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吸烟和空气污染的影响,如今肺癌是恶性肿瘤中的“头号杀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对肺癌也很重视,希望能早发现早治疗,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健康体检,对体检结果也很在意,特别是胸部CT检查。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很多人都为报告上的“结节”和“磨玻璃影”字样而疑惑不已,不知该怎么办?听到肺里发现有一个“阴影”或“小结节”这样的消息,很多人会惊慌失措,辗转多家医院,甚至强迫大夫做手术;“肺小结节”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但也有些人不以为然,对体检报告中的定期复查置若罔闻,若干时间后出现肺部症状再来就医,往往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那么怎么正确对待肺部结节呢?为此我们提醒,肺内结节,不容忽视,但也不必惊慌。1.肺结节并不一定就是早期肺癌,它首先是个影像学概念,因此,可借助影像学征象对于肺小结节进行“慧眼视读”:①肺部CT显示的结节越大其恶性可能性越大,结节位置在上叶更可能是恶性;②结节形态呈圆形且光滑的通常是良性的,但不能完全除外恶性,呈分叶状的高度可能为恶性,表现为浓密毛刺状的高度可能为恶性,而触须状的和多角状边缘通常是炎症损害;③肺结节表现为钙化,倘若钙化中间密度增高(牛眼征)、弥漫的、分层的或爆米花样,则多为良性,而恶性的钙化通常是小点状或是偏心;④良性空洞见于脓肿、感染性肉芽肿、血管炎、早期郎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肺梗塞,而恶性空洞见于壁的厚度、壁光滑且厚度小于5mm,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不规则厚壁(﹥15mm)通常是恶性的。⑤此外,肺结节生长率也是鉴定结节性质的重要线索,恶性结节倍增时间是可变的,但通常在20-400天,而随访2年结节大小无变化强烈暗示良好可能。2.通过微创手术,借助腔镜“慧眼视读”肺结节进行良恶性甄别:目前微创胸外科手术是治疗肺部小结节、早期肺癌的主要方法,胸部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胸腔镜手术。术中结合CT影像学的定位(至少定位至肺段),通过腔镜放大视野下,并结合手指和/或卵圆钳触摸,“慧眼视读”找到肺结节,然后借助腔内切割吻合器切下肺结节,送检冰冻病理,在显微镜下“慧眼视读”甄别肺结节的良恶性。根据术中冰冻病理指导具体手术方式。3.社区肺小结节的筛查或医院门诊随访,通过回头看“慧眼视读”肺结节转归或演变:初次CT检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80%-90%都是良性病变,但却要高度重视,因为仍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定期检查必不可少。肺结节通常采取影像学随访和/或分子动态监测。根据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结果及后续诊疗情况,对筛查对象实施分类随访管理,并收集相关诊疗信息,来了解结节增长情况。这是因为肿瘤的生长有一个倍增的时间,一般认为是3个月到12个月。在复查过程中,如果结节数年不变,或逐渐缩小或短期内快速增大,往往提示是良性病变,比如炎症。也就是说,肺小结节良恶性的判断有时候需要一定时间的观察,通过回头看“慧眼视读”肺结节转归或演变,规律的定期随诊强于一切检查和治疗。
胸壁肿瘤指累及胸壁的良、恶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包括起源于肌肉、脂肪血管、神经鞘、软骨或骨骼的①原发性肿瘤,②转移性肿瘤,以及起源于邻近器官(如肺、纵隔、胸膜或乳房)的③侵袭性肿瘤。胸壁恶性肿瘤涉及包括骨、软组织、血液系统等在内的多个组织器官和系统,且病理类型多样,诊断和治疗方式也有所区别。其中原发性胸壁肿瘤发生率低,仅占所有胸壁肿瘤的5%,大多数原发性胸壁肿瘤是肉瘤,占所有肉瘤的15%~20%;最常见的恶性原发胸壁肿瘤为软骨肉瘤、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 手术切除是大部分胸壁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胸壁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往往造成的大范围胸壁缺损则需要进行胸壁重建术。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植入器械的发展,胸壁肿瘤切除和缺损重建手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临床中用于重建的可选择的材料和方法众多,具体实施重建手术方式主要依据术者的经验和个人倾向进行选择并正确合理地使用重建材料。尽管目前由于缺乏明确的指南,然而胸外科、整形外科、肿瘤科以及理工科等专家仍就胸壁肿瘤切除与胸壁重建达成部分共识:①胸壁韧带样纤维瘤病应行扩大手术切除术,在多学科团队排除远处转移后,孤立性胸壁浆细胞瘤可通过广泛切除和辅助放疗进行治疗;②除非肿瘤涉及重要器官或结构(包括大血管、心脏、气管、关节和脊柱),否则应尝试肿瘤切除边缘距离大于2.0cm以达到R0切除;③胸壁肿瘤首次行非计划性切除的患者,应在前次手术后1~3个月内尽快进行补救性扩大切除;④目前的骨肿瘤和软组织肉瘤的TNM分期标准(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不适用于胸壁肉瘤;⑤成人和青少年胸壁缺损最大直径超过5.0cm时,需使用硬质植入物进行胸壁重建;⑥对于侵犯胸壁的非小细胞肺癌,T3-4N0-1M0期患者推荐扩大切除联合新辅助和/或辅助治疗。 骨性胸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持正常的心、肺功能非常重要。相当一部分的胸壁恶性肿瘤切除通常会产生较大的胸壁缺损,切除会影响胸壁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倘若胸壁缺损包括软组织和骨结构,应在手术中立即重建,以保护邻近器官,并使其能够快速恢复。重建的目的是:恢复胸壁硬性支撑,保护下层器官,预防肺疝或心疝,保护呼吸功能,避免肩胛骨陷窝,美容效果可接受,促进生长发育,必要时辅助放射治疗。胸壁重建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切除的多样性及胸壁缺损的不可预测性。重建的适应证包括①切除≥4根肋骨;②缺损≥5.0cm2;③前部肋骨和胸骨切除;④对于全层厚胸壁切除亦是如此;⑤若缺损面积大于10cm2或肩胛下角处骨性缺损则需重建。胸肌下方的切除和肩胛骨下切除不需要重建(除非肩胛骨从外展位置内收时有陷入肩窝的风险);位于胸壁背尖部或后部的缺损可能不需重建。软组织覆盖通常是通过一期闭合,或通过局部肌皮瓣、游离肌皮瓣重建。软组织重建的关键是创造性和灵活性。在修补切除肋骨末端之间的间隙时,重建的目标包括稳定性、美观性和确保胸腔的充分密闭。 需要知晓的是,前面和前外侧胸壁的缺损比后胸壁更需要稳定性重建,因为它们更具移动性,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大;而后胸壁肩胛骨及其周围的肌肉附着物提供了更多的稳定性,肩胛骨下或四根肋骨以下的<5.0cm2后部缺损通常可以用软组织闭合,而不需重建骨骼部分,可以在没有合成材料的情况下初步闭合。尤为强调则是,切除和重建应在术前阶段与内科和放射肿瘤学团队协商确定,使重建不影响辅助治疗,使手术符合肿瘤学总体计划。
