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患者肺CT提示右肺下叶占位,大约3*3cm.高度怀疑恶性肿瘤。 进一步PET检查显示右肺占位代谢增高,但是肺占位中空洞表现。建议患者进一步抗炎治疗后复查。 抗炎两周后复查肺CT,右肺占位明显缩小变淡,考虑炎症。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说话交流,都是靠我们的声带振动产生,一旦说话的音质、音调发生改变就会造成声音嘶哑。声音嘶哑简称声嘶,指发声时失去了圆润而清亮的音质,音调低粗、发音沙哑甚至失声。可有声带本身的疾病或支配声带运动的喉肌瘫痪影响声带的振动,均可导致声嘶。引起声嘶的疾病有许多,常见的可分成以下几大类:1)、喉部的急性炎症,如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累及声带,造成声带急性水肿所致。2)、喉部的慢性炎症或用嗓过度(如老师、歌唱家等)造成声带肥厚、声带小结甚至声带息肉。对于急、慢性喉炎引起的声嘶,可考虑积极抗炎的同时联合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多饮水、少说话,合理用嗓,对于久治不愈较大的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必要时可采取喉显微镜手术切除病变。常见除喉癌外,还有咽癌累及喉部声带,造成声嘶。早期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吞咽哽塞感。当肿瘤逐渐增大可引起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病变累及喉腔会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对于已经确诊的喉、咽部恶性肿瘤通常根据病灶侵犯范围、临床分期及患者对喉、咽功能保留的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放化疗以及手术与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甲状腺癌、食道癌、肺癌及纵隔恶性肿瘤等。我们知道支配声带运动的主要神经为喉返神经。如甲状腺癌侵犯压迫喉返神经;食道癌、肺癌及纵隔恶性肿瘤本身侵犯压迫或转移淋巴结侵犯压迫喉返神经均可导致声嘶发生。所以当恶性肿瘤患者出现声嘶应警惕肿瘤进展复发或转移。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引起的声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灶及转移灶,经积极抗肿瘤治疗后,肿瘤缩小或或消失,对喉返神经的压迫或侵犯好转,声嘶自然会逐渐好转。还有一些如候外伤、喉囊肿、喉纤维瘤、喉角化症、喉淀粉样变病变、喉结核、喉梅毒及药物过敏性、生理心理性等等。声音嘶哑在生活中常见,大家不要过于担心,但是也不要掉以轻心,要结合自身情况,自己要学会初步判断,通过休息和治疗一段时间之后,通常两周左右没有治愈,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很多癌症早期症状比较隐匿,需要及早发现才能及早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软组织肉瘤手术方式有哪些? 1?边缘切除术(切除活检):指在肿瘤的包膜外或反应区边缘,将肿瘤全部切除的手术方法。此种切除有瘤组织残留可能,复发率高,术后根据病理应追加补切、放疗或化疗。 2.?广泛切除术:理论上的广泛切除指在肿瘤多维面立体层次以外,正常组织中3-5cm处作为切缘,术中不暴露肿瘤的完整切除。此类手术被视为肉瘤最基本手术之一。对于肉瘤跳跃性病灶或外围显微卫星病灶不能达到很好切除。 3. 根治性切除术(间室切除术):间室切除术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以间室概念为基础的手术方法。人体一些部位的解剖学结构具有自然屏障作用,当肉瘤位于其中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肿瘤有一定约束作用,肿瘤相当于在间室内,将此类结构连同肉瘤全部切除,视为间室切除术,若肿瘤侵犯相邻间室,则涉及到多肌群的切除。缺点功能损毁严重。 4.截肢术:切除肢体的一部分或全部,术后出现残疾,相应功能丧失。适用于四肢反复复发的高级别肉瘤,侵犯范围广和深,导致多处污染及保肢手术不能获得满意外科边界的病例。 5. 屏障切除术:这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目前所推荐和常用的术式,逐渐被证实能降低肉瘤局部复发率。屏障切除术定义:在能阻挡肉瘤生长或能改变肉瘤生长方向的致密的屏障组织外,对肉瘤实行大块切除。切除的组织中除了肉瘤之外,还可能包括骨、软骨、神经、血管、肌肉、筋膜和皮肤等重要结构。
乳腺增生性疾病育龄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对于乳腺增生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也没有特效药物能“根治”乳腺增生。其实对于大多数乳腺增生患者来说,乳腺增生并不需要治疗。 与其谈乳腺增生如何治疗,还不如让患者做好自我调整和复查。如果患有乳腺增生,建议佩戴大小合适的胸罩;坚持低脂肪饮食摄入;避免摄入含甲基黄嘌呤的食物或饮料(咖啡、可乐、茶、巧克力等);另外还要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过度悲伤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如果乳腺增生患者出现了疼痛,并且疼痛明显的患者,若影响到生活、工作,那么建议至专科就诊治疗。 对于相对危险的乳腺囊性增生患者来说,乳腺增生患者应该更积极一点,定期复查随访,一般半年内进行。如有进一步变化再和医生探讨如何处理。如果乳腺囊性增生给您带来心理压力巨大或合并其他乳腺癌高危因素,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这里要强调的是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并不是同一种疾病,不要混为一团。 对于乳腺增生会导致乳腺癌的传闻目前比较多。其实乳腺增生并不可怕!所以乳腺增生的患者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闵行分院肿瘤外科 主治医师屈医伦
