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兴祥,男,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负责人、质控办副主任,湖南省肺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湖南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委员、整体评估专委会委员、多原发灶或原发灶不明肿瘤(CMUP)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专注于肺部肿瘤、黑色素瘤、胃肠肿瘤等个体化综合治疗临床、科研、带教工作20余年:1、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的“肿瘤内科”,全国病友推荐科室长期位居全国前2(好大夫在线);2、团队万余例肺癌等胸部肿瘤个体化综合决策治疗经验,诊疗理念:肿瘤可防可治,即便是晚期肺癌等,不抛弃,不放弃,越来越多患者长期生存,而且非常好的生活质量。3、主编及参编著作4部,主持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MD安德森癌症中心姊妹医院课题、湖南省卫健委重点课题、长沙市科技局课题多项,已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著50余篇,其中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SCI论文20余篇,《预防肺癌,从了解开始》获2015年湖南省医学会优秀医学科普文章评选活动一等奖。1、肺癌(包括,肺腺癌、肺鳞癌(肺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肺癌),肺结节;2、黑色素瘤;3、结肠癌、直肠癌、胃癌,原发灶不明和多原发肿瘤等诊断和治疗;1、官方微信公众号:湖南省肿瘤医院挂号方式第一步:通过微信搜索“湖南省肿瘤医院”;第二步:点击“预约挂号”,如果没有就诊卡,需要先“添加就诊卡”;第三步:搜索栏中输入医生名字“蒲兴祥”,点击搜索;第四步:三个门诊患者可以按需求选择,此处仅以选择“肺胃肠内科门诊”为案例,说明挂号流程;第五步:选择“肺胃肠内科门诊”,蒲兴祥主任出周一上午、周二上午专家门诊,找到对应门诊时间,选择“想要就诊时间”,按照提示填写患者信息预约。2、好大夫上湖南省肿瘤医院加号预约方式:第一步:下载“好大夫在线”APP或关注“好大夫在线”公众号;第二步:在搜索框搜索“蒲兴祥”医生名字;第三步:选择点击“【蒲兴祥】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第四步:点击“预约挂号”;第五步:在“湖南省肿瘤医院”下方选择就诊日期;第六步:点击“去预约”并填写患者信息、疾病信息;第七步:申请完成后请按时到门诊就诊。特殊说明:●医院加号名额有限,仅限未面诊过的新患者申请。●线下就诊之后,后续有问题可以通过好大夫在线蒲兴祥主任的网上诊室给我留言。我和我的团队会在线为您解答,感谢您的选择和信任。
To be or not to be,这都是个大问题,无论对于患者、家属,还是医生。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有人说“不自由,毋宁死”。尊严和生命难道不能兼得吗?现在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时至今日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暂时还是不能被治愈的。癌症到了晚期,患者总是面临着这样的困惑:是积极治疗,放手一搏?还是放弃治疗,听天由命?如果治疗,会经历种种痛苦,最后还可能“人财两空”;如果不治,眼睁睁放弃生命,又心存不甘,饱受内心的煎熬。面对晚期癌症该如何抉择,癌症晚期究竟该不该治?晚期癌症患者的福音在做出抉择之前,有必要先跟大家普及一些晚期癌症的知识。首先,说几个“特例”,“前列腺癌”、“睾丸癌”、“甲状腺癌”“绒毛膜细胞癌”等癌种,早期的治愈率非常高,即使是晚期,出现了转移、扩散,仍然有很大的机会得到根治,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会复发。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晚期癌症都只能是回家等生命的钟声敲响,确实大多数的晚期癌症也不能治愈,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患者综合治疗后达到长期的无病生存成为可能。而那对于这几年关于癌症的治疗,发展速度尤为突出,涌现了一大批靶向治疗药物和新型免疫治疗药物,使人们看到了将恶性肿瘤发展成慢性疾病的希望。靶向治疗:对于晚期肺癌EGFR突变,国内上市有一代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二代有阿法替尼,三代有奥希替尼。一般来说,一代药物能使患者的中位PFS达到9到13个月的时间,中位OS达到两年。较化疗的3级以上的毒副作用更少,日常功能、疼痛、呼吸困难等缓解更快更优。一代药物耐药后,如果有T790M的阳性突变则可以用三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PFS继续延长10个月。部分突变患者如果是一线就结合化疗,治疗效果的效果还有可能更好。对于ALK基因突变,国内上市有一代靶向药物克唑替尼,二代有阿来替尼。对于这部分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后中位PFS最大能达到34.8个月,加上此类突变概率小,治疗效果好,因此ALK突变又被称为“钻石突变”。ALK阳性的患者经一代→二代→三代KTI治疗,部分患者总生存达到80个月,长期生成。很多晚期肺癌患者口服靶向药物,生活质量跟常人相比没有差别,长期无病生存,活得又好又长。而这些病人如果没接受治疗,生存时间也就是6个月左右。治与不治,差别可想而知。免疫治疗:最近免疫治疗火了,可以说2018年是中国免疫治疗的元年,欧迪沃(O药)和可瑞达(K药)在中国的上市,为国内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生命之光从中照射进来。免疫药物的机理其实是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功能,使其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虽然有免疫相关的毒副作用,但是可控且耐受性好。拿K药来说,在美国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治好了91岁高龄的得了晚期黑色素瘤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医生结合手术、放疗和K药,肿瘤最后完全消失。