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医院的皮肤科门诊,每天都会有焦虑的家长带孩子前来咨询皮肤上的各种白斑,他们很担心自己孩子患上了白癜风。其实皮肤上的白斑有很多种,也涉及到很多种疾病。本文就儿童皮肤上常见的白斑作相关总结,希望家长正确认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以及盲目的治疗。白斑总体来讲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白斑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疾病1无色素痣特点:皮损边缘呈锯齿状。单侧分布;出生既有或早年发病,终生不变;白班周边无色素沉着。2.贫血痣受累区域血管发育缺陷,拨片压后与周围正常组织不易区分。摩擦后、运动后或洗浴后周边发红,白斑不红。3.结节性硬化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叶状白班,可出现面部皮脂腺瘤,甲周纤维瘤,鲨鱼皮斑等,以及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建议有以上症状患儿要作头颅CT或头颅MRI、心脏彩超(47-67%患者可出现心脏横纹肌瘤)、腹部超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囊肿、多囊肾)等。4.Ito色素减少症(1)又称脱色性色素失禁症;无色素性色素失禁症。出生即有或早年发病,色素减退斑呈线状或斑状,泼水样分布于躯干及四肢,单侧或双侧分布,多数沿Blaschko线分布。患处发汗功能及毛细血管张力均减退。该病常继发水疱性损害病变处可见凹陷性萎缩或隆起(2)Ito色素减少症诊断标准(1992年Ruiz-Malchiomado等提出):必备条件:先天性或早期获得性非遗传性现状或斑状色素减退累及二个体节以上。主要标准:一种或多种神经系统畸形,一种或多种肌肉或骨骼畸形。次要标准:两种以上非神经、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染色体畸形(嵌合现象)必备条件+1条主要标准或2次要标准即可诊断(3)Ito色素减少症与漩涡型(或泛发型)无色素痣鉴别:前者有家族史、有神经肌肉骨骼等异常及畸形;前者多为双侧,后者多为单侧。前者白班有波动性,早期进展后期有恢复倾向,后者稳定。有人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一种特殊类型。5.斑驳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0-90%有白色额发。白斑处无色素岛。斑驳病亦可伴发其他畸形,如虹膜异常、聋哑、精神发育异常、唇裂、耳和齿的畸形等,而白癜风只是皮肤美观问题,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6.Waardenburg综合征(1)俗称蓝眼宝宝,患者的眼珠虽呈蓝色,视力却完全不受影响,但是一定要注意听力障碍及长期便秘。(2)单耳或双耳听力障碍,发生率为9~38%;(3)额前一撮白发或头发色素减少。(4)两眼眼距较宽,但瞳孔间距离正常,又称为内眦外移(dystopiacanthorum ) 。(5)鼻根宽阔且鼻翼发育不良;并眉;(6)少数有皮肤脱色斑、唇颚裂、先天性心脏病或肌肉、骨骼异常等。所以,虹膜异色,听力障碍、先天性巨结肠等要注意这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7.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又称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男性多于女性。该病起于婴幼儿期,青春期明显,以后缓慢发展,持续终身。临床表现为手背、足背及四肢部出现雀斑样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本病无特殊治疗,中年后白斑大部分有色素回复的现象。8.Chédiak-Higashi综合征(Chédiak-Higashi syndrome,CHS)又称为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遗传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是一例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初被认为属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含有巨大胞质颗粒性疾病。病理性的黑色素体聚集可致毛发、皮肤和眼底处的色素稀释,同时还会出现视神经和听觉神经的交叉功能减退。该综合征患者从婴儿期开始就出现易感染倾向,最常见于皮肤和呼吸系统,其他特征还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病、自然杀伤细胞异常和周围神经病变。预后不良,患者在婴幼儿期常死于严重感染,存活到5~10岁者往往死于淋巴瘤样疾病。后天性白斑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疾病1.白癜风后天局限性白斑,进行性发展,好发于眼、嘴、生殖器及肘、膝、手足等骨隆突部位。2.白色糠疹民间俗称“桃花癣”。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在学龄前以及少年期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好发于皮肤干燥、有过敏体质或是肤色较深者小朋友。