[笔者按] 内因,我们走不出遗传;外因呢,我们生活的环境并没有变得更好,污染更严重,生活的压力也更大了。“迁就”是相处的姿态,“平和”是教诲的方式。这是生存的智慧,亦是乱世中藏身的法则。请“心疼你的心疼”,根本没有伤筋动骨的痛楚,就让它伴随郁闷随风而散吧,受伤的心亦会自动痊愈,接下来,您就开心得像“颗爆米花”。一、 胸壁疼痛(chestwallpain):这种亦称肌肉骨骼疼痛(musculoskeletalpain),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表现为疼痛集中一点,患者能明确地指出来;疼痛时间不长(通常维持一、两秒),有机会复发;但患者作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或转身时,胸口即刺痛,甚至剧痛;疼痛程度有时比其它疾病引起的胸痛更强烈,但大多数于数天至两、三星期内好转。病 因:1) 患者扭伤肋骨间的软骨并发炎,即肋骨软骨炎(costochondritis),是较常见的胸壁疼痛疾病之一。2) 由流行性感冒等病毒引起发炎,此为Tietze's syndrome。3) 较罕见的为肋骨断裂,但也最是的痛楚。治 疗:1) 发炎的地方不服药也会自行痊愈,必要时可酌情予以止痛消炎药。2) 肋骨断裂则只能待其自行愈合。3) 友情提示:不必服抗生素,因为它不能对病毒产生任何作用。二、 焦虑性胸口痛(anxiety-relatedchestpain):疼痛通常维持数小时、数日、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整个胸部任何位置都可能痛,静止时(如坐下、躺下或没有工作在手)患者感到胸口不适;工作时或运动时却不会;患者就诊时主诉“头晕、冒汗、恶心、气促、怕热、怕冷、手脚或嘴唇麻痹”,很想医生快点“治”好。病 因: 过度紧张所致。治 疗: 重点处理精神状态,详细解释患者的“胸口疼痛”与心脏无关。此外,耐心地跟他们谈,引导他们怎样容易地应付压力。严重时需要找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协助。三、 冠心病所引发的心绞痛: 这类病情最为严重,与由焦虑引起的胸痛不同,即走路、运动、追巴士、上楼梯等运动量大时才感觉胸痛;停下来时胸痛亦可缓解;胸痛通常维持五至十分钟;多表现为心前区或者胸骨后的压榨性或者窒息性疼痛,面积大小与手掌相似,可以向左臂、颈部等放射,有压迫感或感到被异物“顶住”;倘若疼痛持续十五至三十分钟,并且冒汗,可能是心肌梗塞,必须立即到急诊室。病 因: 冠状动脉栓塞。治 疗: 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时服“保心丸”能令血管扩张,缓解病情;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冠脉搭桥手术(CABG)”等方式恢复心肌的正常血流量。四: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表现为吃太饱、躺下或睡觉时有东西涌上来的感觉;胸部有“胀住”和火灼感,口腔内甚至有酸酸的味道;坐起来病情改善。病 因: 食道与胃之间的“贲门”(一组括约肌)松弛,胃酸借此返流。治 疗:1) 改变生活习惯,如不要吃得太饱。2) 服药控制胃酸分泌。五、 胆囊炎发作: 表现为吃得很饱时痛;范围集中在下半胸至胃之间;有“顶住”或“胀住”的感觉;持续痛数小时。病 因: 胆囊和/或胆管出现感染、梗阻及结石等以致发炎。治 疗: 消炎利胆片,必要时需动手术切除胆囊。六、 胃酸反流与胸口痛: 胃酸反流的病人感到胸口灼痛,而冠心病的病人同样胸口感到不适,胃与心虽属不同器官,但两者都由同一条神经线发出疼痛信息。另外,治疗胃食道反流症引起食道炎的药物,并非直接治愈食道炎,而是药物能压抑胃酸分泌。胃酸上涌少了,刺激食道的时间及次数也减少,受损的食道才有机会慢慢愈合。七、其 它:许多胸部疾病可以导致胸痛,如胸部外伤、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部带状疱疹、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椎病变、胸部纵隔肿瘤、肺部肿瘤、主动脉夹层、胸腔内及其脏器感染等等,胸痛鉴别困难,但不可忽视。【汪进益,撰写】
一、概述膈疝(diaphragmatic hernia,DH)是内疝的一种,系腹腔内或腹膜后脏器或组织通过横膈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如创伤裂口)进入胸腔内而形成膈疝。以食管裂孔疝最多见,其次为创伤性和先天性膈疝。其中先天性膈疝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常见为胸腹裂孔疝(Bochdalek疝)和胸骨旁疝(Morgagni疝),而膈肌中央部和心包部膈疝罕见。膈疝的症状常常不典型,使迟发性膈疝得不到早期诊断,且疝入器官可发生绞窄甚至坏死,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大大增加。二、病因膈肌是分隔胸腹间的一层肌性与腱性结构相移行的薄弱组织。膈疝在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膈疝和创伤性膈疝。前者是由于人体胚胎在第4-8周横膈发育时期的发育停钝造成横膈缺损所致,与基因、综合病征和染色体异常有关;后天获得的创伤性膈疝发病率约占胸腹部创伤的2.3%~4.5%,可因直接损伤(刀刺伤、枪弹伤、膈肌手术后)或间接暴力(爆震伤、挤压伤、坠伤)或胸腹腔内压力突然改变(自发性)损伤膈疝而破裂。三、临床表现膈疝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其类型、移位腹腔脏器性质、数量和速度、空腔内脏是否并发扭曲或狭窄以及肺发育不良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以表现为呼吸系统或(和)消化系统的症状,也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1.以胸痛为主要表现,常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便秘或/和呼吸困难等;2.以腹痛为主要表现,伴有呼吸急促和/或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等;3.也可有以下腹痛、恶心为或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或咳嗽、咳痰、胸闷等为首诊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在诊治其它疾病时发现。4.①持续性下胸部和/或上腹部疼痛,伴阵发性或进行性加剧的特征性胃肠道梗阻症状;②呕吐、严重腹胀轻甚至出现舟状腹即所谓“吉布森症”及③严重的呼吸困难是绞窄性膈疝的三主征可同时出现;晚期可有血压下降、中毒性休克等。四、检查本病确诊依靠的检查是胸片,胸部X线结合食管吞钡及胸部CT等。临床可视具体情况选用一项或多项检查。胸部X线是诊断本病的关键,当膈疝内容物为消化道空腔脏器时,结合钡餐动态观察可有很高的确诊率;CT和MR有更高的敏感性、更好的组织分辨率,尤其对于创伤性膈疝诊断效果更佳。对病情危重、搬动困难的创伤性膈疝患者,床旁B超则是最简捷、有效、安全的检查。此外,胸/腹腔镜是诊断膈破裂最准确、且最可靠的方法,其确诊率可达100%,并可同时对损伤的膈肌进行止血、血块清除及修复。五、诊断膈疝具有可复性或嵌顿绞窄性,但膈疝不可能像腹外疝一样眼观确诊。该疾病既有可能是疝入器官或组织刺激压迫肺或其它胸内器官,也可能由于疝入器官绞窄坏死炎症波及肺实质等原因,而相应地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和异常胸部体征。