其实,在临床上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各个癌种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免疫治疗将很有可能和手术、放疗、化疗、靶向药物一样,成为第五种治疗手段。O药和K药等免疫治疗药物上市前,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5%左右,现在已经提高到16%,未来还会不断提高。以上这些药物,为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延长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将恶性肿瘤逐渐地往慢性疾病的道路上演变。另一方面,新药研发和审批的速度也在加快,后续将会有更多的创新药上市,因此多活一天就有等到更好的治疗药物的希望。治疗还是维持?活着还是病痛?了解了晚期癌症的治疗现状,面临的就要做出抉择了。要在治疗与维持、活着与病痛之间做出抉择,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首先是患者的意愿。患者本人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尤其是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患者,家属应尝试委婉告知真正病情,征求其真实意愿。患者应该积极面对,寻找专科医生,根据疾病状况全面评估病情,得出适合患者的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医患双方充分沟通后,患者做出选择。由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有利于患者更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哪怕患者最终放弃治疗,也能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为人生划上圆满的句号。其次是医学的选择。大部分晚期癌症虽暂时不能治愈,但通过有效的治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改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患者是有可能等到新的特效药物的。所以,我们鼓励晚期癌症患者参加一些新的临床研究,有一些正在研究的新药,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部分患者有可能达到长期的控制,甚至治愈,而且临床研究都是免费的,不用担心经济问题。再次是家属的选择。如果患者身体极度虚弱,甚至已经神志不清、处于昏迷,家属需要与医生进行沟通,清楚地知道医学治疗能做到哪些,不能做到哪些?听从医生建议后,再综合考虑经济,患者及家庭等多方面因素,做出决定。生存时间还是生存质量?癌症晚期的治疗,应当主要侧重于抑制癌症的进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治疗手段上,倾向于保守治疗、全身治疗。无论哪一种治疗手段,都是以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根本,以下为主要内容。疼痛控制: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疼痛控制是首要任务。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缓解痛苦,合理使用止痛药,可积极地通过药物控制,也可采取心理疗法减轻癌痛,缓解疼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心态平衡:谈癌色变,是每一位患者的常见心态,更何况是癌症晚期患者。病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所以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支撑。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非常重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正如俗话所说:“调病先调心”、“无心病则无身病”,好的心态往往会取得好的疗效。患者不宜总把自己当成病人,应尽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家属需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语言的力量,不亚于医药,要多鼓励和陪伴,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情,帮助他们完成愿望,树立豁达的生死观。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患者在晚期,营养摄取可能不足,或根本不能正常进食,所以更要要注意营养的支持,充分调动自身的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如果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一些体能运动。总之,晚期癌症,治还是不治?这仍是一个痛苦且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癌症正在成为慢性病,晚期癌症一样有机会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不能一听到晚期就放弃,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生命,更尊重患者的尊严。
