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疗法始于1976年,2003年“针刀疗法”经国家鉴定为一个医学新学科,并更名为“针刀医学”,从此“针刀医学”诞生。2003年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包括有四位院士参加的对针刀医学学术与临床研究高级鉴定会.专家们一致认为“针刀医学的理论、技术、器械都具有原创性,特别在诊疗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年,针刀医学进入了大学的教育体系,出版了高等医学院校针刀医学创新教材。小针刀疗法曾在国际5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和一致的好评。曾获“第37届国际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和国内医学高奖项“华佗金像奖”。我国着名骨伤科专家尚天裕教授指出“以小针刀疗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针刀医学,是传统医学发展为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特色的新学科”。世界针联主席,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王雪苔教授指出:“中国医学要走向世界,针刀医学有前途”。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方法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小针刀疗法的优点是治疗过程操作简单,不受任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治疗时切口小,不用缝合,对人体组织的损伤也小,且不易引起感染,无不良反应,病人也无明显痛苦和恐惧感,术后无需休息,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针刀医学的四大特点: 简:治疗简单,无切口、不流血、病人痛苦小。 便:应用方便,一枚针刀、一副手套,皮肤常规消毒即可施术。 廉:费用低廉,治疗成本低,治疗费用低。 验:疗效明显,一次见效,大部分三次治愈,有的一次即可治愈。小针刀医学实现五大转变: 1、将大量疾病从不治变为可治; 2、将难治变为速愈; 3、将开放性手术变为闭合性手术; 4、将复杂治疗变为简单治疗; 5、将损伤型、痛苦型治疗变为近于无损伤、无痛苦治疗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不开刀的闭合性手术疗法,主要作用是:松解组织粘连、消除硬结条索、减轻组织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加快水肿吸收、解除血管神经卡压、恢复脊柱力平衡,达到消炎祛痛、恢复功能的目的。
颈椎病及颈椎骨质增生患者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上肢酸胀麻、心悸、胸闷、颈背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脊髓、神经、血管受压而引起的,所以要消除症状必须解放受压的血管、神经。颈椎病的病理过程是:颈椎7节椎体之所以能够成序列状整齐的排列,是因为椎体周围有很多物质在固定与保护着它。维持与固定颈椎椎体正常排列的原动力是椎体周围的软组织,而它们一旦出现病变,如肌肉、韧带、肌键等出现病变如粘连、钙化、挛缩、疤痕等,导致脊柱力平衡失调,椎体出现失稳现象,如椎体的旋转、移位、前突、后膨、压迫了神经、血管导致各种症状。只要恢复脊柱的力平衡,所有的症状随之消失。针刀的治疗过程是通过针刀的松解、剥离、疏通解除它们的粘连、疤痕、挛缩、钙化等病变,恢复骨骼周围的力平衡,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所有临床表现头痛、眩晕、失眠、上肢酸胀麻、心悸、胸闷、视力下降等症状随之消失,达到标本兼治,复发的几率很小。
(1)椎间盘突出(膨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腰部疾患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5.2%。其发病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在各种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使相邻神经根、脊髓等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2)骨质增生,腰椎负重较大,易损伤,且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及周围软组织产生退行性病变。由于软组织病变、肌肉的牵拉或撕脱、出血、血肿日久便形成刺状的骨质增生;骨刺的形成又对软组织产生机械性的刺激,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根水肿变形,产生腰腿痛等症状,如此恶性循环,病情不断加重。(3)腰肌劳损,腰部长期反复疼痛、阴雨天、寒冷潮湿的天气或劳累后病情加重腰椎病(膨出、突出)及腰椎骨质增生患者会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疼痛、行走受限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由于神经、血管受压肌肉、韧带的病理牵拉而引起的,所以要消除症状必须解除受压的血管、神经。腰椎病的病理过程是:腰椎5节椎体能够成序列状整齐的排列,是因为椎体周围有很多物质在固定着它,维持与固定腰椎、椎体正常排列的原动力是椎体周围的软组织,而它们一旦出现病变,如肌肉、韧带、肌键等出现病变如粘连、钙化、挛缩、疤痕等病变,继而软组织丧失或减退原有的作用,导致脊柱力平衡失调,椎体出现失稳现象,如椎体的旋转、移位、前突、后膨、压迫了神经、血管导致各种症状。而骨刺与增生也是由于这种不平衡的力长期牵拉,人体的自我免疫功能进行的自身的修补,所以说骨刺只是发病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针刀的治疗过程是通过针刀的松解,剥离、疏通、解除它们的粘连,疤痕、挛缩、钙化等病变,恢复骨骼周围的力平衡,加以手法复位解除卡压神经、血管,所有临床表现下肢麻木、疼痛、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随之消失,达到标本兼治。