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外科赵鸿教授擅长运动损伤、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损伤和足踝部疾病的诊治及关节镜微创手术。自2005年德国留学归国后,主攻运动医学和足踝外科,先后在北医三院、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进修学习。2007年主持开设了运动创伤、关节创伤及足踝疾病门诊。致力于为患者服务。 运动损伤一般指参加运动或锻炼时发生的组织损伤。也可泛指任何形式的体力活动造成的组织损伤。工作、户外活动、休闲游戏、训练、锻炼、体育课活动这些都可以称为体力活动。运动损伤可以分为软组织损伤(如软骨损伤、肌肉损伤、肌腱损伤和韧带损伤)和骨骼损伤(如骨折)。 膝关节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相关的疾病有膝关节炎、滑膜炎、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和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等。是引发膝关节扭伤、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足踝关节疼痛非常常见,相关的疾病有脚踝扭伤、距骨骨软骨损伤、踝关节炎、踝关节韧带损伤、踝部骨折、跟骨骨折、扁平足、拇外翻和跟痛症等等,足踝部扭伤或踝关节扭伤是引起足踝损伤、脚踝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随着核磁共振(MRI)、关节镜等新技术的不断引入,膝关节和足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发展很快,总的发展趋势是疾病的诊断越来越明确化,治疗越来越强调微创技术的应用,疗效越来越肯定。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 应重视练习中每次活动度的提高,而不是次数和关节活动的速度。练习方法有:①推髌骨练习:避免髌骨粘连对于预防膝关节粘连有重要意义,患者本人或陪护人员,双手捏住髌骨做上下内外四个方向的活动,活动度以对侧髌骨活动范围作为参照,每天活动3~5组,每组活动5~15次。②床边垂腿练习:患者做床边,患肢自然放松下垂,坚持1~3分钟算一次,每天练习3~5次。该练习是关节活动度一级练习,属于被动膝关节活动,适合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还不大于90°时使用。注意事项是:患者从平卧到床边的过程中要一直有人保护患者的膝关节,到床边后保护患者的足跟逐渐使患肢下垂,早期切忌患者自行挪到床边无保护下做下垂练习。③床上提膝练习:在床上由陪护用双手托住腘窝将膝关节向上提拉,从而使膝关节屈膝,松手后缓慢伸直膝关节。每天3~5组,每组5~10次。该练习是关节活动度一级练习,属于被动膝关节活动,适合叉韧带重建和半月板缝合术后2~4周内应用。④俯卧位拉退练习:患者俯卧位,用宽布带或松紧带兜住足背,患者自己将患侧下肢足部拉向臀部,使膝关节屈曲。每次将膝关节屈曲到最大程度,使患者膝关节有酸痛感,保持1分钟左右。每天3~5组,每组1~3次。该练习是关节活动度二级练习,属于被动膝关节活动,适合膝关节活动度已经大于90°患者采用。
【力量练习帮助你肌肉重新平衡】①半蹲墙根背部靠墙,双脚位于身前18-24英寸处(45-60cm)慢慢的弯曲膝盖至小于90度角保持膝盖不超过你的脚趾保持一段时间后伸直膝盖为了锻炼大腿内侧,可以在膝盖之间夹一个球②单腿下蹲把伤腿放在台阶上慢慢弯曲膝盖至另外一条腿碰到地面慢慢伸直膝盖③侧卧双脚并拢,膝盖弯曲90度,侧卧将上面一条腿的膝盖缓慢向上举起,直到膝盖分离一掌宽保持一段时间,缓慢放下注意脚不要动,也不要把臀部翻倒平躺④臀部下蹲靠墙用没有伤的腿站着收臀提臀保持臀部收缩到极限慢慢弯曲伤的膝盖至45度保持一段时间,慢慢伸直膝盖⑤压腿调整踏板让你的膝盖成直角把脚放在踏板上推你的脚让膝盖伸直,然后缓慢屈腿不要完全伸直膝盖,让脚保持在踏板上【拉伸练习帮助你放松紧张的肌肉】⑥拉伸小腿双脚正对墙,双腿前后开立,双手扶墙脚踵着地,后面一条腿伸直慢慢弯曲前面一条腿的膝盖,直到感觉后面一条腿的小腿被拉伸⑦下跪单腿下跪收臀,臀部向前移动,直到感到一股力量作用在前面的大腿上不要前倾和扭曲臀部⑧拉伸后腿腱平躺在垫子上,一腿伸直,一腿举起,大腿和臀部呈90度缓慢伸直举起腿的膝盖,直到感觉小腿后侧被拉伸保持5秒,放下,作10-15组⑨双手双膝拉伸平躺在垫子上,伤腿举起,大腿和臀部成90度推拉膝盖和踝关节,越过另外一条腿保持,直到感到臀部外侧被拉伸⑩拉伸后腿腱直坐保持一腿伸直,一腿弯曲在一侧身体向前缓慢倾斜,直到感觉大腿后侧被拉伸注意这个过程中手不要前移⑾交叉腿平躺,伤腿跨在另外一条腿上面用和伤腿相对的手向肩膀方向拉伤腿膝盖保持脚平放在地上保持直到感到臀部外侧被拉伸⑿鹤立站直把一只脚向后放在椅子或桌子上,大腿保持正直收臀向前,感到大腿前侧拉伸不要前倾,也不要扭曲臀部⒀打坐正直坐下,膝盖弯曲双脚脚底正对把膝盖往下压,直到感到大腿内侧被拉伸不要前倾
