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99年起持续复发性口腔溃疡,累及咽喉,05在同仁医院风湿免疫科进行诊治,确诊为不完全白塞氏综合症 有幸得到王大夫的诊治,用药秋水仙碱+柳氮磺吡啶控制病情,后改用雷公藤,持续用药1年左右,后用中药调理,停用西药。07年,口腔溃疡有复发趋势,用沙利度胺控制(每天3-4片),用药2-3周即可痊愈,改用小剂量(每天1-2片)用药2-4周,病情可稳定1-2个月。目前,口腔溃疡复发已较少,主要在春秋换季时发作,用沙利度胺(每天4-6片),3-4周可痊愈,后用小剂量1-2周,可稳定2-3个月不发作。 想咨询王大夫,最近我和老婆打算要孩子,沙利度胺是否在拟怀孕期必须停用一段时间?停药多久后可以安全授孕?另外我这种用药的情况是否正常?谢谢王大夫。北京同仁医院风湿免疫科王振刚:沙利度胺尤其不适合于妊娠期间的妇女使用。没有男性用药的资料,更没有男性用药对女性及其胎儿影响的资料。为安全起见,还是建议您逐渐停药后在考虑要小孩。患者:感谢王大夫,请问在停药期间如果发作厉害,有什么替代药物可以用么?北京同仁医院风湿免疫科王振刚:目前要考虑的问题是:要小孩和口腔溃疡之间的利害平衡关系。患者:是的,好在发作不频繁了,基本上一次发病用药治愈后,大概可以稳定2-4个月,可以在间隔期准备要孩子。北京同仁医院风湿免疫科王振刚:ok
发布: 2013-10-13 09:39 作者: webmaster 来源: 网络转载 查看: 2次 囊性纤维化是由单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突变造成多个器官病变,最明显的是肺部分泌物异常增厚。这样会导致复发性肺部感染,使得病人呼吸困难,影响病人生命健康。 日前,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囊性纤维化的药物。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大量的之前未知的囊性纤维化相关基因。这表明新型筛选技术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靶点。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细胞》(Cell)杂志上。 囊性纤维化病人的 CFTR 缺失会导致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 ENaC )的异常兴奋,引起病人肺部淤积过多的钠离子,而钠离子能够吸引水分子,所以导致病人肺部的粘液越来越多,使得肺脏内部缺水。 目前仅有的治疗药物是针对 CFTR 突变的,但是仅对三分之一病人有效。因此如果想以更有效的治疗囊性纤维化,就应该寻找作用于 ENaC 的药物而不是试图去修正 CFTR 突变。但是很遗憾的是,抑制 ENaC 的药物大多数是用来治疗高血压,而不是用来治疗囊性纤维化的。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学家采用其他的方法来治疗囊性纤维化。研究人员希望通过筛选出有效的药物来下调某基因,从而使得 ENaC 被抑制。 科学家采用遗传技术和自动分析技术系统地逐一抑制七千多个基因,分析哪些基因突变会影响 ENaC 。他们发现超过七百个基因的下调会抑制 ENaC 活性,包括很多之前并不了解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叫做 DGKi ,科学家测试抑制肺细胞 DGKi 功能的药物使,发现该药物效果非常明显。 研究人员表示,抑制 DGKi 看起来能够明显的扭转囊性纤维化,但是并不完全抑制 ENaC 的功能。事实上抑制 DGKi 能够降低 ENaC 活性,足以使得细胞达到正常水平,不会产生其他如肺水肿等的副作用。 该发现已经引起制药公司的兴趣,希望进一步的以 DGKi 作为靶点开发出新的药物。
发布: 2013-3-28 09:21 作者: 刘湘源 来源: 本站原创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关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的规范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在2011年推出诊治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最新的痛风治疗指南,该指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痛风的系统治疗指南,第二部分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预防性抗炎治疗,均发表于《关节炎护理与研究》[Arthritis Care Res 2012,64(10):1431和1447]杂志。此次治疗指南对过去各国治疗指南进行了总结更新,结合最新的文献证据和专家共识,制定出了不同证据级别的治疗方案。 痛风的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原则 痛风的非药物治疗 指南首先强调了患者宣教的重要性,单纯饮食及生活方式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尿酸和(或)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的作用。 