因此,详细地了解受伤原因、部位及作用力方向,是早期诊断的关键;从临床症状结合胸腹CT扫描、胸部X线或/和结合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膈疝常误诊为膈下脓肿、肺癌、胸膜腔积液、肺隔离症、肺炎、胸部纵膈肿瘤、心包囊肿、肺部脂肪瘤等等,所以应警惕与这些胸部病变鉴别。六、治疗膈疝的治疗视分类而有区别,成年人的食管裂孔滑疝,往往症状不重,无消化道梗阻症状,可以保守治疗,包括减肥、不饱食,睡觉宜头高位及右侧卧位;酌情使用抗酸/抑酸及保护胃粘膜药物。先天性膈疝常因疝孔较大、疝内容物较多,原则上均应手术。但特别一提的是,婴幼儿膈疝尤其胸腹裂孔疝往往合并肺发育不良,年龄越小,病情越重,目前认为病死率的主要相关因素是肺发育不全及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因此,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亦从尽早急诊手术转为改善肺功能、降低肺动脉压力后择机手术。创伤性膈疝原则上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尽早采取手术治疗。膈疝的外科治疗原则为回纳疝囊,修补膈肌薄弱处。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对胸腹腔脏器合并损伤情况和疝人物状态的评估。传统手术方式均采用探查切口口下膈疝松解、膈肌全层粗丝线褥式缝合,近年来随着VATS技术的应用、发展和成熟,不少学者都已经尝试将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膈疝的外科治疗中。术后给予患者具补益中气功效的药物补中益气汤,助其膈肌保障正常位置。七、预后1.预后:高认识、动态观察病情和X线胸片,及时全面的手术探查可降低误诊率。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大多数膈疝可以治愈,死亡同膈疝本身无关,延误诊治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2.预防:由于对胃食管返流的病理生理学的深入认识,近30年来应用了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强力抑酸药物,大部分食管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病人可经过内科治疗获得满意控制,故而需要手术治疗的食管裂孔疝的病人明显减少。探索致畸因素及诱发机制,积极的产前诊断、预后评估指标及胎儿期干预措施,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处理患儿合并的肺发育不良与肺动脉高压,将继续是预防与治疗先天性膈疝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汪进益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胸外科撰写]
一、概述肺脏是许多恶性肿瘤最常见和最初的转移部位之一,大约3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进展中会发生肺转移。肺转移瘤(pulmonary metastatic tumor)来源于除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以外几乎所有系统的恶性肿瘤,依次为乳腺、肺、食道、结直肠、肝脏、甲状腺、宫颈、鼻咽、淋巴系统、原发灶不明、绒毛膜癌等,呈现恶性肿瘤的发病位次越高,其来源所占构成比越大的流行病学特征。随着近些年对肺转移瘤生物学行为认识的提高,以及影像学技术,特别是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肺转移瘤的诊断率大大提高。手术切除可以阻止肺转移瘤的进一步扩散,是目前最有效也是延长生存期唯一的手段,其临床治疗效果也随之在不断地改善。二、病因恶性肿瘤肺转移机制和转移部位取决于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宿主抵抗力。肺脏为血运极其丰富的脏器,肺内存在毛细血管网,且其淋巴组织亦相当集中,具有滤过功能,加上全身静脉血都必须流经肺部。因此,当恶性肿瘤细胞发生血行播散时,最易到达肺部,这就是全身许多部位原发肿瘤都可出现肺部转移现象主要原因。肺循环位于整个循环系统的中心环节,是低压系统、血流速度慢、凝血纤溶活性高,因此癌细胞很容易在肺部停留、增殖,加上肺是全身最大的一个滤器,因此各种肿瘤均容易向肺部转移。相关调查指出,肺脏是继肝脏之后最易发生癌转移的器官。三、临床表现由于肺转移瘤常位于外周或胸膜下,绝大多数肺转移瘤患者无早期症状,因刺激性咳嗽、血痰和胸背部疼痛等症状而就诊者不足三分之一;甚至多数肺转移瘤患者长时间内没有临床症状,仅部分病例表现出某种临床症状,如胸闷、咳嗽、乏力、痰中带血或/和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且多数无特殊临床表现。四、检查由于多数肺转移瘤症状出现较晚且无特异性,因此详细的影像学检查是进一步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部分肿瘤,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明确诊断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胸部X线:对肺转移瘤的筛选操作方便、经济有效,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差。常常表现为边界清楚、孤立或多发且不伴有线状致密影的外周性结节,少数也可成弥漫性阴影、粟粒或团块状改变,常位于肺野外带基底部,这与肿瘤随肺循环转移的特点相符。2.胸部CT:是检测恶性肿瘤肺转移重要的影像学手段,敏感性较高,尤其是薄层高分辨CT,甚至能够检出1-3mm的病灶,协助尽早做出诊断,使更多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此外,CT引导穿刺活检有助于鉴别良性或恶性结节。3.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原发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同样也可以用于检测转移癌情况及判断预后。4.PET-CT:通常可以鉴别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淋巴结、肝脏或肺脏结节),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能有效的筛查排除其它转移灶,区分肺内病变是术后影像学改变还是术后复发,并能判断淋巴结转移状况,帮助寻找肿瘤标志物升高患者的原发病灶。五、诊断肺转移瘤一般诊断不困难,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原发肿瘤病史是诊断肺转移瘤的重要依据,在定期复查和随访期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检查有助于肺转移瘤的早期发现,如肺内出现孤立的或多发的结节影,而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应高度怀疑肺转移瘤,这是肺转移瘤的一个重要特点。肺转移瘤术后肺部复发患者通常需检测腹部超声或CT、骨扫描ECT、头颅MRI等以排除肺、肝之外的其他远处转移灶;同时必须行专科检查,包括原发肿瘤区域的CT或MRI及其它专科检查(如结直肠癌需行肠镜检查),排除原发肿瘤局部复发。