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肺结节患者不必治疗,也不必做消融薛兴阳医生指出,事实上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定期复查观察即可,不必着急消除。不少肺结节甚至可能只是简单的炎症,第二年体检就会发现消失了。只有怀疑肺结节恶性风险高,才有必要进行治疗干预。比如符合以下两种情况,应尽快到专科医院就诊:一是有高危因素,如年龄40岁以上、有吸烟史、有职业暴露(即职业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如石棉、镭、氡等)及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患者等。二是影像学上有恶性征象,如病灶最大直径≥15毫米,或有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动态观察磨玻璃结节增大,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加等。薛兴阳医生说:“对于恶性肺结节,建议积极治疗。但需要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还是微创消融术,得综合多种因素再作判断。”谁是消融的“最佳拍档”薛兴阳医生指出,目前认为,消融术更适合以下几类肺结节患者:①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②拒绝行手术切除;③外科切除后又有新出现的病灶或遗留病灶,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④多发磨玻璃结节(先消融主病灶,其他病灶根据发展情况考虑再次消融);⑤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胸膜粘连或胸膜腔闭锁;⑥单肺(各种原因导致一侧肺缺如);⑦需要肺段或肺叶切除较多肺组织的肺结节;⑧部分年轻可疑恶性肺结节;⑨重度焦虑,经心理或药物治疗无法缓解。若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则不适合做消融结节>3厘米:消融术通常适用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结节。对于大于3厘米的结节,消融不全的风险增大,因为较大的结节可能需要更长的消融时间和更高的能量,这可能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结节位置不佳:位置极深或紧邻大血管的肺结节,进行消融治疗时风险较高。因为这些位置的肺结节可能难以准确穿刺,且消融过程中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大出血或损伤周围重要器官。高度恶性的肺结节:对于高度恶性的肺结节,可能需要更彻底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切除联合全身治疗。有禁忌证:如患者血小板计数过低,有严重出血倾向、严重的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严重贫血等情况。这样做,避免潜在风险肺结节消融术始终是手术,也存在潜在风险和并发症,如疼痛、消融后综合征、咳嗽、胸膜反应、气胸、胸腔积液、出血和咯血、感染等。而且,,操作人员的技术精确性,比如穿刺精确性、消融区域的大小和位置、是否超出了肺结节边缘至少5毫米等,都会影响治疗效果。如果操作人员技术不过关,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甚至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因此,选择有丰富经验、良好消融技术以及责任心强的医生很重要。薛兴阳医生建议,当医生诊断有必要切除肺结节时,不妨多咨询几家大医院以及口碑好的专科专家,再确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和主刀医生。Q&AQ:消融术能彻底治愈肺结节吗?A:消融术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结节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和医生的技术水乎等。对于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部结节,消融治疗的效果确切,绝大多数能达到根治。磨玻璃结节型肺癌的消融治疗效果通常较好,局部控制率高。Q:消融术后,如何判断结节是否被有效消除?A:判断肺结节是否消除,需依赖CT等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灶变化。一般建议术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胸部CT,之后每6个月复查,两年后改为年度复查。Q:消融后,消融部位增大了,是消融不干净或复发了吗?A:在消融后的前3个月内,消融部位增大并不一定表示结节复发,可能是治疗后的正常反应。建议定期随访,如有异常,需进一步评估治疗。(编辑:凌茜雯)
薛兴阳职称及称号: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访问学者、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实力中青年医生、羊城好医生,广东省援疆医疗专家、广州医科大学留学生全英班老师。专家门诊出诊时间:每周开设胸外门诊3次(分别为周一早上大坦沙院区、周二早上及周三上午沿江院区),肺结节及胸部肿瘤介入活检消融及综合治疗门诊2次(分别为星期一上午大坦沙院区及星期三上午沿江院区)。门诊信息若有变化以门诊公布为准。目前主要收治范围:不能耐受、不适合或不愿胸腔镜手术的单发及多发肺结节、各期肺癌、肺转移瘤、纵隔肿瘤、胸壁肿瘤、胸膜肿瘤等胸部肿瘤CT引导及穿刺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活检,介入消融,消融、粒子植入、血管介入治疗等介入治疗MDT治疗优化的病人,普通胸腔镜手术病人。特长:1.擅长肺结节诊断和处理。努力使不该消融或胸腔镜手术的肺结节免于手术,使该消融或胸腔镜手术的的肺结节得到合理治疗。2.擅长应用人工智能穿刺机器人进行肺穿刺、肺结节消融等。3.擅长疑难肺病变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努力优化流程,疑难穿刺住院24小时内完成穿刺活检及明确诊断。4.擅长消融治疗胸腔镜术前评估心肺等重要器官不能耐受或风险高的肺结节患者。5.擅长消融治疗高龄等胸腔镜手术风险高的肺结节患者。6.擅长消融治疗距胸膜2cm以上等需要肺段或肺叶切除较多肺组织的肺磨玻璃结节。7.擅长消融治疗多发肺结节患者。8.擅长消融治疗多次胸腔镜术后再发肺结节患者。9.擅长消融治疗年轻、未婚的男女肺结节患者。10.擅长消融治疗综合治疗耐药局部进展患者。11.擅长消融治疗综合治疗后局部残留患者。12.擅长消融治疗肺转移瘤患者。13.擅长胸部疾病胸腔镜微创手术。14.擅长肺癌综合治疗,努力优化肺癌胸腔镜手术,化放疗,靶向治疗,射频及微波治疗,冷冻治疗、热灌注治疗、免疫治疗等,做到整合现有肺癌治疗各种手段,为每个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学术任职:美国访问学者,首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广东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健康科普专家,广东省援疆医疗专家,中华慈善总会肺癌注册医生,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肺癌微创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中国外科技术创新与推广分会感染外科技术创新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MTA肺癌MDT专家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胸部肿瘤及肺结节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多学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胸部肿瘤学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肺癌学组成员,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系委员,中国肺癌杂志青年编委。详细介绍:2014年曾在美国NorthwesternUniversity肿瘤临床转化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从事肺癌及乳腺癌诊治研究一年余。199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5年制本科,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08年博士毕业即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工作。