经数月或更长一些时间皮损可自行消退。3.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曝光部位好发,边界清楚2-6mm斑点,对称散在分布。无需治疗。4.炎症后色素减退外伤或一些皮肤原发疾病,如银屑病、湿疹等好转后会留下一些色素减退斑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自行恢复。5.花斑癣分布于胸部,背部,腋下,上臂等处的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片,散在或融合,上有糠秕状脱屑,皮屑以10%氢氧化钾液直接涂片找到弯曲或弧形的菌丝或圆形孢子。儿童常见于面部、胸背部、尿布区,呈色素减退性斑。绝大多数局部抗真菌治疗即可。6.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好发于肛门、外生殖器、颈、胸及躯干。多发于绝经期后的老年妇女,亦可发生于2-6岁的幼女。女性好发于女阴部及肛门周围,一定要与外阴白癜风鉴别。典型表现为淡白色或象牙白色的萎缩性硬化性斑片,界限清楚,边缘有散在小丘疹,阴道口变窄。自觉症状主要为剧烈瘙痒,有时为烧灼样痛。而白癜风一般没有自觉症状。7.局灶性硬皮病是一种限局性皮肤肿胀,逐渐发生硬化萎缩的皮肤病。好发于头皮、前额、腰腹部和四肢。皮损初起为大小不等的淡红色,略带水肿的斑疹,单发或多发。以后逐渐硬化呈淡黄色或黄白色。表面光滑发亮如蜡样,中央微凹,皮损处毛发脱落。8.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淋巴瘤,通常儿童的发病率较低,然而色素减退型MF 则常累及儿童。临床可类似花斑癣、白色糠疹、白癜风、炎症后色素减退等,表现为轻微干燥或伴有轻度萎缩,可以通过皮肤病理与其他白斑鉴别。色素减退型MF 预后较好, 补骨脂素长波紫外线(PUVA)及NB-UVB 治疗有效。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弥漫性白斑和一些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的皮肤色素减退1.弥漫性白斑:见于白化病,先天性、常隐或常显、出生即有或婴幼儿期发病。2.营养代谢病所致色素减退斑:1)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苯丙酸酮尿症、组氨酸血症、高胱氨酸尿)的患儿经常表现为广泛的色素减退。2)Menke综合征的皮肤和毛发色素减退的原因为铜代谢的障碍影响了铜-酪氨酸的正常活性。3)少汗性皮肤外胚层发育不良与18号染色体断臂的缺失都与弥漫性色素减退和毛发颜色变浅有关。4)恶性营养不良病,是一种因食物中蛋白质严重缺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儿童从6个月到5岁受本病影响,不是所有病例都有皮肤症状发生,一旦出现皮肤症状,则具有特征性。黑种人易患本病。典型的临床特征如下:皮肤变色是一个早期症状,可能是由于食物中苯丙氨酸缺乏所致。有口周,特别是小腿色素减退,这些部位皮肤也可呈现水肿性肿胀,另外,炎症后色素沉着也可发生。这种色素变化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病情较轻的病例,在适当的食物和蛋白摄入后,症状可消退。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疾病治疗应该着眼于长期全面的疾病管理什么是特应性皮炎?1.婴儿期(出生~2岁):多在出生40天后发病,皮损主要位于面部、头皮、肢体伸侧,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湿疹,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及结痂,伴有瘙痒。2.儿童期(2一12岁):可为婴儿期的延续,也可为儿童期新发。皮损主要位于四肢屈侧,以肘窝及腘窝明显,亦可累及颈部、腕屈侧、小腿伸侧等,皮损表现以苔藓化为主。3.成人期(>12岁):皮损主要位于肘窝、腘窝、面颈部为主。皮损仍以干燥和苔藓化为主。什么引起了特应性皮炎?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目前认为,AD是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Fillagrin基因(FLG)缺陷是疾病发生的核心,表皮屏障的破坏是炎症反应的幕后推手。特应性皮炎与是因某种“过敏”引起吗?不是由任何一种特定的过敏原引起的!特应性皮炎患儿有着敏感体质,对许多物质都很敏感。而食物,只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被人注意到的环境暴露因素。您不能指望通过发现一种、两种或三种“过敏原”来简单地解决问题。没有研究证实从孩子的环境移去可疑的“过敏原”能改善湿疹。孩子能“摆脱”特应性皮炎(湿疹)吗?敏感肌肤将伴随您的孩子进入成年。湿疹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改善,大多数在5岁以后会有显着的改善,只有少数在成年后继续有湿疹的困扰。遗传过敏病会随着年龄层的变化而渐渐出现不同的变化,即所谓的“过敏进行曲”(Atopic March):如特应性皮炎,从出生后便开始会有症状渐渐产生,1-2岁时达到高峰,然后症状逐渐变缓;但此时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却随之而来。