近年来晚期肿瘤治疗奇迹在不断被刷新,有着“癌症之王”称呼的恶性黑色瘤脑转移被临床治愈了,你相信吗?信不信,它确实存在了,90 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2015 年,他不幸罹患恶性黑色素瘤合并脑转移。幸运的是,卡特总统在接受了包括免疫治疗(所谓K药,Keytruda)在内的综合治疗后,脑转移瘤消失了,奇迹般地”临床治愈”。在免疫治疗突破以前,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聊聊肿瘤免疫治疗的那些事。传统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外科手术治疗,即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早中期肿瘤可以治愈,晚期肿瘤很难切干净,手术治疗效果差;其次是放疗和化疗,这种疗法虽然可以有效的治疗很多肿瘤,但是它们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较大伤害。于是,一个崭新的抗癌疗法——免疫疗法登上了历史舞台。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主要是研究肿瘤的免疫原性及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和抗肿瘤的效应机制,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免疫学原理,并从免疫学的角度为肿瘤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方法、措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进入爆发发展阶段目前的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分为四大类: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癌症疫苗、过继细胞疗法和免疫检查点阻断剂。1.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整体上调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治疗癌症。最常见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包括白介素Interleukins和干扰素Interferons等。虽然增强剂使机体的免疫能力上升,但它并没有提高我们体内免疫细胞识别敌我细胞的能力,大幅提升免疫细胞攻击癌细胞的能力的代价是大量的“误伤”人体的正常细胞,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流感样症状、皮疹、白细胞减少等。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效果,通常与其他免疫疗法或化疗联合使用进行治疗。2. 癌症疫苗自从1796年牛痘疫苗被用以预防天花,疫苗就成为人类与疾病斗争的有力武器之一。目前经美国FDA批准用于癌症治疗的疫苗共有四种,分别是用于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用于预防肝癌的乙肝疫苗和用于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Provenge。3. 过继性细胞疗法1984年,身患晚期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的Linda Taylor在绝望之际第一次接受了癌症免疫学家Steven Rosenberg的治疗,将其淋巴细胞经大剂量的IL-2刺激,形成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cell,LAK cell),并重新会输至Taylor体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Taylor被LAK疗法完全治愈了!30多年后,Taylor依旧健康,回过头去,想必她一定会为当初的选择疯狂打CALL。遗憾的是当年魏则西所接受的免疫治疗,也是类似的过继免疫细胞治疗,这类治疗需要进行选择,不是对任何人都有效的。而在这30年来,过继疗法也从第一代的LAK疗法,经细胞因子活化杀伤细胞CIK疗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疗法到第五代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肿瘤特异性T细胞受体基因工程细胞TCR-T的技术变革。4.免疫检查点阻断剂2015年4月,一篇刊登在医学权威杂志《NEJM》上的文章引起巨大的轰动。一名49岁的女性溃烂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过去4年间两次手术切除肿瘤后均发生了转移复发,最终在左乳下产生了一处巨大的转移瘤。但在接受CTLA4抑制剂Ipilimumab与PD-1抑制剂Nivolumab联合注射的三周后,这个反复转移的巨大肿瘤就迅速消退了,消失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甚至连伤口都来不及愈合。给药六周后的CT检查显示,胸壁上巨大的肿瘤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作为癌症免疫治疗家族最年轻的成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自诞生起便为我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惊喜。这是为什么呢,之前大家关注点集中在肿瘤本身,而忽略了肿瘤周边的微环境。癌症患者的免疫细胞上存在一个“分子刹车”,它与癌细胞上的配体相结合,就会像刹车一样牢牢抑制免疫系统的杀伤力,相当于踩着刹车再怎么加油,汽车也快不起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作用是松开了免疫细胞上的“分子刹车”,免疫细胞得以恢复元气,冲锋杀敌,消灭癌细胞。1987年,法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类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蛋白CTLA4,接种了肿瘤细胞的小鼠注射CTLA4抗体后,小鼠体内的肿瘤完全消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雏形由此诞生。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本庶佑教授发现了PD-1,1999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Lieping Chen发现了PD-L1,与 CTLA4一起构成了免疫检查点蛋白家族。这些免疫检查点被激活时能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检测和攻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有效阻断了通路,可有力的杀伤肿瘤细胞。1996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在动物实验中证明,CTLA-4抗体可增强免疫并治疗肿瘤,并率先提出免疫检查点的概念。2003年,美国耶鲁大学陈列平教授率先将PD-L1抗体引入肿瘤治疗,发现阻断PD-L1能治愈60%的患肿瘤小鼠。