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早,A女士带着她11岁的儿子小宁来到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宁心理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就诊,称小宁在外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并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抗精神病药,但效果不好,特地让医生帮他看看到底得了什么病。儿童青少年心理病区主任朱晓茜副主任医师热情接待了这对母子。A女士说小宁近几个月来脾气大,不听大人话,天冷的时候只穿一件衣服,吃饭吃得少,有时候自己自言自语,有时又自己笑,害怕别人要害自己。小宁听到一半便跟母亲说,自己是为了气大人才不穿衣服不吃饭,想到了好笑的事情自己才笑,自己没有神经病,说着说着眼看就要哭了。朱医生马上与小宁开启了对话,问他最近哪里不舒服了,小宁回答说,最近自己总觉得害怕,紧张,总是担心万一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比如写日记写到“鬼”字,便担心自己万一被鬼弄死了怎么办,看电影里出现了鬼,也怕自己被鬼抓走,担心父母发生意外,由一件事情想到另一件事情,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脑,看到什么就想什么,什么都往不好的方面想,觉得别人会对其构成威胁,害怕有灾难的事情会发生,自己也知道那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但控制不了自己不去想,什么事都担心“万一”。睡眠也不好,食欲也不好,学习成绩也下降了,自己也感到很郁闷,想让医生帮他把病治好。经过详细的询问及相关的检查,朱主任诊断小宁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A女士不能理解,因为在她的印象中,焦虑症好像是大人才有的疾病。朱主任跟小宁妈妈解释说,焦虑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最高的,在儿童中焦虑障碍也以很多种形式出现,比如很小的孩子跟妈妈分开时哭闹,很有可能是有分离焦虑,儿童焦虑症并不少见,有时小孩以肚子痛、头痛等为借口不想去上课,看到陌生人不说话,没有安全感,对老师的批评很敏感,心眼小,斤斤计较,担心自己的体型,这些现象的背后统统都是焦虑。见到A女士半信半疑,朱主任建议杨女士先带一周的药给孩子服用看看疗效,如果效果不明显再进行就诊,继续商讨后续治疗。一周后,A女士飞快地来到五医院导诊台说要挂朱主任的号,见到朱主任后杨女士非常开心和感激,称服药后第三天,小宁的“怪病”就渐渐好转了,课堂表现良好,与同学们也相处愉快,也没有那么担心紧张了。杨女士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现在是药吃完了来医院继续拿药。 朱主任提醒广大市民,由于各种压力及环境因素,儿童出现睡眠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很常见,来儿童心理门诊就诊的焦虑症、抑郁症的孩子不占少数,建议家长发现患者有上述情况及时就诊,以免病情拖延加重。如有、任何关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问题,可以到到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南宁心理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进行咨询。开诊时间:周一至周六 8:00-12:00 14:30-17:30 周日:8:00-12:00
有些家庭在面对患者精神疾病的孩子过程中,总是一味的迁就(担心孩子的病情加重、可怜孩子),想通过一些物质的东西给孩子进行一些补偿。这些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一味的满足孩子,会造成孩子的需要越来越多,总是满足不了他/她,孩子也总是不高兴。 也有许多家长问我,他们该如何与患病的孩子相处。 下面几点就是我给出的答案--家长要多引导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家长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对孩子有建设性的支持 1、生活自理:孩子忙于学习,许多又是独生子女,往往家庭成员会过度关心和照顾,而忽略了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殊不知,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他们恢复自信的一个很重要的缓解。培养良好的生活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规律,对面对大学校园生活乃至今后婚姻家庭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2、兴趣爱好:帮助孩子重拾以前的兴趣爱好,促进其神经功能的发育和完善。 3、社会交往:家长需要安排孩子和同学聚会的机会(前提要和孩子商量),尊重孩子与同龄伙伴一起获取快乐的权利。 4、体育锻炼:家长要注意安排户外活动,增强患者体质,要注意控制患者的体重,为恢复学校生活打下基础 5、适当学习:刚开始可以阅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课外书籍,做一些读书笔记或者日记,安排共同的家庭时间跟孩子一起交流书上的内容,慢慢过渡到复习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为恢复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6、心理调适:定期到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孩子了解自身状态,了解疾病知识,树立信心。