正确的护理及主动维持治疗非常重要。湿疹如何治疗?1.局部用激素类软膏: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治疗,正确的使用激素软膏是安全的2.局部用免疫调节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等3.润肤剂:可帮助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减少水分丢失.增加真皮与表皮间的水分渗透,促进皮肤修复.4.其他:适当选用冷敷、收敛制剂等,当皮损出现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5.系统治疗:抗组胺药物,复方甘草酸苷,环孢菌素,NBNB。洗澡对特应性皮炎是有帮助吗?是的1.洗澡可使皮肤清洁、去死表皮鳞屑,对预防感染有帮助。2.皮肤清洁最好用清水,水温36~38℃,时间5 min。3.避免泡泡浴。不要用普通肥皂,因为它有刺激性、碱性且经常有香味。最好用脱脂活性小、pH值中性或弱酸性、有滋润作用的香皂或沐浴液,如Avene(雅漾)、dove(多芬),Cetaphil(丝塔芙)。4.洗澡的水温不宜太热,但室温要暖和。避免突然改变温度引起皮肤瘙痒。润肤剂可以用吗?1.润肤剂应用极为必要,至少每日全身外用l~2次,尤其是在沐浴后,皮肤还是潮湿时,立刻涂上润肤霜,不要用毛巾,以保持皮肤的水合状态。2.润滑剂是安全的,可以常用。可以使皮肤滋润柔软,可以复原皮肤弹性和柔软性,帮助减少痒及抓痕。在感到干燥或瘙痒随时使用润肤剂。3.“洗”和“润”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是相辅相成的,洗不能过度,润不能不足,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护理以“洗润结合”为主。本文系李垣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混合型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种,初起时大多皮肤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红斑块,与草莓状血管瘤并无异常,随着血管瘤的发展,瘤体侵入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侵犯的范围不超过表面皮损面积,行程隆起的包块,形态不规则。该类型血管瘤,无论是初生期还是消退期,如果不予积极治疗,均会出现明显的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沉积,最后局部皮下将残留不同程度的萎缩,脂肪堆积,瘢痕等并发症。那么,混合型血管瘤血管瘤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根据这类血管瘤生长部位、生长快慢及肿瘤大小,采取一种或几种方法治疗,具体方法是:一、口服心得安(普萘洛尔)二、微创硬化剂注射三、高频电凝微创治疗四、传统手术切除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皮肤色斑、雀斑等疾病而就医的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皮肤血管瘤是大家较恐惧的疾病,该病的诊治也相对复杂,希望通过本文,大家能够有个初步的认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忧虑,很好的配合医生诊治。皮肤血管瘤实际上分两大类:一类是血管畸形,一类是真性血管瘤。血管畸形出生时即有,增生扩大不明显,只随人体生长稍扩大,不能自行消退。真性血管瘤出生数天后出现,增生扩大明显,超过人体生长速度,特别是出生后6个月内,以后增生减慢并逐渐稳定,到1岁左右一部分开始消退(能否消退需要随诊,不能盲目等待),其余的可能终生不退。皮肤血管瘤对人体主要是影响美观,特别是在面部、外阴部,较少部分要影响功能,如眼周的血管瘤可压迫眼球,四肢较大的血管瘤可使肢体肥大。极少部分有内脏并发血管瘤或皮肤巨大血管瘤,而导致出血、凝血,影响生命等。皮肤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随诊观察;超声引导下微创硬化治疗、药物口服、药物外用;高频电凝微创治疗;激光治疗;以及传统手术切除等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医生要根据 皮肤血管瘤的种类不同、就诊时的年龄、皮损增长的快慢,而选择不同的方法,所以,只要怀疑 皮肤血管瘤,越早就医越好,医生会选择一种痛苦小,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本文系张艳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婴儿湿疹是婴儿期皮肤病中就诊最多的一个常见病。在我国北方俗称“胎毒”,而江南常称作“奶癣”。我国尚无婴儿湿疹发病率的确切数字,但从儿童皮肤病临床就诊率和复诊率看无疑都是很高的(约占儿童皮肤病门诊的25-30%)。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因其反复性、瘙痒性常令家长烦恼不安。 婴儿湿疹多发生于生后40天左右,首发于头面部,特别是双面颊和前额,初期为散布针头大小红色小丘疱疹,或干燥性红斑,部分融合成大片红色斑片,或破溃渗出黄色液体后结黄痂,渗液多时可将黄痂冲走,遗留红色糜烂面。头皮常有头发根部小黄痂。重症患儿可累及整个头面部。