2011年获肿瘤学副主任医师职称,2012年获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15年起担任医疗组长。201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18年获评首批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021年广东省援疆医疗专家。2024年3月起加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工作。熟练掌握胸部手术胸腔镜等微创技术。对肺、食管、乳腺、纵隔良恶性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有丰富的经验。对多种肿瘤引起的肺转移瘤有深入研究。对胸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管理及重症抢救有丰富经验。熟练掌握胸部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生物治疗、射频冷冻治疗等技术。能为胸部肿瘤病人提供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对每个病人采用规范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存期,获得许多病人的好评。自己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不少早期、中期、甚至局部晚期患者经过手术治疗达到治愈。不少合并较为严重的心脏病、脑病、呼吸功能障碍、肝肾功能障碍的挑战性极大的胸部肿瘤患者经过周密的准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自己治疗的不少晚期患者活过五年甚至十年。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善于与人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强。曾在河南、贵州、四川、天津、新疆多地长期求学和工作。读博期间师从著名胸外科及肿瘤科专家周清华教授。2008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任住院总期间参加5.12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救治工作,参与组织收治入华西医院成千上万计的胸部地震伤员工作,为自己参与组织大型灾害救治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2021年作为广东省援疆医疗专家,在医教研管等方面全方位援疆,受到当地一致好评。主要研究方向为肺癌综合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重点项目、国家985课题研究多项。主持省市级课题12项,其中9项已顺利结题。已发表中文学术论文50余篇,在Oncogene等SCI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医学著作6部。多年来积极参与留学生、进修生、研究生、本科生,规培生多层次带教及授课,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独立及协助指导多名硕士研究生毕业。我追求的目标:做一个负责任,有爱心,可以信赖的,技术过硬,能够为患者综合考虑,对早中期患者手术前、中、后长期良好帮助,对晚期患者采用最佳的规范化、个体化、全程管理,以提高患者朋友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好医生。好大夫认证二维码:本文是薛兴阳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利用无线电波产生的热量直接破坏癌组织蛋白,杀死癌细胞。治疗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不良反应少,见效快,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将射频治疗用于肺癌[2]、尤其是周围型肺癌,既能原位灭活癌瘤,又能保护正常肺组织,提高免疫功能,具有特殊的治疗优势,为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周围型肺癌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射频消融疗法的发展我国古代的“热灸”、“火针”是温热治疗的雏形。公元前300年西波克拉底曾应用温热治疗肿瘤。1891年D’arsonval首次报道10kHz以上的高频电流(射频波)通过活体组织时可以产生热效应但不会产生疼痛的现象。这一发现促使了二十世纪末外科应用射频电刀高温电凝止血和内科应用射频进行热疗的发展。1976年Organ首先阐述了组织与射频波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原理,即活体内的交变电流使组织内离子振荡相互摩擦产热。1995年Rossi等首次建立了肝脏射频消融的概念,证实对身体深部肿瘤组织产生热损伤但很少引起周围组织损伤,凝固坏死的肿瘤组织被机体逐渐吸收消化。1996年RFA技术获得美国FDA的认可,被应用于肝脏、前列腺肿瘤的临床治疗。2000年Dupuy使用经皮射频治疗肺癌,消融被引入肺肿瘤的治疗[3]。2、射频消融疗法的原理所谓射频,是利用高频电流离开电极进入导电组织时,电流正负极变化的频率在3kHz ~ 300 MHz范围内产生的高频震荡,使电极周围的组织中的离子也产生相同频率的震荡。组织中的离子相互摩擦产热,达到一定的温度即可使组织产生凝固坏死,即将组织内累积的电磁能转变为热能,通过热凝固作用肿瘤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失去活性,达到灭活的目的[4] 。射频的辐射性能很低,对于物体的作用主要是热效应。射频消融正是利用体内电极的针尖面积小而能量集中,相对而言,体外电极面积大而能量分散的差别,使体内电极周围组织的温度明显升高,从而产生蛋白热凝固消融的作用。人体组织细胞在40℃左右的环境中能维持正常的功能。依据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能力比正常细胞差,热疗的临床应用分为三个温度段:① 42~50℃亚高温:这是理疗温度段,局部加温至39℃~40℃时,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代谢、消炎达到止痛、解痉的作用。达41℃~42℃可致癌细胞停止分裂,引起DNA损伤。42℃时,癌细胞对化疗及放疗的敏感性升高,45℃60分钟时间内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在此基础上温度升高到50~52℃时,则只需很短的时间(4~6分钟),就可对细胞产生致死性损伤。射频消融后局部注射高浓度化疗药物,或者追加放疗,可以增加疗效。②70~95℃高温:为消融温度段,该温度段下组织即刻凝固,癌细胞的线粒体及溶酶体产生不可逆损伤,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脂质层溶解,细胞膜被破坏,组织细胞凝固性坏死。同时可使肿瘤组织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反应带,停止向肿瘤供血,防止肿瘤转移。术后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纤维化。射频就是利用消融温度段,将温度控制50~100℃之间,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95℃是热灭活的最佳温度,因为超过100℃容易出现汽沸现象,温度再高,还会产生焦化、碳化,影响疗效,造成滞针。③400℃以上超高温:这是汽化、切割温度段,可直接使病变组织产生气化,达到消除肿物、增大腔道或者切割组织的目的。3、肺肿瘤的解剖特点与射频消融治疗肺肿瘤属于实体肿瘤,而周围正常肺组织由肺泡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空气。肺癌射频消融治疗时,热量容易在肿瘤组织中传递,而在周围肺组织中的传递速度迅速下降,存在“温室效应”。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因为瘤体周围含气肺组织的保温作用能够有效地限制热量向周围组织的传导,使电极产生的热量长时间集中在瘤体内,此种保温效应,可以使肿瘤组织达到不可逆的热损伤,而周围正常肺组织损伤较小,有利于周围型孤立的肺肿瘤的治疗。研究显示肺癌消融所需时间较肝癌短,反之,与肝癌射频消融同样的时间,肺癌射频消融的效果更好,安全性也高[5]。利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微创、疗程短、安全可靠、近期效果明显的特点,且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小,并发症相对较少。