在门诊接待患者及患者家人的过程中,朱医生发现有很多的家长对多动症缺乏认识,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认为多动症,顾名思义,就是活动过多了。 其实不然,多动症的全名是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缩写为ADHD,翻译过来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所以,患有ADHD的患者不仅仅是只有多动的症状,还有注意力分散和冲动控制障碍。ADHD分有3种类型:多动型、注意力缺陷型和混合型。 如何发现孩子是否有ADHD呢? 但凡是12岁之前首次发现症状并且持续超过6个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教室、操场、家、公共场所、社区)出现的如下症状: 注意力缺陷: ~集中注意力有困难~忽略一些细节和犯粗心的错误 ~很容易被分散注意力 ~常忘记东西,如文具、学习用品 ~忘记交作业 ~在完成作业和课堂上布置的任务时有困难 ~不能好好听课 ~在执行大人的复杂命令时有困难~不能平静的玩耍 多动: ~总是坐立不安,烦躁 ~不能好好的坐在座位上 ~过多地跑和爬 ~总是定不下来,好像一直要做某事 冲动: ~话多,常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谈话 ~回答问题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没有耐心 如果你的孩子有上述情况的话,建议你及早带其来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往往效果比较好。
由于受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未完全成熟、言语发育也未完善,所以其心理障碍的表现不像成人那样典型,因此明确诊断就相对比较困难。如何早期发现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障碍?这要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还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孩子和以前比是否有变化? 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孩子目前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而早期发现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及同学关系良好,但是近来却寡言少语、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逐渐疏远,对老师及家长也不礼貌起来……总之,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二、和别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 可能孩子的表现和以前比较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别是同龄孩子),却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别的同龄孩子可以说话、识数了,他/她却不能;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合群”,但是他/她却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孩子称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当孩子行为表现和多数孩子不一样,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三、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被社会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数人理解? 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规范,我们也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例如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和家长及老师顶撞,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离家出走、频繁撒谎……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碍的可能。 总之,对于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家长一定要认真地观察,通过孩子与自身、与同龄人的比较及行为是否为社会所接受来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这样描述孤独症儿童: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有人说,他们是天才,因为爱因斯坦、凡高、牛顿等很多出类拔萃的天才生前都有怪异的行为,用现代的医学方法去判断,他们很可能患有孤独症。也有人说,他们是异类,只生活在自己的空间里,像个外星人,天外来客,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从医学的角度讲,孤独症是因为多个微小基因变异所引起的神经发育不全,导致天生的行为异常,通常在3岁前能被家长发现。美国精神科学会界定孤独症儿童有如下三个特征:社交能力发展障碍;沟通能力发展障碍;狭隘、重复、刻板的行为、兴趣、活动。简单地说,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一切不发生反应。有些孩子会有智力障碍,但大多数智力正常。 与孤独症儿童近距离接触时,你会发现,这些儿童的注意力很难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从不正眼看你一回,与人没有眼对眼的注视,很难与你实现交流。由于不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他们都不理也不看。