孩子不会讲话,但可以通过其用头面部在母亲怀内摩擦或用小手抓出一道道血痂显示瘙痒是剧烈的。吃奶或哭闹后皮损会很明显,安静睡眠时看上去明显减轻。消化不好或继发细菌感染时常会使皮损加重。约80%的婴儿湿疹孩子皮损反复发生断续至2岁痊愈,其中4-8个月阶段往往加剧,有随年龄增大逐渐由头面部向四肢迁徙的趋势。且具有冬季重,夏季轻的季节特点。 目前认为婴儿湿疹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免疫因素有关。此类孩子常有先天性遗传过敏体质,部分可以问到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家族史。而近年过敏性疾病发生率的增高又与20世纪以来环境变化迅速,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失调有关。婴儿期是人和环境初始接触阶段,皮肤作为人类与环境直接接触的器官将首先出现变态反应表现。婴儿湿疹就是这样一种不适应的表现。日常门诊时家长常常对孩子的饮食和乳母的饮食需要注意的种类非常关注。我们对58例3个月-1岁的婴儿湿疹进行皮肤点刺过敏源检查显示鸡蛋阳性率最高、其次为牛奶、花生、豆类等。这些食物过敏反应到3岁左右可能减弱或消失,代之以部分孩子会出现对屋尘螨、花粉、真菌等吸入性过敏原的反应。 在简要了解了婴儿湿疹的表现和相关因素后,家长更关心的是如何治疗,和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于治疗:家长首先应明白该病的反复性,不要苛求一次性治愈,应该配合医生把婴儿湿疹控制在最轻状态,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婴儿期。通常我们对轻症仅有皮肤干燥损害时选择一些无刺激性润肤保湿剂外用即可;用润肤保湿剂无法改善症状皮损继续加重时,可选择弱效皮质激素软膏外用;对于皮损面积大,渗出糜烂结厚痂的重症孩子可以用清热解毒收敛的中药液洗浴或湿敷使之干燥、去痂后,加用皮质激素、外用抗生素软膏,迅速缓解症状。皮质激素外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是家长担心的问题,在目前婴儿湿疹的中、重度治疗中皮质激素软膏是主要外用药物,只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的、间断性应用是安全的。注意皮损消失时即可停用皮质激素软膏,但润肤保湿剂的应用不应间断,近年研究显示婴儿湿疹孩子皮肤的干燥性,屏障功能不完善是发病的组织学基础,坚持应用润肤保湿剂可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减少皮质激素软膏的用量,减少复发。瘙痒严重影响孩子睡眠时可给孩子口服有助于睡眠的抗组织胺药(如酮替芬、赛更定)。按照上述治疗原则,多能控制婴儿湿疹症状,无需口服、注射皮质激素。婴儿湿疹的长期性、反复性在护理方面家长会很辛苦,让家长了解生活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是近年国外婴儿湿疹初次诊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家长迫切想了解的知识。概括起来包括喂养、穿着选择、皮肤清洁护理、居室环境、防止细菌、病毒感染和预防接种几方面内容。1、 喂养方面 提倡母乳喂养。为了保证儿童的生长发育,除发现有明确食物加重婴儿湿疹的证据外,不必禁食奶类。因为鸡蛋是婴儿湿疹过敏源检测阳性率最高的食物,建议湿疹婴儿加喂蛋黄延至六个月后,蛋白延至1岁后。添加其他异种蛋白质或水果,采取少量、多次逐渐增加的方式。喂养不宜过饱,以免加重肠道负担。2、 穿着方面 湿疹孩子穿着宜选择棉、软、宽松衣物,避免人造纤维和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不用羽毛枕、被,衣物,清洗衣物时用碱性弱、刺激性弱的洗净剂,洗涤时尽量漂洗干净。不宜应用塑料制品,尽量少用或不用纸尿布。3、 皮肤清洁护理 婴儿湿疹孩子皮肤清洁不宜用人乳汁,用温凉清水轻拭皮肤即可,沐浴液、香皂、护肤品选择添加成分简单、刺激性小的品种。冬季减少洗浴次数,洗浴时可应用润肤剂,浴后应用地敏感性增湿或保湿霜。4、 居室环境 湿疹患儿居住的居室要求凉爽、通风、清洁,为避免屋尘螨吸入,建议用湿拖把、抹布清扫。冬季居室应使用加湿器以提高环境湿度。5、 防止细菌、病毒感染 湿疹患儿皮肤表面易寄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诱发加重皮炎损害已为大家公认,应避免外伤,保持皮肤清洁。更应避免接触单纯疱疹患者,以免出现Kaposi水痘样疹。6、 预防接种 儿童期是预防免疫接种的集中阶段。婴儿湿疹对何种疫苗有禁忌是家长常问的问题,除症状严重患儿外,其余均应在症状缓解阶段进行正常预防接种。通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风疹病毒、乙肝病毒、腮腺炎病毒和细胞培养法制作的狂犬病疫苗是安全无禁忌的;湿疹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局部出现红肿、荨麻疹的情况曾有报道,应注意;免疫功能降低的湿疹婴儿接种卡介苗有发生皮肤结核的危险;国外曾有特应性皮炎婴儿的脑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接种局部出现红斑、硬结、水疱,3-5天后消退的报道。此外特应性皮炎儿童不应随便注射青霉素和血制剂。 作为医生我们和家长一样关注着这些婴儿湿疹的孩子,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用正确的生活护理和正确安全的治疗方法帮每一个婴儿湿疹的孩子顺利渡过婴儿期。
