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两侧肩胛骨前后位置和水平上下位置偏离正常状态,而整体表现为一侧肩膀高,一侧肩膀低的特征,是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的综合征。导致高低肩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长期一侧背单肩包,青少年经常一侧上肢支撑课桌等不良姿势。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通常家长们认为可能是由于脊柱侧弯导致高低肩,遂至骨科检查,但发现脊柱未有明显异常,就会放松警惕或者忽略,认为通过生长发育即可自行改善。但是临床中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即孩子未达到脊柱侧弯的情况,但高低肩已很明显。通常导致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斜方肌上束紧张和肩胛骨外展肌群紧张导致菱形肌、前锯肌被牵拉,收缩力下降,导致肩胛骨正常的稳定性改变,从而出现一侧肩胛骨上提,外展外旋及外翻的情况,进而发展至一侧肩高一侧肩低的情况。针对治疗方法来说,如果我们用脊柱侧弯的思路来改善这类高低肩效果会不太理想,要切实的分析肩胛骨周围肌群的受力改变,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后总结,脊柱侧弯通常会导致高低肩,但高低肩不一定都是脊柱侧弯引起的,所以一旦孩子出现高低肩的情况,即使脊柱没有问题家长要及时到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检查治疗。因为如果这类不良体态不加以干预,任其呈加重趋势,会使脊柱受力改变,出现骨性的力线改变,最终引起肩胛部疼痛、脊柱发生变型,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所以及时发现,尽早干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头控训练
1、图1:扶腰坐,适合五个月以上不能独坐的宝宝,治疗者双手放在患儿腰部给予帮助,另一人在患儿前方用玩具引导,玩具在宝宝的前上方,鼓励宝宝伸手向上抓玩具或者玩具放于宝宝视线平行上方的位置引导宝宝抬头追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宝宝腰部伸展保持坐位。每次5分钟2、图2:扶腰坐,适合五个月以上不能独坐的宝宝,治疗者双手放在患儿腰部给予帮助,宝宝坐于治疗者腿上鼓励宝宝伸手向上抓玩具或者玩具放于宝宝视线平行上方的位置引导宝宝抬头追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宝宝腰部伸展保持坐位。每次5分钟3、图3:球上坐位平衡训练,适合六个月以上独坐不稳的宝宝,宝宝坐于bobath球上,治疗者在宝宝后方双手放在患儿腰部给予帮助,治疗者根据宝宝的情况左右前后缓慢滚动圆球,注意宝宝要始终保持中立位,同时宝宝前方需要家长鼓励宝宝伸手向上抓玩具或者玩具放于宝宝视线平行上方的位置引导宝宝抬头追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宝宝腰部伸展保持坐位。每次5分钟4、图4:骑马坐,适合六个月以上独坐不稳的宝宝,利用宝宝对玩具的兴趣和好奇训练宝宝在不稳定的支撑面上坐位平衡,宝宝骑坐于充气玩具上,双手抓住玩具的耳朵或角,治疗者在后方保护,注意玩具的高度略低于宝宝的膝盖,双脚能完全放置于地面,根据宝宝坐位平衡情况轻轻晃动玩具。每次5分钟5、图5:小板凳上端坐位平衡训练,适合六个月以上独坐不稳的宝宝,宝宝独坐于小板凳上方,治疗者在宝宝后方给予保护或者辅助,另一人在宝宝前方用玩具引导,玩具在宝宝的前上方,鼓励宝宝伸手向上、左右方向抓玩具或者玩具放于宝宝视线平行上方的位置引导宝宝抬头上下左右追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宝宝腰部伸展保持坐位及动态坐位平衡。每次5分钟6、图6:平衡板上坐位平衡训练,适合六个月以上独坐不稳的宝宝,宝宝独坐于平衡板上,治疗者在宝宝后方左右轻轻晃动平衡板,宝宝始终保持直腰坐,训练坐位平衡和身体的矫正反应。每次5分钟7、图7:腹部力量训练:适合五个月以上不能独坐的宝宝,腹部力量和背部力量是维持宝宝坐位的重要参与力量。宝宝平躺于bobath球上,治疗者在宝宝的正前方,宝宝双腿分开于治疗者的腰部,用双手固定宝宝的大腿,另一人在患儿前方用玩具引导,引导宝宝伸手向治疗者方向抓玩具,从而使宝宝由仰卧位到坐位,完成一次腹部力量训练。注意根据宝宝的情况控制训练难度,平躺、半躺。每次训练10个。以上治疗均注意宝宝的安全,切不可盲目操作,在宝宝哭闹时需停止治疗安抚宝宝情绪,训练次数每个动作3-5分钟,在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训练时间。
小儿翻身训练
您的孩子感统失调吗?为工作而忙碌的父母们,你有仔细的观察过你的孩子吗?他是否总是不能安静下来、注意力不集中、喜欢自言自语、烦躁易怒、容易摔倒、不喜欢被触摸、方向感差等表现。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感统失调,需要去接受规范的早期干预。由于小家庭和都市化的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与大自然的接触逐渐变少,把孩子当成小皇帝一样,事事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缺乏动手和思考的能力,各种感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训练。什么是感觉统合呢?“感统”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微的障碍。”通过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才能纠正。也就是说,感统失调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病症。感统失调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出现了障碍,使得许多优秀的方面表现不出来。通常孩子在12岁之前通过训练很容易纠正感统失调的现象,一旦超过12岁就会定型,无法改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小时候很聪明,但长大后却很一般了。感统失调都有哪些表现呢?