他们可能会重复地拍手、看手、摇摆、转圈等几种动作,出门要走认定的路线,走路时手摸墙壁前进,玩法单调、反复,缺乏变化,抗拒任何变化。一旦日常生活出现一点变化,他们就会强烈地抵制,直到恢复原来的式样与秩序。 语言和沟通的障碍,这是诊断孤独症的第一个要点。也常常是孤独症孩子,被带到医院来求助的主要的问题。家长会说他讲话慢,很可能二三岁了,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什么都不会讲。有的孩子会背三字经,唐诗背得很顺。可是生活中用的叫“爸爸、妈妈、我要喝水”。这些很简单,一般小孩子二岁左右就该会讲的,孤独症小孩子不会。在沟通上,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上,他很少,很慢。虽然他可能很会背一些东西,可是不是真正有用的。后来,我们的孩子将近有一半慢慢会有语言出现,有一部分一直到长另外,我们的孩子也常常出现仿说,他不是一个适当的表达方式。另外呢,他虽然有语言了,可是呢没办法跟人家很适当的对话。这里常常会发现说,他只讲他喜欢的主题。 第二个特征是社交障碍,从小孩子就很少和别人有目光的接触,再大一点,三、四岁的正常孩子会很喜欢跟小朋友接触,看人家会很想加入进去。可是孤独症孩子,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人际障碍,就是他好像对小朋友没有兴趣。他宁可一个人躺在地板上看自己的车子,也不跟小朋友玩。甚至幼稚园的老师刻意去安排他跟小朋友玩,他可能跟人家跑一跑,又回到角落里做自己的了。不合群,对小朋友也没兴趣。再大一点,一般的孩子开始炫耀他的东西:“你看我爸爸昨天给我买的轨道车,飞机….”类似像这样的炫耀或是会分享一些玩具,或感受。可是孤独症孩子这部分也没有,不会分享。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知道的别人的感受,也会知道别人需要什么。比较会同情别人,比较有同理心。可是孤独症的孩子,这部分能力很难出来。让人觉的他不太会同情人家,不太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别人需要什么?这就是他从小到大在人际关系障碍上的表现。 第三个特征就是一些固执行为,因为行为就是指这个孩子一些反复而且机械性的行为或动作。另外也有一些反复和机械性的活动和兴趣,或是固定的生活习惯,或是特殊的玩玩具的方法。举个例子:小时候的孤独症孩子常常喜欢玩转的游戏,一种是自己转,自己绕圈圈。另外一种是看玩具在转,看电风扇在转,也就是在那边看得入迷。所以玩圆的会转的东西,常常是孤独症儿童很早会有的行为表现 。这是一种固执行为。另外就是有些孩子生活有固定的习惯,像睡觉就睡那个固定的 地方,或是盖那条被子,一定要那个枕头,他才要睡。睡觉一定要爸爸妈妈开车或骑车,带他出去兜风一下,他才要睡,要不就免谈。总是好像有一些固定的东西不做,他就没办法进行下一步。听过一个比较干扰生活习惯的是上楼梯,本来家住二楼,小孩子不坐电梯都要爬楼梯。后来搬到五楼,一样要爬楼梯。这样造成家里很大的困扰。希望这种习惯能改掉,常常很不幸的是,这种固执行为转换,刻意要去改变他的时候常常效果不佳。可是他可能一段时间这个行为不见了,换另一种固执行为出来,这是第三个特征。 美国北卡罗来纳中心大学格瑞斯博士介绍,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可能与接触药物、感染、重金属、环境毒素,及遗传因素等有关,目前尚未发现可以治愈孤独症的药物。而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如果进展顺利,可以使孤独症儿童长大后生活自理,甚至拥有某方面的天才能力。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我弟弟高中承受学业压力开始就很少跟人交流,后来酷爱的篮球也不打了,总是独来独往,一直到现在发展为思维迟钝,眼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说话会停留,有时会莫名其妙的笑,总是说重复的话,总是认为一切的天灾人祸都会降临在自己身上,所以对外出学习或者外出工作都很恐惧,也总是劝我不要在外面工作,回家安全些。以前是学业压力,现在就是家庭压力,其实是基本没有家庭压力,是他自己思虑太多,极度自卑。他是个很懂事听话孝顺的人,现在家人看到他这样非常担忧。 没有去治疗过,现在打算要去正规医院看看,以前他高三的老师也反映过是不是有抑郁症。 我想确定一下是抑郁症吗?谢谢医生了! 曾经他高三的老师向我们反映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 现在家人是打算带他去湘雅看一下,已经做好随时出发去长沙的准备,但是思想工作一直做不通,他就认为自己没问题,就是不来,现在家人头痛死了,怎么劝都没用。所以想问下医生怎么办?急盼回复!谢谢了!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朱晓茜:根据您提供的情况,患者有反应慢、冷漠、自笑及言语方面异常的问题。需要考虑是否为重型精神病的早期表现。并且其老师也发现患者不对劲。建议立即去看精神科大夫,不要延误医治。往往病情严重的患者不知道自己需要治疗,家属需要采取“一哄二骗三强制”的原则。 哄不动就骗,说是带他去长沙旅游之类的;骗不动就只能求助医院进行强制治疗了。患者:非常感谢你!重型精神病的早期表现。看到这几个字眼泪都出来了。他的这个状况我从来没有往精神病的方向想,一直以为是抑郁症。刚才看了症状真的有好些是符合的。以前非品牌不穿的人到后来真的变的很邋遢,自笑,重话,极度自卑,但是他现在还在上班,据他同事说他上班很认真的,也上了这么几个月了应该这里又还是正常的。对家人很好,每星期回来都要买东西去看奶奶和外婆。主要是由学习压力,自以为的家庭压力,极度自卑引起的。谢谢你的提醒,刚开始打电话给爸妈说了,会尽快带去看的。谢谢你!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心理科朱晓茜:不用客气。主要是要及早就诊和医治,您不要太着急,因为家长的情绪可能影响到病人。您只需要好好照顾他、倾听他、理解他和鼓励他,能做到这些,您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病人家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