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xyeyy.com/2/18/content_43316.html“现在好多了,走路没那么痛了,都可以小跑了。我那还有几个跟我一样的患者,我回去后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们。”7月12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为65岁的丁奶奶完成了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膝关节感觉神经射频消融术,解决了困扰她十多年的膝关节痛的问题,现在下床走路疼痛明显缓解了。来自张家界的丁奶奶10年前双膝关节突然开始疼痛,一走路就痛得很明显,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很多医院均建议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手术,但患者及家属因担心风险、手术费用过高等原因未行关节置换术,而多种药物治疗、火疗、拔罐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可谓是饱受疾病之煎熬。听说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可以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遂来院就诊。经疼痛科集体讨论,决定施行双膝关节感觉神经射频消融术。7月12日由疼痛科副主任邹定全副教授、欧鹏主治医师为患者实施手术。手术顺利,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可下床活动。据疼痛科主任王亚平教授介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由于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关节功能,引起心理困扰,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膝关节腔内注射、膝关节镜等,严重的还需考虑膝关节置换术。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加热使神经变性,达到长期阻滞缓解疼痛的目的。这种方法微创,不需开刀,局麻后用超声或X线引导,把一根很细的射频针穿刺到膝关节感觉神经的部位,射频机发出电流使针尖的温度升高至70℃-85℃,持续数分钟。这种手术方法定位精准,加热范围最多只到达针尖周围5毫米,精确作用于神经,对其他部位影响很小。膝关节的感觉主要由5根神经的分支支配,医师在超声下选择其中主要引起膝关节疼痛的两根神经的分支,即隐神经和股神经的分支,术中经过反复测试,诱发出平时疼痛的部位和感觉,然后对相应的感觉神经进行射频消融。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疼痛,不影响其他部位的感觉,还不会影响到运动神经,手术后患者可以立即自己行走。具有创伤小、见效快、效果好、费用低等特点。膝关节感觉神经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药物治疗或关节腔注射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还适用于年龄大、心脑血管等合并症较多或者其他原因不愿或者不能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以及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患者。
https://www.xyeyy.com/2/18/content_43557.html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开展了经皮穿刺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即刻患者疼痛缓解,并已顺利出院。王女士因三叉神经痛4年前在北京行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术后1年复发,逐渐出现右面部阵发性疼痛,呈电击样、针刺样,每次持续2-3分钟,每天发作10余次,吃饭、喝水、说话、刷牙时疼痛明显,有时睡觉会因疼痛而惊醒,以致患者不敢刷牙、洗脸、进食,患者刚开始时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但近年来药物控制不佳,并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头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月14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王亚平主任带领副主任邹定全副教授、江兴华副教授、欧鹏主治医师,经过慎密讨论,为其开展了经皮穿刺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据疼痛科主任王亚平教授介绍,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是近年来从国外引入国内的一项新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微创技术。手术是在全麻下进行,在C型臂的精确引导下,将球囊放置在三叉神经半月节的MECHEL’s腔内,通过球囊机械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60秒左右,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手术疗效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相近,手术操作精细、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患者相对容易接受。