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听到胰岛素或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时,都会提出或想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医生,我的病情如此严重吗?医生,胰岛素是激素吗?医生,胰岛素有依赖性,我能不能不打?医生,胰岛素是不是打了就去不掉了?等等。甚至临床会碰到个别患者明确表示“宁死不打胰岛素”。至于拒绝胰岛素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再加上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和媒体广告的推波助澜、错误宣传,导致“胰岛素有依赖性,打了胰岛素会成瘾”这样的错误知识泛滥。作为内分泌大夫,面对这个问题时,也有点尴尬。这个问题是糖尿病患者经常问到的问题,十分担心的问题,民间广泛流传的问题,也是内分泌医生经常要回答且不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呢?我们用以下十个知识点来回答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1.专业角度说,胰岛素有依赖性,因为胰岛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激素之一,是人体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体内没有胰岛素人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人体依赖胰岛素就像人依赖心脏才能存活一样,没有就不能活下去。所以说,从科学和专业的角度讲,人是依赖胰岛素的。医生如果说,人是不依赖胰岛素的,那是不严谨的说法。所以,面对患者的疑问,医生也不好直接告诉患者:胰岛素没有依赖性。2.但是,实际上,患者担心的“依赖”不是医学专业上所说的“依赖”,患者担心注射胰岛素就像注射毒品一样,产生“毒瘾”,从此不能放弃和离开胰岛素了。这个观念是绝对错误的,但是在民间流传很广,这种错误的认识和知识被不断误传误听,很多患者的病情为耽误,甚至导致严重后果。3.胰岛素只不过是人体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正常激素,是任何正常人体内皆具有的一种物质,是根本不可能会成瘾的。其实有很多病友只不过是讳疾忌医,认为用上胰岛素意味着病情的加重,因此一厢情愿地认为“胰岛素会成瘾”从而给自己拒绝使用胰岛素找一个客观的理由而已。4.糖尿病患者在某个阶段会表现出胰岛素绝对缺乏为主,是由于病情所决定的,此阶段最直接和有效地治疗药物就是注射胰岛素。不论何种胰岛素,都是普通药物之一,只不过目前胰岛素的使用方法是以皮下注射,也就是“打针”为主。在病情许可前提下,胰岛素可以随时用,也可以随时停。但“用”和“停”都主要是病情决定的,不是医生或患者主观决定的,只不过需要医生用专业知识去判断。5.举个例子,2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就像下肢骨折患者恢复期使用拐杖一样,是否长期使用、使用多久、何时可以不用等等问题,本质不是医生决定的,也不是拐杖决定的,是由患者腿的恢复情况决定的。恢复不了的就长期使用,很快恢复的就短期使用,总之和拐杖本身无关。不能把长期依赖拐杖的责任推给拐杖。医生的作用是帮助患者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拐杖”。6.糖尿病有一种类型叫1型糖尿病,曾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数情况下,1型糖尿病病友从发病开始即需要胰岛素治疗;这种情况确实属于胰岛素依赖的类型。相当于腿断了,需要终身依赖拐杖,甚至轮椅。但是1型糖尿病比较少见,现实生活中98%以上的糖尿病都是2型糖尿病。7.对于备孕、孕期及哺乳期高血糖,药物干预的主要方式就是胰岛素,因为此阶段,胰岛素目前认为是最安全的,所以,如果需要胰岛素的时候,不要抵触,也不要担心,合理的使用,肯定是获益的。8.现实中,有患者说,很多人打了胰岛素就越来越差,胰岛素不能停。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患者使用胰岛素太晚了,到了不用不行、合并症或并发症很重的时候了,用了胰岛素也不能逆转病情,甚至不能控制病情进展。9.总之一句话,胰岛素就是一种降糖药物,在治疗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在内分泌医生指导下积极使用,不存在成瘾性和依赖性。该用时及时用。10.医生直接说“胰岛素有依赖性”是会误导患者的;医生直接说“胰岛素没有依赖性”是违背专业知识的。医生有点尴尬,敬请谅解。更多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公众号:新医大一附院内分泌科(WX09914362607)进一步学习。本文系蒋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表格推荐监测前您需要了解的几点(附表格供下载及参考):1.