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射频治疗肺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对肺癌直径<5cm者,可用一点射频治疗,瘤块直径>5cm者,可用多点射频治疗,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反复多次处理病灶。4、射频消融疗法的系统的组成 射频消融设备常用的频率为200~500kHz,输出功率100~300W。主要由电发生器、测控单元、电极针、皮肤电极或称体外电极和计算机五部分组成,穿刺到肿瘤内的电极针与患者皮肤的体外电极,通过体内组织相连组成一个闭合环路。测控单元是通过监控肿瘤组织的温度等参数的变化,自动调节射频消融的输出功率,使肿瘤组织快速产生大范围的凝固性坏死。由于活体组织的电阻较大及接地电极板的面积较大,变频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聚积在穿刺电极针的周围。射频消融设备应具备:(1)计算机自动控温在95.0±0.5 ℃;(2)穿刺电极针具有导向功能;(3)针尖锋利为炮弹型;(4)多根电极子针可以适形治疗;(5)实时多点测温;(6)穿刺电极针具有注射功能。5、CT断层介入对肺肿瘤射频消融的引导与监控作用CT是肺肿瘤介入治疗惟一准确的导向方法,此技术克服了超声导向受肺部气体的影响及X线透视(包括DSA)导向仅显示平面解剖的不准确性。CT断层介入能够精细地显示肿瘤的二维结构、从任意方位显示病灶和电极的关系。多层螺旋的快速扫描和快速重组技术还可以方便地在数十秒内完成靶目标的扫描和多平面重组。治疗过程中及时扫描和多平面快速重建,足以监测到术中瘤体的消融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CT精确定位对保证穿刺一次成功和避免穿刺时损伤邻近重要结构或重要脏器很有帮助。术前仔细阅读CT片,明确肿瘤与周围较大血管、支气管、纵隔和臂丛神经的关系,预计穿刺点定位、进针深度、方向以及与体表角度,避免因术中定位不准确而需反复穿刺的风险。对于距离较深的病灶、尤其较小的病灶要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难度较大。射频针进针至一定深度后行CT扫描,根据扫描情况校正进针方向。采用CT靶向介导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肺肿瘤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由于在影像介导下,进行经皮穿刺微创治疗,对正常组织损伤很小。CT 引导下可直视肿瘤的位置,准确植入电极,治疗中根据靶区影像变化、或者采用多点测温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治疗的范围,因此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及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6]。采用多层螺旋对周围型肺癌治疗时进行监测,非常方便地引导病灶穿刺和电极的释放,并对病灶消融前、术中及术后的肺部变化提供及时的信息。导向下周围型肺癌的治疗为安全、有效的介入技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6、断层准向仪辅助CT引导穿刺技术CT密度分辨率高,影像无重叠,可以准确地显示病变的结构和空间关系是非血管性介入的良好导向工具。以往单纯依赖术者的经验进行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难以保障。断层准向仪辅助CT引导穿刺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CT扫描肿瘤最大层面,体表放置金属栅格定位尺,CT平扫测定进针点与靶点连线的角度θ和深度d,平移出床,在模拟的断层层面上,按照断层准向仪给出的进针角度θ和层面角度α、将穿刺针刺入至深度d,即可以命中肿瘤中心.7、肺肿瘤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CT扫描确认子针出口处位于肿瘤中心,位置准确无误后,即可开始治疗。接通射频机开始治疗,射频治疗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射频能量由小到大贯序治疗,随着能量加大和治疗时间的延长,组织温度逐渐上升,达到设定值时,由计算机控制能量的射频治疗机自动控制输出功率的大小,保持治疗温度维持一定的治疗时间,完成一次治疗。治疗时,子电极由1cm、2cm逐渐释放,根据温度上升的幅度,打开到相应的肿瘤大小,并回钩呈球形。若肿瘤较大,以先近后远的原则调整治疗点进行适形治疗。每个肿瘤治疗次数和治疗时间的长短与肿瘤大小、部位和血供相关。直径小于3cm的瘤体一次治疗即能够灭活肿瘤。对于较大肿瘤可以通过注射孔以微量注射泵注射高渗生理盐水,以增加热凝固的范围,此法又称为“湿消融”。射频消融选择起始治疗温度为65℃,终止温度95℃,直径大于3cm者每隔2 cm 作1 次定位治疗,直至叠加作用范围包含整个瘤体积。瘤体直径>5时,采取多靶点治疗,靶区之间相互重叠以保证无肿瘤细胞残,每个靶点治疗时间为10分钟,我们的病例中,最多达到5个靶点。3cm肿瘤的标准治疗时间为10分钟,随着肿瘤直径加大,每增加1cm,治疗时间延长10分钟。我们治疗最大直径10cm的肿瘤,治疗时间达到80min。消融区直径3以下的血管往往被灭活,可以有效地防止治疗过程中局部出血,同时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肿瘤组织的彻底消融。消融后,局部注射高浓度化疗药,可以缓慢释放,并通过淋巴管吸收到引流淋巴结,达到区域化疗控制的目的。射频治疗中,CT断层观察靶区的变化、对周围重要组织有无影响。治疗中监测无创血压、脉搏及周围血氧饱和度。对于特殊部位的治疗可以用多点测温电极实时测出身体及治疗靶区各点的温度,以保证治疗安全和取得疗效。术毕缓慢拔出穿刺电极针,局部再次CT扫描一次,以观察局部有否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常规止血、抗菌治疗。与外科切除肿瘤时的原则一样,射频治疗的凝固坏死区应比肿瘤大0.5cm。治疗会使正常肺组织与肿瘤间形成一凝固带,确保无瘤生长区,防止肿瘤复发。肺肿瘤射频消融的适应于肿瘤直径为5cm以内者,较大病灶可采用多次重复治疗至完全灭活[8]。8、手术、放化疗配合射频消融综合治疗肺肿瘤 对于肿瘤较大、或者病期较晚者,射频消融应当配合手术、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发挥各自方法的优势。对于肺肿瘤手术治疗难以切除的肿瘤,术中配合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达到减低肿瘤负荷的效果。对于肿瘤期别较高的病例,也可以射频消融后肿瘤缩小达到降期作用后,再追加手术切除率。大多数肺癌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在肺肿瘤实施消融时,消融结束即刻经电极针的注药孔注入高浓度化疗药,通常选用DDP50mg/2ml,消融部位缓慢注射。药物储存于灭活组织内部,缓慢释放并通过淋巴管吸收到引流淋巴结,达到区域化疗控制淋巴结转移的目的。对于肺门、纵隔转移患者配合肺门和纵隔普通放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对于肿瘤有全身转移倾向者,适当进行4-6周期的化疗达到控制全身病变的目的,化疗方案可以采用紫杉类加铂类化疗药物为主的方案[9]。9、射频为主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 肿瘤灭活率:射频治疗后,CT扫描显示治疗区域呈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无强化。灭活区域逐渐缩小、肿瘤部位形成空洞直至消失。治疗后CT检查,如果治疗区域出现新的强化灶,提示肿瘤复发,应当追加射频消融治疗[6]。18F-FDP SPECT 及PET检查原肿瘤部位的高代谢灶消失无代谢信号,治疗区域周围轻度环形代谢增高区为炎症反应。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均为坏死组织、原肿瘤部位未查到瘤细胞。一段时间后,射频治疗形成的坏死组织玻璃样变性,斑痕形成。射频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并能获得良好的生存。肿瘤直径≤5cm 1 次治疗完全灭活率达到90%,残余病灶均第2次追加治疗完全灭活。影像学变化:治疗后一个月,与治疗前肺肿瘤相比,CT平扫显示为治疗区域肿瘤密度降低、外形略增大,强化扫描示无血管强化而周围组织明显强化。部分病例肿瘤空洞化改变。6个月以后,治疗区域呈低密度改变,增强扫描无强化。消融区域逐渐缩小、肿瘤部位形成空洞直至消失。组织学变化:治疗后1~3个月,对治疗区域行细针穿刺活检术,进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均为坏死组织,原肿瘤部位未查到瘤细胞。治疗区域周围18F-FDP SPECT 及PET检查轻度环形代谢增高区为炎症反应。6个月以后,治疗区域玻璃样变、纤维化斑痕形成。周围正常组织除了有少量细胞出现变性改变外,大部分组织无受损表现,伴有炎性细胞浸润[10]。生存受益:射频消融联合放化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有效降低肺癌的局部复发率,改善病人的功能状态。