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粘膜保护药 1、主要与血药浓度有关的药物 替普瑞酮:一次50mg,一日3次,餐后服用。 ①可加速胃粘膜修复因子即高分子糖蛋白合成、增加胃粘膜前列腺素、增加和改善胃粘膜血流等作用。 ②餐后1 小时内生物利用度无变化,餐后3小时服用降低23%。 2、主要与胃内浓度有关的药物 硫糖铝:一次1g,一日4次,餐前1小时及睡前服用,否则无效。 ①硫酸铝为蔗糖八硫酸酯的碱性铝盐,在胃酸作用下,解离出的带负电荷的八硫酸蔗糖,能与溃疡处带正电荷的渗出蛋白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 ②胃肠道吸收仅5%, 作用持续时间约5小时。 枸橼酸铋钾:一日4次,前3次于三餐前半小时,第4次于晚餐后2小时服用;或一日2次,早餐前半小时和晚餐后2小时服用。 ①在胃酸条件下,与溃疡面上的蛋白质及氨基酸络合而凝结成保护膜。 ②在酸性条件下,铋化合物极少吸收;胃pH升高可增加铋吸收。 二、促胃动力药 1、外周多巴胺受体 多潘立酮:一日3次,餐前15~30分钟服用,每日不得超过40mg。 ①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 ②空腹服用吸收迅速,30-60分钟达峰值血药浓度,餐后服用吸收延迟。餐前15~30分钟服用,待进食时药效达到高峰。 2、促乙酰胆碱释放药 西沙比利:一日3次,餐前15~30分钟服用,每曰不得超过30mg。 ①选择性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防止胃的弛缓,加速胃蠕动,协调胃窦-十二指肠、小肠和大肠的运动。 ②口服后1~2小时内达血药峰浓度。 3、特别提醒 多潘立酮、西沙比利,均可引起QT间期延长,可致致命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均应避免与西柚汁、红霉素、克拉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联用。 三、抗酸药 1、单方药物:通常餐前服用 氢氧化铝:一日3次,餐前1小时服。 直接中和胃酸, 对胃酸分泌无直接影响;极少量的氢氧化铝在胃内转变成可溶生的氯化铝被吸收。 碳酸氢钠:一日3次,餐前服用。 直接中和胃酸, 可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易吸收,可引起碱中毒,也不宜用于需控制Na+摄入的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 2、复方药物:通常餐后服用 铝镁加、铝碳酸镁:一日3~4次。餐后1~2小时、睡前服用。 具有明显抗酸作用,兼有胃粘膜保护作用,对胆酸也有一 定吸附作用。 维U铝镁双层片:一日3次,餐后服用。 维生素U可促进肉芽发育和黏膜再生;氢氧化铝与三硅酸镁中和胃酸,颠茄流浸膏可解除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胃必治(复方铝酸铋):一日3次,餐后服用。 含铝酸铋、碳酸氢钠、重质碳酸镁、甘草浸膏、氟朗鼠李皮、茴香。 四、抑酸药 1、H2受体阻滞剂 第一代:西咪替丁,已较少使用;第二代:雷尼替丁;第三代: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一日1次,睡前顿服一日剂量;或一且2次,于清晨和睡前服用。 消化性溃疡病主要是夜间胃酸分泌较高,现多主张睡前顿服。 2、质子泵抑制剂 ①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 ②因对酸不稳定,均为肠溶制剂,推荐晨起或睡前空腹状态下服用。 ③质子泵( 酶)不可逆抑制剂,作用维持时间长。 3、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 夜间酸突破:指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在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上6时)胃内pH小于4.0,且持续时间超过60分钟的现象。 联合用药:晨起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睡前加服小剂量H2受体拮抗剂,在不同环节同时抑制胃酸,可降低夜间酸突破发生率。 五、根除幽门螺杆菌 1、铋剂四联方案 目前推荐铋剂四联方案:1种铋剂(国内推荐枸橼酸铋钾) +1种质子泵抑制剂(可任选一种) +2种抗菌药物,疗程10~14天,建议14天。 2、服药时间 铋剂 主要作用:杀灭幽门螺杆菌,减少幽门螺杆菌耐药性。 服药时间:每日2次,餐前30分钟服用。 质子泵抑制剂 主要作用:提高胃液pH值,降低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服药时间:幽门螺杆菌根除时,要求胃内pH> 5的时间超过18小时,需要每日服药2次,并分别在早餐和晚餐前30分钟服用。 2种抗菌药物 主要作用:可从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6种药物中选择2种,高浓度时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 服药时间:为减少胃肠道反应,应饭后服用;抗菌药物在胃中药物浓度越高,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越强,不需要考虑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六、抑酸药+胃粘膜保护药 1、抑酸药+铋剂 铋性脑病:铋剂长期服用,铋可在体内蓄积,引起可逆性脑病、可逆性肾病、骨性关节炎。 ①pH 升高,可增加铋吸收。 ②铋剂,单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个月;铋剂,尽量避免与抑酸药合用;当用于幽门螺杆菌根除时,疗程不要超过14天。 2、抑酸药+硫糖铝 硫糖铝:酸铝为蔗糖八硫酸酯的碱性铝盐,需要在胃酸作用下,才能解离出带负电荷的八硫酸蔗糖,并与溃疡处带正电荷的渗出蛋白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 ①抑酸药可升高胃液 pH值,降低硫糖铝的作用。 ②硫糖铝尽量避免与抑酸药合用。 ③硫糖铝若与抑酸药合用,服药的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七、抑酸药+其它药物 1、抑酸药+胰酶 可提高胰酶的疗效。 2、抑酸药+地高辛 抑酸药升高胃液 pH值,减少地高辛转化为活性物。地高辛若与抑酸药合用,需要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必要时增加地高辛剂量。 3、抑酸药+铁剂 胃酸增加铁剂的溶解度, 有助于铁的吸收,抑酸药可降低铁剂的吸收。 4、抑酸药+四环素、伊曲康唑 抑酸药升高胃液 pH值,使四环素、伊曲康唑吸收减少。 5、抑酸药+甲氨蝶呤 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肾脏的 酶,从而抑制甲氨蝶呤的主动分泌,可增加甲氨蝶呤的毒性。 6、抑酸药+亚硝酸盐 抑酸药升高胃液pH值,使胃内细菌总数增加,可使亚硝酸盐转化为致癌性亚硝酸。 八、其它胃药+抗生素 1、蒙脱石散+抗生素 ①蒙脱石散可吸附抗生素, 减少抗生素的吸收。 ②蒙脱石散若与抗生素合用,建议首先服用抗生素,2个小时后在服用蒙脱石散。 2、柳氮磺吡啶+抗生素 柳氮磺吡啶:只有经肠道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后,才能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 抗生素:可抑制肠道细菌,降低柳氮磺吡啶的疗效。 柳氮磺吡啶应尽量避免与抗生素合用。 3、益生菌+抗生素 布拉氏酵母菌 (亿活胶囊):不会被胃肠液、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所破坏,可与抗生素合用。 嗜酸乳杆菌胶囊 (乐托尔):活性成分为嗜酸乳杆菌在乳糖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及经灭活后的杆菌,可与抗生素合用。 活菌制剂;若与抗生素合用, 先服用抗生素, 2小时后再服用益生菌。 本文系转载文章,【来源:辰溪县中医医院】
胰腺癌占我国癌症发病率的第九位,死亡率却为第六位,死亡率极高,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 哪些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做早期筛查?1.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人群,2.新发糖尿病,3.慢性胰腺炎,4.胰腺囊性肿瘤患者。 早期筛查的起始年龄:40-50岁。尤其是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出现体重下降、血糖波动较大或者有遗传高危因素的,一经发现糖尿病,即应进行早筛检查。慢性胰腺炎患者40岁开始早筛检查。 早筛间隔时间:高危人群推荐间隔1年。 早筛项目: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a19-9,联合CT、磁共振、超声内镜检查。 防治的生活习惯对策:戒酒戒烟,均衡营养,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内镜中心在住院部装修期间,继续为大家提供胃肠镜检查治疗,消化内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开放。本人门诊时间自本月21日起改为:周二、四全天。
这是关于胃癌知识的科普文章,希望大家关注并转发,谢谢? 胃癌发展过程: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胃癌。 一.胃癌变之萎缩: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癌变,但癌变几率不高,多数研究发现癌变率不超过3%;即使到了肠化生阶段,胃癌的整体风险还是比较低的,癌变概率大约在5%左右。研究证实,萎缩范围越广癌变几率就会越高,累及全胃的重度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肠化生)具有较高的胃癌发生风险。?一项日本研究发现,胃粘膜广泛萎缩的患者,胃癌5年累积发病率达到1.9%~10%,肠化生患者达到5.3%~9.8%。 二.胃癌变之肠化生: 轻度肠化生大多数是小肠型化生或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良好,多见于慢性胃炎,属于炎症反应性质,与胃癌关系不大。而中重度肠化生大多是大肠型化生或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上皮分化差,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三.胃癌变之瘤变(异型增生) 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是上皮内瘤变,又叫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胃正常细胞发生了异变,向胃癌靠近,但仍然不是癌,是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中间阶段,癌变几率明显增高!?