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骨髓移植的供者一定要抽骨髓吗?
不少患者及家属在做移植咨询时,常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想做骨髓移植,我小孩是供者,她一定要抽骨髓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骨髓移植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什么区别。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位于骨髓,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只占单个核细胞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相当于骨髓的1%~10%。所以最初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确是通过抽取捐献者的骨髓而实现的。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骨髓移植之父托马斯教授、中国骨髓移植之父陆道培院士分别为白血病、再障患者成功地进行了骨髓移植。后来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来,再经过血细胞分离机的分选和多次富集,就可以采集到足够移植使用的外周血干细胞数量。于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慢慢取代了传统意义的骨髓移植,逐渐发展完善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外周血干细胞还有它特殊的优点,第一、外周血所含的淋巴细胞数目是骨髓移植物的10倍,大家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淋巴细胞,正式因为有了他们,才可以更好的促进了造血重建,和免疫重建。所以很多国内外中心的研究数据都发现,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方面,较传统的骨髓移植,能明显降低复发率。第二、采取的外周血干细胞,还方便我们冻存,为后续预防复发的治疗提供帮助。第三、传统骨髓移植,需要采集骨髓大约1000ml,而采集外干,只需要300ml左右,就能满足临床需求了。供者只需要连续4-5天打针就可以成功动员了。当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也有他的缺点,比如较骨髓移植而言,会带来更多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当然目前移植免疫技术的发展,GVHD预防策略的完善,使得排异也不再是难题。另外,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一类疾病,许多中心还是倾向于选择骨髓联合外干移植,因为骨髓血中的基质细胞,类似于土壤,对于AA这种土壤特别贫瘠的疾病而言,除了骨髓血还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建议各位患者依据疾病的特点,遵从移植医师的建议,选择最佳的最合适的造血干细胞来源。