湿疹,又称为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水疱、脱屑以及剧烈瘙痒等症状。湿疹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免疫系统功能失调、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科研人员发现维生素D在调节免疫系统和维护皮肤健康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推测维生素D可能与湿疹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维生素D的作用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钙、磷的代谢,维持骨骼健康,还能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人体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D,如鱼类、蛋黄和强化食品等,同时,皮肤在阳光照射下也能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与湿疹的关系免疫调节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它能够影响T细胞的活性,这些细胞在湿疹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功能可能有助于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湿疹症状。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常常受损,维生素D在维持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方面发挥作用。它促进皮肤细胞生长和分化,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减少外界刺激物和过敏原的侵入。抗炎作用维生素D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湿疹相关的炎症反应。一些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D可以减轻湿疹患者的症状,尤其是在维生素D水平较低的患者中更为明显。研究证据尽管维生素D与湿疹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支持,但目前的证据仍不充分。一些研究发现,湿疹患者体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而补充维生素D似乎可以改善他们的症状。然而,也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补充并不总是能够带来明显的改善效果。补充维生素D的建议在考虑补充维生素D以改善湿疹症状之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康顾问。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维生素D的水平,并根据结果提供个性化的补充建议。通常,通过饮食、适量的日晒以及必要时的补充剂可以帮助提高维生素D水平。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疙瘩”,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瘙痒,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这类风团起得快,消得也快,可谓“来去无踪”。荨麻疹在成人和儿童都可以发生,成人以慢性荨麻疹居多,儿童以急性荨麻疹为主,但是慢性病例也不少见。很多家长认为荨麻疹是受风引起的,但是注意保暖后仍然发作。也有些家长认为是吃到什么食物引起的,但是全面忌口后仍然发作。因此,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儿童荨麻疹的相关知识。荨麻疹分为自发性荨麻疹(无明确的诱发因素)和诱导性荨麻疹(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前者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和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后者可根据发病是否与物理因素有关,分为物理性和非物理性荨麻疹(详见下表)。同一患者可共同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荨麻疹,如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合并人工荨麻疹。问题1:除风团外,还应同时关注什么?除风团外,约20%的荨麻疹患者伴发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位于皮肤深层或黏膜部位的水肿,多见于皮肤较为松弛的部位,如眼睑、口唇及外阴等,常有刺麻、烧灼或胀痛感,消退时间一般较久(可达72h甚至更久)。血管性水肿的存在往往预示荨麻疹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还要关注患儿是否有腹痛、腹泻、胸闷气促、头晕眼花、休克等症状。