抽烟者所发生的肺部结节,大部分是实性肺结节; 不吸烟者所发生的肺部结节,大部分是磨玻璃肺结节。 这两种肺部结节性质完全不同。 实性肺部结节,如符合手术指正,需尽早进行手术切除,而且越早越好,因为像“老烟鬼”所患的这种实性肺部结节,它增长速度非常快,可能在一年内就迅速变为中晚期肺癌。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不吸烟者所得肺癌治疗效果较好,5年生存率越高。而那些吸烟者所得肺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极容易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耐药情况,治疗效果远不如那些不吸烟者所得肺癌。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戒烟 戒烟 戒烟 磨玻璃结节无须着急手术 肺癌已经分列男性和女性十大高发癌症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人们对肺癌堵截的“篱笆”也是越扎越紧。许多单位都将低剂量螺旋CT作为体检项目的标配。但是每当拿到体检报告,各种肺部结节、磨玻璃结节的字样让人看了灰常害怕。 坊间流传着一个观点 磨玻璃肺结节亟需手术 这种结节最容易会癌变! 今天,小编全面盘点体检报告中的常见肺结节 肺部结节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双侧肺门淋巴结,类圆形、影像学表现密度增高的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阴影,虽然肺部结节不是一定就转变为肺癌,一般来说是有可能往肺癌的方向转变,所以肺部结节可以说是肺癌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和因素。 肺内直径≤3厘米的病灶称为 结节 肺内直径<10毫米的结节称为 小结节 肺内直径<4毫米的结节称为 微小结 常规判断方法 越小的肺部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肺结节恶性肿瘤概率为20%-40% 恶性概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升高 30岁以下肺结节人群恶性率为<5% 超过70岁肺结节人群恶性率达80%以上 12 良性结节 结节长相:形态比较圆,边缘干净、光滑,仿佛十五的月亮。有的可能像一块钙化的结节,整个画面呈现高亮的样子。 产生原因:一般是指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肺炎,包括肺部感染和炎性假瘤、结核、真菌感染、霉菌感染等诸多情况都有可能留下肺部结节,但大部分都是透明的,通常这类结节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经过一段时间消炎治疗后会逐步消退。 12 磨玻璃结节 结节长相:肺内密度轻微增加,增加程度小于实性改变,呈模糊的云雾状,并可见其内血管和支气管纹理。 产生原因:根据肺部磨玻璃影内部成分均一程度的不同,磨玻璃结节又可分为单纯磨玻璃结节及混合型磨玻璃结节。造成磨玻璃结节的原因包括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多方面。 12 实性结节 结节长相:肺内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足以掩盖其中走行的血管和支气管。 产生原因:一般实性肺结节恶性可能性很高,多是由肿瘤导致。但是否是恶性,还需要结合大小等因素综合判断。 Q: 体检发现“磨玻璃结节”如何处理? 一旦体检报告出现“磨玻璃结节”,请不要着急“一刀切”。70%磨玻璃结节发展很慢,无须急忙手术“一刀切”,更不是切的越多越好,随访是“上上策”。 我们研究发现,磨玻璃结节型的肺腺癌预后很好,5年总体生存率达98.99%,明显高于整个肺腺癌人群的总体生存率。 这个结果给了我们思考,虽然有些磨玻璃结节患者已经是浸润性腺癌(即已进展到浸润后状态),但这部分患者经过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后,同样能够获得理想的远期生存。 所以我们认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是一种“懒癌”,长期随访跟踪,适当时间手术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Q: 磨玻璃肺结节正确随访方式是? 结节<4 mm时,可不必常规随访。 结节在5~8 mm之间时,建议每6~12个月定期随访,病情稳定后延长至每18~24个月随访一次。 结节>8 mm时,每3个月随访一次。 而对于中老年人、长期吸烟史等高危因素的肺癌高危患者: 结节<4mm时,不需要定期随访。 结节>5 mm时,常规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 Q:哪些肺部结节亟需马上穿刺定性或马上手术? 第1种情况:肺部结节变大,实性的部分增多,对于高危的“磨玻璃结节”患者,一旦结节快速长大,形态高度怀疑癌变,若大于1厘米且为实性结节者,可以考虑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快速增大直径大于1厘米但是为磨玻璃样结节,宜行手术切除。大多数病人可推荐全面微创切除,以绝后患。 第2种情况:肺部结节两次检查结果完全一致,虽然两次的结果可能都一样,但是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光从片子上是没有办法看出良性与恶性的,建议做穿刺明确良恶性。 3 权威击破坊间流传两大肺癌致病谣言 坊间流传的两大“谣言” 谣言一:做菜油烟过大导致女性肺癌发病增高 辟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厨房条件不佳,油烟非常大,但那时肺癌发生率并不高。目前,每家每户有非常好的的油烟机和排风方式,厨房环境大大改善,油烟量也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坊间所谓做菜油烟过大导致不吸烟女性肺癌增高的说法,并不科学。 谣言二:空气污染导致女性肺癌发病率增高 辟谣:其实这个也非常好理解。抽烟者和不吸烟肺癌女性其实是同样处在这样一个空气环境下,在吸烟和空气污染的双重影响下,吸烟者应该发病率更高才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所以空气污染其实也不是一个导致女性肺癌发病增高主要原因。 目前,对于不吸烟女性肺癌的致病原因还处于摸索阶段,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能会包括一些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但现在仍没有确切的致癌因素。我们团队也正在努力研究中,希望找到致病原因,更好地做好早期预防和精准治疗。
肺癌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首位的致死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患者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药,免疫以及近年兴起的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因为它治疗靶点明确,具有高度选择性地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极少损伤正常细胞的优点,对于不能手术的晚期病人,疗效优于其它治疗,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被许多肺癌患者视为一线希望。随着靶向药物临床应用的开展,也确实给越来越多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社会上关于靶向药物疗效的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并且出现了盲目使用靶向药物的现象。