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的脊柱在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个或数个脊椎偏离背部中线向侧方凸出弯曲。如同对还未完全成形的小树进行精心修剪一样,也要尽早地对孩子的脊柱侧弯进行治疗和修复,并且需要根据病因和发病程度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一般而言,支具和手术是两种较为确实有效的方法。多数专家认为,脊柱侧弯的角度在10度以内,不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定期观察;大于10度的情况才需要进行矫正,大于45度的侧弯方才适宜手术。一般情况下,发生脊椎侧弯要及时治疗。如果孩子年龄小,脊椎较软,早期使用医用的专业支具不仅担负着维持姿势的作用,还能利用相关力学原理针对脊柱侧凸进行矫形治疗,配合定期复查及支具的及时调整,早期较轻的脊柱侧弯是可以得到控制的。除此之外改变不良的生活姿势,增强锻炼也很重要。姿势不良会引起姿势性脊柱侧弯,但是准确地说,姿势性脊柱侧弯并不属于严格意义的脊柱侧弯。然而,若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就有可能转变为不可逆转的脊柱侧弯。此外,脊柱不正确的负重方式也有可能引起脊柱侧弯。因此,家长除了要给小孩提供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还应该对孩子的腰背部多加留意观察。比如对于学龄儿童从小应注意其坐、站姿势,培养其良好的习惯,桌椅高度也应调整到最适当的高度,背负重物应双肩交替或同时承担。由于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手术矫形治疗,因此即使发现可能患有脊柱侧凸,家长也不必过分惊慌,早期佩戴支具,定期复查即可治愈较轻的脊柱侧弯。早期发现、及早预防、合理治疗、配合复诊是关键。只有那种由于先天性疾病或其他方面的疾病造成的脊柱侧弯,才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什么是桡骨头半脱位?桡骨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尤其好发于2-3岁,是常见的小儿肘部损伤。因为5岁以下小儿的桡骨头尚未发育完全,直径较小,而包绕桡骨颈的桡骨环状韧带又较年长儿松弛,所以桡骨头容易半脱位。在给孩子换衣服时、牵拉孩子手臂时、做拉手游戏时,翻身打滚扭曲肘部时或孩子跌倒手掌撑地时,桡骨头被牵拉极易出现脱位。桡骨头半脱位会有什么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的表现,因为疼痛,孩子会拒绝家长触摸患肢。孩子会把患肢保持在一个相对舒服的姿势,肘部半屈曲,前臂中度旋前,不敢旋后和屈肘,不肯举起和活动患肢。小一些的孩子不会描述,但会以哭闹来表示。医生检查时发现肘关节外侧压痛明显。如何治疗桡骨头半脱位?已经确诊后,治疗方式就是由医生手法复位就可以。一般不需要麻醉。当孩子可以活动患肢并用患肢取东西,把患肢举过头顶时说明复位成功,复位后也不需要额外固定。但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脱臼具有反复性、习惯性,只要发生一次,以后就容易反复发生。切忌不可用提物的方式突然牵引宝宝手臂或用粗鲁动作给宝宝更换衣服,以免脱位再次发生而形成习惯性脱位。如何避免桡骨小头半脱位?1. 家长与宝宝嬉闹时应注意方法,不要提着孩子的胳膊走路、上台阶,尤其不能单手牵拉。2. 穿衣服时应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大宝宝穿衣服时尽量让宝宝自己伸手,不要穿太紧衣袖的衣服3. 必须牵拉手臂时,建议拉住肘关节以上的上臂部位。什么是桡骨头先天性脱位?有的宝宝可能会无任何原因的无意中发现,在肘关节的前侧或外侧,可以摸到一个突出的骨头,此种情况就属于先天性桡骨头脱位,需要与桡骨小头半脱位相鉴别。先天性桡骨头脱位,需要到专科医院进行正确及时的治疗。否则脱位的桡骨头会越来越突出,影响肘关节外观,功能及骨发育。桡骨头半脱位与先天性脱位有什么不同呢?1.半脱位有外伤史,先天性脱位没有外伤史,是无意中发现。2.半脱位有明显的疼痛症状,先天性脱位没有疼痛症状。3.半脱位桡骨头形状是正常的圆盘状,先天性脱位是球形。半脱位肱骨,尺骨发育正常,先天性脱位肱骨发育不全,尺骨弯曲。4.先天性脱位在肘关节的前侧或外侧,可以摸到一个突出的骨头。