好发于股骨颈、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向骨干方向移动。 2.一般无明显症状,多数因病理性骨折,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而就诊,X线摄片才发现此病。仅有隐痛或间歇性不适或劳累后出现酸痛。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腄端或骨干部位有椭圆形溶骨破坏,边界清楚,其周围可见薄层硬化带,骨皮质可有轻度膨胀变薄。 4.80%患者有外伤史。 5.常合并有病理骨折。 6.常为单发,偶为多发。诊断诊断依据 1.多见于儿童及少年,好发于长骨干骺端。 2.无明显症状,或有轻微疼痛和压痛,病理性骨折可为最早症状和体征,或经X线摄片发现病变。 3.X线摄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椭圆形密度均匀的透明阴影,病变局限,与骨囊肿正常骨质间有明显界线,骨皮质膨胀变薄。 4.病理检查可确诊。辅助检查 骨囊肿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摄片,一般可确诊,查血伊红细胞主要与嗜酸性肉芽肿相鉴别有关。住院手术病人,除基本检查外,酌情选用可选检查专案,一般无需特需检查。影像表现 X线表现病损为界限清楚的射线透亮区,外有一薄层骨硬化边缘,由于囊肿膨胀性生长,造成骨皮质不规则变薄,X线片常呈假分叶状表现,尤多做囊肿在肱骨或股骨的干骺端向下扩展至骨干,向上扩展虽接近骨骺,但后者可被累及,病理性骨折很常见,囊肿可有骨嵴假象,病理检查见病损为单房的囊腔,其中充满清液,囊内衬以薄层纤维组织,骨折后腔内含血性液体并出现骨痂。 一X线: X线平片位于长骨干骺端,呈圆形、卵圆形或柱形,沿长骨纵轴发展,表现为轻度膨胀性生长,局部骨皮质变薄,边缘光整,无骨膜增生。合并病理骨折时,骨碎片向囊内移位,称“碎片陷落征”,有助于鉴别。 二CT: 1.骨囊肿一般多呈圆形、卵圆形低密度骨质缺损,边缘清晰,无硬化。 2.局部骨皮质变薄呈囊性膨胀。 3.少数囊肿内可见骨性间隔,呈多房改变。MRI表现 4.骨囊肿内的CT值多为水样密度,有出血时密度可升高。 5.增强扫描囊肿不强化。 6.鉴别诊断 1)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岁以上者,好发于骨端而非干骺端,病变区膨胀更明显,膨胀方向呈横行,肿瘤内实性部分有强化。 2)动脉瘤样骨囊肿:膨胀明显,病变偏心发展,病灶内有骨嵴形成,液—气液平面较常见,囊变区之间实质部分可钙化或骨化。 三MRI表现 1.多发在长管骨的干骺端,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其长轴与长骨纵轴一致。 2.病灶于T1WI上多呈低或中等均匀信号,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若囊液内有出血或含胶样物质则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少数呈多房改变时T2WI上可见低信号纤维间隔。 3.病灶周边骨壳呈圆圈样低信号,一般完整,边缘清晰。局部骨皮质变薄,无骨膜反应。常伴发病理性骨折,表现为骨皮质断裂,骨片陷落而插入病灶内,称之为骨片陷落征(fallenfragmentsign),此征在T2WI上显示较清晰即在高信号的囊液中见低信号的骨片线条影。 4.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治疗 骨囊肿可自愈,特别是骨折后,囊可被新生骨填塞,目前有人主张在囊腔内注入甲荃净的松龙,取得良好疗效,每2月可重复注射1次,80-200mg,最多可注射7次,平均为2-3次即可骨囊肿,注射治疗后,可恢复正常骨结构,对病理性骨折,按骨折治疗原则治疗,若囊肿仍存在,可作刮涂术,刮除应彻底,因为残留囊壁是囊肿复发的主要原因,剥除后,植入碎骨片。 治疗医生必须完全肯定自己的诊断,并应对选择的治疗方法充满信心,必须与骨肿瘤专家进行术前的咨询、讨论,因为治疗方法有多种。当伴有病理性骨折时,保守治疗,使骨折闭合性愈合是首选。有时病理骨折的的自然愈合也能解决骨囊肿自身病灶。经皮醋酸去甲基氢化可的松囊腔内注射1次/2月,1-3次治疗后可获得满意效果。以2-5ml的MPA通过双腔管注入骨囊肿腔内,消除静脉内血肿、阻塞,并保持药效长期作用,消除病因,为目前提倡的方法。 临床医师应避免盲目决定手术治疗,遇到复发的或部位复杂的骨囊肿,最好转院至骨科肿瘤中心。由于完全切除病灶,骨连续性损失太大,单纯刮除手术应用较普遍,但复发率竟高达40%-45%。另外手术治疗时,谨防损伤病灶附近的生长板,以免影响骨生长。治疗原则 1.骨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刮除、植骨,术中需彻底刮除纤维包膜,以防复动型骨囊肿发。 2.合并病理性骨折者,有时骨囊肿可自行愈合。若骨折愈合后,仍残留囊肿,则应作手术。 3.对于儿童患者,可试用醋酸甲基强的松龙注入骨囊肿腔内。注射量40—200毫克,按囊肿的大小和儿童的年龄而定。用药原则 1.骨囊肿病者以手术刮除植骨术治疗为主。 2.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有用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肿腔内注射多次,药量示囊腔大小和儿童年龄而定,一般用40—200mg,2个月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