2015年,首个PD-1抗体纳武单抗开始临床研究,2012年初显成效。2015年,纳武单抗经美国FDA批准,成为首个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开创了肺癌免疫治疗的新时代。2018年6月15日,百时美施贵宝的纳武利尤单抗在我国上市。7月26日,默沙东公司的帕博利珠单抗在我国上市。2018年国庆期间,201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的本庶佑两位教授,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领域中做出的贡献,遗憾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教授与诺奖失之交臂。本次得奖的检查点治疗,已经彻底改变了癌症治疗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癌症治疗方式的看法。今年,两位科学家因此得诺贝尔奖,也是全球科学界对于这一治疗方法的肯定在近年的一些临床试验中,癌症免疫疗法显示出对不同类型癌症患者的明显疗效,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霍奇金淋巴瘤、肾癌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展示出了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包括治疗后长期缓解,并有可能治愈少数已发生癌症转移的患者。而此前的传统认知中,这种情况基本上是无法治愈的,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出来之前,第一高发和死亡率最高的晚期肺癌,5年生存率不到5%,而现在已经提高到16%,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使绝症“癌症”或者叫恶性肿瘤变成慢性病已成为可能。在中国大陆已获批上市的 PD-1 抗体有两种:Nivolumab,简称 O 药,也叫纳武单抗,和 Pembrolizumab,简称 K 药,也叫派姆单抗。O 药首先被批准用于治疗 EGFR 基因突变阴性和 ALK 阴性、以前接受过含铂方案化疗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成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而卡特总统使用的,是早在 2014 年 FDA 就批准 K 药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K 药于 2017 年 5 月革命性地被批准上市用于治疗 MSI-H(微卫星不稳定性高)实体瘤,这是 FDA 批准的首款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广谱抗癌药。虽然,这种通常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治疗从根本上改变了某些晚期癌症患者的结果,但是与其他癌症疗法类似,它也有副作用,而且可能是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是危及生命的。这通常是由导致自身免疫反应过度活跃引起的,但通常是可控制的。总的来说免疫治疗副作用相对化疗要少,耐受性更好。科学家们还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阐明作用机制,旨在改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经过数十年、几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研究,逐步揭开了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除了免疫检查点治疗以外,其他恶性肿瘤和各种免疫治疗组合的试验也正在探索和进行中;我们相信免疫治疗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会继续取得更多进展,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被治愈已不再是梦。
2015年两会前,柴静和她的《穹顶之下》着实火了一把,简直快刷爆了朋友圈。《穹顶之下》的主角“雾霾”再次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关注的焦点,雾霾之后自然会让人联想到黑黑的肺和肺癌。大家所熟悉的著名评剧、小品演员赵丽蓉老师,台湾歌星、综艺节目主持人凤飞飞也都因肺癌去世,那么到底什么是肺癌?肺癌是怎么形成的?该如何预防肺癌呢?肺癌又叫支气管肺癌,是指主要发生在支气管粘膜细胞上皮细胞,少数发生在肺泡细胞的恶性肿瘤。肺癌又分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病因肺癌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会问我,医生,我不抽烟不喝酒,还经常锻炼身体,怎么会得上肺癌呢,真是想不通啊。确实目前为止,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具体发病原因没有完全弄清楚,但是肺癌的发生与以下一些原因密不可分。1.吸烟目前认为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和亚硝胺均有很强的致癌活性。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使得癌基因(如Ras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FHIT基因等)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最终癌变。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雾霾”是形成肺癌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是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多环芳烃、氡、重金属等污染物质都会导致肺癌的发生。3.职业和环境接触肺癌是职业癌中最重要的一种。估约10%的肺癌患者有环境和职业接触史。4.电离辐射肺脏是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的器官。电离辐射致肺癌的最初证据来自Schneeberg-joakimov矿山的资料,该矿内空气中氡及其子体浓度高,诱发的多是支气管的小细胞癌。5.