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走路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调皮任性,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语言表达困难说话迟。视觉感不良:表现是无法流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多字少字。写字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害怕陌生的坏境,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布置的作业等。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语言表现能力极差。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经常出现摔伤,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手工能力差、精细动作差等。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问题,请赶紧到正规医院,及时检查,接受系统的治疗。
在儿童康复科,有一种足部异常姿势比较常见,尖足、内翻、外翻等,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尖足。尖足,指小儿尖足,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尖足即宝宝站立时足尖着地,两腿交叉,医学上谓之“剪形步态”,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尖足是指由于小腿后侧肌肉痉挛,足向足底方向发紧,扶站时足跟抬起较高,扶走时足跟不着地,同时伴有足背屈角异常(足背屈角≧90度。)腿后侧浅层肌肉是腓肠肌,自大腿的股骨下端到跟骨,中层比目鱼肌由小腿的胫、腓骨上端向下与腓肠肌共同组成跟腱到跟骨,二者共同组成小腿三头肌,收缩时踝足指向足底方向。病理性尖足多是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高引起的。尖足分为两类,生理性尖足、病理性尖足。那么什么是病理性尖足?什么又是生理性尖足呢?生理性尖足表现为一岁以内正常婴儿,在生长发育阶段会出现一过性尖足,主要在4个月左右扶站立位蹦跳阶段和10个月左右开始持续站立阶段,随着生长发育尖足会消失,这种即为生理性尖足。生理性尖足需要家长密切随访观察。病理性尖足具备哪些特点1.尖足长期存在不消退;2.尖足伴有运动发育落后;3.小于4个月即出现尖足;4.尖足程度比较明显;5.尖足伴视听反映不灵敏;6.尖足伴其他异常姿势。接下来聊一聊尖足的康复手段1、踝关节被动牵伸:首先让患者取仰卧位,踝为中立姿势,治疗师在患侧的外侧,先放松患者的跟腱肌肉以及踝关节肌肉群为主,其次上方手握住患者小腿远端,下方手托住足跟稍向远端牵引,同时前臂将足压向头端。每次牵伸保持1分钟,再进行下一次牵伸,牵伸时注意缓慢牵伸。2、患儿俯卧位,缓慢有力的按揉小腿三头肌,每次按摩时间5分钟每次。3、踝关节主动背曲训练。2、站尖足板,每天30分钟每次(针对具备站立能力的孩子)
“语迟”不一定是“贵人”现实生活中,部分小孩存在说话较晚的现象,到了一定年龄还不会有目的的叫“爸爸、妈妈”,很多老人习惯性会说:这样的孩子都是“贵人语迟”,将来长大了肯定聪明,有福气。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2岁左右,大约1/5的智力正常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语言发育迟缓的迹象,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赶上来。所以老一辈的人有“贵人语迟”的说法,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祝福。但有些孩子却因语言发育迟缓言语问题并不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如果不及时干预,部分儿童在语言运用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或形成较严重的语言障碍,产生阅读和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跟运动发育一样,必须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你们真正了解什么是语言发育迟缓吗?一、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能达到与其年龄相对应的水平,表现为语言方面的部分落后或整体落后。现在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二、语言发育迟缓的表现如果孩子到一定年龄段有下述情况,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应尽快找专科医生诊治。1、9-12个月时:不能理解他人的话并作出回应,听到家中成员姓名时不能有目的转向该成员。不会准确运用“爸爸”“妈妈”两词,不能模仿简单常用字词发音,不会主动与别人进行简单语言交流等; 2、12-18个月时:对简单指令不能做出相应反应,听到物品名称时不能完成从两项或三项选择中辨别该物品,不会用手势表达需求,不能说出常见物品名称等;3、2岁时,不能理解并完成复杂指令,不能指认名词卡片,不会说单词,不能用言语符号来表达其需求等;4、3岁时,不能把词汇组成长一点的词组或句子,不能用主谓、动宾或主谓宾结构的语言与他人进行简单日常交流,不会哼唱简单儿歌等;5、5岁时,不能简单描述当天发生的事情,不会讲小故事,不能理解简单语法结构,表达句子较为单一等;6、或在任何年龄段,孩子在语言运用方面,词汇和语法的应用均低于同龄儿童。或存在听力问题,唐氏,自闭症等,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 三、语言发育迟缓的原因阻碍语言发育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智力发育迟缓;2、脑性瘫痪;3、孤独症谱系障碍;4、语言环境的脱离和不良;5、受语言学习限定的特异性障碍;6、发育性运动失语;7、发育性感觉失语等。 所以说,孩子到一定年龄不会说或说不好,千万不要被老思想误导了,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不能逃避也不能盲目自信,不恰当的想法及做法,只会浪费孩子的宝贵干预时间。孩子出现相关语言问题最好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及评估再做决定,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让孩子尽早康复,回归家庭,回归学校。