只要病灶不侵犯肺门、气管等重要脏器,经过多次治疗大多都能达到完全灭活肿瘤组织。射频治疗后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疗法,仅为15%左右。射频消融后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表明: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年生存率为78%,2 年生存率为57%,3 年生存率为36%,优于放射治疗一年生存率为57%,2 年生存率为36%,3 年生存率为21%[11]。射频消融治疗后主要死亡原因是远处转移,转移复发病例往往肿瘤较大、病期较晚。生活质量:射频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大部分出现了疼痛减轻、体重增加、KPS 评分提高,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治疗后 3 个月及 6 个月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射频治疗与全身化疗相比,出现并发症、恶心、呕吐、体重下降、骨髓抑制、免疫力下降,影响生存质量的比率大为减少。生理状况、社会家庭、情绪、功能状况均有明显改善,对治疗信心增强,治疗依从性增加;同时患者咳嗽、疼痛、气促、疲劳的肿瘤相关症状减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12]。免疫功能:射频消融具有免疫激活作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后免疫抑制减轻,CD3+、CD4+、NK 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细胞的比值明显升高, NK 细胞杀伤活性也升高。射频消融可以有效地破坏肿瘤组织的微血管,抑制血管形成并减少肿瘤的血供[13]。我们近年来主要应用射频治疗为主综合治疗肺癌,与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对骨髓及肝、肾功能无损害,可以反复使用等优点。治疗后的坏死组织吸收后可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从而抑制残留肿瘤组织的生长,给长期生存带来益处。射频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早、中期周围型肺癌RFA可起到与手术相近的疗效,对于晚期肺癌RFA可显著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迅速减轻肿瘤负荷,有效的控制局部肿瘤。10、射频消融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射频消融在局麻下完成治疗,创伤轻微。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射频消融,有利于术者及时与患者交流,掌握治疗的进度,防止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损害。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并发症包括:气胸、胸腔积液、发热、胸痛、咳嗽、咯血等,绝大多数较轻,仅个别需特殊处理。(1)气胸:多为电极针穿刺所致,高龄、肺气肿者更易发生,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少量气体可不予处置,中至大量气体可胸穿抽气或放置胸腔闭式引流装置,2~3天多吸收。据报道气胸发生率高达30%[14],而我们使用导向型穿刺电极针,一步法命中肿瘤进行治疗,一般不发生气胸,包括数例双肺肿瘤,均在同次治疗中行两肺肿瘤射频治疗,均未出现气胸[8]。(2)发热:术后70%的患者发热,大多为低热。肿瘤病灶较大者,发热较高,但一般不超过39℃,应用抗生素后1周左右可降至正常,与肿瘤病灶发生凝固坏死,机体吸收有关。(3)血痰:与穿刺损伤或者治疗后组织炎性反应有关,可给予止血对症治疗。研究显示,只要射频针不直接穿破大血管,射频消融治疗不会引起治疗区域内大血管的损伤而诱发肺出血[3]。(4)术后疼痛发生率约30%,以术后48小时为重,一般止痛处理好转。肺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无感染、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1、结语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主要适应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特别是孤立的肺肿瘤,肿块直径一般小于5cm。全身衰竭、感染期、出凝血功能障碍者不适合射频治疗。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是一种简单、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在国内外的临床实践中疗效得到证实。未来射频消融发展的关键在于改进电极针及射频技术,同时与射频消融联合化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结合,将极大地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总之,经皮射频消融为肺部肿瘤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们一直的努力方向是充分、合理的利用现有国际最先进的肺癌及胸部肿瘤诊断及治疗技术为每位肺癌及胸部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全程管理方案,使每位患者达到最适合、最合理的的规范化、个体化、全程化治疗,从而使每位肺癌及胸部肿瘤患者达到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期最大限度地延长。最近治疗了一例双侧肺癌手术治疗后再次发现可疑单发肺癌转移肺结节的患者。因为双侧肺均手术切除过,难以耐受再次胸腔镜微创手术,经过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我们为患者完成了肺结节微波消融手术,手术过程相当顺利。6周后复查发现肺结节处已形成空洞,提示目前治疗效果满意。微波消融是将一根特制微波针,经皮穿刺到肿瘤中心区域,由在微波针的某一点上含有一个“微型微波炉”释放的微波磁场使周围的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使组织凝固、脱水坏死,达到治疗的目的。该技术是肺癌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分治愈性消融(能够使肺部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并有可能达到治愈和延长生存的目的。)及姑息性消融(最大限度地诱导肿瘤凝固性坏死,达到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薛兴阳主任医师团队本周出院的一台相对经典的病例——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行剑突下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淋巴结清扫成功手术病例。患者是自己原来一位成功纵隔肿瘤侧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亲戚。患者因吞咽困难而诊断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由其亲戚介绍来找我就诊。经过多学科讨论,建议患者先药物治疗控制肌无力后再考虑手术,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患者做好了术前准备。经过充分术前讨论及准备,成功完成手术。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中严格按照规范充分显露切除范围的各个边界,裸化血管、神经、心包等,完整切除胸腺及周围脂肪淋巴结等。手术后未发生肌无力危象等,顺利快速康复!我们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不仅局限在住院期间,还延伸到院前及院后,为了患者朋友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及顺利快速康复,我们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手术,使患者朋友达到最大、最好治疗效果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纵隔肿瘤手术我们团队常规开展腔镜剑突下切口手术、胸腔镜经侧胸手术、胸正中切口手术等所有切口的纵隔肿瘤手术。