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是十分常见的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的健康。正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寻找合理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问题是很多患者甚至医生对本病的认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解释纷纭,苦苦寻求各种治愈手段,结果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精神、经济负担甚至身体的损害。1.慢性荨麻疹追求断根治疗是很难的很多患者跑到大医院,寻找大专家,多数是想寻找“断根治疗”的方法,希望治疗后再也不复发,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治愈”。但要知道,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而模糊,很多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情况下很难找到明确的病因或诱因,这样也就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显然就不能“断根”。很多医院开展过敏原等检查,这些检查结果仅仅为排除过敏因素有一定的意义,但检查出的阳性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阳性结果与发病的关系是否密切,其实,绝大多数是没有关联性的。国外的研究和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显然很难用过敏原来解释慢性荨麻疹发病的原因。其他如感染、药物等也缺乏十分可靠的证据,来证明一定与某一个患者的发病有关联。事实上,如果一个慢性荨麻疹患者十分肯定其发病的原因,常常不是荨麻疹。因此,至少目前缺乏明确有效地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因此追求“断根”治疗也就是治愈疗法是很难的。2.慢性荨麻疹病程是有自限性的没有可靠的“断根”治疗,不等于一辈子被疾病困扰。国外和我们的大样本研究证实,慢性荨麻疹可以自行缓解,甚至不再复发,也就是自愈。不同类型的荨麻疹,以及荨麻疹的不同病情,其自行消失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医学说的病程)是不一样的。如皮肤划痕症、自体血清试验阳性(一种特殊的用于检测慢性荨麻疹的自身免疫方法,很多医院包括西南医院都在开展)、病情较重等患者,通常病程较长,多数在1-2年,甚至2-10年,大约1%的患者可能发作持续10年以上。因此,很多患者经过1-2年后就会自己好,这种情况并非药物能改变。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治疗方法一定能缩短病程。3.慢性荨麻疹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方法慢性荨麻疹病因治疗十分困难,基本上以对症治疗为主。那些所谓的“脱敏”治疗或免疫治疗并非明确有效,治疗以抗组胺药为基本治疗。患者常常会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其实第二代抗组胺药(临床医生通常选择的药物)是十分安全的,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比起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等副作用小得多,而且通常只需要服用3-6个月,很少服用更长的时间。抗高血压药或抗糖尿病药通常服用终身,甚至药物越吃越多,而抗组胺药通常起效后就可以减少品种或减量维持,为什么很多患者顾忌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呢?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患者应该与医生想到一起,目前治疗的现状就是选择抗组胺药作为慢性荨麻疹现实的治疗方法,遵照医嘱,坚持规则服药。顺便说一句,慢性荨麻疹不要轻易使用激素类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更容易复发并更难治。总之,慢性荨麻疹是可以自愈的,但不是可以治愈的。不要盲目到处求医,合理规则的使用抗组胺药是现实的治疗。本文系郝飞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AD的需要“主动治疗”还是“被动治疗”? AD是儿童最常见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病程慢性持续,皮损反复发作伴剧烈瘙痒,因此长期管理和防止复发是治疗的重点。AD治疗中健康宣教很重要的一点是:每日应用润肤剂,在发作期外用抗炎药物如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登对症治疗。但是这种发病期间以按需为基础的常规治疗方案被称为反应性或者被动治疗。有大量的研究显示,AD患者外观正常未受累皮肤也呈现出皮肤结构、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的遗产改变,活动期皮损消退后,正常的皮肤叶存在亚临床炎症反应,因此“主动治疗”新概念被提出。 有的会问,什么是主动治疗?主动治疗是指发作早期使用集中强化的抗炎治疗至皮损全部或者大部分消退后,在原来的受损部位继之以长期、小剂量、间歇外用抗炎治疗,联合外用润肤剂,目的是通过皮损部位使用最少量药物和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保湿剂来控制残留的亚临床炎症,从而阻止、推迟和减少AD发作,保持长期临床缓解状态。 于儿童AD患者发生AD时候因为瘙痒等症状严重影响睡眠、在校的表现。曾经有一位上小学的AD患儿,画了一张内心的自己的图片,小孩在漆黑的夜里全身都很痒,画中身体上画了很多小红点,墙上的时钟已经是深夜,可是小孩并没有入睡。因为太晚他没有起床去找父母,选择忍,直至睡去。故事就是一张AD患儿的自画像,从画中我们感受到患儿的痛苦,如何减少AD的复发变得重要。 结合“主动治疗”和“被动治疗”开门见山引出对于AD的患儿有一项研究证实,在充分抗炎的基础上,0.03%他克莫司软膏间歇外用的主动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延长中国儿童中重度AD的首次复发时间,预防和减少复发并延长复发时间。所以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家属也要明白“主动治疗”的理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到患儿。从了解“主动治疗”开始AD治疗的起步。记住:“主动治理”而非“被动治疗”。
特应性皮炎又名遗传过敏性湿疹。其特征为本人或者家族中可见明显的“特应性”特点。特应性一词的有的比较疑惑是什么意思。含义可以有四方面的表现: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对异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增高、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典型的特应性皮炎除特定表现还有上诉四个特征。 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及成人期。60%的婴儿湿疹都在一岁以内发病,通常在出生2个月以后。损害部位主要在额、面颊、耳廓、头皮及下颊部,四肢和躯干也可发生。初起为急性红斑,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可密集成片,境界不清。皮疹呈多形性,瘙痒显著。搔抓重容易抓破有渗液,量多者出现糜烂,渗液干后结痂,头皮部可呈黄色脂溢性结痂。一般会在2岁内痊愈。 儿童期多发生在婴儿缓解1-2年后,自4岁左右开始发病,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腘窝及肘窝等处,也可累计眼睑及颜面部。皮损渗出较婴儿期轻。丘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痕,容易肥厚发生苔藓样变。 青年及成人期:指12岁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遗传过敏性皮炎,可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者直接发生。皮损常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者亚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腘窝、肘窝、四肢及躯干。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年龄、皮损形态、分布部位、不同发展阶段病情变化复杂,需要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嘱,遵医嘱治疗。这次就先对特应性皮炎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后续会再介绍治疗和护理方面的内容。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目前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相关1.遗传学说;2.免疫学说;3.环境因素(主要是变应原如尘螨和花粉)可诱发AD,某些患者应用变应原进行皮试可出现皮肤湿疹样改变,婴儿期有食物蛋白过敏。