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家长姓名 电话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项目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候常常如此总是如此(一) 大肌肉及平衡能力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54321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543213虽看到了仍常碰到桌椅、旁人、柱子、门墙。54321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543215手脚笨拙, 容易跌倒, 拉他时仍显得笨拙。543216俯卧地板或床上, 头﹑颈﹑胸无法抬高。54321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543218不安的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543219喜欢惹人, 捣蛋, 恶作剧。54321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 并喜欢背诵广告语言。54321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都用,无固定使用哪只手。54321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穿反。54321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5432114组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54321(二)触觉敏感及情绪稳定15对亲人特别暴躁,强词夺理,到陌生环境则害怕。5432116.害怕到新场合,常常不久就要求离开。5432117偏食、挑食、不吃青菜或软皮糖。5432118害羞不安,喜欢孤独,不爱和别人玩。5432119容易粘妈妈或固定某个人,不喜欢陌生环境,喜欢恐怖镜头5432120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大受感动,大叫或大笑。5432121严重怕黑,不喜欢在空房,到处要人陪。5432122早上懒床,晚上不睡,上学前常拒绝到校,放学后不想回家。5432123容易生小病,生病后常不想上学,常常没有原因拒绝上学。5432124常吸吮手指或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助剪指甲。5432125换床睡不着,不能换被或睡衣,出外常担心睡眠问题。5432126独占性强,不让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5432127不喜欢同别人谈天和玩碰触游戏,视洗澡和洗脸为痛苦。5432128过分保护自己的东西,尤其讨厌别人由后面接近他。5432129怕玩沙土、水,有洁癖倾向。5432130喜欢直接视觉接触,常需用手来表达其需求。5432131对危险和疼痛反映迟钝或反映过于激烈。5432132听而不见,过分安静,表情冷漠又无故嬉笑。5432133过分安静或坚持奇怪玩法。5432134喜欢咬人,并且常咬固定的友伴,并无故碰坏东西。5432135内向、软弱、爱哭,又常会触摸生殖器。54321(三)本体感及协调能力36穿脱衣裤、扣纽扣、拉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5432137顽固、偏执、不合群,孤僻。5432138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5432139.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缓慢。5432140懒惰、动作慢、做事没有效率。5432141不喜欢翻跟头、打滚和爬高。5432142上幼儿园仍不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5432143上幼儿园(大、中班)仍不会用筷子,拿笔,攀爬或荡秋千5432144对小伤特别敏感,依懒他人过度照料。5432145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投球。5432146.怕爬高,拒走平衡木。5432147到新的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54321(四)视听觉及学习能力48看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术特别困难。5432149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字、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5432150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5432151用蜡笔着色或用笔写字写不好,写字慢而且常超出格子外。5432152看书容易眼酸,特别害怕数学。5432153认字能力虽好,却不知其意义,而且无法组成较长的语句。5432154混淆背景中的特殊图形,不易看出或认出。5432155对老师的要求及作业无法有效完成,常有严重挫折。54321(五)十岁以上儿童填写以下问题:56使用工具能力差,对劳作或家事均做不好。5432157自己的桌子或周围无法保持干净,收拾上很困难。5432158对事情反应过强,无法控制情绪,容易消极。54321儿童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儿童的出生状况(如难产、剖腹部产等):儿童早期(0-3岁)由谁带大:评定记录:原始分标准分1前庭失调 2触觉过分防御3本体感失调4学习能力发展不足5大年龄的特殊问题结果:儿童感觉统合 度失调。功能状态总评:
查房时经常有患儿家长问:大夫,你看俺孩的是不是足外翻,将来走路的姿势会不会不好看呀?宝宝的一举一动爸爸妈妈都很关心,早点会走路当然令人欣喜,但是如果有异常姿势就会令人十分沮丧。足外翻是常见的儿童期异常姿势,如何早期发现并及时矫正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我们先看一下图片,了解足外翻的主要特点。足外翻是指人体重心向足内侧偏移,足内侧缘承重,而足外侧缘脚面向上翻起。常伴有跟骨移位和扁平足。有资料说明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但临床上发现后天形成的更为多见。临床上观察孩子的足外翻主要由于下肢肌张力异常,肌肉软弱无力,足部关节稳定性差,不能保持脚面正常的承重姿势引起。长时间的足外翻姿势又会加剧骨关节的变形,严重影响孩子的发育。如何阻断这种恶性循环是治疗足外翻的关键。既然足外翻孩子存在肌张力异常,肌肉软弱无力,关节稳定性差,足部承重异常这些问题,那我们就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找到针对这些问题的方案。从孩子本身来看,首先得去除导致孩子肌张力及肌力异常的病因,如积极治疗脑瘫、佝偻病等相关疾病,第二,得加强肌力训练,肌肉有力了关节的稳定性就会加强,异常姿势自然会改善。但现实可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比如脑瘫、佝偻病等这些慢性病一时半会也不容易治愈,或者根本不能治愈,肌力训练也需成年累月进行,而且体重也在不断增长,下肢的承重也在不断增加,那又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得借助工具来帮忙减轻患儿下肢的负重,矫正下肢的姿势。常用的工具有助行器,手杖,矫正鞋,矫正鞋垫等,一般这些工具的使用一直要到孩子骨关节相对稳定,自身肌力足以负担体重为止。如果各位家长发现您的孩子有类似足外翻的症状可以找专科医生就诊,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异常姿势的发展。文章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程明高主任
中文版GMFM(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量表88项A.卧位与翻身1.仰卧位:头正中位:在四肢保持对称的情况下旋转头部0头不能维持于中线1头能维持于中线1-3秒2头能维持在中线,转头时四肢不对称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有可能的话手臂放松且对称放置方法:引导孩子的头从一侧转向另一侧,或跟随物体从一侧转至另一侧。孩子能在引导下保持手臂不动,或者可以在较小孩子尽力去得到物体的时候,观察其上肢运动是否对称。2.仰卧位:双手纠正到中位,手指相接触0双手没有向中线移动1双手开始时向中线移动2手能放在身体前面,但不能手指相对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且手臂放松。方法:引导孩子将手放在一起或模仿你的示范,较小的孩子常常会将手自发地放在一起,尤其是在关注玩具的时候。“手指相对”指孩子必须保持两手在一起足够长的时间,从而显示出有一只手或双手指尖的接触(可以是一个手指碰到另一个手指,但不能是两个拳头的短暂接触)。3.仰卧位:抬头45度0颈部没有屈曲1颈部有屈曲,但不抬头,抬不起来2抬头小于45度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方法:试用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来吸引他们,当他们把注意力放在玩具上时,渐渐地将玩具朝他们脚的方向移动并离开他们的视线,希望他们为追逐玩具而抬头。也可以假装抱孩子期望他能抬头。4.仰卧位:右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右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右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腿舒适地伸展方法:要求大年龄孩子其将膝尽量靠近胸部。小年龄孩子在玩耍中自然地完成,指导者拿一只有趣的玩具放在一只或两只脚上从而诱导小年龄孩子屈髋或膝。全关节范围是指膝触及胸,大腿触及小腿。5.仰卧位:左侧髋、膝关节能在全关节范围内屈曲0左侧髋、膝关节没有屈曲1左侧髋、膝关节有屈曲2局部屈曲右髋、膝关节3完成位置、方法同46.仰卧位:右上肢过中线抓玩具0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2伸出右臂、但手不能过中线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放松(只要双手不过中线,在中线上或任何位置都可)玩具放置胸部水平使孩子容易得到且又离胸部足够远、引导孩子手伸向空中取物。方法:要求孩子去拿放在中线位的一个小玩具,然后逐渐把玩具向孩子左侧移动以使孩子的右手越过中线,玩具的位置视孩子的能力而定。7.仰卧位:左上肢过中线抓玩具0没有像中线移动的迹象1开始伸手向中线移动2伸出左臂、但手不能过中线3完成位置、方法同68.仰卧位:向右翻身成俯卧位0没有翻身的迹象1开始翻2部分翻、不成俯卧3完成位置:头位于中线、手臂和下肢舒适地放松方法:大年龄孩子简单地要求翻身至俯卧,小年龄孩子经常会向玩具方向翻身。如果孩子完全翻身至俯卧、但右手臂仍压在下面、可以给予3分9.仰卧位:向左翻身成俯卧位0没有翻身的迹象1开始翻2部分翻、不成俯卧3完成位置、方法同810.仰卧位:竖直抬头0没有抬头的迹象1开始抬头、但下巴不能离垫2抬头、下巴能离垫、头不能竖起3完成位置:头在垫子上、手臂、腿舒适地放置(腿部、骨盆必须与垫子接触)头可以面朝下或转向一边。方法:大孩子可要求其抬头并朝前看。小孩子可以在他们面前放一些玩具或叫他们的名字来吸引他们。并不要求头位于正中线。11.肘支撑成俯卧位:头抬高,肘部伸展,胸部离开床面0没有抬头迹象1抬头、下巴不能离垫2抬头、没有竖起、前臂承重3完成位置:俯卧位手臂放在前臂可以承重的位置上,如果觉得可能抬头有困难,就必须让孩子头放在垫子上。腿舒适地伸展方法:鼓励孩子抬头于垂直位并伸手臂。大孩子可以对言语的要求或示范有反应。小孩子则更喜欢在对他面前举起并逐渐抬高的玩具,看有无反应。12.肘支撑俯卧位:右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0右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1右前臂承重、左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2右前臂承重、左臂部分向前伸展3完成位置:头可以处于任何位置、手臂放在可以前臂负重的位置、腿舒适的伸展方法:在孩子面前约一手臂长度的地方放一个玩具大约在视线水平鼓励其伸出左臂离开垫子向前取玩具。完全伸展是指肘部完全伸展且肩向前臂屈曲13.肘支撑俯卧位:左肘支撑躯体,朝前完全伸展左臂0左前臂没有支撑体重的迹象1左前臂承重、右臂不支撑,但没有向前伸展2左前臂承重、右臂部分向前伸展3完成位置、方法同1214.俯卧位:向右翻身成仰卧位0没有翻身的迹象1开始有翻身2部分向仰卧位翻身3完成位置:俯卧位,手臂舒适地放置最好头向下方法:鼓励孩子在要求或示范下向右翻至仰卧。小孩子可能朝着玩具或照料者翻身。不可以通过摆放手臂使孩子不用抬头只需轻轻用力即可翻至仰卧位,例如右臂屈曲在头下面。