既往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化生为鳞状上皮致使癌变,但较为少见。6.遗传等因素家族聚集、遗传易感性以及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在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明,遗传因素可能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起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如果患上肺癌会有哪些不舒服呢?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肺癌的临床表现,肺癌的症状中最常见的由局部引起,包括以下一些: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声音嘶哑等诊断如果出现一些不舒服,怀疑肺癌了,该如何诊断?通过以下一些检查一般能确诊肺癌:X线和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等治疗患上肺癌该如何治疗?我们现在认为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慢性病,通过及时诊断,合理治疗,部分病人也可以长期生存。肺癌治疗主要包括可以下几个手段: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外科治疗等预防所有的疾病而言,防大于治,肺癌也不例外。肺癌是可以预防的,也是可以控制的。已有的研究表明:西方发到国家通过控烟和保护环境后,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控烟成效差,大气污染等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肺癌的预防可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干预;二级预防是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达到肺癌的早诊早治;三级预防为康复预防。预防肺癌的方法:1、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不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对身体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是第一大危险因素,因此戒烟、禁烟是预防肺癌方法的首选。2、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据调查发现,常在路边吃煎、炸食物的人,患肺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倍。这是因为路边摊可能用劣质油,经反复高温加热后的油烟中,有害气体浓度很高。因此,预防肺癌就要规律饮食,多吃菌类、豆类食品,少喝酒。3、重视并坚持体检。每次体检都要做胸片正侧位检查。专家指出:20年以上烟龄的,尤其是年龄55-74岁且累计吸烟量≥30包·年(包括已戒烟时间≤15年者),或年龄≥50岁且累计吸烟量≥20包·年,同时至少有一个除吸二手烟以外的风险因素,属于肺癌高危人群。这些人尽量每年做胸片检查,或者低计量螺旋CT,对疑有问题的病例,再进行详细检查。只要如此坚持体检,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因此体检是预防肺癌方法之一。4、职业防护。职业环境中的呼吸道致癌物也是造成肺癌发病增多的重要原因,注意到预防肺癌这也是相当关键的,煤矿工、油漆工等一些特殊行业的职工应做好预防肺癌的措施。5、减少厨房油烟。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是非吸烟肺癌的主要的病因之一,因此预防肺癌要尽量减少油炸、煎炒。6、室内通风。有研究表明,中国女性肺癌与室内微小环境空气污染有关,因此预防肺癌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7、防范肺结核。重视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诊治,以防其发展为肺癌。8、电离辐射。暴露于氡及其子体产生的射线环境内的矿工,肺癌的危险性增加。总的来说,预防肺癌方法,首要强调的还是远离香烟,其次就是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最重要的就是高危人群要重视体检的。如果已被确诊为肺癌,也并不是束手无策,尽快到专科医院进行科学规范治疗。肺癌会传染吗?经常会有患者家属偷偷咨询我肺癌会不会传染,答案是肯定的:肺癌不会传染。虽然癌细胞在病人体内能够到处扩散或转移,但它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对自己而言,别人的癌细胞就是一种异物,机体通过强大的免疫排异能力,能将其他人的癌细胞破坏掉。因此,别人的癌细胞是无法在自己体内生存的。
随着目前生活水平的升高以及人民对身体健康的重视,我们的体检中大都包括肿瘤标志物,当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很多人就会认为自己得肿瘤了,造成一定的焦虑及恐慌,那么肿瘤标志物升高了,到底该怎么办,下面小编来为您一一解答: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或是由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和(或)升高的、可预示肿瘤存在的一类物质:存在与血液、体液、细胞或组织中。肿瘤标志物有哪些分类?1.胚胎性抗原:在人的发育过程中,许多蛋白质仅仅在胚胎期分泌,出生后这些蛋白就停止产生。当肿瘤发生时,又重新合成和分泌胚胎期所特有的蛋白质。例如:AFP、CEA。2.糖类抗原:当正常细胞转化为恶性细胞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发生变异,形成一种和正常细胞不同的特殊抗原,可以用单克隆技术检测这些抗原。例如:CA125、CA199、CA724。3.激素类抗原:当具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细胞发生癌变时,导致所分泌的激素量发生异常;或正常情况下不能生成激素的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后所产生的激素。例如:hCG、CT。4.酶类抗原:肿瘤快速生长会导致局部相对缺氧而出现一些代谢酶的活性改变或表达异常,可表现为出现胚胎形式的酶(同工酶)表达水平改变或异位表达。例如NSE、PSA。5.