显然,确诊肺转移瘤主要靠经皮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肺转移瘤须与第二个原发癌、良性肿瘤、肉芽肿、肺梗死或机化性肺炎、癌性淋巴结炎等疾患鉴别;特别是孤立性肺结节还可能是原发性恶性肿瘤或其他原发性疾病,必须做出鉴别。六、治疗随着对恶性肿瘤肺转移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外科治疗肺转移瘤作为重要手段已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能够有效地减轻了瘤负荷,解除转移瘤所造成的各种症状。理论上,如果没有其它部位的转移,肺转移瘤切除术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手术的成本、效果比值也更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应个性化对待,需在各个学科(特别是化疗科)的参与下共同制定,根据原发肿瘤给予规范新辅助或术后辅助化疗也有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肺转移瘤手术方式选择趋向于保守,提倡“经济切除”,即在转移瘤能够完全切除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的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肺楔形切除术已成为大多数类型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标准术式;微创化是当今外科发展的趋势,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转移瘤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具有确诊和治疗双重作用。当然,也有学者努力尝试单侧隔离肺灌洗、精确放疗、射频消融、吸入疗法和靶向治疗以及其它新发展的治疗方式,除少数单发肺转移瘤能够起到疗效外,绝大多数多患者的生存期仍不尽人意,基因治疗预期能够带来了更大的希望,但真正应用于临床还有一定的距离。七、预后不同恶性肿瘤的肺转移瘤表现各异,患者生存时间也不相同。如果所有转移病灶能够切除,避免并发症发生,尽量保留肺组织,那么就能获得长期缓解和生存。预后最好的是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其次是上皮来源的肿瘤,而转移性黑色素瘤预后最差。除了肺转移瘤的组织来源和病理类型,无瘤间期(disease-free interval,DFI)及淋巴结转移状况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完善肺转移瘤治疗策略,让更多的肿瘤患者从中受益,需要胸外科及肿瘤相关学科同道的共同努力。八、预防绝大多数恶性肿瘤出现肺转移后早期多无临床症状,为尽早发现肺转移瘤,应在原发肿瘤根治后根据原发肿瘤的倍增时间每1~6个月作胸部CT扫描及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如β-HCG、AFP、CEA等),且至少随访3~5年。[汪进益 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 心胸外科 撰写]
一、概述气管畸形(bronchialmalfommtion)是一种少见但种类较多的疾病,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的气管支形态不规则、支气管囊肿、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气管食管瘘、气管支气管巨大症、支气管的转位和变异、气管憩室、气管支气管闭锁以及支气管起源异常等。此外,这类疾病常伴有其它系统畸形表现,如有先天性法洛四联症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还有更为罕见的肝脾反位、胆总管囊肿等腹部器官畸形。气管畸形具有较多的形成因素,临床表现复杂。病情严重者,出生后即出现症状,多表现为声嘶、气促、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威胁生命。二、病因气管畸形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出现的。先天性气管畸形发病率极低,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能引起组织和器官分化异常的因素都可促使气管发育阻碍。遗传因素或胚胎发育的4~8周孕母受多种因素影响可发生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气管畸形患儿常并有其它系统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因心脏增大或血管畸形也可导致气道受压软化狭窄;肺动脉增粗会导致气管下段、隆凸段受压;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则会导致左支气管局段或全段受压狭窄;此外,这类患者常因合并营养不良导致喉、气管软化。三、临床表现气管畸形患者因器官发育障碍影响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常常表现为反复喘息、呼吸道感染和紫绀、呼吸困难等,也可闻及双相哮鸣音。临床症状的轻重取决于管腔狭窄程度和是否合并其他畸形。喘鸣是最常见的气道畸形的显性症状,易合并感染,且并发症可能严重,有生命危险。合并有肺动脉吊带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管环、肛门闭锁及胆道缺如等畸形,则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婴幼儿气管畸形主要表现为阵发或持续性呼吸困难,且在安静睡眠时减轻而在哭闹时或继发感染时加剧,并在喉喘鸣时出现吸气性三凹征,肺部可听见双相喘鸣音。病情严重者在新生儿期死亡,较轻者则伴有咳嗽、哮喘、喉鸣,反复持续的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等症状,严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健康。四、检查由于上颈部和纵隔结构复杂,正常解剖变异较多,常规胸部X线检查对气管畸形诊断价值不大,目前诊断方法有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气管造影等。1.CT检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薄层扫描及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对气管畸形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应用支气管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畸形的类型,与纤维支气管镜及支气管造影检查相比痛苦少且危险性小,费用低,故可作为初步筛查与诊断的检查手段之一,是目前广泛运用的较好的技术手段。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目前常用的确诊方法有支气管镜检术,在患者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明确畸形病变的部位,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狭窄的程度。