虽然下肢保持交叉但能完全翻身可以给3分15.俯卧位:向左翻身成仰卧位0没有翻身的迹象1开始有翻身2部分向仰卧位翻身3完成位置、方法同1416.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右侧旋转90度0没有向右旋转的迹象1开始用肢体向右旋转2用四肢向右旋转<90度3完成位置:孩子舒适地俯卧位、头朝下方法:放一个玩具在孩子右面并鼓励其旋转。如果你期望孩子能转动90度,则玩具应放在90度以外处。玩具放在90度处的时候,一些孩子会部分旋转后伸右手来够玩具,这种情况可以认为是已完成动作。如孩子通过爬或翻身来完成此测试的话,可以在开始阶段将玩具放在孩子的右边,通过逐渐移动玩具引导孩子完成17.俯卧位:使用四肢向左侧旋转90度0没有向左旋转的迹象1开始用肢体向左旋转2用四肢向左旋转<90度3完成位置、方法同16B.坐位18.仰卧位:检查者握孩子双手,拉自己到坐位,头部控制好(头与脊柱成直线或稍向前倾)0拉到坐位时,头不能控制1拉到坐位时,头部有控制的迹象2拉到坐位时,头能控制部分时间3完成位置:仰卧位,头放于中线、手臂和腿自然伸展。方法:检查者的位置应给予孩子坐起所需足够的空间、同时能安全地抓住孩子的手。测试孩子时检查者可以位于其一边,但测试大孩子时需要骑跨在他们的腿上方(小心不能固定他们的腿)19.仰卧位:向右侧翻身,坐起0没有向右翻身坐起的迹象(先成俯卧然后坐起不给分)1向右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2向右侧翻,部分坐起3完成位置:仰卧位,头放置中线、手臂、腿舒适伸展方法:指导孩子先翻至右侧然后坐,对于那些已经用这种方法来坐孩子来说,这个很容易明白,但对于那些不用这种方法去坐的孩子来说,需要更多的解释。20.仰卧位:向左侧翻身,坐起0没有向左翻身坐起的迹象(先成俯卧然后坐起不给分)1向左侧翻,开始有坐起的动作2向左侧翻,部分坐起3完成位置、方法同1921.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孩子胸部,头部竖直保持3秒0头部没有抬起的迹象1开始有抬起的迹象2抬头但不能竖直维持3秒3完成(头部到垂直位并维持3秒)位置:孩子位于任何舒适的坐位、头屈曲向前。方法:检查者位于孩子后面、将双手放于孩子胸部、另一人在孩子前面举着一个玩具在孩子眼睛水平。如果只有一个人的话可以用一面墙镜来帮助引起孩子的注意。22.坐于垫子上:检查者支撑孩子胸部,头正中位保持10秒0没有抬起的迹象1开始抬头、但不在中线2头抬起位于中线,保持小于10秒3完成位置:孩子位于任何舒适的坐位、头屈曲向前。方法:指导孩子抬头向前看玩具、希望孩子抬头位于中线、“中线”是指“头位于中间”。也就是说矢状面和额状面都垂直。23.用上肢支撑坐于垫子上,保持5秒0手臂不能支撑1保持小于1秒2保持1-4秒3完成位置:孩子坐垫子上,可以取任何舒适位,手臂放于最有利支撑的地方。包括前面、旁边或放在身体上,如大腿上。孩子也可以用一个手臂支撑或一手放在另一手臂上。方法:检查者位于能使孩子表现最好的地方,对于较小的或较重的孩子,检查者可以站在孩子的后面,另一个人能在前面鼓励孩子、孩子面对一面镜子也是有所帮助的。对于大孩子可以简单地要求其保持姿势达到要求的时间。24.坐在垫子上:没有上肢支撑保持坐位3秒0不能保持坐位、除非手臂支撑1单个手臂支撑下保持坐位2没有上臂支撑保持坐位小于3秒3完成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手臂任意放置。方法:检查者可以位于孩子的前面或后面。许多孩子可以在开始时用手臂支撑、然后依据动作要求或示范抬起一个或双手。小孩子可以开始手臂支撑、然后诱导其为得到他们前面举着的玩具而抬起一个或双手臂,或通过游戏如:拍手,来抬起双手。“手臂放松”是指手臂不会因为要达到或保持坐位而承重。25.坐于垫子上:前面放置小玩具,身体前倾触摸玩具,没有上肢支持返回直立坐位0没有向前倾的迹象1倾向前但不返回2倾向前,触摸玩具,在手臂支持下回到直立坐位3完成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手的位置可以根据孩子能力而变化但孩子必须能稳定于坐位从而完成该测试。方法:使玩具离开孩子足够远以至必须前倾向前触摸。这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如最初坐的位置、伸臂的运动范围等)。可允许至少一次尝试来判断玩具是否在孩子前倾够得着的地方。对于较小的孩子,可用较大的玩具,使其双手均不承重。26.坐于垫子上:触摸右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0没有触摸玩具的迹象1开始伸手,但不达到后面2伸到后面,但没有触及玩具或没有回到原地(手伸到大转子外)3完成位置:孩子舒适坐在垫子上(包括W坐)手臂的位置可以变化、但孩子必须能够坐稳尝试该题。方法:孩子右边后方45度处放置玩具,距离等于孩子伸出手臂触其臀部的长度。检查者尽量在他右面放置玩具来引起他注意、然后将其放于大概的位置、引诱孩子得到它、使注意力在玩具上是很重要的。27.坐于垫子上:触摸左后方45度放置的玩具,返回开始姿势0没有触摸玩具的迹象1开始伸手,但不达到后面2伸到后面,但没有触及玩具或没有回到原地(手伸到大转子外)3完成位置、方法同2628.右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5秒0不能保持右侧横坐1右侧横坐、双手支撑5秒(肘部必须离开垫子)2右侧横坐、右臂支撑5秒(肘部必须离开垫子)3完成位置:孩子右侧横坐于垫子、开始时可以双臂支撑、然后右手臂支撑或双臂放松。方法:指导孩子抬起左臂或双臂。一旦你确定其达到了三种之一的姿势时记时5秒,如果孩子不能保持姿势5秒,则尝试在低一级水平记5秒。29.左侧横坐:没有上肢支持保持5秒0不能保持左侧横坐1左侧横坐、双手支撑5秒(肘部必须离开垫子)2左侧横坐、左臂支撑5秒(肘部必须离开垫子)3完成位置、方法同2830.坐于垫子上:有控制地降低身体成俯卧位0没有在控制下降低身体至俯卧位的迹象1有在控制下降低身体至俯卧位的迹象2降低身体至俯卧位,但有碰撞(失去控制的动作)3完成位置:舒适地坐在垫子上。方法:引诱孩子在控制下将他们的手臂放低。“控制下”暗示动作是规则的或有方向性的。可以简单地要求大孩子趴着躺下。“碰撞”不包括突然摔下,然后翻到俯卧位。31.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右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0没有转成四点位的迹象1开始有向右转成四点位的动作出现2部分完成向右翻成四点位3完成位置:坐在垫子上、腿舒适地放在前面。(不允许W坐)方法:这些孩子通过不同的右侧横坐位转换到四点跪位,或者先向前移动然后向右转越过右腿变成四点跪位。希望他们可以通过上臂承重的方式来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先是用前臂承重后伸直肘部还是直接就用双手承重并不重要,但不可以先转到俯卧位再转成四点位。