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 对异型增生胃镜随访10年研究发现:轻度异型增生癌变率2.53%;中度异型增生癌变率4%~8%;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10%~8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为9%;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在4~48个月内进展为癌的比例高达60%~85%,部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早期胃癌近似,通常归于早期胃癌。 转发自:孙普增教授。
胃息肉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胃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反流)、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高脂饮食、低纤维素饮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等。遗传因素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胃息肉的发生。 具体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2、积极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3、避免滥用胃药,特别是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以及水杨酸类止痛药等。
胃息肉是否需要切除,我们最关注的两个因素是息肉的大小和病理类型,病理类型决定的胃息肉癌变风险大小,另外,根据内镜下大小形态也有一定的影响因素。 1. 息肉大小: 胃息肉直径≥1cm者,癌变风险有所增加,建议进行内镜下切除。 2. 病理类型: 主要包括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少见分型。其中,文献报道,70%-90%的胃息肉为胃底腺息肉或增生性息肉。 (1)胃底腺息肉: 可能与长期(至少1年以上)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如耐信、奥美拉唑等)有关,癌变风险较低,有研究显示其癌变率<1%。散发、直径<1cm者在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后可能会消失;直径≥1cm者,建议内镜下切除。 (2)增生性息肉: 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等长期慢性炎症有关,有一定的癌变风险,但癌变率较低,有研究报道其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或癌变的几率约为5-19%。研究报道,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增生性息肉患者在成功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其中约40%患者息肉完全消退。直径≥1cm者癌变风险会增加,所以大多国家指南推荐对直径>0.5cm者进行内镜下切除。 (3)腺瘤性息肉: 是癌变风险较高的病理类型,特别是直径>2cm、病理为绒毛状腺瘤者,癌变率可达28-40%。但腺瘤性息肉在胃息肉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3-26%,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存在一定相关性。所有腺瘤性息肉不论大小,均建议内镜下切除,通常建议术后1年进行内镜复查,监测3-5年。其切除术后的复发率约为2.6%。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胃息肉的癌变风险是较低的,仅腺瘤性息肉癌变风险相对偏高,部分可能在治疗胃炎或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就自行消失了。所以当检出胃息肉时,请您千万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也没有必要强行要求反复的复查胃镜。
1.规避发病或加重的原因;如服用药物、暴饮暴食、饮食不当、抽烟喝酒、精神紧张、受凉过劳、熬夜等;2.饮食宜规律、清淡、易消化;三餐定时、适量、半流质或软食、避免过饥、过饱、过干、过硬;3.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火锅、浓茶、咖啡、冷饮4.饮食一定避免过烫、过冷;5.寒冷时节注意保暖,炎热时节避免过度吹空调,过食生冷;6.戒烟戒酒;7.积极调整情绪,避免情绪紧张、焦虑、过忧过思等;7.准时吃药,不可漏服、随意补服等;8.疗程需规范,足疗程;9.既往使用特殊药物,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糖尿病药、活血化淤药等,一定与主治医生沟通,必要时做出适当调整;10.既往有特殊疾病如:冠心病、肝肾功能不良,注意观察服药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复诊;11.记得尊医嘱复查内镜;12.若出现疗效不佳、呕血黑便、腹痛加重及时复诊。