对我们跑步者来讲,双脚和踝关节是非常重要的部位,所以他们的伸展能力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来自Boulder 运动医疗中心的Matt Schneider 是获得认证的职业运动员训练师和认证的助理医师. 他将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的运动方法来锻炼以上提到的2个部位.脚趾夹石头 在地面上放10个小鹅卵石或者其他小碎片,在他们旁边放一个小被子,然后用你的脚趾把所有的鹅卵石夹到杯子里. 每成功完成10个石头到被子算一组,每只脚交替完成2组. 这样的安排可以消除锻炼时的枯燥感.平衡性训练 闭上一只眼睛的同时,在稳定的地面上用一只脚保持平衡支持身体,如果你可以坚持1分钟,那么试试闭上你的双眼. 如果你还可以完成的比较好,那么你可以考虑在不稳定的地面上进行高级别的锻炼,比如:小性的迷你蹦床,泡沫板,晃动的木头和BOSU的平衡训练球. Schneider告诉我们:”平衡性的训练将有助于增强你的双脚和踝关节的稳定性.”脚趾搬运工 找一条略带弹性的环行带,把一端拉直固定在家具的腿脚或其他地方, 双腿并拢坐在地上, 然后另外一段套在自己的脚趾端, 当你的脚趾远离你的身体的同时,弹性带必须拉紧,然后向你的身体端钩脚趾,同时保持双腿笔直,这样来回拉动弹性带,拉的时候尽可能的快, 慢速的回到开始的位置.20次一组,每条腿做2组.倾斜靠墙伸展膝盖 跑步爱好者在运动后经常忘记伸拉小腿上的比目鱼肌(小腿深层的一快主要的肌肉) Schneider说到:在拉伸小腿肌肉的时候,大家通常都是保持腿的直立,但是这样只做到了一半,还没有办法刺激到比目鱼肌,下面我们就要告诉大家如何对准你的目标肌肉--比目鱼肌. 双手扶墙站立,双腿前后战立,慢慢弯曲双腿,感觉自己坐在板凳上,同时双手支撑身体向墙面倾斜直到你感觉靠后面的一条腿的小腿肌肉被拉伸,保持这个姿势30-45秒然后交换双腿位置.提踵训练 找个台阶,使自己的脚趾部分站在台阶的边缘,脚后跟悬空没有支撑.双脚开始提踵,使小腿处于最高的位置,同时撤离一条支撑腿,单脚支撑战立,并慢慢下落支撑脚,使脚后跟到达台阶水平面以下位置.并保持10秒种.这样的拉伸可以有效的帮助你防止肌腱炎的发生.脚底拉伸 赤脚坐在椅子上,右腿交错后(翘”二郎腿的姿势)使脚踝放松放在左腿上,一只手握好你的右脚脚趾,向后也就是朝右腿胫骨的方向弯曲脚趾,这样可以拉伸脚底的组织.一个研究表明:在3-6个月内采取本方法的拉伸后,有77%的运动者可以摆脱因为脚底拉伤带来的运动问题,可以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研究人员建议你每天最好做三次这样的拉伸运动,每次双脚各10次.附:脚踝力量训练视频
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全面消杀后4月20日(下周一)开诊,前往门诊就医请知悉: 一门诊开放安排1、光谷院区发热门诊继续运行,设置在原感染科门诊处,24小时应诊,接待本辖区内发热患者。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501号) 2、根据医院统一部署,在保障急诊医疗的基础上,光谷院区逐步开放常规门诊医疗,同时根据院区患者就医需求和疫情变化,逐步增加专家门诊、增加门诊号源数量等服务。 3、光谷院区门诊常规医疗安排如下:(点击图片可放大) (注:以当日初诊排班为准) 二门诊就诊流程1、预约挂号 (一)符合下列指标任何一项者,请至辖区内发热门诊就诊。 ① 3天内发热,体温≥37.3℃; ② 不发热,乏力伴呼吸症状,且血常规和CT影像符合COVID-19相关特征。 (二)除急诊外,门诊所有科室均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请提前2天在同济医院官方微信或掌上同济APP预约挂号,不可现场挂号。预约时须填写相关病史和接触史。 2、预检分诊 门诊严格实行三级预检分诊制度,请根据预约时间提前半小时到院。 