半脱位摸不到。5.半脱位能立即复位,疼痛立即缓解。先天性脱位复位不能成功,需要手术治疗。什么是桡骨头完全脱位?还有一种情况尤其需要家长注意,孩子受伤后,桡骨头不是半脱位,而是完全脱位,此时孩子的症状也是疼痛,不愿活动患肢,往往脱位的桡骨头突出不明显,容易漏诊。此时如果按半脱位处理,会耽误病情,对孩子肘关节功能带来严重影响,桡骨头完全脱位往往复位很难成功,此时需要及时手术治疗,如果耽误了病情再来手术补救,手术疗效也会大受影响,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所以如果外伤导致的完全性桡骨头脱位,必须首先复位,如果复位不成功,需要及时手术切开复位。本文系李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小明今年5岁,活泼好动,天真烂漫,特别喜欢户外运动,玩耍时摔了一跤,右手着地的一瞬间,手腕钻心地疼,到医院拍片后,医生说:小明的手摔断了,学名桡骨远端骨折,因为错位并不严重,可进行手法复位,然后石膏固定治疗,小明妈妈同意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了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复位后拍片也显示小明右手骨折的错位已经纠正了。但是医生强调:小明需要按时复查,每个星期都需要来拍片,对此小明妈妈非常困惑,孩子的手已经治好了啊,不是骨折已经复位了吗?为什么还要来拍片?并且是好几次,网上说X线对身体有害,这样对小明的影响岂不是很大? 这种疑问很多家长都有,这种误解其实是对小儿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不了解造成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只是骨折治疗的第一步,此时,骨折断端只是相互对合,并没有愈合,没有长到一起去,骨折后需要准备2周左右时间骨头才会开始生长,初步愈合的过程至少要1个月的时间,完全愈合要2-3个月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受伤后2周内,即使是很轻微的外伤就会造成骨折端的再错位,儿童天性好动,骨折后并不会过多在意,仍然会活动受伤的手,这使得儿童的骨折尤其容易发生再错位,骨折后2周内是再错位的危险期,所以石膏固定后,第1周第2周时需要复查X片,从而了解骨折有无错位,确保儿童骨折在良好的位置愈合,如果发生骨折错位也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如果不及时处理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过早地拆卸石膏或者是功能锻炼都是不可取的。另外,X线拍片所辐射出的射线剂量很小,1个月内几次拍片并不会对儿童造成健康影响。
小儿脊柱畸形可能致残,需认真对待。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畸形会随着生长而加重。正常情况下,胸椎存在生理性的向后侧的弯曲,20-40度左右,超过55度称为胸椎驼背畸形。超过60度的驼背畸形需要手术。腰椎存在生理性的向前侧的弯曲,20-55度左右,超过55度称为腰椎前突畸形。第1骶椎的椎体背面和身体纵轴的夹角30-35度。前后位X片上,脊柱有10度以上的侧方弯曲,就可以诊断为脊柱侧弯。随着病情的发展,畸形的加重,脊柱会发生类似扭麻花一样的扭曲变形,椎体的形状及胸廓都会发生结构畸形,胸腔及腹腔内器官也会发生移位变形,功能受损。脊柱侧弯可以发生在颈段(第1-6颈椎),颈胸段(第7颈椎第1胸椎),胸段(第2-11胸椎),胸腰段(第12胸椎第1腰椎),腰段(第2-4腰椎),腰骶段(第5腰椎第1骶椎)。当脊柱出现多个弯曲时,先发生的弯曲是原发性弯曲畸形,往往弯度较大,是主要的弯曲。后发生的弯曲是继发性的代偿性出现的弯曲畸形。脊柱侧弯还分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结构性侧弯畸形,脊椎骨的形态结构存在畸形或者脊椎骨之间的关节结构发生改变,而且弯曲畸形是僵硬的,不能矫正。非结构性侧弯畸形,脊椎骨的形态结构及脊椎骨之间的关节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侧弯畸形不是僵硬的,角度可以改变。未完待续,见“脊柱畸形都有哪些病因和分类(二)”。