针刀医学治疗特点:安全可靠、不流血、无痛苦、术后不留疤痕,术后即可行走;是一种花钱少,见效快的新型独特的疗法;手术需数分钟解决;此治疗无副作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性行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在其缓慢的发病过程中,病变进展速度不一,有时表现为急剧的炎症变化,有时为慢性炎症迁延,甚至有时表现为稳定缓解。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关节软骨破坏往往是不可逆的,医疗措施虽能减缓关节软骨破坏的速度,但不能改变这种病理变化的趋势和方向。本病由于关节软骨的破坏,诱发关节滑膜等软组织发生炎症。一是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引起粘连、牵拉,破坏了膝关节的力平衡,使关节内产生了高应力点。在临床上引起患者膝部疼痛、肿胀的原因很多,但软组织炎症是主要因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缓解或消除膝关节软组织的炎症,就能减轻或去除膝部的疼痛、肿胀症状。小针刀疗法取穴原则多是“以痛为俞”,阿是穴多位于髌骨周边、内侧关节间隙、胫骨结节、腘窝等部位,这些穴位实际都是软组织炎症聚集部位。针法主要以切除和剥离为主,深至骨面但尽量不进入关节腔,避免引起局部出血,可以打破炎症的恶性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血液代谢,缓解或消除局部炎症。严格意义上说,小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并非属于病因治疗,但具有一定的缓解膝部软组织炎症的作用。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背部肌筋膜炎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人体肩背部组织、筋膜、肌膜、肌腱、韧带的一种非特异炎症性的病变。临床以背部酸痛、胀痛、压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活动欠灵活为主。本病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认为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至病是痹症形成的原因。发病机理: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组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 肌筋膜炎目前比较成熟的学说是“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小针刀集刀和针的双重作用,通过刀的剥离,可以松解局部粘连组织、肌肉,解除神经血管的卡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得以改善,降低致痛物质浓度,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使疼痛迅速缓解。小针刀疗法具有剥离粘连、疏通组织、流畅气血、刮除疤痕、松解肌肉、解痉镇痛之功效,从而迅速恢复运动系统、器官组织的动态平衡,与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相吻合。在采用小针刀治疗本病时,选好适应证、找准疼痛点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在。
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从软组织损伤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在发病后,炎性渗出,细胞坏死,软组织增生、结疤粘连等病理变化。但究其病因,中医认为,该病由经脉空虚外邪侵入引起。针刀医学认为,肩周炎的根本病因是内分泌失调。这种内分泌变化均在50岁左右发生。但此病病程长、痛苦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将针刀疗法和针灸火罐相结合能立即解除痛苦,再配合中药来调节内分泌,以正本清源,可使肩周炎得到根治。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诱因,足跟下疼痛。跟骨结节前缘偏内侧明显压痛,若骨刺较大,可触及突起。被动背伸踝关节可足跟下疼痛加剧。X线检查:跟骨结节前缘有鸟嘴样骨刺,尖部向前与跖腱膜方向一致。针刀治疗,针刀在骨刺尖部切割松解,使挛缩变性的软组织切开,并切断小部分腱膜纤维,刺激跟骨结节骨膜,以消除过强的拉力及炎症。操作常规;患者俯卧位,踝前垫枕,足跟向上,将足垫稳,在压痛最明显处即骨刺尖部(结合X线)定点。按小针刀进针四步规程:定点、定向、加压分离、刺入,深度达骨刺尖部,作横行切开剥离,三四下即可出针。
急性软组织损伤疾患未经正规治疗则转化成慢性。但多数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即表现为慢性。如会计、车工、打字员等长期处于某种姿势,肌肉持续收缩,即便停止工作,肌肉仍不能恢复舒张状态,有的数小时,有的甚至成年累月。医学上称为“静态残余张力”。慢性软组织损伤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短期内不易观察到,待症状明显时,已经出现了器质性改变。慢性软组织损伤起病缓慢,在现代文明社会,慢性软组织伤病越来越多,许多人感觉奇怪,自己没有受伤,颈、肩、腰、腿却很痛,其实,积累性损伤同样会使肌肉纤维、微细血管、韧带轻度撕裂和出血,人体在进行修复过程中会发生结疤和粘连。造成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常见症状:1.患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3.患部活动受限。4.患部有压痛点。5.患部外形无异常。小针刀可立刻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