那么,什么样的患者才适合做靶向治疗呢?靶向治疗顾名思义,是由靶点作为指导方向的治疗方法,所以必须是具备靶点的患者才可以选择靶向治疗,也只有具备靶点的患者才可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所谓的靶点,也就是基因突变的状态。在肺癌的发病机制中,已经发现有许多不同的基因突变情况,也有一些针对基因突变的药物被发明并应用于临床。其中最常见的基因突变是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这些患者就可以选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作为靶向治疗,具体药物包括厄洛替尼(特罗凯)、吉非替尼(易瑞沙)、埃克替尼(凯美纳)和阿法替尼。这些药物是通过阻断肿瘤发生的信号传导通路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它起效快,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对于那些失去手术机会,或者手术后复发,病情较晚期的肺癌患者,是最佳的选择。如果这类药物出现耐药,经检测是由明确的耐药基因导致,则又可以选择针对耐压基因的治疗。除此之外,肺癌患者还可能有原癌基因K-ras突变,EML4-ALK基因重组,BRAF基因突变,c-MET基因扩增等,都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来进行靶向治疗。所以,在做肺癌诊断时,除了明确组织学病理类型外,必须做基因检测,了解基因状态,找出靶点,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本文系江联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软组织肉瘤是一种相对少见但恶性程度不一的肿瘤,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手术方式、放化疗等。然而,在实际临床中,非计划切除这一情况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危害。非计划切除,顾名思义,是指在没有充分准备和规划的情况下进行的肿瘤切除手术。这种手术往往由于术前对肿瘤的评估不足、手术方案不恰当或手术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非计划切除极易造成肿瘤残留。软组织肉瘤通常具有不规则的形态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如果手术范围不够广泛,很容易遗漏部分肿瘤组织。这些残留的肿瘤细胞会成为日后复发的“种子”,大大增加了疾病复发的风险。一旦复发,肿瘤往往更具侵袭性,治疗难度也会显著提高。非计划切除可能导致肿瘤细胞的局部扩散。手术过程中,如果对肿瘤的处理不当,例如过度挤压、破坏肿瘤包膜等,会使肿瘤细胞更容易突破原有的边界,向周围正常组织浸润,从而扩大了肿瘤的侵犯范围甚至导致远处转移。这种不规范的切除会给后续治疗带来极大的困扰。后续可能需要进行补充手术,但由于首次手术造成的局部解剖结构改变和组织粘连,使得再次手术的难度加大,风险增高。而且,非计划切除还会影响对肿瘤病理特征的准确评估,包括肿瘤的类型、分级、分期等,进而影响后续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降低治疗效果。此外,非计划切除还可能增加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例如,多次手术可能导致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出血等问题,也会增加转移皮瓣及截肢的风险,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巨大的痛苦。为了避免软组织肉瘤非计划切除带来的危害,患者在发现疑似肿瘤时,应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医生则需要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手段,对肿瘤进行全面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由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进行手术操作。总之,对于软组织肉瘤,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非计划切除的危害不可小觑。只有充分重视,采取正确的治疗策略,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通常发生在四肢、躯干和腹膜后等部位。它起源于间叶组织,好发于20-40岁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上皮样肉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肿块、疼痛、肿胀和肢体活动受限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其他原因检查时发现。目前,上皮样肉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等有关。诊断上皮样肉瘤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范围。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上皮样肉瘤的重要依据。治疗上皮样肉瘤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对于晚期患者或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患者,放疗和化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上皮样肉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法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由于该肿瘤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转移率,因此患者需要长期随访和监测。预防上皮样肉瘤的发生较为困难,因为其病因尚不清楚。但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要注意的是,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诊断和治疗可能具有挑战性。如果怀疑患有上皮样肉瘤,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同时,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随访,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