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关系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上纵隔原发性肿瘤,通常所说的胸腺瘤指起源于胸腺上皮的肿瘤,不包括起源于生殖细胞、淋巴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及脂肪组织的肿瘤。约占成人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纵隔,附着于心包,少数发生在纵隔以外部位,如胸膜、心膈角、肺实质内、肺门或颈部。约30%~60%的患者可无症状,仅在偶然的胸片检查时发现。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瘤体侵犯或压迫邻近纵隔结构所引起的胸部局部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喘鸣、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脊髓受压等症状。患者可有发热、体重下降、疲劳、食欲减退、盗汗等全身症状。胸腺瘤可合并多种副瘤综合征:最常见的是重症肌无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多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甲状腺炎等。某些研究还发现胸腺瘤患者患第二原发肿瘤的几率增高。因术前难以判断胸腺瘤的良、恶性,因此,临床诊断胸腺瘤即有手术指征,手术是胸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症状减轻。患病率为77~150/100万,年发病率为4~11/100万。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儿童1~5岁居多。重症肌无力的发病原因分两大类,一类是先天遗传性,极少见,与自身免疫无关;第二类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常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同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有65%~80%有胸腺增生,10%~20%伴发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病人发病初期往往感到眼或肢体酸胀不适,或视物模糊,容易疲劳,天气炎热或月经来潮时疲乏加重。随着病情发展,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显著特点是肌无力于下午或傍晚劳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减轻,此种现象称之为“晨轻暮重”。患者90%以上有胸腺异常,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有效治疗手段之一。适用于在16~60岁之间发病的全身型、无手术禁忌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大多数患者在胸腺切除后可获显著改善。合并胸腺瘤的患者占10%~15%,是胸腺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部分重症肌无力患者合并胸腺瘤。胸腺瘤切除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缓解或减轻,部分患者仍然需要继续行免疫治疗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
薛兴阳主任医师团队本周遇到的一个相对特殊肺部结节病例,以单发肺结节为影像学表现的肺隐球菌病。该病例多家医院怀疑肺结节为肺癌可能性大。对于这个部位肺结节直接肺叶切除若是结核等良性病变手术范围就偏大了。若是肺楔形切除,良性不追求切缘距离还好说,若是恶性需要继续肺叶切除,前面的楔形切除无论从手术时间、风险、经济都不划算。若是术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有穿刺相关风险,如恶性肿瘤针道转移、因标本量少不能明确诊断等,还要延长住院时间等。最后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先行创伤最小的术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最终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患者因此免于胸腔镜微创手术,转呼吸内科先行抗隐球菌药物治疗。为每位患者朋友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使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会加倍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朋友! 肺隐球菌病隐球菌病(Pulmonary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生隐球菌及其变种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真菌感染。随着近年来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和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使用,移植手术的开展,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隐球菌病是由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深部霉菌病。新生隐球菌属酵母菌,在自然界为腐物寄生菌,存在于土壤、鸟粪及霉烂的蔬菜水果中,鸽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肺隐球菌发病率约为6%-10%。易感人群为慢性病患者,长期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的患者。但近来国内外文献统计示免疫功能正常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发病原因不明。健康人感染可以自愈或病灶局限于肺,抵抗力下降时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中枢神经系统最容易受到感染,易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 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有些患者无任何症状,于体检时胸部X线检查发现。临床表现常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 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具有多形性和多变性,根据患者的免疫状况和疾病所处的时期不同,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分为6种类型:①孤立块影或结节影;②多发结节或肿块影;③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④斑片影与结节影混合病灶;⑤弥漫性粟粒影;⑥间质性肺炎。其中最常见的肺部表现为结节或肿块状病灶,病灶常为单发,少数呈多发。也可伴有胸膜凹陷征、空洞、胸水、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等影像学表现。 肺隐球菌病的确诊主要依靠病原学、病理学检查。通过手术标本、经皮肺穿刺标本、纤支镜活检病理标本经六铵银染色发现隐球菌菌体;呼吸道标本、脑脊液涂片、病灶内脓液穿刺涂片经墨汁染色直接镜检发现隐球菌或培养菌种鉴定为隐球菌生长等均可确诊。病灶靠近胸膜者可行经皮肺穿刺活检,阳性率可达80%一90%。术后病理为主要确诊方式,其特征性表现为新生隐球菌肉芽肿,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多核巨细胞内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空泡状隐球菌。 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是治疗肺隐球菌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孤立性肺隐球菌的治疗,不仅要控制感染,更主要的是防止全身播散,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播散。手术治疗具有局部切除彻底、疗程短等优点。 1.手术适应证:下列情况应积极手术治疗:(1)经内科正规抗真菌治疗3-6个月后病灶无明显缩小或进行性增大者。(2)不易与肺部其他疾病相鉴别的肿块结节病灶,尤其不能排除肺癌者。(3)药物不能控制症状者,如咯血、脓肿、窦道、脓胸等,需外科引流和(或)手术切除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4)疑似但诊断不明者,可胸腔镜肺活检协助诊断,特别是靠近胸膜的周围型病灶。2.手术方法:目前我们多采用胸腔镜手术,当镜下操作困难时,可辅助小切口使用常规器械操作,使得胸腔镜在治疗肺隐球菌病上更具优势。 内科治疗肺隐球菌病药物主要为二性霉素B、5-FC、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推荐使用氟康唑,因氟康唑有良好抗新型隐球菌的活性、安全性好、容易给药,是免疫功能正常肺隐球菌病患者合适的治疗选择。按照美国感染病学会(DSA)关于隐球菌治疗指南,术后均予氟康唑400mg/d,疗程6-24个月,经过氟康唑序贯治疗,均能得到治愈或好转。通过手术治疗去除病灶,再加以规范抗隐球菌治疗,可更好的提高肺隐球菌病的治愈率。