问题2:儿童荨麻疹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儿童急性荨麻疹中,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在意大利10个急诊科进行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43.9%的急性荨麻疹患儿患有相关感染性疾病。在泰国急诊科就诊的51.26%的儿童患者中,感染是导致荨麻疹的注意原因,尤其是呼吸道(36.74%)和胃肠道(31.82%)。另外,还要注意儿童泌尿系统感染。其他罪魁祸首,包括食物、昆虫叮咬、药物、造影剂、疫苗接种、乳胶等。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还要关注以下问题:(1)成人慢性荨麻疹的感染因素以幽门螺杆菌和鼻咽细菌为主,儿童更要注意寄生虫感染。(2)反复的病毒感染,即使在感染控制后荨麻疹仍然会持续发作。(3)非甾体抗炎药的反复使用,也是导致儿童慢性荨麻疹的原因。(4)自身免疫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成人,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恶性贫血、白癜风、I型糖尿病、Graves病、乳糜泻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病率增加。儿童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被认为与成人慢性荨麻疹相似,但是儿童数据有限。(5)自身炎症性疾病荨麻疹和荨麻疹样病变可能是几种综合征的一部分。对于伴有一系列炎症症状的反复或持续发烧患者,应考虑先天免疫激活不当导致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可能性。荨麻疹是以下五种自身炎症综合征的特征:NLRP3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包括3种罕见的反复发热性疾病,与NLRP3基因突变相关,分别是家族性寒冷性自身炎症综合征(FCAS)、Muckle-Wells综合征(MWS),和慢性婴儿神经性皮肤病综合征(CINCA)。FCAS是侵袭性最小的综合征,大约12小时后消退。MWS与FCAS相似,但临床症状更严重,发作可持续1-3天。最后,CINCA是最严重的综合征,以新生儿发病和持续1-3天的慢性发作为标志。CAPS的诊断通常在生命早期就开始了,尽管有些患者在出生时或甚至出生前就出现了症状。CAPS的特点是复发性荨麻疹样皮疹(通常是第一症状),活检中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关节痛、肌痛、头痛和发烧。结膜炎、角膜炎和葡萄膜炎在所有三种亚型中都可以观察到。症状爆发可能是由暴露在寒冷、轻微创伤或情绪压力下引发的。一些患者在青春期或成年期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最严重的临床症状中(CINCA),有中枢神经症状(慢性头痛、脑积水、癫痫发作、发育迟缓和颅内压升高)和具有畸形特征的关节病。CAPS的诊断标准包括是否存在升高的炎症标志物和五种情况中的至少两种:荨麻疹、感冒/压力引发的发作、感觉性听力损失、慢性无菌性脑膜炎和骨骼异常(骨骺过度生长/额凸)。Schnitzl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获得性自身炎症疾病,其病理生理学尚未阐明。其特征是反复发热性荨麻皮疹(皮肤活检时常有中性粒细胞真皮浸润);关节和/或骨骼疼痛,伴有或不伴有异常骨骼重塑;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和/或脾肿大;以及炎症标志物升高,如CRP和白细胞增多。血管性水肿很罕见,一些患者报告在暴露于高温或低温、摄入酒精或体育锻炼后皮肤损伤恶化。发作频率从每天到每月不等,症状发生在第五个十年,男性略占优势。家族性寒冷性自身炎症综合征-2(FCAS2),具有CAPS的大部分特征;但突变发生在与NLRP3基因结构相似的NLRP12基因中。其表现为发作性发热、关节痛和肌痛,出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天。大多数患者都有荨麻疹皮疹,这会加剧暴露在寒冷中的情况。问题4:儿童荨麻疹需要做哪些检查?(1)急性荨麻疹通常有自限性,除需根据病史和相关临床表现针对性寻找诱因或病因,比如可通过检查血常规初步了解发病是否与感染相关。以外,若急性荨麻疹发作期间合并如腹痛腹泻、胸闷气促、休克等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时,可根据临床实际,对症酌情选择实验室检测指标,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粪隐血、血/尿淀粉酶、D⁃二聚体等,必要时可进一步完善影像学检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2)慢性荨麻疹患者可以进一步查找原因,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或红细胞沉降率、总IgE、D⁃二聚体、抗核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IgG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IgG抗体、维生素D、变应原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及其他必要的相关检查,以尽量找出可能的致病因素。