关于饮食控制,指南建议:① 限制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限制富含嘌呤的肉类、海鲜及果糖饮料的摄入,推荐低脂或脱脂乳制品和蔬菜;② 减少酒精摄入(特别是啤酒、白酒和烈酒),避免酗酒,疾病活动的患者须戒酒,尤其是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及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降尿酸治疗(ULT) 非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患者,经非药物治疗血尿酸(SUA)仍>7 mg/dl者,应予药物。痛风患者ULT目标为SUA<6 mg/dl;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症状长期不缓解或有痛风石的患者,SUA应<5 mg/dl。 推荐抑制尿酸生成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为首选用药,推荐别嘌醇或非布索坦单药治疗。对XOI有禁忌或不耐受者可换用促尿酸排泄药,但肌酐清除率(CCr)<50 ml/min者不宜使用。注意,这里监测的是CCr而非血肌酐浓度(SCr)。 与传统观念不同,指南指出,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在恰当抗炎治疗后,可开始ULT。该观点有待国内大量临床资料证实。 别嘌醇方案 推荐初始剂量≤100 mg/d(慢性肾脏病4期及以上者为50 mg/d); 每2~5周渐加量;维持最大治疗剂量(>300 mg/d)使SUA降至目标值以下,肾功能不全者,只要对其充分宣教及规律监测药物毒性反应,也可按此剂量治疗;建议用药前筛查人白细胞抗原(HLA)-B*5801基因型。研究证实,汉族人群HLA-B*5801基因频率较高,且该基因阳性是别嘌醇过敏高危因素之一,故在国内对其进行筛查或为预防别嘌醇过敏有效手段。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推荐的别嘌醇和非布索坦最大剂量分别为800 mg/d和80 mg/d,考虑到指南的全球应用,在此将非布索坦最大剂量调整为120 mg/d。 促尿酸排泄药方案 单药治疗首选丙磺舒,其他包括非诺贝特和氯沙坦;尿结石病史为此类药物禁忌证;CCr<50 ml/min时不宜将丙磺舒作为一线用药;用药前及用药中须监测尿液中尿酸浓度;通过增加液体摄入、碱化尿液及监测尿液pH值预防尿结石形成。 联合用药 若经单药治疗后SUA仍不能达标,指南还推荐了联合口服ULT方案,如一种XOI药物与一种促尿酸排泄药物联合使用。对严重痛风、难治性痛风或不能耐受口服降尿酸药治疗的痛风患者,可使用pegloticase。研究显示,pegloticase不仅有溶解痛风石的作用,还可改善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体征,但不推荐将其作为一线用药。 血尿酸达标后的长期维持治疗方案 SUA达标后的长期维持治疗方案包括:① 预防性的抗炎治疗(详见第二部分);② 规律监测SUA及药物不良反应;③ 在痛风症状、体征消失后,应继续坚持所有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以保证SUA长期维持在目标值以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与预防性抗炎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基本治疗原则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必须采取药物治疗,且最好在发病之初的24小时内开始。如果在ULT过程中出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不须暂停降尿酸药物。药物选择原则见表1。 指南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要让患者知道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原因,一旦发作,患者应知晓基本处理原则;另外,要让患者认识到痛风是体内尿酸过度积累所致,只有进行有效的ULT,才能达到理想疗效。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药物治疗 NSAID的使用 服用NSAID应遵循FDA或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批准的剂量足量服用。在传统NSAID不耐受或有禁忌时,可使用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但也有专家指出,COX-2抑制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风险效益比并不清楚,应用时须慎重。 患者须坚持使用NSAID直至急性关节炎发作完全缓解。同时患有其他疾病或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酌情减量。 秋水仙碱的使用 指南推荐发作后36小时内服用秋水仙碱。鉴于其不良反应明显,目前更倾向于小剂量治疗,即起始剂量为1.2 mg,1小时后再服用0.6 mg,12小时后按预防性抗炎治疗剂量(0.6 mg qd或0.6 mg bid)直至症状完全缓解。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须减量。