脊柱侧弯畸形的原因非常多,分为几大类:1特发性,2神经性,3肌肉性,4先天性,5肿瘤,6结核,7骨发育不良,8类风湿病及代谢性疾病,9功能性等等。特发性脊柱侧弯就是没有任何原因导致的脊柱侧弯,是所有脊柱侧弯中最多见的,大多为结构性脊柱侧弯,没有椎体的畸形,只是椎体排列发生了弯曲。神经性脊柱侧弯,就是脊髓神经出现先天性发育畸形导致的脊柱侧弯,还包括脊髓受到外伤、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的脊柱侧弯,需要行脊柱全长核磁共振鉴别。肌肉性脊柱侧弯,是由于患有肌肉营养不良,肌张力低下,肌肉强直全身多关节挛缩等疾病所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弯,出生时就存在椎体本身的畸形,包括楔形椎体,半椎体,椎体融合,椎体缺失,肋骨融合等畸形,会导致脊柱严重畸形,影响心肺功能。肿瘤会引起脊柱侧弯,重点强调一下神经纤维瘤病,该病是遗传性疾病,在皮肤,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多处发生纤维瘤,伴内分泌紊乱,皮肤咖啡色素斑,及骨异常。骨异常包括,巨肢,骨缺损,脊柱侧弯,胫骨假关节,骨破坏等。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血行传播至椎体,导致椎体破坏,发生脊柱侧弯。骨发育不良,多为椎体发育不全,弯曲变形性侏儒等。类风湿病及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脊柱侧弯。功能性脊柱侧弯,多为不良姿势习惯,双下肢不等长导致的代偿性脊柱侧弯。面对这样一种复杂严重的疾病,医生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很多孩子经常说脚不舒服,跑步后症状会加重,还会有疼痛感,家长们都有点不知所以,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孩子存在副舟骨,家长们不禁要问:副舟骨是什么东东?人的足部内侧的中间部分,也就是足弓的内侧制高点,有一块骨头叫舟骨。小腿中间有一块肌肉叫做胫骨后肌,这块肌肉附着在舟骨内侧边缘的下方,它的作用就是运动时可使足部内翻,静止时可以维持足弓的正常弧形状态。足弓就像弹簧装置一样使足部存在弹性,可以减震,增加足部在运动中的舒适度。人群中有10%的人,在足舟骨的内侧会出现一个单独的骨块,称作副舟骨。副舟骨在胎儿时期就会出现,正常情况下在少年时期会与足舟骨融合成一块骨头。有的人,出现的副舟骨不与足舟骨融合在一起,而是保持单一骨块,这种持续存在的副舟骨就是一种遗传性发育畸形。副舟骨畸形的症状就是足内侧突出,足弓塌陷,足部不适,足部疼痛,足部呈扁平足畸形。因为副舟骨畸形的病人,胫骨后肌(维持足弓的动力装置)没有附着在它应在的部位——足舟骨内侧下方,而是附着在了与足舟骨分离的副舟骨上,使得足弓不能维持,导致足弓塌陷,呈扁平畸形。随着体重的增加,工作强度,运动量的增加,足部的畸形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随着症状的加重,还会进一步出现前足部外展,跟骨外翻,足内侧突出等畸形。在疾病的早期,副舟骨一般较小,患儿往往没有自觉症状,随着生长发育,病情逐渐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一般在孩子出现症状了,家长才会发现足部异常,才会来医院拍片。刚开始症状不明显,时轻时重时有时无,家长可能会忽视而没有到医院就诊。其实在刚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该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就是订制足弓垫对足弓加以支持。如果症状持续存在逐渐加重,就需要手术切除副舟骨,并将胫骨后肌肌腱移植到足舟骨内侧下方,重建足弓的动力装置,然后继续使用扁平足足弓垫。手术效果较好,症状可缓解,但是是否能彻底矫正平足畸形却是因人而异的。