薛兴阳主任医师团队最近成功救治一例术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大咯血病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是个小的操作,但是对于肺实性病变尤其是肺癌病理诊断它有时可以一针定乾坤。虽然是小的操作但有时会有大风险,常见的气胸、咳血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出现大咯血窒息及血管空气栓塞抢救失败有时候会危及生命、甚至出现快速死亡。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我们团队开展十余年的一项常规技术,疑难肺穿刺及肺穿刺并发症的防治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该病例CT怀疑肺结节为肺癌可能性,但不排除炎性结节可能。对于这个部位肺结节直接肺叶切除若是良性病变手术范围就偏大了。若是肺楔形切除,良性不追求切缘距离还好说,若是恶性需要继续肺叶切除,前面的楔形切除无论从手术时间、风险、经济都不划算,况且这个位置的结节楔形切除要切除的肺体积偏大。若是术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有穿刺相关风险,如大咯血窒息、恶性肿瘤针道转移、因标本量少不能明确诊断等,还要延长住院时间等。最后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并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先行创伤最小的术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但不幸遇到穿刺后肺出血大咯血。经过积极的抢救,成功获救。最终肺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肺癌。后续顺利完成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靠近肺门的上肺的磨玻璃结节穿刺出血风险偏高,需要非常注意。对于这类病人术前肺出血风险预判、出血后早期发现、就地患侧卧位抢救(通畅呼吸道、吸氧、止血药物应用、积极气管镜清除呼吸道积血)、抢救成功后的心肺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都非常重要。感谢我们医院强大的病理科及多学科抢救团队,感谢新老患者朋友及患者家属信任和认可!为每位患者朋友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使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会加倍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朋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肺出血大咯血窒息围手术期处理流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诊断肺部疾病重要方法,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运用到临床方面的工作中,现阶段已经成为对肺部有关疑难病症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种手段,诊断阳性率达95%以上。但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气胸、肺出血、空气栓塞、血胸、肿瘤扩散与种植等,而气胸与肺内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肺出血大咯血有时候会来势凶猛,发生窒息,如果咯血后不能及时发现和实施有效抢救,则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在几分钟内突然死亡,故需要非常重视。1手术前的准备1.1沟通交流①穿刺之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沟通,为患者讲解肺穿刺的目的与必要性,使患者简单了解肺部穿刺的操作进程,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手术,并强调穿刺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预料的并发症及其他可能存在的风险,让患者具备充足的心理准备,以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保证肺部穿刺活检得以顺畅。②询问是否有麻醉药品过敏史,询问患者并确认近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波立维等一大类抗凝药,并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1.2术前准备①全面了解病史,常规检查心电图、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细胞学查痰、胸部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术前行详细的体格检查。②严格掌握穿刺相关的禁忌证与适应证。③检查抢救车与其它抢救设施、抢救用品、抢救药品是否齐全:如吸引器、蛇毒血凝酶、止血敏、垂体后叶素、氧气等。④避免空腹或过饱进食,剧烈咳嗽患者术前给予口服可待因等止咳药,行静脉留置针建立输液通道。⑤助患者在穿刺以前的2天进行训练呼吸,训练患者有节律的呼吸每分钟16~20次,及吸气末屏气保持3~5s,尽量保持每次呼吸的幅度一致,胸廓运动幅度在2~3cm,提升穿刺的成功率。2手术期间的监护及抢救流程2.1手术期间的监控: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的改变,正确评估咯血的程度,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重患者自身的倾诉。注意及时发现患者有无咯血窒息的先兆表现。2.2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患者产生咯血窒息,立即清理气道,辅助患者处于头低足高患侧卧位,使血块尽量咳出,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皮囊辅助呼吸。2.3抢救流程:立即辅助患者予头低足高患侧卧位,清除呼吸道血块,予吸引器吸引,两鼻导管吸氧,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肌内注射蛇毒血凝酶1KU,同时静脉推注垂体后叶素10u,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垂体后叶素10u,静脉滴注。3手术过后的监护3.1休息:穿刺后24h内避免剧烈咳嗽,以免增加胸腔压力引起气胸,注意保暖,要避免受凉,穿刺后患者卧床休息2小时,不宜剧烈运动。3.2病情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重是否产生了胸闷、憋气、胸痛、持续咳血等症状,采用穿刺点向下的限制性体位,告知患者穿刺创口3天不接触水,保持穿刺伤口干净,应尽量保持呼吸平稳,避免用力咳嗽。