对老年患者及不愿接受开颅微血管减压手术的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https://www.xyeyy.com/2/18/content_17824.html时间:2017-01-23作者:谭婷 邹定全 江兴华 编辑:王汝铨近日,在麻醉科疼痛专科负责人王亚平教授指导下,疼痛专科副主任邹定全副教授和江兴华主治医师为一例晚期癌痛患者成功实施蛛网膜下腔吗啡输注系统植入手术。70岁的丁奶奶,是一名淋巴瘤伴肝脏和胰腺转移患者,已经出现胸腹腔积液和黄疸的晚期症状。两年前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最近饱受癌痛折磨,服用各种止痛药效果不佳,同时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夜间无法入睡。疼痛专科会诊并认真讨论后,决定为其施行目前先进的鞘内吗啡输注系统植入镇痛新技术。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大大减轻,当晚即能够平静入睡,有效缓解了患者及家属沉重的心理负担。目前已顺利出院。疼痛专科负责人王亚平教授介绍说,很多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正在经受着剧烈的疼痛,严重地影响着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 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负担,积极有效缓解和解除这类患者的疼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6年即提出癌痛的三阶梯治疗原则,并确立到2000年让所有肿瘤患者不痛的目标,但时至今日,这一目标远未达到,对于部分顽固性癌痛和不能耐受镇痛药物副反应的患者而言,则需要以微创介入镇痛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阶梯治疗”。其中鞘内埋藏式输注系统(鞘内吗啡泵)因其镇痛效果确切,且适用于各种晚期癌痛,已成为这类晚期癌痛的终极治疗手段。鞘内吗啡输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一根极细的特殊材料制作的导管精确放入患者的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相应的脊髓节段,再将装有吗啡等药物的自动给药装置与导管的皮下端(port)相连,吗啡类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脊髓和脑室等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强大的镇痛作用。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新的经鞘内途径给药剂量通常是口服药量的三百分之一,静脉用药量的百分之一,这将大大减少口服药物带来的一系列全身用药副作用。目前这位丁奶奶日均吗啡用量仅为0.2mg的剂量就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https://mp.weixin.qq.com/s/97hXdFlnxIuweA2cR_BeAQ对抗癌痛最后的杀手锏——鞘内吗啡泵置入术原创李雅茜 李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服务号1周前是什么样的疼痛让病人痛到以泪洗面每日使用可做12台手术所需的强效镇痛药都无法缓解一直笼罩在痛苦和无助的阴云之下情愿一死解脱?答案是:癌性疼痛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收治了一名特殊的癌性疼痛女性患者,她的病情引起了全科医护人员的关注。患者病情●患者彭女士2016年被诊断为卵巢癌且已有肝转移,先后行手术切除、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后,病情还算稳定。●7个月前,彭女士突发剧烈的右侧胸背部疼痛。在外院就诊时,口服吗啡等止痛药物效果不佳后,只能予以静脉使用氢吗啡酮来缓解疼痛。●随着时间推移,疼痛愈演愈烈,静脉用药剂量越来越大,患者每日坐立难安,无法入睡,情绪低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即使静脉使用超大剂量(32毫克/天)氢吗啡酮后仍有持续性疼痛,后改为静脉使用舒芬太尼600微克/天,疼痛才稍有缓解。600微克舒芬太尼是什么概念呢?氢吗啡酮镇痛效能为吗啡的7-10倍,而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更强,约为吗啡的1000倍,做一台普通手术的麻醉,一般使用舒芬太尼50微克即可满足镇痛需要。另一方面,如此大剂量的镇痛药物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患者在短短半年内止痛药物的花费已经超过20万元。面对如此痛苦无助的患者,面对眼中满含期待的患者家属,全科医务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轻患者的痛苦,驱散笼罩在家属头上的阴云。入院后麻醉科疼痛专科主任王亚平、副主任邹定全立即查看患者、组织全科制定诊疗方案、完善术前检查;第二天邹定全副主任和李欣总住院医师即在局部麻醉下为彭女士进行了蛛网膜下腔吗啡泵体内置入术。术后,患者的疼痛逐渐得到了缓解;经过几日的剂量调整后,每日仅需使用约10mg的吗啡即可较好地控制疼痛,且已无需静脉镇痛,止痛药物的开支从每日700余元降至3.7元。彭女士的痛苦神情也日渐消散,多了几分笑颜;病情稳定后,彭女士顺利出院,日后只需1-2个月定期加药即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21世纪,人们依旧谈癌色变。