32.足向前坐于垫子上:身体向左侧旋转成四点支撑位0没有转成四点位的迹象1开始有向左转成四点位的动作出现2部分完成向左翻成四点位3完成位置、方法同3133.坐于垫子上:不用上肢帮助旋转90度0没有开始旋转的迹象1开始旋转2靠手臂帮助旋转90度3完成位置:孩子可以以任何姿势坐在垫子上。方法:指导孩子向左或右旋转(任何方向都可以)。孩子可在追逐玩具中旋转、像在俯卧位旋转一样。将玩具置于90度以外但仍在他们的视线之中,不幸的是许多孩子将呈四点位而不是旋转。34.坐于凳上:上肢及双足不支撑保持10秒0不能在凳子上保持坐姿1保持,手臂支撑,脚支撑10秒(坐于凳子)2保持,手臂放松,脚支撑10秒(坐于凳子)3完成位置:孩子位于凳子上、膝盖在边缘、脚悬空、手臂的姿势和脚的支撑能力而定。方法:放置孩子在大凳子上(脚悬着无支撑),如果达到坐稳则要求孩子抬起手臂而达到手臂放松的姿势,当孩子呈现(手臂放松)之前或之后,记时10秒。35.站立位:落坐小凳子0没有坐上小凳子的迹象1开始坐凳子(有上凳子的企图)2部分坐上凳子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小凳前、面朝小凳或背朝或平行。可以无支撑或用1-2只手抓住凳子,但躯体不能靠凳子。方法:希望孩子以任何方式坐到凳子上,可以爬至凳子上并转身或可以下蹲至坐位、大孩子可以在语言的指导下坐到凳子上,小孩子可能对动作示范反应更好,或者用玩具鼓励小孩子坐到凳子上会更好。36.从地面:坐落小凳子0没有坐上小凳子的迹象1开始坐凳子(有上凳子的企图)2部分坐凳子(靠凳子站立或以凳子为支撑基本达到站立位)3完成位置:孩子可以面朝凳子。开始的姿势可以包括在地板上卧、坐、四点位或跪位等任何姿势,但是除外站立位。方法:和35不同,本项测试试图证明孩子是否能从地板上坐起来坐到小凳子上和35一样孩子可以选择任何方式坐到小凳子上。37.从地面:落坐大椅子0没有坐上大凳子的迹象1开始坐凳子(有上凳子的企图)2部分坐凳子(靠凳子站立或以凳子为支撑基本达到站立位)3完成位置:把孩子放置在大凳子前的地板上。“在地板上”指不包括站的任何姿势、它包括躺、坐、四点位或跪。方法:孩子是否能从地板起来而坐在大凳子上,与35、36一样,孩子可以选择任何方式,要求孩子爬到凳子上。在凳子上可以采取任何坐姿。C.爬与跪38.俯卧位:向前方腹爬1.8米0没有匍匐向前的迹象1匍匐向前小于0.6米2匍匐向前0.6-1.5米3完成位置:孩子舒适地俯卧在一块2.4米垫子的一头。方法:指导孩子腹部贴地,靠手臂及腿向前移。放置一件玩具在垫子上,从而为孩子提供一个爬的目标,玩具应该放在1.8米以外以免使孩子没爬到1.8米就能抓到它,用孩子身体的某一部分来判断其移动的距离。建立一个低的通道可以阻止小孩子使用四点爬来完成此项测试39.点支持位:用手与膝支撑身体10秒0手和膝不能持续承重1手和膝能承重,维持小于3秒(有企图保持姿势现象)2手和膝能承重维持3-9秒3完成位置:孩子舒适地在垫子上呈四点位,头、躯干和骨盆必须离开垫子,也不能放在小腿上。方法:指导孩子保持姿势来达到所要求的时间。用玩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助于完成测试。40.四点位:不用上肢支撑成坐位0没有坐的迹象1开始尝试成坐位2成坐位、但需手臂支撑(有1-2个手臂支撑)3完成位置:将孩子舒适地置于四点位,放在垫子上(孩子必须能够保持四点位)方法:直到孩子去坐。孩子在自己尝试前的过渡期中需要示范或身体的帮助。41.俯卧位:成四点位,手和膝承重0没有成四点位的迹象1开始有成四点位的动作(<10%)2部分成四点位(10%-90%)3完成位置:孩子放在垫子上、舒适地俯卧。方法:指导孩子摆出四点位,记住四点位的排列可能多种多样,小孩子经常会自发地转成四点位,其他孩子可能需要用语言鼓励或用玩具逐步引导来转成四点位。42.四点位:右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0右手臂没有伸出向前的迹象1右手臂开始向前伸出(<10%)2右手臂部分向前伸出(10%-90%)3完成位置:孩子在垫子上,舒适地位于四点位、孩子必须保持四点位并尝试该题方法:可以简单要求大孩子伸出右手向前在肩水平之上、许多孩子需要鼓励其向前伸向治疗者的手或玩具。当要求孩子伸展右臂向前达到肩水平上时,必须在适当的高度放置玩具。43.四点位:左上肢向前伸出,手的位置高于肩部0左手臂没有向前的迹象1左手臂开始向前伸出(<10%)2左手臂部分向前伸出(10%-90%)3 完成位置、方法同4244.四点位:向前四点爬或蛙跳1.8米0没有向前膝手爬或蛙跳的迹象1向前四点爬或蛙跳小于0.6米2向前四点爬或蛙跳0.6-1.5米3完成位置:将孩子放于2.4米的垫子一端,呈四点位,孩子至少能保持四点位片刻。方法:指导孩子用手和膝朝前爬或移动至垫子的另一端,“爬”是指用手、膝移动可以不交替。“蛙跳”是指“突然地移动”可以包括“兔子跳”。可以用玩具逐步诱导孩子接近目标。45.四点位:向前四点交替性四点爬1.8米0没有向前交替性四点爬的迹象1向前交替四点爬小于0.6米2向前交替四点爬0.6-1.5米3完成位置:令孩子成四点位放于2.4米的垫子一端,孩子必须能够四点位。方法:指导孩子向前交互爬至尽头。“交替爬”是指当手和膝向前移动时为双手臂及腿的交替运动。这些交替运动不需要很协调。但不能蛙跳。46.四点位:用手和膝/脚爬上四级台阶0没有爬台阶的迹象1用手和膝/脚爬1级2用手和膝/脚爬2-3级3完成位置:四点位。4-6级标准尺寸(18厘米高)的台阶,也可以从站立位开始。方法:指导孩子向上爬,孩子可通过示范或进一步用玩具来引发。检查者应该在孩子后面从减少摔下受伤的可能。向上移动时孩子向后坐下是不可以的。双手臂和腿必须达到第四级才能得3分。47.四点位:用手和膝/脚退着爬下四级台阶0没有退着爬下台阶的迹象1退着爬下1级2退着爬下2-3级3完成位置:孩子取四点位,放在4-4级楼梯的顶端方法:指导孩子一步一格向下爬,采用腹爬和四点爬的方式均可。48.坐垫子上:先使用上肢帮助孩子成高跪位,然后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0当被放置在高跪位时,孩子不能抓着凳子维持该姿势1当被放置在高跪位时,孩子能抓着凳子维持10秒(开始位置:把孩子放置在高跪位抓住凳子)2孩子抓着凳子成高跪位并维持10秒(开始位置:坐于垫子,前面放凳子)3完成(从垫子上的任何坐姿开始)位置:各级评分的开始位置不相同方法:需要先做几次测试来了解孩子是否能够从坐位到高跪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凳子。指导孩子通过手臂协助来完成高跪位。在凳子上放置玩具有助于达到测试要求的时间。臀部与小腿或垫子相接触是不标准的。49.