3.支气管造影:过去认为,支气管造影和纤维支气管镜是诊断气管畸形的“金标准”,但应用在危重症患儿及年幼儿中有较大风险。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UCG)联合多层螺旋CT可对心内畸形、气管桥、肺动脉吊带及气管支气管狭窄等复合畸形做出最完整的诊断,也是术前诊断和评估的最佳辅助检查。五、诊断临床上患者反复出现的肺炎及细小支气管炎、呼气性呼吸困难、不明原因呼气性喘鸣、吞咽困难等表现,常规抗感染疗效欠佳,应考虑到气管畸形的可能。患儿若伴随呼吸急促或喘鸣等呼吸道症状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对帮助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气道CT三维重建采用多种计算机后处理技术,从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可以清楚地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的轮廓及管腔,基本上与纤维支气管镜及外科解剖所见信息一致,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确实可行的依据。六、治疗:气管畸形的基本治疗是稳定气道,为患者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气。内科治疗主要以抗感染为主,以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为主,可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扩张气道及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如感染反复发作应予手术治疗。解决畸形问题则需要胸外科酌情手术。气道重建手术可根治气管畸形,值得关注的是,此类患者行气管插管可能存在困难,插管时必须选择较细的气管插管。近些年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检出率有增加趋势。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先天性气管狭窄等复合畸形病例,应同期行心血管畸形和气管畸形的矫治,临床效果确切。此外,近年来,国外有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术或结合其他技术如激光成功治疗气管狭窄的报道。七、预后本病病死率高,严重者会导致呼吸窘迫,预后较差,需及早发现气管畸形。近年来由于影像学和胸外科的发展以及对气管畸形此类疾病认识的提高,使许多患者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成功治疗和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八、预防临床上对于经一般抗感染、平喘等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应高度警惕有无气管畸形的可能,尽早行相关检查,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避免误诊和漏诊,这对尽早制定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汪进益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胸外科撰写]
一、概述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恶性程度极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的15~20%;常于中老年时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具有早期转移、快速增长及对初始化疗敏感的特征。临床上分为局限期(limited stage disease,LD)和广泛期(extensive stage disease,ED),前者被定义为肿瘤局限于一侧胸腔、纵隔,或锁骨上淋巴结(当肿瘤已经扩散到上述部位,可以包含在一个辐射窗口范围内),除此之外为广泛期。在首次就诊时大部分病人诊断为广泛期,局限期病例相对较少。小细胞肺癌被认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化疗为主联合放疗和/或手术等综合性治疗,尽管初始治疗高度敏感,但是高复发率使得其远期生存仍未得到明显改善。二、病因小细胞肺癌具有倍增时间短、增殖指数高和早期扩散等特点,从组织学角度属于支气管肺神经内分泌癌,确切起源尚不明了。目前的观点是其发病与吸烟密切相关,有报道称约95%的患者发病可归因于吸烟,这种情况尤其常发生于重度吸烟者。研究显示,这种类型的癌细胞起源于较大支气管的肺Kulchitsky细胞及嗜银细胞,大多数为中心型肺癌,亦有少部分表现为周围型肺癌;其细胞尚可分泌儿茶酚胺、5-羟色胺、组胺及激肽等物质,常伴有内分泌异常或类癌综合征。此外,约20%的小细胞肺癌含有非小细胞肺癌成分(如腺癌、鳞癌或大细胞癌等),是复发的不良根源之一。正常情况下机体原癌基因处于失活状态,而抑癌基因为激活状态,老年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出现细胞内部基因异常时,原癌基因激活而抑癌基因失活,进而形成癌细胞,失去生长接触抑制的癌细胞不仅可以增殖形成原发肿瘤,且可以脱落进入血液达到其他组织器官形成转移。三、临床表现小细胞肺癌生长迅速,易出现在大气道,刺激支气管黏膜,阻塞气道,临床症状以“刺激性干咳”最多见,首发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短、胸部疼痛以及肺外症状。中心型肺癌出现呼吸道症状和体征较周围型早而明显,周围型肺癌除累及纵隔、胸膜或胸壁时出现胸痛外,一般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由于小细胞肺癌还可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导致低钠血症,因此对不明原因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低钠血症,且经过积极治疗难以纠正的患者,需要进一步做全面检查。四、检查对临床上出现小细胞肺癌征象者,应该接受包括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在内的全面检查,以防止误诊、漏诊,指导临床作出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1.胸片:病变位置于右肺上叶与左肺上叶最多,其中男性患者中以右肺上叶最为多见,女性患者为右肺下叶最为多见,略有差异。2.胸部CT:小细胞肺癌约85%表现为中央型,CT表现为以支气管为中心的纺锤形或者茄形肿块,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后期出现支气管闭塞和合并肺不张、肺炎。3.肿瘤标志物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小细胞肺癌标志物之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roGRP)对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独立诊断价值。