第一步:门诊大厅入口处进行体温监测;第二步:自助机取号,到达相应科室;第三步:科室入口测量体温,询问病史;第四步:进入候诊大厅排号候诊;第五步:专科就诊。 具体流程如下: 3、新冠肺炎排查对门诊留观、特殊检查及治疗(如消化内镜、纤支镜、肺功能、电子喉镜、口腔操作等)和入院患者及陪护,必须先开展血常规、胸部CT、核酸及抗体排查。 具体流程如下: 4、线上诊疗 (一)各科已开通线上图文咨询和视频问诊,可实现药品邮寄等功能,方便慢性病及复诊患者有序诊疗和便捷用药。您可通过我院官微或掌上同济APP向医生发起在线咨询。 (二)视频问诊已为器官移植患者、心脏起搏器复查患者以及过敏反应科、耳鼻喉科等部分科室开通在线检验检查开单功能。 5、注意事项 (一)请如实告知相关病史和接触史,可携带近期胸部CT、血常规、核酸及抗体检查结果,以便医务人员完成筛查工作。 (二)为减少现场人员聚集和感染,建议至多由1位家人陪同就诊。所有患者及陪同人员请规范佩戴口罩。 (三)除急诊外,门诊严格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不提供现场挂号服务。您可提前2天通过我院官微或掌上同济APP线上预约。 三健康管理中心光谷院区建立了独立的复工筛查站(A区1楼),全面接待个人和团体复工体检,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和胸部CT。 1、团体复工体检 提前预约——避免人群密集,分时段到检——前台领取导检单——采血处抽血——露天取核酸——单位统一领取体检报告。预约电话:13720204783,15327181059 2、个人体检无需预约,可直接前往。 携带本人身份证办理就诊卡并充值——前台登记开检查单(无需挂号)——采血处抽血——露天取核酸——掌上同济APP查询结果。
1.目前主院区门诊逐步恢复,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暂未开放普通医疗。 主院区急诊、发热门诊24小时开放。 2.主院区平诊主要开放科室: 内科门诊、心血管内科门诊、普通外科门诊、骨科门诊、泌尿外科门诊、胸外科门诊、妇科门诊、妇科肿瘤门诊、产科门诊、生殖门诊、儿科门诊、中医科门诊、肿瘤科门诊、皮肤科门诊、综合医疗科门诊、病理专科门诊、PICC门诊等。 具体安排可关注我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掌上同济APP。 3.除急诊外,主院区门诊严格实行分时段预约就诊。 您可提前2天,通过我院官微或掌上同济APP线上预约。为减少人群聚集,请按照预约时间提前半小时到院。 目前,不提供现场挂号服务。 4.各科已开通线上图文咨询和视频问诊(点击了解详情),可实现药品邮寄和部分检验检查在线开单等功能,方便慢性病及复诊患者有序诊疗和便捷开药。 您可通过我院官微或掌上同济APP向医生发起在线咨询。 5.有以下任一项者,请到发热门诊就诊。 ①发热,体温≥37.3℃; ②不发热,但有乏力伴呼吸症状,血常规或CT双肺符合COVID-19特征; ③新冠患者出院14天以内。 6.门诊实行严格预检分诊制度,您可携带近期胸部CT、血常规、核酸及抗体检查结果,以便医务人员完成筛查工作。 7.为了您及家人的安全,进入医院前,所有患者及陪同人员请规范佩戴口罩。为减少现场人员聚集和感染,建议至多由一位家人陪同就诊。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指南》,人冠状病毒对热较为敏感,随着温度升高,人冠状病毒的抵御力会下降。在4℃的维持液中,人冠状病毒能维持中等稳定,在零下60度的环境中,保存时间能达数年。新冠病毒和SARS的基因序列有85%的相似性,同属冠状病毒属成员。那么,随着天气转暖,人们隐隐中期望,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也像17年前的SRAS一样,在夏天到来后逐渐消失。新冠病毒会不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自然消失呢?气温与新冠病毒传播有什么关系呢?近日,围绕这一疑问,国内外人士也各抒己见。2月22日,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茂团队在医学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xiv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Change COVID-19 Transmission in 429 cities》论文,王茂团队在论文中推测,可能存在最适合新冠病毒传播的温度区间。