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禁食含碘食物或药物 尤其是海带、紫菜、胺碘酮、西地碘含片、润喉片、造影剂;尽量食用无碘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2忌食刺激性食物或饮料 包括烟、酒、浓茶、咖啡、辣椒、花椒、芥末、胡椒、葱姜蒜等。 可能会加重甲亢症状 3少食温燥、热性食物 包括狗肉、羊肉 可能会加重甲亢症状 4少食粗膳食纤维的食物 包括粗粮、粗纤维蔬菜、水果(如芛、胡萝卜、韭菜、芹菜、火龙果、木瓜、山楂、橄榄等) 会加重甲亢患者排便次数增多。 5补充高热量、高蛋白食物 如牛奶、鸡蛋、鸡、鸭、河鱼、猪肉、牛肉和豆制品等。 甲亢是一种高代谢症,蛋白质、脂肪分解代谢增强。 6补充维生素和低纤维素食物 水果、B族和C族维生素、黄瓜、西红柿等 甲亢状态下,维生素被大量消耗。 7补充钙、磷等矿物质 钙片和维生素D、牛奶、豆制品等 甲亢时钙、磷的排泄增加,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治疗量的131碘对男女生殖系统影响很小,所以治疗后其生育力不受影响,生育的后代先天畸形、死胎及早产儿的发生率未见增加,不育症的发生率与正常人群无显著差别。尽管一次治疗量的放射损伤不及一次胃肠透视放射损伤大,但为了保障下一代和隔代子女的健康,将妊娠期列为131碘治疗的禁忌证。治疗3个月后体内放射性降到本底以下,一般建议131碘治疗后女性1年才能怀孕,男性半年后才可考虑生育。 Grave's甲亢在某种程度上受基因的影响,有调查表明,60%的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有甲亢患者的家族中,直系亲属患病的几率约为17%,如果是男孩子,发病率会更低。 在结婚、妊娠、分娩等人生的重要时期,定期检查很重要,要用科学的的观点正确对待,不必要过分的担忧。当母亲为甲亢患者时,还不能很好的预测孩子是否会发病,甲状腺疾病可以在出生后很长时间后才发病,很少在婴幼儿发病,实在担心的可以在其入学前检查其甲状腺功能。
甲亢患者服131碘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需3个月以上,有些病例需半年~1年才可缓解。在第1次服131碘后,一般至少间隔6个月以上方可根据患者情况考虑第2次治疗问题,以减少甲减的发生。
用131碘治疗甲亢,如果适应症选择恰当,用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正确,患者和医生相互配合,有效率多在90%以上。服药后,其效果在3~4周出现,随后症状逐月减轻,甲状腺缩小,体重增加,于第3~6个月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水平。少数患者131碘的作用比较缓慢,甚至服药6个月后症状才逐渐改善,1年后基本完全起效。一般1个疗程治愈率约80%,少数患者需要第2个疗程治疗,极少数患者需第3个疗程以上。
治疗甲亢,为了获得最佳的疗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空腹服131碘2小时以后方可进食,以免影响碘的吸收。不可乱吐口水,多喝水,勤冲厕所。 ②服用131碘后,不宜任意使用碘剂和抗甲状腺药物,以免影响131碘的吸收,降低疗效。忌食海带、紫菜、海虾等海产品及喉片、胺碘酮等药物,少食刺激辛辣食物(辣椒、姜、蒜等)、热性食物(羊肉、狗肉等),以及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品饮料。多食高能量、高蛋白的肉类,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适量补充钙、磷等。 ③服131碘后患者应注意休息,生活规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疲劳和精神刺激,预防感染。 ④接受131碘治疗两周内可能出现颈前部发痒、疼痛等放射性甲状腺炎症状,故在治疗后应避免挤压甲状腺。 ⑤因131碘具有一定放射性,患者进行131碘治疗后,一周内与家人避免近距离(小于1米)接触,尽量缩短交流时间,与爱人分床睡,两周内避免与孕妇及儿童近距离亲密接触。 ⑥随访:一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无异常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内容为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测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显像等。
甲减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甲状腺功能的异常状态。有很多疾病都可以导致甲状腺变成甲减的状态,最常见的就是桥本甲状腺炎,还有:甲亢碘 131 治疗后,甲亢或甲状腺瘤术后或甲状腺癌全切术后。 对于无法自行恢复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减,都需要终身服药治疗,没有一次性根治的方法。 医生说甲减要服甲状腺激素,大多数病友一听到都会发出一连串的疑问:“什么?要吃激素?要终身服药吗?有副作用吗?会有依赖性吗?” 人体内有多个生产激素的工厂,甲状腺是其中之一,它负责生产的是甲状腺素,主要作用有人体产热:维持人体体温;促进物质代谢:促进糖,脂肪,蛋白质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甲状腺素是人体正常分泌的激素,不是某种异物。 其实,终身服药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正常人的甲状腺每天都在不断的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缺多少补多少“,只要补充甲状腺素药量合适,对身体不会产生任何不良作用。而且病情稳定后,只需要一年复查 1~2 次就可以了,完全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甲减朋友不必整天忧心忡忡,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均衡饮食(注:如是桥本氏甲状腺炎所致甲减,不可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保持积极的心态,愉快的面对每一天!
炎炎炎夏日,怕热的甲亢病友们可能会更加燥热不安。服用了医生开的甲亢药后,一开始感觉有点好转了,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半个月左右,不少人会觉得脸上、身上、双手臂或双腿,出现了散在或者成片的红色皮疹,瘙痒难忍,这是怎么回事? 医生讲解 常用的抗甲状腺的药物主要有硫脲类和咪唑类两类,硫脲类主要是丙硫氧嘧啶(PTU),咪唑类主要是甲巯咪唑(他巴唑)。 为什么在临床上医生首先选用的是甲巯咪唑片,而不是丙硫氧嘧啶? 因为,甲巯咪唑半衰期长(药物在甲状腺内约24小时后少一半),可一次服用;而丙硫氧嘧啶半衰期短(药物在甲状腺内约1小时后少一半),需要分至少2-3次服用药效才好;更重要的原因是,国际上有报道指出丙硫氧嘧啶的肝脏毒性大于甲巯咪唑。 甲巯咪唑的副作用主要有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和药物性皮疹。其中,较常见的是药物性皮疹,皮肤瘙痒,而且通常不是服药后很快就会出现,而是服药半个月左右才出现,所以不可掉以轻心噢! 因此,如果口服甲巯咪唑治疗甲亢,半个月后出现皮肤过敏症状,首要想到是此种药的副作用,应尽快与医生联系! 处理:如果是轻度的皮肤过敏,可以先减少药量,加服抗过敏药物(如依巴斯汀或氯雷他定)或更换为丙硫氧嘧啶,如皮疹渐消退,则继续治疗;如过敏严重,则须立即将甲巯咪唑停掉,口服抗过敏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到医院静滴地塞米松等治疗。 温馨提示:抗甲状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机率比一般药物大,建议病友们就诊后与医生保持联系,如出现发热、咽痛、皮肤瘙痒、皮肤巩膜黄疸等表现则应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