同时,部分患者尚存在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的高表达,这提示部分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中可能存在分泌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的癌组织成分。4.病理学检查: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其病理亚型有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复合燕麦细胞型等。此外,核磁共振(MRI)、骨扫描ECT、纵隔镜、经超声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和血液免疫生化以及基因测序、分子病理检测等也常用于临床协助对小细胞肺癌作出更为精确的诊疗。五、诊断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主要通过病史、体检、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法予以综合判断。1.临床诊断:首发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气短、胸部疼痛以及肺外症状等,尤其是对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应及时行胸部CT等检查。2.影像学诊断:胸部CT已成为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CT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是方法可明显提高小细胞肺癌的诊断率。3.鉴别诊断:临床上应结合临床表现、CT成像的特点、肿块的边缘征象以及CT增强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肺结核球、肺炎性假瘤(如陈旧性肉芽肿)、肺错构瘤等良性肿瘤进行鉴别。4.治疗小细胞肺癌具有生长迅速、早期易转移、对放化疗高度敏感、早期初治缓解率高等特点,因此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仍是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选择。1.标准的化疗方案为依托泊苷和顺铂(或洛铂)两药联合(EP方案)。拓扑替康是复发后治疗的主要药物;伊立替康替代顺铂对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也得到了相关临床数据支持。2.放疗应遵循“靶区最大剂量化和最大限度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原则。全身化疗同步胸部放疗(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TRT)是局限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有助于控制咯血、上腔静脉综合征、气道阻塞、喉神经受压和其他局部并发症。3.外科手术的适应症仅局限于T1-2N0M0期患者。几乎所有的小细胞肺癌都会在一线治疗后复发和/或转移,并且预后不良。姑息性放疗常有助于控制骨转移后的疼痛或脑转移后的神经症状。脑转移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全脑预防性照射(PCI)是必要的,对于改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意义。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六、预后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恶劣,其倍增时间短、增殖指数高,早期易发生转移。尽管初治患者对化疗较敏感,但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和复发,且对二线化疗药物相对不敏感,预后较差。早诊断、早治疗以及对预后的判断,是治疗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七、预防目前由于吸烟、二手烟及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小细胞肺癌在我国的发生率仍呈逐年进展的趋势,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的肿瘤之一。戒烟不仅可以降低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同时也能够降低其死亡发生率。因此,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心态平衡”等,以及落实全面控烟为根本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汪进益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胸外科撰写]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目前的第一大癌。由于吸烟以及包括燃烧煤炭在内的环境污染,近几十年来,肺癌在各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在急剧上升,居恶性肿瘤榜首。肺癌流行病学现状使得大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及时了解肺癌早期症状的话,就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倘若能早期发现肺癌,其治愈率可达60%以上,然而肺癌的早期发现特别困难,早期症状有哪些呢?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咯血则最有诊断意义,多为痰中带血丝。肺癌高发人群是年龄在40岁以上,平时抽烟每天达一包以上,烟龄超过20年的人,尤其是男性。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应高度予以警惕:无症状:约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肺癌患者无任何明显的早期症状,只能依靠定期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其病变。长期吸烟者,咳嗽产生改变者,且痰中带血。咳嗽:多为刺激性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主,有咳不净的感觉,一般无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痰。出现持续2、3个月以上的刺激性干咳(常由于外部刺激如冷空气,运动后,气味,呼吸感染诱发的无痰咳嗽);或者突然干咳、呛咳两周以上,且抗炎治疗无效,应警惕肺癌的可能。对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咳嗽声音如果呈高音调金属音时,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或者原有慢性咳嗽突然发生性质改变,甚至伴有“气管鸣”、“气短”者更应予以注意。痰中带血或咯血:是肺癌的常见症状,以此为首发症状者约占三分之一。由于肿瘤组织血供丰富,质地脆,剧咳时血管破裂而致出血,咳血亦可能由肿瘤局部坏死或血管炎引起。