很多家长会突然发现宝宝的大拇指不能伸直了,拇指关节只能弯着,把拇指扳直后会出现弹响,有时候宝宝会吵疼不让活动拇指。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病症叫做狭窄性腱鞘炎。首先来补习一下基础知识,人的肌肉是由中间的肌性部分和两端的腱性部分构成。肌性部分是红色柔软的肌纤维,有收缩功能。腱性部分是白色强韧的纤维组织,无收缩功能,附着于骨骼,能够滑动,又称肌腱。肌腱外包围了鞘管,使肌腱附着于骨骼,并能减少肌腱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叫做腱鞘。如果肌腱不恰当地做长期、过度、快速的活动,可导致腱鞘损伤,产生疼痛,并影响肌腱的滑动,这种情况就是腱鞘炎。这种炎症不是细菌感染性炎症,是损伤导致的劳损性的无菌性炎症。属于常见多发病。小宝宝拇指近虎口部的关节局部如果出现炎症,可能出现拇指屈指肌腱局部结节样增大增粗,增大增粗对肌腱反复摩擦腱鞘,使拇指屈指肌腱外周的腱鞘增厚变硬,又进一步使肌腱活动空间变小,更加剧了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形成恶性循环。结节较小时,肌腱仍能在腱鞘内滑动,可以产生弹响。结节持续增大后,肌腱就不能在腱鞘内滑动,那么拇指就会固定在屈曲位,不能伸直,或者固定在伸直位不能屈曲。此时强行活动拇指关节,会产生疼痛。而且肌腱结节可以摸得到,质地较硬,按压会有疼痛感。长时间不处理会影响虎口部的发育及功能,如果肌腱长时间固定在屈曲位,会影响肌腱的长度随着生长发育长长。小宝宝出现的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俗称扳机指。由于小宝宝肌腱不恰当地做长期、过度、快速的活动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认为是劳损性原因导致,而考虑为先天性疾病。小儿扳机指如果症状明显,持续存在不缓解,建议早期手术,一般1岁以后就可以手术了。手术十分简单,只需切开一个小切口,将拇指屈指肌腱外周的增厚狭窄变硬的腱鞘切开,即可松解对肌腱的卡压,肌腱即刻就能屈伸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后需要早期充分地进行拇指屈曲伸直活动,以免肌腱与腱鞘发生再次粘连。建议家长不要拖延手术,以免肌腱不能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正常长长,那时即使做了松解手术,由于肌腱本身长度的限制,仍会影响拇指的伸直活动。本文系李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孩子拥有高挑挺拔的身材是做父母的心愿和努力的方向。一个人的身高,70%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基础身高就是父亲身高加母亲身高除以2,男孩子再加上6.5厘米,女孩减6.5厘米。绝大多数人最后的身高会比这个基础身高要高5-10厘米。而且,据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每三年,中国人的身高会增加2-3厘米。专家经验,孩子只有万分之一需要用药物干预来增加他们的身高。还有很多正常的孩子在使用一种叫生长因子的价格昂贵的药物。我认为根本没有用药的必要,即使用药,效果也很难保证。只有体内缺乏生长激素的患儿才需要用药。孩子的身高,受五个因素的影响:疾病甲减、哮喘等慢性病和骨折等急症,都会影响孩子正常长高。营养 均衡的营养是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石。过度挑食的孩子这不吃那不吃,营养跟不上发育的需要。过度肥胖的孩子吃得太多,过剩的营养变成了拖累。这两类孩子都难以长高。睡眠孩子只是在睡着的时候才长。孩子长高有多种激素参与,但核心的是生长激素,很多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要想长高,必须人为地补充生长激素。人体分泌生长激素是有生物钟的。生长激素是在孩子晚上入睡半小时后开始分泌,白天即使睡着了,也不会分泌。因此,晚上早点上床睡觉,晚上睡的时间越长,生长激素分泌得就会越多,对孩子长高越有好处。运动所有的运动都有助于孩子长高。情绪良好的情绪才能保证孩子正常生长。爱操心的孩子,心思重的孩子,压力大的孩子,长期处于焦虑中的孩子,身高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离婚率高,单亲家庭,重组家庭普遍,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心理状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生长。现在留守儿童多,孩子感到孤独失意,也不利于孩子生长。判断一个孩子还能不能长高,医生往往要求孩子去拍一个片子看看骨骺情况,如果骨骺完全闭合了,下肢长高就没有什么希望了。那么刺激骨骺生长就成为长高的一种手段。运动可以刺激骨骺生长,运动也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任何运动都可以达到这两个目的。