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指南推荐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1~2个大关节受累者可予关节腔内注射,多关节受累或关节位置不宜接受关节腔注射者可口服泼尼松,不能口服泼尼松者可予静脉或肌肉注射甲泼尼龙(表2)。 初始治疗无效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指南中将疗效不理想定义为24小时内VAS改善<20%或24小时后VAS改善<50%。此时,应考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是否正确;若诊断无误,可尝试换另一类单药或加用一种药物联合治疗。目前已开始试用生物制剂治疗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但白细胞介素1抑制剂的疗效尚未得到专家一致肯定。 药物不良事件 指南强调要注意共患病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药物毒性增加。如痛风患者伴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或肝病时,应注意NSAID、COX-2抑制剂或秋水仙碱的毒性;伴消化道溃疡、感染或糖尿病时,应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在进行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时,再用NSAID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预防急性痛风发作 指南强调,若开始进行ULT,须进行适当抗炎治疗,以预防SUA下降过程中痛风性关节炎再次发作。预防发作首选口服秋水仙碱(0.5 mg或0.6 mg bid或qd,肾功能损害者酌情减量)或口服小剂量NSAID。对上述药物存在禁忌或不耐受时,可考虑使用小剂量泼尼松或泼尼松龙(≤10 mg/d)。 关于用药时间,指南指出,只要有疾病活动迹象,就应预防性抗炎治疗。若患者存在痛风石、最近有过急性痛风发作、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无法达到目标SUA浓度时,均应予药物治疗,具体用药时限未达成一致。 ■小结 2012年ACR指南对规范痛风治疗至关重要,其强调了SUA达标对预防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对难治性痛风性关节炎可联合应用NSAID和秋水仙碱或秋水仙碱和糖皮质激素,对于使用常规降尿酸药物无效的高尿酸血症可尝试非布索坦等新型药物。
发布: 2013-7-06 06:46 作者: 沈颖 来源: 本站原创 最近,3位风湿病学家因发现了吸烟与类风湿关节炎之间的风险基因而获得了2013年瑞典的克拉福德奖,即400万克朗(614000美金)的奖金。克拉福德(Crafoord)奖在1980年由人工肾脏发明者霍尔格克拉福德和他的妻子安娜格蕾塔克拉福德设立,瑞典皇家科学院管理。设立目的是对诺贝尔奖遗漏的科学领域的基本研究予以提倡和奖励。这些领域有数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和天文学。每年仅颁发一个奖项。 这3位类风湿关节炎学家所发现的这段独特的DNA序列一旦受到吸烟的影响,就会大大增加人体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 早在20世纪80年代,Peter Gregersen与Robert Winchester就开始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间的差异。目前的研究已知,这些白细胞抗原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该理论指出,这些风险基因应该是通过控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的生产来增加类风湿关节炎风险的。这些HLA在细胞表面形成一种口袋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将一些分子(例如病毒)卡在里面。而人体免疫细胞通过检测这些口袋结构来清除不健康的细胞。而由于一些HLA在细胞表面形成了独特的口袋结构而使得免疫细胞错误识别,将正常的细胞也清除了,这才导致了类风湿关节炎。他们发现了HLA基因变异间共有的一段含有5个氨基酸的序列具有增加类风湿关节炎风险的作用。 而在20年后,该项研究才又取得了重大突破。Lars Klareskog的团队发现那些含有该段序列且吸烟的北欧人群患类风湿关节炎的风险增加了20倍40倍,而那些含有该序列但不吸烟的人群的患病风险则仅增加了4倍。 基于这些发现,科学家们相信,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都源于肺部。他们认为抗瓜氨酸蛋白参与其中。该项发现有助于更精确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参考文献:《Science》2013;339:379