肺癌咳血的特征为间断性或持续性、反复少量的痰中带血丝,或少量咯血,偶因较大血管破裂、大的空洞形成或肿瘤破溃入支气管与肺血管而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咯血。大部分的患者都是由于出现了这个现象再去医院就诊,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胸部不适:难忍的胸痛(不规则的隐痛或钝痛)、胸闷及气急,而又无明显的缘故原由表明者。其中胸闷胸痛,一般症状轻,定位模糊,当癌瘤侵及胸膜、胸壁时,疼痛加剧,定位较前明确、恒定;气促是由癌瘤阻塞所致的肺炎、肺不张、恶性胸腔积液、弥漫性肺泡病变等均可引起。声音嘶哑:有少部分肺癌患者以声嘶为第一主诉,通常伴随有咳嗽。声嘶一般提示直接的纵隔侵犯或淋巴结长大累及同侧喉返神经而致左侧声带麻痹。声带麻痹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上气道梗阻。低烧(低热):由于炎症的因素,患者还会出现一定的“低烧”现象,在经过抗炎症的治疗之后也不能得到好转,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高烧,这也是早期的患者比较常见的症状。 此外,重复在肺部某处呈现炎症转变(阻塞性肺炎或癌性毒素所致);肺部听诊有局限性哮鸣音、笛音、鼾音不因咳嗽而改变者;不能用一般气管炎解释的局限性肺纹理增加或者局限性肺气肿,等等。早期肺癌一般并不产生症状,所以又叫无症状期,短则数月,长则几年,因人而异,此时患者很少就医,所以临床上很难发现。上述这些早期肺癌的常见症状表现您了解清楚了么?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患者及家属应多加留意,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及时就诊。肺癌应该早发现早治疗,早解除病痛之苦之难。
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和CT筛查的普及,偶然发现肺部小结节是很常见的。在各种大型肺癌筛查试验中,肺结节的发现率已从不到百分之十上升至百分之五十以上;且相当一部分肺结节即为早期肺癌,多为不典型腺瘤增生、原位癌、微浸润腺癌及早期浸润性腺癌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其预后十分理想。当然,肺结节不非就是早期肺癌,其仅仅是个影像学的概念。肺结节影像学定义是指小的、类球形的、局限性的不正常组织,CT上看起来是圆的或不规则阴影,且直径不超过3.0cm;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一般认为肺部出现数目多于10个的多发性、弥漫性结节,很可能伴有症状,更可能是炎症或转移癌,亦即可由胸外恶性肿瘤转移或活动性感染导致,原发性肺癌的可能性相对很小;意义不明的结节常常是指单个结节且没有特异性,往往是良性征象。当肺结节的直径小于8mm的称之为亚厘米级结节,恶性发生率非常低;而直径小于4mm的则定义为微结节。此外,肺结节尚有一个特殊的类型就是毛玻璃样结节(GGNs)或亚实性结节,表现为局部结节样区域,肺的模糊度增加,但透过此区域仍能看见气道、叶间裂和血管,包含部分实性GGNs(有实性成分)和纯GGNs(无实性成分)等,GGNs通常是多个,特征不同于实性结节,倾向于恶性,典型的组织学谱是腺癌伴低生长率,倍增时间常常大于2年。至于直径大于3.0cm的肺部阴影则为肺占位,先考虑为恶性,除非已证实是其它原因所致。一旦检测到肺结节,下一步就该运用临床风险因素和CT特征评估癌症可能性。其中:①年龄小于35岁者其肺癌较为罕见,在35-40岁之间的肺癌也不太常见,随着年龄增长,癌症可能性逐步增加;②吸烟史是单一最常见肺癌风险因子,较非吸烟者增加10倍;③既往有癌症史者,若在肺内发现结节更可能是恶性的;④间质性肺疾病,特别是硬化病和结节病;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吸烟有关肺疾病,也认为是肺癌风险因子,吸烟校正后明显下降;⑥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的肺癌家族史增加肺癌风险;⑦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⑧结节的位置在肺上叶更可能是恶性;⑨肺结节形状是圆且光滑的,通常是良性的,但不能完全除外恶性,表现为分叶状或浓密毛刺状的高度可能为恶性;⑩肺结节钙化是小点状或是偏心通常为恶性,而肺结节空洞是不规则厚壁(﹥15mm)通常是恶性的。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患者的预后和肺结节实性成分大小更相关,因此,部分实性结节的大小测量,当纵隔窗和肺窗不一致时,以肺窗测量为准;临床分期仅需要测量实性成分的大小,病理分期则需要计算浸润性成分大小。针对高危人群采用低剂量胸部螺旋CT平扫筛查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基础。高分倍率CT配合三维重建,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肺微小结节肿块周边的特征改变,有利于预测非侵润性或微浸润性磨玻璃样肺癌。对于肺部小结节的治疗,目前首推胸腔镜微创手术疗法。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依然是当今世界上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与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一、食管癌的临床症状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食管癌早期症状不典型,易被忽略,主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烧灼感,进食通过缓慢并有滞留感或轻度哽噎感。在平素生活当中,如果发现有以下症状就应引起警觉:① 咽食物时有哽噎感;② 胸骨后疼痛和下咽时食管有疼痛感;③ 食管内异物感;④ 食物下行缓慢并有滞留感;⑤ 咽喉部有干燥和紧缩感;⑥ 胸骨后有闷胀感。食管癌中晚期症状表现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咽下疼痛,食物反流感,慢性脱水。病情已经不断进展,到晚期会同时伴有呕吐、上腹痛、体重减轻等症状,可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消瘦、恶病质,并可出现癌转移、压迫等症状,很多病人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声音嘶哑。此外,食管的其它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也可出现进食梗噎和胸骨后烧灼或针刺感,因此,出现这些症状就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排除是否有食管癌的可能。二、食管癌的致病原因食管癌在肿瘤疾病中属于常见病及多发病,主要有两种组织学分型: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ESCCs)好发于食管中段或上三分之一段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s, EACs)好发于下三分之一段及食管胃结合部。遗传因素是食管癌重要因素之一,但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在致癌与促癌方面的作用比遗传因素大,长期摄入含亚硝胺类化合物和霉变食物以及烟酒嗜好等因素可能有着更加重要的病因学作用。