薛兴阳主任医师团队最近成功救治一例低纤维蛋白原并凝血功能障碍的肺结节胸腔镜微创手术病例。病人是一个复杂的机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等肺癌患者就诊及手术前,会合并肺癌手术前的各种各样的需要注意或需要治疗的合并症。合并症的存在可能掩盖癌症本身的症状,延误癌症的诊断,同时也有可能妨碍癌症治疗方案的选择,最终使得癌症治疗的过程和效果复杂化。怎样快速有效处理胸外科手术术前合并症使患者尽快得到有效的肺癌治疗尤其是手术治疗是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的医疗特色之一。在既往的职业生涯中本人遇见过各种各样需要重视和处理的合并症,若不重视和积极处理将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加,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我们曾经处理过的肺癌术前合并症主要有以下:呼吸系统的低于胸部手术极限的低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病、急性肺感染后等;心血管系统的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病、窦缓、房颤、频发早搏等心律失常、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梗心脏支架植入术后等;消化系统的有手术禁忌的转氨酶升高、低蛋白血症等肝功能异常、急性胆囊炎、消化道溃疡急性期等;泌尿系统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血液系统的有手术禁忌的凝血功能异常及贫血等;内分泌代谢系统的血糖报危急值的糖尿病、急性发作的高尿酸痛风症、重度肥胖症等;风湿免疫系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骨软组织系统的骨折术后、股骨颈等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股骨头坏死下肢活动障碍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的脑出血、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及运动异常后遗症等;精神系统的抑郁症等。下面看看一个最近成功完成一例低纤维蛋白原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手术经典病例。患者中年女性,是一位人民教师,因发现肺多发磨玻璃结节2月余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她的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仅为正常值的四分之一(其为0.44g/L↓,正常值为1.80-3.50g/L)。肺多发磨玻璃结节其中的右上肺尖胸膜下磨玻璃结节高危。患者手术意愿强烈,经ICU、血液科、输血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讨论(MDT)认为无绝对手术禁忌症,建议围手术期加强监测,必要时补充血浆或纤维蛋白原。经过精心准备,成功行胸腔镜右上肺结节切除术。本患者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基因测序未能发现突变,考虑患者和家族成员既往无明显出血和血栓病史,因此围手术期未予纤维蛋白原输注,仅给与冰冻血浆处理,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未发生异常出血。对该类患者采取的任何治疗都应该考虑个人及家族史中是否有出血或者血栓事件发生,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尤其是在妊娠和手术时。有报道,当患者个人或家族史中有出血情况发生时,给予纤维蛋白原输注治疗;有血栓事件发生时,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无症状者,除了密切观察及监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外,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术后病理为右上肺尖段腺癌,以原位腺癌为主,局灶有微小浸润倾向,邻近脏层胸膜。该患者肺癌位于胸膜下,若继续发展有突破胸膜,胸膜种植转移风险。患者的积极手术意愿、我们团队的充分准备及医护患的密切配合是该例患者朋友成功治疗的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出院。随着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近年来有多合并症的肺癌肺结节需要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我们团队对这类患者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我们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不仅局限在住院期间,还延伸到院前及院后!感谢我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团队,感谢新老患者朋友及患者家属信任和认可!为每位患者朋友选择最适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促进顺利快速康复使我们不变的追求!我们会加倍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及服务能力,为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朋友我们会继续加倍努力!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是由Aα、Bβ、γ三条同源多肽链通过29对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对称性大分子糖蛋白,3条肽链(Aα、Bβ、γ)分别由4号染色体(4q28-30)50kb区域内的3个独立同源基因FGA、FGB、FGG按顺序编码,并在肝细胞核糖体合成其前体蛋白,易位到粗面内质网腔将信号肽切除,通过疏水反应及二硫键形成,最后在分子伴侣GRP78帮助下进行正确折叠、装配后,分泌到循环血液中。正常人血浆含量为2.0~4.5g/L,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肽,参与止血过程,还可作为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的受体,参与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作用。FIB浓度与全血黏度呈正相关,随着FIB水平升高,血小板与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且FIB能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促使脂质斑块聚集,引起血栓。原发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是一种少见的出血性疾病,是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一种杂合状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congenitalafibrinogenaemi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或不完全隐性遗传的凝血缺陷病的纯合子状态,血液纤维蛋白原缺乏以致出血倾向,而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则含纤维蛋白原。半数以上病人双亲系近亲婚配。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的选择目前有关纤维蛋白原的补充,在多数欧洲国家,主要使用冻干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1.血浆:外伤及手术患者中常习惯性输注血浆,而最新研究表明,除外外伤,多数临床适应证中,血浆并不能使患者获益。一些研究报告还显示,血浆可能增加输注相关的致病率。一项关于在创伤和手术中利用血浆或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替代治疗的研究,从出血、输血要求和纤维蛋白原水平三个方面,评估了血浆和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的效果,发现血浆疗效不一,在使用血浆治疗患者中28%有所改善,22%恶化,对非大出血或手术患者,死亡率增加20%;而使用纤维蛋白原浓缩物的患者70%预后改善。因此,输血相关的循环超负荷和补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不稳定性阻止血浆成为一种高效疗法。2.冷沉淀:包含纤维蛋白原、VWF和F,是纤维蛋白原的重要来源。每单位冷沉淀含200~250mg纤维蛋白原,尽管每个单位冷沉淀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有所不同,成人标准剂量为8~10U。冷沉淀不仅用于纤维蛋白原的替代治疗,还用于VWF和F缺乏患者的治疗。由于冷沉淀是一种未经抗病毒处理的、多个供者来源的血液制品,且在输注前也需要时间解冻和汇集,尽管被广泛使用,但多个研究及指南均严格限制其应用。如果有特定因子浓缩物,指南不推荐使用冷沉淀来控制低纤维蛋白原相关的出血。3.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商业纤维蛋白原浓缩物来源于经过纯化、灭活病毒和去除杂质的多供体的经过巴氏消毒后的冻干产品,不要求交叉匹配。目前国际上已有四种纤维蛋白原浓缩物被批准上市,国内上市产品主要适应证包括:①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②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DIC,产后大出血和因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薛兴阳主任医师团队开展的纵隔肿瘤手术方法之一——胸腺瘤扩大切除心包补片修补手术成功病例胸腺上皮细胞肿瘤是发生于前纵隔最常见肿瘤,包括胸腺瘤、胸腺癌,其发病率低,多数进展缓慢。