他们统计到武汉近期平均气温在4.28℃到6.18℃之间,正好在确诊人数上升的温度区间内。因此,武汉气温适宜新冠病毒传播可能是疫情首先在当地暴发的因素之一。作者还推测,随着北半球气温升高,日平均气温超出病毒传播的最佳温度区间后,疫情可能得到相应控制。同时,随着南半球进入冬季,需要警惕低温使得疫情进一步传播。然而,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马克·利普西奇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都可能持续传播,造成感染病例快速增加,无论是寒冷干燥的地区,还是像新加坡这样的热带地区。这项研究说:“如果不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单是天气本身,(比如)北半球进入春季和夏季时温度和湿度的增高,未必会带来病例数量减少。” 3月5日举行的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会上,紧急卫生事件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对气温的影响持谨慎态度,“我们没有理由相信这种病毒在不同温度下表现不同”,他呼吁每个国家和地区都能采取积极行动,以防止新冠病毒进一步传播。”3月6日世卫组织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在记者会上也表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新冠病毒会在夏季自行消失。 另外,美国疾控中心官网显示,“新冠肺炎和天气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尚未可知。其他一些病毒,如普通感冒和流感,在寒冷的天气里会传播得更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其他月份不可能感染这些病毒。 日本感染症学会理事长馆田一博在3月9日日本政府专家会议上说,新冠病毒“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天气变暖就消失,战斗或将持续数月、半年甚至跨年”,推测将长期化。 近日,据科技日报报道,在线预印平台SSRN发布了一篇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气温和纬度特征,预测了新冠肺炎潜在的季节性。论文作者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马里兰大学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中心等研究机构。目前该论文还未经过正式同行评议。格局:沿东西方向分布,北纬30至50度“相当多的传染病在发病率上表现出季节性特征,包括人类冠状病毒。” 这篇论文提到,229E、HKU1、NL63和OC43,这些人类冠状病毒通常引起常见的感冒症状。其在12月到4月之间表现出强烈的冬季季节性,在温带地区的夏季却难以检测到。目前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与气温和纬度有哪些关联?论文作者总结了一些规律。“由于地理位置接近和重要的旅行联系,疫情中心的流行病学模型曾预测,东南亚地区特别是曼谷地区,将继武汉和中国之后成为疫情重灾区。”研究人员写道。然而,疫情发展与此前预测并不一致。相反,这篇论文指出,新冠肺炎的社区传播呈现出沿东西方向分布的格局。论文指出,新的疫情中心地区大致都在北纬30至50度范围内。韩国、日本、伊朗和意大利北部陆续出现明显疫情。此后,美国西北部和法国也出现显著社区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时间,新冠肺炎未能显著传播到中国南部的国家。与上述更多温带地区相比,东南亚的病例数和报告的死亡人数要少得多。”研究人员指出。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全球气温地图,单位为摄氏度。黑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图源:美国缅因大学气候变化研究所的气候再分析器气候:平均气温5-11度,相对湿度47-79%那些出现显著疫情的地区,在气候特征上又有哪些规律?