绝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需要面临不同程度的癌痛,虽然目前我们仍然无法战胜癌症这位强大的敌人,但是通过治疗患者的癌痛,可以给予生命最后的尊严。目前对抗癌痛最强大的武器,也是最后的杀手锏——蛛网膜下腔吗啡泵体内置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伤口很小且愈合快。通过特殊管道可以直接将吗啡输送到蛛网膜下腔,再利用电子程序控制药物输送速度,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达到高效镇痛的作用,较之口服、静脉等途径大大减少了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了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已开展全植入式可编程吗啡泵体内置入术及简易吗啡泵体内置入术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及手术经验,许多癌痛患者在这里重拾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本文作者李雅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硕士研究生在读李 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助理研究员指导专家:邹定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副教授擅长:神经病理性疼痛、癌性疼痛、脊柱源性疼痛、软组织疼痛及多种难治性疼痛门诊时间:周一全天温馨提示:癌痛病人在规范无创给予(如口服)镇痛药物后仍然疼痛较剧(疼痛影响睡眠了)或者副作用大时即可考虑行蛛网膜下腔吗啡泵植入术!不要等到像这个病人这样严重才来做! 湘雅二医院疼痛科 邹定全
https://www.xyeyy.com/2/18/content_57057.html疼痛科实施湖南省首例三叉神经下颌支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时间:2020-07-29 来源:疼痛科 作者:李欣 编辑:沙丽娜近日,77岁的肖嗲嗲因“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在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经过右侧三叉神经下颌支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治疗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目前已顺利出院。家住湖南邵阳的肖嗲嗲,3个月前出现了右面部下颌区域的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皮肤疱疹已愈合,但是疼痛症状却完全没有缓解,每天都遭受着针刺样疼痛,疼痛难忍,甚至会从睡梦中痛醒,每天吃饭、说话都很困难。药物止痛效果不佳还出现副作用头晕,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万分痛苦之际,他来到湘雅二医院疼痛科门诊。疼痛科邹定全副主任接诊后,看到老人家痛苦的样子,对其病情予以评测,立即收治入院,并决定对该患者行右侧三叉神经下颌支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完善术前检查后,邹定全副主任为患者制定了精确的手术方案,并带领李欣博士在C臂精准引导下为患者实施了右侧三叉神经下颌支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手术后,经过10天的持续电刺激,肖嗲嗲疼痛明显减轻了,白天可以安心吃饭说话,夜间能安静入睡,精神也一天好过一天。疼痛科主任王亚平教授介绍,此例三叉神经下颌支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是湖南省首例,效果确切,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痛苦。脊髓或神经电刺激电极植入术是近年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最新治疗方法,在疼痛区域对应的脊髓或神经处,植入刺激电极,将电流酥麻感替代痛感,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而头面部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通常疼痛非常剧烈,尤其是下颌支因其位置的特殊性,通常只能选择口服药物或神经阻滞等保守治疗。而我科施行了湖南省首例三叉神经下颌支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证实该微创手术对于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下颌支疼痛的患者效果确切,还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该类患者带来了希望。