胸腺瘤通常发生于40至70岁的成人,一般认为其均属于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胸腺瘤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以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关表现,如: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胸痛、呼吸困难等;副瘤综合征也属于胸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如重症肌无力、红细胞发育不良等相关疾病等;也可无症状表现。治疗胸腺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来确定。对于局部晚期和晚期的胸腺瘤,综合治疗方案(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早中期病例,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法及唯一可以治愈的手段。然而手术指征的把握及手术技巧的掌握对专科医生要求高,需追求完全切除肿瘤及受侵组织,同时又要尽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下面展示一例我们团队成功前纵隔胸腺瘤侵犯心包及肺的患者成功行胸腺扩大切除、受侵的肺及心包切除,心包补片修补术术后顺利康复手术的病例。患者前中上纵隔胸腺瘤大小约5.9×4.3×4.8cm,外院三甲医院认为手术难度偏大,建议其转广州治疗,患者慕名来我院就诊。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成功完成手术。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中严格按照规范充分显露切除范围的各个边界,裸化血管、神经、心包等,完整切除胸腺及周围脂肪淋巴组织、受侵的肺及心包等,心包完成补片修补。把每一台手术都做成精品手术,使患者朋友达到最大、最好治疗效果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纵隔肿瘤手术我们团队常规开展腔镜剑突下切口手术、胸腔镜经侧胸手术、胸正中切口手术等所有切口的纵隔肿瘤手术。我们为病人全心全意服务不仅局限在住院期间,还延伸到院前及院后,为了患者朋友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及顺利快速康复,我们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相关的疑问,可联系我们团队及时咨询就医。 胸腺瘤一、关于胸腺瘤胸腺上皮细胞肿瘤是发生于前纵隔最常见肿瘤,包括胸腺瘤、胸腺癌,其发病率低,进展缓慢。胸腺瘤通常发生于40至70岁的成人,一般认为其均属于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肿瘤。胸腺瘤临床表现各异,常见症状以肿瘤压迫或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引起相关表现,如: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胸痛、呼吸困难等;副瘤综合征也属于胸腺瘤患者临床表现,如重症肌无力、红细胞发育不良等相关疾病等;也可无症状表现。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胸腺上皮细胞瘤主要方式,有手术指征应尽可能选择手术治疗,根据术后病理辅助放化疗;无法手术治疗患者可行放疗,或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二、胸腺瘤组织学分类三、胸腺肿瘤TNM分期
我科开展的肺癌有效治疗方法之一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技术(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肿瘤科薛兴阳广东)射频消融是对靶肿瘤施以频率460~500kHz的射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震荡摩擦产热,局部温度达到可达60~120℃,肿瘤组织发生凝固和坏死。凝固性坏死有赖于达到的温度和持续时间。另外,射频的热效应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适应症1治愈性消融能够使肺部肿瘤组织完全坏死,并有可能达到治愈和延长生存的目的。1.1原发性肺癌I期周围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最大径≤3cm,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合并心肺功能差、高龄或拒绝手术的患者。包括多原发肺癌。1.2肺转移瘤原发灶得到有效控制者,同时单侧肺部转移瘤总数≤3个,双侧肺转移瘤总数≤5个,肿瘤最大径≤3cm。2姑息性消融最大限度地诱导肿瘤凝固性坏死,达到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2.1原发性肺癌最大径>3cm,进行多点或多次治疗,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2.1.1原发性肺癌术后肺内孤立性复发。2.1.2周围型NSCLC放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肺部肿瘤进展或者复发。2.1.3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经过放化疗以后肿瘤进展或者复发。2.1.4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周围型肺癌在胸膜活检固定术后。2.1.5肿瘤侵犯肋骨或胸椎椎体引起的难治性疼痛,对肿瘤局部骨侵犯处进行消融,可达到止痛效果。2.2肺转移瘤数量和大小超过治愈性消融标准者。鼻咽癌良好控制而PET-CT发现1cm直径肺转移瘤的患者,采用单极针射频消融。我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肿瘤科的薛兴阳医生,如果您有肺部结节,肺癌以及肺肿瘤和肺占位等相关问题需要咨询,可以到浏览器打开“好大夫在线”官网,搜索我的名字“薛兴阳”,点击我的头像,选择:“在线看病”、“私人医生”或“预约挂号”联系我,还可以在每周三上午我出诊时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楼一楼肺肿瘤及肺结节门诊找我面诊(我们医院官网预约挂号方法链接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xuexingyang_7965684027.htm)。我会用丰富的经验,医者的仁心为您提供我最大能力的帮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由肺肿瘤科、食管纵膈肿瘤科、乳腺科、胸部综合科四个专科组成,共有床位200余张。肺肿瘤科有广东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胸外科医师协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副主任委员各一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博士后合作导师1人。现开放病床53张,是医院的重点学科。肺肿瘤科在赵健主任带领下尤其是以肺肿瘤治疗为特色,参照国际、国内先进的诊治规范进行治疗,提倡以外科为主,并联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它新技术的个体化、规范化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肺小结节诊治、复杂胸部肿瘤手术、微创手术以及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及肺小结节肺段切除,肺癌根治合并胸壁成形,隆突重建术,支气管、肺动脉双袖式切除成型术,肺癌侵及心房根治手术,肺癌侵及上腔静脉根治手术,复杂食管癌根治术,巨大胸部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手术治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科室还建立了胸部肿瘤标本库;开展了预测肺癌、乳腺癌、食管癌个体化治疗系统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各种微创手术的优化和改进的临床研究。承担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广州医科大学本科、留学生、研究生、博士后教学及科研工作。承担新药临床试验、各级科研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