高跪位:先使用上肢帮助成右膝半跪位,然后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0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不能抓着凳子维持该姿势1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能抓着凳子维持10秒(开始位置:把孩子放置在左膝半跪位并抓住凳子)2孩子抓着凳子成半跪位置,并维持10秒(开始位置:跪于垫子,前面放置凳子)3 完成(开始位置:在垫子上成高跪位)位置:各级评分的开始位置均不相同。方法:需要先做几次测试来了解孩子是否能够从高跪位到右膝半跪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凳子。半跪是指重量位于一个膝和对面的脚上、当臀部接触小腿或垫子是不标准。50.高跪位:先使用上肢帮助成左膝半跪位,然后不用上肢支撑保持10秒0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不能抓着凳子维持该姿势1当被放置在半跪位置,孩子能抓着凳子维持10秒(开始位置:把孩子放置在左膝半跪位并抓住凳子)2孩子抓着凳子成半跪位置,并维持10秒(开始位置:跪于垫子,前面放置凳子)3完成(开始位置:在垫子上成高跪位)位置、方法同4951.高跪位:不用上肢支撑向前跪走10步0没有跪着向前走的迹象1需两手拉着向前跪走10步(可以使用本测试中任何器械用来抓握,如小凳子或者平行杆,但不可以拉着人跪走)2需单手拉着向前跪走10步3完成位置:令孩子跪在垫子上方法:指导孩子用膝盖向前至少走10步、向前一步是指一条腿从离开地板到与之接触的整个运动D.站立位52.地面:抓着大凳子拉自己站起0不能1完成10%2完成10-90%3完成位置:孩子位于大凳子前的垫子上,可以是除了站立以外的任何姿势。方法:指导孩子拉着凳子自己站起来。可以使用示范、言语鼓励、玩具诱导等方法。主要测试孩子拉着站起来的能力而不是站的质量。53.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3秒0不能抓着凳子等维持站立1两手抓着,维持站立位3秒(可以前臂靠器械或部分躯体碰到器械)2一手抓着,维持站立位3秒(除了单手以外躯体任何部分不能碰到器械)3完成位置:孩子舒适地站立在地板上(不同姿势开始)方法:指导孩子脱离任何支撑保持站立,手臂放开达3秒即可得3分54.站立:单手抓住大凳子,抬起右脚,保持3秒0右脚没有抬起的迹象1两手支持,抬起右脚小于3秒(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2两手支持,抬起右脚达秒(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3完成位置:孩子位于凳子的旁边,站在地上而不是垫子上,拉着大凳子。面对凳子(不同姿势开始)方法:孩子是否开始时能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凳子、抬起的腿必须完全靠近地板。孩子也可以通过站在一件玩具上也可穿裤子使其抬腿。前臂可以靠器械。55.站立:单手抓住大凳子,抬起左脚,保持3秒0右脚没有抬起的迹象1两手支持,抬起右脚小于3秒(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2两手支持,抬起右脚达秒(开始位置:两手拉着凳子)3完成位置、方法同5456.站立:不用上肢支持保持20秒0手臂不支撑时不能保持站立1手臂不支撑,维持站立位小于3秒2手臂不支撑,维持站立位3-19秒3完成位置:孩子舒适地站立在地板上而不是垫子上,可以有支持或没有支持。方法:此题主要观察孩子站立的时间。孩子可以调节他们的姿势。但不可以向任何方向跨步,可以使用言语鼓励或玩具诱导的方法使孩子维持站立位。57.站立:抬起左脚,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秒0手臂不支撑时不抬左脚1手臂不支撑,抬左脚小于3秒2手臂不支撑,抬左脚3-9秒3完成位置:孩子站立在地板上,手臂不支撑方法:指导孩子抬起左脚离开地面,用右腿站立保持10秒。可以使用垫子以减少摔伤的可能,但是这样会增加此项测试的难度。58.站立:抬起右脚,不用上肢支持保持10秒0手臂不支撑时不抬右脚1手臂不支撑,抬右脚小于3秒2手臂不支撑,抬右脚3-9秒3完成位置、方法同5759.坐在小凳子上:不用上肢帮助站起0没有站起的迹象1开始有站起的动作2上肢支持在凳子上站起来(达到站立位时手要放开)3完成(在姿势转换过程中不能有手/臂的帮助)位置:孩子坐在小凳子上、小凳子高度合适、孩子坐着时、脚可以平放在地板上,膝盖屈曲90度。方法:此题主要观察孩子站立的时间,孩子可以调节他们的姿势。但不可以向任何方向跨步,可以使用言语鼓励或玩具诱导的方法使孩子维持站立位。60.高跪位:通过右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帮助0没有站起的迹象1开始有站起的动作2上肢支持手下站起来(可以不使用半跪位)3完成(手臂不能放在垫子或身体上进行协助,在从高跪到站立的转换过程中必须使用半跪位)位置:使孩子舒适地跪于垫子上,手臂不承重。方法:指导孩子从高跪位成站位,不用任何外来支撑如家具或地板。可能需要示范。可以通过几次预试观察孩子是否需要使用半跪位。61.高跪位:通过左侧半跪位站起,不用上肢帮助0没有站的迹象1开始有站的动作2上肢支持下站起来(可以不使用半跪位)3完成(手臂不能放在垫子或身体上进行协助,在从高跪到站立的转换过程中必须使用半跪位)位置、方法同6062.站立位:有控制地降低身体坐到地面,不用上肢的帮助0拉着器械不能降低身体到地面1能够降低身体到地面,但是有撞击(中途失去控制)2在手臂帮助下或者拉着器械降低身体坐到地面(手臂可以用来维持平衡或者撑起在地面或身体上)3完成(运动有规律,有方向性)位置:孩子舒适地站在地板上或者垫子上,孩子必须能够在手臂不支撑情况下站立。方法:指导孩子降低身体坐到地板上,可以包括任何坐的姿势。可能需要几次预测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手臂的帮助或者抓着器械。坐下后可以抓住任何器械。63.站立位:成蹲位,不用上肢帮助0没有蹲的迹象1开始有蹲的动作(可以依靠手臂或器械帮助)2在手臂帮助下或者拉着东西蹲(手臂可以用来维持平衡或者撑在地面或身体上)3完成位置:站立在地板上或者垫子上。孩子必须能够在手臂不支撑情况下站立方法:指导孩子降低身体蹲下来,“蹲”是指接近地面的蜷或弯膝坐在脚后跟上。可能需要几次预测试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手臂的帮助或者需要抓住器械。64.站立位:不用上肢的帮助,从地面拾物再返回成站立位0不从地面上拾物1开始从地面上拾物(可以依靠器械的帮助)2手臂支撑,从地面上拾物3完成位置:站立,手臂不支撑方法:在孩子面前的地上放一个小玩具,指导孩子拾起玩具并从新站立。可以需要几次预测试来判断孩子是否需要手臂的帮助或者需要抓着器械。E.行走、跑、跳65.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右侧横走5步0不走1向右横走小于1步2向右横走1-4步3完成位置:孩子面对大凳子站立并用双手抓住。