研究人员发现,在2020年1月的中国武汉,以及2月份受疫情影响的其他地区,具有相似的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在5到11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在47%到79%之间。“这些地点还表现出一个共同点,即疫情暴发时间与年度温度周期的最低点重合,因此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温度相对稳定。”研究人员指出,此外,没有一个疫区城市的最低气温低于0摄氏度。他们还提出,疫区城市的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与已知有利于冠状病毒存活的实验室条件相似——温度为4摄氏度,相对湿度20%-80%。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2米气温图,单位为摄氏度。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图片基于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信息2020制作。未来:北半球升温,疫区更北部风险增加研究人员认为,在这种温度条件下,较长时间段内出现新的疫情暴发,可能表明:长期处于此温度范围内,疫情暴发的风险在增加。而疫区城市的温度没有降到0摄氏度以下,说明存在潜在的最低温度范围。这样就避免了可能影响病毒生存能力的冻融循环或其他因素。“所有这些都表明,温度与2019新冠病毒的环境生存与传播之间,存在潜在的直接关系。”研究人员称。根据以上发现,论文作者对未来几周新冠病毒的传播进行了预测。他们基于去年3月和4月的气温数据预测,疫情社区传播的风险将影响当前疫区以北的地区。这些地区从东到西可能包括中国东北地区、中亚、东欧、中欧、不列颠群岛、美国东北部和中西部等等。“未来两个月,北半球许多地区的气温将大幅上升。然而,随着北部地区快速升温,这些地区的温度曲线会快速与当前处于危险中的地区重叠。”论文指出。结局:可能在夏天消失,也可能卷土重来论文作者根据其他人类冠状病毒的季节性特征预测,今后几个月内,新冠肺炎病例可能会在北纬30度以上疫区显著减少。他们提出了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新冠肺炎在热带地区像流感一样以低水平流行,并在秋末和冬季在温带地区再次卷土重来; 另一种可能性是,到了夏季,新冠肺炎无法在热带和南半球维持生存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并没有考虑气候异常、人为干预、病毒变异等因素。“这意味着,尽管目前疫情与纬度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似乎很强,但直接原因尚未得到证实,而且近期的预测是推测性的,必须极其谨慎地加以考虑。”论文作者强调。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的全球2米气温图,单位为摄氏度。白色圆圈代表出现显著社区传播的地区。红色等值线划出了气温在5到11摄氏度的地区。图片基于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信息2020制作。另外,据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圳)院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舒跃龙说,“气温的上升可能会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有一定影响,比如每年夏季在温带地区,流感活动很低就是证明。因此可以推测,夏天气温上升可能会降低疫情的流行强度,但是不太可能自然消失。” 舒跃龙认为,新冠病毒的未来命运有几种可能。一是病毒只在人群中流行,但是毒力减弱,只引起人群普通感冒症状,类似于人群中流行的229E和OC43等冠状病毒。二是今年冬天卷土重来,致病力和传播力没有明显改变,但随着人群群体免疫水平的升高,疫情逐步减弱,对人的健康威胁越来越小。“更期待今年冬天来临之前疫苗能够研发成功,通过接种疫苗降低疾病负担,甚至控制其流行。”舒跃龙说。三是新冠病毒不仅在人群中流行,而且可以跨种传播到其它动物。因为多种动物都可以表达ACE2受体,包括非人灵长类动物、雪貂、猪和猫等。“不排除病毒传播到其它动物,从而演化成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长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可能。应加强对动物中新冠病毒的监测。” 舒跃龙说。