问题5:对儿童患者对儿童患者,如何推荐治疗方案?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也是治疗儿童荨麻疹的一线选择,但应根据患儿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型和剂量。如6个月以上的患儿推荐选择西替利嗪滴剂、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或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6个月以下的患儿因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原则上慎用抗组胺药,建议首先明确并规避致病因素,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对症选择治疗方案。同样,在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常规剂量治疗无效的患儿中,建议可在患者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酌情按体重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其他抗组胺药,但应关注镇静类抗组胺药给患儿学习等带来的影响。对于部分慢性难治性荨麻疹患儿,可在抗组胺药疗效不佳时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制剂靶向治疗。问题6:哪些患者推荐使用生物制剂?特应性疾病在患有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儿童中比在普通儿科人群中更为普遍。特应性疾病包括特应性皮炎(AD)、过敏性鼻炎(AR)、食物过敏和哮喘。如果患者不仅有慢性荨麻疹,还合并有以上一种或多种特应性疾病,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治疗。目前儿童使用也是相对安全的。
儿童外阴瘙痒常见原因及注意事项外阴瘙痒是一种症状, 可由各种原因引起, 儿童外阴瘙痒在儿童皮肤科较为常见, 就诊时多诉患儿外阴瘙痒反复搔抓、有异味及分泌物;体检时多见会阴部潮红、充血、抓痕和血痂等。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患儿就诊时很多已经辗转于妇科,泌尿科等多个科室,用了很多洗剂及消炎药仍无明显改善,令家长及患儿非常苦恼。其实,引起儿童外阴瘙痒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感染还有一些非感染因素更值得我们关注。那么引起儿童外阴瘙痒的病因有哪些呢?1.主要是非特异性细菌感染所致的外阴阴道炎外阴阴道炎的病因主要分为特异性(如白色念珠菌、衣原体感染)和非特异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两类。对于青春期前女孩的外阴阴道炎主要是区别常驻寄生菌群和致病性细菌, 常驻菌包括革兰阴性葡萄球菌、肠道球菌、大肠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 因这些细菌在健康的青春期前女孩中也可被检出, 因此, 对于无症状的患儿检测到这些菌是没有意义的。若在有症状患儿中培养到以下细菌, 即可认为是致病菌: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痢疾杆菌等。对于这类患儿,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2.由于洗浴或紧身衣裤等非特异性刺激引起瘙痒 类患儿未查出任何病原菌, 也不伴有其它疾病。他们主要是因为卫生条件差、肥胖或局部刺激(包括肥皂、泡沫浴、紧身衣裤等)引起, 在改善个人卫生及不良刺激后可痊愈, 不需要予以抗生素治疗。3.外阴蛲虫病其特点是外阴、会阴及肛门附近瘙痒, 以夜间为甚, 女孩则因蛲虫爬向外阴而发生外阴瘙痒, 大便镜检找蛲虫卵, 或夜间在肛周或阴唇间用棉签拭子(或透明胶纸拭子等)蘸取可疑物进行镜检。末梢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予口服驱虫剂或局部用蛲虫药膏治疗。4.特应性皮炎患儿患儿常反复搔抓会阴部, 季节和温度变化或出汗多时瘙痒可加重, 夜间临睡前也加重, 但体检时, 症状轻者看不到皮损, 重症者可见外阴及前庭红肿, 散在抓痕、血痂及色素沉着, 病原学检查正常或有非特异性细菌感染。临床上这类患儿易被简单误诊为外阴阴道炎,提示对于反复出现瘙痒, 而常规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此病, 如患儿有反复皮肤瘙痒及全身皮肤干燥史, 有个人或家族遗传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哮喘)时, 要警惕是否有异位性皮炎。治疗可予口服抗组胺药物, 局部外涂激素软膏及抗生素软膏, 或配合半导体激光及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局部照射治疗5.外阴其他皮肤病外阴湿疹、外阴银屑病、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藓、外阴炎性线形疣状表皮痣等皮肤疾病均可以导致儿童外阴瘙痒,这些患儿除瘙痒外,往往于外阴可见明显皮损,如丘疹,斑丘疹、脱屑,色素改变等等,需要来皮肤科明确诊断,否则盲目治疗时无效的。