蛋白质类抗原:当肿瘤细胞快速分化、增殖时,一些在正常组织中不表现的细胞类型或蛋白质类标志大量出现。例如:Cyfra21-1,SCC、TPA。6.受体类抗原: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能把识别和接收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例如:HER2、PR。一个最广谱的指标:癌胚抗原(CEA)1965年发现的CEA可谓是最广谱的指标,它的升高可见于结/直肠癌、胃癌、肺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及子宫颈癌、泌尿系肿瘤等,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甲胎蛋白(AFP)AFP是一个古老但优秀的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肝癌中特异性很高,阳性率达80%,除肝癌之外,内胚窦癌、畸胎瘤、睾丸癌、卵巢癌、胃癌伴肝转移者AFP也会升高。糖类抗原15-3(CA15-3)CA15-3在乳腺癌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乳腺癌初期的敏感性较低,为30%,于乳腺癌晚期敏感性高达80%,对乳腺癌的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复发和转移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在肝、胃肠道、肺、乳腺、卵巢等非恶性肿瘤性疾病中阳性率不足10%。妊娠期、肝硬化、肾病综合征、肾炎、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胎盘早剥巨幼细胞性贫血、重度地中海贫血等CA153也会有不同程度升高。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消化系统肿瘤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在胰腺癌、胆囊癌、胆管壶腹癌中,CA19-9明显升高,尤其是胰腺癌,晚期阳性率可达75%。此外,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中CA19-9阳性率分别为50%、60%、65%。同样,CA19-9升高也不要着急诊断为癌症,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汁淤积性胆囊炎、肝炎、肝硬化等一些消化道炎症中,CA19-9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利用CA19-9鉴别癌性黄疸和阻塞性黄疸:后者CA19-9一般<200U/mL;鉴别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前者CA19-9明显升高、后者正常。糖类抗原125(CA125)CA125在临床上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反映卵巢癌,阳性率达61.4%,且CA125是判断卵巢癌疗效和复发的良好指标,治疗有效时CA125下降,复发则CA125升高先于症状。CA125于其他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宫颈癌、宮体癌、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为43%,胰腺癌50%,肺癌41%,胃癌47%,结直肠癌34%,乳腺癌40%。其他非恶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A125升高,虽然阳性率较低,也需引起警惕,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结核。良、恶性胸、腹水中都会发现CA125升高,所以不能借此判断其良恶性。早期妊娠,也有CA125升高。糖类抗原242(CA242)CA242临床应用较少,在腺癌中升高明显,在非鳞状组织中比鳞癌水平高。CEA、CA242两者联合检测能提高腺癌的敏感性。CA242被作为CA19-9的升级指标,在胰腺癌、胆管癌中灵敏度与CA199一致,特异性优于CA199,较少受到胰腺炎、肝炎及肝硬化等良性疾病影响,在结直肠癌中,灵敏度可达60%~72%。糖类抗原(CA72-4)CA72-4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65%~70%,有转移者更高。在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中也有一定阳性率。CA72-4可作为癌症治疗后随访及复发和预后的重要判断指标。其中痛风患者服用秋水仙碱会导致CA724升高。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检测肺癌的最佳指标。初诊肺癌时一旦发现CYFRA21-1升高,它就可以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CYFRA21-1在肺癌中的敏感度: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在子宫癌、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和良性肝病、肾衰竭中,CYFRA21-1也会升高。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鳞癌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鳞癌,宫颈癌、肺癌、头颈部癌,其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增高。其增高也见于肝炎,肝硬化,肺炎,结核病等良性疾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不可缺少的最有价值的前列腺癌首选肿瘤标志物,检出率70%~90%。前列腺按摩、导尿、某些雄激素拮抗药物也会导致PSA升高,但通常不会大于10ng/ml.通过对这些肿瘤标志物的一一解读,我们了解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就是癌症;某一些肿瘤并不分泌相关蛋白,所以肿瘤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肿瘤。所以我们如何通过肿瘤标志物来判断身体有无肿瘤,针对不同人群,肿瘤标志物又该如何运用,我们以AFP和CEA为例,如果是正常体检人群出现AFP升高就一定是肝癌吗,答案是否定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绝大部分也会出现AFP升高,但不会超过400ng/ml。