目前认为很有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产生的结果。 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1.婴儿期约60%为1岁内发病,以出生2个月以后为多。初发皮损为颊面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会有糜烂、渗出和结痂,皮损也可以迅速扩展到其它部位。食物或环境因素可使病情加剧,可出现继发感染。 2.儿童期,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轻,常伴搔抓后继发皮损,有的呈现苔藓样变。此期瘙痒剧烈,可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3.青年成人期,是指12岁以后的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AD。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过来或者直接发生。好发部位是:肘窝、腘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掌趾部位明显。皮损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候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 那麽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我们应该注意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及使用刺激性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 1.外用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外用药物,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择,儿童慎用,同时注意长期应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保湿剂能够缓和干燥皮肤。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疗效尚可。 2.系统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瘙痒和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特应性皮炎病程长,易反复,因此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队患者和家属的随访工作非常重要。要让患者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诱发因素,了解润肤剂辅助治疗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在医生指导下尽量减少复发。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多形性皮损并有渗出倾向,常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目前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相关1.遗传学说;2.免疫学说;3.环境因素(主要是变应原如尘螨和花粉)可诱发AD,某些患者应用变应原进行皮试可出现皮肤湿疹样改变,婴儿期有食物蛋白过敏。目前认为很有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并通过免疫途径介导产生的结果。 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反复发作。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可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1.婴儿期约60%为1岁内发病,以出生2个月以后为多。初发皮损为颊面部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皮损呈多形性,境界不清,搔抓摩擦后会有糜烂、渗出和结痂,皮损也可以迅速扩展到其它部位。食物或环境因素可使病情加剧,可出现继发感染。 2.儿童期,皮损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限于肘窝、腘窝等处,其次为眼睑、颜面和颈部。皮损暗红色,渗出较婴儿期轻,常伴搔抓后继发皮损,有的呈现苔藓样变。此期瘙痒剧烈,可形成“瘙痒-搔抓-瘙痒”的恶性循环。 3.青年成人期,是指12岁以后的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AD。可以从儿童期发展过来或者直接发生。好发部位是:肘窝、腘窝、四肢、躯干,某些患者掌趾部位明显。皮损表现为局限性苔藓样变,有时候呈急性、亚急性湿疹样变,部分患者皮损表现为泛发性干燥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出现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等继发皮损。 那麽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我们应该注意可能加重病情的环境因素,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及使用刺激性肥皂的次数,以免过多去除皮脂膜,同时可外用保湿剂。治疗包括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 1.外用治疗,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要外用药物,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择,儿童慎用,同时注意长期应用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保湿剂能够缓和干燥皮肤。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疗效尚可。 2.系统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瘙痒和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特应性皮炎病程长,易反复,因此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同时,队患者和家属的随访工作非常重要。要让患者尽量减少或者避免诱发因素,了解润肤剂辅助治疗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在医生指导下尽量减少复发。
特应性皮炎简称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瘙痒是它的一个突出临床症状,这容易引起患者睡眠不足,进而影响生活质量。特应性皮炎皮损炎症的产生病理生理上涉及外周和中枢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在AD瘙痒从脊髓向大脑传递的过程中,P物质可能作为GRPR神经元的介质激活脊髓丘脑投射中间神经元,脊髓星形胶质细胞被证实参与了AD的慢性瘙痒。 AD瘙痒有不同的强度,瘙痒强度是确定AD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0-3分为轻度瘙痒,3-7分(包括3分)是中度瘙痒,7-9分(包括7分)是重度瘙痒,9分(包括9分)及以上是极重度瘙痒。在基本了解AD的瘙痒及瘙痒严重程度评分以后,会关注如何去治疗。接下来我们看看如何治疗。 1.特应性皮炎的基础治疗,参考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分会免疫学组《湿疹治疗指南》,其中指出四大原则:减轻或减缓症状;寻找并去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恢复和保持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心理支持及患者教育。其中,恢复和保持皮肤的正常屏障功能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中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不能用热水烫洗减轻瘙痒,不可用力搔抓或用浴巾用力擦,同时尽量少使用硫磺皂及药皂。好的办法是可以用清水或滋润但不是很香的香皂或者润肤露清洗,在沐浴擦干后最好三分钟内涂抹润肤剂。润肤产品可以分为水包油和油包水两种配方。前者在水分配方中包含很多细小的油粒分子,所以性质较为清爽;后者的水分粒子则锁在油内,涂抹后皮肤感觉更滋润。如果皮肤干燥受损厉害,建议选择油性润肤产品。润肤剂可以防止AD皮肤感觉神经纤维过度再生,对缓解瘙痒有效。 2.药物治疗方面,避免长期使用强效激素(2014版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尽量避免长期连续使用TCS(2014美国皮肤病学会指南)。局部糖皮质激素或/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抑制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等释放瘙痒介质,对缓解瘙痒有效。 概括来说,传统一线AD抗瘙痒治疗包括:保湿润肤、局部抗炎、口服抗组胺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