此病易复发,生活方式的改进可以善症状、减少复发,在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为:1.戒烟、戒酒;2.禁食高脂肪高糖食物;3.禁食巧克力、浓茶、咖啡、薄荷、可可饮料、番茄汁、柠檬汁等;4.避免食用可能过敏食物;5.勿饮用碳酸饮料;6.睡觉时床头抬高约15-20cm;7.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应适当活动(不可剧烈活动)或保持直立以减少反流,晚餐至睡觉至少间隔3小时;8.规律作息,避免熬夜;9.控制体重,肥胖者需减肥;10.保持大便通畅;11.定期进行适度体育运动,加强锻炼,改善胃肠蠕动功能。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杨勇致1重点观察生命体征是否平隐具体:血压 、心率 、呼吸频率 、氧饱和度,四肢是否温暖 肢端脉博可扪及。2观察有无出血?有无呕血 、黑便 、便血。3观察有无穿孔?无有腹痛,尤其持续剧痛, 皮下气肿等。腹部僵硬 压痛 反跳痛 发热 气促 口唇青紫等 4观察有无感染有无腹痛 、胸痛 、发烧 、呕吐 、腹泻等症状。5术后建议卧床休息 高坡卧位, 勿过早过多下床活动。6术后禁食时间一定结合具体手术情况而定 ,手术创面小且手术顺利禁食3-6小时。创面大或术中有出血等复杂情,禁食及胃管引流时间遵医嘱。之后清流质饮食24小时,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 普通饮食,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7术后胃肠道功能弱 易便秘 需保持大便通畅 ,可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如开塞露等8遵医嘱规律服用内镜手术术后相关药物 ,并定期复查。9若出院后出现剧烈腹痛 、便血 、吐血等症状 需及时就医治疗。10术后1-2周需要避免重体力劳动。11既往长期服用药物:降压药、降糖药 、抗凝药 、活血通络药等一定咨询主管医生何时 、如何起用。
最新全国肛肠疾病流调结果显示,我国18周岁以上城镇及农村居民的常住人口中,肛肠疾病患病率高达50.1%。首先,痔是人体的正常结构,内痔由内痔血管丛组成,由3个软性充血垫组成,俗称为肛垫,是正常肛门直肠的一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协助肛门的正常闭合,其协调控制排便的作用,并有助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在排便时免受伤害,术语“内痔”并不表示疾病状态,在临床实践中术语“内痔”仅用于描述由肛垫的异常增大引起的痔病,即肛垫在出血和/或脱垂等被认为“痔病”,才需要治疗。 其次重新认识“痔疮”的发病机制。现在全球公认痔病不是静脉曲张,而是肛垫在肛管内的异常滑动,即:"肛垫滑动/缓冲学说”,其中4个核心的病理生理事件:1.肛垫向下滑动;2.支撑肛垫的结缔组织破坏;3.排便期间内痔血管丛血液增加,直肠上中静脉回流减少;4.内痔扩张静脉丛内的血液停滞。 人体直立,怀孕,肥胖,腹水,排便困难,排便时间过长,剧烈举重物和剧烈运动都可能导致过度增加腹内压,从而引起各种痔病症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饮酒、辛辣饮食、久站久行)以及错误的排便习惯会增加患痔病的风险。 总之:痔是人体的正常结构,正常情况下不要治疗,只有出现出血、脱垂、肿胀、疼痛、瘙痒、分泌物、肛周不适、肛门肿块和排便困难等等疾病状态,才需要治疗。 您对痔疮的认知是怎样的? 重庆市人民医院中山院区消化内镜中心在住院部装修期间,继续提供胃镜肠镜诊治服务,杨勇致主任医师门诊时间为每周二、四全天。 原创健康科普,佑您健康,谢谢关注!
胃底腺息肉是指息肉位于胃底的部位,其组织病理特点是腺瘤性息肉,息肉的病理分类主要为三类:1、增生性息肉;2、腺瘤性息肉;3、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主要发生于胃部的黏膜上皮,大多数由增生的胃黏液腺构成,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因为胃底腺息肉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所以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对于腺瘤性息肉,首先是需要进行内镜下的治疗或者是外科手术治疗。如果息肉不是很大,可以考虑内镜下切除,而且创伤比较小,恢复比较快。对于比较大的腺瘤性息肉,而且有可能恶变的需要手术治疗,腺瘤性息肉一般都是良性病变,将其切除之后可以有效的预防其恶变。所以,对于腺瘤性息肉需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预防预防胃底腺息肉首先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应该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养胃作用的食品,不仅能减少胃底腺息肉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提高脾胃功能。其次,要少吃或者不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烟酒应该及早戒除,浓茶和咖啡等具有刺激性的饮料也要少喝。如果已经发生了胃炎等疾病也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以免局部受到刺激而出现息肉等增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