健身 03-12 怎么越运动越容易感冒?难道运动能让身体健康提升免疫力都是假的?相信这个问题是许多健身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运动训练与提升免疫力之间有极为复杂的关系,因为,我们的免疫系统主要是对抗外部细菌与病毒的防线,当这些病菌入侵时,身体就必须要依赖例如淋巴细胞等抗体来消灭与抵抗入侵者。 然而,致病的细菌病毒可说无处不在,健身人比较容易得到感冒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高强度的训练会极短暂的抑制我们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当身体处于生理或精神上压力环境中,为了能集中对抗这些压力,所以,我们的身体内部将会作出调节,例如释放出更多肾上腺素以及减低某些功能的活跃程度。 另外,也由于我们在进行重量训练时,会对于肌肉组织造成些许的撕裂与轻微发炎的状况,当我们体内出现这些问题时,就必须要尽快的降低某些免疫功能的能力,去专心修复身体的组织与发炎症状,因此,我们的免疫力就是这样被分散出去 根据1999年3月发表于运动医学与健身杂志(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的研究报告,指出过度的训练将会造成免疫系统的负担。这项研究找来33位平均龄19-29岁的年轻男子,并进行每周3-5次为期12周的有氧训练(自行车或跑步),实验的结果发现每周运动3次的人,体内自然杀手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增加27%,每周运动5次的人增加了21%,看似都对身体有帮助的现象,然而,每周运动5次的人在免疫细胞(immunocyte)竟然减少33%,每周运动3次的人却没有任何的变化。 看完这项研究结果,你是否会想要把运动次数降低呢?这项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没有说明,那就是它们的运动强度都非常的高!有看出问题在哪了吗?那就是降低免疫力的关键在于连续几周或几天的高强度训练,才是主要因素。 当我们运动时间超过一小时或是过度训练之后,会导致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与淋巴细胞浓度降低,这样免疫系统的空窗期将会持续3-72小时,这时候就是容易遭受到外部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关键时期。 提升免疫力四大建议 因此除了要多注意个人及健身器材的卫生外,我们还可以透过对训练作出适当的调整和安排,来避免身体受到感染病菌的情况,这里将提供四大建议给大家: 1.减低训练的强度或时间 研究指出一个星期进行3-4次的低强度带氧运动能对免疫系统带来正面的影响,相反高强度训练如HIIT等,则会短暂抑压免疫能力;特别在流感期间,建议大家暂时将运动的强度稍为降低,并且将训练的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内。 2.训练期间补充糖份 除了训练强度外,饥饿与缺乏能量也是另一个造成生理压力的主因,无氧及有氧训练都会消耗身体的糖原储备量,因此,当我们在训练后感到疲倦或瞌睡时就是身体缺乏糖分的现象,这也为什么在减脂期时你会更容易感觉疲劳,有研究指出在训练期间或训练后,必须尽快补充糖原就能减少压力荷尔蒙的持续释放。 3.减少大重量训练 有研究指出比起低重量以及高次数的训练,大重量训练对于神经系统会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训练后所需要的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在流感或新冠肺炎的高峰期间,建议大家尽量降低训练强度。 4.训练后补充维他命C 如果你本身抵抗力较差,容易因身边人传染而患感冒,那么建议你在训练前、后多摄取维他命C,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从日常食物中进行摄取,有研究指出从这些途径摄取的营养素能在体内维持较长的效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