时间:2020-08-14来源:疼痛科 作者:李欣编辑:沙丽娜点击量:295 https://www.xyeyy.com/2/18/content_57303.html 近日,69岁的肖嗲嗲因“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在湘雅二医院疼痛科就诊,经过右侧眶下神经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治疗后,疼痛症状完全控制,目前已顺利出院。家住湖南省宁乡县的肖嗲嗲,3个多月前出现了右面部眶下神经区域的带状疱疹,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皮肤疱疹消退,但是却出现了相应区域的疼痛症状,每天都遭受着电击样疼痛,疼痛难忍,终日只能痛苦地以手掩面,血压也因为疼痛而控制不佳。口服多种止痛药物仍不能有效镇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万分痛苦之际,他慕名来到湘雅二医院疼痛科门诊。疼痛科邹定全副主任接诊后,立即将肖嗲嗲收治入院,并决定对该患者行右侧眶下神经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完善术前检查后,邹定全副主任为患者制定了精确的手术方案,并带领李欣总住院医师在C臂精准引导下为患者实施了右侧眶下神经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手术后,经过为期10天的持续电刺激,肖嗲嗲疼痛完全控制了,吃饭、说话、睡觉都不受影响了,精神一天好过一天,肖嗲嗲的脸上终于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疼痛科主任王亚平教授介绍,脊髓或神经电刺激电极植入术是近年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最新治疗方法,在疼痛区域对应的脊髓或神经处,植入刺激电极,将电流酥麻感替代痛感,达到控制疼痛的效果,并促进神经的修复。三叉神经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通常疼痛非常剧烈,多数只能选择口服药物或神经阻滞等保守治疗。而此次眶下神经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的成功实施,证实了该微创手术对于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的患者效果确切,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痛苦,且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为该类患者带来了希望。据悉,此例眶下神经电刺激临时电极植入术系湖南省首例,也是全国少数几个已完成该手术方法的医院之一。此前,我科成功实施了湖南省首例眶上神经电刺激、湖南省首例下颌神经电刺激术。这标志着我科脊髓、神经电刺激治疗体系的全面发展:从头面部到颈肩部、胸背腰腹部,直至下肢会阴部;且数量居全国前列。鉴于此,目前我科已成为国产电刺激设备的GCP试验合作单位之一,并已积极开展相关项目。
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系统在顽固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简介全名:植入式/半植入式程控蛛网膜下腔药物输注系统又名:中枢靶控镇痛输注系统;鞘内药物输注系统俗名:“吗啡泵”简称:IDDS是指将药物(最常用的药物为吗啡)通过鞘内给药泵输入蛛网膜下腔,直接作用于疼痛中枢,从而缓解疼痛的一种微创镇痛方法。如图所示: 一.优点:1.高效、低副作用:和传统镇痛方法相比,IDDS用药量很少(达到相同镇痛疗效时剂量为传统口服给药方法的1/300,静脉给药方法的1/100),从而提高疗效,减低副作用;2.适应范围广:适用于肿瘤和非肿瘤患者的顽固性疼痛;3.个性化(人性化):根据病人疼痛特点编程进行精确控制的鞘内药物输注系统进行治疗。二.效果:缓解疼痛;减少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三.肿瘤疼痛的选择标准 ●常规应用吗啡类药物治疗疼痛效果不佳●出现难以忍耐的副作用 ●无植入禁忌症 ●排除椎管内严重转移的疼痛患者 ●自愿首选吗啡泵植入术治疗的癌痛患者(可早期应用)。以往认为全植入鞘内泵植入,病人预期寿命最好长于3个月,但最新The polyanalgesic consensus conference(PACC) 建议,对于预期寿命短于三个月的病人,进一步评估有条件有需求的也可以行吗啡泵植入术,因为吗啡泵植入术或者复合其他治疗策略,病人有效控制疼痛后有望延长寿命。越来越多的文献证实,相对于全身性使用阿片类药物,鞘内给药更为安全,并发症和死亡率更低,更改治疗方案的可能更小,更经济有效。因此专家共识推荐,不能再将其列为大剂量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无效后的补救措施,而应作为难治性癌痛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四.非癌性疼痛的选择标准 非癌性疼痛如果疼痛较剧列、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或副作用大,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可考虑行IDDS。●不适合进一步保守治疗或其它手术介入治疗 ●无药物依赖或成瘾 ●心理状态稳定●无植入禁忌症、测试成功 五.具体适应症1.癌性疼痛(恶性肿瘤性疼痛,癌症疼痛,简称“癌痛”);2.非癌性疼痛:弥散性疼痛;腰背部手术失败综合征;轴性躯干性疼痛;严重骨质疏松症;蛛网膜炎;内脏性疼痛;头部/颈部疼痛;痛性神经病;脊髓损伤;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疼痛;复杂性局灶性疼痛综合征(CRPS),等。
脊髓电刺激/周围神经电刺激的主要适应证:镇痛方面: 1.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腰背部手术失败/疼痛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脊髓、神经损伤;幻肢痛,残肢痛;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 2.周围缺血性疼痛。如:糖尿病足;脉管炎;红斑肢痛症;等。 其他方面: 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神经脊髓病变 肌肉痉挛 意识障碍(脑电刺激) 神经源性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