妇女妊娠3个月后,AFP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也不会超过400ng/ml),分娩3周后恢复正常。同样CEA升高一定是肿瘤吗?答案是NO,在肝硬化、肝炎、肺气肿、肠道憩室、直肠息肉、结肠炎等良性病也会导致CEA升高,胸腔积液、腹水、消化液、分泌物中的CEA常常升高。33%的吸烟人群的CEA会升高,需要特别注意。特点:CEA轻度升高(很少超过15ng/ml);但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甲胎蛋白值高于400ng/ml,持续4周2.甲胎蛋白由低浓度逐渐升高并且没有下降的趋势3.甲胎蛋白值在200ng/ml-400ng/ml,持续8周4.或者甲胎蛋白呈低浓度阳性持续达到2个月或者更久,就要警惕肝癌的存在。同样若CEA超过25ng/ml提升恶性肿瘤概率大于95%。但如果是肿瘤病人呢,特别是经过治疗的病人,若肿瘤标志物较前升高常提示疾病进展,如甲胎蛋白(AFP)可早于影像学6-12月出现升高,但是放化疗以后,肿瘤溶解坏死,AFP也会出现一过性的升高,所以需要我们动态检测肿瘤标志物。所以肿瘤标志物升高后,我们要看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程度还需要结合CT、B超、MRI等判断是炎症、良性疾病还是肿瘤。同时我们看出同一肿瘤或不同类型肿瘤可有一种或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异常,同一血清肿瘤标志物可在不同肿瘤中出现,下面小编罗列出一些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常见肿瘤辅助诊断提供意见:非小细胞肺癌:CEA、SCCA 、CYFRA21-1小细胞肺癌:NSE、ProGRP胃癌:CA199、 CA125、CA724、 CEA、 AFP肠癌:CA199、CA724、CY21、CEA、胰腺癌:CA199、 CA125、CA242、 CEA乳腺癌:CA199、 CA125、CA153、 CEA卵巢癌:CA125、HE4鼻咽癌:VCA-IgA 、EA-IgA 、EBNA1-IgA合理应用、适时监测,才是临床上应用肿瘤标志物的正确方式。作者: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内科主任医师 蒲兴祥
疑似肺癌患者诊前须知肺癌在就诊肿瘤内科前,您需要准备以下资料和信息:1.病理资料:携带病理报告、切片等,如果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报告,例如EGFR、ALK、PD-L1等,也应当一并带来。2.肺癌分期资料: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如增强的颈胸腹部增强CT、骨扫描、脑核磁等。3.患者整体脏器功能的评估资料:如心功能、肝肾功能等的检查报告。4.曾经的治疗经历:包括用药方案、治疗效果等信息。此外,如果您在当地医院已经接受过治疗,最好能够提供过去的治疗记录和检查报告,以便医生更好地理解您的病情和制定后续治疗计划。在就诊时,将这些资料分类整理,按照病理、分期、全身脏器功能、以往治疗经过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会帮助医生更快地了解您的病情。如果您对自己的病情有任何疑问,也可以提前准备好问题,以便在就诊时向医生咨询。
一、什么是肺癌l 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l 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l 根据癌细胞的类型不同,原发性肺癌可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²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生率的15%,是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手术切除疗效差,对放疗和化疗较为敏感。² 非小细胞肺癌:除小细胞肺癌外的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5%,多采用综合治疗。二、肺癌诊后注意事项1. 戒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原因,即使在治疗后也应避免接触任何形式的烟草制品,以防止肺部损伤。2. 饮食调整:选择低胆固醇、低脂肪的食物,减少食用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绿、黄、红蔬菜以及黑木耳、杏仁露、荸荠、芦笋、柠檬、红枣等。3. 药物治疗:按时服药,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用量或种类,如需调整,应先咨询主治医师,如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及时跟主管医生沟通。4. 生活护理:注意呼吸道保养,避免感冒,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空气污染和二手烟暴露。5. 心理支持: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建立信心,增强自身免疫力。6. 中医调理: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进行身体调理,以促进康复。7. 随访检查:术后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一次,至第五年后可延长至每年复查一次。 不同患者具体情况存在差异,请遵循医生的具体指导和建议,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联系主诊医生。