发布: 2013-8-10 06:59 作者: ZHAOYONGGANG 来源: 本站原创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有多种并发症,其中包括听力和前庭障碍。西班牙Salamanca大学医学院的Batuecas-Caletrío A等,探索是否存在SLE某部分亚组患者,其广泛存在内耳障碍,以及与偏头痛之间的潜在关系。研究发现,89例伴有前庭症状的SLE患者, 其中50/89例伴有经常性头痛,其中26例符合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4%的患者报告有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或阵发性眩晕。在8例(9%)阵发性眩晕患者中,一例明确诊断梅尼埃病,另外两名患者有可能患梅尼埃病。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被发现伴有阵发性眩晕的病史,但无头痛或偏头痛病史。 结果表明:SLE患者偏头痛、感音神经性听障和阵发性眩晕是并存的症状,但是这些患者中但感音神经性听障或眩晕和偏头痛无关。然而,感音神经性听障和眩晕是SLE患者相关的症状,提示存在一个共同的前庭功能障碍。资料来源:Lupus. 2013 ;22(5):437-442
发布: 2013-10-26 05:50 作者: zhaoyonggang 来源: 本站原创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对激素和其他疗法均不敏感的疾病。美国匹兹堡大学的Xue J等认为,IPF的发病可能和B细胞有关。 研究发现:循环中浆母细胞占B细胞比例,IPF患者(3.1±0.8%)高于正常人(1.3±0.3%)(p < 0.03),而且这种差别和IPF患者肺容积( R = 0.44,P <0.03)有关。CD20(+)B细胞弥漫性聚集分布肺实质,血管周围免疫复合物、补体沉积,均在IPF肺中普遍存在,但在正常人不太突出或无此现象。 血浆中的血浆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浓度,110例IPF患者(2.05 ± 0.05 ng/ml)明显高于53例正常人(1.40 ± 0.04 ng/ml)和90例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9 ± 0.05 ng/ml)(p <0.0001)。IPF患者BlyS水平和肺动脉压相关(r = 0.58,P <0.0001)。 BlyS最高的(25%部分)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46±11%),低于BLyS浓度较低的患者(81±5%)(危险比= 4.0,95%可信区间 1.8 -8.7,P = 0.0002)。
近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带领的团队揭示了炎症与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新机制,为防治人类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潜在新型靶点。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免疫》杂志。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仍缺少对该病的根治性疗法。因此,人们对于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非常关注,希望能为该病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新机制、新靶点、新方向。 近年来,研究发现,异常的组蛋白修饰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密切相关,逐渐成为热门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新靶点。 为此,曹雪涛团队将表观遗传修饰、炎症与天然免疫应答调控、自身免疫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联系起来开展研究,与浙江大学医学院免疫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夏梦、刘娟等通过小RNA干扰普筛实验发现,在所筛选的14种H3K4(去)甲基化转移酶中,H3K4甲基化转移酶Ash1l可以明显地负向调控巨噬细胞中病原体刺激触发的炎症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的产生。 他们与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吴晓晖、许田合作,通过研究Ash1l缺陷小鼠进一步发现,老龄Ash1l缺陷小鼠器官中侵润更多炎性细胞,其体内存在高水平白细胞介素6,更易自发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并伴发器官组织的炎性损害。这表明Ash1l分子可以阻止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一旦患上骨关节炎,会对平时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除了服用保护关节软骨的药物外,合理锻炼是治疗骨关节炎的重要方法。通过合理的锻炼,可以帮助骨关节炎患者缓解病情,增加信心,以轻松健康的心态去面对骨关节炎。 但是目前在锻炼方面存在两个主要的认识误区。一个是过度锻炼,有部分人认为既然骨关节炎是长骨刺了,就一定要多爬山多走路,把骨刺磨掉就好了,或者认为越疼越要动,不然就残废了。然而事与愿违,锻炼之后关节更疼了,拍片子比以前更重了。另外一个误区是拒绝锻炼,有人听说骨关节炎是磨损性病变,一定得“节省”点用,不能进行体育锻炼。 研究证明,恰当适度的锻炼不仅能预防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还能明显减轻疼痛、控制体重。