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监测血糖,尤其是自我血糖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和调整药物必备的依据。也是您每次就诊必带资料之一。2.一般来说自我血糖监测就是自己用血糖仪测血糖,适用于糖尿病确定诊断的患者。3.血糖监测对于不同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监测的侧重点和方法略有不同。就诊时,可咨询下大夫,您适合或者说需要测定哪几个时点的血糖。再次就诊时也建议您携带至少3天的近期血糖结果。4.随机血糖:就是随时测的血糖,不考虑是否空腹及进餐时间;睡前血糖:就是指晚上上床睡觉前血糖。5.空腹血糖:一般指晨起空腹血糖,夜间可适量饮白开水。餐前血糖指3餐前血糖。6. 餐后血糖:指进餐第1口时计时开始,2小时后的血糖。有时也监测餐后1小时血糖,就是进餐第1口计时开始的1个小时后血糖。7. 监测血糖是有成本的,所以也是有技巧的,不是盲目的“填空”。8. 血糖结果连续稳定且达标时,就“抽样检查”,没有必要每个点都测。9. 自我血糖监测,不单单是为了测好后给大夫看,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自我总结、指导自己的饮食和运动。10. 表1:此方案比较粗略和简单,主要适用于不包含胰岛素及胰岛素促分泌剂类药物治疗者,或平时血糖比较稳定者。11.表2:主要适用于多种口服药物治疗者及多次、多种胰岛素治疗者,这是多数医院及患者平时监测血糖所采用的方案,也称七次法,使用范围最广。12.表3:主要适用于含有胰岛素的复杂治疗方案者及采用其它低血糖风险高的治疗方案者。13. 血糖监测方案4:是在表2的基础上增加餐后1小时血糖,主要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14.任何治疗方案都应每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1次。更多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公众号:新医大一附院内分泌科(WX09914362607)进一步学习。(个人观点,供参考。表格见下页)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表(1)日期空腹血糖(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午餐后2小时血糖晚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表(2)日期空腹血糖Mmol/L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后2小时睡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表(3)日期空腹血糖Mmol/L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后2小时睡前凌晨2-3点血糖
各位尊敬的患者,由于门诊就诊时间短,很多问题不能详细解答,很多患者就诊后,疑惑很多。我将利用此平台,将平时接诊过程中,患者提出较多的、具有一定共性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说明,供您参考。同时也弥补我在门诊的不足之处。就诊时您最好把电话置于静音状态,最好不要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接打电话并置我于不顾,没有医生喜欢没有礼貌的患者,我也一样。为了节约时间,我在接诊患者时,有时会呼叫下一位患者进入诊室等待。如果您进入诊室,待诊时,尽量不要大声喧哗及接打电话,那会干扰我的工作。您肯定不喜欢一个陌生人在你的办公室大声说话或者接打电话。您就诊时尽量不要说“我听说.....,网上说......,有人说......,我朋友说......”等等,并拿来探讨,这是很荒唐的。医学是很严谨的,没有一定的基础,确实很难探讨问题,对您不公平。我会据您的情况,给出我的建议,如果您觉得和您期望的或者查询的不一致,可以换个专家再咨询下,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的确不能保证所有判断都是正确的。我个人觉得,选择您信任的医院和大夫,然后虚心的获得他(她)的专科意见才是最关键的,如果您不放心,可以不采纳,这是个人的事。所以,选择好医院和医生是最关键的,然后听该医生的意见治疗,这样最简单有效。很多患者为了治病在自学医学,如果觉得有兴趣当然是好事。如果觉得很烦恼,就不要勉强,找专科医生解决即可。就如生活中,修车,修手机很常见,都是找放心的店取解决,而不是自学。如果有条件,可以下载我院APP或关注微信,绑定就诊卡,就可以在家里预约挂号,查看血检结果,这非常方便。要学会利用这些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因为节约的时间都是您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您来医院有困难,或者预约不到号,可以通过APP(本平台)”联系到我,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回复,对于很多随访调药的患者,也是可以解决部分问题的。另外,建议看看本网站上我写的科普文章,尤其是和您的病情有关的内容,对于内分泌疾病,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也很重要。更多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公众号:新医大一附院内分泌科(WX09914362607)进一步学习。