6. 习惯性擦腿动作是一种儿童行为障碍, 发病年龄多为1 ~ 4岁。患儿多诉外阴瘙痒而用力摩擦双腿, 体检时发现外阴充血, 分泌物增多, 阴唇色素沉着, 临床上易误诊为外阴瘙痒或外阴炎, 发作时双下肢内收、夹紧、擦动、双眼凝视、面红出汗、意识清楚, 但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脑电图正常。治疗以去除诱因, 心理行为治疗为主, 必要时可辅以药物治疗。综上所述,儿童外阴瘙痒虽然病因较多,但针对病因给予正确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取得较好效果,而不是盲目洗洗涂涂,反而越刺皮肤越红肿。另外,需要提醒家长,如果您自身有一些妇科感染性疾病,焦虑紧张,担心传染给孩子,孩子有外阴不适就反复就诊于性病科、妇科等且治疗且无改善,建议就诊皮肤科。
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发病率逐年增高,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疾病。皮损反复发作,随年龄增长痒感明显,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更严重的危害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的症状容易向呼吸道迁徙,出现哮喘和(或)过敏性鼻炎。我们的努力旨在减少和降低即将出生的高危过敏的儿童出现皮损、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几率。 父亲/母亲或哥哥/姐姐被诊断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湿疹)或哮喘、过敏性鼻炎。 出生7天内。 可在患儿出生前来门诊预约。 地址:山西省儿童医院(五一路)皮肤科门诊302室 薛慧
特应性皮炎(湿疹)是否提倡母乳喂养?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中有大量具有活性的免疫因子,可保护皮肤黏膜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改善机体暴露于变应原的状况;孕期和哺乳期要忌口吗?1.孕期和哺乳期忌口会引起妈妈和宝宝营养摄入不足。2.妈妈忌口不会改变宝宝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发展进程。孩子必须规定饮食吗?不能随意限制食物,仅对明确过敏的食物避免食用,以免造成因盲目避食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营养不良性疾病。常规限制饮食通常是没有帮助的。给患儿添加辅食应注意什么?辅食添加量:开始时应较同龄婴儿量少、缓慢递加;辅食品种:应采取逐一增加、循序渐进的方式;辅食加工方式:建议充分蒸煮;喂养工具:汤勺大小要合适,避免食物外溢刺激口周皮肤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有益吗?美国皮肤科协会在2014年指南中提及: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对特应性皮炎的保护作用的报道不一,未能发现足够证据来推荐。维生素、矿物质等补充有益吗?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硫酸锌、DHA(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俗称“脑黄金”)对AD有益。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国际研究(ISAAC)2013年的研究表明,每周3次或以上西式快餐与严重哮喘、鼻炎、结膜炎、特应性皮炎(湿疹)有关;而每周3次或以上吃水果则对上述疾病有潜在保护作用,这种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明确。湿疹的孩子可以晒太阳吗?短暂的阳光下的暴露(但不是晒伤)通常对湿疹是有帮助的。避免剧烈运动和出汗。出汗只会加剧你的病情。建议运动后及时洗澡清洁皮肤。湿疹的孩子可以游泳吗?湿疹的患儿不建议在泳池里游泳。氯会对皮肤有刺激。能像其他宝宝一样接受所有的常规免疫接种吗?不论任何的免疫接种,在接种几天后可能会有湿疹加重的可能,但这通常都不是问题。建议湿疹急性发作期避免接种,病情缓解后既可以接种。哪些因素会导致湿疹加重呢?1.人造纤维或羊毛纤维。孩子必须穿棉质衣服或尽可能棉含量多的衣服2.生物清洁剂或织物调理剂:不用生物制剂类产品3.刺激性食物和流口水:像柠檬、番茄等水果可以导致口周湿疹,舔嘴唇、流口水会加重湿疹,在口周用用凡士林保护是有帮助的,每天2-3次,在进餐前使用。流口水的宝宝经常有口周唇、胳膊、胸部皮肤粗糙、皲裂,用软布清洁后,用凡士林或其他润肤剂涂抹在这些区域。4.吸烟:在密闭的房间里,烟雾会刺激皮肤,在房间里最好不要吸烟5.狗和猫:事实上,毛茸茸的宠物对湿疹孩子的皮肤都会影响,即使动物本身不在周围,但因为猫和狗会到处遗留皮屑,故孩子随时处在风险中。特应性皮炎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在逐渐深入,以皮肤为核心的治疗与护理策略已经成为皮肤界共识。更新观点,与时俱进,对医患双方都是一件幸事。祝孩子们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