骨关节炎病人不仅是可以锻炼,而且是必不可少,坚持锻炼,能改善关节的稳定性,改善症状。 但骨关节炎患者毕竟不同于正常人,在锻炼时一定要选择正确恰当的方式方法,达到保护关节的目的。在开始锻炼计划前,应估计自身关节的承受力,遵循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锻炼后出现关节疼痛不适的情况,应减轻锻炼强度,缩短锻炼时间,及时调整自己的锻炼计划。 适合骨关节炎患者的体育锻炼有以下三个方式: 一、增加关节运动范围、伸展度的锻炼 可以每天进行。比如仰头低头、转动脖子,弯腰后仰,不负重屈腿、伸腿等各个关节的伸展锻炼,在站、坐、卧位均可进行。不做下蹲起立等有害运动。 二、增加肌肉、肌腱、韧带力量的锻炼 可以每天或隔天进行。比如膝骨关节炎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锻炼,坐在椅子上,抬小腿和地面成30度角,保持10秒,然后放下腿,放松。双腿可交替反复进行。腰椎骨关节炎,应避免久站久坐,并进行颈肌、腰部肌肉锻炼。 三、增加耐力的锻炼,进行各种有氧运动 可以每周2-3次,20-30分钟/次,对于髋、膝骨关节炎,应选择非负重运动方式,最好是游泳、骑车,酌情选择散步、慢跑。应避免负重、登高、远行、蹲起、跳跃等活动。
红斑狼疮的病人在看医生的时候,医生往往要问:脸上、身上有没有出现过皮疹、红斑?晒太阳后皮疹有没有加重?那么医生为何特别重视红斑狼疮病人有没有阳光照射呢? 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晒太阳的时候,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不但会使病人面部或其它部位的皮疹加重,甚至使全身症状加重,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光过敏”现象。光过敏现象是红斑狼疮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红斑狼疮发病或病情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遇到一例病人,她的狼疮症状经过医生的治疗已经基本上完全控制了,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因此医生说她可以结婚。但是,结婚后他们有一条没有听医生的,他们去了海南岛旅游。因为她的丈夫对她不能晒强阳光的情况不太了解,已经买好了票,而她本人新婚碍于面子也没有跟丈夫说这个情况,因此他们去了海南,还泡了海水澡。结果面部再次出现皮疹,狼疮复发,回来后不得不再次住院治疗。 为什么狼疮病人对阳光特别过敏呢?这在国际学术界有不少说法,孙尔维教授的课题组在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下,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阳光中的紫外线等对我们皮肤里面的细胞是有损害作用的,它可以使得皮肤里面的细胞发生损伤。对于正常人,这些损伤的细胞很快就被我们身体内的一种专门负责打扫卫生的细胞(称为巨噬细胞)清除掉了,然后很快又长出了新的细胞,因此正常人在强阳光照射后,可以出现脱皮等现象,但是不会出现皮疹、红斑等狼疮的症状。但是狼疮病人的巨噬细胞的出现了一些障碍,打扫卫生的能力减弱了,因此病人在受到阳光照射后,皮肤细胞中的损伤细胞不能够被及时清除,因此这些细胞发生“坏死”,而“坏死”细胞会释放出很多“坏分子”,它们可以使得皮肤的血管发炎,因而出现皮疹加重,或出现新的皮疹。同时,坏死细胞还使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活性大大增强,这时免疫系统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最后产生一些“坏”东西来破坏我们这自己的细胞,而使得狼疮病人的全身症状加重。孙尔维教授的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杂志“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Medical Hypotheses”和“Frontiers in Bioscience”上。受到同行们的高度重视。 所以对于红斑狼疮的病人,应该严格禁止阳光暴晒,平时要做好防护,如戴宽边帽、穿长袖衫、戴墨镜等,旅游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即便是阴天也应做好防紫外线的措施,这样就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了。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很多,患者和家属经常会问很多问题,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应该注意点什么?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呢?根据强柱的疾病恢复特点 (1) 坐姿要正,站姿要直,坐久宜动,站久宜走 (2) 枕头要低,睡眠要足 (3) 晨起伸腰仰背,睡前学做燕飞 (4) 不和烟鬼共事,不和酒鬼交友 (5) 饮食宜爽口,易消化,够营养,远离煎、炒、炸 (6) 有空多做杂事,闲来下水游泳 (7) 牢记按时服药,定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