臂腿承重,可用栏杆替代方法:允许孩子稍转身但必须横向跨步。66.站立:两手扶大长凳,向左侧横走5步0不走1向左横走小于1步2向左横走1-4步3完成位置、方法同6567.站立:牵两手向前走10步0不走1向前走小于3步2向前走3-9步3完成位置:面对面站着孩子扶住检查者双手,检查者在前面提供支持但绝大部分承重依靠孩子自己。方法:指导孩子尽可能地向前走,直至10步。行走应连续,可以有1-2秒的停顿,但不可以更长。68.站立:牵单手向前走10步0不走1向前走小于3步2向前走3-9步3完成位置:孩子站着、一只手扶住检查者,检查者在孩子前面或旁边。方法:行走应连续可有1-2秒的停顿,但不可以更长。69.站立:向前走10步0不走1向前走小于3步2向前走3-9步3完成位置:孩子必须能独立站立方法:指导孩子尽可能向前走至10步。脚步必须连贯,之间可有1-2秒的停顿,但过长则考虑终止评估。70.站立:向前走10步,停止,转180度,返回0向前走10步,停止会摔倒1向前走10步,停下,没有开始转身2前走10步停下,转身小于180度3完成位置:站立方法:强调顺序、孩子必须先停后转身。3分强调转身180度和再开始返回,返回后不必计算步数71.站立:后退10步0不后退1后退3步2后退3-9步3完成位置:站立方法:指导孩子尽可能向后退至10步。后退时步子的大小并不重要、步子必须连贯、可有1-2秒的停顿。但过长则要考虑终止评估。72.站立:两手提大物向前走10步0拿大物不走1单手拿小物走10步2双手拿小物走10步3完成位置:站立方法:大物指必须用两只手才能搬运的东西(足球或气球)小物指可用单手拿住的东西,小娃娃或小卡车。可以让孩子拿东西给他人。73.站立:在20厘米间隔的平行线之间连续向前走10步0不走1连续向前走小于3步2连续向前走3-9步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两条平行线的起始端、2厘米宽、20厘米间隔、6米长。方法:孩子必须能朝前走、在两线之间走、脚可以碰到线、但不能越线、脚步必须连贯、停顿不超过2秒、一旦越线重新开始测试。74.站立:在2厘米宽的直线上连续向前走10步0不走1连续向前走小于3步2连续向前走3-9步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一条2厘米宽、6米长的直线的起始端。方法:孩子向前走、脚的一部分必须在线上、脚步连贯、停顿不超过2秒、一旦越线、重新开始测试。75.站立:右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0不跨越1右脚领先跨越过5-8厘米高度的木棒2右脚领先跨越过齐小腿中部高度的木棒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地板上、检查者将在孩子前面或旁边拿着木棍水平放置。方法:指导孩子右脚起步跨越木棒、最初可以从较低的高度开始,孩子越过木棒不跌倒。76.站立:左脚领先跨越膝盖高度的木棒0不跨越1左脚领先跨越过5-8厘米高度的木棒2左脚领先跨越过齐小腿中部高度的木棒3完成位置、方法同7577.站立:跑4.5米,停止,返回0不启动1快走启动跑2跑小于4.5米3完成位置:站在地板上方法:孩子必须能朝前走。指导孩子跑向一个4.5米远的目的地、停下并往回跑至起点。3分必须全部完成,1分必须快走至4.5米。78.站立:右脚踢球0不启动1抬右脚但不踢2用右脚踢球,但跌倒3完成(踢球时不倒下)位置:站在地板上方法:球的位置只在孩子脚前至少10厘米以外,指导孩子用右脚踢球。在球被接触时,足部必须离开地面,球必须移动。79.站立:左脚踢球0不启动1抬左脚但不踢2用左脚踢球,但跌倒3完成位置、方法同7880.站立:两脚同时跳高30厘米0不跳1两脚同时跳小于5厘米高2两脚同时跳5-28厘米3完成位置:站在地板上方法:指导孩子两脚尽可能第跳高、“两脚同时”的标准是指两脚同时离开地板,可以不必同时落地,孩子不能跌倒。81.站立:两脚同时跳远30厘米0不跳1两脚同时向前跳小于5厘米2两脚同时向前跳5-28厘米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地板上、脚尖触及地板上一条看得见的线方法:可以放置两条间隔30厘米的线,可以使孩子易于看到,指导孩子两脚一起尽可能超前跳、跳的距离即两脚离开的距离。不能跌倒。82.右脚单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右脚跳10次0右脚不跳1在60厘米圈内向右脚跳小于3次2在60厘米圈内右脚跳3-9次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一个标志清楚的直径为60厘米的圈内。方法:指导孩子站在圈子里时尽可能多跳(直至10次),部分右脚必须在圈内。跳必须连贯、停顿不超过2秒、不能到圈外、任何时候左脚不能触及地板,不能跌倒,手不能扶持。83.左脚单立:60厘米直径的圆内,左脚跳10次0左脚不跳1在60厘米圈内向左脚跳小于3次2在60厘米圈内左脚跳3-9次3完成位置、方法同8284.扶一侧栏杆站立:上四级台阶,扶栏杆交替步0扶住栏杆,不向上跨步1扶住栏杆向上走2级,同一脚起步2扶住栏杆向上走4级,交替不稳定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楼梯的底部、一只或两只手扶住栏杆,梯级必须标准尺寸,检查者在身后注意保护。方法:孩子用手扶栏杆,但通过腿部承重85.站立,抓着扶手:下四级台阶,抓一侧扶手,交替出步0抓住一侧扶手,没有向下跨步的迹象1抓住一侧扶手走下2级,持续用同一只脚下2抓住一侧扶手走下4级,不是一直两脚交替3完成位置:孩子站立在标准尺寸楼梯的顶部,一只或两只手抓着一侧扶手。孩子不需要能够双手不支撑下站立。检查者站在孩子的面前以防意外方法:孩子每次移动一条腿,每走一步两腿都要向下移动。可以抓着一侧扶手,但要用下肢承受大部分体重。86.站立:上四级台阶,交替出步0手臂不支撑,不往是上走1往上走2级,持续用一个脚先上2往上走4级,不是一直两脚交替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楼梯的底部。孩子必须能够在手臂不支撑下站和走方法:孩子不能用手触及扶手或台阶。孩子必须每次移动一条腿,每走一步两腿都要向上移动。87.站立:下四级台阶,交替出步0手臂不支撑,不往下走1往下走2级,持续用一个脚先下2往下走4级,不是一直两脚交替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楼梯的顶部、手臂放松方法:孩子不能用手触及扶手或台阶。孩子必须每次移动一条腿,每走一步两腿都要向下移动。88.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上:两足同时跳下0双足不同时往下跳1双足同时跳下,但跌倒2双足同时跳下不跌倒,但需用手撑在地上防止跌倒3完成位置:孩子站在15厘米高的台阶上或者楼梯的最后一级上。方法:指导孩子双足同时从台阶上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