1.饮食习惯:粗糙食物、重盐饮食、热烫饮食、咀嚼槟郎或烟丝、进食过缓或过快等,对食管黏膜的慢性刺激形成食管癌的癌前期病变;另外,爱吃腌制的食物(如泡菜、酸菜等),食物中大量的亚硝铵类化合物质及真菌毒素也是致癌的主要原因。2.生活习惯:长期吸烟或/和饮烈性酒、经常熬夜和不爱锻炼、偏好饮浓茶等,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而容易感染其它疾病和肿瘤。3.环境因素:食管癌的发生有地域性差异,干旱剥蚀、低山丘陵地带相对高发;食管癌的发病还与年降雨量、年蒸发量及水热指数、年干燥度、土壤酸碱度及自然植被稀疏程度等因素有关。4.遗传因素:食管癌具有比较显著的家庭聚集现象,据统计在我国高发地区,本病有阳性家族史患者达25%,其中父系最高。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引起抑癌基因失活或癌基因激活的基因变化所致。5.食管损伤和某些慢性食管疾病:腐蚀性食管灼伤和狭窄、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或食管憩室等慢性食管疾患,由于食管内容物滞留而致长期的慢性炎症、溃疡或慢性刺激,引起食管上皮增生,导致癌变。6.营养因素:饮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和动物蛋白,摄入维生素A、B2和C等缺乏,或食物饮水土壤内的硼,锌,钼,镁,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低,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7.其它相关因素:贫穷、低收入生活条件、肥胖、高能量和高脂类食物的摄入等都可能增加食管癌发病风险;长期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精神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以及情绪不稳定等也是食管癌致病的相关因素。三、食管癌的治疗目前我国治疗食管癌疾病的主要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三种。肿瘤分期(TNM)结果决定食管癌的具体治疗方式。早期食管癌即Tis和T1a病变以及一般状况差合并严重疾病的病人推荐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和内镜黏膜下切除(endoscopic submucosaldissection, ESD);“食管癌切除、淋巴结清扫加消化道重建”手术依然是没有远处转移的食管癌的之标准治疗方式;对于不可切除食管癌(T4b, N0~3和Ⅳ期)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是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随着食管癌循证医学的发展,食管癌的治疗理念由单一的外科手术发展为把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等有效方法合理运用,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还可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和/或中药辅助治疗,达到积极提高局部中、晚期患者的疗效。此外,对于食管癌患者采用EGFR靶向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显著,且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减少了患者疼痛,已成为能够改善预后的有效对策。四、食管癌的早期诊疗和预防应对食管癌,预防和早期诊疗是关键。研究显示,早期食管癌外科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85%~90%,而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6%~15%。因此,开展对高危人群的癌前病变筛查与早期诊疗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癌措施行之有效的预防途径。食管癌的筛查推荐采用胃镜检查,包括常规胃镜、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的方法,其目标人群为55~74岁的一般风险人群、40~74岁的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及家族史不详的人群。有以下任一条者视为高危人群:①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区;②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③既往有食管病变史(食管上皮异型增生);④本人有癌症史;⑤长期吸烟史;⑥长期饮酒史;⑦有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快、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进食腌菜者等。改善环境,倡导良好的健康饮食与及时就医等生活习惯,具有现实的防癌意义。现在不少地方已进行了病因学预防,包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饮水污染、并防霉去霉等;吃饭要尽量细嚼慢咽,少食热、烫、硬食物,以保护食管黏膜;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控制烟酒;维持营养均衡,多食新鲜果蔬;提供预防性药物或维生素等,这些措施对降低食管癌发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五、胸外科食管癌诊疗特色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胸外科,是以食管肿瘤的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临床科室。常规开展食管癌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esophagectomy, MIE)、开胸手术(open esophagectomy, OE)和经右胸Ivor Lewis术式、McKeown术式以及经左胸Sweet术式等。近年来,东方医院胸外科积累了大量的食管癌病例资料,对其治疗的探索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建立了食管癌的生物样本库,可对食管癌患者复发、转移、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进行相关检测,不仅可作为抗原负载实现了生物治疗,还可促进食管癌研究的开展;并发挥多学科MDT(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多学科治疗模式,联合中医科采用整体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种及脏腑特性,利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观点来遣方用药等。在科室领导的带领下,科室建设日趋完善;随着国内外交流的增进,学术视野不断拓宽,健康教育稳步推进,患者生命质量有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