周二门诊,我们遇到了一位40多岁的女士,她勇敢地面对着IV期胃癌的挑战,正在接受免疫治疗。在咨询时,她提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在月经期间,我还能继续接受免疫治疗吗?这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以往,我们也曾碰到过在化疗期间正遭遇月经的患者,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来详细解答。免疫治疗的原理是什么?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内的自然防御机制,负责识别和清除异物,如细菌、病毒,以及变异的自身细胞,比如癌细胞。然而,癌细胞往往能找到方法逃避免疫系统的侦测,这就是癌症能够生长和扩散的原因之一。免疫治疗是一种革命性的癌症治疗方法,它利用我们身体内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不同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免疫治疗的目标是增强我们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使之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包括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单抗等)、细胞治疗、癌症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等。当免疫治疗遇上月经周期,怎么办?月经周期是女性生理过程的一部分,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受到科学界的关注。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可能会对女性的免疫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非绝对,且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具体到免疫治疗而言,目前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会显著影响治疗效果或安全性,且月经期并不是免疫治疗的禁忌证,因此,在决定是否在月经期间进行免疫治疗时,应更多地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健康状况,月经并不应成为推迟治疗的理由。事实上,适时的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但是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关注。部分免疫治疗药物会导致月经不调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经期时间延长、经量增多、月经不规律等症状。一旦出现月经不调的不良反应,则应尽量避免月经期间做免疫治疗。事实上,每位患者的具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他们对治疗的反应、存在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个人健康状况。因此,无特殊情况,在月经期间可以继续免疫治疗。
紫衫醇类药物是肿瘤患者化疗中非常常见的药物,广泛地应用于肺癌、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妇科肿瘤等领域,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其不良反应也是备受关注,尤其是它所导致的神经毒性,困扰了大部分患者,也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质量。1.神经毒性发生背景目前临床应用的紫杉醇类药物主要有: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脂质体。以紫杉醇注射液为例,单药治疗时,约有60%的患者发生外周神经病变,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时发生率更高,并且随着剂量和疗程的增加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症状也会随之加重。2.神经毒性的表现紫杉醇类药物所致神经毒性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手脚麻木或感觉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的感觉丧失和震颤麻痹等症状,同时伴有局部温度异常和针刺样症状。主要发生在四肢的末端,呈手套-袜套样分布,也就是说主要发生在人们带手套和穿袜子的部位,严重患者经常会反映摸筷子不稳,握不住笔、写不了字,走路像踩棉花一样,容易跌倒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神经毒性的预防目前尚无明确推荐用于预防的药物,现在用的最多的预防方法就是冷冻疗法,如佩戴冰手套或袜子、间接接触冰冻矿泉水(需如用毛巾等进行包裹),或者加压手套(戴2层比本人手掌小一号的手套)等方式。另外,有研究发现,延长紫杉醇类的输注时间也能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研究表明输注紫衫类药物前一天开始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连续三天,可以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4. 神经毒性的治疗首先,若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应该积极向医务人员反馈,医生会根据反应的严重程度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或者更换其他的药物。轻症患者一般在停药后数月内改善或者痊愈,重症患者恢复时间相对较长,甚至有可能发展成慢性症状。其次,可以给予一些治疗性的药物,目前,度洛西汀是唯一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中推荐用于治疗疼痛性化疗后周围神经毒性的药物。如果治疗效果不佳,也可以选用一些备选方案的药物,如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神经营养剂甲钴胺,甲钴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治疗周围神经毒性有一定的疗效,神经节苷脂也有一定治疗作用,这些都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使用。另外,体育锻炼和功能训练(耐力、柔韧性、平衡力等)、合适的中医药治疗等方式对这种神经毒性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紫杉醇类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很常见,当出现此类反应时,不必过于惊慌,积极配合专业医务人员,采取各类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反应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