胰岛素抵抗会有啥临床表现呢?胰岛素抵抗啊,就好比机体里的胰岛素“不值钱”了,数量上是不缺的,可就是不能好好发挥作用。这是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了,从而造成血糖调节不正常的一种代谢状况。它的表现可能多种多样,还挺隐蔽的,常见的症状如下:1.典型的代谢相关症状: -饥饿感变强:就算吃了东西还是容易饿,特别想吃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而且在下一餐之前还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 -体重增加(尤其是腹部肥胖):脂肪容易堆积在腰腹部(也就是内脏脂肪那儿),变成“苹果型”身材。 -疲劳和嗜睡:细胞没办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来提供能量,所以就会能量不足。 -餐后困倦:吃完东西后血糖波动大,可能会引起很明显的疲倦或者头晕。2.皮肤表现: -黑棘皮症:脖子、腋下、腹股沟这些地方的皮肤会出现颜色变深、像天鹅绒一样的斑块,这和高胰岛素水平有关系。 -皮肤赘生物(皮赘):在脖子和腋下比较常见。3.激素与生殖系统异常(女性比较多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表现是月经不调、不孕、体毛变多(多毛症)或者长痤疮。 -男性激素失衡:男性可能会出现睾酮低、性功能下降的情况。4.血糖相关指标异常: -空腹血糖升高或者糖耐量受损:这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提示。 -高胰岛素血症:血液里胰岛素的水平长期比较高(这个得通过检测来确定)。5.其他代谢综合征表现: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常常伴随着血压升高。 -血脂异常:甘油三酯高、HDL(“好胆固醇”)低。 -尿酸升高:可能会增加得痛风的风险。6.潜在并发症风险:长期没有进行干预的胰岛素抵抗可能发展成: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像动脉硬化、冠心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随着年龄增加,“脑子不够用”,也就是认知功能下降,老年痴呆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日常如何预防呢?主要措施就是管好慢性病,健康生活方式。
任何活动都比久坐更有益于健康。(积极参与运动、减少长时间久坐行为,并确保充足的睡眠质量和时长有助于预防心脏代谢疾病。)
甲状腺检查,一般要抽血做甲功,做甲状腺彩超。为什么呢?用判断一辆车来举个例子。查甲功,就是看功能好不好,比如说车好不好开,但无法判断外观好不好看,外观是否完整。做彩超就是看外观是否完整,好不好看,有没有破损等等,但是不能判断功能如何(不知道车好不好开)。所以,一般来说,初次检查,做彩超和甲功往往是一套检查。侧重点不同。
电话接诊,好几个糖尿病患者问:大夫,发现自己尿液粘鞋底,该咋办?有啥注意事项?我回答:首先注意事项就是尿的时候,不要尿到马桶或小便池外面,不要把尿滴在地上,就不会粘鞋底了。很多患者担心这是血糖高的表现,其实不一定。一般来说,是提示尿糖高。尿糖高了,血糖一定高吗?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血糖高了导致的尿糖高,所以,需要测血糖,高的话,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另外一个情况,可能是服用一种降糖药(如,列净),其机制是通过尿液排糖,从而降低血糖。也就是说,此类降糖药可以降血糖升高尿糖,这种情况,尿糖高就是治疗的正常结果了。不比大惊小怪,注意事项就是不要滴在马桶外面即可。
最近线上咨询的患者朋友们很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患者,对于确定诊断,接受治疗的甲减患者,该疾病确实比较适合线上咨询,多数情况下,确实可以解决问题。但作为患者,线上咨询时,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编辑短信时,最好一次尽量包括以下信息。第一:年龄,性别,甲减诊断多久了?是否前期知道病因,比如手术,同位素治疗,甲状腺炎等等。第二:近一个月用药情况,比如每天左甲状腺素用量。第三:育龄期女性有没有备孕计划?目前是不是怀孕状态,是的话具体孕周多少?是不是哺乳期等等特殊情况要告知大夫。第四:有没有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尤其心脏问题,要告知大夫。第五:最近一次检查结果图片或具体数字,尤其促甲状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水平。有了以上信息,内分泌大夫基本可以线上指导您甲减的下一步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