孩子生长是有特定时间段的,女孩发育较早,一般到13-14岁,月经初潮后,发育就基本停止,男孩发育较晚,一般可以发育到16-18岁。所以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正确的干预,才能对增加身高有实际作用。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再干预,也会事倍功半,效果不佳。而且在发育阶段的最后2年,生长潜力也会明显下降,所以女孩应该12岁前,男孩14岁前就进行干预,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才能真正地起到增高作用。
有的家长无意中发现孩子的脚好像与其他孩子的脚不一样,呈“平板状”,足底部没有凹陷。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脚有问题吗?”正常的脚,在足底部中间偏内侧有一纵弓,外观上向上凹陷。如果足内侧纵弓消失,足背塌陷,足前部向外撇,从后面看足跟部向外翻,足底部呈“平板状”,称为“扁平足”。如果孩子被发现是“扁平足”怎么办呢?首先要弄清楚孩子是不是真正的扁平足。宝宝的脚通常在3岁左右才逐渐发育成型,在此之前,因为足底脂肪较多,足骨的发育尚不成熟,在外观上就会呈现平板状,足底部凹陷不明显,这种情况是发育中的正常现象,无需治疗。还有一种情况,有的孩子在睡着的时候及在非负重的情况下,足的外观是正常的,在足底部中间可以看到凹陷,而在站立走路的时候,足底部外观又变成了平板状,这种情况属于“柔韧性扁平足”。这样的孩子如果走路时没有足部疼痛症状,也无需治疗。 有些孩子的平足随着生长发育不会消失,无论站立行走还是卧床休息,足部外观不会改善,而且足部弹性差,比较硬,症状主要有步态不好看,运动劳累后会出现足部疼痛不适,疼痛消失缓慢,这类平足是“僵硬性扁平足”,多有家族史,还可能由遗传性疾病引起,例如先天性垂直距骨,副舟骨,骨桥形成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足部周围肌腱可能出现挛缩紧张,足部的骨间小关节会出现半脱位,需要早期和正规的治疗。 如果孩子是“僵硬性扁平足”,需要早期治疗,可行石膏矫形固定。学龄孩子可订制足弓软垫,以期足部正常发育。而严重畸形影响功能的扁平足则需要手术治疗。本文系李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0岁的晨晨摔伤后诊断为左胫骨粉碎性骨折,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手术,将一块钢板置入了体内,但手术后仅仅1个月晨晨就在床上躺不住了,非要下地活动不可,家长认为这么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恢复得快是好事,没有阻止晨晨下地活动,也没有按时去医院复查,几个月后的一天,晨晨在学校活动时又摔倒了,然后感到上次骨折的地方钻心得痛,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家人把晨晨送到医院拍了一张X线片,结果发现晨晨上次骨折的地方又发生了二次骨折,而且钢板也随着骨头一起断裂了,需要重新住院手术治疗。听到这个消息,晨晨的父母吃惊极了,又骨折了?连钢板也断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简直是不可思议,难道是钢板有质量问题?小孩将来是不是会有残疾啊?体内钢板的断裂学名钢板疲劳性断裂,是指在骨折部位未达到骨性愈合时,不能够承载重力,本来应由骨头承担的体重全部转移给了钢板,钢板承担了长期的慢性的弯曲、旋转应力,导致钢板局部的分子构型发生变化,使钢板局部承担应力的能力逐渐下降,当钢板的承载力低于体重产生的应力时,最终会导致钢板断裂。钢板断裂是骨折术后的一种并发症,如果骨折术后过早活动,还没长好的骨头不能承担小孩自身的重量,重量自然会被钢板承担,如果这种应力效应在几个月的时间不断作用于钢板,钢板就很会疲劳性断裂。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小孩如果骨折做了手术,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切勿过早下地负重行走,并且要按时复查X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本文系李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